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昌圖縣事業單位改革後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37W

關於昌圖縣事業單位改革後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

關於昌圖縣事業單位改革後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

昌圖縣人民政府縣長劉雁

建設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走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科技興農之路

——關於昌圖縣事業單位改革後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

按照市委《2005年全市縣領導幹部開展深入實施"五大戰略"大調研工作方案》的精神和市委政研室的要求,利用近一個月時間,深入到鄉村對我縣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後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感觸頗深,我縣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存在諸多矛盾與問題,科技服務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加快構築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走多元化科技興農之路勢在必行。

一、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我縣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是指農村鄉鎮事業站建設,具體是指基層的農業技術推廣站、畜牧獸醫站、農業機械管理站、水利站和林業站。其基本職責是:宣傳貫徹發展農業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協助鄉鎮搞好農業政策的管理工作,開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項服務;培訓指導村級服務人員、科技示範戶和廣大農民;推廣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組織農民發展商品生產。近年來,受經濟體制轉型的影響,承擔農村科技服務的基層單位"農口五站"運轉艱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幾乎癱瘓。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後,農業科技隊伍又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因素,農村科技服務的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一)農口"五站"人員專業素質、科技服務技能不高。全縣涉農"五站"經過改革,競聘上崗927人。其中,本科學歷45人,佔聘任人數的4.9%,全日制本科6人;專科學歷345人,佔聘任人數的37.2%,全日制大專62人;中專學歷361人,佔聘任人數的38.9%,全日制中專152人。聘任人中具有高階職稱12人,佔聘任人數的1.3%;中級職稱169人,佔聘任人數的18.2%;初級職稱476人,佔聘任人數的51.3%。在競聘上崗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農學專業畢業的,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農學知識教育。

(二)農口"五站"工資經費沒有保障。1989年全縣實施分稅制財政體制,縣財政對鄉鎮農業、林業、水利、畜牧、農機五站的事業費和鄉鎮定額補助進行了核定,並一直執行到98年。縣財政核定農口五站的事業性經費支出為90.2萬元。其中:農業事業費25.96萬元,畜牧事業費13.13萬元,農機事業費24.96萬元,林業事業費7.27萬元,水利事業費18.9萬元。鄉鎮定額補助818.61萬元,其中農口定補48.58萬元,佔總定補的6%。98年以前除畜牧獸醫站以外其他各站經營狀況普遍較好,多數都能保證開支。98年以後縣對鄉鎮的事業性經費支出逐年削減,到目前已削減到70%左右,鄉鎮各站每年事業性經費約在5000元左右。鄉鎮定額補助90%以上沒有到位,縣對鄉鎮各站補助也多被鄉鎮挪用,沒被挪用的大多都給退休人員開資。1999年以來,累計共拖欠農口"五站"在職人員工資5007萬元,拖欠離退休人員工資1158萬元。今年農口五站改革後,雖然已定編、定崗、定人,但各級政府對工資經費一直沒有明確說法。

(三)農口"五站"的經營服務基本沒有開展。農口五站在1998年以前經營服務狀況較好,特別是農科站曾輝煌一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機構改革的進行,特別是農資市場的放開及取消農口部分事業性收費,農口五站在幾年時間日益沒落,除極少數基本維持外,大部分處於勉強支撐或癱瘓狀態,一方面"人多沒事幹"職工紛紛下崗自謀生路,而另一方面屬於行業管理、農民急需的科技資訊服務卻"有事沒人幹"。經營難,服務更難。形成工資無人管,經費無著落,實驗無人搞,示範無人抓,推廣無人問,有班無人上,房屋無人修,院草無人鋤的局面。有的鄉鎮農口站已負債累累,有的站所已開始變賣固定資產還債或開資。一部分站的辦公樓等固定資產已變賣抵債。據不完全統計,僅農業、水利系統基層站債權1558萬元,而債務高達2784萬元。

(四)政府及其它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意識較差。政府、企業、科研院所、中介服務組織參與程度不高,社會化科技推廣機制尚未建立。受資金、管理、觀念、市場等諸多因素影響,政府加快科技推廣的職能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企業、科研院所、中介服務組織是提高農村科技服務水平的重要推動者,但在全縣的科技推廣中,企業、科研院所、中介服務組織的參與僅侷限在訂單農業、新產品推廣範疇,缺乏長期性、系統性,受益農民較少。

二、建設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昌圖作為農業大縣,"三農"問題十分突出,解決"三農"問題,必須有效整合農村科技資源,構築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一)加快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當前,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已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一方面,農業生產從政策先導型過渡為科技先導型,先進科學技術不斷應用於農業領域,農業綜合效益顯著提高,競爭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社會對農業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業發展從過去單純受資源約束變為受資源和市場雙重約束,呈現出既重效益,又重生態;既重數量品種,又重質量安全;既重農業增產,又重農民增收的趨勢。昌圖作為農業大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著結構不合理,農業綜合效益低,市場競爭能力弱,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突出矛盾。要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就必須推行新的農村科技革命,依靠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高效、快速、健康發展。

(二)加快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是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需要。受傳統的計劃經濟影響,昌圖的農業總體效益不高,綜合競爭力不強。全縣農業發展不僅要面臨國際市場的影響,而且要面臨國內競爭的影響。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卻遭遇農業科技服務真空的境地,傳統涉農"五站"幾乎不能正常運轉,服務職能無法發揮。農業發展缺乏科技支撐,這必然使本不佔優勢的全縣農業生產在新一輪農業發展競爭中處境更加艱難,也勢必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程序。因此,必須重新整合全縣農業科技資源,加快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以高新科技改造傳統農業,為全縣農業生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有利形勢。

(三)加快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是加快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需要。目前,昌圖的農業科技服務大部分仍侷限在傳統的選種、施肥、滅蟲、防疫等服務範疇,對高新科技的推廣、研發能力較弱,農業效益徘徊不前,農民收入多為實物收入,變現週期長,增值空間小,大量農民雖然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卻沒有走出農村,農村除了種養業外幾乎沒有其他產業發展,農村經濟結構沒有根本改變。解決"三農"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減少農民,這一點對昌圖來說更具有現實意義。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以解決"三農"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服務重點既立足於採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又著眼於加強對廣大農民的培訓,關注並積極扶持以加工業為主的農村其他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四)加快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是更好地融入"大瀋陽經濟區",實現全市建設食品工業大市奮鬥目標的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遼寧中部七城市聯手建立"大瀋陽經濟區"。昌圖縣作為"大瀋陽經濟區"的北大門和麵向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省區及俄羅斯的"橋頭堡",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嚴峻地挑戰。這次七城市合作的最大初衷是整合各市資源,實現優勢互補,達到多贏。昌圖縣與其他縣(市)區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農畜產品豐富。市委四屆八次會議提出了建設能源、優質農產品兩大基地。2005年5月初,省委書記李克強來我市調研,對我市"兩大基地"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5月30日,市委書記辦公會議進一步明確提出,"力爭到2010年把鐵嶺打造成為全國食品工業名城"。要實現這一奮鬥目標,首先要把農業生產這篇文章做好,實現農業產品"無公害、綠色、有機",為食品加工提供最優質的原料。昌圖作為全市的農業大縣,必須通過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依靠科學技術提升全縣農畜產品質量,將食品加工的第一道環節"田野車間"經營好,為建設鐵嶺食品工業大市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市場引導,多元投入,加快構築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一)儘快落實改革配套政策和資金,為建設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創造有利條件。受改革成本支付不到位的影響,全縣農村科技隊伍思想波動較大,不僅使科技推廣工作無法正常開展,而且造成了不穩定因素。為確保事業單位改革取得實效,省、市政府應著手儘快兌現改革配套資金,落實相關政策,支付改革成本,以鞏固改革成果,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創造穩定的環境和有利條件。

(二)採取得力措施,推動科教興農工作的深入開展。一是切實加強對科教興農工作的領導。將科教興農工作列為全縣"十一五規劃"和全縣科技工作的重要內容,制定好總體規劃。二是統籌規劃,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各鄉鎮和縣直涉農部門要根據全縣科教興農的總體目標,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共同推動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拓寬投資渠道,增加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把科技推廣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進一步調整投資方向,優化投資結構,提高科技推廣投入力度。四是建立科技興農工作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制定考核評價體系,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三)引導和鼓勵科技人員為科技興農建功立業。在加大科技推廣投入的同時,引導各站所自力更生,採取職工合資、合股興辦實體,企業、科研院所與站所合資、合作興辦實體等方式,鼓勵站所走實業興站的路子,協調工商、金融、稅務等部門,為站所興辦實體提供優惠條件,加大農資市場整頓力度,為站所興業提供公平的市場環境。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表彰。採取績效考核的辦法,將科技人員工作實績與工資、福利、職稱評審相掛鉤,調動科技人員的工作熱情,確保科技人員真正深入農業生產一線,真心為農民解難題、辦實事,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貢獻。

(四)探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業科技推廣執行機制。引導各站所更新科技服務理念,積極促進涉農站所與其它服務組織相互合作,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構建技農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科技服務網路,將農業生產資料、農業技術、資金以及市場、裝置、自然資源和人才等因素吸納和組織起來,帶動農、工、商一體化的發展。

(五)建立農科教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教興農新體制。借鑑和推廣寶力鎮尹家村被省農委評為全省首批平原區農牧結合生態農業模式和配套技術示範村的好經驗和做法,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市場+農戶"、"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等農業產業化成功模式,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和水平。組建全縣農業科技開發推廣服務網路,由縣科委、農委、科協牽頭,農口各局及各鄉鎮參與,圍繞全縣農業生產中的難點搞科研,圍繞開發搞服務。利用廣播、電視、政府網站等資源拓展科技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注重村級科技服務組織的建設,繼續推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培育和支援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發展,加快各種專業協會、合作社、經紀人隊伍建設,有組織地開展技術傳幫帶和科技推廣服務活動。

(六)大力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應用農業科技步伐。認真做好全縣農業技術服務長遠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精心組織,認真實施,力爭每年都要在技術推廣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強先進適用、輻射面廣、效益顯著的優良品種及種植、養殖、加工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改革檢疫防疫體制,實行防檢結合,重點抓好優質高產高效農畜新品種及快繁技術;高產高效種養模式和實用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節水節肥節藥增效技術;新型設施材料等設施農業工程技術;以抗旱、滅蟲、防疫為主的減災避災技術;農業質量標準和現代農業資訊科技。

 

(七)加強農業新技術園區建設,全面實施科技示範工程。以昌圖被省農委確定為蔬菜優勢產區基地縣為契機,依據各鄉鎮資源特色和基礎條件,按照"一鄉(村)一品、幾鄉一品、一鄉(村)一業"的規劃,加快科技、經濟、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科技示範園區建設,使之成為聯結基地和農戶的橋樑和紐帶。具體說來,全縣可以建立以傅家、長髮、古榆為中心的花生示範園區,以大窪、平安堡為中心的馬鈴薯、胡蘿蔔示範園區,以朝陽、四面城為中心的葡萄示範園區,以三江口為中心的烤煙示範園區,以頭道、寶力、十八家子為中心的蔬菜示範園區,以八面、寶力、四合為中心的肉禽示範園區,以老城、亮中為中心的肉豬、肉牛示範園區。重點扶持盛德牧業、曙光公司、大偉肉禽、國美肉豬、甜菊糖業、九星食品等農事龍頭企業,促其做大做強,充分發揮龍頭牽動作用。實施"領導幹部科技示範工程",各鄉鎮、各部門的主要領導每人都要抓一個科技示範村,通過科技示範,提高全縣農業科技水平。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今年,昌圖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百個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試點縣,全縣將以此為契機,在每個村建立一個核心科技示範戶,通過核心科技示範戶的示範試驗,輻射帶動周邊農戶採用實用技術,提高農業科技的入戶率、到位率和轉化率。

(八)深入持久、紮實有效地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成立縣科技下鄉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縣科委、農委為科技下鄉活動的牽頭單位,縣直各涉農部門、單位為成員單位,各部門、單位應根據各自職能,制定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的實施方案。在形式上,實行緊密型技術承包與鬆散型技術服務相結合,提倡科技人員開展緊密型的技術承包,在雙方自願的前提下,由科技人員與農戶(或鄉鎮、村、組)簽訂技術承包合同,實行聯產、聯效的各類綜合技術承包、專業技術承包和產銷一體化的系列承包。在內容上,實行專業性技術服務與常規性技術服務相結合,巡迴流動服務與專業性技術服務相結合。在利益機制上,實行農民增收與科技人員獲取報酬相結合,突出農民利益。

(九)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注重人才培訓和科技致富帶頭人的培養,以職業學校、勞動就業培訓基地為依託,以社會培訓資源為補充,採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對農民進行科技和生產技能培訓,力爭使每個農戶均有一名科技致富能人,掌握1-2門農業生產技術。要注重堅持經常性、針對性和規範性,處理好"四個結合",即提高水平和普及實用技術相結合,集中授課和函授自學相結合,中長期進修和短期培訓相結合,學歷培訓和專業證書相結合,確保培訓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