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澳門導遊詞開場白(精選3篇)

欄目: 澳門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02W

澳門導遊詞開場白 篇1

澳門天后宮,20__年10月4日剛剛落成,歷時2年半,耗資2億澳門元。它坐落在澳門路環島的疊石塘山上,佔地近7000平方米,是澳門迄今規模最大的廟宇。整個建築按照閩南古建築風格設計建造,並參照福建、中國臺灣等地媽祖廟的傳統規制佈局,宮前有長達60餘米的階梯,厚實華麗的牌坊式山門、漢白玉圍起的祭壇和由迴廊連為一體的大殿、梳妝樓、鐘樓和鼓樓等。主殿坐西朝東,氣勢恢弘,樓臺宇頂雕龍飛簷,金色琉璃熠熠生輝。宮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高達3米的媽祖塑像鳳冠霞帔,慈眉善目,儀態端莊。

澳門導遊詞開場白(精選3篇)

作為世界上惟一以媽祖命名的城市,澳門早在1488年就在內港建起了第一個媽祖廟——媽祖閣.

天后官自20__年四月初十舉行奠基動土儀式至今,主體建築已基本建成。從此,多元文化的澳門又增添了一顆體現中國古建築和閩南文化特色的璀璨明珠。這其中,凝聚子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和澳門媽祖文化村天后宮同仁的心血,體現了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和澳門特區政府各部門的傾誠支援,承載了泉州工匠師傅們的辛勒勞作。我們要特別提到的是,中國臺灣媽祖聯誼會、大甲鎮瀾宮董事會、媽祖發源地湄州媽祖祖廟董事會及泉州天后宮董事會給予我們一貫的幫助支援,自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成立以來,我們弘揚媽祖文化活動的每一步,都伴隨著他們的積極參與和支援,充分體現了兩岸四地同胞血濃於水的情誼,體現了媽祖娘娘教化全世界華人要團結如手足的精神力量。

媽祖文化,媽祖精神不但蘊涵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在經濟日益全球化,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日益休慼相關的新世紀;弘揚媽祖的博愛和平;救危濟困,開拓進取,不畏艱險的精神,無凝是人類消彌爭鬥,揚善除惡,共謀發展和福祉的最好教誨。

天后宮,又稱天妃宮、天后祠、天后寺、天后廟、媽祖廟、聖母廟等,日本又稱天妃神社,常見於中國大陸沿海,及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地,在東亞其他地區如日本、琉球、越南等地以及東亞裔人士(主要為華人)之海外聚居地。從南中國以至全中國的海岸都有拜媽祖的信仰,認為可保航海順利,所以每所天后廟正門都朝海。

相傳,媽祖於宋代開國元年(906年)3月23日出生於福建興化軍莆田縣的湄洲島,出生時已有特殊徵兆:紅光滿室,香氣四溢;出生至滿月均沒有啼哭過,故取名林默娘。林默娘自童年起即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常於海難發生時前往救人,至29歲時於鄉間湄洲峰上羽化昇天。

澳門導遊詞開場白 篇2

早上好!大-家-早-上-好!(見客人沒反映時補上一句),很好,大家都睡醒了,現在請大家抬起高貴的頭看看車的正前方,看到什麼了?導遊?對!我就是你們今天的導遊,那麼請大家務必記住我這張長得不算美,但總算對得起觀眾的臉(笑聲),把我記在腦海中,旅途快樂又輕鬆。下面呢,我就給大家正式介紹一下自己,哎呀,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拿起話筒我要獻醜,誰要不鼓掌誰就說我醜,哎——,很好,謝謝大家的掌聲,後面還有一句呢,誰要說我醜我下車就走(笑聲),從大家的掌聲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審美眼光還是相當不錯的嘛!我呢,是一名專職導遊員,我的名字叫,有緣坐在一輛車裡就是一家人了,古語有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天我們同吃、同遊、同樂還同“居”(駒),哎,怎麼就同居了,有些遊客問,古時候不就把車叫駒嗎?難道我們還不是同居嗎?只要你需要我,我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面前。

那麼羅嗦完自己之後呢,隆重給大家介紹一位重要人物,一般呀重要人物出場都會有一種聲音-----,好,謝謝大家的掌聲,他就是我們風流倜儻、英俊瀟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開車全用腳踹、男人見了喝醋、女人見了喝蜜的^^師傅(笑聲),從後腦勺看就很像梁朝偉嘛,大家想不想看看^^師傅正面呀?想呀?——那是不可能滴,他站起來誰給我們開車呀?好了,我替張師傅謝謝大家的掌聲。大家呀別看這張師傅長得^^,他開起車來呀那可是相當的有技巧,用東北話說那是:“岡岡的”,大家呀別看^^師傅一本正經,他呀可有兩個老婆,大老婆在家給他洗衣服做飯,小老婆呀陪他走南闖北,今天他這位小老婆就在我們身邊,大家找找看,找不到呀?其實呀他這位小老婆就是我們這輛車,大家說張師傅小老婆漂不漂亮呢?漂亮呀?那大家就要好好愛護他,保持車內的清潔,愛護她,就像你們愛自己的小老婆小老公一樣。

那麼大家出來旅遊呀,一定要服從導遊的領導,一定要跟著導遊走,這跟著導遊走,吃喝啥都有,問啥啥都會,走著還不累。等一下到景點就請大家跟著我的導遊旗走,小旗不倒,不許亂跑,因為呀只有跟著我的導遊旗走,美好的感覺才會有!

澳門導遊詞開場白 篇3

應縣木塔位於山西大同南約70公里。它建在應縣城佛宮寺的山門內,原名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兩層石砌臺基上,顧名思義,木塔確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層直徑為30米,平面為八角形,五層六簷。外觀是五層,但是塔內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塔內各層,使用了中國傳統的斜撐、樑枋和短柱等建築方法,使整個塔連成一個整體,既堅固,又壯觀。據測,建築該塔實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達3000噸左右。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長期經受風雨侵蝕,並曾遭受軍閥炮擊以及多次強烈地震,雖有輕微傾斜,仍巍然屹立。實踐證明,它是建築結構與使用功能設計合理以及造型藝術的典範之作,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遼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紀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一個封建王朝,當時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帶大興土木,修建佛廟、佛塔。應縣木塔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營造的。塔的底層有一尊11米高的釋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著遼代的風格。底層的牆壁上還有6幅如來佛畫像以及飛天,色彩鮮豔,神采奕奕,是中國壁畫中的珍品。

木塔的第三層和第五層分別有四方佛和釋迦坐像。過去這裡既是歷代統治者拜佛的場所,又是戰爭時用於觀戰指揮的瞭望臺。

木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國家曾多次撥出鉅款進行維修和加固。塔內各層之間有木梯相通,塔的四周有平座欄杆。遊人逐級登樓,憑欄遠眺,其樂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