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黃河母親導遊詞十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8.98K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們:

黃河母親導遊詞十篇

大家好!

“黃河母親”是何鄂女士20xx年敦煌莫高窟臨摹的藝術結晶。作品以母親的博大、坦蕩、慈愛、端莊,象徵著黃河作為中華民族孕育者的母親形象,也象徵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氣度大方、不斷創造文明的時代精神。“黃河母親”現已經成為蘭州的標誌性雕塑,也代表著蘭州形象。

1987年,“黃河母親”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像優秀獎;1995年其圖案被我國的第一套“母親節紀念章”採用;1997年香港迴歸,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行的紀念年曆將“黃河母親”雕像圖片選為首頁;1999年,“黃河母親”漢白玉複製品作為國務院贈品贈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由澳門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2

早在遠古時期,中國境內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奮鬥和繁衍在黃河流域。在數千裡的黃河流域,由於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裡。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週三代以及後來的西漢、東漢、隋、唐、北宋等幾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其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反映中華民族智慧的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誌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裡。所以,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人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意義就在這裡。

古代的黃河,河面寬闊,水量充沛,水流清澈。我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稱黃河為“河”,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稱黃河為“河水”,《水經注》中稱“上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中國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到了西漢,由於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稱她為“濁河”或“黃河”,但未被普遍認可,直到唐宋時期,黃河這一名稱才被廣泛使用。

唐宋以來的千餘年曆史中,由於自然和人為的破壞,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黃河的泥沙含量日漸增多,汙染加劇,我們偉大的母親“患脖了,這就給黃土高原和西北大地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蘭州首當其衝,儘管世世代代的人民群眾為給母親“治療”,捨生忘死,前赴後繼,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終還是迫使我們接受了一種不願接受的現實,那就是“懸河”和“城摞城”。災難有時也能轉化為財富,在開發黃河旅遊區的今天,“懸河”已成為舉世奇觀,“城摞城”也將成為探祕尋古的遊覽勝地。我們蘭州人可以驕傲地向世人宣佈:“請到蘭州來,感受‘頭頂一條河,腳踩六座城’的獨特韻味!”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是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具藝術價值的。作品由“母親”和“男嬰”組成構圖,分別象徵了黃河母親和華夏子孫。作品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優秀獎。“黃河母親”現已成為蘭州的標誌性雕塑,也代表著蘭州形象。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曾獲優秀獎。

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整體造型是一位神態嫻雅的母親側臥黃河岸邊,看護著懷抱中游泳的幼兒的情景。分別象徵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黃河母親秀髮飄拂,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微含笑,抬頭微曲右臂,仰臥于波濤之上,右側依偎著一裸身男嬰,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顯得頑皮可愛。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源自甘肅古老彩陶的原始圖案。該雕塑構圖簡潔,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3

大叫好我叫,大家就叫我x導吧!是導遊得到可不是搗亂的搗,很榮幸與大家見面!接下來就有我來向大家介紹黃河壺口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位於吉縣城西45公里,距臨汾市165公里處的晉陝峽谷黃河河床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

壺口瀑布,是由於黃河流至壺口一帶,兩岸蒼山夾峙,把黃河水約束在狹窄的黃河峽谷中,河水聚攏,收束為一股,奔騰呼嘯,躍入深潭,濺起浪濤翻滾,形似巨壺內黃水沸騰。巨大的浪濤,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後,激起一團團水霧煙雲,景色分外奇麗。站在河邊觀瀑,遊人莫不唱起“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威武雄壯的歌聲。

壺口瀑布的寬度隨季節變化而變化。通常情況是,寬度在30米左右,汛期可擴充套件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間。

瀑布下方,在連線山西、陝西的七郎窩大橋,瀑布與大橋相映,形成一道誘人景觀。近年來,壺口瀑布已成為中華壯士“飛黃”的聖地,繼柯受良駕汽車飛黃成功後,朱朝暉又成功地駕駛摩托車在這裡飛越黃河。

關於壺口瀑布,民間有眾多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禹鑿孟門。相傳堯舜時期,黃河水流到壺口,因受孟門山堵阻,平陽一帶常遭嚴重水災。堯派鯀治水未成,禹去治水。禹仔細瞭解了壺口至龍門的地形,決定採取疏通河道的方法來治理洪水。孟門山在龍門之北,治水便從孟門山開始。

現在可以自由活動,請大家注意安全,現在又我想大家介紹幾項安全事項1、不要跨過警戒線!2、參觀遊覽請注意安全,小心突漲水或凌汛。3、請您在計劃的安全區域內參觀遊覽,聽從安全人員的指揮。一個小時後就在這裡集合,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

說起黃河,我想大家的感情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我們共喚黃河一聲母親,媽媽。陌生是因為很多朋友至今都沒有見過黃河。更別說遊黃河了。而在今天我們的願望就可以變成現實,不僅可以看見我們的母親黃河更可以在它的懷抱中徜徉遊覽。在中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登長城非好漢,不遊黃河心不甘”。這句話雖然非常簡單,卻道出了我們無數炎黃子孫對我們母親河的嚮往和眷戀之情。無數的詩人和文學家都曾用最美的語言讚美我們的母親,其中有一位說的很好,他說,黃河啊,千百年來哺育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因為黃河的顏色浸染到每個人的面板上,因為黃河的精神融入到每個人的靈魂中。

我們面前的雕塑,叫"黃河母親"。在全國,以雕塑形式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為數不少,論風格和藝術表現力,這一尊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由甘肅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優秀獎”。

整個雕塑為花崗岩質地,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作噸,由北京雕塑廠於1986年4月30日製成。

作品用“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母親臥在波濤之上,左腿微微弓起,面含微笑,神態慈祥。凝練的線條把母親秀髮的飄指、身材的曲美與波濤的起伏和諧地融為一體,勾畫出黃河女神的風采。匍匐在母親胸前的裸身男嬰,天真爛漫,安然無憂,舉首憨笑,頑皮可愛。整個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胸懷博大,她所養育的中華民族,生氣勃勃,天天向上,幸福安樂。

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源於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既象徵著黃河文化,也隱喻了甘肅歷史文化的悠久,雕塑前面還嵌著一塊石碑,是1994年8月全國青少年地學夏令營所設,碑文是:“獻給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母親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凝聚藝術家心血和智慧的著名城雕“黃河母親”,在其著作權人毫不知情、也未許可的情況下,忽然在陝西省合陽縣被人粗俗複製,且以獲利為目的進行公開展覽……

我國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在仔細觀看了複製品照片、音像資料後憤怒了。它完全模仿、抄襲了原作,而且手法粗劣,歪曲、醜化了原作人物形象與精神內涵。她認為,這是對雕塑藝術的褻瀆和誣衊,是對智慧財產權的嚴重侵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之規定,“黃河母親”雕像原創人何鄂女士認為,複製品嚴重侵犯了其對“黃河母親”雕塑作品享有的複製權、展覽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署名權。

據此,“黃河母親”著作權人何鄂於20xx年12月7日向陝西省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複製“黃河母親”雕像的合陽縣洽川風景區旅遊船運中心和該複製品建立人盧忠敏,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展出並銷燬偽作“黃河母親”雕像;在國家級及陝西、甘肅兩省媒體上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原告損失105萬元。

20xx年3月17日,此案在陝西省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原告何鄂因忙於創作未到庭,由其委託的羿克、楊卓兩位律師全權代理。

羿克律師在庭審中說,坐落在蘭州市濱河中路黃河南岸的“黃河母親”雕像,創作於1984年,作者署名為何鄂,並且該作品已在甘肅省版權局登記,載明著作權歸原告何鄂。律師在法庭上出示了“黃河母親”原作照片及《作品登記證》。繼而進一步陳述到,被告盧忠敏於20xx年9月建立在洽川風景區的“黃河母親”是對原告創作的坐落在蘭州的“黃河母親”的抄襲和非法複製。

羿克律師出示了被告“黃河母親”與原告“黃河母親”雕像的大幅照片,指出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具有實質相似性。具體表現:一、兩者在表現主題上完全一致,都是以母親形象表現黃河,以母親與小男孩表現黃河與中華兒女的養育關係;二、兩者構圖完全一致,人物姿態都是橫臥式,母親動作都是右臂前曲,支撐身體,面向右;小男孩都是自左向右,面朝前方。三、表現手法完全一致,人物頭部、四肢等所處位置相同,如小男孩頭部都是位於正面觀中分線偏右,水紋及各位置比例完全相同。四、處理手法一致。如都有長髮、衣紋、水紋及兩層臺、紀念石碑等。

羿克律師說:“從具體點來看有18處相似。這兩件雕像除被告作品的人物表情,五官協調性,體態等方面表現手法粗劣低俗、形象醜陋外幾乎是完全相同的,連大小比例都相同。被告以粗俗的手法歪曲醜化了原告作品,極大地損害了原告作品的藝術形象。”

被告用如此粗俗低劣的手法模仿、抄襲原告“黃河母親”,且以創收穫利為目的,將一個享譽海內外,為社會提供藝術享受的城雕作品,變成了一個低劣的賺錢工具,這不僅是對原告何鄂女士的巨大精神侵害,更是對雕塑藝術的褻瀆和誣衊?被告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並賠償原告105萬元損失費。

被告盧忠敏,陝西省合陽縣洽川鎮夏陽村農民。他在答辯中說,用水泥沙子建造在風景區黃河心洲上的“黃河母親”雕像,是根據禹母、周文王母等四聖母典故構思創造出來的,並起名為“黃河母親”,天知道蘭州還有一個“黃河母親”。他強調農民文化低,不懂法,並說“雕像雖難看,但兒不嫌母醜”。

法庭上,被告盧忠敏出示了當初建造“黃河母親”的4張設計草圖。但原告看後認為這四張草圖並非去年繪製,它不陳舊,而是非常乾淨,有明顯新畫的墨跡。法庭也未予以認定

法庭調查中,被告承認他建造的這個雕像沒有政府部門核發的證書,更無當地建設部門核發的工程證書。他本人也不具有城市雕塑創作設計資格證書,只是投資13萬多人民幣就把“黃河母親”建造起來了。

法庭還出示了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給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信函和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的認定意見,這兩份材料證明了被告的雕像及其構思、構圖均與原告的雷同,並指出兩者構思、表現手法、處理手法的一致性。

被告對此沒有疑義,在法庭調解階段,被告盧忠敏承認侵權,同意銷燬複製品、公開道歉,但稱無錢賠償。法官宣佈調解無效,宣判日期另行通知。

蘭州市作為全國24個專利試點城市之一,一貫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在得知“黃河母親”雕像被粗俗複製後,蘭州市智慧財產權局領導即主動上門找原創作者何鄂女士瞭解情況,提出對其作品進行智慧財產權保護。

一審判決被告賠償12.9萬元

今年3月初,蘭州市智慧財產權局將這一侵犯著作權案,上報了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同時還向陝西省智慧財產權局作了通報,請求關注此案。3月17日,該案在陝西省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蘭州市智慧財產權局局領導驅車700多公里旁聽了案件審理。

4月19日,“黃河母親”雕塑原創作者何鄂向蘭州市智慧財產權局表示,她認為陝西渭南中院對此案的判決極不公平,沒有真正體現出法律對智慧財產權應有的保護力度,她堅決表示要上訴。

“黃河母親”雕塑侵權案,陝西省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於4月17日作出判決。法院認定被告盧忠敏建造在合陽洽川風景區的“黃河母親”雕塑,歪曲、醜化了原作的人物形象,構成對原告作品的侵權。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展出並銷燬,在甘肅、陝西兩省的省級報刊上公開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因其侵權行為而給原告造成的影響,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精神損失1萬元,其他費用1.9萬元,共計12.9萬元。

何鄂說:“當地法院以被告非法經營未建立會計帳務帳冊、其獲利情況無法計算為由,對我的律師提供的被告78萬元之多的非法收入證據不予採信,我感到不可理解。”

何鄂在西安的全權代理律師羿克在電話中對筆者說,何鄂打這場官司,並不是為了錢,而是捍衛藝術家的合法權益。這樁案子不同於一般的侵權案,它現在已經引起了海內外廣泛關注,影響非常大。目前,此案已在陝西省高階人民法院二審審理中。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6

夕陽漸下,漫步來到黃河邊,我們再次感受到黃河母親的綿綿之情。可誰知道,前幾年的黃河卻是另一番景象,讓人大吃一驚。

昔日的黃河,由於汙染嚴重,人們又經常往黃河裡倒垃圾,所以黃河水發黑,臭氣熏天。兩岸邊也堆滿了垃圾,蒼蠅滿天飛,住宅小區幾乎沒有。晚上,兩邊的路燈好像在睡覺,不亮了,所以那時人們並不嚮往那裡。黃河顯得十分荒涼,彷彿一位還沒睡醒的姑娘。

而今天的黃河,卻彷彿一位梳裝打扮好的漂亮姑娘,令人驚訝不已。鮮花、綠草、樹木構成一幅動態畫卷,滔滔黃河水向東邊流去,天空飛著水鳥,置身此情此景,映襯著濱河樓,使人渾然忘卻了身在大西北的蘭州,卻好像來到了上海外灘。

從1999年起,蘭州市政府決定在沿黃河帶狀公園的基礎上建設“四十里黃河風情線”。經過改造後的黃河濱河路煥然一新。新添的“黃河兒女”、“彩陶”、“黃河古象”等雕塑更使黃河兩岸美了幾分。許多蘭州人都為自己有了一套看河房而感到驕傲。週末,小孩子們也都會到黃河邊放風箏。晚上,燈火輝煌,如星星般閃爍,映在黃河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就連巍巍百年的“黃河第一橋”——中山橋也在燈光的照耀下燈火通明。

這樣巨大的變化也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他們看到黃河濱河路如此美麗,都讚歎不絕。一位老人說:“真沒想到,蘭州變化太大了。”連導遊小姐也瞪大了眼睛,她說:“看著資料片上蘭州汙染嚴重,我對蘭州並不樂觀,來到蘭州才發現,那裡有著寬闊的道路和嶄新的高樓,黃河兩岸的建設和綠化也更讓人出乎意料!”

是啊,黃河兩岸的變化太大,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而就是這一瞬間,座座高樓大廈也正拔地而起。我希望明天的蘭州更加美麗,也希望祖國更加輝煌!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7

中山橋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始於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裡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城西10裡處,稱“鎮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萬兩,由德國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 年改為“中山橋”。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樑,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8

早在遠古時期,中國境內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奮鬥和繁衍在黃河流域。在數千裡的黃河流域,由於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裡。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週三代以及後來的西漢、東漢、隋、唐、北宋等幾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其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反映中華民族智慧的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誌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裡。所以,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人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意義就在這裡。

古代的黃河,河面寬闊,水量充沛,水流清澈。我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稱黃河為“河”,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稱黃河為“河水”,《水經注》中稱“上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中國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到了西漢,由於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稱她為“濁河”或“黃河”,但未被普遍認可,直到唐宋時期,黃河這一名稱才被廣泛使用。

唐宋以來的千餘年曆史中,由於自然和人為的破壞,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黃河的泥沙含量日漸增多,汙染加劇,我們偉大的母親“患脖了,這就給黃土高原和西北大地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蘭州首當其衝,儘管世世代代的人民群眾為給母親“治療”,捨生忘死,前赴後繼,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終還是迫使我們接受了一種不願接受的現實,那就是“懸河”和“城摞城”。災難有時也能轉化為財富,在開發黃河旅遊區的今天,“懸河”已成為舉世奇觀,“城摞城”也將成為探祕尋古的遊覽勝地。我們蘭州人可以驕傲地向世人宣佈:“請到蘭州來,感受‘頭頂一條河,腳踩六座城’的獨特韻味!”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是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具藝術價值的。作品由“母親”和“男嬰”組成構圖,分別象徵了黃河母親和華夏子孫。作品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優秀獎。“黃河母親”現已成為蘭州的標誌性雕塑,也代表著蘭州形象。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曾獲優秀獎。

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整體造型是一位神態嫻雅的母親側臥黃河岸邊,看護著懷抱中游泳的幼兒的情景。分別象徵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黃河母親秀髮飄拂,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微含笑,抬頭微曲右臂,仰臥于波濤之上,右側依偎著一裸身男嬰,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顯得頑皮可愛。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源自甘肅古老彩陶的原始圖案。該雕塑構圖簡潔,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9

九曲連環 、“奔流到海不復回”、驚濤澎湃、萬丈狂瀾、濁流婉轉、浩浩蕩蕩,是我心中的黃河,她是蘭州的靈魂,是我的靈魂!

穿城而過的黃河,把蘭州劈成了兩段,她是蘭州的風景,她是蘭州壯麗的靈魂!

黃河與長江,別人都是在讚頌長江的清秀素麗,長江的浩浩蕩蕩,長江的甘甜。別人總是在嘲諷黃河的渾濁與骯髒。長江與黃河也只能是清秀女子與醜陋老人。但,只有黃河母親的孩子們知道,母親用自己清澈的血水在洗濯著佈滿灰塵的大地,帶走了世間的黃沙。卻渾濁了自己的玉衣。她沒說什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別人用帶著鄙視與嘲諷的目光去譏笑她的骯髒時,她還是沒說什麼。她在默默奉獻,卻在忍受痛苦。

她的堅強,她的奉獻,她的犧牲,她的勇敢。深深地影響了她的孩子——蘭州。

蘭州人,也會像母親黃河一樣,堅強,奉獻,犧牲,勇敢。會把蘭州建設的更加美麗!

朋友,當你來到蘭州,瞻仰黃河時,不僅視覺會受到享受,去領略黃河,用渾濁的黃河,去淨化你的心靈吧!

黃河母親導遊詞 篇10

蘭州中山橋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橋的前身始於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裡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城西10裡處,稱“鎮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萬兩,由德國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 年改為“中山橋”。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樑,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中山橋位於蘭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境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裡處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裡處,稱為“鎮遠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司衛國公建斯柱於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

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4只大船,橫排於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米,以長木連線,鋪以板,圍以欄;南北兩岸豎鐵柱4根,大木柱45根,有兩根各長50米的粗鐵繩,將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黃河結冰則拆除,春季則又重搭浮橋。“佇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橋柳色青”的詩句,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蘭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龍鎖蛟”也是指這種景色。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將浮橋改建為長2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 鐵橋承建時,喀佑勞動保護曾保證保固80年。

但歷時僅42年,即194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夜。後經搶修雖恢復了通行,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1954年,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鋼架拱樑,使這座古老的鐵橋不僅變得堅固耐用,而且還威風凜凜,絢麗壯觀。 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