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報告(通用3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49W

學生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

活動主題:對本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教育狀況進行調查

大學生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報告(通用3篇)

活動時間:20xx年1月9日

活動地點:**市湖村馬湖二隊

活動內容:1、調查外出務工人員比例

2、調查留守兒童比例

3、面對以上問題該如何做

實踐人員: 熊夢傑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留守兒童”儼然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心痛之

餘,我們無法袖手旁觀,尋求解決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會,學校,在哪裡開啟缺口,就要在哪裡補上漏洞。最近,通過走訪,座談,對**市湖村的這個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8畝,農民通過農業生產獲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於地理位置比鄰廣東,跨省務工成為該鄉農村富餘勞動力謀生就業的重要途徑。目前,該鄉在外務工人員達八千多人,超過全鄉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雙雙在外務工的現象十分普遍。由於絕大部分農民工沒有能力將孩子帶到城市讀書,因而形成了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據全鄉中國小校的調查。現有“留守兒童”1503人。其中,“留守兒童”902人,佔全鄉國小生總數的60%。調查問卷顯示,“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佔83%。由叔伯舅姨等親戚照料的佔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佔1%,寄養在鄰居家的佔4%。“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後,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長一年回家一次,有進13%的家長兩年以上沒有回過家。“留守兒童”主要是通過書信,電話與父母進行聯絡,但次數很少,一般至少要一個月才能聯絡一次,半年以上聯絡的佔63%,有的一年到頭都沒有聯絡。在問及對父母外出務工的態度時,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務工,渴望和他們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無所謂”。在生活上,“留守兒童”與監護人有矛盾的佔41%。其中經常發生矛盾的佔20%。在學習上,51%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遇到困難時有無助威。在與同學的關係上,43%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過同學的欺負。在回答“平時父母不在身邊,你最盼望什麼,最擔心什麼,最大的困擾是什麼時”,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們的關愛;有73的孩子表示最擔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臨的最大困擾是遇到困難時不知道該怎麼辦。

基於以上情況存在的問題:(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對人格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家庭教育的突然斷裂或缺位,許多“留守兒童”出現內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於與人交流,頑皮伶俐,衝動易怒,神經過敏等問題。一位班主任對我說,她班上有個叫小羅的學生,跟爺爺一起生活,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經常逃課去打電子遊戲或上網,成績一落千丈,幾乎每次考試都倒數幾名。(2)成績偏差。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自覺性,心不在焉,應付了事,據調查不少教師告訴我,大多數留守兒童厭學傾向嚴重,成績普遍較差,認為讀書無用。中心國小四年級學生許某,三年級時曾是全鄉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廣東工作後,她的成績直線下降,現在已是班上的倒數幾名了。據一位班主任介紹,他所帶的班級“留守兒童”佔70%,這些“留守兒童”中,80%的學習成績處於班級上以下水平 。其中,超過40%的人屬於差。對很多教師而言,“留守兒童”已成為教學成績後退的一快“心病”。(3)家教缺位,不良行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教師,他們的教育對孩子影響深遠,由於缺乏父母的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不少留守兒童養成不良的習慣,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據調查,31%的 留守兒童平時有說謊話的習慣;15%的人有過偷人錢物,破壞公物,抽菸喝酒等不良行為(4)心裡問題嚴重。由於缺乏全方位的監管引導。“留守兒童”極易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待人處事往往有盲目性,隨意性,衝動性,有的還流入了社會不良群體中,成為“小混混”,有 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調查發現,有20%的“留守兒童”上學經常遲到曠課;22%的人經常沉迷於打遊戲機;30%的人有過打架鬥毆的經歷。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不得不進行思考並採取一定的措施來彌補這些嚴重的事情發生。(1)用親情溫暖留守兒童子。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長要轉變育人觀念。不少農民對自家孩子的期望值過低,認為將來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對孩子的學習不是很關注,抱有引導不夠,他們以自己在外務工受苦受歧視的經歷現身說法,要求孩子“適應社會世俗”,這些錯誤的育人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極大,必須切實加以轉變。其次,要加強與子女的交流和溝通。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個班級唸書,不知道班主任是誰,更不用說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了。家長們應該充分利用兩季大忙,春節返鄉等機會,多向老師和監護人瞭解孩子在學校、家裡的學習生活狀況,或藉助電話與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再次,可適當改變外出務工方式。夫妻兩人儘量不要同時外出務工,一方可擇近在本地務工,最好能隔不長時間回家一趟,增進與孩子的親情交流,關心其成長。(2)給留守兒童子撒播愛的陽光。農村學校作為直接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單位,應該成為其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教育,在學習、生活上予以更對的關心和愛護。一是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個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長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學校開設“二線一室”。即: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 子女通電話;開通“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絡;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師要切實增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度。調查顯示,在很多教師眼裡,“留守兒童”與 雙差生劃上等號,屬於"不受歡迎"的一群,"留守兒童",從老師那裡得到的關愛明顯要少於非留守兒童,對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而言,教師與其親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賴感受.對其的影響就越大.在家長與"留守兒童"之間產生隔閡較為疏遠的情況下,老師理應擔當起“扭轉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如:主題班會、聯誼會、道德法制講座以及“我為留守兒童獻愛心”活動等,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各級政府應承擔更重的責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國小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將外來務工人員教育納入到城市教育的整體面局和規劃之中,讓當地公辦教育資源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開放,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得到平等教育的機會。要給接收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學校予以補助。同時,做到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教育收費、評優獎勵、入隊、課外活動等方面與當地學生同等待遇,總之,社會要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大學生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2

為進一步瞭解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具體表現,從巨集觀上正確、全面地把握留守兒童現狀,從而制定出應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方案和措施,7月15日,我們社體部志願者赴聊城市東昌府區賈莊村開為期一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問卷調查。

當天上午調查組成員分別展開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問卷調查。對於留守兒童,調查小組依據其年齡段對其進行深度不同的講解,並根據問卷內容深入瞭解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和尚未引起人們重視的問題;對於留守兒童監護人,調查小組則從留守兒童平時的受照顧、受教育方面展開調查。調查過程中,我們努力讓大人們理解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要性,並希望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多照顧和理解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們。調查的展開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支援與配合,

在活動當天,這場調檢視起來更像是一場談話,我們和他們面對面的聊天,在這期間我們會問到問卷上的許多問題,希望能讓整場調檢視起來不是那麼生硬。在賈莊,外出打工的人不在少數,一部分家庭甚至是父母都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來照看,對年邁的爺爺奶奶來講照顧孩子很吃力,在生活照顧、學習教育等方面力不從心,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無助、學業失控、監護不周、心理失衡、生病時得不到及時照顧等問題。而我們通過和一部分小孩的單獨聊天瞭解到,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陪在他們身邊,有時候他們也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學習和孝敬爺爺奶奶,但是孩子天生好動,喜歡玩和希望調皮這種類似的活動能夠引起更多人重視的心理,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沒有他們想的那樣美好。在和一位留守兒童小張的交談裡,我還了解到:他非常希望趕緊過年,因為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他才能夠見到他的爸爸媽媽。他也非常想念他們。小張學習並不太好,我就問他為什麼不愛學習,他說有時候學習碰到困難,爺爺奶奶又幫不了他,慢慢的功課都落下了。他還說道,有一些年紀比他大點的孩子經常會喊他出去玩。雖然他說的很輕巧,但我仍然覺得他似乎還沒有成熟到能夠分清是非對錯的地步,這不免讓我和我的同伴感到擔憂。

經過這一天的問卷調查,我和其他的調查成員都非常希望能夠真正的幫助他們,因為少年兒童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很長時間我們把收來的調查問卷整理、分析、思考,認為現在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一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二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三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四是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五是很多留守兒童表示心理壓力太大。近半數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有時也會遭別人歧視等。

在解決如此複雜的問題上,社體部的志願者們經過多次討論後認為:第一,降低城市學校門檻讓農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裡孩子平等的上學機會。第二,加大對農民工學校的投資力度,完善軟硬體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第三,鼓勵社會投資興建這樣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使更多的農民工子女有機會在父母的關懷下學習生活。第四,發展農村寄宿學校,讓那些學習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兒童問題涉及面廣,影響深遠與解決同等重要,也是解決農民工後顧之憂,保證他們安心在外務工的愛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籲層面上,應從教育管理體制,政策法規方面解決。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根據報道全國現在有5800萬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從小的方面說,影響到孩子個人的發展,從大的方面說,會影響到我們國家未來建設者的發展。多給他們一些關懷,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

大學生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3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城鎮化程序推進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加快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縣作為勞務輸出大縣,留守兒童問題較為突出,目前0—17歲少年兒童15、73萬人,佔總人口數的17、69%。其中留守兒童4、45萬人,佔全縣少年兒童總數的28、29%。其中留守女童2、16萬人,佔留守兒童總數48、51%;留守男童2、29萬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51、49%。留守兒童中,由祖輩撫養照顧2、67萬人,佔60、08%;由父母一方撫養照顧1、47萬人,佔33、06%;寄養在親戚或朋友家0、3萬人,佔6、85%。

20xx年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為貫徹檔案精神,**省印發專門工作方案,在全省部署了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本文結合全縣留守兒童摸底結果和走訪調查,揭示了留守兒童的現狀及存在主要問題;分析了問題產生的經濟社會原因。結合國家政策導向,進一步提出瞭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措施建議。為全面掌握我縣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現對相關村鎮、學校200名兒童進行了走訪和問卷調查,有關調查情況具體如下:

一、基本情況

按照相關檔案規定,本調查報告中的農村留守兒童界定為:因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16週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

留守流動兒童的父親在外省務工的佔22、6%,母親在外省務工的佔22、5%,而父母雙親都在外務工的54、9%。留守流動兒童父母親的文化水平、技術水平普遍不高,具有國中、中專(含高中)和大專以上三類文化程度的分別佔65、6%、20、5%、2、9%,從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崗位情況來看,從事技術工的佔19、9%,從事中、高層管理工作的只佔1、8%,而從事體力勞動的佔78、3%,他們因缺少知識和技術,往往只能在建築、運輸等部門幹體力活。

二、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

1、 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相對較低。調查走訪發現,一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況較差。6、5%的留守兒童連一日三餐的基本生活條件得不到保障,52、1%的留守兒童月生活費不足300元。7、8%的留守兒童生病時沒人照顧。另一方面,外出務工家長的探訪頻率的嚴重偏低。59、4%的家長一年僅回家探訪一次,12、8%的家長回家探訪頻率超過一年。此外,留守兒童長期無法與法定監護人共同生活。59、1%的留守兒童與祖輩親人共同生活,13、9%的留守兒童在學校寄宿,11、3%的留守兒童與哥姐一起生活或寄居親戚朋友家中。

2、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比例更高。在筆者調查走訪的物件中,過去兩年內有51%的留守兒童遭遇過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個百分點,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墜落摔傷和蛇蟲咬傷、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留守兒童比例都高於非留守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源於留守兒童安全防範意識和知識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監護人履責不到位。一些農村大齡留守兒童離開了學校,脫離了正規組織的管理,處於無人監管、自行其事的狀態,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

3、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學習興趣相對不足。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有20、4%的留守兒童自評學習成績偏下,82、1%的人有過成績下降的情形。留守兒童學習不良行為較多:沒完成作業(49、4%)、上學遲到(39、6%)、逃學(5、5%)的比例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8、6、4和1、3個百分點;不想學習(39、1%)和對學習不感興趣(43、8%)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和3、2個百分點。

然而,有八成多留守兒童認為學習重要,其學習態度與狀態的差異,一方面緣於普通農村學校培養目標單一與留守兒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學習知識一旦脫離自身的發展基礎和需求,學習興趣自然就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與留守兒童自身的情況有關,因為缺少有效監督和應有的學習輔導,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較差,問題積累多了,勢必影響學習的自信心。有62%的留守兒童表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沒人幫助,比非留守兒童高出7個百分點。

4、留守兒童社會支援較弱,心理健康問題相對更突出。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援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誰”“你和誰最親近”“你的心裡話主要跟誰說”“遇到困難你會向誰求助”“誰經常鼓勵你表揚你”5種情況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兒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親、父親和同學朋友,留守兒童則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母親仍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援,但可以看到,留守兒童來自父母的支援較弱,而朋輩性傾向明顯,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兒童認為校園裡或周邊有不良幫派團夥,25、7%認為有同學加入不良幫派團夥,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4、3和1、4個百分。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援更多地體現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援相對欠缺。此外,還有17、6%的留守兒童表示社會支援主要來源是自己,這表明他們感知不到社會支援。

三、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經濟社會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原因。

1、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與城鄉壁壘存在矛盾是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社會體系根源。**縣是人口大縣和勞務輸出大縣,近年來,全縣流動人口的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二元結構使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無法長期將子女帶在身邊給予照顧。原因在於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種戶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後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

2、父母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是離手兒童問題產生的家庭背景根源。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裡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援。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據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勞動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響子女上學”僅佔第一、第二選擇的6、7%。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導致的結果卻是相同的,即: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

3、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是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現實條件根源。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在家裡的父親或母親忙於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於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國小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援和知識上的解答。

4、課程設定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是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教育體系根源。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通過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展這一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5、關愛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是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制度體系根源。家庭監護主體責任未能確立,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未能強制依法履行到位;基層政府和組織的統籌協調、督導監督、宣傳引導、摸底排查、幫扶聯絡等工作職責未能有效落實到位;教育部門和學校關愛保護力度不夠,相關義務教育和教育資助政策落實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不深入,安全防範和動態管理機制不完善;此外,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關工委等群團組織的行業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工作的全面性還有待加強。

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的對策建議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重點在於實施源頭治理,關鍵在於構建長效關愛機制。

(一)加強農村兒童留守現象源頭治理。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為其監護照料未成年子女創造更好條件,在落戶准入、住房保障、醫療保障、子女就學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援和便利措施。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制定和落實財政、金融等優惠扶持政策,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提供便利條件。加大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政策宣傳力度,加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推薦用工崗位資訊或創業專案資訊。

(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責任體系。一是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父母應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對監護、教育職責不到位,造成重大傷害的,要依法追究監護主體責任。二是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內容,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應落實免費義務教育和教育資助政策,確保農村留守兒童不因貧困而失學;支援和指導中國小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及早發現並糾正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三是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關工委等群團組織可以發揮自身優勢,依託現有服務陣地,積極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假期日間照料、課後輔導、心理疏導等關愛服務。四是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加快孵化培育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志願服務組織。

(三)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機制。一是建立強制報告和應急處置機制。對發現的農村留守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或失蹤、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或不履行監護責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傷害或不法侵害等情況,應實施行強制報告制度,未能履行報告職責的應嚴肅追責。二是建立評估幫扶機制。相關部門要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處境、監護情況、身心健康狀況等進行科學調查評估,有針對性地安排監護指導、醫療救治、心理疏導、行為矯治、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專業服務。對於監護人經濟困難且符合有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政策的,應將其納入保障範圍。三是建立資訊共享管理機制。發揮電子資訊管理功能,健全資訊報送機制,儘快建成執行農村留守兒童資訊資料庫。整合現有民政部門救助管理資訊系統、教育部門中國小生學籍管理系統、衛生計生部門婦幼衛生資訊系統、公安部門人口基礎資訊系統,完善農村留守兒童資訊管理功能,實現資料資訊互通互聯,做到精準定位、動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