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範例示例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9.61K

歲月不饒人,轉眼我的生命已過二十載。再也沒理由拿自己當孩子,再也無法無視生活中點滴。感受到壓力了,意識到無知了,看著媽媽穿梭於各房間忙裡忙外不能無動於衷了。作為一名大學生不能只是停留在精神層面、理論層面上高來高去,今後還是要離開校院,最終還是要回歸人間的瑣事雜事,學會生活。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範例示例

曾設想過以後獨立生活的情形。衣食住行,學問大而廣,煞費腦筋。首先是落腳地兒,牽扯買房裝修的質量、價格、交際等問題;買的電器藥會看說明書;洗衣、燒菜、安全、維修等等也不得不考慮;更別提養花種草,修身保健之類的休閒消遣了。讓生活良性運轉,不易。

單是做飯就不是件易事。從前多次想學的,終沒下定潛心向學的決心,看過幾次爸爸下面條就拉倒了。然而這事實在不能再拖了,年齡不饒人,尤其想到同齡男生都會燒魚,不禁感到自己矮了半截。

從前為趕上吃早飯,不得不早起;現今為讓爸媽吃上我做的飯,我得起得更早。最初的幾天是在他們監護與指導下完成的。在煮水的間隙,我學習切菜。持刀不能太靠後,既不能鋸,也不能剁,還要以指關節頂住刀背以護手指。種種要點的靈活把握,需要時間和反覆操練。水開,投入半筒掛麵,攪一攪,煮。此時要備好炒鍋炒菜了。爸爸忙於它事,媽媽便在旁督導。懼於想象中濺油的威力,我小心翼翼舀了一勺油,伸長胳膊將其傾入鍋中,聽哧啦一聲響,忙縮回手。一旁的媽媽不滿了:“看把你嚇得!那麼點油夠了麼?應端起油杯對著鍋舀……”說著說著就不由自主地插上手,最後乾脆代勞了。畏於油煙,我呆在原地看菜被炒完,與麵條合二為一。忙了一早晨,麵條終於出鍋了。

為反覆操練,我們全家吃了n天的麵條。據說面煮到八成熟即可停止加熱,剩下二分靠餘熱就燜熟了。獨立行事時,依其色澤、形態,加上幾日來的經驗,偶爾還是把握不好火候,不小心弄得面爛熟。炒菜時動作不及,蔥花也容易糊。多吃了幾天,對添水量也有些數了,也知道在炒鍋中適當添些水可以防糊,調到小火也可,實在不行就把鍋端起來。出鍋時再舀點湯小嚐,據此補鹽,所以飯的鹽味不會是問題。多年來,家煮麵幾乎沒什麼味道,所以我弄的味道差之不遠,只是偶爾口感更跌一層樓。到底也是飯,還是可以吃的。

從小鐘情於麵疙瘩湯,尋思自己寧可多吃幾天有味道的麵疙瘩湯。工序不很複雜,只是熟練程度不夠,動作慢些,羞於人看。炒好白菜,添半鍋水。等水開的同時調製麵疙瘩。最初是用工具蘸著水往面裡灑,後來見太麻煩,乾脆把面盆放在水龍頭的緩緩細流下,並快點攪面,這法還可以。等盆裡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疙瘩,就可將它們慢慢撒到水開的炒鍋。可能由於添水不當的緣故,疙瘩湯有時稠得可作老家裡打的漿子,有時大約是黏在一塊了,疙瘩有些大。不過味道還是可以的,況且稠一點,味濃一點,別有另番口感。

要命的是有時做多了,尤其是麵條,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剩飯就不可避免了。我終於明白以往面對我和爸爸一個勁兒地推辭“不要了”,為什麼媽媽還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勸道“再來一碗吧”“就半勺”。大家都不愛剩飯。剩飯佔鍋佔盤,又不新鮮,費電費空間,還與周遭環境很不協調。無奈的剩飯。於是我儘量遵循爸爸倡導的理念――寧缺勿濫。

以前媽媽做好飯總一遍遍催我和爸爸快來吃,我倆常磨蹭至餐桌,捧起碗又進客廳聚焦於電視熒屏。現在留心到媽媽的一次次警告不是無謂的嘮叨,我分明看到了久候我們的飯菜時常又被熱一下,而麵條水還容易蒸發,盛好不快吃就在碗裡黏得一塌糊塗。不經意間,本不必消耗的能源就這麼耗費掉了,怎不讓人心疼!不得不做完飯,像媽媽一樣吆喝一下,催一下“趕緊的”。

於是不禁聯想到許多細枝末節:飯只剩一點,偏偏沒吃下,仍往冰箱裡塞;飲水機燒開了水也不喝,不喝時也不關,一遍遍呼啦呼啦沒完沒了,損健康又浪費電;微波爐的燈亮了一頓飯工夫;電磁爐、電視機長時間處於待機狀態……凡此種種,點點滴滴,俯拾即是,常視而不見,偶爾念起來又慨嘆萬分。值得榮耀的是,我帶動全家行事,以身作則,爸爸雖笑而不表態,媽媽雖嘴上不以為然,實際上倒也留心了許多。

最愛一家三口包水餃,其樂融融的好風景。媽媽擀,爸爸包,我則一會兒擀,一會兒包,聽他們聊天說笑東拉西扯,偶爾摻和幾句。餡子較幹,我則包得順利。倘若菜析出的水多了,包不及就走水,最後弄得餃子皮黏黏的,不得不撒上些麵粉,搗鼓半天,勉強湊成個模樣;如果問題大了,便讓爸爸修補一番。擀皮不甚快,趕不上爸爸包,心中發急就手忙腳亂,有時見勢不及,就不按套路了,乾脆擀幾下再抻幾下。依這等幹法速度倒也提高了不少。擀起來挺帶勁兒,一直擀到手心發癢,想罷手,眼見剩得也不多了,索性一併都擀完了。一回生,兩回熟,多吃幾頓餃子,自然上套路了。小有成就,自我感覺良好。

老家裡做飯又是另番景象。我沒什麼本事,只拉拉風箱,添添草,透過滾滾炊煙看戴頭巾、系圍裙、執炒勺的姑姑嬸嬸圍著灶臺團團轉。這裡的炊具較原始,仍是大口鍋、土灶臺,煤氣不常用,抽油煙機省掉了。一頓飯下來,大家都是“滿面塵灰煙火色,兩手蒼蒼十指黑”。春節前後,來客頻繁,常現此番熱火朝天的景象。主婦們備飯時進進出出忙裡忙外,開飯時呆在廚房靜候堂屋裡老少爺們酒足飯飽,之後把撤了的酒席挪回廚房,就著剩菜填填肚子,為新一輪運作供能。老家主婦持家的冰山一角,已令我感慨萬分。可以想象,這裡一代代青春年少的小媳婦都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油煙薰陶下熬成婆的。一年到頭勤勤懇懇,好不容易過個年,仍是忙忙碌碌,不勝辛苦,再加上教養子女這份苦差,真真了不得。養家餬口固然不易,家庭主婦又怎好當,韶華盡泡於湯。

爸媽上班,飯後處理工作便交給我。相比做飯,這容易得多,我也更樂得接受。抹桌掃地,一會兒的工夫;洗碗刷鍋,戴上織手套,套上膠手套,泡一泡,刷一刷,衝一衝,燙一燙,簡潔明瞭;末了擺擺椅子,工序毫不復雜。就是像媽媽一樣動作慢,飯後至少忙乎半小時。不禁感慨:生活不容高來高去地空談,只許腳踏實地地真幹,哪怕一頓飯,也毫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