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9W

一、背景目的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報告

縣婦聯最新調查顯示,全縣有農村留守兒童6005人,全縣學齡兒童34675人,佔17.3%。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2019年頒發了《岐山縣兒童發展規劃(2019—2020年)》。近年來,全縣各級婦聯組織發揮優勢,深化調查研究,組織關愛活動,健全關愛網路,強化家教指導,為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2019年以來,共組織“六一”慰問、“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金”、“維權救助”等專案活動共計58.8萬元,縣婦聯把留守兒童相對突出的京當鎮和故郡鎮作為試點鎮。目前,我縣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正在逐步建立,留守兒童成長環境逐步優化。

在總結幾年來有效做法的基礎上,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從工作和實踐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健全關愛服務機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近期,縣婦聯開展了“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專題調研”活動,初步提出關愛服務機制的構成要素、執行機制及組織保障等,推進關愛服務機制建設的科學化、常態化、長效化、實效化,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構成要素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是指標對留守兒童在成長髮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圍繞關愛服務,在政府主導下的多部門責任主體和社會參與,所提供的補償性措施和全方位的社會支援。基本原則是:以黨的xx屆三中全會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堅持因地制宜、立足實際的工作模式,堅持多措並舉、關愛服務的相應措施。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責任主體是: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

一是關愛機制:包括領導小組、責任分工、政策支援、考核評估等。

二是關愛網路:構建政府保障、學校教育、家庭監護、社會幫扶、親情關護相結合的關愛網路。

三是關愛陣地:學校、家庭和鎮村組(社群)是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重要陣地。學校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主陣地,建在鎮村組(社群)的婦女兒童之家、校外輔導站、青少年活動中心、託管機構等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有效依託。家庭是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重要基礎。

四是關愛隊伍:主要由精通、作風紮實的專業工作隊伍;教師、心理、法律組成的專業隊伍;富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志願者隊伍組成。

五是關愛活動:針對留守兒童實際需求,設計和開展專職親情撫慰、結對幫扶、扶貧助困、心理疏導、家教指導、技能培訓、安全保護等多種形式、富有實效的活動。

三、 執行模式

一是注重以政府為主導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政府作為社會公共權利主體,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承擔著主要責任和義務。政府應牽頭整合各方資源,為留守兒童提供政策、教育服務、衛生服務、社會福利和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支援。

二是注重以學校為重點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由於農村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親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對留守兒童負有義務教育的學校必須通過建立補償機制來彌補和完善。鼓勵教師擔任“代理家長”,在寄宿制學校建立心理諮詢輔導室、開通心理諮詢熱線、配備專職人員,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以鎮村組(社群)為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要以村級農家書屋、活動中心為基礎,通過“代理家長”和“鄰里幫扶”,採取託管的形式,就近解決留守兒童家庭課外的作業難題。以鄉規民約形式推行留守兒童監護人的監督制度,建立安全保護預警和應急機制,配合學校和家庭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生活照顧和安全管護。

四是注重以家庭為核心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推行監護人監控制度,強化留守兒童家長責任意識;明確約束規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兒童家長自律機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倡導、鼓勵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時儘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子女,或返鄉就地就近就業創業,促進留守兒童減量化。

五是以社會參與為支援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通過全社會的文化建設、媒體宣傳引導等,構建留守兒童的精神支柱;發動社會各界和志願者提供實質性的關愛和幫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留守兒童關愛資源的不足,解決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

四、 保障措施

一是動態資訊。以準確、全面、共享為原則,定期監測、層層建檔、及時彙總、深入分析、準確評估和共同使用留守兒童資訊庫,為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提供詳實可靠依據。

二是法律政策。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深入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優化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根據實際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義務教育等有關制度,強化和支援家長履行對子女的監護教養責任。進一步完善委託監護制度。

三是監督考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進行專項考核,將其納入縣、鎮、村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目標,納入基層考核,納入義務教育檢測指標體系和教師考評考核,切實保證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各項措施發揮實效。

四是統籌機制。設立留守兒童關愛專項經費、建立關愛基金,多渠道開展社會籌資等方式,重點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中專職人員隊伍、陣地建設、專項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等經費的落實。形成教育牽頭,婦聯、綜治、團委和關工委、公檢法司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定期開展專項督查,推廣典型經驗,解決突出問題,合力做好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工作。

範文二

由於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農村剩餘勞動力為了改變生存狀況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又因經濟和戶籍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去上學,由此引發了“留守兒童”問題。農村留守兒童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本文就茶陵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 教育問題

隨著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由於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農村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這些兒童大多數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姑、舅舅甚至是哥哥、姐姐來監護。本文就茶陵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分析,並進行了一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探究,供大家參考。

茶陵縣,總面積2500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和2個辦事處,現有總人口59.4萬。潛在富餘勞動力達到11萬多人,未滿14歲的留守兒童有2.3萬人左右,佔全縣總人口的3.87%。在調查中發現,近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2%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頻率月均不足 1次。由於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性格和心理的成長髮育中容易偏離正常軌道,這給學校教育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使得學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感到非常棘手。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親情缺乏。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兒童在人際交往、性格特點、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精神,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二)性格缺陷。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絡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根據調查顯示,這些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等這些大人,他們認為沒有多少話講,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他們講話。他們很羨慕那些能唱能跳能講笑話的小孩,而他們只是人群中的一個觀眾。長期的這種生活形成了他們性格上的孤僻,這些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他們由於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有的甚至是由於在無奈的情況下接受監管任務的,以致只是幫助管理孩子的吃住和孩子的零用錢,對於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性格培養都沒有盡到監護人的責任。

(三)心理障礙。調查資料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親情來安撫、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變化和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特別是進入到青春期後,一些孩子的心理問題就更加的突出,在學習上的困難、交友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這些問題使得他們無法找到心理排解的視窗。在調查中,我們詢問了一些留守的孩子,“對你在學校、家裡和老師及大人吵過架嗎”的回答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吵過,有些甚至經常和大人及老師吵架、還有的孩子表示很厭倦現在的生活,不想讀書。

(四)行為偏差,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自律能力較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不出大事,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就會紀律散漫,我行我素、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裡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網咖、遊戲廳、桌球室,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如:某校七年級有七位男生(都是留守兒童),半夜翻出學校圍牆,跑到縣城的賓館去開房過夜,上網打電遊、逃課。

(五)安全隱患。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自制力不強的留守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問題的出現。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有3.5%的孩子曾經發生過觸電、打鬥、被人敲詐等意外事件。

(六)成績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有不少的農民工潛意識裡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未來事業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以致孩子的成績好壞,父母根本不去過問,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天天到學校就行,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可。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業,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平平安安,他們的責任就盡到了。而父母也不好責怪孩子和孩子的監護人。這樣以來,這些留守兒童的紀律越來越散漫,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了。

二、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探究

1、要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

作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必須妥善安排好留守兒童的生活;應當選擇合格的監護人,對孩子的成長予以關注。

(1)要多跟孩子交流,儘可能地保證每週都跟孩子通電話,多跟孩子談談心,多跟孩子溝通,對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的關注。

(2)要主動跟老師聯絡,要經常跟老師聯絡、交談,更多地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同時可以跟老師交流一下怎麼教育孩子,以便能夠及時地瞭解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

(3)要儘量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及時瞭解子女的學習、生活、心理上的變化,以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2、要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作用。

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應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聘請專業的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課,定期為學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通過心理諮詢與輔導、悄悄話信箱等形式,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使之能敞開心扉。班主任老師應該多一點愛心、責任心和事業心,關注這一特殊的群體。一是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清楚孩子的性格特點、生日、父母的聯絡地址和聯絡電話、喜好以及監護人情況等。二是在平時要多加強與這些孩子的溝通和交流,使他們感到學校的溫馨和老師的溫暖。三是為留守兒童搭建親子交流平臺,讓留守兒童能更多地與家長聯絡。從調查情況瞭解到:茶陵縣腰陂中心國小和舲舫中心國小為留守兒童建立了親子視訊QQ和留守兒童QQ群,為留守兒童間的相互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臺,並且利用雙休日定期組織留守兒童與家長進行視訊會話,這給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要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作為政府,應該把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務來完成。一是可以給這些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支援。如由學校和政府聯合開展的一些親子活動等有意義的專項活動。二是政府要對校園周邊的教育環境加大治理的力度,維護好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別是對學校周邊的網咖、電遊室、桌球室、娛樂性歌舞廳、酒吧進行定期和不不定期督查,對危害學校和學生安全的事件加強管理。三是對學校周邊不良少年要加強監管,以免給這些心理脆弱的留守孩子帶來心理上的恐慌。

4、要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農民在本地就業機會。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留守兒童的家長表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家鄉有適合自己務工的崗位,都不願漂泊他鄉忍受分離之苦,外出務工實屬無奈。作為政府部門要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做到“掙錢養家、教育子女”兩不誤,從而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創造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我覺得這是最終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措施。

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刻不容緩,這不僅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程序,也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如何教育培養好這些留守兒童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給他們一縷心靈的陽光,給他們一絲溫暖的呵護,讓遠離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這些留守兒童一定會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