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職業規劃與就業擇業心理剖析

欄目: 職業生涯規劃 / 釋出於: / 人氣:1.07W

職業規劃與就業擇業心理剖析

一、職業規劃因人而異

當年輕人進入社會初期,對職業的選擇有很大的成份是受周圍的環境以及所學專業影響的。由於他缺乏左右周圍環境的能力,所以在此期間,員工工作的選擇不能算是職業規劃的一部分。因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由員工自己決定。這段時間應該是為職業規劃的設計探索階段,即發現自身特質的階段。職業規劃在這段時間內,還沒有真正開始,也沒有辦法開始。因為在職業生涯規劃中起決定作用的員工自身的愛好和特長,此時還不能確定或者自身根本不知曉。

在員工發現了自己的愛好以及特長後,職業生涯規劃才算真正開始。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充分體現員工自我優勢,因為這些優勢使之具有一定的競爭性,或極強的競爭力,否則,職業生涯規劃就失去了意義。

職業規劃是需要實踐檢驗和不斷完善的,因為人的認識是最複雜和多變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不斷地實踐確認,同時通過逐漸地調整,使得職業生涯規劃更加清晰、明確。而人的多變性,也會導致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發生變化。現在社會上,因對職業生涯認識的不足,大部分人甚至工作了二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人,仍停留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期階段,即還沒有真正進入職業生涯的設計階段。

二、職業愛好和自身特質最重要

職業生涯規劃是員工職業設計與實現的過程,是員工職業發展與實現的過程、步驟和目標,它突出表現著員工個體的特點。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是由員工個人起決定性作用,它是不以周圍環境及社會狀況為轉移的。員工的最終職業成就是由其自身素質決定的,而非其所學的專業。另一方面,企業是一個利益體,它是以自己的利益需求為前提的,而非員工的個人需要,企業不可能放棄自身利益一味追求員工的利益。儘管如此,企業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中仍然可以處於主動位。

如何使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過程為企業服務,就要從根本上認識員工的職業生涯的內在實質以及關鍵要素,由此在企業中找出符合員工職業生涯關鍵要素需求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使企業發展需求與員工職業生涯實施過程相吻合,從而達到相互,相互幫助,共同發展的目標。 如果你在職業規劃上有困惑,若水心理諮詢中心,能幫助你找到自己施展才能的天地。

三、明天您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從哪裡來,而是要到哪裡去。三年前的選擇造就了今天的你,未來的你取決於你今天的選擇。在選擇的十字路口,常常難以取捨,你是否經常為以下的問題而感到困惑:

1、不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

2、不明確職業發展方向

3、不確定是否跳槽

4、職業發展遇到瓶頸

5、性格、興趣與職業不合,想要職業轉型

6、工作缺乏動力——缺乏對工作的熱情,沒有成就感,不知道原因何在,怎樣解決

7、得不到企業認可——個人的工作風格與企業文化不相符,感覺被埋沒

8、人際關係難以處理——人際關係成為工作發展的障礙,為此想找到問題的突破口

9、職業壓力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10、職場遇到重大挫折

職業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的一個分支,有別於人力資源管理的員工發展計劃及獵頭公司的能力規劃,職業心理諮詢更關注的是從個人發展的角度,瞭解自己的性格與興趣,發掘自身潛力,規劃屬於自己的職業道路。

四、擇業的誤區

一是期望值過高。有些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對就業形勢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瞭解不夠,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廂情願地謀求高薪高酬職位,由於目標不切合實際,在擇業過程中屢屢碰壁,結果導致心灰意冷,甚至喪失自信心。

二是角色錯位。 一些大學生過慣了校園生活,對父母和學校的依賴性很強,一旦獨立面對社會,面對社會角色的客觀要求,面對複雜的社會關係,常常產生逃避心理和牴觸情緒,因此,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是急功近利心理。 一些大學畢業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掙錢多、待遇好的單位,或者到合資企業、外企或沿海發達地區,為了功利不惜拋棄自己的專業和興趣,但心理上難免會感到困惑。況且,越是大城市、大機關或沿海發達地區,人才就越密集,競爭也越激烈,離開自己的專業優勢去競爭,使大學畢業生容易遭受挫折。

四是 “ 鐵飯碗 ” 情結。 一些大學生受傳統觀念影響,固守著一次擇業定終身的思維模式,希望一次擇業就能搶佔到生活的制高點,一勞永逸。其實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多次擇業的機會,那種 “ 從一而終 ” 的傳統擇業觀念違背了社會發展潮流,應該摒棄。

五是同伴攀比心理。 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時不是從自身實際出發,而是與同學攀比,特別是看到與自己成績、能力差不多的同學找到令人羨慕的工作、獲得可觀的收入時,覺得自己找不到理想職業,很沒面子。為了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將自己擇業的目標設計過高,其結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苦惱之中。

五、如何走出擇業心理誤區

首先,要知己知彼。 擇業是一種雙向選擇,因此必須正確地估價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明確自己在擇業中可接受的範圍,同時要全面準確地瞭解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和競爭對手的實力。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去選擇職業,就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其次,目標要適中。 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地確定擇業目標,切不可好高騖遠。近幾年大學生擇業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嚮往發達地區、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那些地方因人才集中而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一些欠發達地區、內陸地區的中小城市或廣大農村更需要大學生,大學生在那裡往往更受重視,更有用武之地。就我國目前狀況,只要大學生肯降低擇業標準,願意到艱苦的地方去,就業市場還是十分廣闊的。

第三,應有必要的形象設計。 處於擇業階段的大學生,都希望能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這些印象是靠畢業生給用人單位提供的各種資訊和自己的實際表現形成的。在不違背事實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形象設計和對資訊的精心組織,突出自己的特長與優勢,給用人單位留下鮮明深刻的良好印象。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接觸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如果第一印象搞糟了,以後即使花上幾倍的努力都難以挽回。因此,對自己進行適當的包裝、修飾,是印象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另外,在求職過程中免不了言語溝通,掌握溝通技巧也是擇業不可缺少的準備。總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一古訓對大學生擇業同樣適用。

第四,揚長避短策略。 揚長避短是任何競爭性活動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和必須採用的策略。任何人都有長短優劣,問題在於如何盡最大可能發揮出自己的長處與優勢,避免短處與劣勢。有長處沒有得到發揮或有短處沒有得到避免都會對擇業有影響。因此,在擇業過程中有必要對自己的長短優劣做一番分析,使自己的長處得以充分展現,並根據自己的長處和優勢選擇職業。

第五,樹立自主創業的觀念。 傳統就業觀念是從社會提供的各種職業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但作為一個現代大學生,不僅要有多次擇業的心理準備,而且要樹立自主創業的觀念,即職業不僅是可以選擇的,而且是可以創造的。大學生已具備相應的知識,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和社會需求創造新的職業。

擇業過程是對大學生各種心理品質與整體素質的綜合檢驗,學校、家長和社會有義務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幫助他們客觀認識社會,全面認識自己,積極調適心態,走出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