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通用10篇)

欄目: 情況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3.36K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1

一、工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通用10篇)

縣小企業創業園區於20xx年初納入xx縣工業集中發展區總體規劃,是xx縣“十二五”規劃建設的“一區四園”(竹園經濟開發區、川浙合作產業園、xx縣石材產業園、xx縣小企業創業園、xx縣食品產業園)之一,是“三園一村”(茶博園、綠色蔬菜產業園、小企業創業園和新村)產村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面積300畝,其中,一期規劃和建設面積150畝,規劃企業10家,標準化廠房設計和建設5萬平方米,辦公用房0.4萬平方米,20xx年10月啟動建設,目前,入駐9家,主體完工6家,落成投產3家。主要是加工食用菌、中藥材、蘑芋等農產品;綠茶、銀杏茶、核桃、橄欖油等林產品;臘肉、蜂蜜等畜產品。還有一家電子商貿企業和集配中心。

二、創新服務方式,打造優質環境。

我們把營造優良的環境與建立優質高效的管理機制結合起來,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的生態工業領導小組,設立企業辦公室,指導、協調、服務園區建設。制定完善了《xx鄉關於加強生態工業建設的實施意見》。為進一步開展好對縣小企業創業園區企業的服務工作,積極暢通領導幹部和企業、業主的聯絡溝通渠道,鄉黨委結合本鄉實際情況,建立xx鄉黨委班子成員聯絡企業制度,確定班子成員每人聯絡1家企業。

一是加強群團組織建設指導,發展黨員、團員,幫助企業更好地結合企業生產經營開展黨建工作,努力把黨建聯絡點建成黨建示範點。

二是及時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班子領導每月不少於一次,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瞭解和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幫助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三是協助企業搞好安全生產,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同時維護好企業的合法權益,指導和協助聯絡企業處理重大突發事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是堅持定期對接制度。鄉黨委每季度召開一次企業對接會議,廣泛徵求企業業主對企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提高班子成員聯絡企業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園區建設,提升經濟質量

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構建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目標,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以工業管理指導農業,以工業龍頭帶動農業,以工業效益支援農業,政府搭臺,統規自建,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

一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在路網建設上,鄉政府向交通局爭取資金60餘萬元,完成園區中道建設。天然氣管道鋪設全面完成,能保證落戶園區企業用氣需求。

二是執行機制。“1+4”機制。“1”就是在xx鄉黨委下設園區大黨委,統一領導和指導園區建設和管理。“4”就是完善和規範“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

三是主要成效。建成投產後,年加工各類農產品0,5萬噸,實現產值2個億,利稅0.43個億。企業自建生產基地0.37萬畝,帶動生產基地3.64萬畝,帶動農戶8264戶,促進農民增收5000萬元;安排就業和轉移人員2300人。園區的建立,既有力地疏解了縣城功能,又有效地實現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大聚合,又大大推進了城鎮化建設,是統籌城鄉、兩化互動、企業帶動的新模式。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2

一、全鎮工業經濟執行基本情況

(一)今年1—6月份,我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4371萬元,完成全年任務71122萬元的48.3%,較上年同期增長36.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771萬元,完成全年任務60000萬元的48%,較上年同期增長42.5%,(規模以上企業中繭絲綢公司實現工業產值11424萬元,工貿公司6907萬元,水泥製品公司703萬元,膠合板廠8517萬元,繭站1220萬元)。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560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2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26000萬元的66.2%,較上年增長308.5%。完成財政收入906.8萬元,完成全年任務1630萬元的55.6%。

(二)主要工業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骨幹企業拉動力增強。20__年,全鎮主要工業行業產值大部分保持增長,其中繭絲綢公司和膠合板廠產值同比增長超過70%,工貿公司、水泥製品公司和繭站的產值同比增長也都超過40%,發展勢頭良好,對工業增長拉動作用明顯。繭絲綢公司和工貿公司2個億元企業實現利稅403萬元,佔全鎮利稅額的30%,成為促進經濟效益大幅提升的重要動力。

(三)今年規模工業穩步發展,執行態勢良好。繭絲綢公司20__年產值已達2.9億元,今年300萬新建成了蠶繭儲藏冷庫,使公司在原材料供應方面得到了保證,全年都能平穩生產,預計年總產將能提高20%,達到3.5億元。工貿公司新生物質能源專案,以樹枝、木薯杆、玉米杆等農作物作為原料,進行高溫壓縮,形成高能量的工業燃料用以替代燃煤,

此專案不僅降低了該公司生產從成本,還為農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創收途徑,預計建成後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及時我鎮將再增加一個規模以上企業。1—6月份我鎮五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77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5%。

二、當前工業經濟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少流動資金,企業融資困難。調查顯示,我鎮企業流動資金狀況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提高存未準備金率、降低出口退稅率、差別準備金率、再貸款浮息等收縮銀根的政策,使企業資金供應明顯緊張。在所調查企業裡75%的企業屬於資金緊張,充足和正常的分別只佔8%和17%,其主要原因是貸款難(80%),其次是資金佔用過多(12%),還有一引起其他原因(8%)。企業流動資金的充裕直接影響到企業再生產迴圈能否順利進行。

(二)企業統計意識不強,報送統計資料不夠規範。企業缺少專職統計人員,多數由會計、辦公室人員兼任,忽視統計基礎工作報表和臺賬極其不完善(包括:統計報表、統計臺賬、產品入庫單、產品入庫明細賬、產值計算表、產品出庫單、銷售明細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電力繳費單)業務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個別企業負責人對統計工作認識不到位,缺報、遲報、拒報現象時有發生;企業出於多種原因,往往少報產值、多報虧損,統計報表不能反映真實情況,給全鎮工業統計帶來影響;

三、對當前工業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經濟執行監測排程,強力推進工業大力發展。當前全年只有4個月時間,完成工業發展目標任務還有一定困難,必須強化監測排程,促進增產增效。一是加強組織協調工作,把責任落實到人,及時解決工業經濟執行中的實際問題。二是因企制宜、分類指導,抓好優勢企業增產,穩步提升企業競爭力。

(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著力發展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圍繞“調高、調優、調大”的發展思路,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業、建築材料行業等產業。

(三)突出抓好專案建設。堅持大中小一齊上,各行各業一齊上,國有、民營、集體一齊上,啟用內資、招商引資、爭取國家投資一起抓,在全鎮形成上大專案、上好專案的良好局面。集中力量加強專案設計論證,搞好專案庫建設,加大專案爭取力度。圍繞資源和產業優勢,篩選論證一批大專案、好專案,尤其是要加大傳統產業的高附加值專案、高新技術專案的設計、論證和爭取力度。要集中精力抓大專案,培育大企業。重點抓好投資規模在1000萬元以上的專案建設。同時,要鼓勵企業抓好中小專案建設,實施群體工程,真正形成全民辦工業的態勢,迅速擴大工業經濟規模。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建立健全工業發展專案和招商引資網路,繼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工業專題招商活動,採取感情招商、親情招商、企業招商、專案招商、會展招商、登門招商、以商招商等靈活有效的方式,主動走出去搜尋專案源、資訊源,積極引導配合投資公司以及科技人員來我鎮創辦、領辦工業企業。

(五)優化發展環境,保衛生態環境,為工業強鎮、生態城郊提供保證。積極響應縣委“建設工業強縣提升基礎設施打造生態威遠”戰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以生態學規律來指導和推進工業化發展,通過迴圈經濟的理念和技術手段,延長和拓展生產技術鏈,進而延伸和拓展產業鏈,實現工業節約、治汙、增效三位一體的良性發展。通過重點支援發展一批迴圈經濟專案,帶動和促進全區工業技術鏈、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徹底改變我鎮工業發展的格局和走向。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3

一、現狀及特點

近年來,我縣依託豐富的農產品和礦產品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了以礦產品加工、棉花加工、綠色食品加工和建築建材加工為主的四大產業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縣域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財政增強。特別是在20xx年全面完成工商企業改制任務後,進一步放活了機制,理順了體制,使工業企業發展邁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目前我縣共有工業企業453戶,註冊資本16237萬元,從業人員5649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戶,註冊資本6346萬元,從業人員20xx人,其中: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7戶,註冊資本5480萬元,從業人員966人;千萬元以上工業企業3戶,註冊資本3639萬元,從業人員518人。20xx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6489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4754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4602萬元,實現利稅1464萬元。

縱向看,我縣工業無論在產品開發上、還是在市場開拓上,無論是在體制轉換上,還是在規模經營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但橫向看,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看,全市人均國內外生產總值為1199美元,基本接近工業化中期階段,而我縣在全市七縣市區中最低,僅為820美元,仍處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階段;從第三產業比重來看,20xx年,全國、全省、全市經次產業比重均已達到工業化中期階段,其中,全國第二產業比重達到51.8,全省達到了45.7,全市達到了44.6,而我縣僅為26.5,名列全市倒數第二;從城鎮化水平來看,全國、全市城鎮化水平分別達到了39.1和51,已進入工業化的實現和經濟增長期,而我縣城鎮化率僅為21.4,不僅低於全國、全省和全市水平,而且名列七縣市區最後;從工業化程度係數來看,全國、全市均已達到了1,已進入工業化社會,全省達到了0.7,也已進入半工業化社會,而我縣僅為0.29,離半工業化社會還相差很遠。

二、我縣工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從以上與工業化密切相關和四項指標橫向對比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縣工業化發展的低下和落後,也更加說明了我縣加快工業發展的迫切和艱鉅。形成今天的這種現狀,我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工業總量不足,整體規模偏小。20xx年,全縣工業企業共45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8家(年納稅在5萬元以上的企業),其餘395家均為個體私營小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x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x萬元,上繳稅金x萬元,納稅在百萬元的企業只有5戶,佔總數的1;納稅在20-100萬元的企業21戶,佔總數4.6;在這麼多的企業當中,大中型企業為零,小型企業佔87.2。

2、重複建設、低水平擴張還比較突出。由於受經濟效應和利益的驅動,近年來縣上一哄而起,新上了一大批棉花和蔬菜初級加工企業,這引起企業的建成,一方面造成資源的惡性競爭,對產業發展構成了威脅;另一方面造成了加工能力的相對過剩,使工業發展面臨結構性挑戰,工業結構單一、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目前,全縣共有棉花加工企業36家,各種收購點20多家,棉加企業加工能力已達到100萬擔以上,而我縣目前,棉花種植面積基本維持在25萬畝左右,年生產皮棉50萬擔左右,棉加企業有近一半的生產能力過剩。

3、工業結構性矛盾突出。我縣工業企業體系是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形成的,在運營生產過程中,由於受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再投入嚴重不足,導致目前,縣內工業企業規模偏小、技術裝備落後、產品檔次不高、市場競爭力較弱,工業產品結構中原材料、初級加工產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產品少。特別是影響我縣財政增強、農民增收的棉花產業發展上,基本上都是資源型的粗加工,在棉花深加工和棉紗紡織方面始終沒有“破題”,對棉花產業發展構成了潛在的隱患。

4、工業的科技含量的待進一步提高。大數工業企業的科技含量不高、技術水平一般,傳統產業技術水平較低的佔的比例還比較大,一些小企業的裝置還是上世紀70、80年代的老裝置,耗能高,汙染環境,浪費資源,經常發生故障。全縣工業技改投入和研發投放也不足,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新產品的開發、新技術的推廣運用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人才挖掘、培養和使用不夠,存在著人才積壓浪費和人才缺乏問題並存現象,一方面一些小企業缺人才,主要缺技術型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在社會上閒置和待業,人才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5、工業發展適應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手段太少。去年以來,在國家巨集觀調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緊,銀根收緊,運力趨緊,審批從緊的情況下,主動適應調控不夠,應對措施不夠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發展。如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雖然這幾年縣上採取了一砦措施,但總體上貸款難的問題仍很突出。又如去今兩年運力緊張,生產銷售企業要不上車皮,造成產品積壓,所需原料運不進來,對生產造成影響。還比如,對改制企業遺留問題的解決資金無保證的問題等。這些問題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縣工業企業的發展。

6、對現有企業挖掘改造不夠。近幾年隨著省市發展抓專案和地方新上專案、招商引資激勵政策的影響,我縣也興起了一股新上專案熱,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新上專案對縣域經濟的拉動和對財政的貢獻有限,我縣財政增強和農民增收仍然由原來的老企業和傳統產業支撐和左右。但正是在這一大的環境影響下,一些老企業享受不到有關優惠政策,發展積極性不高,意見較大,造成本身具有比較優勢的老企業和傳統企業依託自身優勢、依託自身裝置新上專案、嫁接重組不夠,利用空閒場地、廠房、裝置、技術新上專案不夠,出現了新上專案投資大、數量多,但財政無稅收的怪現象。

三、對策與措施

針對我縣工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為進一步加快我縣工業發展,今後我縣工業要堅持以農產品加工增值為重點,以新上農業產業化龍頭專案為突破口,以發展迴圈經濟為主攻方向,大力主攻綠色食品加工、棉花精深加工和草畜產品加工業,引進開發新型建材加工,積極探索新型製造業,鞏固發展傳統採礦業,使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實現利潤、上繳稅金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速度。為完成上述任務目標,應重點抓好以下關鍵措施的落實。

1、依託優勢資源,加快專案建設步伐。

一是要高度重視專案儲備工作。認真落實專案前期工作經費,配齊配全專兼職工作人員,確保有人辦事和有錢辦事;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機構精心測劃專案、包裝專案,提高專案的可信度和成功率;按照“前期儲備一批,建設實施一批,規劃論證一批和超前謀劃一批”的思路,精心篩選一批資源狀況好、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好的專案,及時充實完善專案庫。二是建立科學的專案諮詢機制。要通過建立諮詢機構、完善決策程式和推行公示制度等辦法,增強專案建設的科學性,減少和避免風險。特別是要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專家的合作交流力度,建立穩定長期的諮詢協作機制,搞好專案研發和論證評估,尋找我縣產業發展與國家政策支援的結合點,真正把中央政策機遇和我縣資源產業優勢變成現實專案、現實投資和現實生產力。三是要完善專案建設的責任機制。一要逼著抓。進一步建立完善專案建設目標管理考核體系,認真落實縣級領導包掛重點專案和部門捆綁包掛專案責任制,協調解決專案建設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建立領導包掛專案年初公示、年中彙報、年底述職制度,探索推行重大專案建設一票否決制和免職代職制,鄉鎮和部門尤其是經濟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協調、外引內聯,每年至少靠實1個專案,兩年引不進新專案的部門,對其領導班子採取必要的組織措施。二要鼓勵辦。切實落實和完善專案建設各項激勵措施,建立多層次的獎勵制度,完善和兌現工業專案建設、中介人引資等獎勵辦法,對引資有功部門和個人給予必要的獎勵,對稅源型專案和重大專案進行重獎。同時改革現行縣鄉稅收分成體制,增加鄉鎮留成比重,調動鄉鎮辦專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千方百計的鼓勵社會各界上大專案、大上專案和上好專案。三要引導上。把抓專案、上專案作為重要的用人導向,繼續完善幹部考核評價系統,建立任務考核、實績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立體考核系統,特別是對能抓專案、善抓專案的經濟型人才要提拔重用,放到重點工作崗位和主要經濟主管部門。通過轉變用人導向,建立一批大抓專案和抓大專案的領導班子,造就一支會抓專案和能辦成專案的幹部隊伍,引進一批專案運做的專業人才和職業代理人,加快我縣專案建設程序。

2、依託現有企業的挖潛改造,推進工業增長方式的轉變。

一是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依靠科技進步,將工業調強調大,調出水平,調出效益和後勁。加大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力度,鼓勵引進高新技術來改造本地傳統產業,壯大優勢產業,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二是運用科技助推,加大中小企業技改力度。對中小企業進行脫胎換骨改造,提高現有企業技術水平;加快淘汰落後裝置、工藝和技術,改造現有企業裝置,提高企業的產出效益和產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合與合作。積極引導企業與大專院校進行聯絡和溝通,加強對企業的技術指導和人才培訓,引導企業健康長足發展。四是積極破解中小企業人才制約問題。要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和培養科技人才,吸引中高階科技人才和大中專畢業生到金塔參與科技開發和創新。

三、認真研究解決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帶來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是面對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趨緊的形勢,及時調整發展戰略,研究與其相適應的發展策略。緊跟國家政策和動向,把握好巨集觀調控的時機、方面、力度和重點,進行適時、適度調節,不斷完善巨集觀調控的機制和手段,提高巨集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把巨集觀調控的力度和重點把握到恰到好處。二是積極化解資金短缺的問題。儘快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制、信用評價體系和社會中介組織,促進銀企合作,增加信貸投入,化解資金短缺的問題。三是積極化解運用緊張的問題。要加強與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聯絡和溝通,積極爭取車皮,化解運力緊張,限超載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四是要積極化解企業改制後的遺留問題。對確需財政出錢才能解決的問題,政府應拿出一部分資金儘快予以協調解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維護社會穩定。

四、搭建專案發展平臺,加快園區建設步伐。

一是提高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在完成園區一期工程建設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完善功能,提高檔次,增強園區的承載力。二是加快園區的規範化程序。要強化園區的規範化管理,儘快制定出園區管理條例,把園區的管理、服務納入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培養和健全靈活多樣的管理機制,對制約園區經濟發展活力的問題進行突破和創新,減少運用成本費用,降低工業園區和園區企業的運作成本,確保投入產出效益最大化。三是積極探索園區建設新的發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滾動發展的方式方法,積極籌措園區建設資金,提高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發揮園區的聚集幅射作用。

五、努力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步伐。

把環境建設作為一項長期工作認真來抓。一是抓好已出臺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通過組織開展環境集中整治活動,督促落實已經制定的各項優惠政策,重點抓好“兩個20條”的貫徹落實;二是積極創造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放低市場準入門檻,允許投資者進入國家未禁的任何領域進行投資建設;全面推行工業專案備案制,進一步規範集中辦證程式,減少辦事環節,提高辦事水平;實行企業收費“明白卡”制度,對重點企業實行“掛牌”保護,為專案建設提供一流的服務,創造一流的環境。三是創造內外一致的投資環境。進一步修訂完善招商引資等激勵政策,創造內外一致的專案建設環境,充分調動本地投資者和老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利於各類要素聚集的投資環境。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4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而且其影響目前還未見底。為了解金融危機對銅梁工業企業發展的影響,找到緩解危機衝擊力度,降低影響面,減少損失的方法和途徑,並從危機中尋找發展的新機遇,順勢推動我縣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近期,我委通過走訪調研、召開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了“金融危機對銅梁工業企業影響”的專題調研活動。

一、金融危機對銅梁工業帶來的影響及機遇

此次調研涉及有機械加工、電子電氣、紡織服裝、製鞋、農副產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紙、醫藥等多個行業。從我縣發展態勢來看,危機對工業企業發展既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危機產生的影響

調研顯示,我縣中小企業自去年8月以來開始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10月至今年2月為最嚴重時期,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機械加工、造紙業及其他出口型加工企業。

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部分企業訂單減少。我縣中小工業企業多數為粗加工或中間加工,對下游成品依耐較強。金融危機直接導致大量消費群體購買力下降,從而各產業鏈下游產品滯銷,我縣的工業企業受產業鏈下游企業影響,產品訂單減少或部分訂單撤銷。如安溪鎮的金禾紙業,其主要給格力空調和重慶摩托車企業生產包裝箱,去年下半年由於格力空調銷售大幅減少,對包裝箱的月需求量在10-20噸,只有形勢好的時候的20%,同時由於下半年摩托車銷售的減少,企業的產品訂單減少,且部分訂單因此被撤銷,企業不得不停止部分生產線。機械加工企業主要是汽摩零部件企業,受整車銷售影響,零部件加工企業訂單減少,凌達實業去年下半年永磁材訂單減少50%,生產規模大幅削減。二是部分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由於產成品生產企業市場受到影響,下游企業壓低價格,上游企業貨款三個月滯後期,使得企業以高價購買原材料而以降價產品結算,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極大影響。如虎峰的龍璋紙業,去年下半年生產的漿板比上半年就下降約35%,且有3萬噸的原材料庫存,加上國內進口的漿板3200元/噸(到岸價)遠遠低於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價4500元/噸,企業被迫停產。保溫材料廠反映,受金融危機影響其原材料鐵粉由3500元/噸下降到2300元/噸,產品價格由5800元/噸下降到4800元/噸。華冠碳素公司碳陽極由19000元/噸下降到11000元/噸。其他紡織行業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均下降約1000元/噸。三是部分出口產品下滑。雖然我縣直接出口企業少,但仍有一部分中轉外貿企業,這部分企業受危機影響也較為嚴重。如諾思旺羽絨,生產的羽絨毛片通過浙江總公司出口,出口量約佔產量的85%,受危機影響出口下降到30%,且產品價格由7300元/噸下降到4500元/噸,羽絨由23萬元/噸下降到10萬元/噸。四是多數企業資金困難。資金困難是企業反映較多的一個問題,困難主要表現庫存佔用資金、收入減少、部分資金回收困難、銀行貸款難、投資佔用部分資金、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等多個方面。如瓊江機械廠、安居絲綢廠等企業流動缺口在1000萬元以上,其他企業流動資金需求都在5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據估算全縣工業企業流動資金需求量在3億元左右。五是部分企業面對危機信心不足。危機爆發後,國外企業紛紛倒閉,國內沿海地區也出現大量中小企業倒閉,一些國際大型企業也“搖搖欲墜”,企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困局:產品量價齊跌、企業收縮戰線、消費者持幣觀望,部分中小企業業主信心動搖,在生產經營面前顯得猶豫不決。

(二)面臨的發展機遇

雖然危機對我縣部分工業企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我們應正確調整對待危機的心態,危機並不都是有害的,不要把危機看成是洪水猛獸,應該看到當前我們處於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期,具備戰勝困難的有利條件,危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現實和潛在的發展機遇。

機遇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從去年四季度到20__年底中央將安排1.18萬億元,擬帶動社會總投資達到4萬億元,加快實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專案、支援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關鍵專案建設。在稅收、信貸等方面政策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如提高出口退稅率、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安排支援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等,將給工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專案和機遇。二是國家出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從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在短短的43天內,國務院連續出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振興規劃重點強調了通過調整稅費為產業減壓、通過擴大融資渠道和信貸規模來為產業鬆綁、鼓勵自主創新並進行融資傾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鼓勵兼併重組等四個方面的內容,不但為企業鬆了綁,還為企業加了油。如家電產品及汽摩整車下鄉措施,讓家電產業和汽摩製造業從去年的低迷狀態迅速恢復。三是國發3號檔案出臺。國發3號檔案不但為重慶工業發展提出了目標和定位,而且從稅收、財政投入、金融、土地、交通、資源等全方位提供了優惠政策。四是重慶市出臺十二條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市政府通過財政增支60億元、減收26億元,來拉動全社會投資和消費約500億元,以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擺在面前的這些有利條件和因素,將是工業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因素,去爭取專案、擴大投資、改善條件,進而推進經濟和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金融危機使銅梁工業經濟凸顯的矛盾和問題

危機給我縣工業企業發展帶來了直接的影響,但從這些影響背後,也折射出一些我縣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

一是工業結構不合理。雖然我縣工業經濟近年來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我縣企業規模不成氣候,產品層次不高,多數為粗加工企業,處於產業鏈的上游,發展受限於下游企業,且產品品種較單一,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行業競爭力等導致中小企業在危機衝擊下,承受能力較弱。去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我縣中小企業處於停產(開工率在30%以下)的達到80戶(其中:規上企業28戶),處於半停產(開工率50%)的企業140戶(其中:規上企業41戶)。二是企業管理水平不強。由於我縣多數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人員較少,企業為了節省成本,管理人員知識結構較低,機構設定不健全,制度建立不完善;管理人員缺乏品牌意識;企業沒有自身的發展規劃和戰略,沒有建立應對危機的方案,在全球性的大危機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在金融危機到來時,部分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只得匆忙採取被動應對措施,壓縮生產、裁員、停產觀望等,錯失一些發展機遇。我縣現有的規模以上企業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管理人員的比重不足30%,企業機構設定健全、制度完善的不足20%。三是企業創新意識和能力不足。我縣中小企業受產品結構、自身技術實力、資金實力、生產裝置及工藝和管理者意識等決定,其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強,新產品、技術創新、產學研等專案都有較大的侷限性,所涉及的產品附加值不高,所涉及的技術在行業中沒有領先優勢,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資金和研發機構及科研人員。在此次危機中,產品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弱,有的甚至在危機中搶佔了更多的市場。20__年全縣規上企業技術創新投入15000萬元,實現新產品產值114561萬元,僅佔規上工業產值的14.32%。四是企業融資體系未形成。中小企業融資難是歷史性難題,但在我縣顯得尤為突出,由於我縣部分商業銀行貸款審批權力有限且銀行放貸謹慎,存貸比率低,擔保公司少且擔保實力較弱,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融資相當困難,多數企業只能依靠自有資金積累來發展,這勢必影響企業發展速度。如農民工創業組建的新束光電子公司,經歷公司組建、產品試產、市場開發等一系列活動後,流動資金緊張,由於自有資產抵押不足無法獲得銀行貸款,企業目前舉步維艱。去年底我縣銀行存款100多億元,貸款約38億元,存貸比僅38%,而重慶市主城及沿海地區存貸比在80%以上,庫區存貸比也在50%以上。五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我縣沒有中小企業的專業服務中介,行業協會少;還存在政策落實力度不夠,國家、市級或縣級政策出臺後,企業沒能真正享受到實惠;企業手續辦理緩慢,有的手續企業投產後幾年也未辦完,對企業的業務開展及融資產生極大的影響;一些處罰太重,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大;勞動技術工人缺乏,企業招工難;部分部門服務意識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

三、應對危機的對策及建議

為最大限度地緩解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要抓緊苦練內功,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危機中穩中求進、穩中求勝。政府及各部門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採取積極的措施幫助中小企業順利渡過危機,實現國家“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首要目標。

(一)企業應對危機措施建議

面對金融危機,不同企業都不可能採取相同的應對辦法,對此,特提出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兩大對策建議:

1.“化危為安”應對策略。中國有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去年在全球危機衝擊下,中小企業由於自身承受能力有限,生存岌岌可危,部分企業倒閉,因此,對多數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應採取相對保守的應對策略,實現化危為安。第一,實施收縮戰略。對於部分經營範圍廣、門類多的中小企業,要適當收縮戰線,剝離部分業務或產品,縮小經營範圍和生產規模,為核心業務提供充足的資金、人才等資源,確保守住主要市場,避免全盤抓全盤皆輸的局面。第二,實施聯合戰略。由於中小企業自身實力薄弱,單個企業無力抵抗金融危機帶來的強大沖擊,因此中小企業要善於與上下游甚至同行業進行聯合,抱團取暖。比如在產品供應、物流、倉儲、深加工、配送、服務、投資等領域進行合作,非品牌生產企業給品牌企業貼牌生產、原材料進行團購等,實現資源共享,節省成本。第三,實施轉型戰略。在危機的衝擊下,企業原有產品已經沒有市場空間或出現虧損,企業應積極考慮實施轉型,調整產品結構或轉換盈利模式,要結合市場需求,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效能或改變產品類別等,搶先佔有新的產品市場。第四,實施變革升級戰略。在危機中,企業要用戰略眼光去對待,對企業進行必要的改革,且此時改革阻力也最小。如進行產品創新,開發新產品,並做好隨時調整的準備,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零庫存的即需即供;進行機制創新,強化內部績效管理等。第五,實施休眠戰略。在危機影響下,如果企業採取一切措施都不可為,也無可為之力,那就採取下下之策――休眠過冬,等待春天到來。

2.“轉危為機”應對策略。美國股神巴菲特說過“在別人瘋狂的時候要悲觀,在別人悲觀的時候要瘋狂”。這次危機讓很多的企業悲觀,但也可讓很多企業瘋狂,因此有實力的企業應該把握這次機遇,主動出擊,實現轉危為機。第一,實施多元戰略。去年以來,中央和重慶市都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企業要積極吃透各項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支援的重大機遇,拓展相關業務,實現企業在新的領域新的突破。第二,實施市場滲透戰略。企業要趁對手受危機衝擊市場出現疲軟時,迅速出擊,花費比平時更少的成本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三,實施整合戰略。在危機的影響下,部分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是有實力的企業實施收購、兼併的大好時機,企業要抓住這次機會,收購、兼併同行或下游企業或業務,擴大自身實力和競爭力。第四,實施人才抄底戰略。危機導致大中小企業裁員,就業形勢嚴峻,正是企業實施人才抄底的大好時機,積極引進高層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第五,實施變革升級戰略。無論哪種企業要發展,都要不斷進行變革升級,而危機為變革升級減小了阻礙。

(二)政府積極採取措施,引導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1.加大輿論導向,緩解信心危機。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不見底的情況下,部分企業仍顯信心不足。因此,為維持業主信心和員工隊伍穩定,要指導社會輿論進行正確引導,穩定社會群體的消費心理,拉動內需,增強企業和社會群體對市場前景的信心。

2.加強企業指導,增強企業應對能力。積極指導企業苦練內功,在發展方式上,注重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把企業做強、做精、做專,做特,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優化產品效能,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爭取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增強長遠的風險規避和抗拒能力。

3.強化政策扶持,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建議縣財政增加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進行貼息補助,並建立市級專項資金的配套資金。由政府出面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我縣重點企業的融資力度。儘快增加縣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增強縣擔保公司擔保實力。大力倡導企業加大新產品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研發的投入,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引導企業爭創名優品牌。安排一部分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應對危機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管理素質和水平。

4.優化服務環境,解決企業發展困難。建議政府進一步規範企業相關手續辦理程式,明確各項手續辦理時限和條件,確保投產企業生產發展不受限制。結合本縣中小企業發展實際,適當減輕對企業的處罰力度,給企業一個寬鬆的環境。定期召開企業分析會,把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作為首要任務,以掃除企業發展中的障礙。積極引導建立社會服務體系,規避行業壟斷行為。

四、以危機為契機,進行順勢調整,推進工業逆勢跨越

全面擴散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於銅梁縣來說,既是前所未有過的大挑戰,也是前所未有過的大機遇。我們應該堅定信心,頭腦清醒,積極應對,大膽謀劃,科學決策,化危為機,並借“危機”之“機”,進行順勢調整,推進我縣工業逆勢跨越。

1.借“危機”之“機”,順勢調整產業結構。金融危機為銅梁工業提供了一次順勢調整的大好時機,我們應審時度勢抓住機遇,藉助金融危機衝擊影響,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力度,有針對性地解決長期制約銅梁工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深層次問題。全面構建銅梁工業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促進資源依賴型、初加工型產業向資源節約型、深加工型產業轉型升級,從初級加工為主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轉變升級,從單層次加工生產向迴圈經濟產業鏈多層次加工轉變升級,從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轉變升級,從高消耗、高排汙向低消耗、低排汙轉變升級,從而加快銅梁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增強銅梁工業又好又快持續發展活力。

2.借“危機”之“機”,順勢推動產業鏈整合。銅梁工業的傳統產業體系是由一個個分散、單一、互不關聯的加工企業構成的,產業鏈不完整,企業大多集中在產業鏈上游,這就造成產業鏈條環節缺失。面對全球經濟危機與中國經濟放緩的嚴峻局勢,銅梁應該抓住機遇順勢推動各行業產業鏈整合,依託在基礎產業、資源、市場和勞動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加大對產業鏈的重組力度,推動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強化薄弱環節,尤其要填補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空白環節,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銅梁工業在重慶市產業鏈分工的重新定位。特別是國發3號檔案出臺,明確提出了重慶重點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我們應積極與主城對接,重點發展機械加工業,詳細規劃,形成與重慶“汽車名城”與“摩托車之都”相呼應的配套產業鏈條。

3.借“危機”之“機”,順勢改造傳統特色產業。銅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的改造要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整合銅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自身優勢資源,推動優勢產業資源有效整合,促進優勢產業藉助當前機遇實現低成本擴張。圍繞銅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自身優勢資源和核心競爭力,規劃一批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專案,引導企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尋求新的產業支撐,要大力支援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相結合的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創造新的產業增長點。我們要繼續重視鍶鹽行業的改造提升,鍶鹽行業是銅梁縣的傳統產業,也是銅梁縣的優勢產業,為銅梁縣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經過多年來的淘汰落後產業及環保整治等調整後,雖然企業大幅減少,但結構更趨優化。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進一步做優、做強鍶鹽加工行業,引導和鼓勵企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品附加值,壯大提升鍶鹽產業實力。

4.借“危機”之“機”,順勢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在金融風暴的強烈衝擊波下,發達國家和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工業體系將開始一次全球性產業佈局大洗牌。這正是順勢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的百年一遇的大機遇,我們應該積極主動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敞開懷抱接受先進製造產業和先進技術轉移,有選擇地承接適合銅梁工業發展實際條件、有發展前景和長期競爭力的企業轉移,藉此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優勢。銅梁應該依託優勢資源,優化承接環境,築巢引鳳,加快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同時制定產業承接配套支援政策,吸引國際、國內優勢產業、企業向銅梁轉移,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優勢。

5.借“危機”之“機”,逆勢提升戰略重點產業競爭力。按照順勢調整,逆勢跨越的應對戰略和策略,積極抓好重點產業,推動其在順勢調整中逆勢提升自身競爭力。要做到攻守兼備,該收縮就收縮,該放棄則放棄,該投資就投資,該擴張就擴張。著力調整產業鏈佈局,提高核心技術優勢,逆勢填補產業空白,逆勢做強薄弱環節,逆勢擴張弱勢行業。應該借發達國家和地區遭遇經濟衰退產業調整之際,通過引進高階人才、先進技術、裝置和戰略投資,承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產業轉移,來填補產業空白,做強薄弱環節,擴張弱勢行業。從而在經濟調整期全面提升銅梁戰略支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競爭實力,逆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6.借“危機”之“機”,逆勢培育發展高技術產業。高技術產業是銅梁工業的“短板”,全球經濟危機和產業衰退給加長高技術產業這塊“短板”、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良機。銅梁應制定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大力支援電子資訊、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發展,推動該類產業產業化,以及規模擴張,培育一批戰略性先導產業。支援高技術企業自主創新和消化吸收成果轉化,在鼓勵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企業與國內外高階要素結合的同時,還要大規模引進高科技人才、先進技術、裝置和戰略投資,承接高技術產業轉移。

7.借“危機”之“機”,逆勢做大做強優勢企業。銅梁優勢企業應藉助當前經濟調整的大好機遇,大力促進企業戰略性重組,推進龍頭企業借勢對行業內的產能進行整合,以購併引領企業超常規成長,促進優勢產業領域出現一批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優勢品牌,進一步強化銅梁優勢企業在國內外的產業競爭力。要積極培育發展以“蜂王型”優勢大企業為核心的“蜂群型”產業叢集,給中小企業創造共同抗禦風險成長壯大的平臺。加快形成大、中、小型企業在產業鏈條中的相互配套、良性競爭的協作關係,逐步建立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區域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強化企業自生能力,形成新的企業競爭優勢。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5

一、基本情況

1.工業現狀。

我縣年產值500萬元以下的工業微小企業共有74戶,主要是油菜種植加工,茶葉加工,水力發電、木材加工幾大類。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有38戶(其中規上企業23戶),分佈在工業矽冶煉、木材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其中矽冶企業7戶、木材加工企業14戶,茶葉加工企業3戶、精製大米加工企業3戶,電力企業2家,油茶、活性炭加工等其它企業9戶。目前主導產業是工業矽冶煉和木材加工,生產比較正常的是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重點企業是xx公司、xx公司和xx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500萬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9781萬元,同比增長20.4%,其中20__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44656萬元;同比增16.3%,完成市政府下達年度目標任務數的50.13%;完成工業用電量21570萬度,比去年同期上升19.27%。完成工業投資上報192800萬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68.86%,同比增長34.22%。

2.生產情況。

從今年來看,主導產業矽冶企業生產較去年正常,基本保持4到5臺爐子開爐;受木材指標減半影響,木材加工企業未能滿負荷生產;水泥企業生產量大,但由於市場銷售不足、運輸道路不暢、採礦證及生產許可證未辦妥等問題,造成產大於銷,水泥囤積,企業未能持續生產,其它農副產品加工業、酒業等企業生產比較正常。

3.專案建設情況。

目前續建專案有年產4300噸山茶油生產線等4個,新建專案有混凝土加氣磚生產線等5個,技改專案有多晶矽9×16500KVA冶煉爐異地升級改造專案,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共有6個,上半年已完成投資192800萬元。

4.工業園區情況。

20xx年我縣成立工業園區管委會並對工業園區進行了規劃建設,圍繞“七通一平”重點打造,20xx年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區三園”的工業佈局。園區形象初步顯現,吸引產業、集聚專案能力逐步提升,為企業聚集發展創造了良好基礎。

二、工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產業發展走不出困境。

多年來,我縣的產業一直圍繞著木材加工,工業矽冶煉,農副產品初加工三大類來發展,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困境。

1、工業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結構不合理,立體產業未形成。

我縣20xx年工業總產值僅有42.89億元,缺乏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大產業和龍頭骨幹企業,結構單一,主要是木材和矽冶企業,在層次上以傳統工業,資源型為主,產業鏈條短,產品層次低,缺乏精深加企業。並且各企業間分佈零散,沒有形成集聚發展,帶動不起關聯產業和配套產業發展。

2、產業結構調整程序緩慢。

主要原因:一是我縣長期憑藉資源優勢,依賴木材加工和工業矽冶煉及農副產品初加工支撐經濟增長,對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大;二是缺乏帶動性的龍頭企業,現有企業普遍裝置落後,技術人才缺乏,企業安於做產品初加工及半成品的現狀;三是受資金、用地指標等限制,新培育的醫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電子資訊等產業專案建設進度緩慢,產業效能尚未發揮;四是產業規劃滯後,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尚處在規劃引入階段,距真正撐起新興產業經濟增長極還相去甚遠。

3、產業轉型升級難。

主要原因:一是工業矽冶煉產業是保持我縣經濟的主要增長點,若全面實施轉型升級,在短期內經濟增長勢必下滑,影響年度目標任務;二是長期形成了對現有產業的依賴,如何就現有產業進行轉型,在定位和作力點上不明朗;產業轉型升級基本停留在工作報告的層面,在推進落實上缺乏實質的內容;三是產業升級,搞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企業生產線的擴建,裝置配套,高科技人才引入等需要投入巨資,我縣企業經濟實力薄弱,自有資金無法滿足產業升級需求;四是基礎設施滯後,承接東部及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能力弱,新興產業專案引入乏力,新興產業培育進度緩慢。

4、新興產業難。

一是大部分企業獲取新興產業市場資訊不足,產業鏈不清晰,無法做出基本的市場預測,難以找到進入新興產業的切入點。

二是新興產業技術要求高,資金投資大,回收週期長。

三是新興產業市場不明朗,儘管從長期看,發展潛力巨大,但短期記憶體在風險。

四是企業資金來源主要是投資專案建設,企業投資新興產業專案,需要大量資金,大部分企業自有資金不能滿足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一旦投資新興產業,會造成資金鍊斷裂,影響企業投資積極性。五是企業轉型發展新興產業缺乏研發能力,沒有自主品牌,缺少營銷渠道。

(二)建設資金缺乏。

一是縣有財力薄弱,無力支撐專案建設所需扶持資金;二是基礎設施滯後,投入前期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巨大,縣財政無法承受;三是部分招商引資企業自有資金不足,由於新落戶,缺乏抵押貸款擔保物,融資困難,造建設資金不足。

(三)基礎設施滯後。

1、對外設施。

一是道路交通設施滯後,我縣與外界連線的路網密度小,通達水平低,道路的等級低,質量差,(目前,僅有一條過境夏蓉高速建成通車,其他道路均為普通的省道,縣道);二是缺乏專業的物流市場,使我縣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銜接上難以形成良好的互動。

2、對內設施。

一是縣城至各產業園區的道理交通狀況不理想,二是產業園區內部,在道路、供水、排水、電力、通訊、網路、有線電視和場地平整“七通一平”建設及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上都未完善,園區承載能力弱,吸引專案入駐園區能力不強。

(四)缺乏人才。

目前,全縣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共有職工2754人,其中管理人員226人,技術人員180人,大專以上181人,工程師人數80人,科研人員3個。

1、在工業管理人才上。

由於我縣企業基本上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導致在管理上不重視,我縣的管理人員僅有226人,遠遠滿足不了工業大發展的人才需求。

2、在科研技術人才上。

因我縣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傳統工業,資源型為主的初產品及半成品加工,產業鏈條短,產品層次低,導致對專業技術人才不重視,科研技術人才嚴重欠缺,目前我縣僅有專業技術人才180人。

3、產業人才。

從政府管理層面來看,對工業重視力度不夠,在工業管理領域,沒有專業產業發展規劃人才;從企業層面上來看,產業發展人才也嚴重欠缺。

(五)缺乏專業的物流市場。

物流業是現代服務中的核心產業,是企業連線市場的重要載體。目前,我縣尚沒有建成專業的物流市場,在長春堡高速公路出口、漢寨高速公路出口建立現代物流園區的計劃尚在論證階段,專業物流市場尚未形成給工業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

三、發展工業的思路

做大做強現有優勢產業,形成主導產業,積極培育相關配套產業,延伸產業鏈。發揮傳統產業優勢,集中力量抓好技改擴溶,努力將我縣工業矽冶煉做大做強。以x集團9×16500KVA工業矽冶煉爐技術改造升級為突破口,加快現代矽冶產業園工業矽冶煉爐技術改造升級,達到總裝機規模在250000KVA以上,加大矽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技術創新,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拓寬產業幅度,發展矽鋁鋇、矽鈣鋇、矽鈣鋁等複合鐵合金產品。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6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受縣政府委託,現將上半年全縣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我縣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堅持“產業強縣”戰略不動搖,以“調轉促”為主線,落實“穩增長”要求,全縣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一、工業執行總體情況

1—6月,全縣規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518.9億元,同比增長10.5%,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18.1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位列全市排名第四,四縣一市第二,高於全市增速3.5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列四縣一市第二,全市第四,佔序時進度(全年256億元)的46.1%,落後進度3.9個百分點,工業增速超目標增速0.6個百分點。

1-6月份,全縣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16.4億元,同比增長5.4%,完成市考核目標260億元的44.8%,落後序時進度5.2個百分點,其中,累計完成技改投資81.4億元,完成市考核目標148億元的55%,超序時進度5個百分點。

(一)工業生產整體平穩,主要體現為“三個發展”

1、支柱產業全面發展。上半年,我縣五大支柱產業規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431.7億元,同比增長10.3%,佔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3.2%,對產值增長貢獻率達82%,其中,石化(16.4%)、電工電氣(20%)行業的產值增速實現兩位數增長。

上半年全縣五大支柱產業規上工業產值一覽表

單位:億元、%指標絕對數增幅%佔全縣規上比重%五大主導產業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電工電器46.9208.8機械製造鋼鐵加工及建材石化

2、重點鄉鎮園區支撐發展。上半年,全縣20個鄉鎮園區規上企業增速同比實現增長的有14個,其中一類鄉鎮實現工業產值483億元,同比增長14.2%,高出全縣產值增速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二類、三類鄉鎮有11個鄉鎮的規上工業增速都實現了增長。但向好趨勢中存在隱憂,另有4個鄉鎮園區工業增速為負增長,分化現象較為明顯。

3、骨幹企業帶動發展。上半年,全縣102戶重點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49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累計產值同比實現增長的有84戶,佔比82.4%。中鹽紅四方股份公司、馬合板材有限公司、合肥中南光電有限公司分別實現產值9.7億元、13.5億元、1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5%、11%、20%。此外,1—6月,全縣工業累計用電量3.58億度,同比增長5.3%,增速高於去年同期14.7個百分點,這也說明我縣工業企業的生產情況呈現出穩中趨好的態勢。

(二)經濟效益整體改善,主要體現為“二增一降”

1、盈利空間有所提升。上半年,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2億元,同比增長13.5%,比去年同期高出5個百分點。

2、工業稅收穩步增長。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入庫稅收3.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前百位企業實現入庫稅收3.3億元,同比增長24.1%。

3、融資成本有所降低。全縣規上工業企業財務費用3.49億元,同比下降1.5%,其中利息支出2.56億元,同比下降3.1%。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幫扶排程,確保全縣工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影響,我縣認真貫徹各級巨集觀調控政策,千方百計促進工業快速發展。

一是科學確定全年發展目標任務。在市政府確定我縣工業發展指標任務的基礎上,結合我縣縣情,提出規上工業產值超千億、增加值超260億元的發展目標,並對重點鄉鎮園區按產業分類和目標任務進行了統籌安排,科學分解到各鄉鎮園區。

二是完善各項排程制度。堅持定期排程、分解排程和長效幫扶的排程機制,及時掌握各單位工業發展實時動態資料,並針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強執行監測,通過定期召開執行排程會議和專題會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工業經濟執行平穩發展。

三是做好政策的貫徹落實。通過企業qq群、微信群、行業協會等多種渠道向企業宣傳國家、省市政府出臺最新政策,謀劃出臺xx年縣域工業扶持配套政策。今年以來,計劃兌現符合條件的60戶企業貸款貼息1278萬元、12戶企業品牌建設獎勵200萬元、34戶新增規上企業獎勵170萬元等各類獎項累計達2200餘萬。四是發揮好企業轉貸資金的作用。牽頭制定了縣工業企業轉貸資金申報檔案和操作流程圖,自去年正式運轉後已累計為37戶企業轉貸資金1.3億元。五是抓銀企對接。充分利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積極搭建銀政企合作平臺,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瓶頸”制約。今年上半年,縣中小擔保公司擔保貸款筆數259筆,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筆,增長率為4%;在保餘額14.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億元,增長率為8.6%,大力推進政銀擔專案的落實,共完成政銀擔專案102筆,擔保金額5.1億元,有力地支援了全縣經濟加快發展。

(二)推進工業專案建設,努力增強發展後勁。每月對在建工業專案情況進行梳理、彙總和分析,及時瞭解在建工業專案的進展情況,掌握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專案的建設內容、投資計劃及序時進度等情況;摸排在建工業專案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整理和梳理,帶著問題跑相關縣直單位和鄉鎮園區及專案單位,做好協調服務,及時處理專案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當好“聯絡員”和“服務員”。通過深入企業和專案單位,瞭解和掌握29家企業7個方面的問題,經過多方協調和努力,29家企業的問題已全部解決。同時,對20xx年以來,全縣招商預審通過的246個工業專案經過摸排和梳理,梳理出86個專案未落地開工建設的原因,經過多方協調和努力,大部分專案已開工建設。

(三)強化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為促進我縣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發展增強後勁,積極主動與企業溝通,鼓勵、指導和幫助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省市企業技術中心。合肥市春華起重機械有限公司、合肥艾普拉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工業企業被認定為xx年度合肥市企業技術中心,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獲得批覆的企業技術中心45家,其中:市級29家,省級1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

(四)實施“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結構轉型。一是組織好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示範企業申報工作。通過實施資訊化改造工程,不斷深化資訊科技在支柱產業、重點企業的整合應用。6月份,推薦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等20家企業申報合肥市xx年市級“兩化融合”示範企業,資訊科技對企業管理、安全生產、節能降耗、產業升級和迴圈經濟的推進作用進一步顯現。二是開展“數字車間”和“智慧工廠”認定申報。為發揮資訊科技在工業企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作用,推動企業資訊化水平,激發經濟增長新動力,今年以來先後兩批次組織安徽樂錦記食品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申報“智慧工廠”專案、合肥方源機電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申報“數字車間”專案。合肥海源機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共獲得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專項獎補資金共877萬元。三是推進公共場所無線區域網建設。通過政府引進第三方建設、執行維護、應用,由政府購買服務,重點公共場所為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用於網頁瀏覽、郵件收發、即時通訊、移動辦公等基本應用,加快完善公共場所無線區域網覆蓋,大力促進無線區域網在政務、商務、生產和生活等領域的應用、滲透和融合。目前,專案已完成招投標工作,計劃在兩年時間內,建成無線網路訪問節點(AP)834個,實現全縣重要公共場所無線寬頻網路免費接入。

(五)加大工業節能力度,提高企業用能效率。一是夯實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進一步加強年耗能5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摸清企業家底,精確企業用能統計,嚴格執行節能法律法規、強化節能宣傳和培訓。二是實施重點節能技術改造。積極推動企業節能技術改造步伐,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今年上半年組織實施了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電化迴圈水水泵節能改造等7個重點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專案,總投資0.87億元,專案建成後可實現年節約標準煤5000噸,節水60000噸,廢棄物利用12000噸。三是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監察工作。對合肥瑞巨集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合肥錦泰糖業有限公司等2家合肥市節能低碳行動企業“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核查,核查結果均為良好;對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共計93臺配電變壓器執行狀況進行了監測,未達國家能效標準的變壓器一律予以淘汰,該5家企業目前在用配電變壓器均達到能效標準;組織安徽聚龍新型節能建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專案建設,總投資1100萬元,其中安徽聚龍新型節能建材有限公司和合肥巨集圖彩印有限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專案已完工,合肥巨集圖彩印有限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專案已通過省經信委驗收;在年耗能1000噸標煤以上企業中開展能源審計,今年我縣共有合肥振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接受能源審計,目前審計正在進行中。

三、當前工業執行中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當前巨集觀形勢複雜多變,存在較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我縣重點企業如中鹽紅四方股份公司、安徽天辰公司等產品價格低位震盪,尤其燒鹼、糊樹脂和液氯產品價格正處於相當長的歷史最低位,行業供需矛盾突出,企業經營困難加大,預計短期內市場難以好轉,盈利能力下降。機械製造行業如叉車行業受整車主機廠生產減量影響,全行業形勢不理想。起重及停車裝置製造企業生產情況不一,合肥春華起重、華星智慧停車等企業產銷兩旺,訂單較好。威薩重工、江淮起重等企業訂單量不足,產能利用率率低,受貨款資金回籠慢、賬務壞賬風險高和利潤率低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困難。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行業訂單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企業反映目前市場開拓難度加大,行業競爭較大。

2、部分鄉鎮園區增長乏力。在巨集觀經濟環境趨緊的大背景下,傳統產業和企業面臨著去產能化的競爭和壓力,加之招商引資方面大專案引進難度加大,園區建設發展速度放緩,我縣傳統工業鄉鎮發展出現減速,今年上半年,全縣20個鄉鎮園區中累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出現負增長的有4個,產值同比下降的有5個。

3、從產業帶動看,一批傳統優勢產業帶動增速明顯放緩。鋼鐵及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行業增幅回落到個位數,酒飲料、通用裝置製造業出現負增長。

4、工業投資缺乏後勁。一是在建專案投資額度較小,無重大專案支撐。今年1-6月份,全縣在建工業專案241個,計劃總投資246億元,其中,投資額5000萬元以下專案212個,佔全部在建工業專案的86.2%,計劃總投資91億元,1-6月份已完成投資75億元,下剩投資只有16億元。二是新開工專案不足。據合肥市xx年上半年擬開工重點專案開工情況調查不完全統計,xx縣xx年上半年擬開工重點專案17個,截至目前,只有5個專案開工,開工率僅29.4%;肥西縣xx年上半年擬開工重點專案10個,開工專案9個,開工率90%;xx縣xx年上半年擬開工重點專案12個,開工專案11個,開工率91.6%。

四、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縣將以實施“產業強縣”為第一戰略,緊扣“調轉促”主線,加大企業技改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大企業扶持力度,有效增強發展動力;加大精準服務力度,優化工業發展環境,確保工業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1、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強化工業發展氛圍。一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以“產業立縣”戰略為主線,突出發展重點,加快專案建設,扶持企業做強做大,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樹立加快新型工業化程序推動城鎮化的發展思路。二是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繼續堅持和完善專案預審機制,從專案源頭把關預審,確保落地專案的質量和效益。建立縣政府領導定期聽取經濟專題彙報,及時解決涉及工業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強化統籌協調、指揮排程功能。各職能部門要積極與上級對接,用活用足省市優惠政策,確保我縣工業經濟得到上級更多支援。三是抓好要素保障。積極搭建銀企對接平臺,促進銀企溝通合作,緩解企業發展融資難問題;加大企業上市融資推進力度。

2、強化執行調節,加大精準服務力度。堅持定期分析研究工業經濟執行形勢,切實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確保工業經濟健康執行。一是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建立健全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為企業提供“保姆式”精準服務。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領導聯絡企業制度。通過建立由縣領導掛帥的聯絡企業制度、工業專案排程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及時掌握企業、專案的生產經營情況和工業發展各個層面的問題,並加以協調解決。就企業反映的主要問題集中討論會辦。二是抓政策落實,鼓勵支援企業及專案建設。特別是要做好xx年政策的宣貫工作,對全縣工業企業、專案和各鄉鎮園區工作人員做好政策培訓工作,並結合去年政策兌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調整出臺xx縣xx年度支援新型工業化發展政策。

3、找準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依據我縣現有的優勢、基礎、資源作好產業招商,特別是在裝備製造、新材料、食品深加工等優勢領域把產業集聚作為主攻方向,按照“引龍頭、聚配套、成叢集”的模式,加快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度高、區域競爭力強、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叢集。

4、引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一是支援企業實施技改投資。鼓勵企業對符合產業政策、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優的專案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益;支援企業進行裝置更新和升級換代,淘汰老舊裝置,提高裝備水平。引導企業圍繞產業鏈中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共性問題等進行整體技術改造,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壯大產業規模。二是進一步完善規模以上企業綜合評價機制,細化考核指標和程式,圍繞產出密度、產出效益等關鍵指標進行優化設定,形成倒逼發展機制,對進入重點產業企業目錄的企業在專案要素保障、支援政策優先申報等方面積極爭取,讓優質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5、加快專案建設力度,促進專案早落地。一是圍繞專案落地率、開工率和投產率,全面貫徹落實投資專案審批“全程代理”、“一線工作法”服務和“綠色通道”制、並聯並行審批制、審批辦結限時制、審批通報公示制,抓好專案用地、供電、供水、環保、融資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協調服務,促進專案早落地、快建設。二是在督促現有在建工業專案加快建設的同時,加快引進一批工業專案,力求工業專案特別是優質大工業專案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緊跟在談重點專案,確保工業專案儲備不斷層,力爭每年都有優質重大工業專案落地開工建設,為工業投資和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增長的動力和後勁。三是對照目標,加大工業專案排程和服務。縣政府圍繞下達的全年工業投資任務,對照目標,強化序時,加大工業專案服務和排程,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爭儘快達到序時進度,確保三季度工業投資全面達到序時進度。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員,感謝你們長期以來對工業經濟發展的關心、支援,並懇請提出寶貴建議,我們將把你們的支援和建議化為工作的動力,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推動xx縣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7

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我縣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堅持“產業強縣”戰略不動搖,以“調轉促”為主線,落實“穩增長”要求,全縣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一、工業執行總體情況

1—6月,全縣規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518.9億元,同比增長10.5%,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18.1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位列全市排名第四,四縣一市第二,高於全市增速3.5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列四縣一市第二,全市第四,佔序時進度(全年256億元)的46.1%,落後進度3.9個百分點,工業增速超目標增速0.6個百分點。

1-6月份,全縣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16.4億元,同比增長5.4%,完成市考核目標260億元的44.8%,落後序時進度5.2個百分點,其中,累計完成技改投資81.4億元,完成市考核目標148億元的55%,超序時進度5個百分點。

(一)工業生產整體平穩,主要體現為“三個發展”

1、支柱產業全面發展。上半年,我縣五大支柱產業規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431.7億元,同比增長10.3%,佔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3.2%,對產值增長貢獻率達82%,其中,石化(16.4%)、電工電氣(20%)行業的產值增速實現兩位數增長。

上半年全縣五大支柱產業規上工業產值一覽表,單位:億元、%。指標絕對數增幅%佔全縣規上比重%五大主導產業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電工電器46.9208.8機械製造鋼鐵加工及建材石化 2、重點鄉鎮園區支撐發展。上半年,全縣20個鄉鎮園區規上企業增速同比實現增長的有14個,其中一類鄉鎮實現工業產值483億元,同比增長14.2%,高出全縣產值增速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二類、三類鄉鎮有11個鄉鎮的規上工業增速都實現了增長。但向好趨勢中存在隱憂,另有4個鄉鎮園區工業增速為負增長,分化現象較為明顯。

3、骨幹企業帶動發展。上半年,全縣102戶重點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49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累計產值同比實現增長的有84戶,佔比82.4%。中鹽紅四方股份公司、馬合板材有限公司、合肥中南光電有限公司分別實現產值9.7億元、13.5億元、1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5%、11%、20%。此外,1—6月,全縣工業累計用電量3.58億度,同比增長5.3%,增速高於去年同期14.7個百分點,這也說明我縣工業企業的生產情況呈現出穩中趨好的態勢。

(二)經濟效益整體改善,主要體現為“二增一降”

1、盈利空間有所提升。上半年,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2億元,同比增長13.5 %,比去年同期高出5個百分點。

2、工業稅收穩步增長。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入庫稅收3.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前百位企業實現入庫稅收3.3億元,同比增長24.1%。

3、融資成本有所降低。全縣規上工業企業財務費用3.49億元,同比下降1.5 %,其中利息支出2.56億元,同比下降3.1 %。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幫扶排程,確保全縣工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影響,我縣認真貫徹各級巨集觀調控政策,千方百計促進工業快速發展。一是科學確定全年發展目標任務。在市政府確定我縣工業發展指標任務的基礎上,結合我縣縣情,提出規上工業產值超千億、增加值超260億元的發展目標,並對重點鄉鎮園區按產業分類和目標任務進行了統籌安排,科學分解到各鄉鎮園區。二是完善各項排程制度。堅持定期排程、分解排程和長效幫扶的排程機制,及時掌握各單位工業發展實時動態資料,並針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強執行監測,通過定期召開執行排程會議和專題會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工業經濟執行平穩發展。三是做好政策的貫徹落實。通過企業qq群、微信群、行業協會等多種渠道向企業宣傳國家、省市政府出臺最新政策,謀劃出臺xx年縣域工業扶持配套政策。今年以來,計劃兌現符合條件的60戶企業貸款貼息1278萬元、12戶企業品牌建設獎勵200萬元、34戶新增規上企業獎勵170萬元等各類獎項累計達2200餘萬。四是發揮好企業轉貸資金的作用。牽頭制定了縣工業企業轉貸資金申報檔案和操作流程圖,自去年正式運轉後已累計為37戶企業轉貸資金1.3億元。五是抓銀企對接。充分利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積極搭建銀政企合作平臺,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瓶頸”制約。今年上半年,縣中小擔保公司擔保貸款筆數259筆,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筆,增長率為4%;在保餘額14.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億元,增長率為8.6%,大力推進政銀擔專案的落實,共完成政銀擔專案102筆,擔保金額5.1億元,有力地支援了全縣經濟加快發展。

(二)推進工業專案建設,努力增強發展後勁。每月對在建工業專案情況進行梳理、彙總和分析,及時瞭解在建工業專案的進展情況,掌握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專案的建設內容、投資計劃及序時進度等情況;摸排在建工業專案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整理和梳理,帶著問題跑相關縣直單位和鄉鎮園區及專案單位,做好協調服務,及時處理專案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當好“聯絡員”和“服務員”。通過深入企業和專案單位,瞭解和掌握29家企業7個方面的問題,經過多方協調和努力,29家企業的問題已全部解決。同時,對20xx年以來,全縣招商預審通過的246個工業專案經過摸排和梳理,梳理出86個專案未落地開工建設的原因,經過多方協調和努力,大部分專案已開工建設。

(三)強化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為促進我縣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發展增強後勁,積極主動與企業溝通,鼓勵、指導和幫助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省市企業技術中心。合肥市春華起重機械有限公司、合肥艾普拉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工業企業被認定為xx年度合肥市企業技術中心,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獲得批覆的企業技術中心45家,其中:市級29家,省級1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

(四)實施“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結構轉型。一是組織好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示範企業申報工作。通過實施資訊化改造工程,不斷深化資訊科技在支柱產業、重點企業的整合應用。6月份,推薦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等20家企業申報合肥市xx年市級“兩化融合”示範企業,資訊科技對企業管理、安全生產、節能降耗、產業升級和迴圈經濟的推進作用進一步顯現。二是開展“數字車間”和“智慧工廠”認定申報。為發揮資訊科技在工業企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作用,推動企業資訊化水平,激發經濟增長新動力,今年以來先後兩批次組織安徽樂錦記食品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申報“智慧工廠”專案、合肥方源機電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申報“數字車間”專案。合肥海源機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共獲得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專項獎補資金共877萬元。三是推進公共場所無線區域網建設。通過政府引進第三方建設、執行維護、應用,由政府購買服務,重點公共場所為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用於網頁瀏覽、郵件收發、即時通訊、移動辦公等基本應用,加快完善公共場所無線區域網覆蓋,大力促進無線區域網在政務、商務、生產和生活等領域的應用、滲透和融合。目前,專案已完成招投標工作,計劃在兩年時間內,建成無線網路訪問節點(AP)834個,實現全縣重要公共場所無線寬頻網路免費接入。

(五)加大工業節能力度,提高企業用能效率。一是夯實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進一步加強年耗能5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摸清企業家底,精確企業用能統計,嚴格執行節能法律法規、強化節能宣傳和培訓。二是實施重點節能技術改造。積極推動企業節能技術改造步伐,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今年上半年組織實施了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電化迴圈水水泵節能改造等7個重點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專案,總投資0.87億元,專案建成後可實現年節約標準煤5000噸,節水60000噸,廢棄物利用12000噸。三是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監察工作。對合肥瑞巨集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合肥錦泰糖業有限公司等2家合肥市節能低碳行動企業“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核查,核查結果均為良好;對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共計93臺配電變壓器執行狀況進行了監測,未達國家能效標準的變壓器一律予以淘汰,該5家企業目前在用配電變壓器均達到能效標準;組織安徽聚龍新型節能建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專案建設,總投資1100萬元,其中安徽聚龍新型節能建材有限公司和合肥巨集圖彩印有限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專案已完工,合肥巨集圖彩印有限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專案已通過省經信委驗收;在年耗能1000噸標煤以上企業中開展能源審計,今年我縣共有合肥振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接受能源審計,目前審計正在進行中。

三、當前工業執行中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當前巨集觀形勢複雜多變,存在較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我縣重點企業如中鹽紅四方股份公司、安徽天辰公司等產品價格低位震盪,尤其燒鹼、糊樹脂和液氯產品價格正處於相當長的歷史最低位,行業供需矛盾突出,企業經營困難加大,預計短期內市場難以好轉,盈利能力下降。機械製造行業如叉車行業受整車主機廠生產減量影響,全行業形勢不理想。起重及停車裝置製造企業生產情況不一,合肥春華起重、華星智慧停車等企業產銷兩旺,訂單較好。威薩重工、江淮起重等企業訂單量不足,產能利用率率低,受貨款資金回籠慢、賬務壞賬風險高和利潤率低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困難。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行業訂單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企業反映目前市場開拓難度加大,行業競爭較大。

2、部分鄉鎮園區增長乏力。在巨集觀經濟環境趨緊的大背景下,傳統產業和企業面臨著去產能化的競爭和壓力,加之招商引資方面大專案引進難度加大,園區建設發展速度放緩,我縣傳統工業鄉鎮發展出現減速,今年上半年,全縣20個鄉鎮園區中累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出現負增長的有4個,產值同比下降的有5個。

3、從產業帶動看,一批傳統優勢產業帶動增速明顯放緩。鋼鐵及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行業增幅回落到個位數,酒飲料、通用裝置製造業出現負增長。

4、工業投資缺乏後勁。一是在建專案投資額度較小,無重大專案支撐。今年1-6月份,全縣在建工業專案241個,計劃總投資246億元,其中,投資額5000萬元以下專案212個,佔全部在建工業專案的86.2%,計劃總投資91億元,1-6月份已完成投資75億元,下剩投資只有16億元。二是新開工專案不足。據合肥市xx年上半年擬開工重點專案開工情況調查不完全統計,xx縣xx年上半年擬開工重點專案17個,截至目前,只有5個專案開工,開工率僅29.4%;肥西縣xx年上半年擬開工重點專案10個,開工專案9個,開工率90%;xx縣xx年上半年擬開工重點專案12個,開工專案11個,開工率91.6%。

四、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縣將以實施“產業強縣”為第一戰略,緊扣“調轉促”主線,加大企業技改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大企業扶持力度,有效增強發展動力;加大精準服務力度,優化工業發展環境,確保工業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1、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強化工業發展氛圍。一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以“產業立縣”戰略為主線,突出發展重點,加快專案建設,扶持企業做強做大,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樹立加快新型工業化程序推動城鎮化的發展思路。二是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繼續堅持和完善專案預審機制,從專案源頭把關預審,確保落地專案的質量和效益。建立縣政府領導定期聽取經濟專題彙報,及時解決涉及工業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強化統籌協調、指揮排程功能。各職能部門要積極與上級對接,用活用足省市優惠政策,確保我縣工業經濟得到上級更多支援。三是抓好要素保障。積極搭建銀企對接平臺,促進銀企溝通合作,緩解企業發展融資難問題;加大企業上市融資推進力度。

2、強化執行調節,加大精準服務力度。堅持定期分析研究工業經濟執行形勢,切實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確保工業經濟健康執行。一是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建立健全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為企業提供“保姆式”精準服務。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領導聯絡企業制度。通過建立由縣領導掛帥的聯絡企業制度、工業專案排程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及時掌握企業、專案的生產經營情況和工業發展各個層面的問題,並加以協調解決。就企業反映的主要問題集中討論會辦。二是抓政策落實,鼓勵支援企業及專案建設。特別是要做好xx年政策的宣貫工作,對全縣工業企業、專案和各鄉鎮園區工作人員做好政策培訓工作,並結合去年政策兌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調整出臺xx縣xx年度支援新型工業化發展政策。

3、找準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依據我縣現有的優勢、基礎、資源作好產業招商,特別是在裝備製造、新材料、食品深加工等優勢領域把產業集聚作為主攻方向,按照“引龍頭、聚配套、成叢集”的模式,加快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度高、區域競爭力強、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叢集。

4、引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一是支援企業實施技改投資。鼓勵企業對符合產業政策、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優的專案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益;支援企業進行裝置更新和升級換代,淘汰老舊裝置,提高裝備水平。引導企業圍繞產業鏈中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共性問題等進行整體技術改造,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壯大產業規模。二是進一步完善規模以上企業綜合評價機制,細化考核指標和程式,圍繞產出密度、產出效益等關鍵指標進行優化設定,形成倒逼發展機制,對進入重點產業企業目錄的企業在專案要素保障、支援政策優先申報等方面積極爭取,讓優質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5、加快專案建設力度,促進專案早落地。一是圍繞專案落地率、開工率和投產率,全面貫徹落實投資專案審批“全程代理”、“一線工作法”服務和“綠色通道”制、並聯並行審批制、審批辦結限時制、審批通報公示制,抓好專案用地、供電、供水、環保、融資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協調服務,促進專案早落地、快建設。二是在督促現有在建工業專案加快建設的同時,加快引進一批工業專案,力求工業專案特別是優質大工業專案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緊跟在談重點專案,確保工業專案儲備不斷層,力爭每年都有優質重大工業專案落地開工建設,為工業投資和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增長的動力和後勁。三是對照目標,加大工業專案排程和服務。縣政府圍繞下達的全年工業投資任務,對照目標,強化序時,加大工業專案服務和排程,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爭儘快達到序時進度,確保三季度工業投資全面達到序時進度。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員,感謝你們長期以來對工業經濟發展的關心、支援,並懇請提出寶貴建議,我們將把你們的支援和建議化為工作的動力,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推動xx縣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8

一、今年工業經濟發展情況預測

今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生產持續大幅增長,效益明顯提高。1—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74億元,同比增長26.5%;產銷銜接良好,銷售率達到99.5%,位居全省第二。9月份當月完成工業增加值22.9億元,同比增長30.9%。預計全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32億元,同比增長21%;產銷率99.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57%;利潤30億元,同比增長230%。預計全年原煤完成6750萬噸,同比增長44.5%;發電量完成4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5%;濃硝酸完成34萬噸,同比下降15%;純鹼完成27.4萬噸,同比增長2.6%,合成氨完成33萬噸,同比下降18.5%。

二、明年工業經濟發展情況預測

預計20xx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60億元,同比增長11%;產銷率98%以上;主營業務收入560億元,同比增長10%。預計20xx年原煤完成7550萬噸,同比增長12%;發電量完成5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2%;濃硝酸完成40萬噸,同比增長18%;純鹼完成27萬噸,同比無增長。

煤炭行業:礦業集團20xx年預計完成原煤6800萬噸,同比增長13.3%;國投新集預計完成原煤610萬噸,同比下降7.6%。礦業集團20xx年沒有新的礦井投產,增長主要是由於丁集、顧北礦全面達產,望峰崗、謝橋、張集礦改擴建工程發揮效益。國投新集產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新集一、二、三礦屬於老礦井,井下地質條件較複雜,生產已進入下滑期。

電力行業:主要增長點來自於鳳台電廠,一期兩臺機組分別於8月初、9月底投產,預計今年可以發電25億千瓦時,明年預計可發電60億千瓦時。全市電力行業預計明年完成發電量5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2%,保持平穩發展。

化工行業:淮化集團總投資15.7億元的清潔生產工藝專案(老系統改造工程)預計20xx年6月份完成,年產能為30萬噸,該專案採用先進多元料漿氣化、低溫甲醇洗液氮洗等技術,使合成氨成本大幅降低,初步測算每噸成本降1000元。淮化集團的濃硝酸受市場需求萎縮的影響,價格巨幅下滑,從最高4200元/噸降到目前不到1600元/噸,目前淮化集團濃硝酸已開始減產,預計今年全年可以完成34萬噸。20xx年該公司濃硝酸預計完成40萬噸,同比增長17.65%。焦炭受下游鋼鐵行業影響,價格大幅下滑,目前銷售價與成本價形成倒掛(精煤1700元左右,焦炭1500元左右),且有價無市,焦炭產品庫存嚴重,陷入虧損滯銷、限產保爐局面。該公司目前還沒有排定焦炭明年產量計劃。濃硝酸與焦炭所形成的銷售收入佔淮化集團總收入的65%左右(濃硝酸佔43%,焦炭佔22%),該公司明年的生產經營形勢不容樂觀。德邦公司的純鹼價格已從年內最高20__元/噸下降到目前的1200元/噸;氯化銨從1200元/噸下降到700元/噸,該公司本月開始出現虧損。預計今年全年完成純鹼27萬噸,氯化銨31萬噸,明年產量預計與今年持平。

我市機械、電子、紡織、醫藥等行業預計明年將維持平穩發展,沒有具有拉動作用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存在問題

(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不足。20xx年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9億元,同比增長35.6%,今年1—8月份,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同比增幅低於10%。(採礦業51億元,同比增長10.5%;製造業11億元,同比增長34.4%;電力30億元,同比下降36.5%)上一輪以煤炭、電力為重點的建設投資高峰已基本結束,即期投入不足,發展後勁堪憂,形勢十分嚴峻。投資對經濟的影響有滯後性,雖然截至目前工業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會在今後逐漸顯現。

(二)企業成本壓力加大。今年以來,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煤炭、石油價格上漲較快,電力價格也進行了多次上調,cpi指數居高不下。1—9月份,我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4%,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16.6%,ppi反超cpi10.2個百分點。在生產成本不斷上升,銷售價格有所回落的情況下,企業利潤被不斷壓縮,企業投資積極性降低。全部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1.1%,上游對下游工業企業利潤擠壓十分明顯。同時由於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實施,企業用工成本上升,特別是紡織行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衝擊最大。

(三)中小企業融資較難。由於國家今年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收縮銀根,銀行實施貸款終生負責制,各家銀行“惜貸”現象明顯,中小企業由於自身造血機制不足,資金鍊十分脆弱,沒有資金支援很難進行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等。

(四)深層次體制機制型矛盾仍較突出。由於煤炭實行市場化運作,而電力價格受國家計劃調控,導致煤電價格無法實現聯動,電力企業普遍經營困難;有企業反映,企業發展環境還有待優化,稅收優惠難以兌現,企業開發新產品獲得稅收優惠的程式比較繁瑣,最終很難享受這一政策。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經濟執行監測與排程。利用資訊直報系統,加強對30戶重點骨幹企業的監測力度;加強對縣區工業的指導與考核,指導縣區編制工業經濟發展的規劃,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按照市工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的要求強化對縣區工業經濟發展的考核,兌現獎懲,保護積極因素、調動消極因素;加大對重點產品的監測、預測。重點選取有代表性的原煤、洗精煤、發電量、濃硝酸、純鹼、水泥、鋼材、軸承等工業產品進行監測、預測,分析產量規律和價格趨勢,為企業發展和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二)出臺政策扶持企業發展。加快推進《淮南市實施<安徽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辦法》、《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扶持工業企業發展政策的制定工作。利用政策引導、扶持工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我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大好局面。

(三)多措並舉破解融資難題。建議市政府建立中小企業貸款及信用擔保風險補償和獎勵機制,設立金融服務中心,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支援中小企業發展。提高支援中小企業發展考核指標在金融機構支援地方經濟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中的權重,將年新增中小企業貸款額度、戶數等指標列入考核體系。鼓勵非公有資本創設擔保、典當等金融中介服務機構。調動各類金融和擔保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援的積極性,緩解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局面。

(四)改善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從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入手,提供精細化服務。放寬市場準入條件,調動工業專案投資的積極性;簡化審批程式,提高工作效率;規範收費、罰款行為,減輕企業負擔;嚴格限定對企業的檢查評比,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優質環境。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9

根據市政府下半年調研計劃,從12月10日開始,我們調研組利用半個月時間,分別深入到經濟局、發改局、招商委、個私辦等部門及部分國有和民營企業,對我市工業經濟進行了專題調研,在總結工作、梳理問題、剖析原因的基礎上,著重研究提出了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發展工業經濟的對策思路,供市領導決策參考。

一、全市工業經濟的基本情況

經調查統計,我市現有工業企業85戶(含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鄉鎮企業33戶),其中正常生產企業5戶,非正常生產企業65戶,“三無”企業15戶,廠(場)區佔地總面積229.1萬平方米。資產總額148,184萬元,其中固定資產126,691萬元,閒置資產6,988萬元。負債總額165,525萬元,其中欠銀行貸款98,953萬元,資產負債率112%。共有在冊職工13,381人,其中在崗4,247人,下崗9,134人,離退休2,081人。

20xx年1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實現48,861萬元,佔計劃100.3%,同比增長11.3%;工業增加值完成16,055萬元,佔計劃100.3%,同比增長11.3%;銷售收入完成46,347萬元,佔計劃100.9%,同比增長12%;利稅完成1,879萬元,佔計劃112.7%,同比增長24%。

從調研得出的結論分析,我市的工業經濟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原始積累期。時間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要特徵是我市豐富的農業資源使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孕育而生,如亞麻廠、乳品廠、食品廠和糧辦工業的油廠、米廠、粉廠等企業都是在這一時期建立的,基本確立了我市工業經濟的總體框架和走勢。二是起步發展期。時間在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主要特徵是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完成了原始積累,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一些新興工業如塑料包裝、農機制造、日用化工、機械電子等行業加入了工業陣營,集體企業、鄉鎮企業總量也迅速擴張,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產業佈局。但遺憾的是有幾個機遇沒有抓住,如柴油機、摩托車、無線電等專案沒有留住,沒有做大做強。三是上升貢獻期。時間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有一塑、乳品廠、亞麻廠、制油廠、大修廠等,這些企業年利稅都在幾百萬至上千萬,職工都達千人左右。湧現了一批全國知名的產品品牌,如海倫白酒、躍進牌奶粉、鬆雪牌塑料編織袋等。特別是海倫糖廠下放地方管理,拉動了全市工業經濟指標大幅增長。但由於人員大量湧入工業企業和銀行貸款的過度投放,為以後企業長遠發展乃至產權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資留下了後患。四是轉型陣痛期。時間從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完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我市工業企業在管理、決策、技術、營銷和產品競爭力等方面的弊端逐步暴露出來,加之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沒有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導致大批企業相繼走入困境。除制酒總廠成功被哈啤兼併外,真正實現機制轉換、按現代企業制度執行的企業微乎其微。人造板廠、化工總廠、菸葉復烤廠、製藥廠等新上專案,由於專案選擇不當,經營機制不活,技改資金不足等等原因,有的生產幾年就陷入困境,有的投產之日就是停產之時。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適應市場經濟,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在工業經濟逐漸下滑時期,我市在推進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深化企業改革方面盡了很大努力,但工業經濟內部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工業產業比重持續走低,經濟總量偏小。20xx年,我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35.0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農業)實現產值15.6億元,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實現產值8.0億元,第三產業實現產值11.45億元,第二產業僅佔國民經濟比重的22%。扣除建築業產值,工業總產值為4.88億元,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還不到14%。一、二、三產業之比為44.5:22.8:32.7,與全省平均值相對比,農業產業比重過大,工業化程度明顯偏低,工業經濟總量處於全綏化市中下游水平。

二是經濟執行質量不高,財政貢獻份額低。從調查情況看,目前在85戶工業企業中,能夠正常生產的企業只有哈啤、亞泰、熱電總廠、振動時效裝置廠、海輪王農機等5戶企業,佔總數的5.8%;由於受原料供應短缺和市場營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正常生產企業也普遍存在著開工不足問題。停產半停產等非正常生產企業高達65戶,佔76.4%。另有名存實亡的“三無”企業15戶,佔總數的17.6%。非正常生產企業居高不下,使工業企業對財政的貢獻率也大幅下降。據統計,十年前(即1995年),全市利稅超百萬的大戶有油廠、一塑、乳品廠、復烤廠等共18戶企業,工業企業年上繳稅金5,000萬元以上,約佔財政收入1.01億元(含農業稅)的50%。而20xx年,全市工業企業中利稅超百萬的大戶只有哈啤、亞泰、電業、鐵發和菸草公司五戶企業,實際上繳稅金不到2,000萬元,約佔財政收入7,630萬元(不含農業稅)的26%。如果把農業稅因素計算在內,再去掉鐵發、菸草、電業三戶非加工業型企業,工業經濟稅收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十年間下降了20多個百分點。

三是骨幹企業數量較少,對城鄉經濟拉動作用不明顯。全市具有支撐性、帶動性、輻射性、能有力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支柱專案和拳頭產品尚未形成。規模以上企業除經營性的電業局、自來水公司外,只有糖廠、哈啤、亞泰等9戶生產性企業,利稅超億元的企業一戶也沒有,利稅超千萬的只有哈啤一戶企業。就連過去引以為榮的糖廠、亞麻、乳品、肉聯、一塑等企業目前大多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雖然近年來我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哈啤、亞泰、東嘉等大企業,但無論是從投資規模、還是財政貢獻率上看,都稱不上地方支柱企業,還沒有一戶像肇東伊利、五常葵花葯業、綏化捲菸等真正拉動市域經濟大幅增長、利稅超過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骨幹大型企業和大專案。

四是企業產權改造不到位,執行機制不規範。按照國有企業改革要求,必須實現國有經濟成份全部從競爭性領域退出。但從調查情況看,受人員和債務包袱困擾,產權改造難以到位,企業所有制形式單一,產權不清、權責不明、政企不分。具有真正意義上的股份制企業屈指可數,國有股一股獨大、名轉實未轉、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十分普遍。除制酒總廠被哈啤兼併後按現代企業制度執行外,絕大多數企業仍按國有機制執行,即使名義上改制了,實際上不是國有股占主導地位,就是執行不規範,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名改實未改。一些賣不了、股不起的企業,一部分實行租賃經營,不僅沒有真正觸及企業產權,還造成存量資產的低效益利用,由於監管不到位甚至還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

五是管理體制不理順,企業經營管理粗放。受農業區位特徵影響,在總體戰略上工業經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領導力量投放不足。管理體制沒有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政企不分,權責不明,職能混亂。歷史上最多時企業主管部門曾多達八個,號稱“八”大公司,而且一談改革必改企業主管部門,企業主管部門全部被劃出政府系列,納入財政預算外管理,靠向所屬企業收繳管理費開支,出現了主管部門由企業來養活的現象,難以正常行使監管職能。國資、審計和主管部門很少對企業進行各種檢查和財務審計,一些管理知識培訓、科技成果推廣活動沒有正常開展,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監督失嚴,管理失控,以至於企業放任自流,在國有性質尚未改變的前提下,內部管理混亂,資產大量流失,經濟效益急劇下滑也就成為必然。乳品廠曾有一車皮奶粉發貨後不知下落,下水道流出的都是牛奶和黃豆,原建城鄉菜農一天最多能接三麻袋黃豆。塑料廠出現過牆內偷出的產品把牆外行人砸傷的事故。到後期一些停產企業以賣裝置、賣廠房、賣原材料來維持支出。企業大批停產、債臺高築,大量職工下崗失業,卻沒有一個主管部門領導和廠長、經理為此承擔經濟、行政和法律責任。

六是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龍頭與基地利益聯結不緊密。龍頭企業長期拖欠甜菜款、亞麻款等原料收購資金,基地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挫,造成龍頭與基地間的鏈條斷裂。20xx年亞麻面積計劃是6萬畝,實際種植不到2萬畝,收購原莖不到6,000噸,而甜菜面積更是少得可憐,04-05糖期根本無原料可供加工。盛中乳品廠每天僅能收購牛奶10噸左右,博潤澱粉實際只收購馬鈴薯2,000噸,佔計劃的2.5%,遠遠達不到生產要求。龍頭企業普遍存在著原料短缺問題,虧損嚴重。

七是技術裝備水平低,創新能力較差。工業企業布點分散,資金和基礎設施使用效率不高;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尚未拓展,精(深)加工產品少,粗(初)加工產品多;下游產品少,上游產品多;以技術改造名義爭取到的銀行貸款多,實際用於技改的資金少,裝置老化,工藝落後;產品質量檔次低,缺少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弱,知名度和佔有率不高;企業家、實業家廖廖無己,管理方法和營銷手段陳舊、落後;企業人才、技術、資金嚴重缺乏,融資困難,無法進行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升級。

三、20xx年發展工業經濟的主要對策

縣域經濟的突破口在工業,而我市的工業經濟要跟上腳步,趕超先進,在短期內必須要有一個加速提升的過程。要實現工業經濟超常規、跨躍式發展,應該做到四句話:戰略部署要升位、發展方向要明確、對策措施要著實、招商理念要更新。

(一)、導向:戰略部署要升位,必須以用人導向來體現工作導向,實現工作重心由農業向工業轉換。

縣域經濟的出路在於工業化,實現了工業化才有可能實現城鎮化、產業化、現代化。如果說抓農業是抓溫飽、抓穩定,那麼抓工業就是抓財源、抓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在意識形態和工作抓法上進行重新調整,從以農為主向以工為主轉變,確立以工業為主攻方向的工作導向。

1、工作導向要升級。一是在總體工作擺佈上,要由農業向工業轉變。農業的問題單純地靠農業自身解決不了,要在抓農業工作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改變過去那種從種到收事無鉅細的做法,跳出農業抓農業,著眼於工業抓農業,圍繞工業抓農業,用工業的思維抓農業,以工業經濟的發展來牽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以此來破解農產品銷售、加工轉化增值、吸納農民工就業等增收難題。二是在領導力量投放上,要由“三主”抓工業向全員抓工業轉變。要改變只有主要領導、主管領導和主抓部門來抓工業的狀況,市級領導不論什麼分工,不論分管哪條戰線,都得跑專案,為工業發展服務。無論是市委、市政府,還是人大、政協,都要把工業經濟做為首要任務,納入重要日程。無論是經濟管理部門,還是各鄉鎮,都必須把發展工業經濟做為中心工作。要充分發揮工業經濟領導小組作用,定期研究工業和專案建設工作,解決主導產業發展、企業產權改造、招商引聯、關停並轉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協調大專案建設過程中的相關事宜。三是在領導分工上,要由一個專案多頭抓向“三位一體”分工制轉變。要整合專案管理行政資源,明確職責分工。從根本上改變產業、專案多頭抓、重複抓、交叉抓的職責不清狀況,一個市級領導就抓一個產業、一個專案,不走神、不分心,抓全程、負總責,直到抓出成效為止,形成戰線、產業、專案三位一體分工制。年終進行實績考核時,把專案落地率、企業達產率、財政貢獻率做為重要內容。堅持以產業、專案建設考核為主,以分管工作為次,考核產業、專案在先,考核分管工作在後。四是在工作方法上,要由處理日常瑣事向抓大事、抓產業、抓專案轉變。各級領導要把主要時間、主要精力從聽彙報、看檔案、開會議中解脫出來。不能事無鉅細,要還權於部門、問責於部門,部門工作要放心地由部門去管、去抓,決不能讓主要領導抓主管領導的工作,不能讓主管領導抓部門工作,更不能讓部門工作推著領導走。要改革會風、文風,提倡講短話、開短會、發短文,完善事務接待制度,減輕領導陪客、陪餐等迎來送往壓力,騰出時間和精力用在研究工業和專案工作上。主要領導和主抓領導一年要抽出一半時間來抓招商、跑專案,其它戰線領導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招商和專案上。

2、用人導向要升位。千秋基業,貴在用人。工業經濟能否發展,關鍵在用人上。首先,要形成重用工業型、專案型幹部的用人導向。實踐證明,用人是調動積極因素的最有效辦法,必須對懂工業、善於跑專案、能上專案的幹部重獎重用,甚至破格使用,以用人導向來引導工作導向,使鄉局級領導幹部都能心往專案想,勁往工業上使,形成合力。其次,在領導幹部實績考核中,要加重工業和專案建設的考核份額。第三,要積極為企業家成長創造條件,善於發現、重用和培養企業家、實業家,對那些有才能、有貢獻的企業經營者,要知人善任,為他們成長搭舞臺、騰位置,引導和鼓勵他們以滿腔熱情投入到企業改革和事業發展中去,達到重用一名企業家、振興一戶企業、壯大一個產業的效果。要保護、愛護企業家,提高政治待遇和薪酬標準,通過晉職級、年薪制、配股份等辦法,解除後顧之憂。同時要加強企業經營者隊伍管理,搞好任期和年度經濟責任審計,對那些重大決策失誤、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從事經濟違法犯罪活動的廠長、經理,要從嚴追究行政和法律責任。

3、輿論導向要升溫。既要承認差距,正確認識海倫工業經濟在全區的位次,又要有不服輸、不氣餒、不抱賴的信念,更要有加快發展的意識和趕超的勁頭。要利用各種會議、場合和媒體營造輿論,把抓工業、上專案的氛圍叫響、炒熱。要搞好正面宣傳引導,讓廣大幹部群眾正視面臨的形勢和發展機遇,跳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與我們農業市縣無關的誤區,充分認清城鎮社保並軌、農村“一免兩補”、金融改革核銷不良資產等政策,是使我市工業經濟度過陣痛期、迎來新一輪發展的難得契機,堅定渡難關、趕先進、快發展的信心。要提高大專案投產達效率,用專案落地的實際成果來凝聚人心,鼓舞士氣。要濃化全民創業氛圍,激發全民創實業、全民辦工業的熱情,把廣大幹部群眾競相創業、爭相發財的慾望挑動起來。要降低門檻,放寬出口,採取幹部帶薪保職下崗創業、鼓勵公務員到本地企業掛職或到外地企業打工、幹部與私營企業一幫一結對子、金融部門提供創業貸款等辦法,創造條件、開闊視野,啟用全民創業、發展個私經濟的主體,使有膽識、有頭腦的能人、精英向工業、企業、商業等經濟領域流動。

(二)、定位:發展方向要明確,必須以打造核心競爭力來構築經濟新優勢,實現產業結構由門類齊全向主業牽動轉型。

從我市的工業經濟特點來看,產業門類比較齊全,食品、醫藥、輕工、機械、電子、塑料、建材、化工等樣樣俱全,但真正能夠拉動市域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並末確立起來,具有海倫特色的工業經濟主體框架也沒有形成。工業經濟要有較強的競爭力,必須培育一、兩項過得硬、叫得響的優勢主導產業,如亳州的藥材、壽光的蔬菜、虎門的服裝、內蒙伊利乳業等,具備較強的外向度和知名度,從而產生一企興一縣、一縣傍一業的效應。

經調研組廣泛徵詢意見和研究論證,今後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定位是:大力實施“一主兩翼三型五業”工業發展戰略,精心培育區域經濟亮點。

“一主”即大豆主導產業;“兩翼”即農機和製藥兩個側翼產業;“三型”即龍頭帶動型、食品加工型、勞動密集型“三型”經濟;“五業”即糖、麻、乳、薯、畜禽加工五個上聯龍頭、下聯基地的“中軸產業”。

1、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打造區域經濟新優勢。發展大豆主導產業,我市有種植基礎、有加工潛力、有流通優勢,在全省、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僅20xx年就種植大豆200多萬畝,總產30多萬噸。新上投資400萬元的大豆加工企業10戶,全市總日處理能力達到3,500噸。大豆精選和購銷企業增加到280餘家,總投資1.1億元的大豆批發市場完成二期工程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大豆營銷流通能力。從全綏化市來看,各市縣的發展定位基本都已明晰。我市將大豆定位於重點發展主導產業,與肇東醫藥、安達乳業、蘭西亞麻紡織、青岡玉米加工、慶安“三都兩業”等不存在產業趨同問題,發展空間較大。

發展壯大大豆主導產業,必須從種植、加工、流通三個環節入手。一是加強基地建設培育主導產業。實施好高油脂、高蛋白大豆示範基地專案,引導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組建股份公司實現規模經營,選用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實行標準化生產,增加產量,提高品質。二是發展精深加工培育主導產業。要力促九三油脂60萬噸大豆綜合加工專案早投產、早達效。要重點扶持東源油廠等大型加工企業,提高競爭能力,延長產業鏈條。要嚴把專案審批關,嚴格控制小油榨、小油坊等新上榨油專案,避免重複建設和產業趨同,防止一哄而起,一鬨而下。三是搞活商貿流通培育主導產業。立足買海倫、買全省,賣全國、賣全球,完善大豆批發市場海北、東風兩個現貨部建設,搞好大豆期貨貿易,搭建大豆流通平臺。組建大豆營銷協會或集團,建立行業自律組織和現代營銷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松北王公司要探索增資擴股、品牌招商途徑,提高融資能力,擴大收購、加工和銷售總量。

2、積蓄後發優勢,培育經濟起飛兩翼。重點發展農機、製藥兩個現實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產業。在農機產業上,在完成社保並軌、處置不良資產後,出售海輪王公司,真正實現民營化。要引導農機企業增強大發展意識,在自願的前提下,進行資源整合,實行強強聯合、以強帶弱,組建農機集團或股份公司,壯大整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真正使農機制造、銷售成為輻射全省、全國的知名產業。要注意防止以行政手段硬性捆綁,搞拉郎配。在製藥產業上,中海製藥公司要堅決完成GMP認證工作,主動出擊,儘快實現與哈藥或其它著名製藥企業的合資合作,使其在短時間內成為有效拉動工業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

3、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壯大五大中軸產業。對糖、薯、麻、乳、畜禽加工等五大產業,要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走龍頭帶基地,基地強龍頭之路。在產業化經營中,龍頭企業往往要以較低的成本獲取原料,基地農戶又想以較高的價格出售農副產品,而政府一方面希望企業能夠有充足的原料來保證正常生產,增加稅收,一方面又不希望農民利益受到損害,以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在這項工作中,政府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處理好三方面關係則顯得十分重要。要理順龍頭與基地的關係,必須要吸取經驗教訓,用市場經濟行為來抓產業化,堅持“市場化運作、區域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四化”原則。

要真正壯大“五大中軸產業”,推動產業化經營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使龍頭與基地之間建立起穩定和諧、共存互利的關係,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要強龍頭,解決牽動作用差、反哺能力弱的問題。從我市實際看,這五個產業能否得到振興和快速發展,關鍵在龍頭企業。我市的糖、麻、乳、薯等產業,之所以時起時伏,形不能氣候,主要是龍頭企業實力有限,生產不穩定,牽動作用不強,甚至在一定時期靠給農民打白條子、拖欠原料款過日子,最後成了坑農、害農企業。要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必須密切龍頭與基地的內部利益關係。企業在原料收購上要按市場價收購,現金結算,以不拖不欠、不打白條子來發展原料種植面積。要放寬視野,重視和建設外埠原料基地。企業要擴大宣傳,樹立長遠發展思想和誠信經營理念,加強監督管理,規範企業經營,打擊和查處壓等壓價等不法經營行為。二要壯基地,解決生產積極性不高、標準化生產水平低的問題。要逐步恢復農戶種植亞麻、甜菜等生產原料的信心,通過正面宣傳,使農戶瞭解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經營狀況。生產企業要對基地進行必要的扶持,提供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促進基地選用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技術。基地要主動接受企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實行標準化生產,以高產,優質來增加效益。以農業中心為依託,辦好農業“110”,開通對農服務熱線。要採取扶持培育典型大戶、提供資金支援、搞好技術服務等措施,變行政干預落實基地面積為政策引導、典型引帶,通過評選獎勵十大原料種植大戶、十佳奶牛養殖勞模、亞麻、甜菜、馬鈴薯種植狀元等辦法,大張旗鼓地培養典型,表彰先進,產生示範輻射效應,擴大影響力,使廣大農戶主動、自覺地種原料、建基地。要發揮好科技園區、示範基地作用,提高種植養殖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以及農機合作公司的輻射、服務能力,促進基地實現規模經營,增加科技含量。農戶分散種植的,企業和中介組織負責收購原料,企業支付中介費。企業可與中介組織簽定合同,實行讓利收購和重點扶持,由中介組織租賃土地種植原料,也可由企業直接租賃土地種植,以穩定基地面積。三要轉職能,解決行政職能越位、不到位的問題。政府為增加稅收,保障企業原料供應,往往以行政手段落實基地種植面積,在企業無法兌現承諾時,不但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挫,還造成政府失信於民,產生大量不穩定因素。因此,要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堅決克服強迫命令、行政干預的陳舊思維和管理方法,變計劃手段落實面積為市場行為發展基地。對龍頭企業可優先安排財政週轉金、提供銀行貸款,解決原料收購資金不足問題,人民銀行、農信社在農業貸款中要拿出一定比例資金投向畜牧業。對鄉鎮通過稅收分成的辦法調動發展基地的積極性。對各類合作經濟組織要放手發展、放膽支援,簡化手續,促其發展壯大。對農戶實行訂單保護價收購、種子肥料補貼等措施來不斷擴大原料基地生產規模。

總之,要在一定時期內,通過做強一個大豆主導產業,培育農機、製藥兩個經濟增長點,壯大糖、麻、乳、薯、畜禽加工五大中軸產業,把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成為龍頭帶動型、食品加工型、勞動密集型“三型”經濟,初步構築起城鄉互動、工農互補、主業突出、特色鮮明的海倫經濟發展格局。

(三)、路徑:對策措施要著實,必須以外向化來帶動工業化,實現經濟成份由國有向民營轉變。

從調查掌握的情況看,我市的工業企業最突出的問題是人員、債務包袱沉重,資金匱乏、機制不活、管理粗放、缺技術、缺人才、工藝落後、產品競爭力差的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企業已病入膏肓,還有一些企業甚至處於"活"不了、"提供了契機。截止到11月末,市工商銀行不良貸款佔用28,251萬元,涉及企業85戶,其中國有企業73戶,這部分企業大部分處於關停和半停產狀態。目前,工商銀行正在進行損失類貸款的核銷工作,國有企業申報核銷47戶,核銷額度10,227萬元。對這項銀、政、企三方受益的好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納入重要日程,要象抓並軌一樣,加大領導督辦力度,建議成立相應組織、設專人抓這項工作。協調法院、工商和企業主管部門,積極配合銀行處置不良貸款。企業要有長遠發展觀念,增強主動性和自覺性,與金融部門保持溝通聯絡,積極組織申報。對有資產、有抵押財產的企業,政府應支援銀行優先受償,為不良貸款及時核銷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工商銀行要積極向上級爭取政策扶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成熟一個上報一個,對接近符合核銷條件的企業,靈活、變通運用相關政策,使其達到要求,為企業減負卸債掃清障礙。

2、活機制,加大產權改造力度。從表面看,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因素是制約我市工業企業發展壯大的原因,其實質原因是企業經營機制與市場經濟體制不相匹配造成的。抓了多年企業改革,到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執行機制,行政干預企業經營、主管部門領導兼任企業廠長、經理,破壞了行政的監管權和企業的自主權。現在看,社保並軌試點和銀行核銷不良貸款工作深入推進,隨著企業人員和銀行兩大負擔的消除減輕,企業存量資產盤活利用,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按照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我市工業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的方向就是國有經濟成分全部退出,變官辦為民辦,變國有為民營,變姓“公”為姓“私”。從我市工業企業現狀看,進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情況複雜,遺留問題多,必須分類推進、因企制宜,一企一議,一廠一策,逐企業地研究,選擇最適合企業長遠發展的改革對策。對有存量資產的企業,在人員包袱卸掉和銀行債務縮減後,要主推併購、出賣的改制形式,搞好資產評估,實行公開競價拍賣,儘可能讓企業有實力的企業和法人買斷經營權。對佈局分散、資產較小的企業,可實行捆綁打包整體出售,吸引大商家、大財團注意力。對正常生產企業或有發展前景的停產企業,要面向外埠企業和社會自然人進行股份合作,企業資產折算股份,實行股份制經營,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對名存實亡的“三無”企業,職工並軌解除勞動關係後,一律關停消號,債權債務和遺留問題由經濟局留守處負責處理。調研組建議:慎重選擇租賃經營方式,防止投機商和無實力的企業佔有大量存量資產,為引入戰略投資夥伴讓路。即使出租也要嚴格把關,履行好相關程式,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租賃合同必須一年一簽,為企業出賣轉制創造條件。同時加強企業監管,防止租賃企業資產流失。

3、借外力,引入戰略投資夥伴。現實地看,我市的龍頭企業靠自身力量短時期內難以發展壯大,必須走外向化之路,藉助外力一攬子解決企業機制、資金、管理、人才等問題。一方面利用現有的工業存量資產掛大聯強,對糖廠、亞麻廠、乳品廠等龍頭企業要依託現有存量和基地優勢,瞄準國內外一流企業,實行整體出售和買斷兼併,引進戰略投資者,促進經營機制的轉換,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要用開放促改革,用招商促改制,把目光投向具有戰略投資能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借外力來推動產業改造和機制轉換,以解決產權不明晰、技術、人才和資金短缺等難題。據統計,全市工商企業、糧食企業和民營企業存量資產總量高達幾十億元,僅85戶工業企業中,就擁有固定資產12.67萬元,其中停產半停產企業就閒置廠(場)地近150萬平方米,閒置資產6,988萬元,在全部工業企業固定資產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這部分資產對我們而言,是一筆看得見、摸得著、用不上的“死”資產,但對投資者來說,卻是一筆用得著、投資少、見效快的“活”資產。我們要換個角度,換個思維,把這些存量資產、閒置資產看作是對外招商引資、振興工業經濟的巨大財富,加以保值增值,巧妙開發利用,下好藉助外力啟動存量、盤活存量引進增量這盤棋。另一方面藉助資源、人緣優勢引入大企業在我市建立分廠、第一車間。對已經實行租賃經營的糖廠、乳品廠、亞麻廠、化工總廠等企業,在租賃過渡期後實行整體出售,完成先租後買。出售有難度的,在減員卸債的前提下,可終止租賃全同,向有真正實力的大企業整體劃轉。據調查,三聯公司買斷糖廠已經運作,先期支付了165萬元用於繳納職工養老保險支出。香港東嘉公司也已決定在租期內買斷亞麻廠。在國內乳業集團大舉擴張的形勢下,如果我市的奶源基地持續發展,市乳品廠被完達山、伊利等大公司兼併也成為了可能。要與盛中乳品廠協商,研究主動與國內知名乳業集團合作事宜。和豐糖業公司3萬噸馬鈴薯營養粉絲專案已經投產,20xx年計劃收購原料8萬噸,要在基地建設上加大力度,保證達產達效。哈公準經貿有限公司已出資600萬元整體了買斷肉聯廠,20xx年應著手研究基地建設問題,出臺生豬產業發展政策,金融部門拿出專項貸款投入到養殖業,重點培育和扶持大型飼養場和專業村、專業戶。

4、上專案,擴充工業經濟總量。實施大專案牽動戰略,重點抓好投資額超千萬元的大專案和加工型專案,對已確定的60萬噸大豆、3萬噸馬鈴薯營養粉絲、糖廠電站改擴建、中藥飲片、小拖組裝、天倫油脂、城市供水、大鵝屠宰加工等專案,要集中全部力量,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狠抓推進落實。在專案建設中,要實行例會制、通報制、報告制、展示制、獎懲制,隨時掌握專案進展,協調各方工作,解決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要依據專案落地率、達產達效率和財政貢獻率,按照招商政策對專案責任人進行獎勵。對於沒有完成任務的,進行通報批評和降職降級。要發揮好綠色食品工業園的載體作用,成立工業園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完善配套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大企業入駐,促使大專案落戶。對市場前景好的專案和產品,要充分利用金融部門的信貸資金,增加技改投入。要建立專案建設專項基金,籌集專案經費,專款專用,使好資訊、好專案能夠出得去、引得來、留得住。探索成立經濟發展顧問委員會或與重點院校實行縣校合作,為專案建設提供技術支援和人才保證。

(四)、環境:招商理念要更新,必須以硬手段來改善軟環境,實現經營資本由外地向本地轉移。

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發展環境中的問題,在各個行業和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是共性的,有的是個性的。有主觀上的,也有客觀上的。這些問題不解決,海倫就談不上加快發展,招來真外商、大企業就會難上加難。要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真正把海倫變成吸引商流、物流、資金流的窪地,應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1、調整招商策略,變政策招商為環境招商。欠發達地區為吸引投資,打政策牌是一個重要手段,減免稅費、財政返還、掛牌保護等政策一個比一個優惠。在引來外商的同時,也產生一些負面作用,投機商、假外商混雜期間,套取優惠政策,不但稅費大量流失,公共支出難以保證,造成新的不公平競爭,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因此,我們必須調整招商策略,從依靠政策招商轉向依託環境招商,變拼政策、拼優惠為比服務、比環境。在硬環境建設上,要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增加道路交通、供電通訊、供水供熱等基礎設施投入。在軟環境建設上,通過依法行政、公正執法、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抓好市場經濟秩序整頓等措施,從只重招前服務向注重招前、招中、招後系列化服務,真正解決服務“斷檔”和“隔層”問題,不斷鞏固和擴大招商引資成果。要突出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招商的主體作用,改變對所有部門都下達任務指標的做法,重新建立科學的招商引資考核、獎勵機制,杜絕招商引資中的弄虛作假現象。

2、轉變政府職能,變微觀管理為巨集觀調控。我市工業經濟要想得到較快發展,必須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切實把我市政府職能轉移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軌道上來。一是該“退位”的堅決退位。對於那些可由市場、企業和社會組織辦的事情,政府要儘快退出來,把權力交給市場、企業和社會組織。放棄微觀經濟管理職能,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業。做到該管的真正管好管住,不該管的一律放手不管。二是該“補位”的應儘快“補位”。在完成“退位”以後,應集中精力加強巨集觀經濟調控,規範市場,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堅持不懈地整頓和規範市場經營秩序,打擊偷漏稅費、假冒偽劣等不法行為,解決費大於稅、稅賦不公、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從而完善公平競爭,建立有序的市場體系,真正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三是該“正位”的馬上“正位”。我市雖然完成了機構改革工作,但是,部門設定並沒有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框架,職能分工也沒有完全理順。有些政府部門之間職權交叉、重複、工作推諉扯皮,致使決策、執行和監督的職能受到無形的影響。這些問題如果不盡快解決,政府將無法創造廉潔、高效的工作環境。因此,要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繼續深化機構改革,合理調整機構設定,理順各項管理職能。四是該“定位”時必須“定位”。要變管制政府為服務政府,從“服務”的視角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用服務標準制訂政府職能,有助於杜絕“有利的事情爭著管,沒有利益的事情相互推諉”的現象。對必要的管制可以增加新的服務行為,用以“沖淡”、“中和”其管制性,實現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

3、打造陽光政務,變多頭審批為一站服務。我市雖然開展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政務服務中心,但執行不到位、不規範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該納入中心辦理的沒有納入,多頭審批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據統計,全市現有行政審批、稽核專案203項,涉及28個部門和單位,其中已進入政務中心36項,未進入的81項,已納入但兩處辦理的86項。全市現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157項,涉及34個部門和單位,其中已進入政務中收辦理68項,未進入76項,已納入尚兩處辦理13項。因此,對於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必須按照“規範操作、簡化程式、公開透明、明確責任”的原則,實現一站式辦辦,防止多頭審批,該納入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的要堅決進入,形成制度規範。整合網路資訊資源,充分發揮政府的網站的作用,及時釋出政策、法規、優惠政策和經濟資訊,搭建外界瞭解海倫的平臺。對具有行政執法權和審批權的部門,繼續實行首問負責制、責任追究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無償代替辦理制度、否定備案制等“六制”,切實解決行政不作為、工作效率低下和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對於社會關注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要通過公示、聽證、通報等形式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堅決杜絕暗箱操作、權錢交易等現象發生,真正還給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提高工作透明度。

4、加強行風建設,變亂管亂罰為依法行政。要建立規範、有序的經濟發展環境,光靠教育、光靠說理、靠自覺不行,必須嚴格實行依法行政,用制度說話,用懲處服人。對一些亂收費、亂罰款行為,給以嚴厲的打擊。對一些執法不嚴肅、不規範,以權代法、執法犯法,辦人情案、關係事的執法人員要從嚴處理,對於情節嚴重的要清除執法隊伍。超前做好事業單位改革準備工作,搞好調查研究,堅決改革那些以費養人、靠罰款開支的單位。要建立與工業企業聯絡制度,定期到企業走訪,結合明查暗訪,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和糾正。嚴格執行《海倫市對企業檢查實行申報審批制度的規定》,對到企業檢查嚴格把關,未經批准的檢查一律視為亂檢查,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深入開展好行風評議活動,擴大外商和企業的參與面。建議在紀檢監督部門設立舉報電話,案件一經查實,必須公開曝光,從嚴處理,並按照《綏化市紀委關於對影響和干擾經濟發展環境行為實行責任追究的暫行辦法》有關規定,進行連帶責任追究。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10

這些年來,xx市大力實施“專案立市、工業強市”戰略,立足本地資源和產業特色,突出抓好工業園區建設,營造優良政策環境,積極招商引資和啟用民間資本,工業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現狀:民營企業迅速崛起,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民營企業已成為市域工業經濟的發展主體。從xx年起,該市大力推進“國退民進”、“兩個置換”、“產權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xx年底,全市工業企業改革基本完成,國有、集體企業全部退出市域經濟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營企業和產權清晰的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的蓬勃生機全面激發了市域工業經濟的發展活力,市域工業經濟駛入了快速發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規模工業企業43家,工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已由xx年的17%增加到37%;規模工業實現的產值由xx年的5.48億元增加到13.4億元。全市工業稅收由xx年的980萬元增加到3000萬元,所佔比重由xx年的20%增加到44.4%。工業園區已成為市域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近三年來,該市著力抓好太子廟生物醫藥園、蔣家咀棉麻紡織工業園、城關鎮楊木及食品加工工業園的建設,培育了棉麻紡織、食品加工、黑楊加工、生物醫藥、汽車製造及新材料、精細化工六大市域支柱產業。從入園企業戶數來看,三大園區規模企業戶數較3年前增加了一倍。xx年三個園區僅有規模企業18家,目前已達36家。從園區工業產值看,三大園區規模企業產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xx年末三個園區規模企業產值不足3個億,今年可達8.5億元。目前三大園區規模工業實現的現價總產值佔全市規模工業的90%。從入庫稅收來看,三大園區規模企業入庫稅收較3年前翻了三倍。

xx年末三個園區規模企業入庫稅收只有500萬元,今年將達1500萬元。從園區工業投入來看,三大園區近3年新增專案投入5億元,是前20年工業投入總和的1.3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成為市域經濟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239家,其中規模企業26家,出口規模企業5家。xx年全市產值過1000萬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7家,其中產值過5000萬元的2家,產值過億元的2家。“榮祺牌”茭頭、“紅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製品等成為x場上的知名品牌。黑楊加工產業發達,全市楊樹面積達50萬畝,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黑楊生產基地市,並獲得了“中國黑楊之鄉”的美譽。苧麻加工業已與全國20家大型紡織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伙伴關係,產品遠銷安徽、廣東、上海等10多個省x,並出口西歐、北美、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或地區,去年苧麻產品出口交貨值1320萬元,出口創匯150萬美元,特色產業規模叢集效應初步形成。良好的政策環境成為市域工業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制定優惠政策,把投資商請進來;創造優良環境,讓投資商留下來;提供優質服務,使投資商富起來”已成為全市招商引資、發展市域工業經濟的共識。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導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出臺了《加快工業發展的決定》、《扶持、指導規模企業做大做強的意見》、《優化經濟環境,大力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政策檔案。二是鼓勵企業發展的獎勵政策。全市設立了納稅大戶獎、企業上臺階獎和創品牌獎,重獎對工業發展有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主。xx年市政府財源建設獎勵支出200多萬元。同時,給予民營企業主相應的政治待遇,積極推選他們擔任省、x、市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並在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上重點宣傳推介,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保護企業發展的服務政策。全市實行了市級領導聯點企業、“一站式”審批、重點企業掛牌保護、經濟環境“黃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誠信政府,強化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為民營工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通過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對投資者吸引力不斷增強,4年來,全市引進投資300萬元以上專案52個,投資額5.3億元。問題:規模不大,產業不強,投入不足,體制不順企業規模較小,整體素質不高。全市現有規模工業企業43家,年產值13.4億元,實現稅收1800萬元。但其中稅收過千萬元的企業目前還沒有一家。由於部分民營企業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轉換而成,一些陳舊的裝置和廠房無力及時更新,導致產品檔次低,效益差。就農產品加工業而言,同樣存在重視粗放產品加工,忽視產品的深加工增值問題。產業不強,缺少龍頭品牌企業。

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集中不夠,大型現代企業少。雖然在棉麻紡織、黑楊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遠遠沒有達到能夠形成一個產業的規模。二是產業鏈條不緊,上下游產品脫節現象嚴重。如紡織企業由於產品的結構雷同,科技含量低,企業之間缺乏專業化的分工協作,不但沒有形成特色產業鏈,相反往往同類企業爭原料、搶資源、拼x場、打價格戰。三是“家長式”管理、“家族式”的經營,企業經營管理機制不健全,降低了企業駕馭x場、抵禦風險的能力。四是企業缺乏科技人才。從對10家企業的4780名員工調查來看,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僅506人,佔總人數的10.6%,具有高階職稱的僅6人,初級以上職稱的624人,佔13%。75%以上的民營企業家沒有技術職稱和大專以上文憑;企業產品更新難,大多數為傳統的、技術含量低的低附加值產品,企業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來降低生產成本,在x場上沒有競爭力。投入不足,企業發展缺乏後勁。中小企業發展最需要的是資金,貸款難,籌資難,已成為制約市域工業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究其原因,

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商業銀行為追求最大效益,對市一級下放的貸款額度很小,不僅沒有將信貸資金向中小企業傾斜,反而將從市級吸收的存款轉移到大中城x,有的銀行對市級只存不貸。二是中小企業起步基礎差,特別是財務制度、財務管理相對不規範,不穩定,缺乏透明度,經營風險和人為風險高,使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望而卻步。三是中小企業信用觀念淡漠,抵押與擔保受限。四是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尚未建立,企業籌資缺少信用服務平臺。體制不順,使市域工業經濟發展缺乏動力。

一是行政體制方面,近年來,隨著一些職能部門劃歸“線管”,市級政府職能越來越弱,這種“條塊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級政府經濟調劑缺乏手段。如工商、稅務、國土、質監等部門上劃後,市級的調控能力下降了,收費優惠等承諾難以落實到位。

二是財稅體制方面。實行分稅制改革後,市級財力相對減弱了,、所得稅增量部分大頭被中央、省級拿走,嚴重挫傷市級發展工業經濟的積極性。

三是投資融資體制方面主要向大城x、大型企業傾斜,也不利於市級中小企業的發展。四是受國土、電力等巨集觀調控因素的影響,加大了市域工業經濟發展的困難。

對策:突破瓶頸,培育特色,築巢引鳳,打造品牌拓寬融資渠道,破解瓶頸難題。一是要抓好企業誠信建設,營造誠信環境。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協會,負責制定行業規範,監督信用行為,組織信用評估。把不守信用的企業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單,使之難以在x場上立足。二是幫助企業摒棄落後的家族管理模式,優化股權結構,逐步實現資本社會化,管理職業化,建立符合x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級財政應設立工業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於重點專案的貸款貼息,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大規模,支援本地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可採取政府投入、企業參股、民間集股等辦法建立擔保基金。五是要啟用民間資金,引導民間投資轉移到工業專案上來。六是要支援鼓勵企業上x,發揮企業直接融資的功能。突出特色,培養龍頭企業。特色就是優勢,市域工業經濟發展的出路在於經營特色。要立足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產業,大力培育和發展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作用大、x場佔有率高和發展前景廣闊的龍頭企業。如苧麻產業,省政府將苧麻產業納入了全省七大農業高新技術發展規劃,xx市被列為基地建設專案市。務必抓住這一發展良機,在加緊規劃種植的同時,加大規模加工企業的擴張改造,開發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裝等“鏈條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加快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是要根據園區的不同功能與特色,突出重點,科學規劃,提升園區品位,為民營工業上規模上檔次提供一流的設施和一流的服務。二是要明確主導產業,創新機制,加快產業集聚。要充分利用國際分工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轉移淘汰產業的歷史機遇,發揮比較優勢,緊緊圍繞業已形成的支柱產業,按專業化分工協作要求,優化整合,形成地域產業鏈。三是要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資。要立足資源特點和區域優勢,認真篩選、編制、準備一批建設條件成熟、x場前景廣闊、預期效果理想的新專案,為園區做大做強夯實專案基礎。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產業特色。實施品牌戰略,首先是要抓“原創”,把產品質量搞上去,把品牌數量積起來。要支援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要幫助企業關注科技x場,捕捉科技資訊,主動積極尋找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合作伙伴,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鼓勵企業主動靠大投強,以特色創優勢,以優勢創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資源,實行品牌擴張,發揮品牌價值倍增作用和行業帶動效應。第三要抓宣傳和服務,提高品牌知名度和x場佔有率。第四要抓獎勵,對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業要分層次給予重獎。同時,要引進和培養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隊伍,積極實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斷提高企業的對外影響力和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特色的不斷提升。

Tags:通用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