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我縣環保幾個重要課題思考探討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39W

兩年前,我縣長期合署辦公的環境保護局實現單獨設定,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進一步推進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高度重視。兩年來,縣環保局圍繞“堅持科學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服務經濟建設”的主題,認清形勢,結合實際,努力開拓,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XX年被評選為全省環境保護系統先進集體,在全市環保工作各項考核中也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應當看到,在國家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實行主要汙染物總量控制和減排問責、“一票否決”的形勢下,我縣環保工作還面臨觀念與管理滯後、基礎薄弱等等一系列問題。為進一步做好我縣環保工作,需要順應大勢、吃透縣情、抓住重點、落實措施,尤為重要的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正確認識和切實處理好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係,從全域性上妥善解決好幾個帶有方向性的重要問題。

我縣環保幾個重要課題思考探討

一、對全縣環境狀況的分析

從工業對環境造成汙染的角度來看,我縣環境受工業的影響目前還不是很明顯,這主要是我縣工業化的程度還很低。從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來分析,卻可以說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環境監測資料顯示,近年來我縣境內主要河流、水庫和湖泊的水質有所下降、出現富營養化的趨勢,城鄉居民生活飲用水源缺乏有效的保護、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城鎮生活垃圾問題凸現,居民關於環境汙染的投訴急劇增長,生態破壞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出現這些問題,主要原因是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帶來的汙染。

工業化的程序只是剛剛開始,環境保護就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這是令人感到不安的資訊。因為工業化的程序是不可逆轉的,一旦加入工業發展的因素,我縣環境保護的壓力可以說是非常大的,這不是危言聳聽。我縣地處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形成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格局。境內總水面120多萬畝(可養水面84萬畝),縣級在我省居於第一、在全國位居第二。保護水環境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擁有得天獨厚水資源的同時,我縣也承擔著水環境保護的極大壓力。“水往低處流”,境內主要河流都注入南部的內湖,各種汙染的存在和影響最終都匯聚到湖泊水體之中,而釣魚臺水庫、二郎河和涼亭河、南部叢集分佈的湖泊,都承載著農業灌溉、人畜飲水的功能,一旦遭受汙染,其後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需要求得共識的兩個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環保部門和環保工作者的壓力非常大。基本國策的嚴肅性、眾多環保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上級部門嚴厲的工作指令,各級黨委、政府高漲的發展熱情,生產經營者最大化的利益追求,人民群眾不屈不撓的權益訴求,就象四把“刀子”懸在頭上,哪一把“刀子”落下來都不是小事情。思想觀念、利益訴求的多元化,貫穿著人類社會的每一個發展階段,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和怨天尤人。我們不妨跳出諸多現實問題的干擾,站在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去求得兩點共識。

首先,從生存來認識環境保護。黨的xx大報告指出:“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迴圈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汙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作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道,成為我黨的執政理念和任務。“文明”本質上屬於一個倫理學的概念範疇,生態保護被提升到“人倫”的層次,宣示了黨中央推進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最大決心。《國家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介紹:“我國一些沿江農村地區,由於受大量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的汙染,出現了‘癌症高發村’。因飲用水問題,一些農村地區出現了斑牙病、結石、面板病等疾病。”坦率地說,這樣的發展如果維持下去,與生態文明建設是格格不入的,說有背於人類的倫理,也不為過。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對環境保護應當有一個最基本的理解和認識。那種要求規避環保義務、將其視為加快發展的優惠“政策”和“環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自私和缺乏社會責任的表現。

其次,從發展來認識環境保護。XX年,國家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國務院釋出了《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XX]20號)。投資體制改革後,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企業投資自主權進一步得到落實,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的專案,一律不再實行審批制,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核准制和備案制。在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同時,國家也對企業規範投資行為做出了規定。涉及環保方面,《決定》要求各類企業都應嚴格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行業准入標準,不得投資建設國家禁止發展的專案;環保部門要依法加強對企業投資活動的監管,凡不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規定的,不得辦理相關許可手續,在建設過程中不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要責令及時改正,並依法嚴肅處理;對未取得環評審批檔案的專案,發展改革等部門不得予以審批或核准;對未按規定取得專案審批(核准、備案)環評審批檔案的建築工程專案,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發放施工許可證。 XX年,國務院又發出《關於加強和規範新開工專案管理的通知》(國辦發〔XX〕64號),嚴格規範投資專案新開工條件,設定了新開工專案的“八項必要條件”,其中第四項是:“按照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分級審批的規定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審批。”

國家有關主要汙染物減排的規定,更加具有“剛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列為一項必須完成的“約束性指標”。XX年,國務院成立節能減排領導小組,xx總理親任組長。國務院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發〔XX〕15號),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節能減排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把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制。”國務院還印發了《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國發〔XX〕36號),規定未通過主要汙染物減排的地區,暫停所有新增主要汙染物排放建設專案的環評審批。近年來,各級環保部門對一些突破環境總量或發生重大環境事故的地區,實行了“區域限批”、“流域限批”。目前,環保部門在新開工專案環評審批中已經實行新增主要汙染物排放量與減排專案的削減量“掛鉤”的做法。就是說,主要汙染物減排既要削減存量,又要控制增量,確保“減”大於“增”。沒有落實減排措施並取得成效的地區,就不能新開工建設有主要汙染物排放的專案。為加大對減排工作的監督,國家環保部門分割槽域設立了幾大督查中心,對各地減排落實情況進行嚴格的巡查,一旦發現問題,在責令整改的同時,還要通過動態調整監察係數等措施,予以制衡。

基於上述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制度,環境管理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格局:沒有哪一個地方還能繼續在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制度之外,營建一個可以給企業提供免除環保義務的“天堂”;一個地方如果還要硬著頭皮“保護”少數的環境違法企業,就意味著可能犧牲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企業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就是違法存在,不通過環保“三同時”驗收,就是違法生產。我們經常聽到的“**經濟發展落後,如果不在環保方面適當放寬,誰還會來投資”、“從發達地區轉移來的專案一般都汙染比較大,既然要搞招商引資,就必須付出環境的代價,只能先汙染、後治理”之類的議論,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道理,實質上是對國家現行的環境政策缺乏瞭解。一言以蔽之,再不執行舉國通行的環保規則,再好的發展思路也會落空。

三、值得探討的幾個重要課題

改革開放的歷程證明,凡是率先富裕起來的地區,都離不開現代工業提供的強有力支撐。在我縣這樣經濟欠發達的國家級貧困縣,發展更是最現實最急迫的問題。**也必須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指望通過限制工業發展來保護環境,同樣是不切合實際的。當前,我縣正處於工業化發展的關鍵時期,要走出一條既大力發展工業又較好地保護環境的工業化道路,需要思考和切實解決幾個重要課題。

第一、科學規劃佈局,堅持工業向園區集中。工業發展需要便利的交通、充足的水源、可靠的電力和儘量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等幾個基本的條件,長期的經驗教訓表明,“遍地開花”願望良好,其實不行。對此,縣委、縣政府的思路是明確的,決策也是正確的,縣工業園應運而生。但受到觀念、資金實力、技術含量和招商引資任務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在園區之外辦工業的做法並沒有停止,只是效果並不理想。在農村地區興辦的工業企業,有的因為違背國家產業政策,不得不躲躲閃閃;有的因為汙染嚴重,經常受到附近居民投訴舉報;有的因為基礎設施無法配套,不能維持正常生產;有的因為技術含量低,效益較差。隨著管理程式的日益規範,新開工建設專案無論規模大小,都要過規劃、土地、環保等“門檻”,佔用的人力、物力、資源和資金,實際上差不了多少。抓大專案很自然地成為最優的選擇,而大專案很難在工業園之外的地方找到合適的落腳點。因此,今後應當進一步明確,不再在工業園之外的地方新辦佔用主要環境容量指標的工業專案。作出這樣的選擇,不是限制工業發展,而是尊重工業發展規律,把有限的資源用足用好。

第二、加快臨江產業園規劃建設步伐。目前,縣工業園一方面發展勢頭較好,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土地、資金等方面的制約因素。因此,對規劃建設臨江產業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存在不同的認識,怕“攤子”鋪得太長,力不從心。從長遠發展和環境保護來看,規劃建設臨江產業園非常必要,也很緊迫。縣工業園規劃選址,主要是從解決土地問題的角度來考慮的,這是合理的。但從環保的角度來看,卻存在不足。它處於縣城飲用水源的上游,緊鄰人口密集的縣城,在產業規劃佈局上受到了較大的限制,難以成為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平臺。雖然第二自來水廠已開工建設,但飲用水源的制約因素並未消除,因為釣魚臺水庫的水質並不優於目前的二郎河,其集水區域面積則大大小於二郎河。水質和水量是決定飲用水源安全的兩個主要因素,如果因為建設第二自來水廠就放棄縣大河這個飲用水源,那是沒有遠見的做法。同時,無論是二郎河還是南部的湖泊,其環境容量都很有限,生活和農業排放已經使其不堪重負,如果工業排放進一步加大,對其環境的破壞將是不可逆轉的。

我縣緊靠長江,境內長江岸線長達63公里。過去我們只是看到長江在交通運輸方面的“黃金水道”作用,對長江環境容量大這一寶貴資源缺乏認識。在國家實行總量控制、汙染減排的新形勢下,同樣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因為環境容量的原因,眾多的建設專案(如化工行業)不允許在縣工業園建設,但卻可以放置臨江產業園。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建設臨江產業園的必要性。至於緊迫性,由於我國的環境狀況尚未得到明顯改善,幾條大江大河相繼出現嚴重汙染,近年來國家開始密切關注長江流域的環境狀況。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環保部開展了長江流域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包括我縣在內,全流域的每一處通江排放口都進行了嚴格的現場檢查、登記造冊並逐級上報。我縣如果不抓緊時間完成臨江產業園規劃報批工作,將來極有可能出現“一堤成天塹”的局面,失去這一寶貴的工業發展平臺。需要解釋說明的是,建設臨江產業園並不是任意向長江排汙,而是利用長江環境容量大的資源,進行達標排放。

加快臨江產業園規劃建設步伐,需要解決的政策性問題有:明確臨江產業園的功能及歸屬,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工業園,可以作為縣工業園的一個產業園,也可以依託於復興鎮的集鎮規劃;儘快完成控制性規劃的編制工作,經縣、市兩級規劃委員會批准、審議後,報市政府備案;根據市政府的批覆意見,對控制性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履行審查手續;利用即將開始的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的機會,在華陽河農場的支援和協助下完成土地規劃調整工作;向河道管理部門申報設定排放口,取得許可。在滿足這些政策性要求之後,臨江產業園即可按照規劃循序漸進地進入開發建設階段。臨江產業園定位於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規模轉移,其發展模式與縣工業園是不同的,主要依靠招商引資來解決建設資金。

第三、嘗試開闢工業創業園。所謂工業創業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定位:就區域分佈來說,其主要依託農村集鎮進行規劃建設;就產業佈局來說,其建設專案基本上沒有主要汙染物排放,特別是沒有生產廢水產生(如服裝加工等);就規模大小來說,其主要是為那些掌握一定資金、技術、市場的小型企業和小能人設定的創業平臺。對其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也應當作出有別於工業園的相關規定,特別要明確兩點:一是其建設用地,企業只能根據合同約定的期限使用;二是其生產廠房,其所有權最好是歸屬當地政府授權管理的機構。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限制,鑑於以下考慮:既然是創業,就可能有成功或者失敗,要確保個體創業的成敗不影響創業園資源的存續。如果不加以限制,創業園就可能成為首期入園企業的一次性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種情況的發生,有可能又變成店鋪、住家乃至催生房地產開發行為。考慮到啟動資金的困難,可以在統一規劃設計、適度集約的原則下,通過兩個渠道來解決首批廠房的建設問題:一是由具備實力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出資建造,分期支付廠房建設資金及利息(也可考慮由其管理和經營);二是由企業自建自用,一旦該企業生產經營終止,或允許其出租給新辦企業,或由管理機構按照合同約定予以收購。開闢這樣的工業創業園,既可以節約土地資源,又能確保土地資源的持續利用;既解決了工業合理佈局和城鄉合理分工的問題,又可以有效地保護環境;既可以激發創業者的創業熱情並提供實際的支援,又不為其承擔不應該承擔的創業風險。

開闢創業園是發達地區成熟的經驗,縣委、縣政府也早就提出了這樣的設想,由於種種原因,未能付諸實踐。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首先考慮在縣工業園開闢創業園進行試點示範,二是首先在服裝行業招引客商。據調查瞭解,國內許多知名品牌的大型服裝企業,都在醞釀將生產基地向中部地區轉移,選擇在縣工業園和服裝行業開闢這樣的創業園,可以說是沒有什麼風險的。

第四、抓緊減排重點工程建設。縣城生活汙水處理廠是省政府規定必須於今年6月開工建設、於明年6月建成投入執行的“一票否決”專案,目前縣建設等部門正在全力以赴地抓緊進行開工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一工程建設的關鍵,在於汙水收集管網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夠配套到何種程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建設縣工業園汙水處理廠的目標任務。縣委、縣政府的這一決策,是具有遠見的科學決策。縣工業園建設汙水處理廠,是在通過集中辦工業實現汙染集中控制的基礎上,進一步走向汙染規模化治理,完全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如果實行規模化治理汙染,將大大減少目前縣工業園中小企業一次性的治汙設施投入和持續性的治汙成本。同時,也將大大提升縣工業園招商引資的競爭力和在產業准入的包容性。經過縣工業汙水處理廠處理的工業廢水,應當進入縣城市排水管網,以徹底解除縣工業園汙水排放對縣城飲用水源的威脅。條件成熟時可以實行工業汙水初級處理後,由生活汙水處理廠集中進行深度處理。工業汙水處理廠實行初級處理,可大大降低其執行成本,生活汙水處理廠接納經過初級處理的工業廢水,也能夠解決執行之初容易出現的水量不足的問題。對雙方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難點在於管網的對接,由於兩廠相距較遠,縣城市排水系統標準較低、年久失修,能否順利實現近點對接,存在不確定因素,長途鋪設新的管網,則耗費巨大。縣內有經驗的水利專家建議暫時借用已事實上成為納汙體的河道(向陽河),以解燃眉之急。這個建議值得重視和進一步研究,但要充分聽取水利部門的意見。縣城生活汙水收集管網的一部分,也可採用同樣的臨時處置措施(事實上已經形成這樣的局面)。這樣既可以彌補資金目前存在的巨大缺口,又能防止由於時間要求過緊而造成工程技術方面的決策失誤,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度過這一難關之後,縣城排水管網就可以依據規劃和財力情況,按部就班地建設,在自成體系後結束“搭橋”的過度階段。

上述重大減排專案的順利實施和初步發揮效益,不僅能夠確保我縣順利完成“xxx”減排任務,還將極大地拓展我縣的環境容量,從而為我縣“xxx”後期和“xx”時期新開工重大建設專案提供環境容量指標的支撐。

通過對我縣環境狀況進行分析,增進環境保護對生存和發展影響的共識,探討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關係的重要課題,我們可以發現,保護環境並不是要限制發展,漠視環境保護其實難以獲得發展。只要我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吃透縣情,把握大局,真抓實幹,就一定能實現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