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職業調研報告4篇大綱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93W
本文目錄職業調研報告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調研報告職業教育中心辦學情況調研報告高等職業教育狀況調研報告

報告背景

職業調研報告4篇大綱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是每個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是直接為勞動力市場服務的,因此,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如何適應勞動力市場,如何被勞動力市場接受,是各個國家職業教育研究的重點。但各個國家,以及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勞動力市場不盡相同,所以職業教育培養人才必須與時俱進,對職業教育培養人才模式的研究也必須與時俱進。

目前中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方興未艾,但職教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壓力越來越大。結合東莞各大人才市場現狀研究來看,企業難以找到合格的技術工人——招工難;而從職業院校又反映畢業生畢業後難以找到對口的工作崗位——就業難。為什麼會造成這種供需矛盾?

調研分析

本次調研針對東莞最大的人才市場進行相關訊息的調研和了解,對近百家制造業企業的hr管理人員進行調查瞭解,得出本次分析結果。

1、大環境影響下,企業對人才的選擇更具針對性

經受金融風暴影響,東莞絕大多數企業都以裁員規避風險,同時在人才招聘上更加的謹慎。據調查瞭解,有60%以上的企業對人才的選擇條件都比較集中,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對於人才的要求更高。以至於招聘效果不甚理想,專業技術人才更是重金難求的定向人才。

2、製造業企業對於人才選擇更具階段性

東莞產業轉型,加上金融風暴後不少工廠/企業遷徙或者倒閉,因此對於人才的選擇出現新的變化。在本次調查中50%以上製造加工企業的人才需求更加具備階段性,特別是一些外貿類工廠毗鄰節假日前一段時間普通人才需求大增,然而到今年年底對於一些中高階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的需求則增加不少。

3、現在社會上大部分人才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當談及現今社會人才狀況時,不少企業的hr們表示:現在社會上流動的所謂人才,更多的還是處於底層操作階層,對於稍微高一點的技術崗位就很難滿足。而且,社會上流動的學生佔據主流,由於缺乏實踐操作而停留在一些純粹理論基礎上,則更難滿足企業的技術要求。

4、大多數企業對定向人才培養抱有興趣

關於企業需求人才的定向培養是,絕大多數企業代表都表示有很大的興趣。針對企業需求定向培養固定技術人才,能夠更好的滿足工廠的特別崗位的人才需求。但是由於不少企業在人才要求短時間到位,而培養又要花時間和成本的情況下而覺得短期內不適合企業需求。只有部分大型企業表示,在企業自身提前進行人才需求規劃完善、有完整的人才梯隊情況下,願意接受 人才定向培養。

5、社會上企業對於常規職業教育培養人才興趣缺缺

當談及社會常規職業教育培養人才時,半數企業代表對此表現平平。其最大的原因在於,大多數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崗位需求,而且部分畢業生所學的內容已經滯後,不符合工廠最新的需求。

結論分析

針對人才市場所得訊息,結合現階段部分職業院校對人才培養相關模式進行對比,從專業、師資、內容方面得出些許結論。

1、職業院校專業設臵滯後,很難滿足社會企業的人才需求

多數職業院校的專業設臵都是多年前所設,而且長時間沒有進行適時的進行更新和升級,使得專業滯後,與現今社會上企業最新需求錯位,由此直接導致培養出的人才與企業需求錯位,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對此,強化職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進一步將雙方的需求進行調和與對接,使得職校能夠深度瞭解社會需求,及時調整專業方向,以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

2、職業院校師資力量單一,且與企業需求切合度不理想

從瞭解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師資力量上相對比較單一,基本上沒有雙師型講師,更多的集中在理論的教學上,缺乏實際的技術操作,即使所謂的“操作經驗”也是停留在多年以前的經驗上,因此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講師比較缺乏。

對於雙師型講師的培養成為限制東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對此強化雙方的溝通與交流,如可行老師定期進工廠進行實訓進修,及時瞭解企業需求,以便於更好的培養社會適用的技能性人才。

3、多數職業院校更加註重商業運作,對社會關注程度不足

現今的職業院校成立之初就以商業盈利作為目標,因此招生成為各職業院校的頭等大事。因此在專業設臵、課程更新、講師培養等方面都相對力度不足,因此大部分職校在整體的人才培養成效上相對不足。

對此,需要更多的從政策導向上刺激和引導職校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結合社會企業需求有針對性的提升講師素質、完善專業內容,且有必要和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及時給講師充電,給學生實踐機會,提升培養人才的社會實用性。

後記: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東莞是中國製造業之都,技術性人才是支撐整個製造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因此,建立完備的技術人才培養機制,推動東莞製造業的順利發展,其道路則任重而道遠。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調研報告職業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新會計準則賦予會計職業判斷較大的空間,客觀上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從更廣泛和開放的視角思考會計環境,以面對不斷變化、日益增多的具有不確定性的經濟事項。

一、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1.樹立會計職業判斷意識。在主觀上樹立職業判斷意識,是會計人員提升職業判斷意識並能夠正確運用職業判斷能力的前提條件。會計人員必須從過去只需根據會計制度的明確規定作簡單的是非判斷向職業判斷邁進。更新過去已形成的排斥判斷、崇尚統一的傳統思維方式,改變處理會計事項時只是按圖索驥地照以前的做法或者請示領導遵照執行,缺乏獨立職業判斷意識的模式。

2.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1)會計人員應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如會計理論、會計準則、管理會計、計算機操作及資料庫、網路技術等知識,應掌握與會計工作相關的財政、稅收、貿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這是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條件。同時,具備繼續學習新政策、法規、制度和不斷更新知識,獨立自學的能力。(2)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在不斷訓練、長期實踐中積累形成的。會計人員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和相關知識外,還要注重多參與會計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分析、判斷、總結,從實踐中不斷積累從業經驗,掌握職業判斷的技能和技巧,能夠排除干擾、堅持原則,對現實中不斷出現的複雜且有不確定的經濟業務以及各種影響因素,能夠做出準確的職業判斷。優秀的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而且還要求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

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會計職業判斷的保證,是衡量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一個標準。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強化職業道德意識,提倡和監督會計人員依法核算、實是求是、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是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環境和會計物件日益雜,會計人員應在嚴守職業道德的前提下做出職業判斷,不斷提升職業判斷能力。這樣,會計人員才能做到從原則上把握問題,從實質上認識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會計職業判斷的應用

1.堅持誠信原則和遵守職業道德。誠信原則是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重要原則,它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客觀公正地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作出合理合法的判斷。會計人員的誠信是經濟實體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誠信的會計人員才能客觀、真實地進行會計核算,提供正確的會計資訊。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中思想和行為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準則,對正確進行職業判斷十分重要。會計人員作為特殊的行業人員,在作出職業判斷時,應以遵守職業道德為前提,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國家有關財經法規、依法理財、客觀公正,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

2.堅持獨立原則。獨立原則要求會計人員不要盲目依從管理層的意見而放棄應有的職業判斷原則,應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合理借鑑其他單位對同類會計事項的處理,不要把思想限制在過去的判斷方法和結果中,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對待會計職業判斷。

3.堅持合法原則。會計職業判斷只能在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允許的範圍內作出判斷和選擇,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和會計原則必須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精神實質,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4.堅持謹慎原則。要求會計人員的每一次判斷都有充足的依據為基礎、以免造成判斷失誤。在出現多個備選方案時,應按謹慎原則,對備選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後選擇最優方案。

5.堅持一致性原則。要求職業判斷的依據或方法有一定的穩定性,對於不同時間出現的相同的經濟業務,無論同一個會計人員或不同的會計人員都應運用相同的判斷方法。對於法律法規或準則沒有規定的,在會計處理方法能上能下,也應遵循一致性原則。

6.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相關制度。會計理論、會計準則和制度以及行業財務制度、管理會計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及資料庫網路技術等知識,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最起碼的從業知識,與會計工作有密切關係的財政、稅收、金融以及外語等知識是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條件。會計人員不僅要面對實際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的經濟事項,依據有關規定,作出專業判斷,並對這種事項進行記錄的備選方案。優秀的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還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它是會計人員常識、經驗、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綜合反映,要求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職業判斷意識。

職業教育中心辦學情況調研報告職業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十月二十九日,我們組織了有關人員,到市職業教育中心,對該校近幾年辦學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在察看了教學秩序、教師和學生管理秩序的基礎上,重點組織了全體領導幹部進行座談討論,詳細聽取了校級領導特別是中層領導的意見和建議。

一、學校辦學基本情況:

學校佔地120畝,建築面積3.5平方米,教職工225名,教師188名,34個教學班,1200名在校生。學校主要面向第三產業設定了計算機、服裝、烹飪、旅遊、財會、電子電工、汽車維修、商貿等8個專業。其中,計算機、服裝兩專業為青島市骨幹專業。

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文化課教學為基礎,以專業課教學為中心,抓住專業技能訓練和對口高職升學兩個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的辦學指導思想,通過搭建立體化聯合辦學網路,實現了“招生、培訓、實習、專業人才交流”一體化,為學生開闢了優質就業、高職升學、自主創業、出國研修四條成才渠道,合格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100%。

學校貫徹“科研興校”方針,承擔了國家“十五”規劃科研協作課題兩個,獨立承擔省級科研課題一個,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高職對口升學工作一直走在青島市前列,XX年以來,向高等院校輸送學生2300多名,大學聯考達線率一直保持95%以上,有160多名考生達本科線,本科達線率和達線總數均列青島市百餘所學校之首, 大學聯考經驗在青島市推廣。

學校注重加強德育工作。樹立了德育為首的觀念和意識,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體系比較完備,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措施得力,重視班主任隊伍的校本培訓,提高了班主任隊伍的工作能力和整體素質。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開展得紮實有效,開展了“感恩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樣的德育系列活動。

學校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針對當前職業教育新形勢,勇於創新辦學思路,積極探索辦學新形式,採取工讀結合、高職套讀、校企聯合、校社聯合等多種辦學形式,使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達到有機結合,辦學路子越走越寬廣。

學校先後獲得山東省“教學工作先進單位”、青島市“教學示範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學校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學生學習素質的構成與培養研究》實驗基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中國農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國情教育》、《現代教育》、《職教論壇》等十多家報刊和新聞媒體都先後報道過學校辦學經驗。

二、學校今後發展方向

1、辦學規模:

在積極穩妥發展、保證生源質量的前提下,到XX年秋季開學,學生班額達到60個,在校學生數量達到3000人,今後根據我市生源情況逐年增加,5年時間在校學生數量達到3300人以上,在校教職工(在編)人數達到260人以上。

2、專業設定:

學校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不斷調整專業設定。自1992年以來,先後停辦了預備役、保安、法律文祕、美術、數控和電氣焊等專業,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一是就業前景逐漸暗淡,從業待遇低,用人市場縮少。二是專業與對口升學不能對接,滿足不了學生高層次就業需要。三是專業與市內其它學校重複,為避免不良競爭,主動停辦。鑑於上述原因,學校今後3-5年,主要面向第三產業開設和發展:計算機專業、服裝專業、烹飪專業、旅遊專業、財會專業、電子電工專業、汽車駕駛與維修專業、商貿專業,共八大專業。

服裝和烹飪專業是學校的“老號”專業。服裝專業是青島市骨幹專業,不僅辦得早,學校師資力量強,而且人才市場需求量也大,畢業生對口升學前景也好。從明年開始,招生力爭保持在4個班以上。烹飪專業不僅辦得早,且是全市唯一專業,畢業生就業、自主創業和歸併為餐旅專業後的對口升學前景都看好。從明年開始,力爭保持年招生2-3個班。

計算機專業是青島市骨幹專業,該專業辦得早,規模大,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該專業的人才需求量會不斷加大,同時,對專業辦學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學校發展該專業的思路是:強化專業資源配備,擴大辦學規模,強化公用性;優化教學資源,設定相關子專業,強化專業性。力爭明年招生4個班,200人。XX年達到6個班。

旅遊專業是近幾年學校重點發展的一個專業。人才市場供不應求,對口升學前景好。從明年開始,力爭年招生保持3個班。

電子電工專業人才市場供不應求,對口升學前景好,學校教學裝置和師資配備強,也是近幾年學校重點發展的專業之一。從明年開始,力爭年招生保持4個班。

汽車維修專業是學校近年和今後幾年重點發展的專業。去年以來,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及學校投資780萬元,建設汽車實訓中心,對專業發展將會起到巨大拉動作用。從明年開始,力爭年招生保持4個班以上。

財會和商貿專業為適應市場需求,學校發展的思路確定為:緊緊依託計算機專業,最大限度發揮計算機專業優勢,結合兩個專業的特點,逐步實現兩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的嫁接,向財會資訊化和電子商貿專業過度。從明年開始,兩專業分別力爭保持年招生2—3個班。

3、硬體建設:

根據學校發展現狀,明年內部教學設施建設的主攻方向是汽修和計算機兩個專業。明年新學期開學,完成計算機更新換代。外部設施主攻方向是汽修專業,明年年內完成汽修專業實訓中心內部設施建設。XX年開始主要加強電子電工、旅遊等專業建設。力爭5年內有60%的專業內部設施達到青島市骨幹專業標準要求。

4、辦學體制:

繼續堅持自主辦學為主,廣開聯合辦學渠道,走多形式、多層次,上掛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橫聯企業、行業的內涵發展的路子。採取工讀結合、高職套讀、校企聯合、校社聯合等形式,學歷教育、長短期社會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培訓和出國研修培訓等多層次教育並重,引進先進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技術力量、調動各界積極性、增強辦學活力、盤活各類教育資源,積極推動學校規模發展,為學生終生髮展提供基礎保障。

5、基地建設:

學校實習基地建設堅持走內外並重,教練結合的發展路子。今年開始,著力建設校辦服裝廠,引進先進技術裝置、技術力量,建成能容納100多名學生的半工半讀的校內實習基地。XX年吸納社會資金、裝置和技術力量、管理人才,與學校共同辦起能容納150名學生實訓和年培訓800人次的“汽修專業實訓中心”。烹飪和旅遊專業,在充分利用學校賓館實習的同時,重點在青島鞏固和擴大實習基地,實現實習就業一體化。其他各專業逐步建立2—3個校內外實習基地。

6、隊伍建設:

幹部隊伍建設。按照市局總體要求,通過落實“六講三評”、定期考核考察和培訓、加強監督監察、加強後備幹部培養等措施,建立一支講政治、講正氣、講團結、講學習、講奉獻、講廉潔、特別懂管理、特別能戰鬥,結構合理、生機勃勃的幹部隊伍。

教師隊伍建設。師資力量構成,文化課教師、專業基礎課教師主要通過教體局給予調配,專業實踐老師根據學校課程設定,可聘用社會上的能工巧匠充實進來,師資隊伍建設,主要按照市局總體要求,通過落實“八比四評”、能力業績考評、定期培訓等措施,打造一支紀律和能力強、工作態度端正、作風硬、有奉獻精神、工作質量高、業績優秀、結構合理、後勁充足的教師隊伍。3-5年內,教師本科學歷達標率達到90%以上,高階職稱佔20%以上,“雙師型”教師佔50%,獲高、中級資格證專業教師達100%。積極鼓勵中青年教師報考研究生,爭取專任教師中的研究生比例逐年遞增。

7、管理水平:

教學管理。堅持科研引路,全面貫徹落實“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類、分層次教學”的教學管理理念,通過業績檔案管理和學分制管理,充分調動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兩個積極性,繼續保持教學質量市內領先,對口高職升學青島市領先的優勢。就業教育與升學教育並重,就業教育要技能訓練與文化課、專業理論學習並重,升學教育也要把文化課、專業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並重,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

學生管理。全面貫徹落實“為學生終生髮展高度負責”的管理理念,從培養學生說話、動手、合作、互助、禮儀等基本素質能力入手,針對90後學生心理特點,廣泛開展德育活動,通過調動班主任積極性和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等方法,把學生管理水平提高到全市最高水平。

三、制約發展的幾個問題

(一)師資力量。目前學校上課教師137名,其中兼課幹部20名,兼課教師11名,因工作對外借調11名。教師人均周課時(含自習輔導)14.3節,按照學校發展規劃,明年數學、語文、英語教師各缺口5名以上,專業課教師缺口更大,實習指導教師奇缺。

(二)教學裝置。目前計算機、服裝、烹飪等主打專業教學裝置落後陳舊,嚴重影響教學和技能實訓,急需更新換代。圖書館與閱覽室的建設,需要不斷擴大電子閱讀的規模,提高閱覽資訊化程度。

(三)教師評價。市局缺乏一整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制約和影響教師教學積極性的調動。前些年實施的對口大學聯考、技能競賽獎勵辦法,對調動教師積極性非常有效,由於獎勵不兌現,落實不到位,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建議主管部門兌現前幾年的獎勵,修訂教學評價辦法、獎勵辦法。

(四)實訓經費。由於學生實習實訓經費來源無保障,嚴重影響技能教學質量。建議主管部門統一建立實習經費保障機制。

(五)專業設定。目前各職業學校專業設定仍存在重複現象,建議主管部門儘快統籌解決,消除學校間不良競爭。

四、實現發展幾項措施

(一)積極爭取政府支援,盤活社會各類資源,保障資金投入。

1、搶抓當前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社會、經濟發展急需大批專業人才這一職業教育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積極尋求國家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對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支援,爭引專案、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2、積極探索多元投資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和市場機制,拓寬籌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政府投入、企業合作、社會捐贈、校辦產業回報等形式,盤活資金來源,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實現學校規劃目標提供資金支援和物質保障。

(二)適應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專業。

對現有專業進行深入調研分析,進行科學規劃調整,形成服裝、烹飪、計算機、旅遊、財會、電子電工、汽車維修、商貿等八大專業體系。按照骨幹專業評估標準,進一步規範建設和管理,使財會、電子電工等專業達到骨幹專業標準。充分發揮骨幹專業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使學校各專業協調發展。

(三)強化隊伍建設,確保可持續發展。

1、按照教體局領導幹部“六講三評”標準要求,建設一支觀念先進、業務精湛、開拓進取、團結協作、務實高效、勤政廉潔的具備應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和手段能力的幹部隊伍。

2、加快教師隊伍培養步伐,深化名師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一大批政治堅定、作風端正、樂於奉獻、業務過硬、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鼓勵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建立專業課教師定期參加生產實踐培訓制度,提高教師跨學科、跨專業與其他教師合作的能力、提高教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繼續實行骨幹教師培養選拔制度,培養學科帶頭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師隊伍。

(四)優化管理機制,完善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質量。

1、繼續完善校長負責制,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監督作用,加強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教代會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職能;成立家長委員會,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積極性,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

2、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中層領導競聘上崗制和教職工崗位聘任制。

3、建立和修訂各類管理制度,完善考評和獎勵制度。獎勵政策向班主任、教育教學一線教師、向創造性工作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

4、提高領導幹部、教職員工現代化、資訊化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促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五)深化辦學體制和模式改革,增強辦學活力。

積極探索校校聯合、工學結合、校企聯合的辦學機制,從制度上探索職業教育企業化管理理念,探索開放辦學執行機制,實現校內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擴大聯合辦學的輻射面,提高聯合辦學的層次,在充分挖掘本地優質生源的同時,加強與西部、西北乃至全國各地的聯絡,擴大招生規模,開展師資交流。到XX年與5所以上高校聯合辦學,使骨幹專業的聯辦率達到100%,非骨幹專業聯辦率達到70%以上。

高等職業教育狀況調研報告職業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省委、省政府制定,並經省十屆人大五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作出決議的《**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指出,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性、技能型人才,形成與構建“海西”九大支撐體系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這一巨集偉目標如何實現?今年民盟省委會聯合省中華職教社立項,並徵得省教育廳同意支援,對《**省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開展調研。

課題組由民盟省委會專家組組織民盟、職教社七名教育系統高職稱的人員組成。自6月至10月,在福州、廈門及內陸地區,選擇不同類別院校展開調查研究工作。調研採取蒐集資料,問卷調查,深入重點院校考察座談,瞭解師生及社會、家長反映等形式。然後課題組組織學習了職教法律法規和中央政策,進行資料統計、多次討論研究。調研中,我們均以民主黨派、職教社成員身份進行,力求深入實際,“問實事、講實話、摸實情、求良策”,講究實效。 經過各方面努力及調查的各院校積極配合,已經基本完成課題任務,現將我們調研情況,認識建議報告如下。

一、高等職業教育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是在貫徹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三改一補”發展高職的方針,特別是在1999年教育部、國家計委提出“六車道”一起辦高職的一片熱潮中發展起來的。但**起步要比浙江、廣東遲三年,XX年我們才開始運作起步,此時教育部已開始調控。因此,**高職教育存在外部環境和內部實力問題,也可謂“先天不足”。 短短近幾年,**高等職業教育已經走出了20世紀90年代的低谷,迅速從14所發展到如今的53所(其中公辦31所,民辦22所),尚有2所公辦未備案。高等職業教育已佔據**高等教育體系的半壁江山,發展形勢可謂相當喜人。

根據近三年高職院校招生數統計已達17.53萬人,且呈逐年增多趨勢。省教育廳提供50所高職院校資料(其中公辦33所,民辦17所)統計分析:專任教師總數已達9040人,公辦校均專任教師數為211人,民辦校均123人,公辦比民辦校均專任教師多出70.9%,明顯優於民辦。專任教師學歷結構:研究生公辦校佔10.34%(民辦為 15.95%);本科公辦佔84.39%(民辦為80%);專科以下公辦佔5.27%(民辦4.1%)。教師職務職稱結構:公辦高階佔25.91%(民辦23.54%);中級公辦佔33.49%(民辦佔19.58);初級公辦佔29.74%(民辦佔42.07%)。以上顯示高職專任教師學歷,職務結構均不盡合理。

又據我們調研涉及26所高職院校,其中收回17所(公辦11所,民辦6所),自報完整統一的“補充調查表”統計:高職院校平均校園佔地396.75畝(最大佔1200畝,最小佔147.18畝),公辦校均佔地369.4畝(民辦校均446.9畝),17所院校平均建築面積為9.78萬㎡(最多有20萬㎡,最少僅3.5萬㎡)公辦明顯高於民辦。從自報雙師型教師佔專任教師數比例來看,17所平均佔43%,最高已佔70%,最小僅佔7.0%,公辦校雙師型教師比例明顯強於民辦校。以填報的在校學生數分析,公辦在校生平均數為4972人(民辦校3273人);師生比例分類,公辦校平均為1:24,民辦校為1:26.4。再從自報畢業生就業率比較,17所高職院校平均為93.9%(其中公辦94.7%,民辦92.4%),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最高達99.6%,最低僅有81.16%。 調查的17所高職院校年生均學費平均為5975元(最高8000元,最低4800元),公辦平均是5530元,民辦6717元,民辦收繳學費明顯高於公辦。我們調查的高職院校中有銀行貸款的已佔52.9%,銀行貸款最高已達1.25億元,最少的71.4萬元,個別院校銀行貸款已成沉重的負擔。

在我們調研涉及的院校中,也有辦學條件、規模質量、效益比較好,對經濟社會貢獻較大的高職院校,如**交通職院、福州職院、省水利水電職院、廈門城市職院以及民辦的廈門華廈職業學院等。尤其是**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具有近代官辦百多年高等實業**船政學堂,深厚文化底蘊和明確辦學理念,是XX年以前,**唯一被教育部批准成立並選入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學院建設計劃”的立項建設單位,其辦學綜合水平在**居領先地位,選為**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的執行主席單位。福州職業技術學院辦學綜合水平以優秀等級已獲通過了教育部評估,現為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高職教育研究會長單位。**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遷入內陸永安市已五十餘年,是省水利廳公辦的行業高等職院,雖然佔地僅209畝,但以其品牌的水利水電工程及國家級發電電機維護精品課程和“立足行業,面向社會,服務地方”辦學理念,注重實訓,培養出的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7%,幾乎供不應求,對區域經濟社會作出重大貢獻。民辦的廈門華廈職業學院,深刻認識到辦學指導思想是民辦高職成敗的關鍵,也是我省民辦院校少數能正確處理好投資者與教管者關係,注重內涵建設,“以生為本,服務就業”做得比較突出的民辦高職院校。

上述狀況說明:近幾年在各級黨政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並努力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速度、規模是應當肯定的,質量也有一定提高,而且部分高職院校的辦學經驗,創新特色更是值得進一步總結推廣的。但是,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難與問題,這是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正視克服的。 去年省教育廳組織教育專家組對**電力職院,泉州華光、中營,省資訊職院,福州職院,**水利電力職院和廈門海洋職院等七所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工作水平預評估”,按照教育部“高職高專評估方案”標準測評,結果具備和基本具備部評條件的僅2所,必須抓緊整改的佔5所。為此,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各院校有針對性地制定方案“以評促改,以評促建,評建結合,重在建設”,抓緊整改。 從我們調研涉及的院校瞭解,主要是對高職教育認識還不到位,政策不落實,普遍反映辦學經費來源不暢,投資不足,已嚴重製約著專業設定,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特別是行業辦校和欠發達設區市辦校,投資更不落實,發展困難。部分民辦院校反映更為強烈,要求公平對待,納入政府扶持、引導、服務。從我們調研情況來看,不少新辦高職院校困難甚多,呈現“後天乏力”現象,不容樂觀。總之,辦學理念、目標、質量與加快“海西”建設發展,產業人才支撐,還有相當距離,必須引起進一步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強化提升、運作的。

二、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存在問題:

通過調研,對我省高等職業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一)對高等職業教育目標、定位、作用認識尚不到位,緊迫感不足: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XX)。全國28省市都先後已經召開“職教工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制定了“貫徹落實的實施辦法”。然而,我們**雖亦積極籌備,幾易其稿,但至今省政府尚未召開會議全面動員部署貫徹,及時出臺實施辦法和具體政策性措施。這對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高等職業教育,尤其是新辦的高職院校,如何抓緊科學論證,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明確目標定位與特色,注重內涵自身建設,影響很大。

省委早已明確指出,加快**“海西”建設與發展,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撐產業體系。“海西”戰略決策,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又好又快發展。時代要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賦予了**職教事業的責任定位和極大的戰略意義,以及重要性、緊迫性。 三教統籌,協調發展,職業教育戰略重點,需要媒體輿論的正確導向,引導社會、家長,以及青少年學子如何認識職業教育與個人謀生就業志向,這是高、中級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社會基礎,但目前還宣傳不力。

(二)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門引導、管理、服務、扶持尚不到位,具體化不足:

按中央要求,職業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如何理解,細化職責,明確責任,建立必要的考核機制,相互監督,目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高等職業教育建設與發展,政策性強,涉及部門行業多,事關重大民生就業和社會關心熱點。如何做強做大,又好又快發展,這是各級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必須認真研究,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以改革創新精神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有關實際問題的更好解決。根據調研中反映,目前存在的以下問題,有待具體辦法解決。

辦學理念不夠清晰,目標定位不夠準確,內涵建設不夠重視;有的院校領導班子尚未配齊配強,協作決策能力尚弱;土地置換、供地建設、融資渠道協調不夠,資金投入缺口較大;校企之間的互動平臺、利益協調、合作互補有待加強,校企、工學、產學研結合合作亟待具體政策和運作機制建立;區域、行業界線障礙,教育資源整合運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礎建設存在重複、浪費現象,公共實訓基地建設亟待列入議事日程,加以落實;建立高職院校職稱獨立系列評審制度,消除專兼職、雙師型教師准入障礙有待努力;職業教育“雙認證”制的就業渠道亟待疏通,就業准入制度需要規範加強;根據**實際和“海西”發展需求,需要合理調控高職發展規模,儘快制定本省高職院校獨立體系,評估標準;專業設定需要調整、教學內容亟待改革,重點及精品專業需要大力扶持建設;招生市場需要進一步規範,有待實行靈活指導性指標,並需要研究建立普通、職教同等學歷學生合理交流、互動及高中等職業教育銜接的機制等。

(三)高職院校自身建設滯後,嚴重影響實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我們調研涉及的高職院校,雖然還不夠普遍,但各種類別院校選擇還是注意到了,因此,具有代表性。我們發現外部環境條件制約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院校自身發展不平衡,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這是不容忽視的,其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

轉變教育思想理念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服務“海西”,明確目標作用,準確定位不足;正確處理好外延擴充套件與內涵建設,擺正規模、質量、效益關係缺乏力度,有的甚至盲目圈地擴充套件基建,靠銀行貸款負債經營;新辦院校班子建設滯後,決策能力,團結協作精神不足;學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質和專業適應能力教育不夠,學校教育管理不強;教師培養乏力,雙師型欠缺,未形成專兼職實力隊伍;有的專業設定不能量力而行,存在文、理科倒掛,工科成本高無力設定的現象,“萬金油”專業,教材難以規範,社會就業難;校內實驗、教學設施差,技能操作難以實施,校企關係鬆散,實習效果欠佳,嚴重影響職業教育本質與畢業生就業;教學管理隊伍建設重視不夠,疏於規範管理;少數院校出現官場化、企業化趨向,作風浮躁,甚至弄虛作假,治學不嚴。凡此種種現象,我們認為院校主管單位重視不夠,監管不力,教育行政部門督導不足。

(四)民辦高職院校存在不少困難與問題:

民辦高職院校已佔22所,是我省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調研中普遍反映,民辦院校不同程度存在下列問題與困難:

公平待遇問題反映普遍:在政治、雙重主管、稅費、供地、融資、經費補助、教職人員待遇、保障等方面要求與公辦院校相對公平的待遇;如何正確理順舉辦者(投資者)與學校產權、管理者的利益關係及經費使用、分配原則有的尚不落實;民辦院校樹立正確辦學理念,明確公益性質,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個別尚不明確;慎重處理好外延發展與內涵建設,正確處理規模、質量、效益關係有待進一步研究;強化優勢特色加強內涵與師資、教管隊伍建設,培植品牌專業,提高就業率和社會公認度,有待強化;教師權益保障及尋求合理的職稱評定新辦法,穩定專兼職教師隊伍亟待努力;個別民辦院校尚存在短期行為,追逐營利,盲目圈地建設而又實力不足的不良傾向,必須高度重視引導督促糾正。

三、對策與建議

我國職教先驅黃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導並踐行了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作為職業教育的宗旨,“腦手並用,雙手萬能”是職教本質要求和培養途徑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導,仿效之意義。

世界公認製造業品牌“德國製造”,實是得益於德國至今還是世界“職業教育帝國”。朱鎔基總理在位時,曾研究過世界職業教育四大模式,並崇尚於德國雙軌制工學模式。我國有識之士,前仆後繼,一直在探索著職業教育強國之路。XX年,在國務院《決定》中明確指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同時中央近年來制定,出臺了不少政策措施,著力推進我國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這充分說明,中央對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選擇和定位、決心。最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等原則要求又寫入胡總書記的xx大報告。所有這一切都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既指明瞭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的責任、任務,就是全面理解、堅決執行中央的決策,結合**實際,儘快把**自己的高、中等職業教育的事辦實辦好,做強做大,服務“海西”,促進海西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鑑於調研情況及上述認識,我們謹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一)建議省政府儘快召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認真總結五年來**職業教育發展經驗與問題的基礎上,全面動員、部署今後五年職教發展規劃,並制定出臺具有“海西”特色的具體化“貫徹意見”和“實施辦法”。針對性地引導、協調、統籌解決一些帶普遍性、緊迫性的職教問題。

(二)建議省委宣傳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廳,根據中央和xx大精神,研究制定“職教宣傳大綱”及方案,大造媒體輿論,引導正確導向。安排省電視臺、省教育電視臺、省廣播電臺及主要報紙刊物,增設專欄、節目,大力宣傳中央決策與我省職教發展經驗典型,使社會、學校、企業、家長形成共識,教育引導青少年正確選擇就學、就業志向,促進教育公平,社會穩定,人人關注民生和就業。

(三)建議省政府強化省、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把高等職業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議事計劃”和“議事規則”,明確責任分工。建議“聯席會議”原由教育廳局主持改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長擔任,提升“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能力,增強職教“聯席會議”的地位作用,為我省高、中級職業教育發展,多辦實事好事。

(四)建議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調整力量,明確分工,加強協調,真正體現“三教統籌”,突出“職業教育戰略地位”,圍繞 “海西職業教育做強做大,又好又快發展”的發展戰略目標,進一步當好參謀,用好職權,公開政務,引入競爭機制,強化對高等職教院校的服務意識與督導力度。

(五)建議省人大常委會及科教文衛委加強“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監督與評議,並結合**實際與海西實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儘快研究制定我省有關“實施辦法”等相應法規,推動職業教育服務海西,加快發展。

(六)建議進一步發揮各級政協、民主黨派,以及中華職教社,高、中等職教研究會和院校職教研究所中專家、學者的優勢,關注民生與就業,關注“海西職教事業”, 開展參政議政,出謀獻策活動。加強政協對職業教育的民主監督,共同推動**職教事業健康發展,為海西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