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加快體育事業發展的調研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5.21K

關於加快我市體育事業發展的調研

關於加快體育事業發展的調研

近年來,我市體育事業圍繞《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綱要》,堅持體育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針,以增強人民體質為根本任務,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努力實現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和相互促進,全市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體育組織網路不斷完善加強,競技體育水平穩步提高,場地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體育社會化程序逐步推進,體育事業得到了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現將我市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規劃彙報如下:

一、 我市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

(一)群眾體育

群眾體育以全民健身、增強體質為目標,以全民健身月、舉辦體育競賽活動和國民體質監測為重點,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重點開展了青少年、婦女、職工、農民、老年人等五大人群體育活動,建立了國民體質監測中心,配置了完備的國民體質測試儀器,定期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測定。學校體育以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全面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重點,廣泛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鼓勵和引導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現有體育傳統專案學校9所,其中省級2所,嘉興市級2所,海寧市級5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個。目前我市有單項體育協會11個,分別是籃球協會、足球協會、乒乓球協會、棋類協會、橋牌協會、舉重健美操協會、射擊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木蘭拳協會、網球協會、殘疾人體協等。協會工作正常、活動經常、管理規範。同時我市還活躍著一支裁判員、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骨幹隊伍,我市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50名,其中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4人,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人;各體育專案等級裁判員787名,其中國家級裁判員7名,一級裁判員56名。單項體育協會舉辦 “籃協杯”、“乒協杯”、“足協盃”、“棋童杯” 競賽已形成制度

近年來我市每年承辦的全國性體育競賽活動2次,省和嘉興市體育競賽活動都在5次以上,全市性群眾體育活動20次以上,全市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總人口40%以上,市直機關、規劃建設、國稅等系統先後舉辦了行業系統運動會,郭店等鎮舉辦了農民運動會,2004年舉辦了海寧市第二屆老年人運動會。

(二)競技體育

競技體育工作始終堅持“選好苗子,著眼未來,從小培養,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的業訓工作方針,重視和加強少年兒童體育學校、體育傳統專案學校的建設,形成了以市少體校為重點,體育訓練專案定點學校、體育傳統專案學校和體育協會共同參與的業訓格局,積極探索體教結合,全面落實體育後備人才訓練佈局,省、市訓練佈局運動員人數為275名,現在訓運動員人數為350人左右,開設田徑、游泳、舉重、射擊、皮划艇、賽艇6個重點訓練專案,乒乓球、籃球、足球、棋類4個社會布點訓練專案,現有專職教練員10人,其中高階教練2人,一級教練6人,二級教練2人,兼職教練20餘人。2004年市少體校開展了省級奧林匹克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建立,並被浙江省體育局命名為浙江省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近兩年我市為省體工大隊、省運動學校輸送優秀運動員28名,嘉興市少體校13名。2004年我市運動員趙瑩瑩、吳逸婧、陳超、張斯洛等在全國各級各類比賽中屢創佳績,先後獲得全國金牌12枚,銀牌4枚,銅牌4枚;浙江省金牌42枚,銀牌53枚,銅牌39枚,嘉興市金牌94枚。去年趙瑩瑩在全國田徑大獎賽南京站比賽中,以4、40米的成績獲撐杆跳高第一名,破亞洲青年紀錄,達奧運會A標,參加了雅典奧運會。

(三)體育設施

近年來我市以體育中心、全民健身苑(點)、室外籃球場、室內體育活動室等為重點,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加快體育中心建設,注重加強鎮(街道)、村(社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啟動實施了體育中心體育館工程,體育館已竣工投入使用,異地新建了市少體校舉重訓練房、學生公寓;實施全民健身苑(點)建設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健身苑點93個,其中健身苑14個,健身點79個,鎮、村體育設施建設納入了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內容。據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資料顯示,我市現有各類體育場地571個,其中標準體育場地290個,非標準體育場地281個,體育場地面積為462758平方米,人均0.72平方米(截止2003年底)。2004年新建健身苑7個,健身點41個,籃球場44個,健身房8個,乒乓室93個,檯球室8個均向社會開放。

二、存在不足方面:

1、體育組織網路隊伍建設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海寧市體育總會尚未建立,必須落實編制,配備人員、經費,以加強體育協會組織建設,更好地發揮體育協會的作用,協助政府部門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各鎮、街道應建立文化體育站或體育指導站,落實專(兼)職管理人員和體育事業經費。

2、場地設施建設有待於進一步加快,社會體育場地設施開放力度有待於進一步加大。從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資料看,我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低於全省、嘉興市的人均數,我市現有公共體育設施人均0.057平方米,上級體育部門要求達到人均1.2平方米差距甚遠,市屬公共體育設施少且陳舊,71%的體育場地集中在各中國小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向社會公眾開放率低,社群、居住小區體育設施規劃建設滯後,公共體育設施滿足不了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市屬體育場館設施滿足不了市少體校的體育訓練條件。

3、體育事業經費投入有待於進一步加大。我市群眾體育活動廣泛,競技體育成績顯著,市少體校省、海寧市批准布點專案人數為275人,現業餘訓練專案布點人數到位,但業餘訓練經費到位率為73%,隨著國家、省對體育事業的重視,以體育強縣、體育強鎮、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等建立活動的不斷深入,同時隨著體育社會化程序加快,全民健身事業發展,都急需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出臺一些激勵政策予以扶持。

4、全民體育意識淡薄,全民健身意識不強,全民健身覆蓋面還不夠廣,全民健身存在“兩頭熱、中間冷”,即:少年兒童、老年人蔘與活動多,中年人忙於工作參與活動少;農村受環境條件、思想觀念等影響,活動面不寬,參與面不廣,農村體育工作還有有待於突破。

三、下一步體育事業發展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任務和措施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總體要求,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出發點,加快公益性體育設施建設,加強體育組織網路建設,完善群眾體育服務體系;以全民健身,全民參與為切入點,廣泛開展多層次的群眾體育活動;以培養、選拔、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為著眼點,完善體育訓練體制,強化體育訓練和管理措施,加快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努力實現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和相互促進,促進整個體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體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1、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群眾體育以全民健身、增強體質為目標,青少年體育以學校為重點,農村體育以鎮、村為重點,城市體育以街道、社群為重點,廣泛開展青少年、婦女、職工、農民、老年人多層次的體育健身活動,不斷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到2010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總人口的45%以上,國民體質合格率達到85%以上,全市中國小《學生體質健身標準》施行面達到100%,達標率90%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工作隊伍、社會化的群眾體育網路和國民體質監測體系不斷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達到每千人1名,體育協會達到15個以上,有50%的鎮跨入浙江省體育強鎮鎮行列,有5至10個社群跨入浙江省體育先進社群行列,有1至2個社群為全國體育先進社群,市成為浙江省體育強市。“十一五”期間舉辦好海寧市第十二、十三屆運動會。

2、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競技體育以輸送人才、全面實施競技體育發展戰略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和鞏固以市少體校為主體,體育訓練專案定點學校、體育傳統專案學校、體育協會共同參與的體育訓練格局,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體育訓練,使體育後備人才訓練佈局達到省佈局人數要求,在訓人數保持在400人左右,田徑、舉重、游泳、射擊等重點專案要繼續保持嘉興市的領先地位,在浙江省佔有一席之地,力爭在嘉興市第六屆運動會和浙江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上再創佳績,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繼續開展省級、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建立工作,力爭達到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標準。

3、體育設施建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體育設施建設以滿足群眾健身、體育消費、體育競賽和符合我市中等城市發展要求為目標。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和鄉鎮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快市體育中心建設,建好體育場、射擊館、游泳館;進一步完善市少體校訓練基礎設施,全面改造現水月亭路老體育場,切實改善訓練條件,以達到國家級奧林匹克體育後備人才基地要求;加強多層次健身設施建設,重點在街道(社群)、鎮(村)建好群眾身邊的健身場所和設施。到2010年力爭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

(三)對策和措施

1、 加大體育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體育意識。

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加大宣傳力度,從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把發展體育事業作為促進人民身體健康,提高全民整體素質,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事來抓,逐步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投入,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積極倡導將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興建體育場地設施、構建多元化的群眾體育服務體系作為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單位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切實抓好群眾身邊的體育組織網路,建好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搞好群眾身邊的體育活動,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素質,營造一個政府管理體育、社會支援體育、群眾參與體育的良好氛圍。

2、積極構建群眾體育服務體系,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

按照親民、便民、利民原則和政府主導、社會興辦的原則,深入實施我市全民健身計劃二期工程,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月活動,舉辦好海寧市第十二、十三屆運動會,掀起階段性全民健身熱潮。以鎮、社群、學校為重點,努力構建涵蓋健身組織、健身設施、健身指導、宣傳教育競賽活動和體質監測等內容的群眾體育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工、青、婦、體育協會等群團組織優勢,組織實施好青少年、職工、農民、婦女、老年人等人群的體育競賽活動和體質監測工作,以開展體育強縣、強鎮、先進社群建立活動為抓手,全面促進群眾活動的廣泛開展,以此帶動各項體育工作制度的落實,普及體育科學知識,倡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強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自覺性,不斷擴大體育人口。

3、加強體教結合,加速體育後備人才培養。

要以2008我國舉辦奧運會為契機,加大體教結合力度,拓寬訓練渠道,繼續完善以市少體校為主體,訓練專案定點學校和體育協會共同參與的業訓格局,鞏固原有優勢專案,拓展新的優勢專案,注重體育後備人才隊伍梯隊建設,按照“選好苗子,著眼未來,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積極提高”和“三從一大”的訓練原則,強化訓練和管理措施,積極向國家、省、市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不斷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力爭在2006、2010年省、市運動會上再創佳績。以建立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為抓手,改善市少體校訓練條件,加強少體校的全面建設,促進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為申報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奠定基礎。

4、 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管理,不斷完善體育組織網路

全面貫徹《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把體育設施建設作為政府為民實事的大事來抓,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步伐,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堅持體育資源社會共享原則,積極拓寬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途徑和辦法。市屬公共體育設施要繼續強化服務意識,創新載體,提高設施利用率,探索新建體育場館運作模式和執行機制,以不斷滿足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要進一步完善群眾體育組織網路體系,加強體育總會、行業體協、老年體協、單項體育協會等體育社團組織建設,建立和完善體育指導站等基層組織,注重鎮、街道、村(社群)基層體育工作隊伍建設,抓好社會體育指導員、裁判等骨幹隊伍培訓工作,培養一批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裁判員,夯實群眾體育工作基礎,為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廣泛開展提供組織保證。

(swx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