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校本研訓專案制工作總結範文(精選3篇)

欄目: 專案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2.73K

校本研訓專案制工作總結範文 篇1

這一學年,在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援和指導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繼續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通過不斷學習幼兒一日生活保教,促使全園孩子在一日常規中得到的發展以及教師教育能力、課程執行力得以提升;同時,高度重視一日保教常規的視導管理工作,促使各班各項工作井然有序,使孩子養成良好文明的生活習慣及獨立生活能力,均取得顯著的成效成果。現總結歸納如下:

校本研訓專案制工作總結範文(精選3篇)

一、以"研訓一體化"的模式開展教育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開展“幼兒園一日保教生活常規的組織策略”主體研訓,合理優化幼兒一日生活

一是通過教師互相觀摩、交流研討、實踐反思,促使老師相互學習他人經驗,揚長補短,完善自己常規管理策略;

二是通過班子相關人員對各班進行幼兒午餐組織與管理、幼兒午睡起床整理等各環節的視導,進一步優化班級一日常規管理,有針對性的提出指導意見,採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面臨的困惑;

三是開展全園教師主題背景下主題牆和區域活動的創設活動。

通過一系列工作,孩子們在生活衛生習慣、行為習慣以及獨立生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在一日生活環節組織策略的實踐研究實施過程中,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1.立足教學實踐,課題組成員藉助“課例”研討,開展多樣化的半日活動研究。通過本學期的繼續實踐和探索,半日活動觀摩探討已成為課題研究的一大亮點和特色,如今已形成一定的研究模式:“個性化設計半日活動——集體備課——環節實踐——活動觀摩教師反思——互助交流——再度半日研討”。在研究過程中,學理論,談體會,找亮點,明起點,深研討,挖缺點等,活動後老師總結經驗。

2.在11月份舉行了為期三天的半日活動互評活動。本園大班段、中班段及小班段的各位老師為我們帶來了優秀半日活動。

本次活動中,各位教師創設了有趣的情境,運用了新穎的教具,讓孩子在活動中身臨其境,感受到自主環節創設,讓孩子在各個環節中交流中增進感情,在遊戲中感受快樂,從而得到體能的發展。

活動結束後,幼兒園班子領導針對每一節課例都進行了總結和評價,肯定了各課例的精彩之處,並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聽課的老師也感受到了孩子自主遊戲的教育理念,深受啟發。通過開展這次互聽互評活動,我園的老師們開始了新一輪的學習熱情,活動讓幼兒得到了發展,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水平、課程執行力度、專業素養在摸索、磨鍊中不斷提高,在剖析、反思與點評中茁壯成長。

3.學期末我們我們進行請專業指導張老師指導,並詳細分析了我們一日生活常規中需要理清的思路,指出目前如何開展一日生活常規存在的一些問題。張老師針對如何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在指導過程中老師得到很多的啟發。

4.每月定期開展教師讀書沙龍分享,在分享中我們評選優秀的教師:

最後我們把相關材料的彙集整理等。

(三)開展教師區域評比:以班級為單位,開張了教師區域評比活動,並從中分獎項:一等獎:大二班、中三班班。二等獎:中二班、中一班、小一班。三等獎:小二班、大一班。

(四)開展教師廣播操評比活動

(五)教師參加省平臺選課培訓工作圓滿完成

二、家長、幼兒活動工作方面

保教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生命線,優質的保教質量是幼兒園賴以生存的前提。本學期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為指導,做好幼兒園家長工作和大型活動的開展,活動中各班老師工作效率高,合作意識強,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小結:

(一)開學初全面電訪

在開學初,各班老師對孩子進行全面家訪,通過家訪瞭解孩子在家情況及家庭教育情況,以便針對性地教育,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快樂地成長,同時讓孩子感覺到老師的愛。

(二)家長學校工作的創新,使活動更有實效

1.家長學校活動以專題講座為主要形式,9月份我們邀請到6A親子教育講課黃方方老師,進行家園共育講座。

2.繼續利用網路做好家園溝通工作

利用班級微信群等,對班級新聞、開展的活動及時通過網路傳遞給每位家長,使網路真正成為家長了解園所的視窗,架起了與老師、幼兒園溝通的橋樑。

3.開展豐富的家園互動活動,促進家長協作

我們通過活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在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技藝的同時,爭取家長的支援、理解和合作。

校本研訓專案制工作總結範文 篇2

校本培訓的根本著力點就是提高受培訓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業務能力,為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質量奠定基礎。本年度,學校從師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訓練、現代資訊科技學習、新課程理念、教育的藝術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等諸多方面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培訓,現將我的參訓體會小結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訓中,對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和能力等關係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給予了全方位關注,如教師的敬業精神、負責任的態度和成 長目標等等。普通教師與專家的比較表明,教師的知識不僅有量與質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結構問題——教師所需要的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經驗性知識和背景 性知識,都是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整合,而專家致力於某方面的研究,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可以給教師提供迅速有效的幫助。

通 常某一類專門的教師培訓對教師進行培訓時,把教師當成了學生,從基本的教育理論到各科的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系統的培訓,也就是全面的培訓,這樣的培訓有 它的優點,但針對性不夠,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而校本培訓就揚長避短,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教師長期在學校任教,教師之 間、校長與普通教師之間,每人的長處、短處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輕教師課堂經驗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課的進度、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能很好地調動等,校 長、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就可針對這些常規問題對青年教師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這些指導可以在課堂中、也可以在課堂外、辦公室裡。所以,這樣的培訓模式針 對性強,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問 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資訊化時代,只有堅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不致於落伍,教師尤其應該如此。 校本培訓與時俱進,從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導教師學會學習,提高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對教師們順利實現“三年發展規劃”大有裨益。

校本研訓專案制工作總結範文 篇3

開展校本研訓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我校一直將如何提高校本研訓的實效性作為智慧管理的重點內容,並於XX年6月開始將《立足校本研訓,培養智慧教師的實踐研究》申報為市級規劃課題進行重點研究。

下面我就如何紮紮實實開展有效研訓活動做一個簡要彙報。

一.從教師自主需求出發,選擇研訓內容。

如今我們的新課堂提倡把選擇權還給學生,那麼我們的教師更需要有靈活的選擇自我提升的研究和培訓的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的道理對教師同樣適用。只有通過自己認真地刪選,教師才會珍惜這樣的提高機會。基於對教師發展的重視,教育主管部門將教師再教育工作一直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眾多培訓機構舉辦形形色色的培訓班,開展各種方式的講座、沙龍、觀摩、考察活動,給教師發展提供了平臺和機會。我們學校層面的培訓就更應該慎重選擇培訓主題與內容,儘量尊重教師意願與需求,避免重複低效甚至無效的內容。

我們認真分析了教師以往參與繼續教育情況,明確培訓及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績與不足,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師參與培訓意向表》,讓每一位教師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需要培訓的內容及方式。

針對教師需求,結合學校實際,確立“總分結合,分層分類要求”的選單式研訓模式。學校各部門協調規劃,安排研訓主要專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1.專業理論知識培訓;2.教育教學主題研訓活動(課例觀摩研究與講座結合);3.個人文化素質提升培訓(讀書活動、優秀教育電影賞析活動等);4.實踐經驗梳理總結(課題研究,教育敘事、論文案例反思的撰寫等)。

除了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敘事”“優秀教育電影賞析”“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等作為全員參培內容。還以學科組為單位,堅持不懈做好課例觀摩研討,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模式研究,進行階段性教情學情的分析。

另外,再根據年齡層次為教師確立不同的研訓主題:新教師學規範、學技術;青年教師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研究;中老年教師重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喚起工作熱情。

這種尊重教師自主需求的做法,真正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極大程度地激發參與研訓的熱情。

二、以主題活動為方式,提高研訓實效。

1.加強教研結合

教學質量的提高,課程改革的深化,都離不開教學的研究,要堅持“以校為本”的理念,重視在學校真實的教學情況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以開展課題研究為切入點,堅持學習與研討結合、交流與互動結合、教研與科研結合,把教師的教學實踐、教學研究與培訓融為一體。

學校應本著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的原則。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指明研究的總方向。充分利用週三、週五、雙休日等研訓活動時間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培訓形式。不僅安排了專家講座、講述教育故事、賞析教育專著與電影等集中研訓的方式,而且開闢教師論壇,專題沙龍,課例觀摩研討,開展分散互動式學習交流活動。

通過每週的教研活動,以及每學期的教學視導及開放日活動,不斷錘鍊教師的教學藝術,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比如,聽評課活動,就特別強調了課前、課堂、課後三個環節中教者、聽者、評者的合作。通過課前會議,共同對執教內容加以分析,執教者說課,而準備聽課的同志也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並明確自己在聽課時應觀察的要點,這樣就共同經歷了一個準備過程。在課堂上,聽課者根據自己確立的觀察要點,加以觀察、記錄,並進行分析。課後及時召開會議,先由執教者發表執教感言,提出反思型自評意見,聽課教師則根據自己的觀察要點充分發表意見,也可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

通過諸如此類的教研活動,力求使得研訓系統化、主題化,做細做實,使校本研訓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2.構建交流平臺

我們還開闢教師論壇,開展互動式學習交流活動,讓教師在對話中統一思想,共同提高。一是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彙報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反思,並以講座的形式組織交流。二是利用校園網站等平臺,交流心得,發表見解。三是通過教師沙龍活動,以“提出問題-分組討論-組間辯論交流-形成共識”的模式,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根據教師遇到的問題,確定出中心論題,在討論中使觀點得以明確,理論得到昇華。

三、規範操作,嚴格考核

為了確保雙休日研訓活動的有序開展,提高研訓工作的實效性,我們不僅制定了周密的研訓計劃,對研訓活動做出具體安排。另外,責任到人,每次研訓活動都由專人負責,活動前將計劃方案上傳至“南京市教師培訓管理系統”,活動時精心組織,嚴格考核,(及時考勤,及時檢查《智慧發展手冊》記錄情況),活動後將培訓小結上傳至學校網站,上報相關部門。另外,組織和參與培訓情況都將納入績效考核。

研訓工作中四個特色亮點及思考

以《個人自主發展規劃》為航標,指明發展方向

教師是專業發展的主體,即教師擁有專業發展上的自主權;這就需要教師對專業發展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監控;需要具有自我發展的意願和動力。教師的專業發展來自教師的自身經驗和智慧,通過日常專業實踐的學習、探究來形成自己的實踐智慧。

為了促進自身發展,我們引導教師客觀進行自我分析,全面充分地認識自己;進行環境分析,把握專業發展的方向;繼而確立目標,形成願景;最後擬訂策略,設計行動方案。根據自身實際從教學理論提升、教學成果展示、具體達成措施等方面制定三年發展規劃,這種分析思考決定了專業發展規劃的制訂不只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對專業發展也必然起到一種引導、監控的作用,它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專業發展活動。

一個階段工作結束時,教師對照規劃及工作實際進行反思總結,根據目標達成情況,進一步修改下一階段的規劃。這種反思修整也是對研訓收效的一種實實在在的自我評價過程。

以《智慧教師發展手冊》為載體,促進教師智慧成長

在學校發展和教師的成長過程中,校本教研作為一個嶄新的亮點,越來越顯示其巨大的作用,成為學校有特色發展的一個恰當的突破點。如何從我校實際出發,開展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研訓活動,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集體,培養大批智慧教師,促進學生智慧成長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智慧教師發展手冊》便是在這樣的需求中應運而生。

《智慧教師發展手冊》從她誕生那天起,便成為一種理念載體,她把“校本教研”的理念貫徹到每位教師的思想中。校本教研,其實早已存在於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只是以前沒有這麼明確地提出,重視程度不夠,許多活動的開展只處在自發的朦朧狀態。現在的關鍵是讓廣大教師認識、理解和接受它,使教師真正意識到校本教研的必要與實效,讓教師們自覺參與到研究中來。

《智慧教師發展手冊》從她誕生那天起,更成為一種建設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的載體。首先,她能體現一種理論學習制度。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學科教研活動,完成一定量的聽評課任務;提倡每位教師每學期閱讀一本教學專著,並完成一定量的讀書筆記;鼓勵教師自我充電;此外,學校還爭取一切機會為教師創造理論學習的條件,如:儘可能每學期都外請專家來校講座……

其次,《智慧教師發展手冊》從她誕生那天起,還成為一種對話交流的載體。校本教研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切磋技巧、相互交換心得的研究團隊。在同伴、專家的互動中,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成長。開啟《智慧教師發展手冊》,每學期在制定“個人三年成長規劃”的基礎上,需要圍繞三規劃制定每學期的個人發展規劃; 教師可結合日常教學活動,圍繞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學細節,用新課程的理念和觀點進行剖析;師徒結對,促進青年教師儘快成長,學校請經驗豐富的好教師帶徒弟;手冊上還留有“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的版面,教師們可以把自己在教改過程中的體會、感悟、思考以講故事的形式記錄下來,參與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的活動;班隊建設強調活動建設,文化建設,以及追蹤固定特殊學生的反思教育;每週進行的教研組活動,內容豐富,如集體備課、教學反思與交流、教學觀摩、說課評課、問題會診、專題研討等等,這些都可以在我們的《智慧教師發展手冊》找到蹤跡,強調教師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不人云亦云,強調教師個人的消化吸收,不做結論,各取所需。

我們深深感到《智慧教師發展手冊》的實施,使教師由過去的閒散變為現在的充實,由過去的工匠型變為現在的專業型,由過去的只重教書,不重教研變為現在的既重教書育人又重教育研究的新型教師,學校教研氛圍日益濃厚,校園精神文化得到充分發揚光大,教師課堂行為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滿堂灌填鴨式變為現在的開放探究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樂於學習,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應該說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了。但如何來評價《智慧教師發展手冊》的有效性?如何來評價教師的參與度?如何找到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有效結合點?如何讓師生融入校本教研、體驗校本研究的快樂……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敘事反思”為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活動背景:

早在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的幾位學者就倡導教師敘事研究的,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的逐步實施,越來越多中國學者和教育界的有識之士也開始提倡在教師中開展敘事研究。所謂教師敘事研究是指教師以敘事的形式來記敘他們所經歷的各種事件與思考,通過對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其背後的教育意義,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育行為的轉變,實現對教育問題的探究。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經歷的、對其專業發展有影響的事實、事件的敘述,二是對事實、事件的分析和思考。從學校的實際來看,教師敘事研究的內容涵蓋了其全部工作,可以將其相對區分為德育敘事、教學敘事、管理敘事和反映影響教師職業觀念與行為的生活事件與經歷的生活敘事。

2.意義

創新例會形式,給教師一個自我展現的平臺。原先我校每週五的工作

例會總是由一兩個校領導“包場”,對於教師個人關注不多。為了深化教育改革,總結新課程改革經驗,找尋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進一步激發教師的教育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我校把每週工作例會劃分為 “教育故事””和“工作安排”兩大板塊,每個板塊每週由一個人主持,並在學期七年級次安排到位,儘量讓每位老師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展示自己的平臺。

一年來,在全校教師中開展敘述自己的教學故事活動,對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對實施校本研修,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其一,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能夠促進教師深層次的反思,從而深化教師對教育的理解,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

其二,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能夠促進教師實踐智慧的積累。

其三,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能夠使中國小教師人人成為研究者。

其四,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可以促進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從而實現教師的共同成長。

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活動在我校開展一年了,雖然大多隻是尋常的小事引發的感悟,但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它必將在實施和完善校本研修過程中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以網路環境下的集體備課試驗,推動教研高效性

網路環境下集體備課不僅是教師利用網路尋找資料、製作課件,更是教師利用網路平臺實現立體備課,使集體備課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之間的合作在網路環境下得到實現。網上集體備課具有開放性,互動性,迅速及時性等特點。有利於更及時有效地萃聚集體智慧,優化教學方案,減輕教師負擔,增強課堂效果,是教師自我成長的有效途徑。

基於上述原因,我校把三年級語文備課組定為試點,開展網路環境下的集體備課研究。

1.網路環境下的單元集體備課

在學期初組內教師就本冊教材進行單元分工,每人一個單元。然後按照計劃,利用週三、週五集體備課時間,由主備老師分析所備單元的重點難點、教法學法等,提出對所備單元的獨特認識和個性化教法,提供本單元的框架式的“一次備課”。在個體備課的基礎上,我們重點針對主備老師提供的這個單元中一課書的教學設計進行集體研討,理清重點,尋求最佳教學設計方案,直到形成共識,由主備教師修改並記錄下來,然後參考這一課的研討結論,由主備教師修改這個單元的“一次備課”。再把單元“一次備課”傳送給各位教師,由各位教師再根據班級學情和個人風格進行“二次備課”。這個單元集體備課,大多都是在網路環境下完成。

2.網路環境下的日常集體備課

日常教學中,如果某位教師遇到什麼問題或困惑,可以隨時通過網路即時聯絡工具,進行集體研究和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我們的“三年級語文備課”群。比如第一次習作教學後,有老師提出了關於習作批改的困惑,大家就在群裡展開討論,經過討論明確了習作批改的基本標準,像這樣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能遇到的,又需要馬上得到答案的問題,不必跟以前一樣等到集體備課時間再去討論,教學中的疑惑能得到及時解決,而且對本來沒有發現問題的老師,通過旁聽和討論,也是一種促進和教育。這種“集體備課”及時、有效,非常實用。

3.網路環境下的階段性集體備課。

我把臨時性教研活動、檢測後的質量分析、培訓活動等集體備課形式,歸到階段性集體備課裡。

(1)課例觀摩研討。這是本學期我們學校語文組已經開展的幾次調研活動的評課記錄。所有的評課記錄都是直接在網路上交流的。週五聽課後,就由各位聽課老師撰寫心得,直接發到論壇上。

(2)檢測質量分析。

質量檢測後,組內8位老師詳細分析了流水批改中自己所改試題的答題情況,通過郵箱或者qq發給組長彙總,這樣快捷詳實地完成期中質量分析。然後再發布到論壇上,讓各位老師及時瞭解年級綜合情況,對照自己的工作,反思改進,達到試卷分析的最終目標。

(3)相關學習培訓。

對每次大型的講座培訓,或者外出培訓,我們都有心得體會上傳,也方便因特別情況沒能參加活動的教師進行二次學習,真正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們多方位利用qq等網路即時聯絡工具、網路論壇空間、郵箱、校園網等進行新形式的集體備課,減少了教師伏案書寫時間,及時解決了教師的疑惑,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

以上彙報的我們近幾年開展的一些重點研訓工作,下面我再簡要介紹一下今後我們在研訓工作中還需努力達到的幾個目標,以及需要開展的重點工作。

四、今後努力方向

(一)加強網路團隊建設,放大研訓效應

在網路環境下集體備課模式試行一學期後,三年級語文組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從網路獲取的資源較多,個人成長得益匪淺。所以我們決定在將這一模式在學校相關備課組推廣,更高效地推進研訓工作成效。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準備繼續以三年級語文備課組為試點,以大家語文網和校園網站為平臺建設骨幹教師部落格群。

部落格的誕生為教師的寫作打開了一扇可以與全世界交流的窗戶,校園部落格圈的建設有以下優勢:1.使教研更有成效(快捷方便及時,拉近彼此距離,得到名師指點。)2.讓教師更有成就(得到更多評論,收穫更多啟示,分享更多資源。)我們期待現代教育技術,讓校本教研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努力提高學科能力,提升精教力

我們通過校內調研中收集的典型、具體案例,詳實地分析了目前教學現狀以及由於目標缺位引起的課堂症狀,發現達到有效教學的最終目標,需要深思三個問題:你將把學生帶到哪裡(教學目標)?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裡(教學過程與方法)?而達到這些目標關鍵在於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和學科能力。首先,教師的基本素養包括“課堂教學”專業素養、“教學研究”專業素養、“教育管理”專業素養、“班主任工作”專業素養。其中,前三方面的素養就是直接與學科建設直接相關的。另外,各學科教研組要根據學科特點,通過校本教研,積極探索本學科應具備的各種學科能力,例如教師要具備解讀新課程標準的能力,掌握教材、整合資料的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命題能力,學習能力,組織學生的能力等。

教師的基本素養的提高,應該通過紮實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藉助課堂教學達標活動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只有教師的整體素養提高了,學科能力提高了,學科自然就會強大起來。

我們認真研究學校各學科的現狀,根據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明白學校的強勢和弱勢學科,提出了“以強勢學科為龍頭,帶動弱勢學科,以弱勢學科為突破口,以各學科的骨幹優秀教師為領軍人物,形成以以強帶弱,抓強促弱,強強聯手”的學科建設特色。以“學習新課標,苦練基本功,解析教材,質量監控分析……”為主要內容,以教學的基本環節為突破口,以課堂教學達標活動為載體,以教學質量分析為抓手,強化質量監控,優化教學過程,不斷增強教學效果,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 營造全校共讀氛圍,提高學習力

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是為了引領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有效提升教師

的專業精神、專業智慧和專業技能,幫助廣大教師切實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新教育在我校全面、有效地實施。

我校讀書協會本學期繼續致力於“書香濃郁、師生共讀氛圍”的營造,除了組織教師誦讀經典、賞析優秀教育電影,還將結合縣局推薦書目《解放兒童》一書,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全校共讀,沙龍研討,撰寫反思,講述心得。以此弘揚高尚師德,豐富教育智慧,建設學習型校園。

研訓活動只有立足於校本,才有可能具有更強的生命力,今後我們還將紮紮實實、追求實效,將研訓工作做細做實,以智慧教師的培養為目標,真正提升教師水準和教育水準,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把學校辦成人民滿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