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路由交換技術實驗報告

欄目: 實驗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11W

實驗報告將路由交換技術實驗所要求的重點內容編排為八個實驗章節,各章內容結構一致。每章第一部分是實驗所涉及技術的概述,使大家可以較快回憶起理論課上的技術要點,為實驗進行技術上的準備;第二部分是實驗內容部分,講解具體的實驗,是各章的中心;第三部分是本章小結,以列表的方式對本章中所用到的命令進行總結,以便讀者查閱。

路由交換技術實驗報告

如下面結構概述所述,各章實驗內容都對CCNP有所涉獵,各位學員倘有疑惑,可以翻閱相關CCNP的資料書籍以期達到更加深入的理解。

學習網路技術最好的方法便是親自動手做實驗,希望大家能夠在實際環境中完成所有實驗,熟練掌握配置命令;網路上提供了模擬器,希望學員回去之後可以多用模擬器模擬網路環境,熟悉配置命令。

第一和第二個實驗是關於無線區域網演示、網線製作和路由器基本使用,為以後的六個章節的實驗打下基礎。

實驗三、四主要關於路由協議的配置,在路由器上進行靜態路由、RIP、IGRP和單區域OSPF的基本配置,此部分知識點在CCNP課程中發展為第五學期課程――高階路由技術; 實驗五介紹了網路環境中經常用到的一種安全控制技術――IP訪問控制列表,還涉及到了TCP/IP協議棧的相關知識;

實驗六、七是關於交換機的基礎配置以及VLAN的配置,本知識點在CCNP課程中發展為第七學期――多層交換技術;

實驗八介紹了當今流行的兩種廣域網技術幀中繼和NAT技術,本知識點在CCNP課程中發展為第六學期――遠端接入技術。

實驗一 網線的製作和無線AP配置演示

五類非遮蔽雙絞線價格相對便宜,組網靈活,在中國的網路佈線中,使用非常廣泛。無線區域網較之傳統有線區域網具有安裝便捷、使用靈活和易於擴充套件等特點,近年來,隨著適用於無線區域網產品的價格正逐漸下降,相應軟體也逐漸成熟,在現在網路建設中使用越來越廣泛。這兩部分的內容作為Cisco網路技術的基礎是需要大家瞭解掌握的。

本節實驗我們向大家介紹使用工程佈線中常用的工具製作交叉線和直通線以及演示無線AP的配置。

1.1網線的製作

1.1.1網線和無線區域網技術概述

雙絞線技術原理概述

大多數區域網使用非遮蔽雙絞線(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作為佈線的傳輸介質來組網,網線由一定距離長的雙絞線與RJ45頭組成。

1. 雙絞線的分類

雙絞線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屬網絲套的遮蔽層而區分為遮蔽雙絞線(STP)和非遮蔽雙絞線(UTP)。在EIA/TIA-568A標準中,將雙絞線按電氣特性區分有:三類、四類、五類線。網路中最常用的是三類線和五類線,超五類,目前已有六類以上線。第三類雙絞線在LAN中常用作為10Mbps乙太網的資料與話音傳輸,符合IEEE802.3 10Base-T的標準。第五類雙絞線目前佔有最大的LAN市場,最高速率可達100Mbps,符合IEEE802.3 100Base-T的標準。做好的網線要將RJ45水晶頭接入網絡卡或HUB等網路裝置的RJ45插座內。相應地RJ45插頭座也區分為三類或五類電氣特性。EIA/TIA的佈線標準中規定了兩種雙絞線的線序568B與568A。雙絞線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00米。

2. 差分方式傳輸

所謂差分方式傳輸,就是傳送端在兩條訊號線上傳輸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電訊號,接收端對接受的兩條線訊號作減法運算,這樣獲得幅值翻倍的訊號。其抗干擾的原理是:假如兩條訊號線都受到了同樣(同相、等幅)的干擾訊號,由於接受端對接受的兩條線的訊號作減法運算,因此干擾訊號被基本抵消。雙絞線將兩根線扭在一起,按照電磁學的原理分析出:可以近似地認為兩條訊號線受到的干擾訊號是同相、等幅的。兩條線交在一起後,既會抵抗外界的干擾也會防止自己去幹擾別人。

無線區域網技術

1.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AN)是指利用射頻、微波或紅外線等介質在有限的地域範圍內互連裝置的通訊系統。通常用作有線區域網的擴充套件來使用。

無線區域網具有使用方便,可以靈活的滿足組網的特點。無線區域網也有很多不足,如無線網路速率較慢、價格較高,因而它主要面向有特定需求的使用者。目前無線區域網還不能完全脫離有線網路,無線網路與有線網路是互補的關係,而不是競爭;目前還只是有線網路的補充,而不是替換。

2.當前常用的無線網路產品:

藍芽:是一種開放性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標準,主要面向移動裝置間的小範圍連線,曾一度曾被業界看好,但目前發展有限;

HomeRF:無線家用網路,由Home RF工作組開發的一項無線網路技術,但由於技術沒有公開,目前只有幾十家企業支援,在抗干擾等方面相對應其他技術而言尚有欠缺;

IEEE 802.11協議簇: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制定的一個無線區域網標準,主要用於解決辦公室區域網和校園網中的使用者與使用者終端之間的無線接入,目前應用最為廣泛。

802.11協議誕生於1997年6月,隨後不久又擴充套件了802.11b、802.11a、802.11g等標準; 802.11b:使用開放的2.4GHz直接序列擴頻(DSSS),最大資料傳輸速率為11Mbps,目前應用最廣,同時也為Intel迅馳技術所採用;

802.11a:工作在5GHz頻帶,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ps,傳輸層可達25Mbps,但目前裝置較為昂貴,而且跟802.11b無法向下相容;

802.11g:新通過的一個無線區域網標準,工作在2.4GHz頻段,相容802.11b,最高可以提供54Mbps的速度。

802.11n將MIMO(多入多出)與OFDM(正交頻分複用)技術相結合而應用的MIMO OFDM技術,提高了無線傳輸質量,也使傳輸速率得到極大提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高達600Mbps。 在覆蓋範圍方面,802.11n採用智慧天線技術,通過多組獨立天線組成的天線陣列,可以動態調整波束,覆蓋範圍更大。在相容性方面,802.11n採用了一種軟體無線電技術,它是一個完全可程式設計的硬體平臺,使得不同系統的基站和終端都可以通過這一平臺的不同軟體實現互通和相容,因此,802.11n可以向前後相容,而且可以實現WLAN與無線廣域網路的結合,比如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