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代大學生如何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欄目: 學習心得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9W

學生是成長的群體、發展的群體,正處於人生髮展的機遇期。認真學習、正確認識、深入領會科學發展觀,對於正在成長、發展中的青年人來說很有意義、十分重要。科學發展觀中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同樣是指導我們學習成長的有力武器,因而科學發展觀對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代大學生如何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大學生是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他們承擔著繼往開來、迎接挑戰、推動中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大學生如何實踐科學發展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集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學習、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涵義和要求

大學生首先要通過認真、深入的學習,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的內涵和要求,讓科學發展觀入耳、入腦、入心,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用先進的思想武器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理論修養。大學生必須懂得科學發展觀的涵義: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大學生還要懂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只有真正樹立了科學發展觀,才能自覺地去實踐科學發展觀。

其次,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學好本領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和落實離不開今天的青年大學生。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素質、水平和本領直接決定了科學發展觀是否能夠得到很好的實踐,甚至決定了科學發展觀的命運。所以,青年大學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學的寶貴時光,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做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努力學習,刻苦學習,勤奮學習,多學知識,多增才幹,多長見識,為將來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經濟全球化趨勢日趨明顯,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一定不能在大學裡虛度光陰,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要充分利用優越的學習條件,趁自己年青精力充沛,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技能、本領和才幹,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同時,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既是培養大學生改造客觀世界能力的活動,也是提升他們改革主觀世界能力的活動,既是知與行有機統一的過程,也是內化轉化和體現外化以及外化推動內化和鞏固內化的過程。當代大學生必須高度重視社會實踐,除了在學校學好功課外,還要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踐行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增加自己的才幹和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和理解。當代青年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特長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目前許多高校利用寒暑假開展的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很好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大學生志願者開展的服務山區和服務農村為重點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衛生“四進社群”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走進社群、工廠、農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實踐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可以指導當代大學生做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是以人為本,既重視每個公民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同時也強調每一個人的發展是其他人發展的前提,體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結合。要求我們把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個人的發展置於國家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個人發展的同時,強調對國家和社會的奉獻。社會責任感有其豐富的內涵。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奮學習,敬業奉獻;要求人公正誠信,團結友善,關心集體,艱苦奮鬥。要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激發社會責任感、用崇高信念、遠大理想,培養社會責任感、用集體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實踐中樹立社會責任感。

科學發展觀可以指導當代大學生做一個知識結構完善的人

科學思想體系的構建需要樹立全面、協調發展的觀念,要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通過完善知識體系來填充和支撐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所謂知識結構完善,就是既有精深的專門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全面、協調發展自己,要求我們有一個完善的知識結構。大學生建立知識結構,一定要防止知識面過窄的單打一偏向。當然,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一個複雜長期的過程因而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要學會規劃自己的學習計劃。大學階段是人生航程的重要港灣,是學習的黃金時間關鍵在於你自己。大學是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自由期”,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要以高度的自覺自律精神全面、協調的發展自己,完善綜合素質,完善知識結構。目前,我國大學生還存在著重理輕文、重技術輕人文的偏向觀念,因而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完善。這種偏向亟需糾正。沒有全面發展自己,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的人文精神,你都是一個不適應和諧社會發展的人。由此可見,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在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廣泛的涉獵其他學科,以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做一個全面協調發展、與社會同步的人。完善的知識結構有利於我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有利於全面地發展我們的綜合能力。要不斷使自己的思想體系的結構科學化、合理化,屏棄不良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爭取在思想上力求先進。

科學發展觀可以指導當代大學生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發展應該是自由和全面的,應該是身心與品德等得到全面的均衡發展。雖然每一個人都需要經歷從低階到高階的若干發展階段,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具有不同層次和水平的素質。在任何一個發展階段上,人都應該是完整而均衡地發展,否則就是畸形的。而畸形的人格,於個人、於社會均有百害而無一益。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必須是全面發展的人格。”

人格健全是指一種各方面都處於優化狀態下的理想化的人格。眾所周知人格的發展以遺傳為基礎,後天的環境因素卻是影響人格健康發展的關鍵,因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作為影響人格的發展重要因素,在促進學生人格特點方面的形成與發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應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人格現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塑造健康人格。當代大學生要以高度的自覺自律精神培養自己的集體主義感、敬業奉獻和誠實信用品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擯棄自我中心。要正確的認識自我明確人格塑造的目標、內容、途徑和方法。要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一個人的人格往往也只有在與人交往中才能體現出來。在與人交往眾要摒棄功利主義、虛偽欺詐、懶散依賴等不良人格品質;並且用自己優良的人格品質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堅定。關心他人的需要、給人真誠的讚美。

通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當代大學生可以有效實現做學問與做人、理論與實踐、知識和能力、技術素養與人文素養、健康身體與心理等有機結合,實現自身和諧健康的成長。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必然要形成自己占主導地位的文化形態,形成相對穩定的價值觀念體系。在這個價值觀念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並起主導和引領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體系。早在19世紀末,馬克思、恩格斯的戰友奧古斯特·倍倍爾就說過:“目睹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種種醜惡現象,目睹宗教唯靈論和金錢拜物教 對群眾的腐蝕,我們痛心疾首。我們多麼渴望有朝一日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逐步地、全面地、系統地實現我們的思想道德信念和核心價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我們正努力實踐著一百多年前馬克思主義者所追求的這一巨集大目標,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

青年大學生正處於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現實意義。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其價值觀塑造。從巨集觀的社會大環境來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改變了經濟執行模式,同時也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特別是效率優先原則、物質利益原則、競爭法則,以及人際關係的趨利化傾向和社會消極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都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及價值觀念。與此同時,隨著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把我國作為意識形態的主要對手,他們在輸出技術商品的同時,極力兜售他們的思想文化特別是價值觀念。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作為整個社會最敏感的部分,其意識形態面臨著新的挑戰和難以迴避的滲透與爭奪。當代大學生群體價值觀念的變遷和分化現狀要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其價值觀塑造。如今的大學生生於“80後”、“90初”。他們沒有過去,他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變化與發展、精彩與無奈,有著極強的感受力,隨之在思想上心理上表現出明顯的不穩定性與變化性。這些特點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產生了重大影響,致使其價值觀領域呈現出這樣一些特點:一是價值本位向主體傾斜,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凸顯,追求個體利益、個性發展、自我獨立、實現個人理想,成了日益增長的需要。他們在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時,往往注重個人要求與個人理想的實現,而忽略社會理想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在遇到道德行為選擇和利益取捨的情況時,一些大學生往往更看重物質利益。二是價值觀念呈現出分化性與多元性特徵,存在著矛盾與衝突。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大學擴招和大學生隊伍日漸龐大,大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日益明顯。在社會背景、成長道路、經濟狀況、學習和生活態度等方面差距較大。他們有的能自覺地將個人的前途同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絡在一起,有的卻只想自己出人頭地,擁有財富,很少考慮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價值主體生活狀態的多樣性,造成了主體思想觀念的差異和價值取向的分化。

人的價值觀塑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個體在適應外部環境與滿足自身需要之間不斷思考、提煉、整合與選擇的過程。價值觀形成的這一機理,為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與塑造提供了可能性,也為“教育”在個體價值觀塑造過程中起到獨特作用提供了可能性。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觀塑造,就必須結合當代大學生價值觀領域的變化特徵,有的放矢,使這一體系的科學內容為當代大學生普遍認同,自覺實踐。正如列寧所說過的那樣,通過百折不回的努力,讓先進的思想和正確的觀念“滲透到群體意識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習慣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生活常規中去”,化為一種堅定的信念。

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大學生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把握未來方向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當前,尤其要加強大學生的理論武裝工作,大力開展理論學習教育活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他們在學習中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趨勢,科學定位人生。

二是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精髓,它凝練著人們對未來的嚮往與追求。在現階段,全社會的共同理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理想,昭示了我們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共同理想,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們要強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們深刻理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對於當代中國進步與發展的深遠意義,自覺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把這一共同理想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並堅定地為之努力奮鬥。

三是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大學生時刻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獲得獨立、贏得尊嚴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中國走向富強、文明、和諧的力量源泉。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一方面以開放的心態,虛心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長處,另一方面樹立堅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培育和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是要開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創新是高校發展的生命力和價值源泉,沒有創新,高校就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高校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構建有利於創新精神迸發和創新人才湧現的培養模式,使當代大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勇於開拓,勇於創造。

四是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當代大學生道德實踐的評判標準,引導他們明是非,知榮辱,辨善惡,分美醜。榮辱觀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只有知榮明恥,明辨善惡美醜,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要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規範。把社會主義道德實踐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