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兩會心得體會之幸福感

欄目: 學習心得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9W

兩會期間,常被提及的一個關鍵詞莫過於“幸福感”,這讓我想到了近幾年來出現的“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幸福指數”等字眼。然而,這些所謂的“幸福城市”的衡量標準是什麼?居民是否切身體會到“幸福感”?這些問題恐怕有待斟酌。

兩會心得體會之幸福感

政協委員陳勳儒指出,某些城市的榮譽竟多達三四十項,雖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了城市發展業績,但過多的標榜被網民及群眾嘲笑為“作秀”和“最能吹牛城市”,地方高調宣傳“最具幸福感城市”,群眾卻為“被幸福”起鬨抱怨。的確,某些地方政府為彰顯地方發展業績,虛報政績,盲目誇大gdp資料和幸福指數,於是民眾“被幸福”了。

如今,我國失地農民數量龐大,農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失地農民對未來生活產生擔憂;城市職工精神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會使人民的“幸福感”大打折扣。面對諸多困境,我們該如何界定“幸福”的內涵?如何從數字衡量的物質財富過渡到民心衡量的生活幸福?

“幸福”發源於社會的和諧,它涉及個人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必須從細節抓起,也要考慮“三間分佈”:一、不同人群間的“幸福感”。學生,保障校園安全、快樂輕鬆的學習氛圍等;青年人,較好的創業機會、多渠道的就業路子、較好的員工福利、合理的工作時間安排、蓬勃朝氣的社會風氣等;中老年人,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豐富的社群活動等。二、不同地區間的“幸福感”。農村地區,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新農合”政策、提高農民收入等;城市地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城市道路建設、改善環境等。三、不同時間的“幸福感”。“幸福感”的衡量標準要因時制宜,gdp不能被忽視,但經濟發展必須與社會成員的幸福感同步增長,經濟社會的合理發展,最終目的是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

總之,民眾幸福感的標準應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不片面地把幸福與物質享受聯絡在一起,不超越自己的實際情況去盲目攀比。此外,除了追求衣食住行的滿足和情感方面的滿足,人們更需要追求精神層面的幸福。而政府方面,追求幸福就要改善民生,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