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暑期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報告3000字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6.47K

按照團中央志工部的工作部署,我們對全省農民工子女生存現狀進行了調研,團省委志工部在普遍調研的情況下,重點指導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大慶市和綏化市等地團組織對關愛農民工子女情況進行了調研。各地調研組深入到社群、農民工子女相對集中的中國小校、農民工較多的企業,通過座談會,一對一進行面對面訪談農民工、老師和企業經理等126人,本次調查共向160所中國小下發調查問卷1500份,收回1452份,回收率為96% ,其中有效問卷1380份,有效率為92%。為力求全面真實地瞭解全省農民工子女的基本情況,我們向省流動留守兒童工作組、省農民工辦公室、哈爾濱市農民工協會、省流動人口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教育廳等有關部門瞭解情況,掌握了相對較全面的資料,為下一步團組織制定做好關愛農民工子女工作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暑期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報告3000字

一、基本情況

(一)農村留守兒童規模

據統計,截止XX年底,全省農村現有留守兒童145,750人,其中父親外出打工的75,644人,佔留守兒童的51.8%,母親外出打工的27,011人,佔留守兒童的18.5%,雙親外出打工的43,095人,佔留守兒童的29.5%。隨父母進城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子女163787人,其中國小106502人,國中57285人,此次調研掌握的總數比XX年減少30%多。

(二)農村留守兒童性別、年齡及分佈

農村留守兒童男女比例比較接近,且年齡在6—14歲居多。分佈在我省十三個市(地),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綏化市人數較多。

(三)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狀況

在省流動留守兒童領導小組的調查問卷中瞭解到,農民工子女讀國小的佔77.2%,國中佔21%,高中佔1.8%,其中寄宿生佔26.1%。父母外出後88.4%的孩子表示願意讀書,並有52.8%的孩子有考大學的願望,他們與父母談論最多的話題是學習,課餘時間有42%的孩子喜歡讀書,但學習不夠理想,成績下降的佔28%,沒變化的佔49.5%。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調查問卷中,有70%的農民工子女都轉過學,其中轉過兩次以上的佔了28%。轉學會對入學年齡造成影響。

(四)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調查顯示,父母外出後有29.5%、41.3%、18.5%的孩子與父親或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有57.7%的孩子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後家庭生活變好了。有43.4%的孩子每週能與父母電話聯絡一次。

二、全省各級團組織工作情況

(一)建立機制,保障落實

在全省各級少先隊組織中建立關愛流動留守少年兒童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了基本情況登記制度。各級少先隊大、中隊定期進行流動留守兒童登記,實施動態管理,建立流動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和聯絡卡。各級少先隊輔導員全面掌握了流動留守少年兒童的基本情況、流動留守少年兒童監管人的基本情況和流動留守少年兒童父母外出務工的去向和聯絡方式。二是建立了幫扶聯絡點制度。各級團組織和少先隊工作者與流動留守少年兒童學校建立工作聯絡點,每個少先隊工作者至少有一個流動留守少年兒童聯絡點學校;少先隊輔導員與流動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每人至少聯絡1-3名流動留守少年兒童,隨時掌握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三是建立了考核評估制度。把流動留守少年兒童工作作為各級少先隊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監督檢查,及時推廣基層工作的新鮮經驗,形成推進工作落實的良好氛圍。

(二)立足實際,竭誠服務

各級團組織在關愛農民工子女工作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形成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

一是建立“流動留守兒童”之家。各級團組織依託農民工子女相對集中的中國小校建立“流動留守兒童之家”,給留守少年兒童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素質。XX年5月初,團省委、省少工委在全省範圍內啟動了此項活動。5月30日,活動啟動儀式在綏化市舉行,並在綏化市新立村新立國小授牌成立“流動留守兒童之家”,將該村的留守少年兒童都吸收為“流動留守兒童之家”的家庭成員,使他們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溫馨家園”,全省100個“流動留守兒童之家”同時揭牌。全省各級團隊組織紛紛行動起來,為流動留守兒童辦實事、做好事,同時,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大眾傳媒優勢,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大力宣傳關愛流動留守兒童的重大意義,吸引更多的單位和組織積極參與到關愛農民工子女工作中來,在各地區形成了關愛農民工子女、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是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六個一”活動。團省委、省少工委結合全省實際,在全省各級少先隊組織中開展了關愛農民工子女“六個一”活動,即建立一份檔案,開通一部親情電話,建立一個愛心超市,結成一個幫扶對子,落實一名代理家長,每月一次家訪活動。全省各級少先隊組織按照要求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想方設法為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子女做實事、辦好事,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了愛的陽光。哈爾濱市文林國小是一所農民工子女居多的城市國小,圍繞“六個一”內容,為每個流動學生建立留守檔案,組織教師黨、團員與他們簽訂“手拉手結對卡”,對他們的成長進行動態管理;舉辦《給孩子一個完整人生》農民工子女監護人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提高監護人的家教素養;組織學校輔導員和學科輔導員每月定期家訪,與農民工子女及其監護人談心、開展心理輔導,關注他們的心理成長。哈爾濱市團結鎮中心校是一所留守少年兒童居多的農村國小,學校在師生中倡導“三先三多”,即“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對留守學生“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同時圍繞“六個一”內容,建立了愛心超市,整合社會資源,為留守貧困學生提供物質幫助;專門為留守學生開通了一部親情電話,為留守學生經常與不能見面的父母溝通感情創造了便利條件;為父母都不在身邊的留守學生招募了代理家長,定期關照留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讓他們體驗到了“不是家長勝似家長”的親情關懷。大慶市動員青年幹部、團幹部、志願者,並廣泛聯絡社會熱心人士參與活動,擔任“愛心志願輔導員”並與幫扶物件簽訂“愛心結對卡”,通過開展“五個一” 活動(即:1、每個月瞭解一次留守兒童在校表現情況;2、每月與留守兒童通一次電話或寫一封信談心;3、每學期陪留守兒童過一個有意義的雙休日;4、每學期資助一批學習用品;5、每年幫助留守兒童學會一項技能或新本領),達到“一對一”長期持續的定向幫扶目的。齊齊哈爾團市委聯合北大倉集團連續五年每年出資95萬元用於資助農民工子女免費入托,在青少年宮,免費入托的小朋友可以享受到免費午餐、免收學雜費用等相關政策。

三是開展“燭光關愛親子情”行動。齊齊哈爾團市委進一步擴大了多年開展的以資助貧困兒童為主題的“燭光關愛行動”的內涵,創造性的將關愛農民工子女與“燭光關愛行動”、“全省少年兒童書信大賽”有機結合,開展了系列活動。一是開展一封家書寄親情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信封和郵資,組織“留守少年兒童”給外出打工的父母寫信,及時向父母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講述他們在少先隊組織的關懷幫助下成長的感受和家鄉發展變化的情景,增進“留守少年兒童”與父母間的親情交流,並在家書中附加學校少先隊組織出具的“日常表現鑑定書”和“學習成績彙報卡”,讓身在遠方的家長通過孩子的彙報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及生活情況。二是開展“我看家鄉新面貌”活動。組織留守少年兒童參觀家鄉的企業和城鎮建設,感受新農村建設給家鄉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孩子的語言鼓勵在外務工家長早日返鄉興業。三是開展“面向社會尋資助”活動。利用團內報刊、網站及新聞媒體,定期為農民工子女尋求社會支援,本年度,已經有1500餘名農民工子女得到了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幫助和關懷。

四是廣泛開展少先隊“手拉手”愛心行動。近年來,全省各級團組織積極開展“春風行動—關愛農民工子女一日遊”和“共享和諧—紅領巾‘手拉手’愛心行動”等主題活動。各地團組織結合實際,通過捐助現金、衣物、玩具、學習用品,少年兒童自己動手製作“愛心包”,協調各類培訓學校,為農民工子女提供計算機免費培訓等方式,為農民工子女送溫暖。據統計,XX年以來,全省各級少先隊組織共捐款、捐物累計達50餘萬元,與農民工子女結對4000餘對。“手拉手關愛流動留守少年兒童”活動得到了全省各大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黑龍江省電視臺、黑龍江省廣播電臺、黑龍江青少年網、黑龍江日報、黑龍江晨報、黑龍江經濟報、生活報、哈爾濱日報和市地有關新聞單位都進行了廣泛的報道,進一步營造了全社會關心關注農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圍。

五是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依託各級青聯、學聯組織的“三下鄉”活動,積極開展“師範類大學生與農民工子女1 1共享藍天”志願服務活動,多次組織由青聯委員和在校博士、碩士、大學生們組成的“三下鄉”志願服務團深入鄉村開展社會實踐服務活動。服務團的醫學博士們為農民工子女進行義診,組織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他們帶去了知識和歡樂。心理專業志願人士為“留守少年兒童”進行心理輔導,針對“留守少年兒童”在生存、保護、發展和參與權利等方面遇到的諸多問題,提供有效的幫助。牡丹江團市委與《牡丹江晨報》聯合打造了“志願義工週末有約”品牌專案,先後開展了與農民工子女兒童牽手、大手牽小手農民工子女走進大學、捐建農民工子女圖書室等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社會化募集資金25萬元,服務群眾2萬人次,服務時間超過5萬小時,使志願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