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黃河導遊詞(精選19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26W

黃河導遊詞 篇1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自治區。最後在山東省的墾利縣注入我國唯一的內海----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到75.2萬平方公里,被譽為中國第二長河。但是在中國人的心中,它和長江一樣長,和大海一樣寬闊。水利專家為了使每個人都能更清楚的瞭解黃河。把黃河攔腰分成三段:從發源地到內蒙古托克托縣的河口鎮是上游。黃河上游碧波盪漾,水是清的,讓你很難想象它就是以後的黃河,真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啊。從河口鎮到我們河南鄭州的桃花峪,黃河進入了中游,進入了中國最大的黃土區域黃土高坡。它溝壑相見,綿延起伏,黃河在流經這裡的時候因為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河水的顏色染成了琉璃黃,成為了一條濁河,泥河,沙河。尤其是在晉陝之間,黃河以300裡的巨大落差,齊刷刷的切割著黃土高坡。大量的泥沙被它帶了下來。真是派出崑崙五色流,一支黃濁冠九州啊.從桃花峪再往後到墾利縣的入海口,就是黃河的下游了。一下子進入了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31萬平方公里的華北大平原。它一馬平川,一望無垠,如此平坦的地勢,黃河流到這裡,河道變寬,水流速度變緩,大量的泥沙源源不斷的沉積在黃河下游的河道,致使我們的河床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被抬高。長年積月就形成了世俗罕見的奇觀-----懸河,地上河了。在我們的七朝古都開封,黃河的水位已經高出了開封十幾米,在們的省會鄭州,黃河的某些地段也已經高出鄭州5—7米了。大量的泥沙隨著黃河水注入渤海。真的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啊。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黃河從黃土高原沖刷攜帶下來的泥沙有16.4億噸。如果把這些泥沙堆砌起來,堆成高,寬,厚各一米的土堤,長度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長度的三倍。如果按全中國13億人口來計算,平均每個人可以分到1.3噸,比我們吃的糧食還要多。所以就有了這樣的說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很多人不相信,非想到黃河水中試試看。上岸之後任你怎麼拍打都會留下一層薄薄的泥沙。真是一碗黃河水,半碗黃河沙啊。

黃河導遊詞(精選19篇)

那麼這麼多的泥沙都到哪裡去了呢?原來啊,每年都有12億噸的泥沙注入渤海灣為山東省填海造陸了。所以山東省的陸地面積在逐漸增大,而水域面積卻在不斷縮小。於是,就有人擔心,黃河不斷的堆積泥沙向大海延伸,這樣下去的話,中國會不會有一天和日本連起來了。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日本的旅遊團隊到達這裡後都會有一項特別的儀式,那就是植樹造林。除去這12億噸,其他的四億噸都沉積在了黃河下游的河床上,但正是這四億噸的泥沙,卻給黃河的治理帶來了最大的難題。使它成為世界上最難治理的一條河流。千百年來我們的母親在給予了我們生命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多的災難。翻開中國的治黃史,湧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這些英雄人物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大禹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治黃長達13年。採用疏導法治理黃河,得到了百姓的推舉成為首領。後來他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正可謂,治黃者,得天下。後來自夏以後,無論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治理黃河。但是終究因為治理技術的原因,都未能取得明顯的效果。在有文字記載的3000年裡,黃河氾濫500多次,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特大改道9次。真可謂“三年兩氾濫,兩年一決口,百年一改道“。尤其是1938年6月,國民黨政府為了抵禦日軍的侵犯。下令扒開花園口大堤,引起洪水氾濫。雖然暫時延緩了日軍的進犯速度。但是也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蘇三省89萬人喪生,1560萬人流離失所。上百萬畝良田變成了不毛之地。直到今天,仍然使得我們黃河下游的經濟難以有大的發展。

這時候,就有人問了,那你們對黃河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我想,這個問題,河南人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們受益最大,也受害最大。所以很多老百姓對黃河的感情可以說是既愛又恨。我們愛她,是因為千百年來它不僅供應著我們的人畜用水,還灌溉著上百萬畝的良田。到了今天還發揮著另一個重要的作用,蓄水發電。但是也有人說我們恨母親,因為每個幾年母親都要發怒,每次發怒之後生靈塗炭,所到之處,一片汪洋。但是我要說的是,害才害了一小片,利卻利了一條線;害才害了幾十年,利卻利了上千年。如果非要講黃河的'功和過的話,黃河的功要遠遠大於黃河的過。今天位於黃河流域的河南。中國八大古都佔了1/2,館藏文物130萬件,約佔全國的1/8,地下文物全國第一,這些不正是黃河留給我們的財富嗎。黃河經歷了悠久的歷史。早在150萬年前就已經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這裡哺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岡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使河南在長達21個朝代,3600年的時間裡成為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悠久的歷史和最燦爛的文明成為了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1938年,冼星海來到鄭州黃河遊覽區。當時正是日本入侵中華時期,很多文人投筆從戎。冼星海也是其中之一,當他望著滔滔的黃河水,依然譜寫了《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激勵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當時的黃河大合唱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主旋律。而今天,我們靠著黃河這種不屈不饒,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我們的母親在建國後安然度過了60年。1952年,毛主席來到鄭州黃河遊覽區,站在黃河邊上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重要指示。當時正是國家大興水利的時期,在對待淮河的問題上,毛主席說根治淮河,對於長江,主席說治理長江。而對母親,主席說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52年之前沒有一個人有辦法辦好,52年之後到現在也沒有辦法徹底的辦好。然而我們一直在努力。就在毛主席提出號召4年之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年中兩次到達黃河邊,帶領我們抗洪搶險的官兵與黃河做賽跑,可見治理黃河已經迫在眉睫。於是1958年,我們在黃河上建立起了第一組工程----河南三門峽大壩。是蘇聯老大哥支援中國建造的168個工程中唯一一個水利工程。但蘇聯朋友不瞭解黃河,他們不知道黃河最大的問題是泥沙問題。所以50年之後,這個大壩的窟窿已經被泥沙積平,不能再使用了。在三門峽大壩後又相繼建成了楊家峽,龍羊峽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90年到01年11年的時間裡,投資300多個億。同德國,比利時,英國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專家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土石磚結構的大壩將使黃河的歷史改寫,將使黃河的自然災害由60年一遇變成千年等一回。20年之內黃河下游的河床不再升高。但是否如此,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借用一句咱們中國的俗話,那就是黃河清,天下平。但要想讓黃河變清,談何容易啊。有專家說,我們全國人民每人都扛上幾鍬。要600年後,黃河才能改變。這600年,我們不能等待,要用自己的努力改變河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每個人多愛自己的母親。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而孩子回報母親的卻太少太少了。對於所有的炎黃子孫來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母親黃河,現在我們能對母親盡的孝心就是保持水土,植樹造林。這是我們對母親盡的一點綿薄之力了。

黃河導遊詞 篇2

我們已經進入中國北方最大的水上樂園--黃河小浪底千島湖。向東,我們看到的堤壩就是小浪底大壩,因其是在孟津縣的小浪底村建起,故而被稱為黃河小浪底工程。

這個村,原本是叫丹陽,相傳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經過此處,為平息水患,丹陽村村民舍小家顧大家,為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為小浪底了。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衝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l米高1米寬就可繞地球三週。由此可見,其有史以來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治理黃河是我國人民幾千年的夢想,而真正治理好黃河,惟有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不久,一代偉人毛澤東從長年戰爭留下的廢墟中走來,望著渾濁的黃河水,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指示。從那時起的40多年裡,成千上萬的治黃專家為了小浪底工程做了精心勘探設計,從1990年開始動工歷時10年,提前完成了大壩蓄觸電工程。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桀驁不馴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供水、發電的綜合成效,還為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遊景觀。

前方l公里處水下,是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兩軍交兵的古戰場--赤河灘。

大家往右看,北岸半山腰,就是大山寨,是當年袁紹駐兵囤積草的地方。往左看到的那座山叫黃鹿山,黃鹿山下有凹,叫曹營凹,是當年曹操的軍營所在地。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置下面就是赤河灘。

這個赤河灘有4l戶215人,現已移居至孟津縣的送莊鎮。據說曹操和袁紹,在清河村大漁窯渡口打了一場惡仗。曹操兵馬駐守的那一凹地,後被稱為曹營凹,營前修轅門,放馬吃果灘,飲馬黃河邊,曹操宴請有功將士的那道溝,叫大宴溝村,將士陣亡被埋葬的地方叫墳坡村。袁紹在黃河那邊的大山寨安營駐紮。古代戰前有戰書,交戰時,袁兵乘船過來就在我們下邊吃果灘,第打完一次仗,現渡河歸營。就這樣,雙方在這裡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死傷無數,血流成河,整個吃果灘被染成了赤紅色,原有的300多畝果樹已被毀盡。從此,這裡就叫赤河灘。赤河灘村系黃鹿鄉所屬,說起黃鹿山,更有著一段傳奇的色彩。那是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曾經來孟律打獵。一群人前呼後擁著他來到這裡。突然在河邊見一頭白鹿,便策馬去追。當追到黃河最後一個峽谷,南岸小浪底村西南的這座山時,發現白鹿居然變成了黃鹿,李世民驚呼:神鹿也!急令隨從下馬跪拜謝罪。

朋友,你是不是還想知道一個叫周半縣的情況呢?這個周半縣就住在前面那個大宴溝裡,就是前面說的曹操宴請有功將土的地方。周半縣名叫周法,是西漢周勃的後裔。周勃因輔佐朝廷有功,被漢高祖劉邦封為西降候。明末周家從山西遷居孟津的白鶴鎮。清朝雍正年間,白鶴遭水災,周法和妻子扶老鐫幼在一隻喜鵲引領下來到了這條溝裡,安身立命,開荒種地,日子過得很清苦。後來因黃河發大水,治水有功,被官府賞賜黃金千兩,綢緞百匹,田畝能抵半個縣,並替全縣百姓繳一半賦稅,深受百姓愛戴。如今雖然大宴溝已多被淹沒,但他古老的家容宅貌尚存一些美麗的姿容。

黃河導遊詞 篇3

說起黃河,我想大家的感情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我們共喚黃河一聲母親,媽媽。陌生是因為很多朋友至今都沒有見過黃河。更別說遊黃河了。而在今天我們的願望就可以變成現實,不僅可以看見我們的母親黃河更可以在它的懷抱中徜徉遊覽。在中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登長城非好漢,不遊黃河心不甘”。這句話雖然非常簡單,卻道出了我們無數炎黃子孫對我們母親河的嚮往和眷戀之情。

無數的詩人和文學家都曾用最美的語言讚美我們的母親,其中有一位說的很好,他說,黃河啊,千百年來哺育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因為黃河的顏色浸染到每個人的面板上,因為黃河的精神融入到每個人的靈魂中。所以,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別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我們是黃面板的中國人。今天我們到黃河邊上也可以和黃河比比,看看兩種顏色是不是十分相像,連我們的一代偉人毛主席在轉戰華北的時候也曾說到,我們可以藐視一切,但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更是把黃河和整個中華民族放在同一高度,同呼吸共命運,血脈相容。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自治區。最後在山東省的墾利縣注入我國唯一的內海----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到75.2萬平方公里,被譽為中國第二長河。

但是在中國人的心中,它和長江一樣長,和大海一樣寬闊。水利專家為了使每個人都能更清楚的瞭解黃河。把黃河攔腰分成三段:從發源地到內蒙古托克托縣的河口鎮是上游。黃河上游碧波盪漾,水是清的,讓你很難想象它就是以後的黃河,真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啊。從河口鎮到我們河南鄭州的桃花峪,黃河進入了中游,進入了中國最大的黃土區域黃土高坡。它溝壑相見,綿延起伏,黃河在流經這裡的時候因為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河水的顏色染成了琉璃黃,成為了一條濁河,泥河,沙河。尤其是在晉陝之間,黃河以300裡的巨大落差,齊刷刷的切割著黃土高坡。大量的泥沙被它帶了下來。真是派出崑崙五色流,一支黃濁冠九州啊.從桃花峪再往後到墾利縣的入海口,就是黃河的下游了。一下子進入了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31萬平方公里的華北大平原。它一馬平川,一望無垠,如此平坦的地勢,黃河流到這裡,河道變寬,水流速度變緩,大量的泥沙源源不斷的沉積在黃河下游的河道,致使我們的河床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被抬高。長年積月就形成了世俗罕見的奇觀-----懸河,地上河了。

在我們的七朝古都開封,黃河的水位已經高出了開封十幾米,在們的省會鄭州,黃河的某些地段也已經高出鄭州5—7米了。大量的泥沙隨著黃河水注入渤海。真的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啊。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黃河從黃土高原沖刷攜帶下來的泥沙有16.4億噸。如果把這些泥沙堆砌起來,堆成高,寬,厚各一米的土堤,長度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長度的三倍。如果按全中國13億人口來計算,平均每個人可以分到1.3噸,比我們吃的糧食還要多。所以就有了這樣的說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很多人不相信,非想到黃河水中試試看。上岸之後任你怎麼拍打都會留下一層薄薄的泥沙。真是一碗黃河水,半碗黃河沙啊。

那麼這麼多的泥沙都到哪裡去了呢?原來啊,每年都有12億噸的泥沙注入渤海灣為山東省填海造陸了。所以山東省的陸地面積在逐漸增大,而水域面積卻在不斷縮小。於是,就有人擔心,黃河不斷的堆積泥沙向大海延伸,這樣下去的話,中國會不會有一天和日本連起來了。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日本的旅遊團隊到達這裡後都會有一項特別的儀式,那就是植樹造林。除去這12億噸,其他的四億噸都沉積在了黃河下游的河床上,但正是這四億噸的泥沙,卻給黃河的治理帶來了最大的難題。使它成為世界上最難治理的一條河流。

千百年來我們的母親在給予了我們生命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多的災難。翻開中國的治黃史,湧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這些英雄人物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大禹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治黃長達13年。採用疏導法治理黃河,得到了百姓的推舉成為首領。後來他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正可謂,治黃者,得天下。後來自夏以後,無論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治理黃河。但是終究因為治理技術的原因,都未能取得明顯的效果。在有文字記載的3000年裡,黃河氾濫500多次,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特大改道9次。真可謂“三年兩氾濫,兩年一決口,百年一改道“。尤其是1938年6月,國民黨政府為了抵禦日軍的侵犯。下令扒開花園口大堤,引起洪水氾濫。雖然暫時延緩了日軍的進犯速度。但是也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蘇三省89萬人喪生,1560萬人流離失所。上百萬畝良田變成了不毛之地。直到今天,仍然使得我們黃河下游的經濟難以有大的發展。

這時候,就有人問了,那你們對黃河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我想,這個問題,河南人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們受益最大,也受害最大。所以很多老百姓對黃河的感情可以說是既愛又恨。我們愛她,是因為千百年來它不僅供應著我們的人畜用水,還灌溉著上百萬畝的良田。到了今天還發揮著另一個重要的作用,蓄水發電。但是也有人說我們恨母親,因為每個幾年母親都要發怒,每次發怒之後生靈塗炭,所到之處,一片汪洋。但是我要說的是,害才害了一小片,利卻利了一條線;害才害了幾十年,利卻利了上千年。

如果非要講黃河的功和過的話,黃河的功要遠遠大於黃河的過。今天位於黃河流域的河南。中國八大古都佔了1/2,館藏文物130萬件,約佔全國的1/8,地下文物全國第一,這些不正是黃河留給我們的財富嗎。黃河經歷了悠久的歷史。早在150萬年前就已經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這裡哺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岡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使河南在長達21個朝代,3600年的時間裡成為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悠久的歷史和最燦爛的文明成為了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1938年,冼星海來到鄭州黃河遊覽區。當時正是日本入侵中華時期,很多文人投筆從戎。冼星海也是其中之一,當他望著滔滔的黃河水,依然譜寫了《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激勵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當時的黃河大合唱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主旋律。

而今天,我們靠著黃河這種不屈不饒,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我們的母親在建國後安然度過了60年。1952年,毛主席來到鄭州黃河遊覽區,站在黃河邊上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重要指示。當時正是國家大興水利的時期,在對待淮河的問題上,毛主席說根治淮河,對於長江,主席說治理長江。而對母親,主席說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52年之前沒有一個人有辦法辦好,52年之後到現在也沒有辦法徹底的辦好。然而我們一直在努力。就在毛主席提出號召4年之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年中兩次到達黃河邊,帶領我們抗洪搶險的官兵與黃河做賽跑,可見治理黃河已經迫在眉睫。於是1958年,我們在黃河上建立起了第一組工程----河南三門峽大壩。是蘇聯老大哥支援中國建造的168個工程中唯一一個水利工程。但蘇聯朋友不瞭解黃河,他們不知道黃河最大的問題是泥沙問題。所以50年之後,這個大壩的窟窿已經被泥沙積平,不能再使用了。在三門峽大壩後又相繼建成了楊家峽,龍羊峽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90年到01年11年的時間裡,投資300多個億。同德國,比利時,英國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專家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土石磚結構的大壩將使黃河的歷史改寫,將使黃河的自然災害由60年一遇變成千年等一回。20年之內黃河下游的河床不再升高。但是否如此,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借用一句咱們中國的俗話,那就是黃河清,天下平。但要想讓黃河變清,談何容易啊。有專家說,我們全國人民每人都扛上幾鍬。要600年後,黃河才能改變。這600年,我們不能等待,要用自己的努力改變河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每個人多愛自己的母親。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而孩子回報母親的卻太少太少了。對於所有的炎黃子孫來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母親黃河,現在我們能對母親盡的孝心就是保持水土,植樹造林。這是我們對母親盡的一點綿薄之力了。

可喜的是,到了今天黃河上有兩大難已經被我們打破了。一是黃河之上架橋難。因為大橋建成後,會因泥沙不斷淤積,河床不斷升高。於是橋面就快要與河水齊平了。需要不斷的建新橋來替代老橋。

二是自古黃河難行船,千百年來黃河上都無法行船。我們生活在黃河邊上的黃河兒女只能望河興嘆。我想我們大傢什麼大江大河都見過,什麼樣豪華的船都見過。可生活在黃河邊上的黃河兒女,乘船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大夢想。

今天我們乘船的意義非同尋常。這是目前為止唯一可以在黃河上行駛的船隻。這種船是專門為黃河量身打造的氣墊船。氣墊船,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底部是高壓氣囊。行駛的時候船身升高40---60公分懸空行駛,就解決了一般船隻容易遇到河床底部的泥沙擱淺的問題。我們的氣墊船從陸地碼頭出發、穿越黃河的中下游分界線---桃花峪。桃花峪這個地方雖然非常的普通。但在中國的版圖上卻是是用紅筆來勾畫的。它不僅是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而且也是黃土高坡和華北大平原的分界線。一邊是綿延起伏的黃土高坡,而另一眼望去則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穿越桃花峪,逆流而上最終到達公元前203年,劉邦和項羽以鴻溝為界,左為楚又為漢,就成了今天我們下象棋時的楚河漢界。而對於這件事情,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給出了評價“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途中,我們的氣墊船會在河邊停靠,您可以走下船去摸一摸黃河水,和我們的母親河來一次親密接觸。也可以踩一踩黃河的牛皮地,體驗一下我們黃河牌席夢思。更可以再岸邊將你的思念之情毫無保留的在母親面前釋放。

記得在20__年的時候,有個鄭氏尋根的團隊來到黃河遊覽區。其中有位叫鄭水法的老人在乘船遊覽黃河後竟長跪在河邊,失聲痛哭。那一刻,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以前我對黃河的瞭解僅僅是第二長河。當我長大後,尤其是做了導遊以後,我對黃河每多一分了解,就讓我對她多一分深深的愛。讓我想起小時候曾念過的一首詩:“小的時候,我只知道你是一條河,長大之後,我才知道你給我很多。我的血管裡流淌的是你的血,我的胸膛裡跳動的是你經久不息的脈搏”。我想,對於我們所有的華夏兒女來說,能夠在有生之年來到黃河邊,拜一拜我們的母親。這,也就是心靈回家的旅程了。無論你在哪裡,根在河洛,尋根已經成為了中華兒女最大的心聲。尤其是在20__年,我們在這裡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塑,106米高的炎黃二帝像。告誡人們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黃河的兒女。我們這次旅行,還有一個非同尋常的意義,就是探親。大家來到我們的黃河母親身邊,可能會感覺我們的母親瘦了很多,臉上也多了很多皺紋。她已經不像我們印象中那麼豐滿豐腴了,但她永遠是我們的媽媽,母親。

在此,我想起了我們中國一首很有名的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當我們在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時候,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會想起自己的媽媽,但是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媽媽此刻一定都在思念著我們,惦記著自己的兒女。每當到達黃河遊覽區,每到看到黃河母親,每當提到、想到黃河媽媽,我也會想起自己的母親。她含辛茹苦的把我撫養成人,但當我把帶領遊客走遍萬水千山,當我飽覽黃河那壯觀的景色的時候,我想到她其實也還沒有能夠看看這條養育了所有華夏兒女的母親河。一直以來都想在下團之後帶她看看,但卻因為種.種不是理由的理由未能實現。到如今,也只能一次次慚愧的在看到黃河,想到黃河,提到黃河的時候,在祝福我們的母親的時候在心裡也給她送上祝福。藉此機會,我想說,在祝福我們的母親河,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的同時,也要祝我的媽媽當然也包括在座的各位朋友以及我們的司機師傅的媽媽健康長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讓我們趁著媽媽還有時間,趁著我們還有機會的時候,再看一眼我們的黃河母親,為自己,也為我們親愛的媽媽。

黃河導遊詞 篇4

黃河風情線,可謂我們金城蘭州最出彩發旅遊線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九個省區,但在全國大型城鎮中,惟有蘭州得天獨厚,被黃河穿流而過,所以這裡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獨特與驚喜。

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中山橋跨在黃河上,橋長233.33米,寬7.5米,4墩5孔,橋上飛架了5道弧形鋼樑,俗稱“黃河鐵橋”。到20__年6月,就是黃河鐵橋的百歲誕辰了。想知道黃河鐵橋的來歷?聽我慢慢道來。清同治年間,陝甘總督左宗棠督師西征,可被黃河險阻給害慘了,他曾打算請外商幫忙修造一座跨河鐵橋無奈洋人索價過高,就沒能實現。到了公元1907年,蘭州道臺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鐵橋的建議,這次清政府批准了。於是乎一項由美國橋樑公司工程師滿寶本負責施工,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天津人劉永起負責工地操作的浩浩蕩蕩的工程開始了。三年四個月以後,也就是1910年6月終於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錢?30萬6891兩8錢9分4毫,精確吧。別說鋼材水泥了,連個小小的螺絲釘都是從美國或是德國進口的。這座橋樑落成之初叫“蘭州黃河鐵橋”,後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橋”了。1954年,蘭州市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現在的中山橋既堅固耐用又氣勢雄偉,現已成為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一會兒您就可以領略它的風采。

下一個就是水車園了,它不大,但是卻承載了蘭州古老水車的風采,到了蘭州不到水車園會很遺憾的哦。

蘭州水車,最早出現在明朝,相傳段家灘人段續,注意,不是段譽,考中進士到了雲南做官,他遊遍了南方,見到了木製的灌溉汲水工具龍骨筒車,便暗暗把構造記在心中,後來退休回家便巧思構造,終於仿製成功。蘭州的乾旱大家說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續創制的水車可算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福音。人們紛紛仿製,在20世紀中期,蘭州的水車有252輪,是號稱“水車之城”的敘利亞哈馬市水車最多時期的8倍多。稱得上一座“水車之都”了。後來隨著電力灌溉的普及,水車一個個被拆除了,蘭州也失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水車園呢,現在有兩架仿古水車,還有圍堰、渡槽、水磨坊、工藝品商店和遊樂區。一會我們走進了水車園,大家一定要靜靜的聆聽一下,來自水車那個遙遠的國度的呼喚。

接下來就是“黃河母親”雕塑了,這個雕塑是花崗岩質地,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餘噸,是我們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的,黃河母親還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了“優秀獎”,看來這片黃土地上真是人才輩出呢。

黃河雕塑運用了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說到這裡請大家猜一下,那個嬰兒是男是女呢?聽出當初構思的時候何鄂女士就猶豫了很長時間,後來靈機一動,就塑造了一個匍匐在母親胸前的嬰兒,讓人無法分辨是男是女。不過一般都認為是男孩。黃河母親,母親面含微笑,神態慈祥,嬰兒天真爛漫,頑皮可愛。整個雕塑和諧流暢,還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所養育的中華民族也永遠幸福安樂。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自於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真是一絕,拍照的可不要錯過啦。

最後一個就是甘肅道教的主要宮觀白雲觀了。相傳白雲觀是為了祭祀呂洞賓而建的,所以又稱呂祖廟,據記載,嘉慶以來,呂洞賓經常踩著波浪出現在“白馬浪”上,萬目共睹。白馬浪就是白雲觀前的一段黃河波浪,於是人們就一起請願建宮觀,陝甘總督瑚鬆額就接受了請求,於是就有了今天的白雲觀。

白雲觀原來的規模很大,可惜由於歷史原因,現在只剩下一部分殿堂房屋,觀內有戲臺一座,大殿兩座,鐘樓鼓樓各一座。前殿供奉有呂洞賓塑像。還有就是院內6棵古老的國槐,已經被蘭州園林部門編了號,成為受保護的壽星樹了。迫不及待想到達了吧?

黃河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古人云: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心不死”。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黃河遊覽區的基本情況。

鄭州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約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廣武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這裡過雲曾是一片荒山禿嶺和貧脊川原,經常是風沙起時天上、地面、水裡渾然一體的黃色景象,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一年之中兩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遊的鄭州黃河遊覽區了。

好了,黃河遊覽區到了。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流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上最渾濁的河,每年經黃河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3-5釐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地面要高出7米。

在歷史上,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也曾使黃河氾濫成災,3000多年以來,黃河中下游決口氾濫達1600多次,它吞噬過無數的生命財產,因而成了害河,歷代民眾迫切希望根治黃河。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黃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來,黃河再也沒有氾濫過,而且,治理後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它又成了一條造福於人民的河流。

總之,黃河對人類社會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個主題。我舞來看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白色水泥塑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魏髻,象徵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地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她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週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些的,過去這裡曾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的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相匹配的建築特,若登監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華夏搖藍”的意境。諸位請看右邊的山頭,那裡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賓士,妙趣橫生。大象雕塑喚起人們對河南遠古歷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河南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河南古屬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簡稱。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這個歷史典故。

接下來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裡是旅遊區的另一個重點專案----古代黃河治水傳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傳說大禹的父親鯀曾因治水失敗而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來激勵著後人不懈奮鬥。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彷彿在號召人民治理洪水。他發明的疏水導流的科學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在這裡突出地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澄泥硯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石刻藝術寶庫,目前已刻碑1500多塊。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後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館國際書法館和五大部分,其中彙集了中國書法巨擘手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渾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並於1991年9月12日破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釧鼓九鼎的主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領導人、鄧小平、陳去同志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豐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子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20世紀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使千百年東遊黃河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鄭州黃河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它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強大的氣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釐米。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槳產生的推動力向前行進,幾分鐘內便可以飛抵黃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裡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發203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講解就要結束了。黃河將我們的心緊密聯絡在一起,激勵我們踏上新的征程,願我們將來再次相會,謝謝大家。

黃河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我們面前的雕塑,叫"黃河母親".在全國,以雕塑形式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為數不少,論風格和藝術表現力,這一尊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由甘肅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優秀獎”。整個雕塑為花崗岩質地,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作噸,由北京雕塑廠於1986年4月30日製成。

作品用“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母親臥在波濤之上,左腿微微弓起,面含微笑,神態慈祥。凝練的線條把母親秀髮的飄指、身材的曲美與波濤的起伏和諧地融為一體,勾畫出黃河女神的風采。匍匐在母親胸前的裸身男嬰,天真爛漫,安然無憂,舉首憨笑,頑皮可愛。整個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胸懷博大,她所養育的中華民族,生氣勃勃,天天向上,幸福安樂。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源於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既象徵著黃河文化,也隱喻了甘肅歷史文化的悠久。

雕塑前面還嵌著一塊石碑,是1994年8月全國青少年地學夏令營所設,碑文是:“獻給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母親”。

說起黃河,我想大家的感情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我們共喚黃河一聲母親,媽媽。陌生是因為很多朋友至今都沒有見過黃河。更別說遊黃河了。而在今天我們的願望就可以變成現實,不僅可以看見我們的母親黃河更可以在它的懷抱中徜徉遊覽。在中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登長城非好漢,不遊黃河心不甘”。這句話雖然非常簡單,卻道出了我們無數炎黃子孫對我們母親河的嚮往和眷戀之情。無數的詩人和文學家都曾用最美的語言讚美我們的母親,其中有一位說的很好,他說,黃河啊,千百年來哺育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因為黃河的顏色浸染到每個人的面板上,因為黃河的精神融入到每個人的靈魂中。所以,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別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我們是黃面板的中國人。今天我們到黃河邊上也可以和黃河比比,看看兩種顏色是不是十分相像,連我們的一代偉人毛主席在轉戰華北的時候也曾說到,我們可以藐視一切,但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更是把黃河和整個中華民族放在同一高度,同呼吸共命運,血脈相容。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自治區。最後在山東省的墾利縣注入我國唯一的內海----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到75.2萬平方公里,被譽為中國第二長河。但是在中國人的心中,它和長江一樣長,和大海一樣寬闊。水利專家為了使每個人都能更清楚的瞭解黃河。把黃河攔腰分成三段:從發源地到內蒙古托克托縣的河口鎮是上游。黃河上游碧波盪漾,水是清的,讓你很難想象它就是以後的黃河,真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啊。從河口鎮到我們河南鄭州的桃花峪,黃河進入了中游,進入了中國最大的黃土區域黃土高坡。它溝壑相見,綿延起伏,黃河在流經這裡的時候因為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河水的顏色染成了琉璃黃,成為了一條濁河,泥河,沙河。尤其是在晉陝之間,黃河以300裡的巨大落差,齊刷刷的切割著黃土高坡。大量的泥沙被它帶了下來。真是派出崑崙五色流,一支黃濁冠九州啊.從桃花峪再往後到墾利縣的入海口,就是黃河的下游了。一下子進入了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31萬平方公里的華北大平原。它一馬平川,一望無垠,如此平坦的地勢,黃河流到這裡,河道變寬,水流速度變緩,大量的泥沙源源不斷的沉積在黃河下游的河道,致使我們的河床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被抬高。長年積月就形成了世俗罕見的奇觀-----懸河,地上河了。在我們的七朝古都開封,黃河的水位已經高出了開封十幾米,在們的省會鄭州,黃河的某些地段也已經高出鄭州5—7米了。大量的泥沙隨著黃河水注入渤海。真的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啊。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黃河從黃土高原沖刷攜帶下來的泥沙有16.4億噸。如果把這些泥沙堆砌起來,堆成高,寬,厚各一米的土堤,長度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長度的三倍。如果按全中國13億人口來計算,平均每個人可以分到1.3噸,比我們吃的糧食還要多。所以就有了這樣的說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很多人不相信,非想到黃河水中試試看。上岸之後任你怎麼拍打都會留下一層薄薄的泥沙。真是一碗黃河水,半碗黃河沙啊。

那麼這麼多的泥沙都到哪裡去了呢?原來啊,每年都有12億噸的泥沙注入渤海灣為山東省填海造陸了。所以山東省的陸地面積在逐漸增大,而水域面積卻在不斷縮小。於是,就有人擔心,黃河不斷的堆積泥沙向大海延伸,這樣下去的話,中國會不會有一天和日本連起來了。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日本的旅遊團隊到達這裡後都會有一項特別的儀式,那就是植樹造林。除去這12億噸,其他的四億噸都沉積在了黃河下游的河床上,但正是這四億噸的泥沙,卻給黃河的治理帶來了最大的難題。使它成為世界上最難治理的一條河流。千百年來我們的母親在給予了我們生命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多的災難。翻開中國的治黃史,湧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這些英雄人物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大禹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治黃長達13年。採用疏導法治理黃河,得到了百姓的推舉成為首領。後來他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正可謂,治黃者,得天下。後來自夏以後,無論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治理黃河。但是終究因為治理技術的原因,都未能取得明顯的效果。在有文字記載的3000年裡,黃河氾濫500多次,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特大改道9次。真可謂“三年兩氾濫,兩年一決口,百年一改道“。尤其是1938年6月,政府為了抵禦日軍的侵犯。下令扒開花園口大堤,引起洪水氾濫。雖然暫時延緩了日軍的進犯速度。但是也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蘇三省89萬人喪生,1560萬人流離失所。上百萬畝良田變成了不毛之地。直到今天,仍然使得我們黃河下游的經濟難以有大的發展。

這時候,就有人問了,那你們對黃河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我想,這個問題,河南人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們受益最大,也受害最大。所以很多老百姓對黃河的感情可以說是既愛又恨。我們愛她,是因為千百年來它不僅供應著我們的人畜用水,還灌溉著上百萬畝的良田。到了今天還發揮著另一個重要的作用,蓄水發電。但是也有人說我們恨母親,因為每個幾年母親都要發怒,每次發怒之後生靈塗炭,所到之處,一片汪洋。但是我要說的是,害才害了一小片,利卻利了一條線;害才害了幾十年,利卻利了上千年。如果非要講黃河的功和過的話,黃河的功要遠遠大於黃河的過。今天位於黃河流域的河南。中國八大古都佔了1/2,館藏文物130萬件,約佔全國的1/8,地下文物全國第一,這些不正是黃河留給我們的財富嗎。黃河經歷了悠久的歷史。早在150萬年前就已經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這裡哺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岡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使河南在長達21個朝代,3600年的時間裡成為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悠久的歷史和最燦爛的文明成為了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1938年,冼星海來到鄭州黃河遊覽區。當時正是日本入侵中華時期,很多文人投筆從戎。冼星海也是其中之一,當他望著滔滔的黃河水,依然譜寫了《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激勵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當時的黃河大合唱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主旋律。而今天,我們靠著黃河這種不屈不饒,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我們的母親在建國後安然度過了60年。1952年,毛主席來到鄭州黃河遊覽區,站在黃河邊上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重要指示。當時正是國家大興水利的時期,在對待淮河的問題上,毛主席說根治淮河,對於長江,主席說治理長江。而對母親,主席說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52年之前沒有一個人有辦法辦好,52年之後到現在也沒有辦法徹底的辦好。然而我們一直在努力。就在毛主席提出號召4年之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年中兩次到達黃河邊,帶領我們抗洪搶險的官兵與黃河做賽跑,可見治理黃河已經迫在眉睫。於是1958年,我們在黃河上建立起了第一組工程----河南三門峽大壩。是蘇聯老大哥支援中國建造的168個工程中唯一一個水利工程。但蘇聯朋友不瞭解黃河,他們不知道黃河最大的問題是泥沙問題。所以50年之後,這個大壩的窟窿已經被泥沙積平,不能再使用了。在三門峽大壩後又相繼建成了楊家峽,龍羊峽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90年到01年11年的時間裡,投資300多個億。同德國,比利時,英國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專家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土石磚結構的大壩將使黃河的歷史改寫,將使黃河的自然災害由60年一遇變成千年等一回。20年之內黃河下游的河床不再升高。但是否如此,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借用一句咱們中國的俗話,那就是黃河清,天下平。但要想讓黃河變清,談何容易啊。有專家說,我們全國人民每人都扛上幾鍬。要600年後,黃河才能改變。這600年,我們不能等待,要用自己的努力改變河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每個人多愛自己的母親。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而孩子回報母親的卻太少太少了。對於所有的炎黃子孫來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母親黃河,現在我們能對母親盡的孝心就是保持水土,植樹造林。這是我們對母親盡的一點綿薄之力了。

可喜的是,到了今天黃河上有兩大難已經被我們打破了。一是黃河之上架橋難。因為大橋建成後,會因泥沙不斷淤積,河床不斷升高。於是橋面就快要與河水齊平了。需要不斷的建新橋來替代老橋。二是自古黃河難行船,千百年來黃河上都無法行船。我們生活在黃河邊上的黃河兒女只能望河興嘆。我想我們大傢什麼大江大河都見過,什麼樣豪華的船都見過。可生活在黃河邊上的黃河兒女,乘船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大夢想。今天我們乘船的意義非同尋常。這是目前為止唯一可以在黃河上行駛的船隻。這種船是專門為黃河量身打造的氣墊船。氣墊船,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底部是高壓氣囊。行駛的時候船身升高40---60公分懸空行駛,就解決了一般船隻容易遇到河床底部的泥沙擱淺的問題。我們的氣墊船從陸地碼頭出發、穿越黃河的中下游分界線---桃花峪。桃花峪這個地方雖然非常的普通。但在中國的版圖上卻是是用紅筆來勾畫的。它不僅是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而且也是黃土高坡和華北大平原的分界線。一邊是綿延起伏的黃土高坡,而另一眼望去則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穿越桃花峪,逆流而上最終到達公元前203年,劉邦和項羽以鴻溝為界,左為楚又為漢,就成了今天我們下象棋時的楚河漢界。而對於這件事情,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給出了評價“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途中,我們的氣墊船會在河邊停靠,您可以走下船去摸一摸黃河水,和我們的母親河來一次親密接觸。也可以踩一踩黃河的牛皮地,體驗一下我們黃河牌席夢思。更可以再岸邊將你的思念之情毫無保留的在母親面前釋放。

記得在20__年的時候,有個鄭氏尋根的團隊來到黃河遊覽區。其中有位叫鄭水法的老人在乘船遊覽黃河後竟長跪在河邊,失聲痛哭。那一刻,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以前我對黃河的瞭解僅僅是第二長河。當我長大後,尤其是做了導遊以後,我對黃河每多一分了解,就讓我對她多一分深深的愛。讓我想起小時候曾念過的一首詩:“小的時候,我只知道你是一條河,長大之後,我才知道你給我很多。我的血管裡流淌的是你的血,我的胸膛裡跳動的是你經久不息的脈搏”。我想,對於我們所有的華夏兒女來說,能夠在有生之年來到黃河邊,拜一拜我們的母親。這,也就是心靈回家的旅程了。無論你在哪裡,根在河洛,尋根已經成為了中華兒女最大的心聲。尤其是在20__年,我們在這裡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塑,106米高的炎黃二帝像。告誡人們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黃河的兒女。我們這次旅行,還有一個非同尋常的意義,就是探親。大家來到我們的黃河母親身邊,可能會感覺我們的母親瘦了很多,臉上也多了很多皺紋。她已經不像我們印象中那麼豐滿豐腴了,但她永遠是我們的媽媽,母親。

黃河導遊詞 篇7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於旅遊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漿產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裡無法行駛,一般船隻在這裡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執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徵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著無數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裡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220_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

黃河導遊詞 篇8

雖然我去過黃河很多次,但是大多是在春天或秋天,還從未在炎熱的夏天去過。今天,沒見過黃河的表姐來我家了,她想去看黃河,我和媽媽為了陪她便又一次興致勃勃地去了黃河,正好我也看一下夏天的黃河是什麼樣子。

車子走得很快,不一會兒,我們便下了車。嗬,夏日的黃河果然有著不同的風景。黃河岸上,到處都是綠茵茵的草地,樹木的葉子泛著墨綠色,非常茂盛,遮天蔽日。我在樹蔭下的草地上躺下,綠草軟軟的,涼涼的,像一張空調墊,再加上清風拂過臉龐,我感到非常愜意,好像這根本就不是夏天,應該是這些樹木拂去了夏天的熱。草地上偶爾有幾朵小花,把草地點綴得更加美麗。知了在枝頭大聲地叫著,此起彼伏好像在開演唱會,又像在提醒我大樹上空是炎炎烈日。

夏天的黃河水也不一樣。黃黃的河水由西向東流淌著,水面比春天高出了許多,把原來裸露的沙灘都吞沒了。遠遠望去水面看似平靜,但是來到岸邊水面上卻波濤洶湧,嘩嘩的水聲非常大,波浪滾滾的河水非常壯觀,水面上還會出現許多小漩渦,這些小漩渦在水面上轉著,非常好看。有時還會突然出現一群小漩渦,非常奇特,他們就像是一群小朋友在表演集體舞。在岸上偶爾露著一小塊沙地,用腳踩上幾腳就很軟了,像跳跳床一樣。

當我還沉浸在這黃河給我們的樂趣的時候,車來了,我便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黃河。

黃河導遊詞 篇9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一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裡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裡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床,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說,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說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著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戶,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著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一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說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

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一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三到五釐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說,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隊伍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一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著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著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專案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裡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賓士,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裡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專案----古代黃河治水傳說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裡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臺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一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一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xx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很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戶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黃河導遊詞 篇10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懂得決都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個地點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個地點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敞的河床,以及這四周的風景。

據說,日本也有”人類來源於河流”的說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長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緊密相關,象徵著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特別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戶,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著氣概磅礴的黃河,回想對照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吸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情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一定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說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樣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然而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批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一定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假如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個堤防能夠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三到五釐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一定是洪水氾濫的緣由,也一定是說,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軟弱環節,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緣由,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黨部隊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兵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通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運用於都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培養”。身著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看著懷中的小孩,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四周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通過綠化,現已是濃陰籠罩。遊覽區的一些參觀專案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兒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跑,妙趣橫生。只是為啥在如此精美的地點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答覆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兒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專案----古代黃河治水傳奇中的大禹的像。矗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後來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創造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利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大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良的黃河文明,現如今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個地點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四周的山上還有一些亭臺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懂得其氣概。假如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閣樓。

那樣,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如今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特別多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個典故。

黃河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朋友:

古人云:“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心不死”。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黃河遊覽區的基本情況。

鄭州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約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廣武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這裡過雲曾就是一片荒山禿嶺和貧脊川原,經常就是風沙起時天上、地面、水裡渾然一體的黃色景象,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一年之中兩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遊的鄭州黃河遊覽區了。

好了,黃河遊覽區到了。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源頭就是一股清泉,但就是由於流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上最渾濁的河,每年經黃河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3-5釐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地面要高出7米。

在歷史上,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也曾使黃河氾濫成災,3000多年以來,黃河中下游決口氾濫達1600多次,它吞噬過無數的生命財產,因而成了害河,歷代民眾迫切希望根治黃河。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黃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來,黃河再也沒有氾濫過,而且,治理後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它又成了一條造福於人民的河流。

總之,黃河對人類社會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就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個主題。我舞來看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白色水泥塑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魏髻,象徵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地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她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這就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週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就是從洛陽綿延至些的,過去這裡曾就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的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就是一些與黃河風光相匹配的建築特,若登監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華夏搖藍”的意境。諸位請看右邊的山頭,那裡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賓士,妙趣橫生。大象雕塑喚起人們對河南遠古歷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就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河南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河南古屬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簡稱。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這個歷史典故。

接下來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裡就是旅遊區的另一個重點專案--古代黃河治水傳 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就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傳說大禹的父親鯀曾因治水失敗而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來激勵著後人不懈奮鬥。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彷彿在號召人民治理洪水。他發明的疏水導流的科學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就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在這裡突出地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澄泥硯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就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石刻藝術寶庫,目前已刻碑1500多塊。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後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館國際書法館和五大部分,其中彙集了中國書法巨擘手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渾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就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並於1991年9月12日破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釧鼓九鼎的主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鄧小平、陳去同志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豐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就是當代最具的青銅大鼎,就是炎黃子孫瞻仰子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20世紀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使千百年東遊黃河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鄭州黃河氣墊船就是高科技的結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強大的氣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釐米。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槳產生的推動力向前行進,幾分鐘內便可以飛抵黃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裡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發2XX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講解就要結束了。黃河將我們的心緊密聯絡在一起,激勵我們踏上新的征程,願我們將來再次相會,謝謝大家。

黃河導遊詞 篇12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一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著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著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專案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裡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賓士,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裡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專案----古代黃河治水傳說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裡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黃河導遊詞 篇13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風景名勝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國家5A級旅遊景區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臺山-青天河-神農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世界地質公園4處:中嶽嵩山、雲臺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雲臺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

最佳旅遊時間

河南屬暖溫帶-亞熱帶、溼潤-半溼潤季風氣候。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季.

區域分佈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8個縣。

歷史文化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後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後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河南,長達3200餘年。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於中心位於中原地帶的國家。

黃河導遊詞 篇14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一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裡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裡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床,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說,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說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著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戶,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著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一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說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

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一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三到五釐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說,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隊伍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一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著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著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專案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裡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賓士,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裡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專案----古代黃河治水傳說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裡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臺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一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一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xx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很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戶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黃河導遊詞 篇15

各位團友大家好!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我們金城——蘭州。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有句話說得好: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或許相聚就是一場緣分,既然有緣就讓我們彼此來認識一下吧!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林師父、,他有著豐富的駕車經驗,在他的護航下大家進可將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我們的護航大使林師父,另一顆呢是“開心”就交給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導遊……,大家叫我小郭、郭導、小導都可以,怎麼順口怎麼叫吧!

其實旅遊是件很開心的事,話說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所以希望蘭州的好山好水能給各位帶來一份好心情,那麼在整個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麼需要幫助的,請儘管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地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援與配合,在此預祝大家在蘭州玩的開心!希望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樣,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然後玩的歡歡快快,吃的歡歡欣欣,享受的歡歡暢暢……,總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謝謝~

蘭州作為西出陽關中的絲路之重鎮,其絲路文化、黃河文化、宗教文化構成了蘭州旅遊的核心內容,而我們今天要去參觀的正是集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的中國最長的室外濱河公園——百里黃河風情線,他分佈在黃河南北兩岸、市區的西部也在南北兩山之間,是蘭州的名片和視窗,同時也被稱為“蘭州的小外灘”。

黃河風情線是有著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反差之美的綠色長廊,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花草樹木都發芽了柳絮飄香,一切都像剛甦醒的樣子可愛極了;夏天的時候這裡又是人們乘涼觀景的好地方;金秋時節這裡有果實累累,落葉紛飛;冬天呀這裡就更美了!兩邊的松柏樹跟戰士一樣穿著綠色的軍裝挺立著,那場面相當壯觀!

黃河風情線呢,可謂是我們金城蘭州最出彩發旅遊線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幾個省區,但在全國大型城鎮中,蘭州得天獨厚,被黃河穿城而過,所以這裡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獨特與驚喜。我們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那我就先用這段時間給大家解開一點迷吧!

風情線也是蘭州的咽喉,東西通車,南北通橋,為此也是交通長廊,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中山橋跨在黃河上,橋長233.33米,寬7.5米,4墩5孔,橋上飛架了5道弧形鋼樑,俗稱“黃河鐵橋”。到20__年6月,就是黃河鐵橋的百歲誕辰了。在很早很早以前,每年冬天,黃河上都會結一層厚厚的冰,河對岸的許多東西都由馬車通過“冰橋”馱運到河的另一邊,但冰橋畢竟會隨著氣溫的上升而消融,當然這種景觀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並不是應為大型的橋樑替代了它,而是現在的黃河冬天不會結冰,後來人們有發明了一種新的漂渡工具——羊皮筏子,顧名思義是用羊皮做的,但這些羊皮必須小心並且不留任何刀口的從羊的身上剝下來,然後固定在木製的框架之下,形成筏子。如果我們的風情線遊覽完了以後,時間允許的話大家不妨去體驗一下坐羊皮筏子的刺激感……

再後來啊,就是1372年了,衛國公馮勝將24只大船用鐵鏈排成排並用四根柱子固定,然後在船上鋪上木板,就是所謂的“浮橋”。直到1385年楊廉命人將浮橋移到現在中山橋的位置,然而隨交往的日益頻繁與發展,固定的橋樑的修建也應用而生,當然,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座橋建於公元1907年,它是由彭英甲提議,徵得甘肅總督府升允的同意,德國喀佑斯承建,美國的滿寶本、德國的德羅負責具體施工,天津劉永起負責功底操作,經過4年的努力,終於建起了黃河上第一座永久性的鐵橋——“天下黃河第一橋”,1919年由於戰火導致中山橋中斷了11個晝夜,1942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天下黃河第一橋”改名為“中山橋”,1954年由4墩5孔梯形變為弧形、橋面由木板改成鋼筋鐵皮,20__年將公路橋改為步行橋。

接下來呢就是濱河路中斷、黃河南岸、小西湖北側,呈現在各位眼前的是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塑——“黃河母親”,她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她是何鄂女士設計創作的,北京雕塑廠於1986年雕塑而成的,整個雕塑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由母親、孩子、基座三部分組成,母親象徵著哺育千千萬萬華夏子孫的黃河;孩子象徵華夏子孫;基座象徵著甘肅悠久的歷史及彩陶文化。那麼大家都來

說說看,母親懷中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呵呵~其實各位說的都有道理!如果說他是男孩,則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如果說她是女孩吧,又顯得我們華夏兒女嬌柔可欺,所以何鄂女士專門將孩子設計成爬著的,這也正是這尊雕塑的設計精華所在。

當然,一路上大家還會看到很多雕塑,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很有文化色彩的雕塑,我們風情線又被稱為雕塑長廊。同時,風情線也是園林長廊,因為有很多的公元可以供人們遊玩,如:老年人晨練的最佳場所體育公園;每當傍晚的時候,很多情侶們手挽手肩並肩漫步在我們的寓言故事園、水上公園等感受著屬於他們的浪漫;儘管中午相對來說是比較炎熱的,但是在我們的水車博覽園裡仍人有很多的觀光者……風情線有這麼多別稱,但是最名副其實的是文化長廊,眾所周知道教是我們中國的本土教,而大家現在所看到的“白雲觀”正是甘肅省道教協會所在地,同時這裡也是八仙中的呂洞賓修煉成仙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中國九大區管之一的省圖、國內發行量最大的書刊雜誌——讀者編輯部、敦煌研究院等,這些都是蘭州歷史文化的見證。

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可以用一副對聯來說明:蘭州好!景物勝當年,昔日無風三尺土,而今萬里碧晴天,爽氣沁心田;蘭州好!好景在濱河,萬里籠陰遮天路,長天漣水剪鱗波,兩兩踏青歌!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馬上就到達目的地,就先給大家講到這,到達景點再給大家細講,大家也可自己親臨境地的細細品味蘭州獨有的風韻!

好,大家準備一下,檢查一下自己隨身的貴重物品,我們就準備下車!

黃河導遊詞 篇16

各位朋友:

古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不死心。”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我先把黃河遊覽區的基本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十七平方公里。從七十年代開始,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工作,景區初具規模。

好了,黃河遊覽區到了。

黃河,我們現代人親切稱之為“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從黃河的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黃河兩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著母親河的乳汁。我們來看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漢白玉做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髮髻,象徵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的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以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週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此。過去這裡曾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匹配的建築物,若登臨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華夏搖籃”的意境。

接下來從這裡向西,可以乘坐黃河索道至另一景點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親曾因治水失敗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來激勵著後人不懈奮鬥。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帶斗笠,左手指向前方,彷彿在號召人民治裡洪水。他發明著疏水導流的科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神的黃河文化,再這裡突出的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泥研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時刻藝術寶庫,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後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國際書法館和美術館五大部分,其中彙集了當代中國書法巨擘毛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名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深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並於1991年9月12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鐘鼓九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 “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的領導人鄧小平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懷念與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深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於旅遊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漿產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裡無法行駛,一般船隻在這裡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執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徵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著無數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裡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

黃河導遊詞 篇17

各位朋友:

古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不死心。”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我先把黃河遊覽區的基本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十七平方公里。從七十年代開始,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工作,景區初具規模。

好了,黃河遊覽區到了。

黃河,我們現代人親切稱之為“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從黃河的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黃河兩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著母親河的乳汁。我們來看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漢白玉做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髮髻,象徵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的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以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週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此。過去這裡曾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匹配的建築物,若登臨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華夏搖籃”的意境。

接下來從這裡向西,可以乘坐黃河索道至另一景點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親曾因治水失敗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來激勵著後人不懈奮鬥。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帶斗笠,左手指向前方,彷彿在號召人民治裡洪水。他發明著疏水導流的科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神的黃河文化,再這裡突出的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泥研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時刻藝術寶庫,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後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國際書法館和美術館五大部分,其中彙集了當代中國書法巨擘毛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名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深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並於1991年9月12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鐘鼓九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 “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的領導人鄧小平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懷念與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深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於旅遊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漿產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裡無法行駛,一般船隻在這裡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執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徵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著無數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裡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

黃河導遊詞 篇18

我們已經進入中國北方最大的水上樂園--黃河小浪底千島湖。向東,我們看到的堤壩就是小浪底大壩,因其是在孟津縣的小浪底村建起,故而被稱為黃河小浪底工程。

這個村,原本是叫丹陽,相傳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經過此處,為平息水患,丹陽村村民舍小家顧大家,為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為小浪底了。

黃河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河南孟津境內,它是一項集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全壩高280米,南起邙山北連王屋山的壩體總長16667米,是目前我國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壩。庫容量1256.5億立方米,水域面積296平方公理,正常蓄水位250米,最高蓄水位275米,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5l億千瓦時,完成總投資337億元。完成後總控制流域面積92.3%,其中防洪庫容40.5億立方米。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1020xx年一遇,解決了對下游的洪水威脅。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抗旱面積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電總容量可節約煤炭210萬噸以上。這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一個奇蹟。工程採取銀行貸款,國際招標興建,共分三個標段,涉及51個國家和地區,700名外商和中國萬名建設者。

工程結構異常複雜,施工難度亦非尋常。僅主體工程開挖填土石方就達8811萬立方米。所有洩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條。大經洞和近百條各種支洞都集中佈置在北岸那一單薄山體內。其中規模最大的3條導流洞,總長3480米,每個洞的直徑達14.5米,足以裝下兩幢四層樓房,洩洪系統進水塔上下重疊,縱橫交錯的蜂窩狀洞室巨大而又複雜,堪稱世界之最。室內的新型多孔消能裝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屬罕見。3條瀉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體裡是由緩傾角的砂岩和粘土質粉砂岩組成,有20多條層線,如"千層餡餅"。在山體內施工難度很大。單山體外隧洞進口臉岩石加固和支護就用了12米的錨杆3224根,30米至40米的錨索578根,鑽12米深的排水孔1382個,把巖壁鑽得密密麻麻,人們形象的稱為納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壩下,有70米厚的沙卵石,為防止洩漏在壩下築起了一道混凝土防滲牆,長439米,厚12米,最深度達81.9米,是目前我國最深的防滲牆。人們稱其為"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壩中還埋設幾百種儀器,像眼睛一樣隨時檢測著大壩的安全狀況。整體設計施工破解10項世界難題,創造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衝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l米高1米寬就可繞地球三週。由此可見,其有史以來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治理黃河是我國人民幾千年的夢想,而真正治理好黃河,惟有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不久,一代偉人毛澤東從長年戰爭留下的廢墟中走來,望著渾濁的黃河水,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指示。從那時起的40多年裡,成千上萬的治黃專家為了小浪底工程做了精心勘探設計,從1990年開始動工歷時20xx年,提前完成了大壩蓄觸電工程。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桀驁不馴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供水、發電的綜合成效,還為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遊景觀。

根據中央確定的建立鄭一汗一洛旅遊軸線,《中原旅遊總體規劃》和國家旅遊局確定的《黃河旅遊專線規劃》,黃河小浪底旅遊風景區,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分小浪底大壩、紫荊山、裡峽、三門峽大壩四片,13個景區,113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悠久的歷史故事。從此,我們可以領略到河南省,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程、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嶽、湖泊型的美好風景。

前方l公里處水下,是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兩軍交兵的古戰場--赤河灘。

大家往右看,北岸半山腰,就是大山寨,是當年袁紹駐兵囤積草的地方。往左看到的那座山叫黃鹿山,黃鹿山下有凹,叫曹營凹,是當年曹操的軍營所在地。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置下面就是赤河灘。

這個赤河灘有4l戶215人,現已移居至孟津縣的送莊鎮。據說曹操和袁紹,在清河村大漁窯渡口打了一場惡仗 。曹操兵馬駐守的那一凹地,後被稱為曹營凹,營前修轅門,放馬吃果灘,飲馬黃河邊,曹操宴請有功將士的那道溝,叫大宴溝村,將士陣亡被埋葬的地方叫墳坡村。袁紹在黃河那邊的大山寨安營駐紮。古代戰前有戰書,交戰時,袁兵乘船過來就在我們下邊吃果灘,第打完一次仗,現渡河歸營。就這樣,雙方在這裡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死傷無數,血流成河,整個吃果灘被染成了赤紅色,原有的300多畝果樹已被毀盡。從此,這裡就叫赤河灘。赤河灘村系黃鹿鄉所屬,說起黃鹿山,更有著一段傳奇的色彩。那是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曾經來孟律打獵。一群人前呼後擁著他來到這裡。突然在河邊見一頭白鹿,便策馬去追。當追到黃河最後一個峽谷,南岸小浪底村西南的這座山時,發現白鹿居然變成了黃鹿,李世民驚呼:神鹿也!急令隨從下馬跪拜謝罪。

朋友,你是不是還想知道一個叫周半縣的情況呢?這個周半縣就住在前面那個大宴溝裡,就是前面說的曹操宴請有功將土的地方。周半縣名叫周法,是西漢周勃的後裔。周勃因輔佐朝廷有功,被漢高祖劉邦封為西降候。明末周家從山西遷居孟津的白鶴鎮。清朝雍正年間,白鶴遭水災,周法和妻子扶老鐫幼在一隻喜鵲引領下來到了這條溝裡,安身立命,開荒種地,日子過得很清苦。後來因黃河發大水,治水有功,被官府賞賜黃金千兩,綢緞百匹,田畝能抵半個縣,並替全縣百姓繳一半賦稅,深受百姓愛戴。如今雖然大宴溝已多被淹沒,但他古老的家容宅貌尚存一些美麗的姿容。

黃河導遊詞 篇19

春天到了,春姑娘又回到了我們的身邊,萬物復甦,江河解凍,大地出現一派生機。我們趁著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要出門踏春去。

我們坐車來到了市區的北方濼口,穿過北繞城高速,爬上黃河大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闊的天地。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黃河不愧是一條懸河啊!這時我就想起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聽爸爸說,就黃河的河床就比市區高出許多。是因為黃河的泥沙不斷淤積,經過漫長的歲月,河床在不斷地抬高。

河壩上的.柳樹也抽出了嫩芽,迎春花早就開出了一串串的金黃色的花朵,彷彿在告訴人們,春天真的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青青河邊草也長得很高了。往遠處看,河的對岸是黃河森林公園,由於樹木都吐綠的緣故吧,遠遠望去一片綠油油的,一群小鳥也在嘰嘰喳喳的在樹林上空飛來飛去。往左邊看是一座浮橋,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在橋上隨波沉福再往右看,是一座古老的鐵路橋,聽說是二戰時德國人建造的,至今經過修繕還能繼續使用,這時有一列火車鳴著長笛呼哨而過,我真佩服德國的建造技術的先進。黃河河床的寬度大約有一公里左右,河水並沒有那麼寬,河邊泊著一艘大船和一艘氣墊船。渾濁的河水打著漩渦讓人生畏,爸爸說裡面有危險,不要下河。也有比較“勇敢”的人,在河裡撒網打漁。

我們來到河床上,捲起褲腳,脫掉鞋子,光著腳丫踩在並不很軟的沙子上,感覺有些滑膩,由於沙子很細裡面又含有黃土,溼的沙子就會結成硬塊,所以有些硬的感覺。還有好多人,我們一起在河邊戲水、團沙球、“挖井、建水庫”,玩的非常高興。

看到黃河的泥沙,我想起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嚴重。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我要為國家治理黃土高原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