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精選8篇)

欄目: 策劃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7.16K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 篇1

一、筆峰村基本情況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精選8篇)

繁峙縣繁城鎮筆峰村地處繁峙縣城西部約兩公里處,南瀕滹沱河,北依108國道。全村地勢平坦,極具城郊型特色。全村共有中共黨員35人,共4個村民小組,現有452戶、1659人,3360畝耕地。自改革開放以後,筆峰村黨支部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帶領和大力支援下不斷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依靠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充分發揮縣城近郊的區位優勢,率先衝破單一的農業經濟模式,藉著新農村建設的強勢春風,積極發展多元產業,加強基礎建設,走出一條“農、工、商並舉,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同步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路,成為繁城鎮乃至整個繁峙縣經濟較為發達的典型村。20xx年全村工農業產值達18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500元。

二、建立工作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抓手,以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為指導;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根據生態環境建設,實現環境資源的有序開發和持續利用原則,緊緊圍繞重點生態環境問題,根據統一規劃原則,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方針,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結合本村實際,推進全村農業向無公害、綠色食品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建設生態農業,開展農業無汙染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建成一個“藍天、碧水、綠地的優美環境,產業結構合理、經濟發展迅速、人民富裕安康、社會全面進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三、規劃原則

(一)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三者的協調統一才能滿足人類的要求。

(二)整體優化原則

生態村建設規劃將全村作為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進行規劃,使規劃內容落實到全村的各個領域和行業,協調人的需求與生態完整性之間的矛盾,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在發展中追求生態平衡。

(三)與村經濟和生活發展計劃相互協調原則

態村建設規劃是在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基礎上,強化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內容,也是在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對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完善和補充,從而通過改善政府巨集觀調控,促進社會共同參與,建立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投資機制,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四)因地制宜原則

從全村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經濟發展與生態村建設相結合的模式,循序漸進,向規模化、規範化、科技化和商品化的目標前進。

四、建設標準

(一)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工程

以農業持續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生活環境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為目標,以山、水、田、林、路及人居環境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解決農村化肥、農藥、農膜、畜禽養殖等造成的面源汙染問題,推動生態村的建設。

1、農戶飲水

村內新修水塔一座,全面更換了新膠管,並完善了全村的管路配套工程,完成全村的安全飲水工程3000多米。徹底解決了全村的安全飲水問題。

2、畜禽糞便處理、桔杆綜合利用

①要求農戶實行圈養家禽,其糞便通過無動力厭氧處理後作為有機肥深埋使用。規模養殖戶畜禽糞便通過建造沼氣池進行無害化處理。②積極開展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的工作,採用過腹還田、填棚作有機肥等形式提高秸稈的利用率。

3、農藥、化肥使用

強化農業生產的技術指導和管理,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的施用。在積極推進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同時,大力推廣有機肥的施用,積極推廣平衡施肥、合理用藥,既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又控制了化肥、農藥的流失。

4、生活垃圾

村委會新配置封閉式垃圾桶30個,做到所有街道路旁,無糞土亂堆、無垃圾亂倒、無髒水亂潑、無柴草亂堆、無侵街佔道、無汙染源。

(二)實施生態綠化工程

以提高我村綠化覆蓋率、綠化水平和荒山、沙化土地、河道的綜合整治為重點,通過合理規劃、統一佈局,達到綠化、美化、改善環境發展經濟的目的,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機構,加強領導

為加大生態村建設的力度,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開展,我村成立生態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並對其進行分工:

組長:趙紅如

副組長:楊二畢

成員:趙正平、楊二祥、趙建國、楊二達、邢尚根、楊有錄、楊英河

(二)充分調動群眾積極地參與建立工作,實行動態管理,隨時向上級領導彙報工作進度。

(三)建立資金的使用及管理,按施工進度分期核報並做到賬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四)建立工作堅持整體推進的原則。

(五)發揚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使農戶參與率達100%。

(六)建立工作始終堅持高標準建設,跨越式發展的指導思想。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建設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 篇2

為貫徹落實黨的xx大會議精神,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深入開展建立文明生態村活動,促進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推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按照縣委關於文明生態村建立工作的有關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把文明生態村建設作為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提高農村文明程度的基礎工程,圍繞鎮黨委加快建設“文明生態村”的目標,堅持“連片建立、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加大文明生態村建立力度,努力把我鎮廣大農村、僑隊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建立目標

1、通過建立活動,做到村容村貌整潔優美,人居環境得到改善,達到硬化、亮化、綠化、淨化。村民和僑民的人居環境和生態保護意識得到增強。

2、通過建立活動,建設和完善農村、僑隊文化體育設施,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態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活躍農村文化生活。

3、通過建立活動,幫助農民、僑民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發展庭院經濟,大力推廣沼氣,實行“一池三改”,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民群眾家庭經濟收入明顯提高。

4、通過建立活動,改變農村、僑隊落後的生活方式,引導群眾移風易俗,勤勞致富,勤儉興家的生活美德,進一步提高村民文明素質,提升農村文明程度。

5、通過建立活動,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作業區支部班子建設,促進幹部作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6、通過建立活動,進一步調動基層幹部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的積極性,增強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促進基層組織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三、建立任務

20xx年,我鎮力爭建立9個文明生態村(隊),爭取省有關部門及縣政府投入、鎮政府籌資,共計400萬元作為文明生態村建設專項資金,鞏固和完善5個文明生態僑隊建設成果。

四、建立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鎮黨委、鎮政府為了加強對文明生態村建設的領導,決定成立以王照帝書記為組長的領導機構,並要求各村(隊)相應成立以鎮掛點領導為小組長的工作小組,形成鎮黨委書記負總責,掛點領導具體抓,科室幹部、村隊幹部全力配合抓,縣包點單位聯手建立的工作機制。鎮成立領導小組,組長由王照帝書記擔任,常務副組長由王哲能鎮長擔任,副組長由黎文、曾德龍同志擔任,成員為:曾德良、王瑞斌、王延深、黃安、潘家師、周應曉、黃秋梅等同志。

領導機構下設辦公室(設在黨政辦),由曾德良兼任辦公室主任。

2、因地制宜,搞好規劃。20xx年建立的文明生態村都要結合村、隊情況,根據各自特點,事先搞好規劃預算,明確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建立任務。並嚴格執行規劃,分期逐步完成建立任務,做到房屋、路巷、綠地、文化體育場所、豬欄牛棚等錯落有致,佈局科學合理。

3、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在省、縣政府、鎮扶持文明生態村專項建設資金的基礎上,各建立點村隊要走群眾路線,堅決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積極發動群眾集資和投工投勞,以及爭取社會各界力量支援文明生態村建設,形成多渠道融資機制,打牢文明生態村建立基礎。

4、加強教育,提高村民、僑民素質。把文明生態村建立活動與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和“理論、文化、衛生、科技下鄉”相結合,在建立文明生態村工作的基礎上,廣泛開展建立“依法治理示範村”活動,推動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通過舉辦各種培訓,抓好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僑民的科學文化水平。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尚。

5、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發展生態經濟是文明生態村建設的最終目的。只有群眾經濟發展起來,農民收入增加了,才能使建立成果不斷得到鞏固和提高,形成良性迴圈。這樣,文明生態村才有活力和吸引力。要結合各種教育活動,積極幫助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真正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

6、建立由政府主導,群眾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整個建立工作由鎮委、鎮政府統一組織推進,並本著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原則,增加規劃建設投入透明度,讓群眾瞭解建設情況,自覺接受他們的監督,充分調動他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做到規劃落實,質量保證、群眾滿意。

五、建立時間表

鑑於資金有限,工作量較大,20xx年文明生態村(隊)建立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即第一階段:環隊路整治、村(隊)道路水泥硬化,建排水溝;投入資金120萬元。第二、三階段:環隊路水泥硬化、建設2個運動場及球場、全面進行綠化,預計投入180萬元。20xx年主要落實路面硬化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1、文音村:擬建村道20xx米;擬建村巷1600米;擬建沼氣100個;擬建改水改廁100個。

2、儒周村:擬建村道800米;擬建村巷500米;擬建沼氣30個;擬建改水改廁30個。

3、文風村:擬建村道1000米;擬建村巷800米;擬建沼氣40個;擬建改水改廁40個。

4、信宜村:擬建村道2500米;擬建村巷1000米;擬建沼氣70個;擬建改水改廁70個。

5、才存村:擬建村道1000米;擬建村巷1500米;擬建沼氣120個;擬建改水改廁120個;擬建文化室、籃球場、排球場各1間(個)。

6、儒娥村:擬建村道1500米;擬建村巷500米;擬建沼氣50個。

7、美仁隊:擬建村道1000米;擬建村巷800米;擬建沼氣50個;擬建改水改廁50個。

8、五村隊:擬建村道800米;擬建村巷500米;擬建沼氣30個;擬建改水改廁30個。

9、大豐隊:擬建村道1500米;擬建村巷800米;擬建沼氣60個;擬建改水改廁60個。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 篇3

生態文明建設是黨和國家倡導的重要文明建設,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為落實生態立縣戰略,為提高全民生態、環保文明意識,營造一個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引起的嚴重後果的認識,使生態環保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大家的自覺意識與自覺行動,進而自覺參與生態文明實踐。經縣文明委研究,決定在九村鎮魚塘村開展建立“生態文明示範村”活動。

一、建立“生態文明示範村”活動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1、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充分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堅持治理環境衛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產發展相結合。從改變生活陋習,改善生活環境入手,著眼於整治村容村貌,提高人民群眾生態、環保文明意識,著眼於倡導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消費,讓廣大群眾走上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澄江奠定良好的基礎。

2、工作原則

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以自然村為建立主體,九村鎮黨委、政府及及各相關部門齊心協力共建生態文明示範村,通過以點帶面的榜樣功效,全面推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整體推進和突出重點原則。生態文明示範村建立活動要在全面推進的同時,突出區域建設重點,選擇基礎條件好,建立積極性高的新農村試點村、特色村為重點,率先建成一批生態文明示範村。

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則。結合實際,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分階段分層次推進建立工作。

堅持“政府推動、部門聯動、村民主動”原則。發動群眾,提高村民建立積極性,增強主動建立意識。加強部門配合,建立聯動促創機制。廣泛參與,形成社會合力,全面促建立。

二、建立活動內容

1、村容村貌、整潔有序:無“五亂”現象(柴草亂垛、糞土亂堆、汙水亂潑、垃圾亂倒、禽畜亂跑)。生態環境良好,達到“四化”效果(村中道路硬化、亮化、綠化、淨化)。

2、飲用水源:村民飲用水衛生、安全,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水質符合國家衛生標準,飲用水源淨化。

3、民房建設:住房整齊化,有序美觀實用,無亂搭亂佔亂建現象,庭院整潔,淨化美化。

4、垃圾處理:村內建有固定的垃圾收集儲運點,日產日清,統一處置,垃圾處理率90%以上。

5、汙水處理:村內建設有硬化排汙溝渠,生產、生活汙水集中收集和處理,無滲坑滲井和汙水溢流、亂排現象。

6、衛生廁所建設: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村建有無害化衛生公廁,並有專人保潔管理。

7、畜禽養殖:禽畜圈養,人畜分離,無禽畜放養、禽畜糞便和汙水亂堆亂排現象,綜合利用率90%以上。規模化養殖場選址合理,配套建設汙染防治設施或綜合利用措施,不造成環境汙染。

8、綠化美化:綠化硬化街道,村前村後、屋前屋後綠化,村莊園林化,綠化覆蓋率大於40%。

9、文化宣傳基礎設施:有群眾公共文化體育娛樂場所,有綜合活動室(面積不小於100平方米)、衛生室、公開欄、宣傳欄,以及固定宣傳牌和版面。

10、生態產業發展:結合實際,發展集體、庭院生態迴圈經濟,建設有種植、養殖等生態產業,促進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

11、面源汙染控制:合理施肥,積極推廣使用有機肥,化肥使用強度不超過當地規定的標準;不使用高殘留農藥,回收農用塑料薄膜,有效綜合控制農村面源汙染。

12、定期或不定期以家庭或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習生態文明、環保法律、法規、常識。無焚燒農作物秸稈現象,綜合利用率90%以上。13、社會秩序和諧、穩定、民主,民風淳樸文明,治安環境良好。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個月):選好示範點,制定建立規劃階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鎮按照建立生態文明示範村的目標要求選好示範點並結合各自實際制好定實施方案,並報縣建立領導小組確定。

2、組織有關人員到農村精神文明建立工作先進地區參觀學習建立生態文明示範村的經驗。

3、充分利用宣傳媒體,廣泛宣傳建立生態文明示範村的目標、意義和具體措施,營造良好的建立氛圍。

4、依靠縣規劃部門,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生態文明示範村建設方案。

5、鎮、村做好村民的思想發動工作,統一村民的思想,調動群眾參與建立活動的積極性。

第二階段(7個月):組織實施階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組織發動村民依照規劃方案分步實施,從路、水、廁、文體設施、栽樹、栽花、文化宣傳入手,加強農村硬環境建設。同時,把“生態文明家庭”建設與造林種果、美化環境、開發生態旅遊、發展農村經濟等有機地結合起來。

2、縣各宣傳媒體要全方位宣傳報道建立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先進經驗,激勵先進,督促後進。

3、結合實際組織村民廣泛討論制定村規民約,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質,加強管理,保持優美的建立環境。

第三階段(2個月):鞏固提高總結經驗建立長效機制階段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各示範村對照建立工作的目標任務,查漏補缺,繼續提高建立水平。

2、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檢查組進行檢查考核和總結。

3、命名錶彰,對達到建立目標的示範村,縣委、政府命名為“澄江縣生態文明示範村”,並對建立活動中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給予表彰。

4、建立長效機制,推廣普及示範點經驗,以點帶面,全面推動全縣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

四、關於“生態文明示範村”的選點

所選定的生態文明示範村農民人均收入要高於縣區當年平均水平。滿足“五有”條件:即有一個堅強有力的基層領導班子,有科學合理的村莊規劃佈局,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文明淳樸的鄉風村風,有和諧、民主、安定的社會秩序。示範點一經確定後,由縣建立領導小組撥付每村20xx0元的啟動資金,並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不定期組織評比和檢查,對工作不力的將通報批評。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 篇4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的部署要求,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我市實際,現制訂20xx年度全市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實施方案。

一、把握基本原則

按照點面結合、集中連片、示範帶動的原則和與扶貧攻堅、生態旅遊、村莊連片整治相結合的思路,整體穩步推進。

(一)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科學編制村莊整治規劃,求實務實抓基礎、抓關鍵,分階段安排重點工作和專案建設時序。區分經濟基礎較好村、經濟基礎薄弱村,分類開展整治。傳統村莊著力進行“五化”提升,新型社群重點做好配套工程建設。要尊重差異,凸顯鄉村風情,保護好農村鄉土文化和自然風貌。

(二)突出重點,示範帶動。選擇一批重點村鎮、路段、節點、片區進行重點整治提升,打造典型村鎮、優美路段、精品片區,明確標準、樹立標杆,起到示範作用,帶動工作全面展開、縱深推進。

(三)點面結合,集中連片。對有一定基礎條件的村,鼓勵先行建立,在此基礎上串點成線、由線連片、由片擴面,逐步擴充套件。選擇適宜集中治理的部分村莊作為片區,分批分片集中整治,推動點線治理向集中連片治理延伸,最終達到全域基本實現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的目標任務。

(四)統籌協調,合力推進。實行統一部署,綜合排程,加強各級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聯絡,形成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的合力。

二、突出工作重點

(一)搞好村莊分類和規劃。根據《山東省農村新型社群和新農村發展規劃(20xx—2030年)》要求,立足新形勢、新理念、新要求,科學制訂村莊建設規劃。要認真研究集中居住村的空間佈局、人口規模和產業發展,做好農村新型社群規劃編制工作。搞好長期保留村的特色定位、規劃控制、風貌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長期保留村還是農村新型社群,都要努力體現特色文化元素,避免“千村一面”、“千區一面”。要增強規劃嚴肅性,提高規劃執行力,堅持“一張好圖幹到底”,通過規劃的長期引導和規範,建設基礎完善、環境優美的宜居家園。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生態文明鄉村,基礎設施、環境整治是基礎。對長期保留村,實施“五化”提升,硬化由主要街道向背街小巷延伸,淨化由突擊整治向長效保持轉變,亮化由傳統照明向綜合利用太陽能等新能源轉變,綠化由點綴性向增綠量鄉土化轉變,美化由粉刷牆面向凸顯鄉村特色風貌轉變。到年底,全市村莊“硬化”達標率力爭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對集中居住型農村新型社群,積極實施氣上樓、水治汙、暖入戶、飲水達標、環衛保潔物業化“五項配套”,今後凡新建社群都要實行“五項配套”設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同時,將農村廁所改造作為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大工作力度,加強督導考核,積極推進實施。

(三)推進農村社群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強化農村公共服務。堅持行政服務、生產服務、生活服務“三位一體”,配置一站式服務大廳、衛生室、警務室、文體活動場所、便民超市等功能設施,打造農村社群“半小時生活圈”。年內新建、改建50個規範化農村社群綜合服務中心,到年底社群綜合服務中心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對集中居住型農村新型社群建設,要以“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為目的,既要高度重視,多方設法,積極籌建,又要充分考慮當地條件和農民意願,宜樓則樓,宜房則房,防止盲目大拆大建。

三、實施四項工程

(一)大力實施美麗(生態文明)鄉村示範工程。按照產業生態高效、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鄉村美麗休閒的總體要求,選擇不同型別的村莊,精心制定方案,加大資金投入,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樣板示範村。今年在全市範圍內選擇7個村(含1個片區)作為省級美麗(生態文明)鄉村示範村進行重點建設打造。每個村(片區)由省、市財政撥付獎補資金100萬元,區(市)要按1:1(片區按1:4)的比例從國家農發行政策性貸款資金中配套投入。選擇5個村作為市級生態文明鄉村示範村進行重點建立,實行集中成線或成片建設,每個村由省、市財政支援獎補資金80萬元,有關區(市)按1:1的比例從國家農發行政策性貸款中予以配套支援。

(二)積極實施“鄉村連片治理”工程。根據省、市財政資金安排,今年共確定6個片區為省、市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農村人居生活環境連片治理”試點專案。6個專案分別位於滕州市姜屯鎮、薛城區周營鎮、山亭區徐莊鎮、市中區孟莊鎮、嶧城區陰平鎮、臺兒莊區邳莊鎮。連片治理試點專案要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實施,集中突破,真正形成規模效應,切實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鞏固一片,穩步擴大治理效果。今年村莊連片整治工程專案將與生態文明鄉村建設一併進行指導、檢查、考核、驗收和表彰。

(三)認真實施市級生態文明村建立工程。今年繼續選定100個村作為市級生態文明村進行重點建立,其中,擬從省、市級貧困村中選擇20個左右具有一定基礎條件的村進行建立。對經濟基礎薄弱的村,整合政策專案支援,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因地制宜,開闢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設路徑,並通過“五化”工程的提升,為貧困村脫貧致富打下基礎。同時,對部分新建立或通過自身努力建立成功的村給予一定資金獎補。

(四)穩步實施區(市)級生態文明村建立工程。各區(市)、鎮(街)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一批基礎條件較好、符合規劃要求、產業特色鮮明、村班子戰鬥力較強的村,進行重點建立。對分配給各區(市)的國家農發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範專案”貸款,除一部分用於省、市美麗鄉村建設配套外,其餘應採取連片治理和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的形式,用於村莊“五化”建設,由各區(市)制訂方案,組織實施,兩年完成。鼓勵集中連片進行整治,開展區(市)級生態文明鄉村示範村建立。

四、明確建立步驟

(一)前期準備。通過調查摸底,按照基本原則,合理確定建立村(社群)名單;通過新聞媒體等多種媒介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組織實施。提高建立標準,創新建立模式,制定詳細可行的建立方案和實施辦法;市委農工辦將聯合市直有關部門定期督促檢查、排程通報,並監督專項資金使用;各區(市)、棗莊高新區、有關鎮街、建立村要成立工作組,落實工作人員和建立資金,組織實施建立工作。

(三)考核驗收。建立工作完成後,各區(市)、棗莊高新區先行自查;自查結束後,市裡組織人員進行統一考核驗收(驗收標準附後),美麗(生態文明)鄉村示範村評分要在900分以上,連片治理專案村和市級生態文明村評分要在800分以上,區(市)級生態文明村評分要在750分以上。對考核驗收合格、完成優秀的鄉鎮、村居,授予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範鎮村、先進鎮村榮譽稱號。

五、具體工作要求

各區(市)、棗莊高新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認真發動,統籌安排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工作。

1、各區(市)、棗莊高新區要結合實際,制定好本地的建立實施方案,按照基本原則要求,確定建立行政村(社群)名單,並於5月20日前報市委農工辦備案。

2、建立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各區(市)委、棗莊高新區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充分發揮好工作職能作用,定期督促指導,協調解決建立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採取各種有力措施,積極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立工作紮實開展。

3、加強對建立資金的整合和監督。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統籌使用、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各計其功”的原則,對涉農的政策、資金、專案進行整合,集中進行投入,集中連片建設,最大限度發揮涉農資金效應。要規範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獎補資金的管理使用,嚴格按照《山東省省級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魯財農改〔20xx〕6號),強化約束機制,實行建設資金專戶管理和報賬制,切實防止借整合之名改變資金性質及用途,或截留建設資金。

4、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切實用好農村“一事一議”的政策,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前提下,組織發動農民群眾自覺籌資籌勞,主動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的力量,積極動員、引導社會力量支援生態文明鄉村建設。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 篇5

為促進我鄉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精神文明建立深入推進。根據市級文明村評選標準和縣有關要求,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將花山村確定為市級文明建立村,為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做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以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根本出發點,結合新農村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全鄉文明村建立工作上水平。

二、建立原則

1、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相結合的原則。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將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和村容村貌改善作為建立重要手段和載體,形成經濟持續發展和環境優美的良性發展格局。

2、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出原則。文明村建立活動要在全面推進的同時,突出重點區域建設,要以基礎條件好、開發潛力大的公路沿線為重點,率先建成一批產業效應明顯的科技推廣示範基地和人居環境優美的小康農宅建設聚居區。

3、堅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則。根據自然條件、區位特點、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一村一策,建設風格不同、特色各異的文明村。

4、堅持“政府推動、部門聯動、村民主動”原則。發動群眾,提高村民建立積極性,增強主動建立意識。加強部門配合,建立聯動促創機制,廣泛參與,形成社會合力。

三、目標任務

在不斷拓展建立內容、探索建立方式、積累建立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努力,基本達到市級文明村建立標準,使花山村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躋身全鄉發展前列,為全鄉精神文明建立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四、建立標準

(一)基本條件

1、成立建立工作領導機構,加強領導,組織落實建立任務,基本達到市級文明村考核驗收指標。

2、經濟發展,生活富裕,農民人均收入高於全縣平均水平。

3、達到“六有”條件:即有一個堅強有力的基層領導班子,有科學合理的村莊規劃佈局,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有文明淳樸的村風,有和諧、民主、安定的社會秩序。

4、實施“三改”(改水、改廚、改廁)和“四通”(通路、通水、通電、通氣)工程,達到硬化、淨化、氣化、整齊化效果。清除柴草亂垛、糞土亂堆、汙水亂潑、垃圾亂倒、禽畜亂跑“五亂”現象。

5、配套建設村級活動室、衛生室、農家書屋等場所和設施。

(二)指標體系

1、村容村貌:整潔有序,無“五亂”現象,達到“六化”效果,生態環境良好。

2、飲用水源:村民飲用水衛生、安全,自來水普及率達70%以上,水質符合國家衛生標準,飲用水源淨化。

3、道路建設:村莊主幹道路全部實現硬化,人口聚居區有照明路燈。

4、住宅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村民住房整齊美觀實用,無亂搭亂佔亂建現象,庭院整潔,院落美化。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 篇6

一、基本情況

中衝村位於乳源縣大橋鎮北部,屬石灰岩山區。距鎮25公里,距乳源縣城60公里。轄有2個自然村115戶639人,其中貧困戶25戶128人。耕地面積550畝,其中水田455畝,旱地100畝,山林面積2500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外出務工、種植水稻、種植玉米和養豬等。

二、工程任務和投資

(一)飲水安全工程

1、建設任務:水源取水點從村東部600米處的塘子尾山塘的一處泉水取水。分別建集泉池(沉澱池)、漫濾池、清水池各一個。採用直徑為75毫米的PE管為主管,長600米引到村中,村內支管長3215米。原村後的泉水作為備用補充水源。

2、投資:飲水安全工程投資48.03萬元,其中蓄水池和引水渠22.24萬元,水管及附屬構件及安裝費用25.79萬元。

(二)山塘維修加固及灌溉渠道工程

1、維修加固山塘10座,需投資44.26萬元;;

2、水渠修復改造3000米,新建水渠6250米,需投39.46萬元。

以上兩項需投資83.72萬元。

(三)村容村貌改造工程

1、主要專案有:

①改造村現有排水渠1000米,新建排水渠2612米;

②對村中心水塘進行亮化改造;③村民住房統一著色面積31000m2 ;

④村內實行人畜分離,每戶建家禽飼養房一座,每戶10 m2,共1150 m2 ;

⑤新建村牌坊一座;

⑥村內未硬化道進行硬化;

⑦新建垃圾存放點一處;⑧建停車場,候車亭、座椅等;

⑨村莊種樹種草綠化等。

2、村容村貌改造工程需投資185.4萬元。

經過以上專案和我局扶貧幫扶工作,力爭使中衝村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規範。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 篇7

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我村人民綜合素質,培育“四有”新型農民,逐步提升城鄉文明程度,實現“文明、富裕、民主、和諧”的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保安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根據我村實際,就開展我村文明村建立工作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xx屆六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檔案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推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倡導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新事物、新風尚及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把清泉河村建設成立“文明、富裕、民主、和諧”的社會義新農村。

通過開展建立活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現代文明素質,促進我村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實現經濟與社會、農村與城市、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

二、建設內容

1、農村經濟發展。圍繞村域主導產業規劃,按照“黨建穩村、養殖富村、工業強村、科技興村”發展構局,立足良好生態優勢,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農業產業化為抓手,提高農業科技轉換率,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2、基層組織建設。以村部規範化建設為契機,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健全村級黨支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完善“四議兩公開”制度的應用機制。村兩委班子團結協作、勤政廉潔、開拓進取,有明確的經濟發展思路。

3、環境衛生治理。根據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以“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四清三改”為切入點,按照通水、通路、通電話、通有限電視的基本標準,抓好以改善村莊周邊及內部環境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家禽圈養、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飲用水安全的管理和建設,優化村莊內部生活環境。以“村村通”、新農村建設為平臺,合理規劃村莊佈局,整治村莊外部環境,建成生態資源保護完整、人居環境最優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4、農村社會保障。大力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努力提高廣大群眾參加新合醫療的積極性,群眾參加新合醫療達到95%以上。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戶供應標準達到當地人均生活水平。全面落實退役士兵、義務兵家屬、烈屬優待政策。確保適齡兒童入學率,完善貧困大學生的扶助措施,逐步達到一村一名大學生的目標。村建有文體活動場所,經常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

5、社會道德風尚建設。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建立和完善村規民約,實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反對封建迷信,抵制非法宗教活動,倡導健康、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

6、社會治安秩序。建立健全適合農村治安特點的治安防控體系,充實基層警務力量。按照“配齊一警兩員,建立五項制度”要求,在示範點村開展農村平安社群建設試點。充分發揮村委會、治保會等群防群治組織的作用。

三、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成立清泉河村文明村建立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全村文明村的建立工作。成立相應組織,明確責任領導和承辦人員,負責相應建立工作。建立聯絡會議、領導聯絡點、崗位責任制等相關工作制度。在建立工作中所需資金的投入,積極與各種專案實施相結合,建立上級支援、後盾單位共建、集體經濟、社會贊助、群眾投工投勞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明確建立文明村工作是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結合新農村建設,完善建立機制,狠抓任務落實。

生態文明村活動方案 篇8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xx大”檔案精神,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倡導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新事物、新風尚及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把北臺子村建設成立“文明、富裕、民主、和諧”的社會義新農村。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經濟發展,發展本村特色產業。

北臺子村為擴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經營,增加村民收入,將現有70畝李子基地,擴大到200多畝。大力推行科技興農、富農步伐,大力發展科技型農業,增加農業收入。同時多渠道拓寬群眾收入,人均收入、集體收入有較大提高。

(二)、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北臺子村積極配合市、街道有關單位,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對道路、生活設施、水利建設;二是整治農村“髒、亂、差”,加強衛生管理,改變群眾生活陋習,對農村豬、雞、狗、牛放養制定管理措施。保證村路的乾淨整潔。三是提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奔康房,加強農村建設秩序,杜絕亂搭亂建、佔用耕地建設房及“三無”(無規劃、無批文、無設計)建房,確保農村建設

錯落有致、美觀大方;四是加強水利、生活設施建設。經過一年多時間建設,北臺子村建設基本完成驗收,村容、村貌大改善,一個暫新的北臺子村展現在人們面前。

(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北臺子村通過發展本村主導產業,走上一條致富之路,但群眾精神生活匱乏,矛盾糾紛較多村黨支部針對這一情況,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新風尚。一是成立“北臺子村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小組”等機構,主抓北臺子村精神文明建設;二是制定《北臺子村鄉規民約》,指導群眾行為規範;三是大力建設文化設施,用社會主義先時思想佔領農村文化市場。

三、加強督查,確保建立工作順利開展

北臺子村“兩委”把建立工作作為今年重要的村務工作之一,成立了以村支書為組長,副書記為副組長,村“兩委”幹部、社主任為成員的工作小組,按照實施方案的各項內容抓好落實,文明村建立工作順利開展。

北臺子村民委員會

20xx年2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