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社群最美志願者主要事蹟材料(精選4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81W

社群最美志願者主要事蹟材料 篇1

長沙市天心區城南路街道白沙井社群地處長沙市中心商業區,東臨芙蓉中路,南至勞動西路,西臨白沙中路,北至城南中路,佔地面積0.8平方公里,有居民樓59棟,常住居民2552戶,6742人,轄區單位28家,沿街門店105個。社群黨總支有直管黨員87名,社群黨建聯絡分會黨員人數達361人。長沙市學雷鋒十佳先進集體。

社群最美志願者主要事蹟材料(精選4篇)

自社群居委會組建以來,社群充分利用“五老”人員的人力資源優勢,發揮黨員在社群建設中的先進性作用,不間斷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雷鋒志願者活動。

一、長期開展“保護環境,愛我古井”的學雷鋒活動。

在社群西南隅,有一處地域小名聲大的白沙古井。白沙古井孕育了一種道德精神,綿延不絕,於斯為盛。白沙古井雖說不是世外桃源,卻形成了一種遠離世俗的氛圍,一種能陶冶人們道德情操的獨特環境。這種氛圍得益於社群長期開展“保護環境,愛我古井”的學雷鋒活動。這支學雷鋒的隊伍中,有社群黨員、樓棟組長、轄區單位幹部、解放軍95333部隊官兵、省武警總隊官兵、黃興國小教師和少先隊員、社群工作人員等,大家一直堅持每月1~2次的愛井護井的活動,人們到了白沙古井,猶如感受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道德浸染:心靈變得純潔了,行為變得文明瞭,人與人之間變得熱情友善了。白沙古井周圍並沒有環衛工人負責打掃,然而平日裡很少見到垃圾髒物。這都是是因為社群的學雷鋒志願者,自覺地、義務地維護白沙古井的環境衛生,如果有遊人或居民在古井公園內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攀折花木、踐踏草坪,學雷鋒志願者必定出面制止。《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設要“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而“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社會公德”的這些內容,在社群學雷鋒志願者身上,得到了生動、具體的體現。

二、常年開展學雷鋒志願者“一對一”扶貧幫困活動。

學雷鋒志願者在社群黨組織的領導下,對低保特困戶、下崗失業家庭困難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一對一”扶貧幫困活動。從幫助困難學生、到幫助孤寡老人,學雷鋒志願者們從簡單的做一件好事到成為傳播精神文明、巨集揚先進文化的先進代表。在活動中,先進群體和模範人物層出不窮、不斷湧現。志願者們都能夠按照社群學雷鋒活動的總體要求認真開展活動,組織周密,形式多樣,在社群的每一個角落經常能看到志願者們的身影。例如社群困難黨員楊利宜,兒子兒媳都下崗,兒媳患了嚴重的甲亢病,在國小讀書的孫子又不幸患上了慢性腎炎,需要長期服藥治療,她自己每月的工資不過四百來元,兒子在外給人幫工,收入又不穩定,社群黨總支書記黃英得知她的家庭困難後,主動上門噓寒問暖,與她結為“一對一”幫扶對子,多次對她的家庭進行資助;楊利宜本人也是學雷鋒志願者,她不顧自己年近七旬的年紀,自覺擔任社群居民宿舍的看門守棟員,每天都把宿舍的空坪隙地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年365天風雨無阻,還義務照顧樓上癱瘓的獨居老人楊俊,幫助他訂報送報、倒垃圾、送熱水,楊俊過意不去,要酬謝她,她對老人說:“我是一名學雷鋒志願者,雖然生活並不富裕,但我願意象一支蠟燭一樣,在我力所能及的時候燃燒自己,讓雷鋒精神的光芒照亮我的餘生”。

三、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體現雷鋒精神。

我們社群的學雷鋒志願者中,其中“五老”成員佔了三分之一,由於他們都是政治素質高、熱心社群公益事業的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一直在社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發揮著他們的重要作用。例如社群離休老幹部徐克同志,不遺餘力為延安精神進社群、進學校無私奉獻,他每年都義務組織省延安精神研究會的老同志到社群市民學校和黃興國小開展未成年人革命傳統教育演講、帶領孩子們開展學雷鋒活動,並自費購買《南泥灣小故事》系列圖書送給社群圖書館和黃興國小學生,還牽頭為社群關協募集青少年教育活動資金慷慨解囊,他自己家裡有一個孩子患嚴重的心臟病,一個孩子下崗,一個孩子失業,但他很少對人提起,孩子們的經濟困難都是他幫助解決,自己過得非常簡樸,和老伴在單獨家時,都是自己擀麵條、烙餅、喝粥;社群離休老幹部張子光,是一位年過八旬祖籍山西太原的老八路軍戰士,他則數年如一日,在學校附近義務保潔,撿拾白色垃圾,在社群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中,多次宣講雷鋒精神、太行精神,使社群青少年大受教育。

四、堅持就是特色,學雷鋒活動在白沙井社群長期開展。

自從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毛澤東主席揮起大筆,留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後,學雷鋒再不陌生,這句話深深的刻在人們的心裡。每逢三月,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學雷鋒的熱潮。因此有些群眾對學雷鋒活動理解為“雷鋒叔叔年年有,三月來了四月走”,但在白沙井社群,學雷鋒是一項堅持數年的志願者活動,並創新性地開展活動,內容不斷豐富、範圍不斷擴大、形式不斷創新,從綠化美化社群、愛井護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困難群體的“一對一”幫扶等活動的開展;社群“五老”人員積極發揮作用,從身邊事,感染周圍人。社群老黨員張子光,獻愛心作奉獻,在黨的85週年之際,交特殊黨費1000元,愛心捐款1400元,天心區科普協會捐款100元,為白沙井社群青少年基金捐款500元,並看望患病同志並獻愛心200元;助人為樂,別人的難處,就是自己的難處,特別是在住院期間,多次把每個病房門口的垃圾倒掉,並把自己的住房衛生搞得乾乾淨淨的,深深感動了病人和醫護人員,受到好評和讚揚。通過這些不僅在形式上收到了好的宣傳效果,也使社群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社會上也贏得了好的反響。今後我們要本著堅持就是特色這一宗旨,把此項活動長期開展下去。

學雷鋒行動不能停止,雷鋒精神不能丟。我們社群將在在今後的工作中處處以雷鋒為榜樣,嚴格要求,努力學習、紮實工作、無私奉獻,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拼搏奉獻,做雷鋒精神的傳播者。雷鋒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雷鋒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偉大的民族精神。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代表了當代人文明素質進步的正確方向。因此,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將雷鋒精神進一步推向深入。

社群最美志願者主要事蹟材料 篇2

賴小涓,女,48歲,文化程度高中,群眾,工作單位越秀區建設街祺頤居家服務部,越秀區義務工作者協會推薦,其先進事蹟如下:

賴小涓是越秀區建設街祺頤居家服務部的負責人,3年前在建設街託老服務中心工作的她,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無意中參與了廣州市“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專案的工作,走進了曾經享譽全國的廣州“中環地區”的建設街道社群。從此讓她走上了義工之路。

義工之路並非坦途。從開始做義工時的飽受爭議到現在人人首肯,從單槍匹馬到建設街祺頤居家服務部及大學生義工隊正式成立,賴小涓用了3年多時間。3年多來,她和她的助老員和義工隊員們照顧了60多名孤寡老人,事蹟感動了整個社群。

一、一念之間

越秀區建設街道辦事處是一個老城區。漸漸的,賴小涓發現在該地區,她看到了一群為廣州建設發展中作出貢獻的老建設工人,由於文化素質的緣故,導致了他們生活的條件無法與環境相比,特別是那些一生奉獻給國家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成家的孤寡老人,給她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影響,激發了她內心的那股憐愛之心,為此,她給了自己一個新的無形人生目標——當義工努力幫助他們,讓他們在奉獻了前半生的同時,去享受社會給予的關懷,使他們的後半生真正體會到“六個老有”願望。從此,她就全力投身到社群義務工作事業中去。

20__年5月的一天,建設街中馬路社群一個社工到服務部來找她,要求幫忙照料一對無兒無女的空巢老人,她上門一看,“老爺爺頭髮和鬍子又亂又長,大小便到處都是,鬍子上還掛著唾液。”賴小涓還記得當年老人的邋遢樣,一問才知道,老太太因患腦血栓下肢癱瘓,老爺爺患老人痴呆症,已經有半個多月沒搞衛生了。居委社工道出苦衷後,生怕賴小涓她們也會嫌棄不給幫忙,便一個勁兒地央求。賴小涓看著這對可憐的老人,心在流淚,話沒多說就開始為老人服務。由於老人的衛生長時間沒有搞,賴小涓她們用了一整天時間才理完。最後賴小涓對老人說:“以後老人有什麼需求,就給我打電話,我一定上門服務。”後來,老爺爺去世以後,賴小涓把老太太作為一個重點照顧物件,實現了當初的承諾。

這事對賴小涓的觸動很大。原來,賴小涓從小就在省民政廳大院長大,自小受到扶貧助弱氛圍的薰陶。而她的家中也有患三級弱智殘疾的親人,從小都需要眾人的關心和照顧。所以,當看到那些因患病行動不便的老人時,她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也想起了自小看到的一些弱勢人群,就更加理解如此困難老人的痛苦。從這天起,賴小涓便有了組建一支服務隊的想法。

二、將心比心

“祺頤居家服務部”是賴小涓為了更好地開展為老服務工作,而創辦的廣州市首間非營利的民辦單位,她帶領了一群“4050”的下崗人員,投身到了首批助老員行列,整整3年的時間,她在無報酬的情況下無怨無悔地去為所有服務人員尋找服務物件,力求使更多老人在享受到社群養老服務貼身幫助的同時,也使在服務部任職的4050下崗人員從中得到應有的報酬和相應的社會地位,她設定了長遠的目標,她將兩群社會底層(低收入老人、失業人員)的人員,通過自己的協調幫助下,形成一個社群和諧的人際關係。為了達到這一和諧目標,她努力地為他們進行了貼心的引導和幫助,為此,她的聯絡手機每天24小時、整年365天都開著,做到隨呼隨應、隨呼隨到,讓老人感到有親人的感覺,她希望自己能為人們抵擋風雨,傳遞溫暖。

為了建隊,賴小涓一有空就走街串巷,遊說下崗失業人員加入隊伍。可她畢竟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她主動找街道民政科、找居委會主任表明自己的決心,並順利拿到20多名政府購買服務物件。之後每逢雨天,大多數人選擇足不出戶的日子卻成了賴小涓最忙的時候。日子長了,她又主動攬下老人們的家務活。人心都是肉長的,那些當初對賴小涓不信任的人們開始轉變態度,從不信任,到理解信任,如今,在越秀區有需要服務的物件,都願意到她的服務部。

在服務部幫助的物件中空巢老人劉佩英,因孤獨寂寞,按了平安鍾求助,剛好遇到上班時間,其子女無法及時趕到,一個電話,她立即派出助老員一同前往老人家裡給予了慰籍;其次,在一個傍晚,老人又因病痛突發,拔通她的電話,向她提出了援助請求,她再次第一時間前往老人家裡,免費協助其家屬做了妥善的照料處理,確保了空巢老人的安全,讓老人及其家人體會到社群服務的溫暖。

三、心心相印

在建設街轄內社群,除了劉佩英還有20多位老人得到過服務部的幫助,賴小涓和她的助老隊員們還會定期到長者服務站,為那裡的老人提供服務。這些老人和賴小涓等助老服務隊員的感情深厚。20__年4月,賴小涓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是80多歲的黃南柱老人打來的,這是一位從20__年開始,政府設定首批“居家養老”的孤寡服務物件,患有嚴重的心血管、痛風等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差,賴小涓她們為老人設定了個性化的定期服務,如搞衛生、談心,還時常去為老人做飯,並特別吩咐老人一有事情就一定要呼叫她們,讓他就把她們作為子女看待,這次他就是感覺自己病痛發作,難以忍耐了,就電話讓她們送他上醫院,賴小涓一接到電話馬上打出租送老人上醫院,送到醫院後,老人的病情果真及時控制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沒過幾天老人還是不幸地離開了人世。看著如同子女守在身邊一樣安祥去世的老人,她滿腦子都是和老人相處的點點滴滴,真的希望時間能夠停住,心不甘情不願地希望老人多呆長些日子。賴小涓說:老人在送往醫院的路上,蒼白的臉上一直留露幸福快樂的笑容,如同子女陪伴在身邊,老人緊緊握住賴小涓的手,不斷地說自己真的很幸福,有這樣的貼心服務,真不枉此生,在臨終的時候還留下了使她難以忘懷的遺言:“你能親自帶我到醫院來,我感到無比地高興,這是一件對我們老人天大好事,你一定要把這個為老服務工作堅持下去,我們需要你們”。老人的離去,給從未為毫無關係的老人送終的賴小涓來說,這是一件難以解脫的痛苦事件,很長一段時間她的情緒十分低落,由於難以抽離痛苦之情,她曾經有過放棄為老服務的念頭,但是老人的囑託不斷地在她腦海翻騰,無法消失,這也是一種動力,是她感到了一種使命在呼喚,因此不久她又重新振作起精神,以更大的熱情再次投身到了為老服務事業中去。

四、一心為民

20__年7月,建設新村廣場裡鑼鼓喧天,這一天是建設地區義工服務總隊——大學生義工服務隊正式掛牌的日子,也是賴小涓最高興的日子,因為“這幾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一致認可”。這可是她這些年中另一個新的目標,就是將身邊的天之驕子——大學生組織起來,讓他們和自己一齊用那無比的愛心投身到社會,利用空餘的時間報效祖國。當天的儀式上,賴小涓作為義工代表宣誓:貢獻一份力量,奉獻一份愛心,幫助一位老人,讓社群更和諧、更溫馨。

一週前剛剛加入這支隊伍的鄭徑舟同學說,他在華農學習這些年裡,除了學習外總覺得空餘的時間很多,在和他們的涓姐(同學們都是這麼稱呼賴小涓的)相識以來,就深深地被賴小涓的精神所感染,之所以要加入這個隊伍,也是希望在學習之餘能為社群裡的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如賴小涓要求的那樣“用年輕人的熱情點燃老年人的激情”去投身為老服務。

“沒想到她一堅持就是3年。”居委會主任雷愛好不無感慨,她們是看著賴小涓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隨著大學生義工服務隊的日益發展並漸趨成熟,建設街道辦事處經再三考慮,決定為這支民間隊伍“正名”。對於隊伍建設規劃,民生總隊認為首要任務是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我們會予以指導,要做就做出個樣子來”。

對賴小涓來說,除了義工服務隊掛牌外,還獲得了很多肯定。今年7月,她被評選為“建設地區優秀義工”“居家養老服務優秀管理員”等榮譽。接踵而來的榮譽並沒有衝昏賴小涓的頭腦,她始終記得20__年黃南柱老人的臨終囑託,“榮譽是對過去的肯定,而我必須得堅忍不拔地往前走,不斷繼續地為社群弱勢群體服務”。

如今,大學生義工服務隊在增添新的服務內容上,為配合國家的“為黨和政府分憂、幫世上父母解難,替天下子女盡孝”為老服務宗旨同時,在使廣州成為“首善之區”的文明建設中努力讓自己能盡一份力量,將“用青春的激情去點燃夕陽的活力”的願望發揚光大,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個隊伍在賴小涓的集合下,竟然從幾十人的小隊伍擴大到了近五百人的大團隊,將全力以赴地在越秀區內打造一個全新的義工服務新氣象,全心身地投身到了社群裡的各項服務活動。如:社群老人、殘疾、困難家庭等弱勢群體的互幫配對服務,迎接20__年廣州亞運會準備工作配備服務,定期地組織為災區或貧困山區捐款捐物,協助困難同學家庭增收助學計劃等義工專案。通過這些各項活動,使到同學們真正體會到人間溫暖和諧的一面,以此讓他們融入到社會的義務工作中去自我體現。

在社群居民眼裡,屢獲殊榮的賴小涓沒有變,她還是當年那個既細心又熱心的賴小涓,她以高度地熱情將為老服務提升到一個更高的臺階,就如她所說:社群服務也要和世界接軌。

一位老人(袁惠仙)因其老伴去世,由於其子女都在境外居住生活,無法及時照顧她,原本希望勸她進老人院養老,可是她本人因心理負擔過重不願進住,其子女通過社群找到了她,希望她給予幫助,她經過與老人詳細的交流,先協助其子女為她安裝了平安鍾,並主動為她提供一幫一的居家養老服務,解決了其獨居養老的後顧之憂。

另外,有一對老人,兒女二十年前都到了國外,如今老人都已近80高齡了,一個有嚴重的腦血栓症,一個有痴呆症,當週圍的人都不願意承諾性地去替其兒女們照顧老人地時候,賴小涓又一次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讓其兒女能安心地去過他們的正常生活,腦血栓症的老人在去年不幸的去世,仍然又是賴小涓親自臨床照顧老人,並撫摸著老人的雙手送走了老人,這次賴小涓覺得這就是居家養老服務的涵義:老人安樂,家人安心。

這也就是賴小涓所說的與世界接軌:為走出國門為國爭光的海外子女照顧他們早已習慣國內生活的父母創造一個安享晚年的無憂環境。

細心和熱心讓賴小涓總也閒不下來,她最苦惱的就是時間不夠用,顧不上家庭,自感對不起家人。如今,義工服務佔去她大半的時間和精力。為了服務部的兄弟姐妹們生計,她不得不擠出時間運用其他的能力掙錢維持祺頤居家服務部的日常開支。

“我的夢想就是能在政府的更大支援下,建立更多的社群服務專案,擴大服務部的業務內容,聘請更多不同型別的社群服務員,讓那些有著一份愛心又願意參與社群服務的兄弟姐妹們能得到更多的報酬,加快改善生活的速度,提升生活的素質,這樣我就可以用更多的心身投入到意義更深的義工服務中去;讓更多的市民享有各種基本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建設政府倡導的“首善之區”和“打造十分鐘養老服務圈”打下堅實基礎。

賴小涓憧憬著社群服務的美好未來。

社群最美志願者主要事蹟材料 篇3

竇豔玲,今年64歲,是本溪市站前街道市府社群的居民。她從企業退休後,為了讓退休的生活不寂寞,實現退休以後的人生價值,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她把生活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每天除到新華書店學習查閱資料,充實自己,還自願參加社群志願者活動和社會上的義務勞動,主動為社群分擔責任,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年邁居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難,扶老攜幼,主動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主動當起了一名家庭志願者,在自願服務社群、服務居民的同時昇華自己,播撒文明。

一、以實際行動奉獻愛心

在秋天一個雙休日的上午,她和外孫子在小區4號樓前打羽毛球,她看見水暖工正在地溝裡維修管道,她順著往下看,看到地溝裡留存很多水,而且其中一個管子還不斷往外噴水,水量比較大。她問:暖氣管道里,怎麼還有水呀。施工人員答道:自來水管裂了,那是自來水管子噴出的水。她說:乾淨的水,白白流走,這不是太浪費了嗎?你們給修一下吧。他們說:這不歸我們管,得找自來水公司。她當時想,今天是雙休日,上哪去找人呀,又不知道自來水維修電話,算了吧。她就和外孫子繼續打羽毛球,可是心裡有事,怎麼能專心打球呢?她立刻跑回家中,抓起電話按114查詢自來水維修電話,向值班人員報告了情況,不到一個小時自來水搶修人員來到現場,很快把裂縫維修好了,維修人員向她表示感謝說多虧了你呀,要不然我們損失可就大了,你真是個好心人。她說:看著乾淨的水白白的流走,我心疼呀,這不算什麼,只不過是跑跑腿,打幾個電話罷了,舉手之勞。但是她的心裡卻美滋滋的,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的.冬天雪特別大,望溪公園樹都被壓彎了。一天早晨,她和老伴去公園鍛鍊身體,可是臺階的雪被人踏硬了,特別難走,年輕人還勉強上去,老年人卻步履維艱。她和老伴登了一會,她說:太難走了,這樓梯怎麼沒人打掃呢。老伴說:我們來掃怎麼樣?她說:好呀!於是,她們回到家中,取來除雪的工具,在通往紀念碑的臺階上大幹了起來,一會用鏟子,一會用鍬,汗水浸溼了衣背,臉頰上的汗水順著脖領往下淌,乾的是熱火朝天,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午。她們站在高處向下看那一條幹淨的通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當路人問她們除雪掙多少錢時,她說:她們不要錢,義務奉獻,給大家帶來方便,我們就覺得幸福。你們真是好心人呀,社會上要是多一些像你們一樣的好心人,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安定了。就在這次除雪中,老伴把一塊進口手錶弄丟了,她們尋遍了每個雪堆,也沒有找到,但她們並不後悔。用老伴的話說,能給人們創造方便,是最大的值得。她們用實際行動奉獻愛心,用道德促進和諧環境,這就是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吧。

二、在幫助他人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她和老伴是個熱心人,對別人的困難,本著能幫就幫的原則,做了很多小事。在春天,鄰居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下樓不慎,把腳脖子扭傷了,她的老伴力不從心,只能扶著她靠牆站著,這個情況正好被竇豔玲老伴遇見了,他義無反顧的把這位70多歲的老人從1樓背到了4樓的家中。他們千恩萬謝,說:打孩子電話也沒有這麼方便呀!這大冷的天,在緊急關頭你們能幫忙,太感謝啦!竇豔玲的老伴也是60多歲的人了,患有腰脫,他能有此行動,深深感動著竇豔玲,她的心中頓時充滿溫馨,能有這樣的老伴兒,真是可以信賴終身呀!老伴的做法增進了鄰居之間的友情和了解,也是一種道德的體現,真是鄰里心連心,和諧大家庭。

她作為家庭志願者,平時主動把家庭電話寫給鄰居的獨身老人,讓他們有困難找她,隨叫隨到。一次,6樓一個單身生活的老人,打來電話說:家裡燈壞了,還沒做晚飯呢?她和老伴立即拿著檯燈送了上去,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這位老人的孩子都不身邊,她有點什麼事,都找她們,每次她們都是盡心盡力的幫助他,她常說:你們對我真好,比親人還親呀!她說:咱們樓上樓下住著,幫個忙算什麼,有事叫我們。

有一次,她從廣告欄裡看見一個賣單室樓房的資訊,順便拿筆記了下來,有一天正好二單元老郭家的女兒要買單室,問她:大姨這個樓有沒有賣單室的?她說:有,等我回家取資訊。由於著急,出門時把門使勁一關,急忙跑樓下去。當她返回來時,門打不開了,鑰匙也伸不進去了。後來開鎖的來了,他也沒辦法,只好把鎖砸壞了,她花了160元,重新換了一把保險鎖。女兒說:這就是你愛管閒事的代價。她說:破點財算什麼,財去主人安嘛,我沒往心裡去!

德的標準衡量自己的行為,社會就會更和諧了。

三、以幽默化解糾紛,促進家庭和諧

她雖不是社群工作者,但她作為家庭志願者,真心實意的主動幫助家庭解決夫妻之間的矛盾。一次,她晚上鍛鍊身體回來,一進樓道就聽到一樓出租房內大聲喊別打了,救命啊!她馬上敲門,並大喊:你們別打了,我是樓上的鄰居,快開門。她怎麼叫他們也不開門,還是罵呀打呀的。她情急之下自編了一段順口溜,並不斷地念叨了十幾分鍾,可能由於她的執著和真心,感動了他們,小夥子開門說:大姨,謝謝您的相勸,我們不打了,你回家吧。她回到家還是放心不下,又下樓聽一聽,果然不打了,才放心地回家。

像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3號樓1單元有一對50多歲的夫妻和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兒子同住,這個家庭總吵架鬧矛盾,女主人的同事勸她離婚。竇豔玲知道後,苦口婆心的勸她,並用一段順口溜開導她,現在她的心情好多了,生活也恢復了平靜。竇豔玲用她自己幽默風趣的風格化解了家庭之間的矛盾,維持了家庭的穩定性,不也是助人為樂嘛。因為家庭中最寶貴的是理解,家就是要包容,包容是一把開心的鑰匙,人人都要掌握好它。

有人問她:你怎麼那麼願意管閒事。她真是不由自主,看到鄰里家庭和諧了,她就打心眼裡高興。

四、美化環境,促進社會文明

市府社群是精品小區,小區的環境美化、家庭和諧、社會文明離不開社群工作者的努力,也離不開居民的辛勤付出和支援。她堅持十年如一日的清理樓道牆上的小廣告,看見貼廣告的人就客氣的勸走,沒看見貼上了,就用小鏟刀一點一點剷掉,讓人進入潔淨的樓道心情愉快。走廊窗戶換上,她和老伴主動修上;玻璃壞了,主動換上;樓道燈壞了,她主動出錢,換上新的。她還發動了樓內居民,季節性的刷樓梯,為居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組織自願者,為樓道小區巡邏,看見陌生人進入樓道,主動上前詢問,為小區治安做出了貢獻。多年來,她本著義務、互助的精神參加家庭志願者活動,為構建文明社群、和諧社會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社群最美志願者主要事蹟材料 篇4

我叫張迎春,女,現年40歲,經濟師,大學學歷,多年來,做為一名金融工作者,我認真貫徹金融方針政策,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踐行自己的服務諾言——為廣大客戶提供最方便、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看似一句簡單的承諾,卻承載著工行人的誠信,求實、創新奉獻精神,讓我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努力著、奮鬥著,絲毫不敢懈怠。

街面上,那醒目的銀灰標誌已成為工行的象徵,先進的經營理念,科學的管理機制讓工行的業績突飛猛進。做為一名工行人,我每天和同事們穿著統一的服裝,坐在內外部環境整潔有序的辦公大廳裡,為來來往往的客戶辦理各種金融業務,存存取取,收收付付,從早到晚,迎來送往,看著一個個客戶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一天的辛勞疲憊就會化為無有。這是多麼充實的一天,能用自己所學、自己的一技之長服務於廣大群眾、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豈不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我每天如數家珍地數著自己的傳票,要知道一張傳票就是一個客戶,一百張傳票就是會見了100個客戶,100個客戶一個不小的數字,每天在櫃檯上能為這麼多客戶服務並讓他們滿意而去,我感到無比的榮耀,這是工行賦予我的責任,也是我應盡的義務,我每天忙碌著並快樂著。然而在一個晴朗的下午,當一個一走一顫的老人把一疊被老鼠咬的、黴變的券別不一的錢遞到櫃檯前時,我愕然了,這是把錢放到哪裡了?現在的儲蓄所這麼多!我竟然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著老人侷促不安的神情,我開始慢慢地和老人溝通,原來老人一點養老錢放到哪兒都不放心,結果三藏兩藏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

整理完老人的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老人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我們的身邊有多少這樣的老人需要幫助?我們的金融服務存在多少盲點?櫃檯服務有多大的侷限性!

帶著疑問,我背起行囊,開始行走於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宣傳金融知識,瞭解不同客戶群體的金融需求,幫年青人持家理財,手把手地教老人識假幣,真正實現金融知識下鄉,把金融服務送上門。在一次走訪中,我遇見幾個人在爭論什麼?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夥人圍著一個賣杏的,賣杏的老漢死活不要100元錢,說:“要是沒零錢我就不賣給你了,昨天賣了一天杏,賣了一張假錢,白白賣了一天。”另一個說:“提起假幣真是害人不淺,我老兩口辛辛苦苦一年餵了一頭豬,賣了1000多元錢,最多能掙200元,可偏偏又收了一張假錢,你說可氣不可氣!”聽完他們的話,我手把手地教他們識假幣,怎樣對著光線看水印、圖案、票面顏色花紋;怎樣用手感觸盲文、國徽的凸感;怎樣抖動鈔票辨別真幣發出的清脆響聲等等,並把反假宣傳資料送到他們每個人的手上,看著他們的認真勁,心想要是我能早幾天來,100元的損失就可以避免了。

一有時間,我就奔忙於鄉村小鎮,儘可能多的為老百姓提供服務。一天,適逢輪休,我又和往常一樣遊走在大街上,一股熱玉米香味吸引了我。走到玉米攤前:“大娘,來一棒玉米。”說著我把一枚鋼鏰遞給大娘,大娘接過錢支支吾吾似乎有話要說,我連忙問:“大娘,有事嗎?”“閨女能給我紙錢嗎,我家的鋼鏰已有這———這些了,上哪兒哪兒都說忙,顧不上給我換。”大娘抱怨的口氣和誇張的手勢讓我好奇,接著問:“有多少?”大娘貼著我的耳朵說:“一大桶,能幫我換了嗎?”“我在工行上班,當然可以,現在就去。”說幹就幹,經過一個下午的清點、整理,10342元紙幣整齊地交到了老大娘手上,大娘感激地說:“錢又不用,你就幫我存在你哪兒吧。”一個月以後,大娘把她所有的積蓄20多萬元錢全存在了我所在的營業大廳。再後來,大娘的親戚、鄰居也成了我的常客,存款接踵而至,百餘萬元的存款更讓我思緒萬千、浮想聯翩……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的服務物件越來越多,他們有的成了我的朋友,有的成了我忠實的客戶。走在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不經意間或許能聽見這樣的聲音:“上工行去,工行的服務好!”隨著聲音望去,哪不是換錢的老大娘正在叫賣她的熱玉米嗎?這哪裡是在賣玉米,分明是工行的活廣告,春夏秋冬,經年累月地叫賣在翼城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