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民盟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73W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關係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域性。中央統戰部《關於認真組織和引導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意見》,要求各級黨委統戰部門廣泛調動統一戰線各方面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民盟**市委認真貫徹落實,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中開展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如何進一步發揮民盟優勢,利用民盟資源,調動廣大盟員積極性,推動農村改革發展,服務建設新農村,民盟調研課題組,經過深入調研和分析並結合當前工作的實際,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民盟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一、新時期新形勢下,民盟必須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服務

民盟作為統戰的成員,一定要按照統一戰線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提高認識,深刻認識農村改革發展、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委政府的重大部署上來,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新時期民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點任務,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發展意識,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和運用民盟界別的資源,參與、支援、服務新農村建設,為農村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1、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是民盟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對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意義重大,內涵豐富,原則要求十分明確,重點措施和實施辦法切實具體。中央、省、市有關“三農”檔案精神,以及當前國家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等部署,都對加快農村改革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這要求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民盟要進一步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充分發揮民盟界別優勢,運用民盟資源,把工作領域由以政治領域為主向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多領域拓展,把工作內容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大局延伸,因勢利導,充分調動盟員積極性,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

2、服務新農村建設是新形勢下民盟工作的必然要求。我市70%多的人口生活在農村,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各類組織普遍興起,特別是個體戶、民營企業和各種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迅猛。廣大農村湧現出許多致富帶頭人、科技工作者和在當地有影響的代表人士,不少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港澳臺人士到農村尋找市場和商機,有的直接把企業、事業辦在農村。這都要求我們更加自覺地把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為新世紀新階段民盟工作的戰略任務,作為民盟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努力促進城鄉社會各階層和睦相處、和諧共生、共謀發展局面的形成,盡最大努力調動和運用民盟資源,服務新農村建設。

二、民盟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的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市民盟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和統戰工作精神,及時部署實施,充分發揮了民盟人才智力優勢、科技優勢,服務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發揮智力優勢,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一是積極提交提案。XX年以來共向市政協提交42篇有關農業或農村工作的提案,並被市政協採納。XX年以來提交市政協提案《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建設》、《關於發展和加大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力度的建議》和《關於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議》,被列為重點提案。200XX年 9月市政協組織相關人員到基層專題督辦《關於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議》這份提案,《**日報》XX年10月10日以《讓林改繼續走在前頭……》報道了此資訊。盟市委提交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我市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等3篇提案獲市政協XX—XX年度優秀提案獎。二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近年來**民盟共組織開展了有關涉農方面專題調研近10項,如《關於加強我省農村醫療隊伍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若干問題研究》、《推進我省農村文化建設,為繁榮海峽西岸經濟區服務》、《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問題的研究》、《福建省糧食安全問題研究課題(**)調研報告》、《福建省原中央蘇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關於我省山壠田低產改造的若干意見和建議》等。其中《福建省原中央蘇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福建糧食安全問題調研報告》、《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問題的研究》等三篇調研論文在第三、四屆“全面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建言獻策論壇”上分別獲得二、三等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問題的研究》還獲XX年**市“改革開放與**創新發展”重點課題調研成果三等獎。三是積極反映有關農村農業方面的社情民意。XX年以來盟市委會有6篇資訊被盟中央和盟省委採用,曾獲得福建省民盟組織社情民意資訊工作組織二、三等獎。

2、 發揮資源優勢,突出民盟特色,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服務工作。**民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鼓勵和支援盟員結合本職工作和農村工作實際,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在開展新農村建設服務工作中我們注意準確定位,選好切入點,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多做中間服務和拾遺補缺的工作;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注意發揮民盟優勢、突出黨派特色。通過深入開展“為黨增光輝,為盟添光彩”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服務工作。**民盟每年都組織盟員開展了以智力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文化、醫療下鄉”三下鄉活動,先後赴永安大湖鎮、永安畲族青水鄉、梅列區臺溪村、沙縣夏茂鎮、尤溪縣洋中鄉桂峰村、三元區蕉坑村等地開展三下鄉活動,累計達數十場次,得到基層群眾的廣泛好評。

3、發動廣大盟員開展愛心捐助,真心為農民辦好事辦實事。盟市委結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每年組織開展服務進農村活動,受益農民群眾上千人。為貧困村捐贈科技書籍500餘冊、書寫春聯近1000餘幅;發放農業資料和疾病防控書籍和宣傳材料近1000份;開展水產、農產品栽培、科普知識、講座20多場次。每年不定期地開展下鄉義診活動,免費發放藥品近3000元。廣大盟員積極開展向弱勢群體獻愛心、賑災捐款和“兩節”送溫暖活動,累計捐款達30000餘元。盟市委組織開展的一系列社會服務社會活動,樹立了盟的良好形象,擴大了盟的影響,得到了受助群眾的好評。

儘管市民盟在服務農村經濟建設、服務農民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面對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改變,在實際工作中,民盟工作也深刻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和危機。

1、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對農村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深,認為只需搞一些活動、抓一下教育、穩定一下人心就可以,農村改革發展瞭解和參與一下就夠了。二是由於基層組織外部工作環境較差、幹部兼職過多等主客觀因素,服務經濟無有效載體。三是部分盟員還存在認識上的模糊,認為農村改革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與民盟工作關係不大;習慣於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面對與新農村建設不相適應的問題,存在畏難情緒、創新意識不強,使得服務新農村建設處於被動狀態。

2、服務農民缺乏有效途徑。一是在發揮作用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找準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合理配置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還需要樹立科學、全面、和諧發展的意識,找準影響和制約民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突出問題,提出有效辦法,使民盟在服務“三農”工作中取得重點突破,並實現全面發展。二是服務手段單一。對農民急需的科技培訓、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等缺乏實質性的幫扶措施,影響大、生命力強的品牌工作不多;三是服務機制僵化。深入農村、貼近農民不夠,整合資源能力不強,社會化的服務機制還處於探索階段。

3、組織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隨著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轉變,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和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面,對民盟工作體制機制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服務“三農”方面,需要進一步健全區位聯動、內外結合、優勢互補的工作機制。在組織和支援盟員服務新農村建設方面,還缺乏長效機制;在發揮盟員作用方面,辦法和措施不夠多,不能完全滿足他們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質、參與農村改革實踐和新農村建設的新期待。

三、對策與思考

如何根據農村改革發展需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實際,從農民生產、生活最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尋求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因地制宜、紮實有效推進民盟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取得實效,確實還有不少緊迫而現實的重大問題,是值得我們深入調查,認真研究,用心策劃,狠抓落實的。

(一)提高認識,增強推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深入貫徹xx屆三中全會精神,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改革和完善農村體制機制等,按照中央、省、市有關“三農”檔案精神,以及當前國家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等部署要求,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尋求新的對策,著力解決民盟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好新形勢下新農村建設工作。

1、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開拓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載體。始終保持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勇氣,自覺做到分析和研究問題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武器,謀劃和部署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重要依據,檢驗和評價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根本標準,努力形成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載體。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相對齊備的優勢,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要求的實現。要緊緊抓住發展農村經濟這一首要任務,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幫助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要積極促進教育、衛生、文化等農村社會事業建設,努力提高農民科學文化水平,培養造就一代新型農民,推動文明健康社會風氣的形成,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2、認真研究新形勢下民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建立和完善工作體制機制。一是要建立穩定有效的協作機制,進一步明確職責,減少交叉,整合資源,加強工作力度,切實解決好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問題。二是加強工作指導,明確重點,理順思路,利用併發揮已有的工作網路,進一步形成聯動的工作機制。三是依託網際網路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政策、法規、經濟、諮詢服務和資訊服務,充分發揮網路在服務新農村建設方面的優勢和作用。

3、統籌好理論政策研究和農村改革實踐,推動服務新農村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認真總結歷史和現實中為“三農”工作服務的成績和經驗,把實踐證明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轉化為經常之舉、普遍之舉,並不斷加以完善。要結合中央的新精神,著眼農村的新發展,加強調查研究,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努力探索新思路,提出新舉措,建立新載體,要從農民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最容易見實效的事做起;要高起點、多視角、多型別、多模式、有特色地制定分期實施的方案;要從農民最有積極性,基層幹部最主動,主客觀條件也比較成熟的地方開始,設定試點,培植典型,探索經驗,取得可靠階段性成果後,再逐步推開,不斷把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工作引向深入。

(二)發揮優勢,增強合力,找準服務農村的著力點、切入點

中央、省、市委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做出了全面部署。要認真總結經驗和有效模式,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進民盟工作的強大動力,找準民盟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著力點、切入點,破解難題,謀劃新舉措,推進民盟服務農村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果。團結廣大盟員,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參與新農村建設,為促進農村改革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結合農村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農村改革發展獻計獻策。發揮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界黨外知識分子、專家學者的聰明才智,引導盟員圍繞農村改革發展,提高農民生產發展能力、發展農業特色經濟、培育新型農民等事關新農村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多搞實地調查,多做深入研究,多獻務實之策,幫助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2、真心實意地為農民群眾辦實事,切實增強統一戰線的凝聚力。採取多種形式,組織認真學習,加強輿論宣傳,使廣大盟員充分認識中央關於建設新農村戰略部署的重大意義,不斷增強為建設新農村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良好氛圍。要更好地發揮民盟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絡廣泛的優勢,引導盟員立足本行本職,發揮自身特長,從各個方位、各個角度為新農村建設謀務實之策,拓發展之路。要為盟員發揮作用創造條件,積極引導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偉大事業。要支援、幫助盟員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過程中,使自身的事業也獲得應有的發展。

3、發揮民盟優勢,群策群力,形成新農村建設的合力。一是發揮人才智力優勢。相當部分盟員本身處於農業經濟建設的第一線。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組織廣大盟員主動深入農村地區,開展決策諮詢、人才開發、專案協調、投資推介等活動,為促進當地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如推廣實施農業科技示範專案、培訓農村實用型人才、引進資金、引進投資專案、組織科技下鄉、科技諮詢活動、傳送農業實用科技資料。二是發揮廣泛性和包容性優勢,協調關係、化解矛盾。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以人為本的民本意識,全面協調處理好各類關係,推動新農村建設走入健康的發展軌道。三是發揮盟員與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及海外僑胞聯絡廣泛的優勢,積極為農村地區發展牽線搭橋,協助引進資金、技術、人才,是民盟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三)結合工作實際,針對性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當前農村改革發展、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嚴重不足,農業生產成本過大、農民增收乏力、村財薄弱,農村教育不公平,農民看病難、看病貴以及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村民民主自治,農村社會的安定穩定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民盟服務新農村建設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的培訓和指導。村級班子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建設自己家園的關鍵所在,村級“兩委”主要幹部與班子成員的政治素質、為人品質、法律意識、工作能力以及帶領致富能力是關鍵。針對當前農村基層政權功能、農村黨的核心戰鬥堡壘作用有所弱化,農村宗族勢力、黑惡勢力有所抬頭的,制約著農民生產發展、生活提高和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等問題,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盟可以在強化農村基層幹部培訓與指導,提高村級班子成員管理村務的素質能力,尤其是民族示範鄉鎮和示範村的村班子建設,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2、加強和推進農村文化建設,適應廣大農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採取多種形式,切實改善農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充分發揮專業藝術人員的積極性。加強教育培訓,培養一專多能的群眾文化人才,逐步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提高其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的能力,鞏固農村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二是支援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各種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從事農村特色文化產品開發和文化服務,使農民群眾逐步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促進農村文化產業發展。三是加強對農村文化骨幹培訓輔導,努力在文化教育、政策宣傳、提供娛樂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四是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文化服務。以 “三下鄉”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共建聯動活動。五是推進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發展,促進閩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進一步增強臺胞和海外華人對祖國和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六是積極倡導、引導社會力量捐助農村文化事業。重點捐助農村文化站、圖書室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公益性文化實體和文化活動。

3、重視改革農村教育,提升農民素質,推進農村科技進步。農村教育嚴重滯後,農民文化、技能素質低,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新農村的主要制約因素。“建設新農村,根本要從農村教育改革入手,大力培養新型農民,培訓勞力就業技能是當務之急。”教育制度設計不公平,農民教育權利受侵害,農民迫切要求儘快改革扭轉這一不合理狀況。要整合統一戰線教育資源,著眼於服務農民成才增收,著眼於培訓新型農民,著眼於增強村民法制意識,大力推進“雙百工程”,努力培養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守法制的新型農民;紮實推進農民素質提升,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扶持農民實現增收致富。

4、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積極引導和扶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一是加強調研,摸清返鄉農民工的就業現狀,瞭解他們的就業創業需求。二是加大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積極組織開展返鄉農民工崗前引導性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做好服務於我市主導產業發展的轉移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三是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開展多形式就業創業。積極有效引導以到工業園區就業創業為主的多形式就近就業創業活動。引導返鄉創業農民工立足我市農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有效推動包裝儲運、農資配送、資訊諮詢等農業產業化配套企業發展。引導返鄉農民工在商貿、運輸、餐飲、旅遊、娛樂等領域發展個體私營企業,著力發展文化產業、現代物流、社群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四是切實加大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免費介紹和宣傳用工資訊,及時把勞動力市場的新情況提供給農民工,讓農民工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和方向。

5、引導農業龍頭企業開展互助聯動活動,帶動農村產業延伸提升。支援企業開展重大農業產業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大先進技術引進、吸收力度。協助企業爭取上級專案、資金支援,強化科技創新,通過改造提升和延伸傳統農業產業,力爭在更大空間、更廣領域上促進我市農業更好更快發展。支援企業與農村幫扶結對,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具體事務,吸收農村富餘勞動力,打造工業、農業雙贏的態勢,實現以工補農、富農目標。通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利用資金、技術、管理、營銷和品牌等優勢,扶助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採取多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對農產品等實行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系列化加工、企業化管理,帶動當地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也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6、重視農村醫療改革,滿足農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醫療衛生需求。農民看病難、看病貴。這雖是全國性的難題,但在農村更加突出。鄉鎮衛生院已處於無力經營,裝置短缺,醫務人員外流,難以為繼,合作醫療、大病統籌制度農村覆蓋面太小,“小病看不起,大病拖著等死”,農民深感醫療衛生負擔沉重。要積極組織專業技術骨幹下基層幫扶,幫助基層開展人員、技術培訓,提升農村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著重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理論及業務素質,提高服務意識,改進醫療衛生服務,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群眾既少花錢又能看病。

7、推進鄉風建設,促進農村社會安全穩定。當前農村社會治安不容樂觀。搶、盜、毀、壞案件有明顯上升趨勢,地下“6合彩”、賭博現象存在,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農民財產、人身安全與健康。農村社會的安定穩定,已是農民迫切要求急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要密切關注農民對利益的現實需求,根據農村的客觀實際,在引導農民正確對待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的同時,向有關部門真實反映群眾的呼聲和意願,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引導廣大農民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