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古代大寒迎新年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04W

大寒節氣在我國已經有悠久的歷史,又因為大寒過後很快就要到農曆新年,故而民間到了這個時候往往已經開始準備過年了,那麼,古代的大寒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古代大寒迎新年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古代大寒迎年有哪些習俗

《風俗通義》:“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清杜文瀾《古謠諺》“佔氣候諺”條將大寒所在的十二月稱為“大禁月”,有“大寒須守火,無事不出門”的說法,要求人們大寒時節注意保暖,減少戶外活動,以防被寒氣所傷。

可事實上,作為最後一個月“臘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雖是農閒時節,但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曆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洗浴”等。

“食糯”,就是大寒節氣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喝粥”,即俗話說的“喝臘八粥”,臘月逢八日喝粥風俗由來已久,這種粥由米、豆、棗、蓮、花生、枸杞、栗子、果仁、桂圓、葡萄乾、核桃仁等放一起熬製而成。

“縱飲”,指放開宴樂,縱情喝酒。東漢蔡邕《獨斷》稱:“臘者,歲終大祭,縱吏人宴飲也”。

“做牙”,亦稱“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俗稱的美餐一頓為“打牙祭”即由此而來。做牙有“頭牙”和“尾牙”的講究,頭牙在農曆的二月二,尾牙則在臘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但對僱工來說,尾牙可不好食,因為僱主往往會在餐桌上決定僱工來年的去留,故有“吃頭牙粘嘴須,吃尾牙面憂憂”一說。尾牙餐很豐盛,硬菜少不了一隻雞。過去不好明說解僱,便用雞頭示意,雞頭朝誰表示解僱誰。

因為有這種“潛規則”,為了讓辛苦一年的僱工好好用完年終大餐,有的好心僱主會將雞頭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雞頭,現代企業流行的“年會”即是尾牙祭的遺俗。

“除塵”,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牆,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進行,即“祭灶”日,除塵時要忌言語,講究“悶聲發財”。

“糊窗”,就是用新紙裱糊窗戶,“糊窗戶,換吉祥。”為了美觀,有的人家會剪一些吉祥圖案貼在窗戶上,故又稱“貼窗花”,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五進行。

“蒸供”,就是準備祭祀用的供品,過去供奉用的糕點、餑餑、饅頭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稱。

“趕婚”,迷信說臘月底諸神上天“彙報一年工作情況”去了,這時的人間百無禁忌,趕在這時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農閒,所以舊時民間景象是“歲晏鄉村嫁娶忙”。

“趕集”,即傳統的趕年集,購買臘祭用品,置辦年貨。

“洗浴”,與“除塵”有相同用意,是搞好個人衛生,寓意洗去一年煩惱和晦氣。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個髮、洗個澡,即老話所說的“有錢沒錢,洗澡過年”。

“大寒迎年”的風俗還有不少,各地也不盡相同,但主題基本上是圍繞“祭祀”展開的,其中一些風俗至今尚存。為什麼會這樣?漢朝應劭《風俗通義》“臘”條交代得很清楚:“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大寒所在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最早源頭就在這裡——祭祀的月份。所以,祭祀是大寒節氣後古人最緊要,也是必須要做的事。

大寒打年糕 全國各地有哪些吃法

寧波——水磨年糕

說起年糕,寧波水磨年糕該是最有名的一種。粳米山泉水浸泡24小時後控水打磨瓊漿,故稱為“水磨”。最後壓榨成粉揉搓蒸熟後製成。光溜溜的年糕,看著就口感彈牙,通常煎炒、湯煮著吃。

雲南——餌塊年糕

餌塊年糕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型製成,一般切薄片、細絲炒,雲南騰衝的名特小吃“騰衝大救駕”,其實指的就是炒餌塊年糕。或者也有人用它“冒充”捲餅,在裡面夾料吃。

塞北——黃米年糕

不僅有白年糕,還有主料是糯米粉和大黃米的黃年糕,是我國部分北方地區的做法。黃米年糕通常還會加入紅豆、紅棗增加甜味。是很多北方小夥伴童年的最愛。

貴、川、渝、鄂等地——餈粑

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年糕食品,多在貴州、重慶、四川、湖北等南方地區流行,比大米年糕口感更軟黏,多以糖佐吃,口感甜蜜。

上海——毛蟹年糕

毛蟹年糕是上海菜中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點,毛蟹肉相比各類海蟹,其肉更鮮嫩、甘甜。柔柔韌韌的年糕片充分吸收了蟹肉的鮮香與調味的濃香,絲毫不比鮮甜的毛蟹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