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打虎亭漢墓遊覽區導遊詞

欄目: 河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18W

打虎亭漢墓位於鄭州西南32公里處的新密市打虎亭村,1960年進行發掘,1988年元月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虎亭名字的由來,是清朝乾隆皇帝遊嵩洛路過此地,在這裡易騎圍獵,射死一隻猛虎,後人為紀念這事,修了一座亭子,取名御射亭,老百姓稱為打虎亭。

打虎亭漢墓遊覽區導遊詞

打虎亭漢墓初步認定是東漢弘農郡太守張伯雅墓。也有人說為西漢末年大常侍侯淵墓。大常侍為百官之首,地位十分顯赫,民間又稱此墓為“常侍冢”。

漢墓被中外專家譽為“中華東漢第一墓”。規模之大,儲存之完整,文化藝術價值之珍貴全國僅有。打虎亭漢墓由一座畫像石墓和一座壁畫墓組成,兩墓均以巨大的青石和特製的大青磚砌券而成,地宮中儲存的畫像石刻300多平方米,彩色壁畫200多平方米,構成一座色彩絢爛的漢代藝術宮和藏品豐富的歷史博物館。對研究我國漢代文明歷史、繪畫、雕刻藝術具有重要價值,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

打虎亭漢墓,繪畫、雕刻巧奪天宮。其中“宴飲百戲圖”是漢代墓葬壁畫的藝術精品,圖中人物眾多,且維妙維肖,其畫幅之長、場面之大,為漢畫之最。

“相撲圖”中人物英勇威武,動作栩栩如生,說明漢朝已有相撲運動,也證實了海 外相撲發源於中國的傳說。

“戲車圖”是鎮館之寶,它展示了中國漢代最高雕刻藝術,是世界雕刻史上的一絕。根據近期達成的議項,我們將與國家徐悲鴻紀念館共同開發這一精品。

打虎亭漢墓自發掘開放以來馳名全國,轟動世界,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無不歎服。專家、學者也紛紛前往,嘖嘖稱奇。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胡耀邦、趙紫陽、康世恩、吳學謙、谷牧、宋任窮、陳錫聯、王兆國、阿沛.阿旺晉美、洪學智、倪志福、胡繩等都先後來這裡參觀並題詞留念,原人大副委員長田紀雲先後兩次專程前來視察,並語重情深地說:“漢墓是國家的藝術寶庫,不但我們看,要讓後代子孫看,必須保護好、建設好。”

美國前總統約翰遜夫人、英國劍橋大學黃宗英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賽樂教授參觀後高度評價了漢墓的藝術特色,英國劍橋大學黃宗英博士考查後說:國際資料認為中國豆腐製品源於宋代,打虎亭漢墓豆腐製作圖的發現,證實了中國勞動人民早在漢代時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豆腐製作技術,把這一技術成果提前了1000餘年。他回國後發表了學術論文,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驗證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豆腐的國家。孫中山大總統說:“豆腐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周恩來總理等早年在法國曾靠磨豆腐勤工儉學,醞釀共運革命。中國人與豆腐的情結難以割捨。

全國漢畫學會主席馮其甬先生參觀後,揮筆潑墨寫下:草澤起英雄,乾坤百戰同,漢家功業在,指點畫圖中。高度評價了打虎亭漢墓的歷史藝術價值。

一、漢畫像石門

新密市打虎亭漢墓藝術珍品薈萃:石墓建築恢巨集壯闊,巧奪天工;墓室壁畫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尤其石門雕刻更使人錯愕良久,歎為觀止,感懷重重。

新密打虎亭漢墓分東西兩座,每座墓中均有六道石門,石門由門楣、門額、門柱、門扇構成。每個構件均用整塊青石為料,打磨平整光滑,雕刻精美絕倫,畫圖花樣百出,含義深邃無比。這裡我僅談西墓前室之門,“觀一斑而知全豹”,大家儘可領略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輝煌與傑出。

先說門楣,半圓形拱頂平底。半圓中雕出“十鹿圖”。一隻大鹿居中靜臥,昂首豎耳,睽目遠望,前肢伸出,通身 梅花斑點清晰可見。九隻小鹿分列大鹿周圍,或追逐,或奔跑,或嬉戲,活靈活現姿態各異。好一幅生氣勃勃十鹿圖!鹿諧音“祿”象徵著富貴和吉祥。古人生求福壽,死亦不忘祥瑞。將美好理想寄寓十鹿圖,頗富神韻。

再說門額,中間雕刻仙花一朵,兩側各有雙翼虎一隻,人常說“如虎添翼”象徵著力量無比,這一雕刻則顯示死者的雄心和力量,兩虎形態更是奇異,一隻獨角一隻雙角,顯示出死者的不同凡俗,兩虎雙翼寬展,昂首翹尾,欲飛躍,欲騰空,進入了陰間還要飛黃騰達。

三說門柱,兩根粗大門柱分列墓門兩邊,其上雕刻雲氣紋,浮雲飄飄如天宮,如仙景,想象美妙,似乎一入石門就飄入天堂福地。

最後說說門扇,這是最具精彩之處。門扇高186釐米,寬108釐米,厚14釐米,正面背面都運用凸起、深減、淺減、線刻多種雕刻工藝,呈現出豐富的畫像和花紋。且說門扇中部這幅浮雕怪獸圖,取名“鋪首銜環”,類似於寺廟木門上的銅質獸面門環。可其中的雕刻可說是絕無僅有精妙無比。怪獸面目凶猛,尖耳豎立,雙眉上翹,雙目圓睜,大張其口銜一門環,這怪獸大概是死者的守門護衛吧!

再說那怪獸口銜的門環,環稜上刻三隻翼虎奔跑於雲氣間,環內凹下處又刻蜷曲雲間一隻翼虎。一獸四虎為其守門,應該說牢靠無比了!門扇四邊又制四神畫像,四神就是四象,象即星象、天象。古代天文學家把赤道附近的太空區域分成二十八個部分,即我們所說的二十八宿(音秀),派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到南、北、西、東四個方位各管七個星宿。依次為: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大家注意,這與今天的地圖知識正好相反,鎮守南方之神朱雀卻繪在上方,東方之神青龍刻於西方,指北針為什麼叫指南針?哪位專家如有高見,對這一現象給出科學合理結論,我們當場開獎(入場券1張)!我們看這朱雀,立冠昂首,展翅開屏;這玄武,龜蛇合體,昂首爬行,步履強勁;青龍盤玉柱;白虎欲奔飛。四象處雲霧繚繞,神奇美妙,寓死者求四方天神保護之意。門扇雕刻夠複雜了,然而更為精妙精微之處是在怪獸與四神之間以線條劃出許多界格,一格一圖,個個逼真;奇人仙草,珍禽異獸,無所不備,無所不包。諸如兩虎環奔戲鬥圖、立熊追虎圖、鳥憩龍背圖、翼虎鬥怪鳥、仙人登山、立鳥大戰立熊、餓狼撲兔、雙頭鳥圖、雙翼怪獸圖、仙草圖等,這一幅幅雕刻圖畫精微生動,不知要耗費幾多功力。智慧和天才在這兒昇華,精力和心力在這兒彌散,封建統治者為個人奢望需要勞動人民付出多少艱辛!這僅是門扇正面雕刻,背面雕刻大同小異。

以上所談僅一石門,門扇也只說了一扇半面,而兩座墓建有十二道石門,二十四個門扇,共四十八個畫面,在向我們展示。

二、宴飲百戲圖

新密市打虎亭漢墓是一座集漢代石刻,壁畫藝術與漢風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我國東漢時期的墓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有1800多年的歷史。她的聲名雖然沒有我國的敦煌、明十三陵、龍門石窟傳得那麼早,但自70年代開發以來,很快被世人所關注。其巨集大而雄偉的構築,豐富逼真而又豔麗多彩的壁畫藝術,晶瑩剔透精美絕倫的雕繪製作工藝,為我國目前已發掘的漢代石刻畫像與壁畫墓中所罕見。《宴飲百戲圖》就是彩色壁畫的一幅代表作。長度為7.34米,高度是0.70米。從整個畫面來看,它生動且逼真地描繪了漢代貴族與眾多賓客宴飲並觀看舞樂雜技表演的盛大場景,這幅畫從構圖和內容上看,可分為賓主座席和戲舞場地。儘管說場面巨集大,人物眾多且舞樂表演繁雜,但表現出賓主有序,層次分明,維妙維肖,淋漓盡致。靠畫幅西中部,左方很顯然是主人座位,古代宴會西席為尊,它的後上方繪製有長方形棚狀帳幔,帳後豎有數根高大的旗杆,每根旗杆的頂部分別飄著紅、綠、藍不同顏色的彩旗,起著烘托氣氛的作 用。在撩起的圍簾內,繪製有一個褐色拱腿形几案,几案後兩個並肩列坐者就是女主人。他們儀態高貴,雍容大方,似在有禮貌地應酬賓客。女主人座旁兩側,這些穿著不同色彩衣服的男女,看上去象似宴會侍人,他們正在細心侍奉。這邊顯然是賓客位置。這兩排席地而坐者,應該是應約而至的賓客。不同的服飾表明他們來自不同的階層……,我們對這些賓客大致數算,計有五十餘人,由畫面可以看出,賓主座前的几案上,擺放著滿盛美味佳餚的盤、碗、杯、盞,賓主似在觀戲作樂,開懷暢飲。

再來看宴會中間這個位置,這就是“百戲”作樂場地,樂師在擊鼓、敲鑼、拍鑔;演員在踏盤、載歌、載舞;雜耍者正在展示他的拿手絕活;還有吹火者、擲丸者、執節者……,也許是後來失傳的原因吧,讓我們至今也無法道出一些節目的名稱。諸位看客如有研究,盡請賜教。如此優美逼真的巨幅畫卷,無論歷史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極其罕見,不可多得。它的發現和存在,真實地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智,展示了漢代文化的風采,表明了我國是古老文明之國,悠悠禮儀之邦,印證了我國文化發展自漢代就領先於世界,並對人類文明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三、一幅記載我國古代體育運動的稀世珍品《相撲圖》

在電視上或國際比賽中,看到過日本相撲比賽,兩個超肥大力士,袒胸露腹,攀臂勾肩,摔扭推擁,一舉一動,情趣盎然。殊不知這項體育運動就源於中國。

新密市打虎亭壁畫墓中的這幅栩栩如生的《相撲圖》亦可作為歷史的佐證,它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古代繪畫中的藝術精品。圖中繪文有兩名撲鬥員,身材肥碩、頭梳朝天獨辮、腰繫紅色兜肚、朱脣上下鬍鬚亂飛。其中左側的撲鬥員面部微微上仰,濃眉大眼,紅口脣,胸部前挺、兩臂後伸,手掌敞開、右腿前蹬、左腿後弓。另一名撲鬥員身後傾、左臂前伸,稍微向上彎曲,手心向上,五指展開。二人虎視眈眈,尋求進攻良機,準備用力競扳,四周設有圍欄,上邊是彩色棚頂,近似中國古代的戲樓。這是我國最早記錄相撲形態的歷史資料之一。整幅畫面嚴謹,形象逼真,線條蒼勁有力,並熟練地運用了平塗著色的技法,在我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相撲,是中國體育傳統專案之一,古代稱角抵戲,也就是現在的摔跤。

關於角抵戲的起源,可以追源溯到遙遠的上古時代,相傳在中原地區有兩個氏族部落。他們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戰爭,結果黃帝打敗把蚩尤部落。由於黃帝和蚩尤的名字都威震遠近,影響較大,所以他們死後,在古人的信念中,便把他們作為戰爭之神來崇敬,後來並把這個故事演變成戲樂,起名為“蚩尤戲”,它的形式是“兩兩三三,頭戴角而相觸”。同時每年的春秋兩季,身強力壯的男子集會在一起較量技藝,稱為“春秋角試”,以後又改名“角抵”。戰國初,曾設進武場,角抵為戲樂。春秋戰國時因諸候稱雄相互吞併,他們出於戰爭的需要,角抵戲更為盛行。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劉徹為了炫耀漢王朝的富庶強大,舉行了一次角抵戲大會演,至此,角抵戲蓬勃發展,形成一代風氣。到了宋代,角抵戲稱為相撲,直到近代,相撲仍是中國民間流傳較為廣泛的一項競技專案。

打虎亭漢墓發掘以來,日本許多體育武術、文化、文物界人士飄洋過海來打虎亭漢墓參觀鑑賞,看到《相撲圖》無不頷首歎服,驚異中華民族的偉大,他們豎指而讚許,我們謙和而答謝。

四、漢畫藝術館

新密市位於嵩山東麓、滎波之陽,鄭州西南,溱洧兩岸,中華始祖伏羲和炎黃二帝活動的中心地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兩漢時期,這裡毗鄰東都洛陽,屬京畿重地,漢代文化,今日仍隨處可見,尤其散存於城鄉各地的墓葬出土的漢畫像磚更具特色,豐富的題材和卓絕的藝術世所罕見。

新密漢畫像磚是漢代經造型模印燒製而成的空心大磚,一般供壘砌牆基門框、楣額、牆壁及地面所用。因用處有別,制有矩型、三角、稜角、闕柱等不同形狀及規格,磚的下面或側面印有浮雕或各種畫像圖案。

我市漢畫像磚與洛陽、南陽、四川等地的畫像磚相比具有特別的藝術風格,它多為陽線刻,即在印模上刻出陰線畫像,壓印出陽線效果,一模一圖,進而多模套印成不同的整體畫面,線條運用簡捷明快,準確有力,點線結合,著意外貌,寥寥數筆便勾勒出生動的藝術形象。畫像內容豐富多彩,有軺車出行的貴族官僚;有騎馬賓士,挽弓射獵的豪門子弟;有姿態各異的侍衛、門吏或怒顏厲色,飛須猥張,瞠目咧口,威風八面,或躬身迎謁,唯命是聽,呆痴若愚,形似木偶等畫面,個性突出;還有雙人對舞,孫子六博,神話傳說,又有門闕樓閣,裝飾圖案及各種吉祥器物等,無不刻畫淋漓、栩栩如生,幅幅畫面既有生活真實性,又富藝術誇張感,體現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統一。

新密市畫像磚,藝術地反映了兩漢時期中原文化生活及炎黃子孫的聰明才智,是人類文明的一份珍貴遺產,神州古代雕刻藝苑中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