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河南鄭州黃河遊覽區導遊詞6篇

欄目: 河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5.4K
河南鄭州黃河遊覽區導遊詞篇一: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裡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裡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床,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河南鄭州黃河遊覽區導遊詞6篇

據說,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說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著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戶,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著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說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三到五釐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說,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黨軍隊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著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著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專案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裡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賓士,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裡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專案----古代黃河治水傳說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裡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臺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xx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非常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見日本的江戶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河南鄭州黃河遊覽區導遊詞篇二:

各位朋友:

古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不死心。”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我先把黃河遊覽區的基本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十七平方公里。從七十年代開始,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工作,景區初具規模。

好了,黃河遊覽區到了。

黃河,我們現代人親切稱之為“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從黃河的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黃河兩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著母親河的乳汁。我們來看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漢白玉做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髮髻,象徵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的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以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週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此。過去這裡曾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匹配的建築物,若登臨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華夏搖籃”的意境。

接下來從這裡向西,可以乘坐黃河索道至另一景點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親曾因治水失敗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來激勵著後人不懈奮鬥。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帶斗笠,左手指向前方,彷彿在號召人民治裡洪水。他發明著疏水導流的科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神的黃河文化,再這裡突出的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泥研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時刻藝術寶庫,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後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國際書法館和美術館五大部分,其中彙集了當代中國書法巨擘毛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名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深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並於1991年9月12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鐘鼓九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 “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領導人xx、鄧小平、陳雲同志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懷念與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深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於旅遊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漿產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裡無法行駛,一般船隻在這裡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執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徵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著無數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裡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

河南鄭州黃河遊覽區導遊詞篇三: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裡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裡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床,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說,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說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著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戶,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著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說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三到五釐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說,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黨軍隊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著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著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專案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裡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賓士,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裡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專案----古代黃河治水傳說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裡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臺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xx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非常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見日本的江戶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河南鄭州黃河遊覽區導遊詞篇四:黃河小浪底導遊詞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觀光遊覽。我是你們的導遊員,我姓高,大家叫我小高或高導就可以了,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開心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坐在我旁邊的這位先生呢,就是我們的安全護航大使——安師傅了,安師傅有著多年的駕駛經驗和嫻熟的駕駛技巧,所以大家對我們的旅途行車安全大可放心。俗話說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行遊”,咱們的緣可不淺!所以,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麼問題或建議,只要合情合理,我們都將盡力為您解決。在這兒小高預祝大家在河南玩的開心、吃的順心、住的舒心、行的放心!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的車就要開動了,請大家坐穩扶好!

現在我們的車正在駛向黃河小浪底的途中,距離景區還有一段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河南:

河南位於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17位,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簡稱豫,素有“中州”“中原”之稱。

一部中原河南史,半部華夏中國史。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據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至少在8020xx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先河,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精美陶器以及8000多年前的文字契刻符號和樂器都足以震爍古今。在華夏文明5020xx年的歷史長河中,河南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後有2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而全國著名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就佔了4個: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悠久的歷史使河南成為文物資源大省:中華第一笛、第一龍、第一劍都在河南出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被譽為“中國歷史的自然博物館”。河南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百家姓中有70多個起源於河南。河南還是中國功夫的故鄉,享譽海外的少林武術和陳式太極拳也起源於河南。

現在我們已進入洛陽市境內,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因地處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稱為“神都”的城市,歷史悠久,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起,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多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天下名都,位居我國八大古都之首。由於洛陽長期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以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動發生在這裡。歷史學家司馬光曾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您想了解5020xx年的中國,那您一定要來洛陽看看了!

好了,遊客朋友們,咱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隨手關好車窗,攜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準備下車,下車後呢大家一定要記下我們車的顏色,停車位置和車牌號碼——G55588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黃河小浪底大壩區。小浪底大壩區是一個以小浪底工程為依託,以山、林、水、草為特色的大型生態園林,素有“世紀工程,黃河明珠”的美稱。

相信大家已經看到大壩上“小浪底”三個標誌性的大字,每個字都是46m*64m見方,可謂是世界上少有的大手筆!現在請隨我登上大壩,在參觀之餘,小高提醒大家“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一定要注意安全!小浪底工程1991年開始動工,1997年成功截流,20xx年竣工,前後歷時20xx年。累計按填土石11183萬立方米,如果築一條高1米,寬1米的土石坎,可以繞地球赤道2.8圈。

黃河小浪底工程是集多種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控制性工程。全壩長1667米,壩頂寬15米,最大壩體高154米,是目前我國江河上最大的土石壩。在大壩下面有70米厚的砂卵石,它是為了防止洩露而在壩下築起的一道混凝土防滲牆,深達80多米,是目前我國最深的防滲牆,被稱為“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壩中還埋設了幾百種儀器,像眼睛一樣隨時檢測著大壩的安全情況。大壩整體設計施工破解了10項世界難題,創造了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

現在我們已經站在最大的壩頂了,放眼望去,整個小浪底工程在這裡一覽無餘:北邊是進水塔,由19個進水口組成,分四層排列,其中大小洞室多達110多個。像這樣,在一個山體上,上下重疊,縱橫交錯的蜂窩狀洞群堪稱“世界之最”。當今世界,大型水力發電站的廠房一般都建在大壩旁邊,而小浪底的發電廠卻整體藏在山中,60多米的高度,相當於25層樓房,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地下發電廠。電站裝機6臺,總裝容量180萬千瓦,年平均法發電量為51億度。南邊的3條洩洪洞是世界上首次安裝孔板新型洩水裝置的工程,洩洪洞出水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

黃河小浪底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也我國跨世紀第二大水利工程。建成後的小浪底,最高運用水位275米,總庫容126億立方米,防洪庫容有40.5億立方米,控制黃河輸沙量100%,使黃河下流的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而每年的6月份上旬到7月份上旬,景區將迎來了又一個繼“五一”黃金週之後的旅遊熱潮——觀瀑節,景區每年這個時候開閘放水,把淤積在水庫和河道中的淤泥儘量多的送入大海。到時,高壓水流從大壩的多個閘口同時噴射,形成高200多米,長500多米的巨大水體拋物線,滾滾洪流,白浪滔天,捲起千堆雪,不可謂不壯觀!此外,“觀瀑節”正值盛夏,酷熱難耐,而景區內溫度比景區外溫度低10度左右,真可謂是“消夏”的好去處!

好了,遊客朋友們,景點的講解就到這裡,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拍照留念。但遊玩時,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和財物安全。最關鍵的是大家一定要牢記集合時間,一小時後咱們在這兒集合,不見不散!

河南鄭州黃河遊覽區導遊詞篇五:黃河風情線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都知道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九個省區,但在全國大型城鎮中,惟有蘭州得天獨厚,黃河穿城而過,而黃河百里風情線可謂是我們金城蘭州最出彩的名片和視窗。今天我們將要參觀遊覽的便是集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的中國最長的室外濱河公園——百里黃河風情線。 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便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中山橋橫跨黃河,橋長233.33米,寬7.5米,4墩5孔,橋上飛架了5道弧形鋼樑,俗稱“黃河鐵橋”。

20xx年6月,是黃河鐵橋的百歲誕辰。想知道黃河鐵橋的來歷?聽我慢慢道來。清同治年間,陝甘總督左宗棠督師西征,可被黃河險阻給害慘了,他曾打算請外商幫忙修造一座跨河鐵橋無奈洋人索價過高,就沒能實現。到了公元1920xx年,蘭州道臺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鐵橋的建議,這次清政府批准了。於是乎一項由美國橋樑公司工程師滿寶本負責施工,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天津人劉永起負責工地操作的浩浩蕩蕩的工程開始了。三年四個月以後,也就是1920xx年6月終於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錢?30萬6891兩8錢9分4毫,精確吧。別說鋼材水泥了,連個小小的螺絲釘都是從美國或是德國進口的。這座橋樑落成之初叫“蘭州黃河鐵橋”,後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橋”了。1954年,蘭州市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現在的中山橋既堅固耐用又氣勢雄偉,現已成為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

其次,便要提到水車博覽園了,今天的蘭州水車博覽園,承載了古代金城黃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蘭州古老水車的風采。

蘭州水車,最早出現在明朝,相傳段家灘人段續,考中進士到了雲南做官,他遊遍了南方,見到了木製的灌溉汲水工具龍骨筒車,便暗暗把構造記在心中,後來退休回家便巧思構造,終於仿製成功。蘭州的乾旱大家說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續創制的水車可算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福音。人們紛紛仿製,在20世紀中期,蘭州的水車有252輪,是號稱“水車之城”的敘利亞哈馬市水車最多時期的8倍多。稱得上一座“水車之都”了。後來隨著電力灌溉的普及,水車一個個被拆除了,蘭州也失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為了弘揚黃河文化,開發旅遊資源,展示黃河兒女的聰明才智,經市政府批准,蘭州水車得以重建,再現水車雄姿。走進水車園,一定要靜靜的聆聽一下,來自水車那個遙遠的國度的呼喚。

風情線上的第三站,便是大家所聽聞的黃河母親,黃河母親像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質地為花崗岩,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餘噸,是我們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的,黃河母親還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了“優秀獎”。

黃河雕塑運用了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說到這裡請大家猜一下,那個嬰兒是男是女呢?聽出當初構思的時候何鄂女士就猶豫了很長時間,後來靈機一動,就塑造了一個匍匐在母親胸前的嬰兒,讓人無法分辨是男是女。不過一般都認為是男孩。黃河母親,母親面含微笑,神態慈祥,嬰兒天真爛漫,頑皮可愛。整個雕塑和諧流暢,還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所養育的中華民族也永遠幸福安樂。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自於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該雕塑構圖簡潔,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

那麼下一處美景又是什麼呢?對了,就是白塔山。白塔山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勢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在古代,這裡是軍事要衝,山下有氣勢雄偉的金城關、玉迭關、王保保城;山上有層層峰巒。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據記載,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對大元帝國疆域統一過程中,曾致書西藏擁有實權的薩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稱黃教)。當時薩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肅蘭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蘭州修塔紀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現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為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xx年)巡撫綽奇補救增新,擴大寺址。寺名為慈恩寺。寺內白塔身為七級八面,上有綠頂,下築圓基,高約十七米。塔的外層通抹白灰,刷白漿,故俗稱白塔。塔建成後,幾經強烈地震,仍屹立未動,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智慧與才能。

白塔寺原有“鎮山三寶”: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象皮鼓傳為一印度僧人云遊白塔時所贈,現在這裡僅有仿製品;青銅鐘為清康熙年間鑄造,重為153.5公斤,現存寺內;枝繁葉貌的紫荊樹系後人過載。北端山頭有牡丹亭,亭內有一碑,據說原碑在湖南衡陽市北的趄嶁山上,字形怪異難辨,後人附會為大禹治水時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xx年),何玫摹刻於嶽麓書院。蘭州此碑,系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寬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蔥鬱,朝陽山、馬頭山、冠雲山、環翠山峰巒層疊。濃蔭深處,有休息亭,供遊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這裡山高林密,是登山遠眺,避暑納涼的好地方。

介紹完上面的這些美景,想必大家都心中有數了,這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可以用一副對聯來說明:蘭州好!景物勝當年,昔日無風三尺土,而今萬里碧晴天,爽氣沁心田;蘭州好!好景在濱河,萬里籠陰遮天路,長天漣水剪鱗波,兩兩踏青歌! 由於時間關係,就先給大家講到這,到達景點再給大家細講,大家也可自己親臨境地的細細品味蘭州獨有的風韻!

河南鄭州黃河遊覽區導遊詞篇六:黃河壺口瀑布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臨汾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王曉芊,在這為期三天的堯都之旅中將由我和我們旅行社的資深司機陳師傅共同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的服務能夠給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讓您遊的舒心,玩的放心。

為了方便大家幾天的遊覽活動,我先將臨汾的基本情況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方便大家隨後幾天的遊覽活動。臨汾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黃河中游東岸與太嶽山之間,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00多萬。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穿全市。這裡擁有點燃人類第一支火把的光榮,傳說黃帝時代的倉頡在這裡發明了漢字,中國歷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誕生在這裡。帝堯之都平陽就是現在的臨汾市(堯都區),春秋時期,晉國之都新田就是現在的侯馬市晉文公稱霸中原的基業就在這裡奠定。1953年挖沙時一鏟挖出個丁村,3枚人齒化石的出現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環,中國歷史好象在那時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歷史,壯麗的山川造就了臨汾市許多著名的旅遊景觀。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就是號稱天下第一黃色大瀑布的吉縣壺口瀑布。

壺口,作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標記早已名垂史冊。她包含著我們先祖自強不息的精神,蘊藏著中華民族的豐富智慧,銘刻著古老的黃河文化印記。可以說,壺口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死”,從臨汾出發,經過4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的遊覽車已經駛入壺口景區,大家請拿好自的隨身物品依次下車,注意安全。

進入景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龍槽,龍槽是大自然的傑作,是滾滾的黃河水千萬年來沖刷切割的結果。由於壺口瀑布終年累月的向下衝擊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長,至今已有10裡之遠,恰似一條匍匐在地的長龍,故名十里龍槽。 下面我們接著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黃河母親的心臟--壺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從90版的50元人民幣上一睹過了壺口瀑布的風采了,那當各位身臨其境時感覺又是如何呢?剛才在車上有為先生問我為什麼叫做“壺口”瀑布,下面就請大家一邊欣賞瀑布一邊聽我的介紹。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顏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東流經四川、甘肅、寧夏,在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時由於受到了呂梁山脈的阻擋,轉南進入著名的晉陝大峽谷之中,上游數百米的水面當留到下游的龍王辿時,由於受到河床走勢的影響,滔滔河水驟然收斂成約50餘米,傾瀉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瀑布,看起來就像從茶壺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稱她為“壺口瀑布”。

由於壺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勢之猛,形成了她獨有的四大景觀:水底冒煙、彩橋通天、群龍戲浪、谷澗起雷。我們大家現在可以看到,水由於慣力跌入幾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數十米的水霧,這個景觀就是“水底冒煙”。有時天氣好時,遇上太陽光的折射,還會看見一條彩虹橫跨兩岸。

這些壯觀的美景,往往是藝術家、詩人們最愛捕捉的瞬間,偉大詩人李白就在這裡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萬丈豪情。

接著往前,大家看到的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駕汽車飛越黃河時的助跑線。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在柯受良駕汽車飛躍黃河不久後,在99年我們的黃河娃朱朝暉騎摩托車也同樣從這裡飛過了壺口瀑布的上空。現場10多萬觀眾和通過衛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億的觀眾都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又一飛躍黃河的壯舉。這挑戰自我,戰勝大自然的壯舉,展現了我們黃河兒子的英勇氣概。

如果大家細看腳下這黃河石岸,就會發現斷斷續續的摩擦痕跡,這就是壺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國古代,黃河的商業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時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黃河水運南下進行銷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龍王辿時,由於壺口落差大,龍槽窄,水流急,貨船根本無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縴拖出水面,延山西一側拉過龍槽,再進入河中繼續航行。旱地行船時艄公們唱著船歌,縴夫們喊著號子,推、拉、牽、挽互相呼應,場面極其壯觀。因此,凡到壺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黃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絕活,可惜隨著運輸業的發展這個行當已沒什麼傳人了,在古渡的老鎮上只剩下兩位老艄公孤獨地生活在他們集體宿舍一樣的老窯洞裡,任青春同老鎮的繁華一樣漸漸消逝。

朋友們,今天的講解就先到這裡了,有人說壺口瀑布是可以觸控的威風鑼鼓,是可以凝視的黃河大合唱。下面給大家3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讓您盡情的融入這壯觀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過靠前觀賞景觀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護您的相機免受水霧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