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節氣小寒的傳統飲食都有哪些?

欄目: 節日習俗 / 釋出於: / 人氣:3.06W

今天小編為同學們帶來的是關於小寒節氣的傳統飲食習俗,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瞭解更多關於小寒的知識,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小寒節氣到底都有哪些傳統飲食吧。

節氣小寒的傳統飲食都有哪些?

小寒習俗:吃黃芽菜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可見大寒小寒時節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看,大寒冷於小寒,但事實上,小寒一般在二九的第六天,再過三四天就是三九,所以可以說小寒節氣才是全年最冷的節氣。為了禦寒,我國的青少年在小寒時有一些特別的體育鍛煉方式,如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湖南鄉間至今仍然流行。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小寒吃黃芽菜:黃芽菜炒年糕做法

材料:黃芽菜(大白菜),肉絲,冬筍,年糕,生抽,鹽,胡椒粉,澱粉。

1、冬筍去殼用水煮10分鐘去除澀味後切絲,黃芽菜切粗絲;

2、年糕切片,入沸水焯軟;

3、肉絲用適量生抽、胡椒粉、澱粉拌勻醃15分鐘;

4、炒鍋入油4成熱,倒入肉絲煸炒至變色盛出;

5、炒鍋另起油,倒入黃芽菜、冬筍絲煸炒至軟;

6、再放入年糕,加適量生抽、鹽調味後大火炒幹水分;

7、最後倒入煸炒過的肉絲,炒勻即可出鍋。

小寒吃黃芽菜:黃芽菜炒肉絲做法

材料:黃芽菜,肉絲,配料:鹽,糖,生粉

1、將黃芽菜洗淨,瀝乾,用刀切成長段,再豎切成粗條;

2、豬腿肉洗淨,切成絲,用生粉勾芡備用;

3、炒鍋燒熱,加入豬油,熱鍋後加入肉絲,用手勺把肉絲劃散,只發白出鍋擱在碗中,

4、鍋中微加點新油,放入黃芽菜,翻炒燒開,小火蓋燜10分鐘左右,燜燒到菜梗熟爛;

5、再將鍋置旺火上,菜里加入之前燒過的肉絲加精鹽、翻炒、出鍋前加點味精裝入盤。

小寒習俗: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老人說是利於散溼驅寒,所以就有了這樣的一個傳統。小大寒季節,正是人們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食補的的大好時機,舊時代窮人家沒有更多營養品食用,從小寒、大寒開始經常吃上一碗糯米飯就算是補身體了。小大寒季節,正是人們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食補的的大好時機,從小寒、大寒開始經常吃上一碗糯米飯就算是補身體了。

糯米飯有很多種做法,湖南、廣東和港式的做法又各有其精髓。湖南糯米飯很膩,吃一小碗已經飽肚,但廣東糯米飯吃兩碗還有肚餘。港式糯米飯會用上雞絲、香菇等做主料,再以高湯淋料,增加香味和口感。廣式糯米飯,必定要有臘肉、臘腸等經典配料,這兩樣配料也是整鍋糯米飯的靈魂所在。廣州在小寒這一天是有吃糯米飯的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小寒、大寒吃糯米飯驅寒是廣東民間傳統習俗。因為糯米養胃,含糖量又高,吃了之後身體就會感覺暖和。

小寒習俗:熬煮臘八粥

臘八在小寒後,北方有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所以這時候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營養又暖胃。吃臘八粥、做臘巴蒜,臘八節人們以遵循傳統食俗的方式祈福新的一年。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節氣中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過了臘八,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小寒是臘月的節日,北方數九歌里正值“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日子。小寒節氣習俗吃什麼,當然有一樣傳統食物值得一提,那就是臘八粥。臘八粥具有驅寒補氣的效果,不乏為小寒節氣的一道美食。

食粥是中國飲食文化中一道養生大餐,臘八粥確能起到驅寒補氣的效果,還可以根據個人體質在粥裡適量放點滋補類的中藥食材

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尤其是北方吃臘八粥更是是盛行。飲食上“小寒”節氣中有一重要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粥中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養氣血、驅寒強身的功效。

江浙地區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含若干傳說。“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小寒習俗:吃飯菜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簡單的說,謂菜飯就是青菜和米飯一起翻炒,加入鹹肉、香腸、火腿、板鴨丁。

這些飯菜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過去則是家庭條件較富裕的人們才能享用的,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家是捨不得加肉的,會往菜飯裡埋一勺豬油,那時候平時飯菜沒有多少油水,因此“豬油拌飯”吃起來格外香。小寒節氣,老南京講究吃菜飯,其來源估計與天冷進補有關係。

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節氣,也是陰氣最盛的時期。菜飯中糯米補中益氣,健脾暖胃,能增強機體抵禦寒邪的能力,另外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散寒之功效。

南京小寒習俗飯菜的做法

★食材:冬筍、火腿、香腸、瘦肉、2杯大米、半根胡蘿蔔、澱粉、黃酒、生抽、鹽、青菜葉。

★做法:1.全部材料切丁,瘦肉加澱粉、黃酒、生抽抓捏。2.鍋裡放油,先將肉丁炒變色取出,再煸香火腿和香腸,加入筍丁和胡蘿蔔丁翻炒,最後加入青菜梗。3.洗好米放入電飯煲,加入剛炒的所有菜,放剛沒過米的水,加入鹽,按開關。4.滾開後再加入青菜葉,拌勻,再蓋上燜至開關跳起,即可。

小寒習俗:畫圖數九

小寒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恰在小寒節氣內。小寒時節最為明顯特徵是受西伯利亞寒流影響,西北風來襲。如此冷的節氣,吃點兒熱乎的、喝點兒暖身的之外,還有“畫圖數九”的習俗。

在故宮養心殿後殿,掛有一幅圖,上書“管城春滿”,下面如九宮格一般,從右到左,寫有九個雙鉤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個字(繁體字)都是九筆。

而早從元代就已開始,從皇宮到民間都時興的“九九消寒圖”,冬至之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梳妝之時,每天用胭脂塗滿一圈,等到八十一圈都塗滿,原本雪白的梅花盡皆化身杏花,窗外已春回大地。

數九天,漢族民間風俗。在漢族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漢族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已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