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廣西導遊詞(精選8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65K

廣西導遊詞 篇1

魚峰山巍然屹立在柳江南岸鬧市區的魚峰公園內,高八十八米。唐代柳宗元稱此山“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故名立魚峰,又稱石魚山。山上綠樹成蔭,翠鬆亭、冠山亭、觀美閣等古建築適布其間。山腰陡壁,石刻滿目,古人所書的“柳江砥柱”四個大字崖刻遒勁有力。山上有清涼園、玉洞、盤石洞、純陽洞、陰風洞、螽斯巖、三姐巖等七個巖洞,彼此貫通,人稱“靈通七竅”,洞內有許多歷代文人騷客對此山讚美的題刻。明代徐霞客來遊,盛讚:“是山透腹環轉,中空外達,八面玲瓏,即桂林諸洞所不多見也。”沿盤山道拾級而上,直達峰頂。人立峰巔,眼觀四面,柳州城的壯麗景色盡收於眼底。山的東南腳有個小龍潭,潭面不大,但潭水澄清涼爽,如用來烹茶釀酒芳香可口,柳宗元曾稱之為“靈泉”。此潭是由湧出的地下水形成的,其水潛入山腳的巖洞而注入柳州,所以潭水與江水同漲同落。

廣西導遊詞(精選8篇)

從潭的東南岸看魚峰山,山峰就像一尾鯉魚躍出潭面,潭光山色,互相輝映,景緻壯觀,這就是柳州八景之一的“南潭魚躍”。相傳這裡是壯族歌仙唱山歌的地方,所以至今還有“三姐巖”、“麻欄石”、“對歌坪”等遺址。山上有劉三姐的漢白玉雕像,洞內塑有男女對歌群雕。在小龍潭南面的“石玩精品館”,收藏有一百多個品種的五百多件賞石精品,很值得遊人觀賞。國內第一條位於市中心的旅遊索道,把魚峰山和附近的馬鞍山連結起來,為遊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廣西導遊詞 篇2

廣西,是我們山清水秀的故鄉,美麗的八桂之地。她位於我們高貴而偉大的祖國的南疆。屬喀斯特地形的桂林山水更是聞名遐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我們可愛的故鄉,北海,以有“天下第一灘”的銀灘而得名。北海的海灘是那麼的美麗,尤其是在夕陽落在水天的相連線處的時候,是那麼的壯觀,又那麼的令人感概萬分。我喜歡銀灘,是因為她的壯觀和美麗,以及藍色的溫和。但是當我脫下鞋踏進銀灘,踩到一堆爛掉的和塑料袋交織在一起的水草時,我突然意識到,不能只欣賞家鄉的美,而什麼都不做。我們可愛而又深受傷害的家鄉,是時候要靠我們來好好保護了。

廣西美麗的地方不僅僅只有聞名遐邇的桂林山水和德天瀑布,比較偏遠的鄉下也是個很美的地方。安靜,祥和,毫無紛爭。毫不遜色於“世外桃源”。小時候我曾跟著父母一起去到鄉下游玩,光著腳丫在田裡奔跑著,笑著,大口大口的呼吸著鄉村那混著清香的新鮮空氣。那時候鄉下是那麼的美麗,太陽暖洋洋的,綠油油的田地就如油畫一般,茂密的竹林如樸素的水墨畫,雄奇峻險的山,幽深曲折的峽谷,清澈蜿蜒的河流,古樸自然的山水畫廊,人走在其間,宛如人在畫中行。大自然的作品總是令人驚歎的,但是我們在懂得欣賞藝術家的作品,尊重藝術家的同時,我們也忘了大自然也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

如今,我再回到那個鄉下的時候,我卻被驚呆了。我甚至在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了地方。那個以前美麗、安靜、祥和的村子,現在卻停滿了經常會發出令人討厭的喇叭聲的汽車。我突然意識到,是村子裡的人富了,就不再騎著他們的三輪車了,改坐轎車了。以前乾淨的,被我不知光著腳踩了多少次的泥濘小道,現在卻堆滿的裝化學肥料的蛇皮袋,散發出一股惡臭。竹林裡的竹子已經被砍得一乾二淨,因為這裡要建房子。就連當初清澈的河流也變成的黑色,時不時的會從對面飄來一隻白色的塑料袋,在太陽刺眼的陽光下對我齜牙咧嘴猙獰的笑。以前質樸好客的農民們已經不知道到何處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好吃懶做渾身散發著酒味的大漢,成天圍在自家的園子前賭博喝酒,正事不做。本該出現在田地裡勞作的他們卻被零星幾個幾乎站都站不穩的瘦弱老頭子代替。這群大漢還把吃剩的東西隨意倒在小路上,就這麼放著它不管,留到發臭。

父母依舊像前幾年那樣,跟親戚聊得很開心。而在看到他們一邊大笑著聊天一邊往地下吐痰拎著塑料袋往外扔的時候我卻忍不住嫌惡的皺了皺眉頭。他們在一點一點的瓦解我親愛的故鄉,摧毀大自然的藝術,但是小孩子說的話卻沒人會聽。村裡的人都提不起幹勁,我這個只在村裡呆兩天就要走的人再怎麼幹著急也沒用。當初的我是這麼想的。但是後來我明白了,我們親愛的故鄉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才

能變得更加的美麗,凡事都要從自己做起。作為一個廣西人,我們應該愛護家鄉的一草一木。而作為一個人,我們也應該尊重大自然這個偉大的藝術家。

而如今,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家鄉也在不斷的變化,環境問題也改善了很多。現在也有了“美麗廣西,清潔鄉村”這個活動,讓我感到非常的高興。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我們在欣賞自己家鄉的美景的同時,也不能忘了要保護她。為了讓廣西的風光永存於這個世界,為了不讓那美麗的自然畫廊消失殆盡,我們要用我們的雙手去親自的守護她。因為她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親愛的家鄉。( 文章

廣西導遊詞 篇3

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碑約50米,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約208公里。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遊德天景區,首數德天瀑布。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約50米。清澈的歸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邊境的國界河,德天瀑布則是它流經浦湯島時的傑作。浩浩蕩蕩的歸春河水,從北面奔湧而來,高崖三疊的浦湯島,巍然聳峙,橫阻江流,江水從高達50餘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朦,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盪河谷,氣勢十分雄壯。瀑布寬100多米,縱深60多米,落差近50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被國家定為特級景點。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就像章一對親密的姐妹。中越邊民在瀑布的下游,進行著邊貿往來,以前是肩挑人扛,現在已用車船運載了。

德天瀑布位於廣西南寧地區邊陲大新縣,在中越邊境交界處,歸春河上游,瀑布寬100米,高40米,氣勢磅礴、銀瀑飛瀉、三級跌落,蔚為壯觀。若與緊鄰的越南板約瀑布相連,堪稱為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瀑布上游,河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迴曲折,於參天古木間,花草掩映,百鳥低徊,江水忽遇斷崖,飛瀉而下。恰似一巨大銀練,高懸於峽谷之上。站在瀑布之下,水氣蒸騰,上接雲漢,其滾滾洪流,折而復聚,飛瀉而下,連衝三關。濤聲迴盪于山間,聲若巨雷,數裡可聞,仰望瀑頂,群峰若浮動,巨瀑如海傾,水沫飛濺,如萬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橫跨瀑布,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幾分嬌媚。其魄力,其氣勢,其風采,震魂攝魄,搖動心旌。

德天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碧水長流,永不涸歇。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山花吐豔,瀑布四周被鑲起五彩繽紛的花邊;秋天梯田鋪金,層林盡染,高掛的銀簾霧氣沖天;冬天瓊珠閃閃,玉液潺瀑,山風把細流吹得飄飄灑灑;夏天激流如龍,排山倒海,似萬馬奔騰而來。

廣西導遊詞 篇4

尋覓聖帝足跡追蹤千載文明

飽覽山水神韻遊憩虞山公園

虞山公園位於桂林市城北,因其園美廟靈、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遊覽的開山地和桂林歷史的淵源地。園內虞山、皇澤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華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這裡,秦人立廟紀念,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古往今來,祭祀帝者絡繹不絕,使虞山和虞帝廟附麗著濃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虞山公園的造園手法新穎,風格獨樹一幟,古今結合,東西相容,精巧雅緻,主要景點虞帝廟、怡沁園、三絕碑、五福塔、聞韶樓、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宮景景生輝,處處誘人。

虞山 在虞山公園內,疊彩區北極路東,灕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峰,海妃殉之。根據這個動人的古老傳說,唐時在山下建虞帝廟,廟東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對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韓雲卿文,韓秀實書、李冰陽篆額的《舜廟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廟碑》等石刻。洞內有張式的《韶音洞記》,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韶音洞 在虞山西麓,為一南北對穿的古地下河道,高2~3米,寬5.5米,深105米,面積約720平方米。北洞前淙淙流水、陣陣松濤,交匯成韻,有如舜帝所制“韶樂”,因有韶音洞之名。張式《韶音洞記》雲:“洞之深凡十有三丈,廣二丈有奇。牖之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為臺,可釣。明年秋,又於洞之左得小丘,平廣爽塏,江出於旁,凡桂之山,瑰奇傑出者悉獻其狀。”明周進隆題“韶音洞”洞名,清俞徵題“薰弦”二字,都表達了洞的特色。

南薰亭 在虞山南山腰。始建於宋淳熙二年(1175),為張式建立,歷代均有修葺。亭東可望灕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織,一派靈秀景象。抗戰期間毀於戰火,僅存遺址。昔日是謁舜廟從容遊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詩》,“留題字滿苔痕綠,古廟煙浮鬆影寒。此日登臨無限恨,追思往事一憑欄”,詩人對今昔抒發無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橋飛架灕江東西岸,車隊如龍,古廟蒼松將長青萬古。

舜廟遺址 在市區虞山(又名舜山)南麓。虞山為桂林開發較早的名山之一,相傳虞帝南巡曾到此山,故名虞山。並立廟紀念。廟建於何時無考。唐建中元年(780),朝議郎守尚書禮部郎中上柱國韓雲卿,朝議郎守梁州都督府長史武陽縣開國男翰林待詔韓秀實,京兆尹人李陽冰,曾合璧《舜廟碑並序》於虞山,此為記述舜廟最早的一方石刻,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觀朱熹作,《舜帝廟碑》雲:“虞帝祠在城東北五里,而近虞山之下,皇澤之灣,蓋莫詳其始所自立,而有唐石刻辭在焉。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2月,今直祕閣張侯式始行府事,奉奠進謁,仰視棟宇傾墊弗支,影象錯陳造已淫厲。”於是“命撤而新之”。這是有記載的第一次修葺。此後,修葺之事歷代均有。今殿堂,僧舍已廢,遺址尚存。

虞山大橋 位於疊彩區虞山以東約400米的東環路和北環路與灕江相交處。1986年1月興建,1988年2月建成,同年9月通過竣工驗收交付使用。虞山橋是桂林市“七五”重點工程專案,為7墩2臺等截面T型預應力簡支連續公路橋,總長309.86米,寬20.5米,其中車行道15.5米,人行道2.5×2米;荷載汽--20級,拖--100級;最高通航水位按10年一遇洪水計,設計6級航道,通航淨高4.5米。虞山橋是目前桂林市區橫跨灕江4座公路橋中最大的一座橋樑,它的建成,溝通內外環線,實行人貨車分流,不僅對緩減市區交通緊張、改善城市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橋型通透明快,結構簡單實用,與四周景色相互補充,是一座十分美麗的景觀橋。

廣西導遊詞 篇5

陽朔西街位於廣西陽朔縣城中心,全長517米,寬8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房屋建築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薈萃各種旅遊紀念品、小吃於街市。其充滿了異國情調的夜景更是風情萬種,風俗濃郁。

陽朔西街又被戲稱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鎮建築規模,但卻顯現著國際情調的人文景觀。

這裡的酒吧、飯店、網咖、工藝品書畫店等裝修風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語招牌,工藝品書畫店、飯店、酒吧的服務員、普通居民以至於街上賣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就給西街染上了一筆異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個角落,您會經常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膚色的旅遊者臨街圍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戲聊天,還有那不受當地計劃生育限制的中國母親和西歐國家的父親,領著混血兒在街上玩耍。

西街東頭是灕江的重要口岸——灕江碼頭,旅客遊完灕江後均從此處上岸。

上世紀80年代初,便有被當地人稱為“揹包老外”的外國自助旅遊者陸續來到陽朔。他們逗留的時間短則三五天,長則一年半載,一般住三五個星期。 住的時間最長的是荷蘭的麥克先生,他1991年來到陽朔,除了辦簽證以外,一直住在這裡寫作。美國的傑米先生5年間來過8次,同是美國人的特里先生則一家4口住了10個星期。他們到居民家租房住,自己買菜做飯,學做中國菜、學習中文,回國時還帶走了全套的中國炊具、餐具,說是要經常做中餐。美國人雷達先生說,陽朔風景優美、空氣新鮮,又具城鄉結合的特點,人們樸實友好,物價低廉,且當地會說英語的人很多,使我們這些“老外”在這裡生活沒有異域感。雷達先生也一下住了半年。

近些年,來陽朔旅遊的“揹包老外”迅速增加,每年都在6萬人之多。他們大都是學生、學者或打工族,多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遊人的增加刺激了陽朔旅遊服務、旅遊工藝業的繁榮,特別是西街、濱江路,仿西方旅遊餐館的旅店、咖啡館、西餐館就有幾十家,專賣旅遊工藝 陽朔西街

品的店鋪、攤點近千家。西街成了在陽朔逗留的西方自助旅遊者們的主要活動區域,街上的洋人甚至比當地的人還多,“洋人街”由此成名。 要和洋人做生意,就得與洋人有語言交流,學外語就成為陽朔人的熱點。據統計,陽朔全縣懂外語的生意人就有幾千人。縣裡辦的兩所旅遊職業學校和一些社會辦的外語學校大受人們的歡迎,一些居民、老人甚至農民也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外語。 “揹包老外”多了,住的時間長了,也就衍生出一些愛情故事。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就有七八十個“揹包老外”與陽朔青年男女成婚。一個小小的縣城有如此多的異國情緣,在廣西是少有。 每當夜幕降臨,“洋人街”上的西餐館、咖啡館及街道兩旁一張張小桌邊,都圍坐著老外們,或三五成群,或兩人對坐,或放單獨處,悠悠飲著啤酒,細聲閒談,享受一份寧靜。

洋人街

在西街,每時每刻都會看到不同國籍不同膚色、操著不同語音的老外,或攜手挽臂,或揹著揹包,比肩接踵,款款而來。他們無拘無束,談笑風生。在酒吧飲啤酒,在網咖找資訊,在街頭親切交談,在小商店討價還價買中意的中國貨。所有酒吧、餐廳、旅店的格局幾乎都各不相同,充滿異域情調。許多洋人是來“留學”的,向陽朔人學中文;有的是來休閒度假的,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或半年;還有的是來“打工”的,幫老闆做事,學做中式飯菜。每年數十萬老外來來往往,在西街觀光、生活、工作、學習,這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沒有的。所以,人們把中國獨一無二的西街叫作“洋人街”。

廣西導遊詞 篇6

蘆笛巖 位於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個以遊覽巖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蘆笛巖洞深240米,遊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遊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遊人蹤跡,現洞記憶體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現並開發後,如今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並設遊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遊客遊覽桂林時必至的旅遊熱點。

蘆笛巖所在的光明山, 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 僅容一人進出, 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 並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臨桂縣誌》裡, 記載了光明山, 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巖洞。洞內儲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餘則, 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遊。這些壁書表明, 蘆笛巖並非亙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 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祕而不宣。

蘆笛巖頭枷鎖破, 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巖》)解放以後, 人們生活安定, 用不著避難了, 便道出了蘆笛巖的祕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巖洞的情況, 經過勘測建設, 於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 據說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蘆笛巖。

蘆笛巖是一個囊狀的巖洞, 進口與出口相鄰, 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 遊程約500米。巖洞是70餘萬年前, 地下水沿著岩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 是在巖洞形成以後, 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 順著岩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發, 碳酸鹽類沉澱結晶, 逐漸堆積而成, 千態萬狀態, 琳琅滿目。

蘆笛巖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 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遊人進洞, 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 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熊瑾玎《贊蘆笛洞》詩, 作了生動的描寫:

桂林巖洞多靈巧, 蘆笛新開巧不同。

異彩繽紛今古自, 奇蹤探索忘西東。

初臨絕壁懸崖上, 似入瓊樓玉宇中。

莫怪吾華常自傲, 世間那有此仙宮。

詩人極力讚美蘆笛巖, 將它引為我們中華的驕傲。

蘆笛巖的景觀, 不僅精緻美觀, 而且珠聯壁合。滿洞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等, 好似象牙雕刻, 彷彿黃楊木雕, 美觀異常, 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

我們遊覽蘆笛巖, 能夠欣賞到許多美妙的景緻。

廣西導遊詞 篇7

廣西,是一年四季美麗的地方;廣西,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廣西,是一個環境優美的首府;廣西,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家園。

春天,美麗的柳樹姑娘長出了翠綠的“頭髮”,一陣陣柔和的風吹過,她輕輕地拂過柳樹姑娘的頭髮,又悄悄地飛走了。她飛到草坪上,頑強的小草又長高了一釐米,風姑娘“刷……”的一聲飛過去,小草翻起了一波又一波歡樂的‘海浪’,草坪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花兒們就像一個樂隊,牽牛花和喇叭花吹起來美妙的喇叭聲;風鈴花用力的搖晃著身子,發出清脆的鈴聲;風姑娘也來演奏,她用手輕輕的搖擺著枝葉;小蜜蜂是這裡的熱力主打,也是這裡的主唱和演員,時不時的發出“翁…翁…”的聲音,然後跳起優美的擺尾舞,果真天衣無縫的組合呀!

夏天,天氣多麼酷熱,火辣辣的太陽用那無情的刺眼的陽光照射在大地,大地似乎冒著一層白煙。小雞熱得耷拉著翅膀,趴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狗熱得吐出了舌頭,沒精打采的躺著,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唱著‘知了,知了’的成名曲,音調一聲高過一聲,一浪高過一浪。這時候,孩子們迫不及待地來到游泳池旁,興高采烈地跳進游泳池裡,痛痛快快地玩起打水仗。池塘裡的荷花爭奇鬥豔,開得那麼的嫵媚,開得是多麼的燦爛,多麼的水晶晶。孩子們在水裡欣賞著眼前的景物,忘記了夏天的炎熱。

秋天,是一個瓜果飄香的季節。她有一盒五彩繽紛的原料。她用金黃色畫了一片稻穀,一層層稻穀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她用黃色畫了許許多多的玉米,一個個玉米像帶著金牙齒的老爺爺。她用紅色畫了高粱,一棵棵高粱像一位位披著紅頭髮的外國人。她用紫色、黃色、白色……畫許多美麗的菊花,美麗的菊花在秋風中頻頻點頭。

冬天,雖然廣西不會下雪,但還像春天那樣美麗。梅花們競相開放,松樹堅持不懈地站在那裡。樹木把樹上的最後一片枯葉毫不留情地搖了下來,滿地都是枯葉。西北風呼呼地吹過,把地上的落葉帶走了,那是給遠方的朋友送上真誠的祝福。

廣西,美在那一年四季;廣西,美在風景獨特;廣西,更美在那一草一木……

廣西導遊詞 篇8

國家首批“信得過”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發源地,總面積0.4平方公里。始建於1820xx年,全長1.27公里,寬9米,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近代建築年鑑”。

這條街最大的特點是“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主要景點有東安馬頭、基督教禮拜堂、三皇廟、丸一藥房、街渡口、治安告示碑、搖水井、永濟隆、雙水井、單水井、北海海關大樓舊址、大清郵政北海分局、宜仙樓、電報局舊址、房產界碑等,特別是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北海坭興陶館、北海明清木雕館、北海水彩畫館等展館濃縮了北海老城歷史文化的精華,展示了獨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蘊。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位於珠海中路102號,該館在梳理北海老城的歷史脈絡中,重現老城昔日繁華景象,展示老城獨具特色的歷史遺存,深度挖掘老城的精神文化內涵,展示出一種緣海而生、伴海而興、中西合璧的濱海古城歷史文化底蘊。通過高科技多媒體、場景復原、實物等的穿插展示,以時間為橫座標,歷史事件為縱座標,以事帶物,以物帶人,將整個老城的發展歷程完整的鋪陳開來。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水彩畫館位於珠海東路181號,該館由老街儲存最為完好的嶺南騎樓建築風格的民居改建而成,重點介紹代表北海畫派的十一名畫家:蔡道東、張國權、張國楠、劉少華、張虹、包建群、吳明珠、吳志剛、黃小其、張濟良、張斌等的個人精品展。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坭興陶館位於珠海中路20號,主要展示許維基先生所收藏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坭興陶藏品,輔以13位坭興陶大師的個人精品展,可堪稱“全國獨一無二”。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明清木雕館位於珠海中路10號,館內展品來自澳大利亞籍華人收藏家巫海先生藏品,主要陳列明清時期北部灣地區古民居中的建築木雕及民用傢俱,這些展品主要採用了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手法,展品雕工精湛,形象生動,是北部灣地區收藏古建築木雕中數量最多、品種最齊全的展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