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村情調查報告3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67W
本文目錄村情調查報告關於建立“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的調查報告村情調查報告範文

為全面落實縣委工作會議精神,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切實將包村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按照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XX年3月上旬,我就xx村近年的村級組織、村務公開、村級規劃建設、文化歷史、教育事業、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生育、個體工商經營及當前群眾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對該村當前存在的問題及下步包村工作思路、工作打算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仔細的梳理。

村情調查報告3篇

一、 基本情況

xx村位於xx北部,距縣城9公里。地處xx國道和xx公路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96戶,人口361人,耕地面積746畝,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適合多種作物生長,XX年人均純收入達4500元。xx村歷史悠久,據該村《孫氏族譜》記載:明洪武二年,孫氏家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繁衍生息。村民以孫姓居多,佔全村人口的90%以上。解放前該村富戶較多,名聲較響,現村內巍然屹立的兩棟閣樓式建築就是當時一處富人家的居所。緊鄰該村西南角有一處堌堆,佔地面積六畝有餘,其黑土層達五米之深,村民稱之為“香葬堌堆”。該堌堆下面全是石棺,石棺放置方向各異,其數量達數十處。據村內老人講,當時人們為了防止棺內屍體過快腐爛和後人輕易盜墓,於是在埋葬石棺時,其表土全部用香油攪拌,後封棺培土,層層夯實,間次加高,累計五米有餘,日積月累,堌堆土色由黃變褐,由褐變黑,且土質無比堅硬,不易風化。這就是“香葬堌堆”的來歷。據村裡的老人回憶,文革期間破“四舊”時,“香葬堌堆”被部分挖掘,當時發現石棺就有十餘處,棺內均有精美的陶罐,土盆,古錢幣等。開棺時墓主人肌膚均儲存完好,面色紅潤,其身著精美服飾清晰可辨。至於墓主人的身份,以及為何這麼多人集體葬在這裡,便永遠的成為後人心中的一個謎。據說這種墓葬方式全國罕見,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時,我便將該堌堆遺址進行了上報。

目前,該村黨支部共有黨員12名。支部班子職務健全,分工明確,切實落村級職責包保制。近年來,支部一班人在支部書記xx的帶領下,精誠團結,埋頭工作,切實貫徹執行各級檔案指示精神,撲下身子,定準位置,全身心的帶領全村群眾奔康致富。全村黨員幹部集思廣益,為村級工作獻言獻策,大力發揚黨內民主決策制,積極發揮共產黨員的優良傳統,關鍵時候率先垂範,具體工作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樂群眾之所樂。去年5.12大地震後,為支援災區重建,全體黨員自發捐款。記得當時有位年過七旬的貧困老黨員也到現場積極捐款,黨員們的舉動深深打動了全體村民的心,全體村民紛紛前來捐款,於是不到一天的時間,全村累計捐款近千元,人均捐款近三十元。

由於該村位置優越,村東緊鄰xx國道,村北緊靠xx線,獨特的區位優勢,為村莊規劃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村支部一班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審時度勢,積極探索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新方法,新路子,大膽實行老村搬遷改造、新村規劃建設雙輪驅動戰略。聘請有關專家詳細規劃,合理佈局,科學建設。目前舊村搬遷近七十餘戶,搬遷人口已達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新村規劃建設成績顯著,沿路統一建設二層門面樓房加附屬居住配房共計260餘間,累計建築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不含附屬建築)。現新村規劃區內有幼兒園一處,衛生室一處,國小一處,超市5處。

xx村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成了商賈雲集的寶地,難怪xx書記常說我們xx村是經商的寶地,是興業的前沿。xx書記的話並不誇張,據最近上門調查統計顯示:目前該村個體工商戶達30餘戶,其中機動車修理部12戶,商品零售業和餐飲業共計8戶,加工製造業2戶,交通運輸業8戶,其他行業5戶。該村計劃生育專職主任xx自己就有飯店一處(農家樂笨雞店),50平米以上超市一處,申達出租轎車一輛,最近又購得價值20餘萬元的運輸車一輛。

該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傳統農作物以大蒜,園蔥、棉花,玉米為主。近年來這個村積極響應各級農業結構調整政策,立足本村實際,大膽探索,積極嘗試,走出了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的農業結構調整路子。去年以來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際大蒜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大蒜價格持續下滑,豐產不豐收,可謂穀賤傷農。而相反,反季節蔬菜市場價格卻一路飆升,市場行情看好。村委一班人緊抓機遇,趁勢發動,並帶頭搞反季節蔬菜種植。同時這個村積極學習外鄉鎮種植經驗,搞蒜田套種大葉菠菜,或蒜田套種西瓜。這樣規避了單一種植所帶來的市場風險,群眾切實提高了經濟收入。

為使村務公開工作公開、透明,切實接受群眾監督。這個村的村務公開全面陽光化,公眾化。並有一名村兩委成員專門負責這項工作,四名村組長任村務公開特邀監督員。近年來中央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相繼出臺,糧食及農資直補、良種直補、新農合參保、社會救助、撫卹金髮放、農村低保等都在村務公開欄上宣佈,接受群眾監督,村務公開的陽光操作,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使幹群關係日益融洽。

xx村文化教育事業氛圍濃厚,該村重視教育由來已久,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批莘莘學子不斷離開家鄉,外出深造學習。他們不辜負父老鄉親的重託,刻苦學習,積極鑽研,出色的完成了學業。現在該村在校高中生7人,大學本科在讀11人,已畢業分配工作的有近50人,幾乎每戶都有大學生。其中博士生xx、碩士研究生xx現就職於北京中關村軟體園,碩士研究生xx在上海某大學任教,碩士研究生xx(xx的妹妹)現為xx二中教師。畢業於北京大學的xx現在德國深造,廈門大學畢業的xx現就職於中國航天工業部。解放後該村xx參加革命工作,曾任山東省政府祕書,受到過毛澤東的接見,現已去世。60年代的老大學生xx生前在內蒙古地質勘探局工作。

該村積極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積極配合上級計劃生育各項工作,以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積極穩定低生育水平為工作目標,積極做好育齡婦女季度查體工作,實行計劃生育網路化管理,責任到人,目標到戶,該村多次被上級評為計劃生育工作先進村。

XX年該村將緊緊圍繞中央建設新農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根據“二十四”方針要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縣委縣政府,鎮黨委政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為工作總抓手。立足實際,做好本職,強化服務,狠抓落實。切實將計劃生育、社會穩定、村務政務、精神文明等各項工作做好。相信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有村兩委一班人的同努力,有全體村民的鼎力支援,xx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加美好。

關於建立“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的調查報告村情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7月份以來,x縣縣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加強鄉鎮領導幹部作風建設要求,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加強黨群幹群聯絡、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新途徑,在農村實行了以“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為主要內容的“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架起了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樑,既轉變了鄉村幹部作風,又宣傳和教育了群眾,對做好農村工作、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基本動因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社會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步顯現出來,穩定和發展成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兩大主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親民”思想,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這就為我們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協調和處理好農村穩定和發展問題指明瞭方面。廣大鄉村幹部處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骨幹力量,是黨聯絡農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樑。在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如何構建起與廣大農民群眾之間機動有效的溝通交流機制,與群眾保持密切而廣泛的聯絡,保持黨的凝聚力、親和力,保持農村的穩定和發展,更好地團結和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是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亟待破解的新課題。

近年來,x縣通過開展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學習教育活動,逐步建立健全了鄉村幹部“學習培訓日”、黨員活動日、民主評議幹部等制度,有效地提高鄉村幹部的素質,促進了鄉村幹部作風轉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農村村民自治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和農村城鎮化程序的加快,農村工作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是鄉村幹部素質作風與農村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部分鄉村幹部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缺乏深入地學習,理解不透徹,宣傳不到位,落實有偏差,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甚至欺上瞞下,弄虛作假;有的幹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主觀主義嚴重,宗旨觀念淡薄,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求實效;有的幹部對群眾想什麼、盼什麼、要求做什麼,瞭解不深、把握不準,對農民群眾的疾苦缺乏同情心,眼睛向上,心思向上。這不僅嚴重影響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影響了黨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影響了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黨群幹群感情紐帶弱化與農民群眾渴求暢通民意反映渠道存在著矛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原有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農民在經濟利益上對基層組織的依附關係不復存在,在組織領導上的依賴關係變得鬆散,在思想感情上依戀關係變得疏遠,“有吃有喝不找你”。同時,農民群眾又需要基層組織能夠建立起一種黨群幹群關係溝通渠道,有苦有處訴,有冤有處提,有事有處找,“有怨有事要找你”。群眾主人翁意識的淡化與基層組織執政手段的弱化使黨群幹群隔閡加深,雙方缺乏基本的信任感,黨群幹群矛盾比較突出。一些群眾對鄉村幹部有看法,氣忿地說幹部“不像話”。一些幹部則對群眾不服從管理有情緒,委屈地說群眾“不聽話”。三是農民群眾民主參與意識的增強與鄉村基層幹部的傳統領導方式產生碰撞。隨著我國民主法治程序的推進,廣大群眾理性思維活躍,平等意識、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和法治意識迅速提升,不僅要求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參與村裡重大事務的決策。但是由於當前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方式、工作機制還不盡完善,民主化建設力度不大,使一些地方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流於形式,民主監督乏力,部分基層幹部習慣於搞行政命令,搞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造成了農村幹部和農民群眾之間矛盾衝突,引發農村社會不穩定因素。特別是今年6月份省委書記李克強同志在x縣xx鄉xxx村調研時發現一些問題之後,x縣縣委進行了深刻反思,認識到七裡堡村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這一個村的問題,帶有普遍性,也有複雜性,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層幹部在工作中存在工作作風不深入、對群眾關心不夠等問題,也反映了存在著發現問題渠道不夠通暢、解決問題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

x縣縣委認識到,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變化,積極探索一種在基層發現問題、掌握問題、解決問題的機制,超前化解和處理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基於上述考慮,縣委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在認真總結以往黨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全縣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每月定期由鄉鎮領導幹部分村輪流、一般幹部到聯絡村,組織部分黨員、村民代表、普通群眾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與群眾面對面拉家常,交真心、聽真話、知真情、解難事,架起黨和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橋樑,在知民情中改進作風,在辦實事中改善關係,在幫民富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

二、主要做法

x縣在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過程中,圍繞“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這個主題,深入宣傳,周密安排,嚴格程式,明確責任,強化督查,堅持邊實踐、邊總結、邊規範,探索出了一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反饋問題”的執行機制。

(一)精心準備,夯實基礎。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伊始,不少幹部不理解,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有必要主動去戳“馬蜂窩”。部分群眾也認為,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是走形式,提了意見也白提;有的還對這項工作是否能長期堅持開展下去表示懷疑。為此,縣委要求鄉村基層黨組織召開懇談會前要精心準備:一是排查民情。懇談會前,鄉鎮幹部要進村入戶,黨員、村民代表要深入所聯絡戶家中,收集社情民意,廣泛徵求意見,瞭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想,並對問題進行梳理彙總。二是制定預案。鄉鎮黨委召開會議,認真分析梳理出來的問題,超前研究具體的處理辦法和整改措施,並根據鄉鎮領導幹部分工,對口確定參加村懇談會的鄉鎮幹部。三是會前預告。村黨支部提前將“村情民意懇談會”的內容方法,通過廣播、板報等形式通知黨員和村民代表,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做好發言準備,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打消了群眾顧慮,讓群眾都認識到,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是黨委政府、村“兩委”真心實意傾聽群眾反映、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切實轉變幹部作風的有效措施,是知群眾冷暖的溫度計,聽取群眾呼聲的感測器,為民辦事和幫民致富的資訊源。

(二)規範內容,嚴格程式。一是明確懇談內容。主要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介紹與農民群眾相關的法律法規、農村科技實用技術、市場經濟資訊、勤勞致富的好路子以及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對村“兩委”和黨員幹部的反映、村民要求向鄉鎮黨委政府反映的其它事項、對上級機關的意見和要求等。二是嚴格懇談程式。首先是幹部表態。由鄉鎮主要領導、黨支部書記表態發言,講明“村情民意懇談會”的目的,表明鄉村兩級幹部虛心接受群眾監督、真心聽取意見、熱心為民辦事的誠意,調動群眾發言的積極性。其次是村民說事。讓與會村民暢所欲言,向鄉鎮黨委和村“兩委”反映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村“兩委”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記錄。其三是幹部承諾。由鄉村主要領導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能解決的現場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向群眾說明原因,並公開作出承諾;解決不了的,整理上報鄉鎮黨委、政府統籌安排,協調解決。三是明確懇談要求。縣委要求鄉村幹部要堅持做到“五不準”,即“參加懇談會不準乘坐小汽車;對群眾提出的尖銳問題不準中途打斷;對群眾的指責抱怨不準頂撞;對群眾提出的疑難問題不準推拖不辦;召開懇談會後不準在村裡喝酒”,有效地打消了群眾的疑慮,拉進了幹群之間的距離。縣委書記趙中生、副書記江文玉、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香芳等領導還多次參加部分村的“村情民意懇談會”,進行指導和督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全縣共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950餘次,累計參加人員達1人次,收叢集眾反映問題6大類1200多條。

(三)明確責任,強化落實。為民辦實事是衡量“村情民意懇談會”效果的唯一標準。為此,我縣堅持實行村情民意承諾制度,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開好“村情民意懇談會”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各村“懇談會”結束後,對現場不能解決的問題,對群眾進行承諾,並填寫《村情民意懇談會情況反饋表》,由鄉鎮幹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籤後報鄉鎮黨委,由鄉鎮黨委就各村排查的問題進行梳理分類,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歸口辦理,並制定詳細的督辦意見,對交辦問題落實到人,提出時限要求。對不屬鄉鎮解決的問題要及時上報,由縣集中協調解決,並在10日內給群眾回覆。10日內不能解決、答覆的問題,要及時向當事人解釋原因。對群眾反映強烈、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要求鄉鎮派駐工作組,集中精力專門進行解決,確保“村情民意懇談會”取得實效。目前,全心已協調解決群眾反映問題570件,要求限期解決的630件。

(四)定期反饋,取信於民。x縣各級黨組織對於通過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排查出的問題和徵求到的意見,狠抓落實,限時辦結,並在下次“村情民意懇談會”上向群眾進行反饋,形成“徵求-解決-反饋-再徵求-再解決-再反饋”的大迴圈格局,做到了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於民,使群眾認識到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是廣大幹部真心轉變作風、虛心聽取意見、熱心為民辦事的務實行動,群眾對黨和政府多了理解,少了隔閡,多了讚譽,少了怨言,多了支援,少了牴觸。群眾由原來的怕幹部、不信任幹部,變為“有苦會上訴、有怨會上講、想富會上找幹部”,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三、初步效果

x縣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歡迎,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全縣上下出現了幹部聽民情、順民意、辦實事,群眾信黨委、信幹部、心氣順的喜人局面,極大地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是暢通了民意反映渠道,架起了黨群幹群之間的“連心橋”。過去,幹部瞭解民意的渠道比較狹窄、群眾向上級反映問題不夠暢通,以至於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有效控制、迅速解決,致使黨員幹部與群眾間產生隔閡,黨群、幹群矛盾有所激化。“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推行以來,全縣廣大群眾給予了極大的熱情和支援。各村召開懇談會,群眾參加懇談會十分踴躍,氣氛熱烈,積極發表意見和建議,情景非常感人。許多群眾感慨:“以前和縣鄉領導說說知心話機會很少,現在好了,可以面對面地與各級領導談談自己的想法,開通了老百姓敢於說真話、說實話,政府及時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綠色通道’”。百姓由原來的怕幹部、不相信幹部,有事對幹部採取迴避態度,或直接到市縣上訪,或與黨委、政府對著幹、煽動群眾鬧事,變為“有苦會上訴,有怨當面講,想富找幹部”,鄉村幹部都能成為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小跑腿”、工作員和貼心人,徹底扭轉了昔日群眾對幹部是個“傳話筒”、“通訊員”的片面認識。老百姓稱讚說:“過去幹部是催糧要款、吃百家宴,現在是服務上門,工作到家,我們心暖了,氣順了,這樣的會開得越多越好哇!”。

二是鄉村幹部為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轉變。通過“村情民意懇談會”,鄉村幹部面對群眾提出的令人臉紅心跳的問題,認識到了自己與群眾的要求之間的差距。廣大幹部細心研究群眾利益,體察群眾情緒,體驗到了群眾的艱辛、疾苦、勤勞和善良,聽到了群眾過去不想說、不願說、不敢說的意見和建議,瞭解了群眾想什麼、盼什麼、最需要什麼,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服務的針對性更加明確,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幹部與群眾接觸多了,身上的官氣少了;與實情接觸多了,虛假浮誇少了,有效地提高了鄉村幹部決策的科學性,避免了工作了盲目性,增強了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廣大幹部紛紛要求到群眾最困難的地方去,要求到群眾意見最大的地方去,要求到工作長期推不動的地方去,開展工作,為民謀利。橋盟鄉、西崗鄉主要領導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帶領幹部住鄉入村、包信訪案件、聯絡不穩定村和上訪戶,從自身做起,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村鎮幹部在“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中堅持“三個一”興實風,從鎮領導到一般鎮機關幹部每人“一個民心日記本,一支筆,一輛自行車或摩托車”,經常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主動和群眾談心,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確保了小事不出村,一般問題不出區,大事不出鄉。

三是解決了一批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農村社會大局的穩定。通過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縣、鄉、村幹部瞭解了農村存在的問題和存在的矛盾,並以此為突破口,積極化解矛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減少了信訪量,促進了農村的穩定。朝歌鎮西壇村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之後,鎮黨委針對該村歷史遺留問題多、熱點難點問題多、班子內部不團結的狀況,迅速派駐了由一名黨委副書記牽頭的工作組,通過認真走訪幹部、黨員和群眾,查閱大量有關檔案資料,對32條問題全部進行了調查處理。為讓群眾滿意,在下次“村情民意懇談會”上,鎮黨委領導進村將32條問題處理情況如實向全體黨員、群眾代表進行了反饋。該村黨員黃改蘭、村民代表馮二孩拍手稱讚說:咱西壇的事也處理了,以前的舊事再也不提了,以後還一心一意搞經濟吧。目前,全縣已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570多個。同時,全縣還對群眾反映需要較長時間解決的農田灌溉及人畜吃水、校舍改造及師資力量薄弱、道路維修等350條問題,分別制定出相應措施,正在著手解決。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個別問題,如西部山區電視無訊號或訊號弱等向群眾作了解釋工作,對有些屬於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如土地調整、退耕還林補償等問題向群眾認真宣傳了國家有關政策。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後,廣大群眾的氣順了,勁足了,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了。

四是進一步理清了經濟發展思路,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村情民意懇談會”,鄉村幹部根據瞭解到的情況,結合農村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狀況,認真分析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矛盾和制約因素,與農民一起研究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問題,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北陽鎮臥羊灣村包村幹部何彬在懇談會上了解到群眾有利用地處雲夢山風景區地理位置優勢發展經濟的願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帶領20餘戶村民學習蛋殼壁畫和剪紙等工藝品製作藝術,發展旅遊產業,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西崗鄉通過“懇談會”發現群眾想致富但缺乏技術、資金和科技知識等問題,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為群眾送去《河南科技報》、《農家參謀》等農業科技書籍,並邀請省農學院專家來鄉傳授山藥、蓮菜等特色農業技術,今年以來,全鄉380戶農民種植特色農產品780畝,平均每戶年增收3000元。

四、幾點啟示

實踐證明,x縣實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的做法,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轉變幹部作風、做好農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啟示之一:在新形勢下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必須從現階段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尋找最佳的途徑和載體。建立起健全的聯絡群眾的制度,是新形勢下實現黨的群眾工作目標不可缺的要素之一。與群眾建立密切關係,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暢通黨群幹部密切聯絡的綠色通道,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摩擦,增強親和力。“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拓寬了民主渠道,讓群眾有苦能訴,有理能講,有話能說,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和願望,解決了過去有話沒地方、沒機會說,說了也沒人聽、不頂用等問題,加強了黨群幹群之間思想的溝通,交流了感情,消除了隔閡,實現和維護好了群眾的利益,因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援,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啟示之二:在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工作工作,必須堅持群眾路線,以群眾滿意為最終目標。實踐證明,堅持走群眾路線,始終保持與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是解決農村各種矛盾的關鍵。只有與農民群眾的關係順了,感情深了,各種困難和矛盾才能應刃而解,各項工作才能得到順利開展。“村情民意懇談會”把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具體落實到關心群眾疾苦、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和增加農民收入上,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慮,解民之所憂,為民之所需,是黨和政府傾聽群眾呼聲、及時把握社情民意、接受群眾監督、密切聯絡群眾的橋樑和紐帶,讓群眾體會黨和政府是真心為自己解決問題的,怨氣也就沒有了,情緒也就理順了,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也就落實到了實處。

啟示三:在新形勢下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必須為群眾多辦好事、實事。俗話說,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民得黨恩,黨方贏民心。體察群眾疾苦,解決群眾困難,幫助群眾致富,是對我們幹部最基本的要求。“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把“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作為主題,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逐步解決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讓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實踐證明,我們的幹部只有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為群眾排憂解難,才能贏得了群眾信任和支援,才能更好地帶領群眾去實現和發展自已的根本利益。

啟示之四:新形勢下抓好乾部作風建設工作,必須從村級抓起,向上延伸,上下結合,整體推進。在“村情民意懇談會”上,群眾反映的許多問題,表現在下面,根源在上面,單靠鄉村抓整改,有些問題難以得到根本解決。鄉村幹部作風不紮實,固然與其自身存在問題有關,但也與上級部門作風浮躁,將部門的工作任務轉嫁到鄉村頭上有關,致使基層感到中心任務多,疲於應付,只對上負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如何為群眾辦實事,如何帶領群眾致富。因此,在抓好鄉村幹部作風建設的基礎上,要向上延伸,實行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給基層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村情調查報告範文村情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根據縣委“三送”活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安排,我駐鎮村“三送”工作隊,通過召開座談會,走村串戶和實地察看等方式對村情進行了深入調研,初步摸清了該村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及群眾呼聲和要求,明晰了今後的工作思路。

(村裡人口、黨員等基本情況......)

一、基本情況

(一)“三送”工作情況

xx村現村“兩委”幹部有7人,擁有農家書屋,青年民兵之家,黨員活動室,遠端教育裝置,矛盾調解室,接待室,會議室,辦公電腦一臺,一體機一臺。村支部十分重視黨支部基層黨建工作,自換屆以後,班子成員精誠團結,有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熱心為村民辦實事,在群眾中有一定聲望。自“三送”活動開展以來,村支部和“三送”工作隊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黨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工作中,以“三送”統領全村各項工作,創新工作方法,切實抓好基層黨建工作。一是抓宣傳。及時在每戶農家釘上“三送”服務聯絡牌,把每張連心卡和致農民朋友的信發放到農戶手中,做到“三送”活動家喻戶曉。同時,將各項工作制度、走訪幫扶物件情況等有關內容,製作成制度牌,公示上牆,接受群眾的監督,營造濃厚的“三送”活動氛圍。二是抓落實。把走訪農戶、化解矛盾、落實產業、興辦實事、組織建設等工作內容落實到每個“三送”工作隊員身上,建立完善工作臺帳,使“三送”活動規範有序。目前,已走訪完了全村所有農戶,幫扶困難農戶50餘戶,收叢集眾訴求150多條,已辦結71條,群眾滿意率100%,為民辦實事、好事30多件。三是抓管理,為進一步明確責任,讓幹部真正沉下去,嚴格執行請銷假制度,要求工作隊員吃住在農家,同村民打成一片,做到“同吃同住同勞動”,更好地瞭解民情、體察民情。四是抓成效。為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始終把解決問題,為民辦事貫穿活動的全過程。目前,通過參與勞動、捐資捐款,使部分路段、水陂、水渠的執行狀況得以好轉,如幫助菸農從其他地方調來拖拉機翻耕、整地、修路;為困難群眾解決低保,為大病重病人員捐資捐款等等,得到了廣大村民的認同和讚許,讓群眾得到實惠。

(二)經濟發展情況

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外出經商和打工為主,今年全村種植煙業800多畝,預計產量可達24萬斤,產值24萬元,外出務工人員有XX人,年總收入近千萬元,但集體經濟發展狀況仍然比較落後。

(三)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近幾年來,5個村民小組先後列為新農村建設點,新農村建設著力改水、該廁、改路,做到了飲水安全,環境衛生,村村通公路,路到家門口,但只有一條水泥主幹道。有線電視覆蓋率較高,滿足了絕大多數農戶的娛樂休閒需要。

(四)社會治安情況

該村村風淳樸,農戶之間相處和諧、民心向上,該村農民安居樂業,目前沒有上訪現象,總體比較安定,社會治安狀況良好,但也有一些不穩定隱患,如土地流轉後菸農種了煙的土地租金至今還落實不到位;菸葉基地的機耕路下雨天煙拉不出去等,引起部分菸農不滿意。

二、當前村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村集體低子薄,無經濟來源。目前村裡水利條件差,制約了村裡的發展。

(二)農民的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近年來,農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劇的市場化導致農民生活和生產費用大幅度增加,比如農資產品等價格上漲,這與低水平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長緩慢現象極不相稱。

(三)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原因主要有:從農民自身意願看,一方面由於農民對就業收益期望值較高,另一方面由於農民儘管有就業衝動,但就業適應性較差,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因此,我們的農民難以充分就業。

(四)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全村農民大多數文化不高,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農民,絕大多數缺少必須的技能。因此,在農村中,“無資金、無技術、無專案”的農民人數最多,“創業無心”、“創業無門”、“創業無能”的現象十分突出。

三、今後推進村級建設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加大村“兩委”班子成員培訓,提高村幹部的整體素質。加強對黨員幹部農業農村知識的學習,培養良好的黨性意識,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有計劃地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動員全體黨員掌握致富技術,努力建設一支為農民謀利益、深得群眾信任的幹部隊伍。

(二)努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能夠面對市場需求的需要,大力發展農業主導產業,拓寬農戶的致富渠道,積極發展效益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在政策、資訊上為農民提供資助和科技、技術服務。

(三)大力調動發揮產業大戶的帶頭作用。充分信任產業大戶,積極為產業大戶幫助貧困落後戶提供幫扶搭建平臺,建立好多方合作的長效機制,支援提供農村經濟發展做好典型示範與互助互利的社會環境。

(四)力所能及為農民辦實事。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水利和公路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二是爭取有關部門和領導支援,對村困難戶、貧窮戶、特困黨員進行幫扶,讓他們能切實感受黨的關懷和溫暖;三是建立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村容村貌的整潔、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