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國培計劃”研修日記3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W

xx年12月25日星期六

“國培計劃”研修日記3

上午邊聽鄭曉龍老師的講座,邊騰出時間來思考自己想到的問題。因為我覺得他的講座中最有價值的實用之處是:凡是知識點和能力點都列一個表格,讓學生反覆訓練反覆記憶,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這是應對大學聯考的行之有效的法寶,我覺得這種方法是比較可行的。

鄭老師是特級教師,他對教師的生活有他獨特的理解:不要讓工作充斥你的內心。我就在想,我鼓吹的“人生苦短,多學學生活”是對的,因為人生苦短,所以任何時候尤其是工作的時候,必須想到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還有戀人、妻子(丈夫)、孩子、父母、朋友、親戚需要我們和他們儘可能多地在一起——因為本質上我們工作就是為了更幸福更自由地生活。可是,我們周圍的一些老師,往往表現出一種工作狂的特徵來,領導在表揚人的時候,往往也是從工作方面考慮的——這其實也是領導的策略,他可以幫你創造奇蹟,但是,老師本人卻失去了諸多幸福和自由,儘管你可以冠冕堂皇地說我是為了學生,這種理由充分而且崇高,但這卻是建立在犧牲你的一切基礎之上的。鄭老師就舉了一個他們學校的一位女教師最近的故事——成天忙於工作,丈夫說,今天晚上休息一下,妻子說,還有一摞作業沒改完,於是又去學校埋頭改作業去了。不過這樣一去,次數多了,有一次,突然回家,就看見丈夫和一個女孩子赤條條在一起,她氣極了,說離婚,丈夫說,好吧。妻子說,孩子留給你,不然我沒法再嫁人,丈夫說好吧,但房子得給我,妻子無奈同意了,丈夫說,我還要接送孩子,汽車得留給我——那是妻子出資買的,妻子心疼孩子,不得不又同意了,結果,丈夫、孩子、房子、車子,甚至票子等等一切都給了別人!朋友們,你們說,這樣工作值得嗎?至於領導,我認為一個優秀的領導,應當認識到,我們不能拿教師的負擔和沉重的代價換取你個人想要獲得的榮譽(也許是學校的榮譽吧),所以,當你——領導看到一個教師(年輕的或年老的)也是一個孩子的爸爸或媽媽或丈夫或妻子或兒子或女兒晚上十點還在改作業或找學生談心時,請趕他(她)回家吧;當你看到一個教師(年輕的或年老的)也是一個孩子的爸爸或媽媽或丈夫或妻子或兒子或女兒週末還在改作業或找學生談心時,請趕他(她)回家吧,要知道他的家裡還有一個他(她)最親愛的人在等著他(她)!所以,也請你不要在大家面前宣揚他(她)的這種不顧家只顧學生的“精神”——雖然這種精神值得表揚。

鄭老師還提到,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浮躁的現象,比如,一節語文課往往設計了十幾二十幾個教學環節,導致有的教學環節根本沒有時間展開,比如,有的老師說用三分鐘速讀課文,回答問題123,結果往往不到三分鐘教師就說,好了,請回答問題。你看,不要說問題在三分鐘內很難思考完整,就是文字,要在三分鐘速讀完,多數文字其實是做不到的。因此他主張,一節課不要花花綠綠的,三幾個環節足矣,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讀、去分析。我覺得這個意見很正確,後面的孫教授也提到這一點。前面我們提到“一課一得”這種教學觀並不過時,我們中的許多老師一提到上公開課,往往就要做ppt,而且做得很藝術、很漂亮,可是這樣一來往往限死了教學的思路,教師變成一個惡魔似的人,要把學生往自己事先設計好的圈套裡鑽,這樣的教學學生那裡還能感受到樂趣?

聽完孫紹振教授的講座,我和林壁濤老師都有一種感覺:很慚愧,教了十幾二十幾年書,但是在這些大師們解讀中學課文面前,我們顯得實在太過於膚淺了!正如錢理群教授說的,語文教師首先要多讀書、多寫作,學習到今天,當我們站在大師們面前時,才真正領會到了大師們教誨的分量。我在想,大師們分析起文字來,為什麼他們能說到我們難以說到的高處、深處?為什麼能一針見血地解讀文字意外所蘊含的“意脈”(意蘊、情感、思想和方法等等非顯性的東西)而我們只能在教一些顯性的東西給學生(這也是造成學生學起語文來感到厭倦的原因)?原因還在於他們具備了深厚的修養、積累了深厚的知識、不斷訓練自己的專業水平。孫紹振教授說,語文教師要有點小天才,我在想,“小天才”從何而來?應當從教師自身不斷積累知識、儲備知識、擴張知識,改善知識結構中來,唯有如此,你在教學中才能用分析的眼光尋求到文字中的矛盾(裂縫),解讀文字所蘊藏的“密碼”而不是重複文字中的學生都知道的顯性知識。

原先我對王陸教授說的語文教師評課應當有專業詞語的說法不以為然甚至牴觸,但是聽課聽到今天,我卻覺得她的看法很有道理。我們今天學習、領悟大師們的思想和智慧,而他們的這些東西不就是高度概括的理論嗎?雖然這些東西有的深不可測或並不實用,但我不能否定它使我們得到了來自心靈的震撼和洗禮,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得到更高的昇華和提升,當我們開展教學活動時,我更不能說很多教學行為本身蘊含了他們傳遞給我的智慧和思想。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當一個人能夠俯瞰世界與現實、俯視人生與生活時,他的一切言行都會讓人們覺得富有哲理,這樣,你又何愁自己的教學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呢?

孫紹振教授說,最反對齊讀課文。我覺得這也是我的一貫主張,記得當年一位縣級教研員在評課時,充分肯定了老師要求學生齊讀的做法,說這樣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的氣氛。我當時也太沒有給他面子了,當場就說,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我最反對齊讀,因為它不僅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讓學生失去了個性和自我,開始討厭起你的課堂來了。本質上說,每一個人都喜歡錶現自己,現在高中生往往畏畏縮縮,那是我們老師逼到學生這樣的,比如齊讀課文,學生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他能高興嗎?他會對語文課感興趣嗎?所以,我主張課堂教學應當多些學生個人朗讀(教師儘量不要佔用課堂時間展示你的朗讀水平,我倒覺得北京八一中學的兩位老師做得很好:跟著學生一起朗誦)、個人默讀、個人閱讀,騰出時間來讓學生自己解讀文字、感悟文字,釋放他們對文字的困惑和思考,這樣才是真正的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對於“課堂”,我的解讀是:是一個教師指導下學生思考與活動的平臺和支架。

xx年12月26日星期日

說實話,平時的教學時間裡,很難有這樣集中、完整的時間讓我們學習、思考、研討教學問題,雖然有點累,卻覺得收穫頗豐,專家的觀點和做法不僅印證了我的許多實際操作或方向是正確的,也引發了對許多教學問題乃至教師人生的思考和探究,我想,這次歷練,將大大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水平,將大大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和教師生活能力。

比如今天聽了程翔和閆存林兩位特級教師關於文言文和選修課教學的講座後,我總感覺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首先似乎缺少他們特有的但卻又必須具有的自我意識。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解讀文字已有的顯性的而學生又自己能知道的東西,或者照搬教參更高一級則查詢一些相關資料上的東西,就是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其次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實行霸權主義做法,將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學生圍著自己轉,一刻也不讓他們脫離自己的視野,否則就會不安起來,我們這樣做,意味著沒有將學生看成一個人,看成一個可以和我們平等對話的人,更沒有視他們是課堂的主人的意識,心裡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將課文講完,如何完成一個學期的教學任務,似乎這個工作完成了,我們的工作也就完成了。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即使是重點中學也不例外。聽了他們的講座,我非常清晰地明白:我們還有更重要的工作抑或是任務,那就是多一點“研究”,多一點“讀書”——這也是十二天來我們聽得最多、感受最深的兩個詞語。比如研究,一線教師最應該收集、研究教學文字以及和教學文字相關的資料資訊,注意整合歸類,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一點是我們所有教師都能夠做到的,只是我們往往還只停留在上網查詢資料,而閱讀相關書籍搞研究的恐怕就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了,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恐怕需要有一個帶動者和一個願意合作學習的團隊,這一點閆存林老師他們學校就做得很好,不僅領導支援,給經費,而且教師積極行動,像選修課,他們發動教師和學生一起投入學習,以提升語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為線索開發了許多精品課程,如《魅力語言》《品讀〈世說新語〉》、《走近紅樓夢中人——看影視讀紅樓》《中國古代文化》《偵探小說研究》《魯迅這個人》《中學生名著階梯閱讀》《編輯我們的語文讀本》等等,有的成果還正式出版了。

至於讀書,我多次談及我所接觸的眾多大師如溫儒敏先生、孫紹振先生、程鬱綴先生,包括特級教師程翔先生、閆存林先生等等,他們不僅引導別人讀書,自己也是讀書的模範,試想想看,如果不是他們書讀得多,他們能講出我們熟悉的文字背後諸多不知道的精彩解讀嗎?他們能感悟出這麼多富有哲理、思維嚴密的見解來嗎?他們為什麼是貨真價實的專家?因為他們心中有折服他人的“乾貨”!

其次我們對教材的處理往往存在輕率現象,尤其是一些語文教師自己感悟不深的文字的處理,表現出不以為然或隨意處置的傾向,沒有考慮到文字本身的美、編輯者的意圖,比如白居易的《與微之書》,許多人恐怕不能理解或同意白居易那種直白的抒情方式,認為這樣很虛假,殊不知古人一旦別離,要見一面都很困難,甚至是生離死別,那像現在,最不濟發簡訊問候一聲,到現在已發展到不僅可以qq,還可以視訊qq呢!人與人之間沒有了時空感,哪還來別離感?於是往往就只是隨意帶讀講一遍了事,甚至忽略它,不講讀文字了。

再比如,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往往重視組織檢查學生的背誦,卻常常忽略組織檢查學生的默寫、抄寫。程翔老師說得好,默寫、抄寫如果結合書法練習,抄寫精美文段甚至全文,其產生的附加值將是令人吃驚的。為什麼呢?你看,我們上課板書,其實對學生的直觀影響也是很大的,好的板書,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模仿——我也有這樣的體會,我的學生曾經也醉心學習我的硬筆,所以,現在有的學生講起當年我的教學,似乎許多東西都記不住了,唯獨寫字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老師說寫不好,其實有時可以讓學生來寫,他們也可以成為榜樣的。對精美文段,有時還可以網上下載一些,供學生參考。課後,我們覺得,讓學生買一本比較精美的本子來抄寫是不錯的做法,從高一開始,不僅可以積累大量的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書法,讓學生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類似的做法還有,比如鼓勵學生,我們往往不經意會拿學生的不足做“靶子”,其實這也不應該,因為你拿優秀的學生作品來展示,本身就已經昭示了其他同學的失敗——誰都不願意自己是失敗的,更不願揭開失敗的傷口流血。

當然,有些問題我們還心存疑問,比如語文是學生最不願花時間學習的學科,而且學生可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實在太少,即使少得可憐的時間,語文往往也沒有份——在強大的數理化作業面前(我們學校還有英語科佔用了大量課外時間)往往“忘記了(還有語文作業)”或沒有時間了。我問過外省的許多學校,他們所遇到的情況大致相同,本省的可能除了深圳,其他地方可能也類似吧。那麼,應該怎樣去爭時間呢?鄭曉龍老師說過,語文教師往往過於憨厚、理想,結果往往被邊緣化了,所以,這是一個問題啊!我的理解是,語文老師首先要把課上成受學生歡迎的課,只有學生覺得你的課有趣、有用,他才能心甘情願地喜歡聽你的話,做你的語文做業,看你的語文書,思考你的語文問題了——當然,“你的”本質上說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只不過現在都似乎發生了異化。

這些天來,我也看到一種很有趣的現象:明知有疑問就是不肯說出來,明知別人表現一般,卻要說還不錯。這就是中國人的中庸啊!其實,說得狠一點,這叫做“狡詐”說得難聽一點,這叫做“狡猾”,當然說文斯文一點,這叫做“含蓄”——中國字就是這麼神奇,你不佩服還不行呢!以上是有感於班上同學互相評課時的表現,可惜當時我點評並沒有學會如此說話,這也許就是我的“憨厚”乃至是“迂腐”的表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