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民營老闆總是輸在用人上

欄目: HR管理 / 釋出於: / 人氣:1.21W
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為3年半。這是中國企業專門調查機構慧聰國際資訊小組進行調查的結果。11月6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民營企業家會議公佈了這一結果。

民營老闆總是輸在用人上

中國民營企業大約有300多萬家。據慧聰進行的調查,其中經營10年以上的企業僅有10%。每年在中國全國新成立的民營企業在15萬家左右,同時有10萬多家企業關門。民營企業中製造業領域企業最多,佔74%。而且90%左右以家族形式經營。

據分析,中國民營企業壽命短的原因是,沒有獨立開發技術和產品的能力,只依靠價格競爭力。另外“用人”問題也是中國民營企業走不出“十年生命”陰影的一個原因。

近幾年,為什麼中國的民營企業走不出“十年生命”的陰影,“用人”問題始終是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限制了本身的發展。然而,其背後有深厚的根源,主要涉及公司政治問題,進而牽涉到了公司文化。

民營企業家跟所聘用的人才之間並非一種簡單的“君臣”或者“主僕關係”,而是一種複雜的“博弈關係”。此種關係的維繫以利益分配為基礎形成一種軟平衡,在中小型民營企業中,人才在進入公司後,隨著逐步對業務水平、顧客資源等的掌握,自身價值隨之提高,只要時機成熟,“人才”就會向老闆“要價”,提工資、升職位,甚至以離職相要挾,而老闆擔心的便是人才流入競爭對手企業,或另立門戶給本企業帶來更大威脅和挑戰。

這樣,人才的心理線在一步步擴大,而老闆的心理線在一步步後退,結果便是由原先的合作轉入妥協,再由妥協變為不妥協,平衡狀態被打破。很多民營企業家在解決該問題時傷透腦筋,於是,“愚民政策”、“集權管理”浮出水面,在現代管理制度盛行的情況下,反其道而行之,內部資訊隔離,部門溝通阻滯,管理層級實質上只有兩層,即只有老闆(民營企業家)和員工(包括中低階人員)。所以,企業的發展實質上還是靠民營企業家在拉動,而沒能做到靠人才推動。至於能夠走多遠,則只能取決於民營企業家的能力、行業的狀況和市場的供求。

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在創立之初很多采用家族式管理,很多情況下也只能採用家族式管理。

首先,創立之初企業家們對待自己的企業就像對待搖籃中的嬰兒,只想讓他活下來,而日後成長中的問題都是充滿變數的。這種先求生存再求發展的思維植根於很多企業家的內心深處,也是中國草根文化的一種深刻的沉澱。

其次,中國有民言,叫“人才有用不好用,庸才好用沒有用”,這裡面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便是忠誠的問題,用人唯親在這個時候出來當了主角。

企業誕生之初,最大的敵人也許就存在於企業內部,也許就是企業自身。蔣介石在用人上就曾說過:“寧用庸才不用人才,寧養飯桶不養油桶”。雖說蔣介石最終兵敗如山倒,但在國民黨統治中國之初,軍閥割據的形勢下,這句話是對的,孫中山便是敗在了“用人”上,才讓袁世凱有機可乘。只有在自己站穩了腳跟的情況下,談人才、論英雄才有意義。

第三,目前中國的很多民營企業在稅收上都是存在問題的,撇開存在原因的探究和對做法的非議,總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存在經濟問題的地方如果交予外人無疑是授人以柄、引火自焚,所以,財務、會計、採購等環節都是老闆的親戚把持。

第四,股份制的民營企業,合作者往往是親戚,如果合作者是“外人”,則在利益分配問題上勾心鬥角,當然,自己人也會反目成仇,但畢竟中間夾了一層血緣關係,家族裡另有一份潛規則在約束。

這不僅僅是一個溫州模式,而是一箇中國模式。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是這個樣子。中華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在意權力,控制慾極強,官本位思想很濃厚。喜歡“指點江山”、“力挽狂瀾”、“扭轉乾坤”、“惟我獨尊”,推崇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從來都是強調“首領文化”、三軍打仗先看帥。所以根本不需要團隊來搞決策,首領只需要“惟命是從”、“惟我馬首是瞻”的能聽話、會解悶的下屬即可,要什麼合作伙伴?(曾水良)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