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社群工作實習總結報告(精選5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08W

社群工作實習總結報告 篇1

20____年6月份,也就是二年級下學期末,我班學生在張學東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大學中第一次較為正式的實習工作。因為資源等各方面條件有限,我們以張老師申請的研究課題做為我們的實習任務。

社群工作實習總結報告(精選5篇)

一、實習目的及意義:通過社會訪談與觀察,瞭解城中村改造中的社會整合機制。從而在實習中鍛鍊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及團隊配合能力,使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先後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實習任務:

(一)走進改造中的城中村,觀察城中村的相關社群元素、社會現象與社群居民行為方式及其變化情況等。

(二)訪談城中村居民與村務管理人員,瞭解居民對對社群變遷的個體認同狀況,居民之間的關係改變狀況以及城中村整體治理狀況。

三、實習時間:20____年6月

四、實習地點:石家莊留村、趙村

五、實習課題概況:城市改造中社群整合機制研究——以石家莊市“三年大變樣”的城中村改造為例。以質化研究為主,採取訪談法與觀察法兩種方法收集資料,進而針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文字分析。

六、實習內容:結合城中村改造過程,分析原城中村社群改變狀況。進而分析原城中村居民個體的社群認同、居民之間的關係與社群事務整體治理等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再探討城中村改造中認同、關係與治理等三個方面的社群整合機制,最後分析社群整合機制的建構,實現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社群整合。

(一)實習的具體內容:(1)城中村改造中原社群的改變狀況;(2)城中村居民對改造中社群認同意識的變化;(3)城中村居民之間關係的變化;(4)城中村社群整體治理狀況的變化;(5)綜合上述研究,探討城中村改造中的社群整合機制。

(二)實習中資料的收集與總結:(另附)

第一階段:召開小組成員會議。首先小組成員選定王秀麗為小組組長,具體負責領導小組內的成員及任務分配;然後通過交流與討論設定訪談問題,選定訪談地點,決定訪談具體時間安排。

第二階段:進入石家莊留村進行實地訪談。小組成員內部經討論,分成兩個小組分別進行觀察與訪談。結果,經觀察與實地與村民的訪談得知留村不屬於石家莊“三年大變樣”範圍之內,所以此階段宣告失敗。

第三階段:再次召開小組內部會議。經過上網等方式,精心選定石家莊趙村為我組第二次訪談地點,並重新設定了訪談問題。

第四階段:進入石家莊趙村進行訪談:此次,吸取上次教訓,在小組全部成員進入訪談之前先由兩人提前進行了一番瞭解。此階段,小組成員分工明確經三次訪談,通過與村民、村委會工作人員的訪談,收集了大量事實可靠的訪談資料,實地訪談工作圓滿完成。

第五階段:訪談資料彙總。在收集到得資料基礎上,經過組員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資料的彙總,最後交到指導老師——張學東老師處。

第六階段:指導老師檢查工作階段。此階段老師檢查小組工作情況,小組成員隨老師到趙村進行了回訪。

第七階段:工作總結評估階段。小組開會對此次實習訪談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最後撰寫實習報告。

七、實習感想:

以下將從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幾個方面的收穫來綜合總結我在此次暑期實習生活中的感受:

第一、學習方面:通過此次實習,深刻了解到城中村改造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改變,而且社會空間——社群也會發生改變。後者的良性改變依賴於社群整合機制,該機制從認同、關係與治理等三個方面,促進社群在整合,減少問題的發生。

社群整合是居民個體認同的重構:在原有社群認同受到衝擊時,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力地促進社群居民個體認同重構,liu__增強社群居民的社群歸屬感與社會凝聚力,進而促進社群、社群居民整體地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社群整合機制有利於促進社群居民關係的融洽: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由於空間關係變革導致居民之間關係地變遷,同時又有新居住者遷入導致居民關係複雜化。

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效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為社群居民服務,減少居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增進居民相互瞭解與相互融合,促進社群居民之間關係融洽;社群整合還可以促進社群事務整體治理更加有序:由於社群改造使原先由村委會單一管理模式向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治理模式轉變,社群整合機制能夠結合國家實施的城市社群服務與建設工作,從而有效地推進社群事務治理有序化、規範化、民主化。深入社群、深入群眾,才知道現實是那麼的複雜,僅從書本知識是難以順利地走入社會的。

第二、生活方面:在此次短短的實習中,我深切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皆學問”這句話。我們所走訪的城中村就近在我們學校周邊,以前只知道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轉來轉去,然而卻不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而多留一份心去觀察周圍的人與事。以後會以此次實習為教訓處處去留心身邊的一切,從學習與生活上全面提高自己。切實地用心去聽聽身邊的聲音,去看看身邊發生的事情,做一個有心人。

第三、人際關係方面:因為是團體實習,就免不了與團隊的配合與交流。“眾人拾柴火焰高”,在訪談中,要做好一次訪談僅憑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在一次訪談中,一個人詢問問題、一人記錄、一人錄音,完成的效率又高質量又好。還有在問題的設定方面,因為要訪談的物件形形色色,一個人所設定的問題難免有遺漏,通過大家的討論那就基本天衣無縫了。

總之,社工工作的難度在此次實習中可窺其一斑,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我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社會實踐。同時也希望多多給同學們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多多指導學生的實踐。使學生們在每次實踐中都能學有所得,有所成長!

社群工作實習總結報告 篇2

為了更好的瞭解社群的結構和內部運作的過程,在實踐中發揮社會工作實務的技巧,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在日常的工作中與工作人員相處、接觸、溝通,通過日常生活去體會一名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的原則和價值觀的內化情況。20__年5月,通過朋友與南山社群負責人的聯絡,我有了一次為期兩週的社群實習。

一、 實習的目的

根據老師和個人的要求,實習目的如下:

1、 完成本學期的社群實習任務,鞏固社群工作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

2、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社群實習中豐富的運用並掌握專業課知識和技能。

3、 瞭解實習機構的基本背景,執行情況等。

4、 發現實習機構的一些不足並就自己的看法給出建議。

二、 實習時間

20__年4月12日到4月25日為期兩週

三、 實習地點

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南山社群

四、 南山社群和社群服務站概況

南山社群始建於20__年,是一個新興社群。現有社群人口8349人。社群是一個開放式的新社群,人員結構複雜,主要是南山煤礦和南山水泥廠的職工和家屬為主,輔以一些經商人員。它位於石河子西南65公里處,轄區面積比較大,還包含小溝分礦、大溝分礦、水溝分礦、紅溝分礦。轄區內有廠區、商業區、居民區等,還有很多小商販。人員流量複雜,管理難度較大。社群內樓房老舊,危房很多。保潔工作很細緻認真但很難保持整潔。社群以中老年人口居多,同時有一部分房屋出租給周圍山區的哈薩克牧民。有部分人已搬走但戶籍還在社群內。

社群服務站現在實行網格化管理,將街道網格化管理體系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街道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第二層次為街道各科室負責人,第三層次為網格片長,第四層次為網格責任人。將社區劃分成8個片區,12個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名社群工作人員負責。每個網格內管理和服務30-40戶,人數約為600-700人,並製作網格劃分圖表按序號確定責任人,社群將網格責任人的姓名、聯絡電話、服務內容製作成標牌,在責任區公示。社群服務站的工作內容:

1、 居民資訊登記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情況、社會事務、綜治、維穩、人口與計劃生育、市容建立、其他資訊等。

2、資訊處理流程:網格管理責任人要建立工作日誌,對第一時間摸清住戶的相關資訊、服務要求,要及時登記並將登記的資訊及時錄入電腦,通過網路平臺做到資訊共享。

3、 資訊收集、反饋的時間要求:要在當天發現、反饋和處理。一般性資訊要在兩個工作日內發現、反饋和處理。

4、改變以往被動的工作模式,在各片區設立資訊收集平臺。如在樓道內、治安崗亭等地方設立意見建議箱,以及在網格責任區設立電子信箱和電話。方便居民反映社情民意。

五、 實習內容和形式

1、 將社群居民資訊錄入。雖然工作比較單一,但是通過整理資料可以對我實習的機構有更多的瞭解,知道機構的結構、執行、軟硬體設施及各種情況。

2、 與社群的工作人員一道努力工作,並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專業的角度來看待社群問題,為社群良好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3、 在社群內剷除小廣告,牛皮癬。雖然是體力活,但是是為了給社群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4、 與社群居民互動溝通,走入社會,與人溝通,處理良好的人際關係。

5、 跟著社群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進行社群內的安全檢查。瞭解了一些必備的安全知識,學會辨別消防器材。

六、 實習心得總結

在將近半個月的社群實習後,我對社群的認識有了一個根本變化:以前我印象中的社群是一個很簡陋的辦公地點,內部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賦閒在家的老大媽、老大爺。他們用熱情去為社群居民服務。但是在實習了以後發現我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

社群有完善的工作設施,包括辦公樓、辦公工具、電腦、傳真機和電話等硬體設施。更讓我驚訝的是工作人員,他們有著豐富的社群工作經驗。他們的成員有年輕化、高學歷、專業化的特點和趨勢。這讓我感到社群將是一個可以展現我們功夫的良好平臺,也讓我對社群的發展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心。

實習期間,通過對社群的瞭解,以及在工作中的觀察,我發現了南山社群的一些優勢與不足。

在優勢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組織上,社群的工作設定比較合理。重點突出。他們針對社群的可能存在下崗和失業人員辦理醫保的基本情況,設立了由專職人員負責的醫保社保專幹,很好的處理了社群大量人員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可以更及時、更專業的宣傳社會保障,從而提高社群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實踐了服務與基層群眾的基本宗旨。其次,針對社群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社群設立了計劃生育專幹。由於社群將近九千社群居民,計生問題也就比較突出了。因此,社群設立這個職位從而較好的為居民提供了服務。計生專幹,在日常工作中,及時的瞭解社群情況,對有需要幫助的或者有計生問題的人員進行及時地提供幫助,經常對社群人員進行宣傳和教育工作。宣傳國家政策,讓社群群眾更好的瞭解新的生育政策,更好的生活。

二、社群工作人員對待工作有熱情。社群的事情多是小事、瑣事。沒有耐心、沒有工作的熱情和沒有奉獻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好這份工作的。社群的工作人員大多經過專業的培訓,他們知道居民的需要。因此,在工作中他們都會盡力的幫助居民解決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問題。在日常工作中,居委會工作人員經常走訪社群的居民,瞭解居民的基本的生活情況,詢問他們的工作狀況,幫助他們處理所遇到的困難。

社群內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目前,社群管理模式還存在著缺陷,同時關於工作方法與技巧方面還存在些不足之處,這些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首先:工作人員的整體專業性不強,在工作方面缺乏專業方法和技巧。所以,社群工作人員要注意加強專業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方法。

其次:社群內容相對單調。社群基本服務除了包括社會保障、安全、計生之外,其他精神娛樂幫助的服務很少。增加社群文化建設、社群發展兩方面的內容,建立社群照顧網路和自助組織,幫助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社群福利、促進社群和社會協調發展。

社群工作實習報告5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我的人生航線已離開了當年那個懷揣著自己無數夢想的象牙塔,啟航來到了下一個港灣:一個能讓自己充分整合發揮所學知識,能磨練人、鍛鍊人,實現自我人身價值的地方。

剛邁進工作的大門,一切都是那麼的模糊,那麼的茫然。對哈爾濱市道里區愛建街道辦事處愛建社群法律診所法律工作感到很陌生,不知道自己要幹些什麼。在實習的這幾天,在各部門領導的關懷和耳傳身教下,使我逐漸的走上了正軌,讓我在巨集觀上對社群綜治工作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不穩定因素也逐漸顯現,社會平安建設尤為重要。社群法律診所工作就是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協調一致,齊抓共管,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種手段,整治社群治安,打擊犯罪和預防犯罪,保障社群穩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實習的這兩週,通過翻閱檔案和實地走訪,我從巨集觀上感知到社群法律工作是一項既繁雜又能感覺到非常有成就感的工作。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社群法律工作者,不光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在處理問題時腦子還要靈,任何事只要在腦子閃過,就要立刻給出處理的方法和步驟。接到問題報告時,要毫不猶豫的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首先向領導及時彙報,能自行處理的當場處理,處理不了的要通知相應部門相應的人員協助處理,並做好記錄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社群,大事不出街道。想要做好社群法律工作,少不了與人打交道。比如說,我所在的社群要與轄區內的一家商場簽定治安防範責任書,再比如說與轄區內的某家銀行協商,使其安裝的監控探頭再向外闊伸50米。怎樣去說服負責人,這又是一門藝術,所以還應該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和社交禮儀。想要做好社群法律工作還必須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必須依靠人民群眾。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工作總有疏漏之處,發動群眾參與進來,人脈廣了,工作也就方便許多。

在還沒有分配到所轄社群,親身體驗社群法律工作。只是從巨集觀上對社群法律工作有了一個泛泛的瞭解。只有下到基層,親身實踐了,才能不斷地鍛鍊自己,磨練自我。在今後的社群法律工作實習中,我給自己定下了幾點要求和目標:

一、認真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及上級會議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切實增強做好綜治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團隊精神很重要。社群法律工作,有的時候不是隻靠單方面的力量就能處理得好的,還應該依靠群眾,把握住社會服務管理工作的重點,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齊抓共管;

三、待人處事用語文明,能解決的能調解的儘量解決,做到矛盾不激化。辦不到的要當面說清,並聯系相關單位協助處理;

四、不怕吃苦,甘於奉獻。定期不定期的做好排查和走訪工作,做好社群工作計劃。善於分析問題和發現問題。接到報告,及時提出,迅速反應。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實,不遺留;

五、及時記錄,做好資料臺帳;

六、拓展思路,做到超前預測、超前防範。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以活動宣傳的形勢帶動社群和諧發展。

兩週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哈爾濱市道里區愛建街道辦事處愛建社群法律診所的實習對我來說卻是個充滿挑戰的過程。曾經帶著對民法學習的熱情,對司法實踐的渴望進入了法律診所,在這個診所內我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知識。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總結一下:

一、 課堂學習

在進入診所學習之前就聽往屆的師兄師姐說過,法律診所教育是從美國引進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但是百聞不如一見,第一次走進教室確實讓我耳目一新。桌子圍成圓形,老師和同學坐在一起,讓大家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進行交流和學習。接下來就是老師的授課方式,以往的法學授課難以擺脫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模式。師生之間在課堂上很少展開討論,法律思維的培養完全建立在已知案件或虛擬想象的基礎上。考試中更多的是對記憶而不是對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測試,這很難培養學生思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診所學習,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說,而老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進行一下指導。通過辦理真實案件、參與案件的全部過程和細節,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判斷力、職業責任心,並深刻理解法律和律師的社會角色。

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還包括寓教於樂的遊戲教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張老師在講證據方法時做的遊戲。30個人分成兩組分別傳一句相同的話,最後的一位同學把自己聽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就是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遊戲過程中,我們卻出現了很多笑話和問題。首先是老師給的話都很長,你要在聽到一個同學說完後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準確的語言轉述給下一個同學。然而傳到最後一位同學那裡總是出現五花八門的答案。從這個看似簡單的遊戲裡,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傳來證據和原始證據的證明力及距離的遠近對證據證明力的影響。這種方式比起我們在傳統的課堂上去記憶傳來證據和原始證據的特徵、概念一類枯燥的東西更有助於理解和在司法實踐中準確的適用。

在診所的課堂上還有一種獨特的教學方式,那就是大腦風暴。每節課我們都會有一個主題,大家分成小組圍繞主題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由同學自由進行發言。診所課堂上同學們的發言既輕鬆又活潑,就連我這樣一向不喜歡在課堂上發言的人也被那種課堂氣氛所感染了,也是踴躍發言。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進行爭論,可以為了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即使是這樣大家同樣會感到很開心,因為在討論中會發

現自己的觀點存在的問題及學習其他同學在分析問題方面的優點,也就是老師們經常說的“學習在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內容上,傳統的法學教育諸種理論的薰陶,但診所教育更多的注重操作層面的東西,正好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我們的學習內容包括文書寫作、法律職業道德,就連線待當事人也在我們的演練範圍內。診所老師的和善以及同學之間關係的融洽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所以說診所的每次課我必定去,從來不會缺課

二、 課外活動

在生動活潑的課堂內容之餘,法律診所還有著許多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診所值班,與當事人一同去取證、瞭解案件情況,參加12.4普法活動。

將理論知識融入到法律實踐的過程中,是法律診所課程的核心所在。為了充分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診所將學生進行分組,每週一到週五在法律診所值班室值班。主要負責接聽求助人的電話,接待當事人,“診斷”他們的法律問題,開出“處方”,對求助的法律問題進行解答,及時為求助人提供法律幫助。這個學期診所接聽的電話有來自省內的也有來自省外的,涉及的內容包括婚姻、家庭、合同糾紛等民事案件,也有部分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

起初的我們真的招架不住,因為來訪人大都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經常是想到什麼說什麼,把接待的同學當成了傾訴的物件。在這種情況下,接待的同學總是不能掌握談話的主動權,輕易地陷入了與來訪者的語言漩渦,而不能有效地從對方的話語中迅速摘取有效的法律資訊,不能分辨哪些是客觀現實哪些是當事人的主觀臆斷。在之後的這所學習中,我們逐漸學會了引導當事人敘述有效的法律資訊以及和當事人談話的技巧。

在接待當事人的過程中,診所老師起了導航的重要作用。診所的老師有著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功底。他們並不是簡單的把答案告訴我們,而是以向我們提問的方式來指引我們如何在案件中檢索資訊。老師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吧。

12.4普法宣傳日,我們和哈爾濱市道外區某街道辦事處合作進行了一次普法宣傳活動。給群眾介紹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法律問題,告訴他們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充滿了曲折,雖說同學們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基本上覆蓋了各個部門法,但是在實際案件中涉及大量的相關專業領域的問題,這就給我們解決案件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許多專業術語概念的理解,專業領域的規範及法律對其的規制都不是任何一個法典可以精確解決的。我們給當事人留了電話,回到學校以後,我們在資料裡尋覓,查詢相關特別法的規定及相關領域的書籍,充分利用圖書館,網路等媒介來獲取資訊。通過這件事,也使我們看到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法律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東西,而是要運用到實踐中併發揮作用的東西。因此這種實踐活動會讓我們發現許多問題,在以後學習中,我們應多瞭解與法律密切相關的一些領域的資訊,豐富自我。

三、小組合作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樣“一隻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合作對我們目前的學習真的很重要。我們小組兩個人在接待當事人後,都會對這個案子進行討論,共同完成案件的程序。案件的材料都是經過我們全體討論同意而寫成的,案件的觀點都是我們經過相互論辯而得出的。在診所值班接待當事人是辦理案件的主要來源。我們組的值班被安排到每週五的下午,一般前來諮詢的當事人較少,案件也較少,但是我們還是盡到了我們的努力。每一個過程,我們都是小組合作完成的。記得有一次我們在值班室值班,來了個當事人問我什麼是搶劫罪,他所實施的行為是否構成搶劫行為。因為當時我並沒有學習到刑法關於搶劫犯罪的相關內容,僅就我的理解用很不專業的話告訴他並不構成搶劫罪,而只是一般的債權債務糾紛。當事人好像對我不專業的解答不是很相信。當時我就有點慌了,還是我們組其他同學幫我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了。就如張老師多說,記錄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事後瞭解案情的需要,也是保護我們自己的需要。在一起接待當事人的時候,我們會有明確的分工,一般是一個同學記錄,一個同學進行詢問。雖然我們是一個很小的小組,但是這種團結合作的氣氛將成為我們今後的法律職業生涯中重要的經驗。

雖然這門課程結束了,但我相信在我心中這門課的影響永遠不會結束,它帶給我們每個人的東西是我們需要用心去體會與銘記的。正如診所老師說的那樣,在做一個好律師之前,首先要做一個良心上沒有虧欠的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找到在自己應當承擔和堅持的東西。總之,診所實習的兩週是我最充實的半年,是我最快樂的半年,它將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最深處。診所實習的經歷會鞭策我在學習與服務社會的路上不斷前進。四、實習感悟

實習期間,我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法律工作人員求教,努力學習法律、法規等知識,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之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自己所學的知識,為以後真正從事法律實踐工作打下了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對一些工作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難過。在學校時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之甚少,需要學的很多,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真正含義。以上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參加實習的同學都應該有所認識:我們的法學教育和實踐的要求是有一定距離的。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需要理論的指導,但其發展和意義要在實踐中才能實現,並且它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實踐服務。所以,我們的法學教育應該與實踐更緊密的結合起來,在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時,對實踐加以重視,更多的增加實踐所佔比例。

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法律的普及與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非常重要。我國為推進法治建設而進行了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參加旁聽的好幾起案件中,當事人都沒有請代理律師,而是自行抗辯和辯護,而且他們所運用的法律和抗辯的理由都很到位。

雖然我國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以上很大成就,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在普法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有些不足。比如有些時候,人們對法律條文是知道的,但卻未能正確的理解它,以至於觸犯了法律而不自知;有些當事人由於平時不注重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後導致矛盾加深,對簿公堂,以至於本來可以避免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的案件佔用司法資源。社會上還存在一些當事人對法律不信任的情況,他們質疑發律的公平和正義。所以我國應當而且必須加大法制貫徹、普及的力度,逐步建立人們對法律的信仰,只有這樣法治建設才能取得巨大的進步。

這兩週的實習使我深刻的認識到,除了要有很好的業務素質外,在工作中與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也是很重要的。做事先做人,只有先處理好人際關係,才能在工作中作出更大的成績。對於我們這樣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的東西很多,周圍的每個人都可能是我們的老師,只要我們注意觀察和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周圍的同事和朋友會教給我們很多知識和道理。

五、自我評價

在實習期間,我嚴格遵守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完成法官和書記員交給的工作,得到了全社群全體人員的好評,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找到了以後努力的方向。

通過兩個周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發現實踐經驗的欠缺使自己在工作中捉襟見肘,力不從心。在幾位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實習期間我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自己的知識得到了鞏固和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同時,實習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使我對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程式有所瞭解,對專業用語有了進一步的掌握,法律文書的寫作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此外,我還認識了幾位法官和律師朋友,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和相處交流,使我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這些都是在書上學不到的。

六、實習總結

第一、學習方面:通過此次實習,深刻了解到社群改造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改變,而且社會空間社群也會發生改變。後者的良性改變依賴於社群整合機制,該機制從認同、關

系與治理等三個方面,促進社群在整合,減少問題的發生。社群整合是居民個體認同的重構:在原有社群認同受到衝擊時,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力地促進社群居民個體認同重構,增強社群居民的社群歸屬感與社會凝聚力,進而促進社群、社群居民整體地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社群整合機制有利於促進社群居民關係的融洽: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由於空間關係變革導致居民之間關係地變遷,同時又有新居住者遷入導致居民關係複雜化。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效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為社群居民服務,減少居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增進居民相互瞭解與相互融合,促進社群居民之間關係融洽;社群整合還可以促進社群事務整體治理更加有序:由於社群改造使原先由村委會單一管理模式向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治理模式轉變,社群整合機制能夠結合國家實施的城市社群服務與建設工作,從而有效地推進社群事務治理有序化、規範化、民主化。深入社群、深入群眾,才知道現實是那麼的複雜,僅從書本知識是難以順利地走入社會的。

第二、生活方面:在此次短短的實習中,我深切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皆學問”這句話。我們所走訪的社群就近在我們實習單位周邊,以前只知道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轉來轉去,然而卻不知道自己作為一個法學專業的學生而多留一份心去觀察周圍的人與事。以後會以此次實習為教訓處處去留心身邊的一切,從學習與生活上全面提高自己。切實地用心去聽聽身邊的聲音,去看看身邊發生的事情,做一個有心人。

第三、人際關係方面:因為是團體實習,就免不了與團隊的配合與交流。“眾人拾柴火焰高”,在訪談中,要做好一次訪談僅憑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在一次接待案件中,一個人詢問問題、一人記錄、一人錄音,完成的效率又高質量又好。還有在問題的設定方面,因為要接待的物件形形色色,諮詢的問題難免有複雜,通過大家的討論那就基本天衣無縫了。

總之,法律工作的難度在此次實習中可窺其一斑,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我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社會實習。同時也希望多多給同學們提供社會實習的機會,多多指導學生的實習。使學生們在每次實習中都能學有所得,有所成長。

最後,我想借此機會,再一次向為我的實習提供幫助和指導的道里區愛建街道辦事處及愛建社群的工作人員和我的老師、及在實習過程中幫助我的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

社群工作實習總結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大學生參與國家支援的社會實習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走向社會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與繼承。可以讓大學生接近社會,更好的瞭解社會,鍛鍊能力,讓大學生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

二.前期準備工作:

為完成這一目的,我們提前起草了方案,並積極參與到其中。配備了統一服裝,公佈了主意事項。

三.報告正文

為了讓大學生接近社會,更好的瞭解社會,鍛鍊能力,濟南大學舉辦了社會實習活動。濟南大學經濟學院的同學們走入了燕山社群,走入居委會,與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們一起工作。

一進入燕山社群,我們就被優雅的環境,祥和的氛圍,濃郁的文化氣息所吸引。小區綠化的很好,別緻的小橋流水,充滿綠意的樹木草地,一片生機盎然。清晨的陽光下,社群的居民們悠閒地晨練,孩子們盡情嬉戲,流水淙淙,微風習習,到處是歡聲笑語。

走進居委會,居委會主任歡迎與鼓勵的話語讓我們倍感親切。簡單參觀了一下居委會的辦公室,現代化的社群就是不一樣,有公共閱覽室、網路教學中心、微機室,甚至還有古箏、鋼琴等樂器供小區居民習練。社群服務中心把健身房、圖書閱覽室、樂器室、創作室等向社群群眾免費開放中午在居委會裡,常常能聽到優雅的琴聲,在打掃微機室等地方時,也總能看到社群裡許多老人在這裡上網,看到的人都忍不住感慨:現代社群,現代生活,就是不一樣。小區的居委會很

人性化,提供了很多便利,包括幼兒興趣愛好班,英語學習班等,幫助居民們發展業餘愛好,享受空閒的時光。

主任給我們佈置了幾項任務:社群精神文明質量調查、會議準備工作。社群中樓房比較多,住的人口也多,情況複雜,無疑給調查工作增加一定困難。在工作中,我們與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一起入戶,挨家挨戶的記錄、統計資訊。文明質量調查,我們統計調查問卷,並對每項進行推敲,推測其中的原因和居民的想法,順利完成工作。在會議準備工作中,我們認真佈置會議室,進行衛生的打掃,確保了社群會議的順利舉行。

在空閒的時間裡,我們帶著居委會工作人員為我們提供的小鏟子進行了“服務社群,清楚牛皮癬”活動,為社群的整潔有序做出了一份貢獻,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我們互相合作,互相搭配,爭取達到較高的工作效率。看著同學們熱情服務、忙碌的樣子,小區負責人對我們做了很高的評價,對我們的服務表示非常的滿意。我們與小區居民進行互動,溝通,為建設和諧、文明的社群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四.實習總結:

1.我們真正看到了基層工作的不易。許多大學生想考公務員,覺得穩定又輕鬆,其實公務員的工作真的不容易。工作量大,而且比較辛苦。

2.無論什麼工作,都需要與人溝通。這次社會實習,讓我們鍛鍊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更鍛鍊了吃苦耐勞的意志,促進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烈日當頭,汗流浹背,數日的奔波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鍛鍊到了自己,學到了東西。從而認識到了社群工作的壓力,為我們將來踏入社會打下了基礎。

3.瞭解國情,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生長時間生活在象牙塔內,難免會對國情認識不夠。而社會實習,則在校園與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也是促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培養大學生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社會實習活動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真正的現實環境中去,使他們在實習的大課堂中瞭解社會,正確認識國情,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意識和觀念,培育自覺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意識,進一步明確當代青年學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牢固樹立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自身與團隊相結合。社會實習提高了同學們的組織協調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了解社會工作的不易,有利於端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我們經濟學院實習團隊在社會實習的過程中,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工作,相互照應、同甘共苦,大大增強了我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同時,也提高社會活動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這次社會實習活動,對我們的影響頗為深遠。通過與現實社會的接觸和體驗知道了社會的殘酷和生活的困難。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增強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並有利於提高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激發創新能力,最終促進全面發展。

社群工作實習總結報告 篇4

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應求的狀態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發展文化產業對於我國來說具有重大意義,首先,首先,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必然會日益增強,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積極進行文化建設。社群可以劃分為農村社群、集鎮社群和都市社群,此後提及的社群主要是指都市社群,即在現代城市裡,具有一定共同利益關係的人們,在同一地域內共同生活的有機體。它具有鮮明的城市特點,如地域的獨立性漸趨模糊,居民需求對外部的交通、通訊和服務有更強的依賴性,人口密度調整適當,年齡結構老化,社群管理機構多元化,社群成員的歸屬感和參與感增強,等等。這些特點要求城市社群文化建設必須充分發揮服務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穩定功能和發展功能。

作為濟南大學歷史與文化產業學院公共事業管理的一名學生,我深知發展文化產業的必要性和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景,發展文化產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了堅實的精神文化基礎,發展文化產業是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國文化產業是建立在中國獨有的文化資源基礎上的產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有著自己的優勢。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與高新科技緊密相連,又可以容納大量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因此,文化產業必將成為21世紀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最重要的增長點。中國的文化資源是建立在悠久的5020xx年文明的基礎上,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文化的先進性民族性地域性可以使中國文化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於有利地位,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

在許多人看來,物業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維修、園林綠化、保安、清潔等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事務,卻忽略了物業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群文化方面。作為物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社群文化開展得好與壞,不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還能夠綜合地反映該小區的形象和精神風貌,以及反映該小區居民的素質、精神境界和道德規範等。人們已經接受了買房子是買70年生活方式的觀念,而這種生活方式直接體現於社群文化中,積極、健康、向上的社群文化反映了小區的生命力,關係到安居樂業,關係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這就是大概的建設社群文化的意義,建設社群文化必須遵循的原則可以概括為1.老少相結合2.大小相結合3.雅俗相結合4.遠近相結合。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老人都懷念以前的社群文化,中國社會長期以來是一個農業文明發達的社會,農業社會結構自然具有村社組織的各種特徵。“中國傳統社會是重關係、有人情味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是富有社群色彩的社會。但這種社群色彩並不同於西方社會建立在自由、獨立人格基礎上的現代社群的性質。因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體制的改革深化,這種重關係、有人情味的“社群”色彩在目前城市社會中就越來越淡薄,難怪有許多人興起“人情淡薄”的感慨。這些感覺所反映的社會事實,概括而言,就是“社群的衰落”。而這一“社群的衰落”,可以歸咎三項因素:

1.市場制度。市場是最不講人情的。具體說來其中有四個原因。其一,市場是“金錢掛帥”,就是以金錢為交易媒介,以金錢計算交易得失,以實現更多金錢為主導原則。其二,講錢是要失感情的,因為講錢就必須計較得失,必須服從“理性”,而理性考慮與感情互不相容。所以,在市場經濟中,最好與陌生人做生意,因為可以“無情”。其三,市場其實就是讓陌生人以金錢為媒介、以價格為指標進行“經濟性交換”的場所,在市場交易中,除了“買家”與“賣家”這兩種身份外,人的其他身份,諸如性別、年齡、宗教、家族、鄉里等都顯得次要,市場的確是不講人情、不帶人情味的。其四,市場因此也是不講道義的,甚至在“利字當頭”影響下,完全可以做出雖然“合理”但卻傷害道義的行為來。

2.都市化。城市人口異質化程度大。城市人踏出家門,就是一個“陌生人的世界”,必須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準備。這種防禦性心理機制,使人時刻精神緊張,不敢鬆懈,有意無意用冷漠與敵意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一種安全的距離,使人與人間不會無緣無故發生關係。都市人這樣不近人情,缺乏人情味,實在由環境所造成,是適應環境而不得已採取的一種人生態度,是與人的內在交往的需求相沖突的。

3.科層組織。現代文明所造就的龐大的科層組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嬰孩呱呱墜地一直到入學、上班、就醫、娛樂、旅遊……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現代社會的種種科層組織打交道,不能不遵循它們的規矩和處事方式。科層組織要求按規章制度辦事,不徇私情,一視同仁。從積極方面看,科層組織有利於辦事效率,符合公正原則;從消極方面看,科層組織卻是不少“病態”的溫床:因循、保守、膽小、墨守成規、一板一眼、冷漠、不近人情、官僚作風以及舞弊等。甚至那些原先以服務人為宗旨的官辦機構或組織,卻成為“納稅人”頭上的發號施令者,高高在上,盛氣凌人,這種“目標迷失”或異化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令人反感。

目前社群文化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社群文化雖然已搞了許多年,但它在物業管理行業中運作狀況卻還差強人意。因為它目前還沒有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僅僅停留在物業管理的有限空間和思維下,為物業管理所利用。如果對物業管理沒有多大創意和幫助,社群文化就形同虛設,一片空白。目前在物業管理中,社群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社群文化工作人員專業人員少。形象好、會說、會寫、會跳、會唱,有組織協調能力,是社群文化工作人員基本要求。但目前許多社群文化工作人員達不到這些要求,給社群文化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2)人員數量太少。社群文化工作如果全面開展起來,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能夠全面動作起來的,而是需要很多不同專業人員才能開展起來。現在許多住宅區,只配置一個社群文化工作人員,許多工作沒有人幹。

(3)由於物業管理經費的吃緊,社群文化活動不得不走形式。有物業管理公司搞社群文化活動僅僅是為了達到宣傳企業、樹立企業形象的目的。一些公司在實施物業管理時,往往只重視物質方面的工作,而忽視了精神文明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樣一來,社群文化工作任務就會加重和艱鉅,物業管理工作也會越來越不輕鬆。

(4)政府和社會對物業管理工作支援的力度不夠。社群文化執行得比較完善的企業,如深圳萬科的桃源村、萬廈的蓮花北、大眾的鬆坪村等名牌住宅區,一般都是虧本運作的。計劃生育工作、出租屋管理工作、“三無”人員的清理和整頓工作、地方病的防疫工作等等,實質與物業管理毫無利益和權責關係,但社會把這許多項工作交給物業管理公司做。像以上幾個大型住宅區的管理處,雖然明白這不是自己份內的事,但為了一個住宅區的整體利益和住戶(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他們還是不得不貼出這一筆開支。

(5)認為社群文化就是簡單的出板報或開展一些文娛活動,形式單調,無新意。出板報、宣傳欄或小區內的期刊,逢節日或紀念日開展一些文娛(體)活動,內容比較單一,使居民提不起興趣來參加,不能調動其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或者就是請專業的表演團體來表演,從而忽略了業主的參與性,開展社群文化活動的目的也就達不到。在開展活動時,不能充分利用小區或周邊的配套設施,使得活動場地及設施受到限制。

鑑於社群文化建設所面臨的機遇,我提出以下的關於加強社群文化基礎建設的建議:

1. 完善城市社群文化管理機制是推進我國城市社群文化建設的首要條件。只有理順政府與社群自治組織在社群文化管理中的關係,明確兩者在社群文化管理中的地位及職責分工,才能有效避免目前多數社群出現的文化活動行政化,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效果的不良狀況,進而真正實現通過社群文化建設將我國廣大社群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

2. 我國城市社群文化建設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資金短缺。無論是社群文化設施的購置、新增,社群文化場館的建設、還是文化設施、場館的管理與維護,社群文化人才的引進、培養都需要資金,而且城市社群居民對文化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強烈,由此可知,社群文化建設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然而,當前我國城市社群文化投資體系存在的現狀則是,一、政府一元獨大,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二、許多社會資本想參與社群文化建設卻無相關渠道;三、社群所轄範圍內的某些單位和企業相應的文化資源充足,還會出現資源的週期性閒置(如學校的體育場館、圖書館等),因此,整合城市社群資源,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拓寬社群文化資金的來源渠道是解決社群文化資金短缺的有效途徑。

3.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群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群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4. 近年來社群發展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國家的重視與推動。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誕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的居委會,其功能與性質都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社群的管理要求,與之相對應的《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也無法與當前的社群管理體制相適應。為了順應現代社群的發展要求,也為了保證城市社群建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和頒佈新的社群管理政策、法規已成為必然。

社群文化建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法規的有力支援。出臺社群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規,一方面,有助於理順政府與基層社群在社群文化管理中的權利、職責關係,明確兩者在社群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而有效避免社群文化工作的行政化;另一方面,有助於進一步明確社群文化內容、組織結構、人員編制、經費來源以及群眾文化組織合法地位。健全與完善社群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規,不僅能為城市社群文化建設提供製度保障,而且有助於把廣大城市社群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社群工作實習總結報告 篇5

我在1月迎來了寒假,當然,也是我迎來了的第一次經歷社群服務。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雖天氣炎熱,烈日當頭,我毅然踏上了社群服務的道路。想通過,親身體驗社群服務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習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想通過社群服務,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現今社會,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為說不完的話題。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來到了椰林小區,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習。實習,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巾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習,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習相結合。另一方而,實習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業學小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習中學習,從學習中實習。

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組織後,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湧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僅要學好學校業所學到的知識,還要從生活中,實習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己,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己,表現自己。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內,我們穿街走戶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蓮山課 件]這些都是在學校裡無法感受到的,在學校裡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裡,不會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要知道做什麼,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學校,只有學習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丁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裡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接觸那些

剛剛畢業的學長學姐,他們總是對我說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

回想這次社群服務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很多社會經驗, 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裡是學不到的。

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的接受。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習,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後我要參加更多的社群服務,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