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機調查報告3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11W
本文目錄農機調查報告區農機安全監督管理情況的調查報告縣農機局進村駐戶調查報告

××區是一個農業大縣(區),也是全國著名的糧食產區和制種基地。全區有18個鄉(鎮),245個行政村,有農業人口346435人,土地面積 4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62萬畝,近年來農業主要以玉米制種為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42萬畝。至xx年底,全區擁有拖拉機和農用運輸車 34800臺,其中拖拉機12727臺,農機總動力達54.5萬千瓦,農機總值達4.35億元。去年以來,《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後,隨著農用運輸車移交,農機安全監理面臨新的任務和新的問題,特別是如何加強對拖拉機的管理,是目前擺在廣大農機監理人員面前的重要問題。

農機調查報告3篇

一、我區監理工作的基本情況

至xx年上半年,全區有註冊登記的拖拉機4883臺(大中型161臺,小型4722臺),聯合收割機3臺;拖拉機駕駛員3966人(g658、 h3308)其中有497人持g照駕駛農用車。拖拉機入戶率(佔擁有量1xx臺的)為38.3%,駕駛員持證率為39%,

從xx年到xx年,平均每年動員拖拉機入戶200臺,拖拉機檢驗900臺,駕駛員審驗1200人,入戶率、檢驗率、審驗率、持證率平均為 30-40%。xx年上半年完成拖拉機入戶108臺,拖拉機檢驗500臺,換舊牌242臺,動員組織駕駛員參加持證培訓83人。檢驗率為10.2%,入戶率為49.9%、持證率為39.6%。從xx年至xx年全區共發生農機重大事故18起,死亡18人;一般事故36起,重傷28人,其中拖拉機重大事故8起 8人;一般事故21起重傷20人。今年上半年沒有發生重大以上的農機事故,事故率呈下降趨勢。

××區每年新購置拖拉機200臺左右,拖拉機增長速度為2 %,新車入戶率為50%。從我們掌握的情況表明;近三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從購置拖拉機到農三輪,逐步更新換代,發展到目前基本以中、大型四輪農用運輸車為主,農村運輸基本被農四輪所替代,拖拉機變為耕、耙、播等農田作業的工具。

二、農機安全監理面臨的問題

隨著《道交法》、《行政許可法》、《農機促進法》、《道交法實施條例》以及溫總理簽發的412號令、農業部的《兩規定》、《兩規範》的頒佈實施,明確了農機管理部門的執法主體地位,理順了拖拉機管理的關係,農機監理機構的行政執法地位得到了認可。然而,農機監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相當突出,這些問題在張掖市乃至全國普遍存在,在些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機安全生產,影響到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的生存和農機監理事業的發展。

1、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為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農業機械特別是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自走式農業機械,如果管理不嚴和操作不當將會對周圍人員、財產、環境造成傷害。××區在80-90年代,農機事故年死亡人數在10人以上,不但造成農民家破人亡,而且引發農戶之間、家庭內部的矛盾與糾風,也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拖拉機經營戶相對都是比較貧困、家庭條件普遍較差,也是農村中的弱勢群體,無力承擔因事故造成的巨大的經濟負擔。近年來安全問題引起了各級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不斷加強監管力度,農機事故死亡人數逐年減少,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引發農機事故的安全隱患依然存在,有三分之一的拖拉機常年失修,安全設施殘缺不全,無燈光喇叭、制動不靈、方向盤間隙過大、連結不牢等技術狀態較差,再加上無照開車、違章作業等,農機事故時有發生。因此,農機事故依然是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隱患,農機監理責任重於泰山,任重而道遠。

2、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使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難度加大。

一是社會進步、城鄉發展、農村綜合經濟能力上升後,農民對經營農業機械有了更高的要求,從六、七十年代的手扶機到小四輪拖拉機再到三輪農用車、四輪農用車,農民不再是以滿足農田作業而購置機械,而是由農機市場為導向,市場引導農民購置適用的農業機械,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農民的意識中,拖拉機不再是一種先進的機器,只是一件農具而已,所以拖拉機的增速為每年200臺左右,農用車的增速為每年280臺,因此農民對拖拉機入戶、檢驗和學習駕照的意識不強。

二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後,種植青一色的制種玉米,農產品運銷沒有作業市場,而且農業運輸被農用車所替代,拖拉機僅僅作為純農田作業的機具,一年的出勤率按農民常言說的“牛-55用的50天”,出勤率低,春種夏收後,“刀槍入庫”,所以拖拉機不上公路,基本活動在田間地頭,監管的難度非常大。

3、拖拉機費負較重,機手違規現象突出。由於拖拉機作業有很強的季節性和時間性,每年上路行駕、作業的時間短,收入低,而且都是自用為主,按現在的負費專案,養路費400元/年,年度檢驗費25元,第三者強制保險費210元,無形中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有的一年的收入不夠交養路費。為逃避交費,加之監管不到位,車主不願登記、掛牌、考證,也不願參加年度檢審驗,“黑車非駕”現象越來越多。

4、農機安全效能逐年下降,安全隱患加大。目前,機型陳舊、使用年限過長、技術性能差、故障多是普遍現象,由於沒有一套具體的適用的報廢措施和適當的補貼政策,農民又捨不得賣“廢鐵”,於是儘管技術狀態差,仍湊合使用,再加上駕駛員安全意識差,重收入、輕安全,重使用、輕保養,帶病執行,後患無窮。

5、農機監理手段落後,服務不到位。拖拉機年度檢驗是一項技術性很強、安全責任很重的一項重要工作,多年來一直延用一看、二蹬、三聽的方式很不嚴肅、很不科學,導致了農機駕駛人員對監理部門產生誤解,認為農機監理的入戶掛牌、辦證、檢驗就是為了收幾個錢,只管理不服務,特別是駕駛員培訓中的辦人情證現象,使農機監理工作失去了服務的性質,也失去了農機戶的信任,我們的工作也會失去社會的認可。

6、農機管理部門機構臃腫,經費短缺負擔重。xx年一來,農用車的興起和興盛,各級農機管理部門把工作重點放在對農用車的管理上,而放鬆了自己已原有的基本的管理物件拖拉機。丟了自己的“自留地”,種了別人的“責任田”。在農用車興盛時期,經濟收入年年上漲,農機部門的“聲望”也高了,人員增加、財政統籌、費用削減,但都沒有對農機部門造成任何影響,農機部門全員上陣搞監理,全區農用車入戶率達到85%以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去年11月16日農用車移交後,農機監理收費大幅度減少,收費總額由去年的98萬元減少到今年的10萬元,辦公經費非常緊張,每年局系統正常運轉需40萬元,今年缺口在30萬元以上,尤其是近年來陸續分配來的8個復退軍人全靠業務收費支付工資,再加上其他人員的預算外工資、車輛消耗等,經費非常困難。

7、基層農機管理服務體系名存實亡。八十年代國家支援興辦的鄉鎮農機站,經過幾年的城鎮化建設和企業改制、撤拼等,已沒有服務專案和資產了,鄉 (鎮)農機專幹歸鄉(鎮)管理後,基本從事鄉鎮的中心工作,農機工作基本處於失控狀態,鄉、村、社三級管理缺腿。所以目前農機監理工作只靠農機管理部門單兵作戰。

8、農村各種稅費的減免和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對農機監理收費不願意,不支援,工作難以開展。

三、加強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1、建議健全政策、法規。《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規定農機監理機構承擔對上道路拖拉機審查登記、牌證核發、年度檢驗、操作人員的考證,而拖拉機的道路檢查權、違章處罰權、事故處理權交給了公安交警部門,沒有明確行政許可監督權,造成許可發放與許可行為監督的脫節。

2、爭取早日將農機監理機構明確為國家行政執法機關,人員按國家公務員來管理,並根據事業的需要確定人員編制,人員工資及開展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之內,由財政全額撥款,以穩定農機監理隊伍,保障農機安全生產。

3、加強農機安全宣傳,開創農機監理工作新局面。以有關法律、法規、事故案例、農機方面的惠農政策為內容,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或在農機人員相對集中的鄉鎮村社,作業場所,採取多種措施對農機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教育;在學生集中的鄉村學校,以舉辦農機安全教育講座、播放農機安全知識錄影等方式教育學習提高安全意識;利用各種宣傳材料等方式擴大宣傳範圍,使全社會都瞭解農機安全監理的重要性。

4、強化服務,提高農機監理的總體水平。農機監理的工作特點和社會性質決定了其職業道德,必須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宗旨。要抓好農機監理隊伍建設,從實施規範管理入手,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務能力。一是要加強制度建設,規範自身執法行為。圍繞依法行政、文明監理、優質服務這一主題,健全和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服務承諾制》等規章制度,使每個工作環節都有章可循,整個工作程式制度化、規範化;二是文明服務,熱情耐心地解答農民群眾的諮詢,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三是實行“兩公開、一監督(公開辦事程式、收費標準、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密切與廣大農機人員的關係,增進感情而有利於農機監理工作的開展。

5、嚴格執法,糾正違章,確保農機安全執行。大力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強化農機執法力度。要針對農村面大、量廣農機分散和流動作業的特點,經常組織農機執法人員深入農村道路、田間場院進行安全檢查,查糾違章違法行為,消除事故隱患,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

6、開展農機普查工作。要利用農閒時節,對全區拖拉機的擁有情況、使用年限、拖拉機技術狀態作一次全面的普查清理,全面弄清拖拉機的基本情況,一些不需要納入管理的手扶拖拉機、頻臨報廢的拖拉機要列在登記範圍之外,對大中型拖拉機要全面納入管理,並抓好新購置小型拖拉機的牌證管理,逐步提高入戶率、檢驗率。

7、結合“陽光工程”,爭取資金開展對農機人員的技術培訓,降低收費標準,減輕農民負擔,無償為農民群眾提供駕駛技術、維修技術的培訓,淡化管理、優化服務,不斷提高廣大農機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職業技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區農機安全監督管理情況的調查報告農機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區是一個農業大縣(區),也是全國著名的糧食產區和制種基地。全區有18個鄉(鎮),245個行政村,有農業人口346435人,土地面積4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62萬畝,近年來農業主要以玉米制種為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42萬畝。至XX年底,全區擁有拖拉機和農用運輸車34800臺,其中拖拉機12727臺,農機總動力達54.5萬千瓦,農機總值達4.35億元。去年以來,《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後,隨著農用運輸車移交,農機安全監理面臨新的任務和新的問題,特別是如何加強對拖拉機的管理,是目前擺在廣大農機監理人員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我區監理工作的基本情況

至XX年上半年,全區有註冊登記的拖拉機4883臺(大中型161臺,小型4722臺),聯合收割機3臺;拖拉機駕駛員3966人(g658、 h3308)其中有497人持g照駕駛農用車。拖拉機入戶率(佔擁有量1XX臺的)為38.3%,駕駛員持證率為39%,

從XX年到XX年,平均每年動員拖拉機入戶200臺,拖拉機檢驗900臺,駕駛員審驗1200人,入戶率、檢驗率、審驗率、持證率平均為30-40%。XX年上半年完成拖拉機入戶108臺,拖拉機檢驗500臺,換舊牌242臺,動員組織駕駛員參加持證培訓83人。檢驗率為10.2%,入戶率為49.9%、持證率為39.6%。從XX年至XX年全區共發生農機重大事故18起,死亡18人;一般事故36起,重傷28人,其中拖拉機重大事故8起8人;一般事故21起重傷20人。今年上半年沒有發生重大以上的農機事故,事故率呈下降趨勢。

××區每年新購置拖拉機200臺左右,拖拉機增長速度為2 %,新車入戶率為50%。從我們掌握的情況表明;近三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從購置拖拉機到農三輪,逐步更新換代,發展到目前基本以中、大型四輪農用運輸車為主,農村運輸基本被農四輪所替代,拖拉機變為耕、耙、播等農田作業的工具。

二、農機安全監理面臨的問題

隨著《道交法》、《行政許可法》、《農機促進法》、《道交法實施條例》以及溫總理簽發的412號令、農業部的《兩規定》、《兩規範》的頒佈實施,明確了農機管理部門的執法主體地位,理順了拖拉機管理的關係,農機監理機構的行政執法地位得到了認可。然而,農機監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相當突出,這些問題在張掖市乃至全國普遍存在,在些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機安全生產,影響到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的生存和農機監理事業的發展。

1、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為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農業機械特別是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自走式農業機械,如果管理不嚴和操作不當將會對周圍人員、財產、環境造成傷害。××區在80-90年代,農機事故年死亡人數在10人以上,不但造成農民家破人亡,而且引發農戶之間、家庭內部的矛盾與糾風,也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拖拉機經營戶相對都是比較貧困、家庭條件普遍較差,也是農村中的弱勢群體,無力承擔因事故造成的巨大的經濟負擔。近年來安全問題引起了各級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不斷加強監管力度,農機事故死亡人數逐年減少,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引發農機事故的安全隱患依然存在,有三分之一的拖拉機常年失修,安全設施殘缺不全,無燈光喇叭、制動不靈、方向盤間隙過大、連結不牢等技術狀態較差,再加上無照開車、違章作業等,農機事故時有發生。因此,農機事故依然是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隱患,農機監理責任重於泰山,任重而道遠。

2、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使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難度加大。

一是社會進步、城鄉發展、農村綜合經濟能力上升後,農民對經營農業機械有了更高的要求,從六、七十年代的手扶機到小四輪拖拉機再到三輪農用車、四輪農用車,農民不再是以滿足農田作業而購置機械,而是由農機市場為導向,市場引導農民購置適用的農業機械,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農民的意識中,拖拉機不再是一種先進的機器,只是一件農具而已,所以拖拉機的增速為每年200臺左右,農用車的增速為每年280臺,因此農民對拖拉機入戶、檢驗和學習駕照的意識不強。

二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後,種植青一色的制種玉米,農產品運銷沒有作業市場,而且農業運輸被農用車所替代,拖拉機僅僅作為純農田作業的機具,一年的出勤率按農民常言說的“牛-55用的50天”,出勤率低,春種夏收後,“刀槍入庫”,所以拖拉機不上公路,基本活動在田間地頭,監管的難度非常大。

3、拖拉機費負較重,機手違規現象突出。由於拖拉機作業有很強的季節性和時間性,每年上路行駕、作業的時間短,收入低,而且都是自用為主,按現在的負費專案,養路費400元/年,年度檢驗費25元,第三者強制保險費210元,無形中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有的一年的收入不夠交養路費。為逃避交費,加之監管不到位,車主不願登記、掛牌、考證,也不願參加年度檢審驗,“黑車非駕”現象越來越多。

4、農機安全效能逐年下降,安全隱患加大。目前,機型陳舊、使用年限過長、技術性能差、故障多是普遍現象,由於沒有一套具體的適用的報廢措施和適當的補貼政策,農民又捨不得賣“廢鐵”,於是儘管技術狀態差,仍湊合使用,再加上駕駛員安全意識差,重收入、輕安全,重使用、輕保養,帶病執行,後患無窮。

5、農機監理手段落後,服務不到位。拖拉機年度檢驗是一項技術性很強、安全責任很重的一項重要工作,多年來一直延用一看、二蹬、三聽的方式很不嚴肅、很不科學,導致了農機駕駛人員對監理部門產生誤解,認為農機監理的入戶掛牌、辦證、檢驗就是為了收幾個錢,只管理不服務,特別是駕駛員培訓中的辦人情證現象,使農機監理工作失去了服務的性質,也失去了農機戶的信任,我們的工作也會失去社會的認可。

6、農機管理部門機構臃腫,經費短缺負擔重。XX年一來,農用車的興起和興盛,各級農機管理部門把工作重點放在對農用車的管理上,而放鬆了自己已原有的基本的管理物件拖拉機。丟了自己的“自留地”,種了別人的“責任田”。在農用車興盛時期,經濟收入年年上漲,農機部門的“聲望”也高了,人員增加、財政統籌、費用削減,但都沒有對農機部門造成任何影響,農機部門全員上陣搞監理,全區農用車入戶率達到85%以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去年11月16日農用車移交後,農機監理收費大幅度減少,收費總額由去年的98萬元減少到今年的10萬元,辦公經費非常緊張,每年局系統正常運轉需40萬元,今年缺口在30萬元以上,尤其是近年來陸續分配來的8個復退軍人全靠業務收費支付工資,再加上其他人員的預算外工資、車輛消耗等,經費非常困難。

7、基層農機管理服務體系名存實亡。八十年代國家支援興辦的鄉鎮農機站,經過幾年的城鎮化建設和企業改制、撤拼等,已沒有服務專案和資產了,鄉(鎮)農機專幹歸鄉(鎮)管理後,基本從事鄉鎮的中心工作,農機工作基本處於失控狀態,鄉、村、社三級管理缺腿。所以目前農機監理工作只靠農機管理部門單兵作戰。

8、農村各種稅費的減免和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對農機監理收費不願意,不支援,工作難以開展。

三、加強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1、建議健全政策、法規。《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規定農機監理機構承擔對上道路拖拉機審查登記、牌證核發、年度檢驗、操作人員的考證,而拖拉機的道路檢查權、違章處罰權、事故處理權交給了公安交警部門,沒有明確行政許可監督權,造成許可發放與許可行為監督的脫節。

2、爭取早日將農機監理機構明確為國家行政執法機關,人員按國家公務員來管理,並根據事業的需要確定人員編制,人員工資及開展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之內,由財政全額撥款,以穩定農機監理隊伍,保障農機安全生產。

3、加強農機安全宣傳,開創農機監理工作新局面。以有關法律、法規、事故案例、農機方面的惠農政策為內容,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或在農機人員相對集中的鄉鎮村社,作業場所,採取多種措施對農機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教育;在學生集中的鄉村學校,以舉辦農機安全教育講座、播放農機安全知識錄影等方式教育學習提高安全意識;利用各種宣傳材料等方式擴大宣傳範圍,使全社會都瞭解農機安全監理的重要性。

4、強化服務,提高農機監理的總體水平。農機監理的工作特點和社會性質決定了其職業道德,必須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宗旨。要抓好農機監理隊伍建設,從實施規範管理入手,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務能力。一是要加強制度建設,規範自身執法行為。圍繞依法行政、文明監理、優質服務這一主題,健全和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服務承諾制》等規章制度,使每個工作環節都有章可循,整個工作程式制度化、規範化;二是文明服務,熱情耐心地解答農民群眾的諮詢,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三是實行“兩公開、一監督(公開辦事程式、收費標準、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密切與廣大農機人員的關係,增進感情而有利於農機監理工作的開展。

5、嚴格執法,糾正違章,確保農機安全執行。大力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強化農機執法力度。要針對農村面大、量廣農機分散和流動作業的特點,經常組織農機執法人員深入農村道路、田間場院進行安全檢查,查糾違章違法行為,消除事故隱患,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

6、開展農機普查工作。要利用農閒時節,對全區拖拉機的擁有情況、使用年限、拖拉機技術狀態作一次全面的普查清理,全面弄清拖拉機的基本情況,一些不需要納入管理的手扶拖拉機、頻臨報廢的拖拉機要列在登記範圍之外,對大中型拖拉機要全面納入管理,並抓好新購置小型拖拉機的牌證管理,逐步提高入戶率、檢驗率。

7、結合“陽光工程”,爭取資金開展對農機人員的技術培訓,降低收費標準,減輕農民負擔,無償為農民群眾提供駕駛技術、維修技術的培訓,淡化管理、優化服務,不斷提高廣大農機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職業技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縣農機局進村駐戶調查報告農機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3月5日,縣農機管理局領導班子成員一行四人,在局xx同志的帶領下,前往xx鎮xx,走村串戶,進村駐戶,實地開展調查研究,瞭解體察民情。現就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鎮xx,位於縣城西北部,有8個村民組,283戶,1018人,其中勞動力507人。現有耕地852畝,其中水田568畝,旱地284畝,屬易旱丘陵地帶。主要種植糧、油、棉,農業生產以水稻為主,兼有少量的經濟作物。全村有山場經果林400多畝,主要生產梨、桃等經濟作物。去年全村外出務工人員300餘人,人均純收入1495元,是典型的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行政村。

我們一行得到了xx鎮黨委、政府及該村兩委的大力支援與配合,通過實地察看、調查走訪、召開村委會、找部分村民談心等形式,經三天時間的調查瞭解,我們認為當前該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二、存在問題

1、致富門路不寬

由於該村是個典型的農業村,自然資源不是十分豐富,當前該村除發展種植業外,沒有其他產業,也沒有村辦企業,村級集體經濟較為貧乏。農民除利用農閒時外出務工掙取少量廉價勞動力外,也就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因此,當地農民特別渴求能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致富門路。

2、農民負擔過重,人均收入還不高

由於沒有集體經濟,各項公益事業及其他費用均要靠農民集資或攤派來完成。據調查,僅去年一年,農業稅、教育費附加、義務工支出等,農民人均負擔就達140元左右,這對於該村人均收入還不是很高的村民來說,不是一個小數。

3、農業產業結構急需調整

當前,該村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水稻價格低迷、銷路不暢的情況下,適度減少水稻種植面積,退耕還林,改低產水田為旱地,不妨也是一種新途徑、新舉措。因此,建議當地政府要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使農民生產出適銷對路的農產品。

4、農村急需農業科技三下鄉

通過調查瞭解,農民當前最迫切的還是渴望得到新科技、新知識,以適應不斷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建議有關部門能深入農村,廣泛開展農業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為農民朋友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三、幾點思考

1、適度開發泉水資源

該村山丘交錯,綠樹成蔭,自然環境優美,境內有一處常年流淌的泉水,清轍見底。據有關部門檢測,其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是不可多得的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水源。建議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度開發地下水資源,建立一個較大的純淨水生產廠,以填補我縣空白。

2、經果林開發有待加強

據調查,該村有山場面積400餘畝,但目前因經濟、技術等原因,僅種植了一些果梨,產品單一,難以進行規模生產。建議村裡可將山場租賃承包出去,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同時要加強管理,引進技術,儘可能地為承包商提供一切方便和周到的服務。

3、合理有序地引導農民外出務工

據有關部門統計,僅去年一年,該村外出務工人員就達300多人,如何合理有序地引導和組織好農民外出務工,是擺在當地政府和各級領導面前的一件大事。我們認為,要儘快建立勞動力市場,通過崗前培訓等形式,提高勞動力業務素質和技能,實行一幫一,一帶一。鼓勵農民外出打工,學技術。同時將務工回鄉的有技術、善管理、懂市場的有識青年組織起來,引進資金,鼓勵他們領辦或創辦個私企業。

4、利用近郊優勢,適度發展城郊經濟

由於該村屬城關地區,距離縣城較近,交通較為方便,可適度發展城郊經濟,如種植優質、高效大棚反季節、無公害蔬菜,使全縣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上市的各種營養豐富的蔬菜。同時也可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及第三產業,以增加農民收入,使全村人民都能過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