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勞動保障局就業工作目標管理自查報告

欄目: 自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7.96K

在市人社局的正確領導下,我局堅持把加強就業工作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任務,以“優化就業、服務民生”為出發點,加快建立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統籌做好失業下崗人員、城鎮新增勞動力以及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積極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勞動保障局就業工作目標管理自查報告

一、業務工作完成情況

(一)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1、年度就業再就業指標完成情況

新增就業情況。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3457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878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997人,分別佔省指標28700人的117%、6800人的160%和1800人的167%,市指標30000人的112 %、7500人的145%和2300人的13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低於省指標4%以內的0.1個百分點、市指標4.2%以內的0.3個百分點。

小額貸款及培訓情況。全市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406萬元,佔省、市指標6200萬元的103%;新增創業培訓2455人,佔省指標2450人的100%、市指標人的123%;新增免費職業介紹12204人,佔市指標10700人的114%;再就業培訓5097,其中技能培訓2081人,分別佔市指標5000人的102%和人的104%;開展農民工技能性培訓16791人,佔省、市指標14400人的117%。

轉移就業及鄉鎮平臺建設情況。全市16個街道、18個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40個社群勞動保障工作站,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群四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目前,劉橋、臨渙、南坪3鎮第一批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已基本建成,入駐企業16家,吸納就業621人;第二批6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已動工;農村新增轉移就業11000人,佔省、市指標8000人的138%,轉移就業規模達到39.3萬人。

2、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年初聯合目標辦印發了《關於下達全市就業工作分解目標任務的通知》,把就業目標任務層層分解下達,繼續將擴大和穩定就業作為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實行月報告,季排程,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確保就業工作有序紮實推進。完善促進就業政策體系,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淮發[]6號)、《市推進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化工作方案》、《關於印發市建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淮政辦[]38號)等三個重要檔案,各縣區和市有關部門認真落實省、市關於做好就業創業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制訂相關配套政策,政策促進就業的效應進一步放大。

二是統籌做好重點人群就業服務工作。第一,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市、縣區人力資源市場分別設立專門視窗,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政策諮詢、就業指導、崗位資訊等免費服務,承諾“不挑不揀5個工作日推薦就業崗位”,實施一對一職業指導、重點推薦、限期安排上崗,通過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大型招聘活動,積極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牽線搭橋。第二,在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方面:聯合濉溪縣、相山區、杜集區深入到鄉鎮開展了“返鄉農民工與就業崗位對接周”專項招聘會,把就業崗位送到村民家門口。組織開展農民工創業培訓,共舉辦15個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班,培訓返鄉農民工432人,已實現成功創業198人,帶動592人就業。第三,在幫扶困難就業人員就業方面:建立了就業困難群體臺帳,開通援助服務熱線電話,通過實施送援助進家庭、送政策進社群,社保補貼送到人、就業崗位送上門,幫扶248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為迎接國慶60週年,開展“一進三送”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各街道社群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均設立了宣傳專欄,張貼促進各項優惠政策及宣傳圖片。全市印發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和管理知識問答宣傳資料5萬份。全年共消除零就業家庭131戶,幫助158名就業困難物件實現了就業再就業。

三是加強就業服務平臺建設。今年以來,我市將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組織起來就業認定、困難就業群體就業幫扶等工作下移至社群,街道(鄉鎮)、社群依託現代化的資訊管理系統與市、縣區人力資源市場聯網,實現了全市就業資訊“一點登入、多點查詢、資源共享”,發揮了小平臺、“大視窗”作用。年初,聯合工商、勞動保障監察等部門清理整頓民辦職介機構5家;新審批民辦職業介紹機構1家,全市累計28家,職業介紹機構從業人員全部參加了的職業指導員資格考試。在繼續完善城市街道社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礎上,按照“縣區有視窗、鄉鎮有站所、村組有專人”的要求,著重加快農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建設,率先在百善、五溝、渠溝、高嶽、烈山五鎮和8個試點村建立了標準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統一了標識、臺帳、制度,配備了辦公設施和專兼職人員。年初,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影響,我市建立了市、縣區、鄉鎮、村四級外出人員返鄉就業工作領導體系,在18個鄉鎮分別設立了返鄉農民工監測點,建立了返鄉農民工日報告制度和就業資訊臺帳。市職業介紹中心積極組織專人深入全市企業進行用工情況調研,通過發放調查表、問卷表、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了企業用工現場調研活動,共蒐集用工資訊1723條,推薦12034人次與用工企業對接。

四是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今年以來,我局著力在提高創業能力上下功夫。將創業培訓逐步向縣區、鄉鎮(街道)、社群基層延伸,培訓物件擴大到城鎮新增勞動力、返鄉農民工、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等人員,先後舉辦了下崗失業黨員、青年、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殘疾人等特色創業培訓班。在優化創業服務上求實效。市、縣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均建立創業服務中心,在人力資源市場設立創業服務視窗提供服務;建立了創業人員扶持檔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聯絡方式清、技能優勢清、發展專案清、經營狀況清。在培育創業載體上出實招。在鄉鎮建設農民工創業園,實行與城市創業園同樣的政策,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場地支援。目前,第一批農民工創業園,已建成廠房12600平方米,吸納16個專案入園創業。

五是著力抓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全面啟動了以返鄉農民工為重點物件的“特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將全年農民工技能培訓任務層層分解到縣區及鄉鎮,並指導、督促全市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對返鄉農民工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把農民工技能培訓、鑑定發證和轉移就業結合起來,實行“三個對接”:即任務分配與定點培訓機構對接;培訓與技能鑑定對接;培訓與就業對接,提高了農民工培訓就業質量。狠抓轉移就業工作,培育特色轉移就業品牌,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勞務合作。

(二)共性目標完成情況

1、依法行政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通過黨政紀條規和法律法規的學習,全域性幹部職工嚴格遵紀守法,愛崗敬業,依法行政,沒有發生違法、違紀、違規行為。認真落實上級領導交辦事項,對領導交辦的每一件事都認真對待,及時辦理,不拖延,不誤事,不敷衍。全域性幹部職工切實履行職責,堅持為民、便民,努力做好服務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人民群眾對我局工作較為滿意。

2、宣傳資訊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局始終把資訊宣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就業網”作用,蒐集和釋出就業資訊,採取各項措施抓好落實。充分發揮“就業網”作用,蒐集和釋出就業資訊。目前網站擁有76家網路會員單位,今年以來,通過“就業網”舉辦網上招聘會2場次,釋出招聘資訊720條,提供5014個就業崗位。利用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站等媒體,加大對就業資訊、政策的宣傳力度,擴大效應。,在省市級以上媒體刊登宣傳稿件223篇,其中中國勞動保障報7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刊用資訊2篇,安徽日報2篇,安徽勞動保障雜誌16篇。

3、精神文明建設情況

一是環境衛生進一步優化。嚴格執行《市就業服務大廳文明視窗服務標準》、《市勞動就業管理局衛生環境標準》,並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責任檢查,要求11樓辦公區、三樓就業服務大廳和勞動就業培訓學校每週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會議室衛生做到會前會後掃,科室衛生每天打掃一次,做到了地面清潔、門窗四壁淨、辦公裝置整齊有序、科室有花草、公共環境有綠化。

二是積極推進政務公開,方便辦事群眾。為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促進全域性勤政廉政建設,全面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我局以開展“規範服務提升年”為契機,制定就業局開展“規範服務提升年”活動實施意見,全面施行政務公開制度。第一,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和就業服務資訊化建設。不斷加強就業網站建設,創新網站版面、完善網站模組、更新網站內容,實現政務資訊網上公開,全面推進就業服務資訊網路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從各科室、單位抽出一名工作人員負責本科室公文電子處理的工作人員進行各項業務操作培訓,全面實現全系統內部公文電子處理和交換。第二,擴大了公開範圍。全面推進辦事公開制度,通過就業網站和在11樓辦公區、三樓就業服務大廳、勞動就業培訓學校設立辦事公開欄,主動向社會公開職責範圍、工作程式、審批事項、辦理條件、辦理時限、監督方式等主要內容。全面公開用工登記、職業介紹、組織起來就業、養老保險補貼、小額擔保代款等公共服務審批專案的辦事條件、辦事流程、辦事地點、辦事依據、責任人、完成時限、服務承諾以及辦事流程引導圖等。第三,暢通了公開渠道。通過開通局長網上信箱,設立投訴受理電話,在就業服務大廳及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開設民意反饋專門信箱和就業服務聯絡卡等形式,廣泛收集社會公眾對就業工作的意見、建議及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4、思想教育工作情況

為切實提高全域性幹部職工的思想政治覺悟、政治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我局高度重視幹部職工學習教育工作,緊緊圍繞就業工作實際,創新開展“六個一”活動。一是舉辦了一次大討論。樹立了發展信心,看到了與科學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和不足,增強了對開展政風行建設的意義的理解與掌握。二是參加了一次專題輔導。通過專題輔導,大家的思想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從思想認識上,大家認識到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當前全黨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政治任務,積極推進政風行建設深入開展。三是開設了一個學習專欄。在“就業網”上開設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專欄”,並及時把有關科學發展觀的領導講話、學習文獻、個人心得體會文章作為學習交流資料上傳到專欄上,在廣泛宣傳的同時也方便幹部職工學習。四是組織了一次學習交流。通過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全體黨員幹部普遍感到收穫很多,受益匪淺,效果比較好,進一步將我局學習實踐活動引向深入。五是組織了一次參觀活動。組織全體正式職工赴享有“中國改革第一村”和“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之稱的鳳陽縣小崗村學習參觀。通過這次科學發展觀主題教育活動,全體職工更加明確了農村改革歷程,感受到了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堅定了改革開放的信念,拓寬了改革發展的視野。六是組織了一次專題座談會。重點圍繞“五個深入、五個樹立”,以“科學發展,構建和諧,促進就業”為主題的專題座談會。

5、招商引資情況

招商引資市加友食品有限公司等4個專案共669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558%,主要業務是銷售貨車及配件。

6、開拓創新情況

一是組織開展就業工作專題調研活動。制定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調研階段工作計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當前就業形勢,確立了加強新形勢下勞動就業幹部思想政治建設、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抓好就業培訓、就業政策落實、創業促進就業、統籌城鄉就業等多項調研課題,並抽調相關科室人員組成5個調研小組,到我省滁州市、來安縣和蚌埠市、五河縣及我市的街道(鄉鎮)、社群(村)、市縣區創業園區、農民工創業園區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促進就業工作、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機制建設、當前我市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等6個調研報告,確保了承諾為民辦理的實事落到實處。

二是組織開展民情懇談活動。局長魏堅、局黨支部書記張京良率領全域性副科以上幹部深入全市街道(鄉鎮)、社群(村)勞動保障工作機構開展民情懇談,緊緊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出要解決的工作創新、工作作風、隊伍建設、幫助困難就業、辦好一批好事實事等方面以及市勞動保障局黨委提出的“四明確一承諾”的要求,廣泛徵求基層群眾對勞動保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瞭解鄉鎮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建設的基本情況,找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做好在統籌城鄉就業再就業上求突破,促進就業工作科學發展。

7、黨風廉政建設情況

今年以來,我局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嚴格執行廉潔自律規定,自覺抵禦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對因工作人員失職,使我局在依法行政、效能建設、清正廉潔、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被群眾投訴、舉報,經調查屬實的,把科室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而當事人是正式人員的將給予待崗1年處分、聘用人員解除聘用合同停止聘用。同時,為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加大對各項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規章辦事。一是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和民主評議黨員幹部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二是堅持信訪制度,對於重要信訪,主要領導親自批閱、親自過問、親自處理;三是堅持戒勉談話制度,對群眾有反映或有苗頭問題的工作人員,由局主要領導和分分管領導及時進行戒勉談話;四是堅持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公示公開制度,保證領導幹部接受群眾監督;五是堅持廉潔自律考核制度,對領導幹部執行黨紀政紀情況定期考核;六是堅持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和通報制度,增強工作的透明度。

8、計劃生育工作情況

我局切實加強領導,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領導負責制,確定一名科室負責人作為計生兼職工作人員,深入到街頭巷尾開展流動人口檢查,督促招用流動就業人口的用人單位主動攜帶就業人員的“婚育證明”到勞動保障部門辦證、驗證、建檔,及時將單位職工計劃生育資訊及時向街道辦事處反饋。,我局全域性職工嬰兒出生政策符合率100%,藥具有效率達100%,無一人違反計劃生育條例。

9、信訪工作情況

我局終於把“控制上訪案件,為穩定大局服務”作為主要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信訪條例》,堅持信訪工作月報制度,將全域性每月接到的信訪案件辦理情況及時上到局信訪辦,全力做好信訪穩定工作。暢通訊訪投訴渠道,廣泛接受群眾投訴,及時化解矛盾,確保了無重大集體訪、越級上訪或執法不公、履行職能不到位引發的上訪。同時,針對社群勞動保障協理員集體上訪事件,我及時進行協調與壓制,遏止了不良事態的發生。

10、社會治安及綜合治理工作情況

切實履行部門職能,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擺上了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配合上級門開展社會治安工作,做到11樓辦公區、三樓就業服務大廳和勞動就業培訓學校等都有滅火裝置。今年以來,全域性未出現被盜、被搶和擾亂社會治安的現象。

二、面臨形勢及存在問題

(一)面臨形勢

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政策措施,大力落實各項就業政策措施,全市就業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鄉就業局勢基本保持穩定。主要表現為:一是登記失業率控制在預定目標內。,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比城鎮登記失業率4.2%的年度控制目標低0.3個百分點。二是就業工作主要指標進展高於時序進度。,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三項指標全部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其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3457人,完成全年30000任務的112%;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878人,完成全年7500萬任務的145%;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997人,完成全年2300任務的130%。三是農民工外出務工平穩、有序,返鄉創業漸成氣候。春節前19.48萬名外出務工農民返鄉,返鄉比例為51%;全市新增農村勞動力新轉移就業11000人,轉移就業規模達到39.3萬人。

(二)存在問題

1、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基礎薄弱。目前,我市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建設滯後,行政村沒有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沒有配備專職人員,缺乏專項工作經費,難以滿足農村勞動者對就業培訓的需求。

2、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迫在眉睫。全市尚有不少應屆高校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由於高校畢業生市場就業意識相對滯後、社會影響較大,家庭困難畢業生未就業帶來的問題更加突出,所以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3、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面臨新的困難。儘管絕大數返城農民工已找到工作,但收入水平下降,工作狀況不穩定的情況比較普遍,特別是在出口加工型企業、資源型企業以及中小企業的農民工面臨失業的風險很大。

四、工作目標及任務

(一)工作目標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0600個,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100人,困難群體再就業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新增轉移就業8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達到40.1萬人。開展在職職工培訓3萬人、再就業技能培訓3000人、創業培訓2450人。

(二)工作任務

1、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充分發揮市、縣區兩級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健全各級政府就業工作綜合評估考核體系,形成統一領導、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大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不斷擴大就業規模,提升就業質量,穩定勞動關係,確保把中央、省、市出臺的各項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落實到有就業願望的人員身上。

2、切實抓好重點人群就業服務工作。一是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計劃。加快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機制,做好政策落實和就業服務工作,對回到原籍未就業的,做好跟蹤服務,保證底數清,幫扶到人。二是實施農民工就業服務計劃。堅持向城鎮轉移就業、扶持就近就地就業和返鄉創業三結合,加強勞務經濟發展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四是實施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計劃。加強對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形成動態長效幫扶機制,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確保城市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3、積極開展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建立工作。加強市級創業園區管理服務工作,孵化入園企業壯大發展;加快農民工創業園建設進度,所有新建在建農民工創業園,一季度全部達到企業入園、機器運轉的目標;力爭全年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00萬元,建立創業型鄉鎮9個、創業型社群30個、信用社群4個,健全完善組織領導、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監督考核五大體系;完善市、縣(區)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和創業專案庫建設,形成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群)的四級創業服務體系。

4、夯實就業服務工作平臺。完善街道、社群基層平臺和服務功能,不斷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樹立基層勞動保障良好服務形象。研究加強行政村勞動保障資訊員隊伍建設的措施,全力抓好鄉鎮、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平臺建設,上半年全市所有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建設達標,行政村均設立就業和社會保障資訊員,全市所有鄉鎮、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實現與市、縣(區)聯網,構建更為完備的就業服務網路。

5、提高就業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大市、縣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機構的人力、財力投入,加快人力資源無形市場兩級聯網建設。指導縣區拓展公共就業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方式,把就業服務專項活動與重點人群相結合、與落實政策相結合、與績效考核相結合,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果。同時加強對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和勞動力市場監管,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各項合法權益,著力構建和諧穩定的就業關係。

6、加快就業服務資訊化建設。加強對全市就業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導,準確瞭解重點人群、重點行業的就業情況,定期釋出就業供求資訊,提高就業資訊的利用率和成功率。推進就業服務資訊網路體系建設,將全市勞動力資源資料錄入電腦系統,實行動態管理;同時將人力資源資訊向街道(鄉鎮)、社群(村)延伸,解決就業資訊供求不對稱矛盾,實現供求雙方有效對接,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就業供求配置的基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