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統計學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26W

關於統計學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彙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統計學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參考。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程序,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愈發注重實踐能力。而民辦普通高校的培養目標的核心是培養高階應用型人才,高階應用型人才的核心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熟練的職業操作技能和嚴謹的職業判斷能力。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學生來看,會計工作在國民經濟各領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會計教育也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財會人才的職責。

21世紀中國會計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室來自於會計環境的變化,而在會計環境中影響最大的是經濟環境和科技環境。從經濟環境上看,會計管理作為國民經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對會計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這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必然對會計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從科技環境上看,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管理方式的變化,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不斷的普及,這對會計技術方法體系產生強烈的衝擊。會計理論、會計方法不斷變革,會計知識體系不斷更新,會計職業範圍不斷擴大。經濟核算的內容將有較大變化,會計資訊處理和傳遞的速度將大大加快。會計學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專業,社會對這一專業的學生的操作技能和熟練程度要求較高。因此,民辦普通高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研究目的

民辦高校開設會計教育的目的。會計作為我國一項重要工作崗位,其自身的發展對我國經濟體系及成果有著不可估計的重大作用。面對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不斷地擴大,這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民辦高校作為我國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設會計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這符合了社會的發展。民辦高校會計教育找準了市場,努力為地方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量大面廣的實用性、職業性人才。民辦高校會計專業想社會之所想,做社會之所需。正是民辦高校與社會所構成的這種平衡關係,從而避免了社會人才的短缺與浪費。

三、研究方法

(1)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向各民辦高校廣大師生進行一系列的調查,並收集資料

(2)運用計算機技術知識,例如excel表格統計資料,餅狀圖、折線圖,分析資料

四、關於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1、會計課程的上課時間、教材方面安排不合理

從調查報告資料顯示的資料來看,僅有12.5%的學生認為會計課程上課時間安排的很好,26.25%的學生認為上課時間安排的較一般,而42.5%的學生則認為有少部分課程上課時間安排的不科學、不合理,並且有18.75%的學生覺得很多的會計課程安排的不科學、不合理。以上的資料顯示,僅有38.75%的學生認為上課時間安排的合理,佔不到總人數的一半,這就充分的表明了會計在上課時間安排上是存在很大問題的,很難讓大部分人贊同現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時間安排。上課時間安排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性等,從而影響到學習質量。

也有資料顯示,僅有10%的學生認為會計課程教材安排的很合理,46.25%的學生認為會計課程教材安排的一般,23.75%的學生則認為會計課程安排的不符合我係學生的水平。課程安排的合理與否,適應學生現階段水平與否,會直接關係到學生接受知識效果的好與壞,也會直接的影響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效果,知識的全面性,甚至將來會影響學生的工作。

2、教學管理觀念、設施落後

高校教職工普遍缺乏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和緊迫感。陳舊的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就難以深入,沒有競爭意識,教學質量就無法提高。另外,教學管理者仍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而忽視了一個根本的問題,即教學的主體是有知識、有思想、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使其教學的主動性,創造性受到壓抑,導致教學質量不充實、設定不科學,缺乏創新與特色,管理方法呆板,忽視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就讓老師們忽視了會計實踐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實踐的需要。

儘管在教學計劃、學生選課、教學任務安排等多方面已實現了網路化管理,但由於網路設施及教務系統軟體功能開發還不完善,使用起來仍不方便,不少事務還得手工操作,教學管理工作量很大。

3、教學計劃不夠規範

該民辦高校缺乏對市場的充分調查研究和崗位職業標準的認真考量,導致專業定位不準確,就業崗位指向不明。畢業論文成了畢業生必須完成的任務,而真正起到實際作用的還不到70%。對於實習形式也不夠重視,導致起不到真正實習的作用的佔了27.5%。有的不顧自身專業教學條件和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在突出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忽視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有的實際開設課程與專業教學實施性計劃的出入較大。學校開設的課程沒有完成教學內容規定的教學任務,有些教材甚至不符合本系學生水平。

4、教學管理模式落後

該民辦高校普通學科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而且教學管理者完全不懂職業教育。學校在安排課程表時完全是按照普通教育模式,大部分沒有安排實訓課課程或極少課程。40分鐘的課時式和課堂式教學在有的職業學校仍占主導地位,與普通中學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方式基本相同,嚴重影響專業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傳統的課程結構沒有得到明顯改進,有的課程內容脫離社會實際,就業導向的課程體系尚未形成。課程沿用現成教材,教材固化。通過調查,28.75%的會計系教師上課的方式就是將固化教材的內容搬運、灌輸給學生,沒有通過自己學習、研究、調查、體驗,將企業運用的最新技術、工藝、方法和工作過程引進到教學中來。

教學質量評價還是沿襲普通教育的模式,本民辦高校主要採用筆試的方式評價教學質量,彰顯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沒有建立起來。對教師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水平、教學論文和教學課題研究上。經過調查,28.75%的學生不滿會計系管理水平,21.25%的學生對會計系教育管理總體評價很差,而不認同學院教育管理的學生則佔了32.5%。由此看來,該院總的教學管理水平還是比較低的。

五、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及研究

斯大林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在當代這個以人才為競爭的世界,教師的地位顯得更重要,尤其是在民辦高校。民辦高校的師資結構多元化,完全的聘任制度和靈活的分配機制是民辦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突出特徵,但是民辦高校在人才的引進、使用和穩定性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下面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1、人才的引進不合理

通過這一次的調查顯示,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大部分由四個部分組成:①公立高校的兼課老師:②在讀的研究生和博士生:③離退休的教師:④本校的專職教師。而其中在讀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佔了師資隊伍的一半,如圖顯示:

從右圖可看出,民辦高校的教師有58%的學歷是大學本科,而這些教師的年齡結構大約在20到30歲,這就說明,這些教師的教學經驗並沒有達到一個成熟的階段,使學生接受教育受到限制。並且,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這些年輕教師大多是為了他們的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而做準備,這就說明這些年輕教師不能為民辦高校付出更多的心血。這是民辦高校師資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教師的不合理,導致民辦高校的教育受到限制,如因為師資的不足,導致一些課程不能安排設定。

2、教師的繼續教育的不足

終生學習,不斷地開發人的潛力,是適應21世紀的社會要求,而教師的繼續教育則要求師資培訓貫徹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教師的繼續教育讓教師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更加與當代社會接軌,讓學生更加適應當代社會,不會因為知識的過時而被社會淘汰。在此次調查中收集的資料如下:

其中有5分之1的教師認為學院對教師的繼續教育不重視說明了在民辦高校的繼續教育還沒有普及,不能對教師進行吸引,導致教師知識的缺乏,不利於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和民辦高校的普及。

3、穩定性不足

經過調查,廣東省民辦高校的會計專業教師當中存在著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其中最大的難題是教師的結構問題,通過各學校的比較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比例:老教師與年輕教師比例是3:7,偏老和偏幼的“啞鈴式”年齡結構不利於人員之間的思想交流和學術交流,阻礙了新老交替,導致了人員斷層的局面,而且致使的還有,民辦會計專業的教師還存在一個致使的東西就是教師的流動性非常大,“進的多,出的也多”,會計老師年年換的現象很平常,經過我的調查,在問及會在他們所工作的學校待多久,大多數都回答是三年以內,民辦高校的老師其實很多是剛走出校門的本科生,多數民校兼職教師佔有比例在50%以上,有的甚至達80%以上,並且專職教師普遍存在著“幾個老頭帶一群娃娃”的現象。一些民辦高校會計教師把民辦高校當作一時的跳板,有些年輕教師碩士畢業後由於未找到合適的工作,選擇暫時呆在民辦高校,等考上博士或者找到理想的工作後再跳槽;第三,覺得民辦高校發展空間有限,由於外出學習機會少、缺乏名師帶領、進步有限等原因而放棄民辦高校的教師工作;最後,還有老師會在各個民辦高校之間流動,選擇去他們認為更好的學校去教學。”民辦高校的教師頻繁變動和調整,師資隊伍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有的學校一門課程一學期要換好幾個教師,這是民辦高校辦學成功的一個嚴重的阻礙。試問這樣的一支隊伍怎麼可能談得上搞科研,怎麼可能談得上提高教學質量呢?上個暑假在一大專加中專的學校做招生員,認識了一個朋友,他是過來幫他同學的忙的,他就剛從一個民辦高校辭職現在在天河的一個會計事務所裡面工作,他私下告訴我:在私立高校教師的,只要有機會還是要跳出來,在那裡最多做一個跳板而已。千萬不要在那裡耗一輩子!不然,人都廢羅。

其實導致這個現象,並不能僅怪這些會計教師,社會也要負主要的責任,民辦高校教師多為聘任,難聽一點來說,教師與學校是僱傭的關係,教師僅是給學校打工而已,因此真正能長久安心於本職工作,致力於民辦教育事業發展的人居少數。不公平的待遇可能是制約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響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穩定的一個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現為與公辦教師相比民辦學校教師在社會保障、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培訓進修等方面得不到同等待遇,收入方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我調查的那些會計教師當中,他們在收入這一欄幾乎都是寫3000到5000,在學校外在兼職的收入每個月可高達七八千,而且現在公辦學校的工資慢慢地也提高了。這也是破解民辦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的癥結所在。薛伯鈞在《加大民辦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力度的若干對策與建議》(2019)中用“不夠(編制不夠)、不高(整體素質不高)、不穩(流動性、隨意性大)、不齊(水平參差不齊)、不順(教師心態不順)”來概括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的總體情況可謂恰如其分。

六、民辦高校會計系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

首先應該一提的是,大學與中學相比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徵,那就是自由。在大學裡,遠離了父母的嘮叨,老師們也以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自己應能管好自己,不需要太多的外在約束,班主任也就不再像中學的班主任那樣。天天圍著學生轉,發現了問題立即找你談話,考試沒考好也要教育一番。而大學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大學的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比較寬鬆,學生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較多。正因為這種自由讓學生誤認為是放縱自我的自由,生活沒有目標,學習沒有動力,造成了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熱情。

學生主動性不夠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方法和習慣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①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學生在後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有的學生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二是有的學生乍一看是在認真聽講,但仔細看發現他們兩眼發直,面無表情,思緒飄忽;三是有的學生則在下面做小動作。

②積極思考的習慣還沒有養成。

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理解內容,並能及時準確地舉手發言。然而有些同學連老師講到哪裡都不知,乾脆趴在桌上打瞌睡,特別是上公共課的時候,幾乎都倒了一半。

③學生獨立意識缺乏,自理能力差,適應性不強有依賴性。

從調查資料可以看出,對於“您認為大學的學習渠道主要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71.8%的學生認為是教師、書籍、網路,其中教師佔7.7%,網路佔15.4%,這說明了學生對自學能力還有一定欠缺,雖說現在網路發達可以遠端教學,然而學生花費在網路的時間大多數不是用於學習,而是看電影、玩遊戲等等。獨立意識不夠強,就像沒有後浪推前浪就不能前進了,少了束縛,反而失去了自制能力,自我約束力部強,也是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的一大重要願意。

④學生自身定位不明確,學習目標不堅定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反映出大多數的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態:覺得自己“缺乏生活目標,從而得過且過”,“學習上提不起興趣,考試pass即可”。因為在以“填鴨式”學習為主的高中,高中的老師忽視了我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進入大學以後,課堂教學時數減少,而課程內容無論廣度還是深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師課堂講授速度快、資訊量大,而自習時間相對較多;作業形式更加靈活並且難度加大,考試次數明顯減少等。學生學習的靈活性、自主性大大提高,這讓習慣了由老師安排具體學習內容的我們很難在短時期適應這種變化,由於自己自主學習能力差,就逐漸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耽誤了功課,甚至可能出現考試不及格的情況。

出現以上的現象真正的原因就是學生對於自身的一個定位不夠明確,不知道在大學我該學些什麼,該從哪方面發展。還有就是對於學習的目標不夠堅定,沒有周詳的規劃,沒有堅定的意志力,在學習過程中半途而廢,學習的興趣不濃厚,導致學習的主動性冷淡。

⑤課外閱讀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

根據調查的資料顯示,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都是集中“一般”的回答上。從這一點也可以充分地說明了學生除了學習課本知識外,對於課外閱讀的學習主動性還是不夠的。大部分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閱讀,還有學生反映不喜歡讀書,大部分時間被電視和網路佔據;部分學生對科學閱讀方法的掌握不夠,不能在在閱讀中寫批註、圈點勾畫,還有的學生是在三心二意的狀態下閱讀;部分學生閱讀內容單一,喜歡閱讀淺顯易懂的卡通小說、童話寓言類書籍,欣賞不了思想藝術性較高的中外名著,不喜歡看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書籍。

七、建議

一、針對研究民辦高校會計教育的建議

加強對民辦高校會計教育的管理與分類指導。國家對公辦、民辦高等學校辦學設定標準、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等均使用一種標準進行管理,沒有充分考慮這兩類辦學體制完全不同的學校的實際情況。應加強對民辦高校針對性管理與分類指導。有的地方政府對民辦教育存在著管理錯位現象。一是“越位”,對民辦高校嚴加管束,收取各種費用,帶有歧視性的直接行政干預過多,管理的隨意性大;二是“缺位”,對民辦教育監管失控,放任自流,坐視民辦高校的無序競爭。政府應轉變教育管理的觀念與職能,實現對民辦高校的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改變對民辦高校進行直接的、指令式的行政干預模式,在充分保障民辦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前提下,通過巨集觀調控、法律監督、政策引導、資訊服務、督導評估和財政扶持手段,保障和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針對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首先,在會計專業課程的上課時間、教材方面,該學院應當慎重考慮,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重視課程的學習效率和成果;

其次,要改善學院的學習環境、教學裝置等,建設良好的學風;

再次,學院應當制定良好的教學計劃,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

最後,改善學院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時俱進,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一起。

三、針對學生積極性方面存在問題提出的建議

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

①預習的目的性

著重預習,指導自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學生自學的開始,在國小階段往往不那麼重視,因此,到了國中大多數學生不會預習,即使預習了也只是將教材內容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因此,老師就應開始注重學生的預習指導,加強預習訓練的針對性。課前自學是學生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如果不搞好課前自學,上新課時就會心中無數,不得要領。老師灌,自己吞,消極被動,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自學,不僅可以培養自學能力(主要是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知道自己有哪些問題弄不懂,主要精力應集中在解決哪個或哪幾個問題上。對新教材有個初步的瞭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新課的重點和自己理不懂的難點,配合老師授課,及時消化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

②聽課的針對性

專心聽講,樂於思考。課堂學習要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參與討論,同時要養成一邊聽講、一邊看書、一邊思考的習慣,無論是課前、課內還是課後,都要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課本,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加深對定義、定理、法則的理解。

③課外閱讀的拓展性

課外學習活動,(包括閱讀課外書籍和報刊、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科技活動和科學競賽等)是學生通過課內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了學習興趣,很希望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用於課外學習活動,進一步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需要。課外學習活動是學生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們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的積極性。

④總結的反思性

及時小結,溫故知新。學習的過程一般可分為“學習”、“保持”、“再現”三個階段,而保持和再現又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階段。學生要培養積累資料進行整理複習的能力,如將平時作業、單元測試中技巧性強的、易錯的題目及時收整合冊,便於複習。學完每一章,要做個小結;學完一本書,要做個總結,總結很重要,不同的學科總結方法不同,常做總結可幫助你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形成較完整的知識框架。及時複習是高效率的重要一環。通過反覆閱讀材料,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的舊知識聯絡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有——“懂”到“會”。

四、針對教師方面存在問題提出的建議

1、消除民辦學校教師存自卑、缺乏歸屬感的心態。通過合法性管理,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民校教師應與公辦教師一樣享有人民教師的基本權利和各項待遇,改善外部環境,加強政府對民辦高校的扶植與資助,完善民辦學校教師聘用制度,以科研建設帶動師資建設,如學院可以設立科研處,為已經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師給與較重的精神獎勵及物質獎勵,年終評先進工作者時把科研成果作為其中一項考核指標等。

2、加強對民辦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人才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民辦高校目前尚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也是資本的一個原始積累的過程,這也決定了它目前的辦學特徵:強調規模效應和低成本運作。因此,民辦高校普遍存在只注重人才的使用,不注重培訓,師資培訓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加強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對學校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培訓可以幫助教師開發潛能,更大程度地實現自身的價值,提高工作滿意度,培養他們的歸屬感,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另一方面,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民辦高校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民辦高校競爭更加激烈,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