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通用16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47W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1

數學教研組韓婷老師代表自治區參加全國第六屆高中數學優質課比賽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韓婷老師優異的表現,充分展現了六盤山高中青年教師的活力和風采,體現了她紮實的教學功底和良好的數學素養,受到評委及來自全國各地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該成績的取得,除了韓婷老師自身的努力外,更是全數學教研組團結協作,精心打造的結果,是全體數學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從參加自治區優質課選拔開始並獲自治區一等獎,到參加全國比賽,前後一年時間,全組教師,特別是高二備課組教師,積極參與到聽課、評課中獻計獻策,反覆修改、打磨、完善,不僅使韓婷老師的課更加精湛,同時也提升了整個教研組的課堂教學能力。希望全組教師以此為契機,鼓舞士氣,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勤於鑽研,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為我校的繁榮發展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通用16篇)

本次活動受到全國高中數學教師、數學教研部門、各會員單位的高度重視,來自全國除西藏、港澳臺以外的所有省、直轄市、自治區,行業的近93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覆蓋範圍廣,參與熱情高。各會員單位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很多會員單位從兩年前就開始佈置、落實本項活動,把工作細化在過程中,積極組織當地廣大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參與觀摩活動,引領廣大教師交流教學經驗,以觀摩與評比活動帶動課堂教學研究,在研究中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

本次大會的協辦方卡西歐(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中國數學教育》《數學週報》社為本項活動提供了資金、技術、獎品以及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援。

各位參賽選手付出了巨大的智力勞動,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為本次活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而堅實的一步。

由於本次活動組織方式的改變,對評委提出了高要求。各位評委不僅要事先對參賽選手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說明和課堂實錄進行仔細閱讀、觀摩,在現場還要聚精會神地觀察選手的表現,根據參賽選手的預設和現場生成,做出評判,並給出點評。這項活動彙集了我國高中數學教學最前沿的教改、教研資訊,展示了我國目前高中課程改革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全國高中數學教育教研的前沿動態。

一、本次活動的基本成績

1.關於活動滿意度的調查。以問卷的方式,對本次活動的現場滿意度作了調查:

參會代表最感興趣的環節:選手講述4.9%,代表互動16.5%,評委點評78.6%。這一組資料表明,廣大觀摩代表對評委會的期望值很高。

2.本次活動涉及的教材版本有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師大版、蘇教版、上海版、人教大綱版。版本的多樣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本次活動的代表性和廣泛參與性。

3.內容覆蓋了高中課程的所有板塊,有大量的概念課,這是非常好的現象。概念教學是我國數學課堂的薄弱環節,加強研究很有必要。另外,有些選手選擇了一些難點課題開展教學研究,例如概率、統計中的一些概念課,這是當前需要重點研討的,體現了選手能迎難而上。

4.各位參賽選手在理解教學內容上下了很大功夫,與往屆比較,在數學理解水平上有了很大長進。

5.學生主體意識進一步加強,注重精心設計學生活動,採取問題引導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探索活動。

6.教學過程中,能自覺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教學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參賽教師都能注意根據概念教學的基本規律安排教學程序,注意通過具體事例的歸納、概括活動得出數學概念。

7.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整合的水平進一步提高,大部分教師都能做到恰當使用資訊科技,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內容。

8.現場互動充分,評委事先觀看了各位選手提供的完整的課堂錄影,預先寫好了點評提綱,並結合每一位選手的現場表現給予認真點評。代表的參與程度高,現場氣氛熱烈。擺事實、講道理、亮觀點的互動原則得到貫徹。

二、幾個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正確理解“三維目標”

在參賽選手提供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的表述不盡一致。許多老師採用了“三維目標”分別闡述的方式呈現目標。

從積極的方面看,老師們已經注意到教學目標必須反映內容特點,關注到顯性目標與隱性目標的不同。但這樣的表述,除了目標分類不準確、表達不確切(如把“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思考方法不恰當地歸入情感領域,把“培養學生積極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勇於探索的求知精神”這樣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目標作為一堂課的目標。)等“技術性”問題外,最大的問題是混淆了課程目標與課堂教學目標的關係。

“三維目標”是課程目標而不是課堂教學目標。“三個維度”具有內在統一性,都指向人的發展,它們交融互進。“知識與技能”只有在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批判和實踐運用中,才能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只有伴隨著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的反思、批判與運用,才能得到昇華;“過程與方法”只有學生以積極的情感、態度為動力,以知識和技能目標為適用物件,才能體現它的存在價值。

“三維目標”是中學課程目標的.整體設計思路,反映了一個學習過程中的三個心理維度,但不是教學目標的維度。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簡單地套用“三個維度”將使課堂不堪重負。

教學目標取決於教學內容的特點,要在“三個維度”的指導下,綜合考慮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目的、內容特點和學生情況來確定。課堂教學不是為了體現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而存在的,而是要具體而紮實地把數學課程內容傳遞給學生,要以數學知識教學為載體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數學育人”。

因此,一堂數學課的教學目標,應當是以數學知識、技能為載體,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只有在正確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

2.圍繞概念的核心展開教學

一段時間以來,大家對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開展了大量研究。如果在網上以“有效教學”為關鍵詞搜尋,那麼有效教學的論文數以萬計,還有許多理論專著,有效教學研究可謂一片繁榮。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課堂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看來,“有效教學”的研究也有“無效”之虞。到底怎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只有圍繞數學概念的核心展開教學,在概念的本質和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上給予點撥、講解,讓學生在理解概念及其反應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基礎上,對細節問題、變化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這樣才能實現有效教學。因為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是不容易把握的,這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點所在;具體細節正好是鍛鍊學生應用概念解決問題的機會,是促進學生理解概念的平臺。那種事無鉅細、包打天下的做法,要把所有細節、變化都在課堂上講完練完的企圖,最終只能把關鍵、重點、核心淹沒在細節的海洋中,不僅教學效果不佳,而且導致學生負擔沉重。

3.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為重要教學內容

雖然老師們已經意識到,課堂教學中必須注意教師主導取向的講授式與學生自主取向的活動式的結合,而且注意使用“問題引導學習”的教學,但學生只有回答老師提問的機會而沒有提出問題的機會的做法仍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師要給學生以提問的示範,目的是使學生“看過問題三百個,不會解題也會問”。要把引導學生提問,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後提出有質量的數學問題作為學生活動的重要內容。那種“構建模型我來幹,你要做的就是算”的做法,擠壓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剝奪了學生實質性思考的機會。

如何實現“讓學生提問”呢?我認為,如果注意“先行組織者”的使用,在研究方法上多加指導,給學生提供類比的物件和方法,就能使學生自己提問。

4.“概念+數學思想方法”PK“題型+技巧”

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解題教學歷來是重點、核心。教師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題型”及其技巧上,許多老師分不清技巧與思想方法的界限,錯誤地把技巧當成思想方法,而且往往把技巧直接告訴學生,再讓學生通過模仿訓練記住技巧,而對技巧的來龍去脈則語焉不詳特別是對蘊含於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因其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慢工”,被有些老師判為“不實惠”而得不到應有的滲透、提煉和概括。結果是在稍有變化的情境中,因為沒有數學思想方法的支撐,“特技”失靈,“動作”變形,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泡影”。在“能力立意”的大學聯考中出現“講過練過的不一定會,沒講沒練的一定不會”的結局就不足為奇了。

實際上,技巧往往是“可以意會不可言傳”的,是不可複製的,而且掌握技巧需要付出大量時間、精力的代價,這是得不償失的。大眾數學教育是普及性的,目的是培養公民的基本數學素養,就像平時鍛鍊身體不需要專業運動技巧一樣,並不需要太多高超的解題技巧,教學時也很難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予以傳授。因此,技巧,雕蟲小技也,不足道也!概念及其蘊含的思想方法才是根本大法!我們要強調數學知識及其蘊含的思想方法教學的重要性,無知者無能,在對數學知識沒有基本理解時就進行解題訓練是盲目的,也是註定低效的。解題訓練應針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要讓學生養成從基本概念出發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另外,解題的靈活性來源於概念的實質性聯絡,技巧是不可靠的,因此要加強概念的聯絡性,從概念的聯絡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5.怎樣進行“思維的教學”

眾所周知,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感知、觀察、歸納、類比、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證明和反思等邏輯思考的基本方法。從課堂教學現狀看,許多老師還沒有掌握“思維的教學”的基本方法,不能有效地抓住“思維的教學”的時機。

思維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概括是人們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概括是思維的速度、靈活遷移程度、廣度和深度、創造程度等思維品質的基礎;概括是科學研究的關鍵機制;學習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也是概括的過程;數學概括能力是數學學科能力的基礎,概括能力的訓練是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的基礎;概括與歸納、類比等直接相關,是培養創造力的基礎。因此,“思維的教學”的基本方法是以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載體,為學生的概括活動搭建平臺,千方百計地給學生提供概括的機會,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使學生學會概括。特別要注意在概括的關鍵環節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活動。

順便提及,要搞好“思維的教學”,關鍵是教師自己先要理解好數學內容的本質,教師自己要成為善於思考者。

6.如何進行課堂小結

從本次活動中發現,課堂小結問題還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許多老師在小結時的第一個問題是“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這樣的問題過於寬泛,學生的回答往往是“使我知道了數學與現實生活是緊密聯絡的”,“數學是有趣的”,“數學奇妙無窮的”,“我學會了數形結合思想”……大話、空話、套話甚至是假話滿天飛,這種沒有以本課內容為載體的“收穫”是虛無飄渺的。

小結的主要任務是歸納本課內容,提煉思想方法,總結學習經驗。要提高小結環節的教學立意,應當圍繞本課的內容及其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以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線索展開,通過小結使學生頭腦中形成關於本課內容的一個清晰的知識結構(包括相關知識的聯絡)。特別是,要把認識數學物件的“基本套路”、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等納入其中。另外,在總結“學到了什麼”的同時,還要總結“哪些地方沒有學好、沒學會”。

7.充分認識教材在教學中的地位

當前,教師誤解“用教材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課改理念,不下功夫深入研讀教材,在沒有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情況下就隨意地刪減、補充或更改教材內容,有的甚至輕率地脫離教材進行教學,以那些粗製濫造的教輔資料為依據進行教學。這樣做的結果是使教學失去基本依據,數學課堂變得沒有章法。這種做法,只考慮“應試”而不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不重視教材,不要求學生精心閱讀課本,把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做教輔資料的題目上,已經導致學生會解題但不會提問,會模仿解題技巧而不會讀書、不會獨立思考。因此,這種局面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並下大力氣扭轉。作為優秀教師,應當注意到:

第一,一定要正確理解“用教材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內涵。這是針對“照本宣科”而言的,絕對不是提倡“脫離教材”搞教學。

第二,教材的“基礎性”與大學聯考的“選拔性”確有一定的目標差異,但學好教材一定是大學聯考取得好成績的前提,教師的主要精力應放在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教材內容上。

第三,理解教材是當好數學教師的前提,而“理解教材”的第一要義是“理解數學”。瞭解數學概念的背景,把握概念的邏輯意義,理解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挖掘知識所蘊含的科學方法、理性思維過程和價值觀資源,區分核心知識和非核心知識等都是教師的基本功。

第四,要仔細分析教材編寫意圖。教材的結構體系、內容順序是反覆考量的,語言是字斟句酌的,例題是反覆打磨的,習題是精挑細選的。因此,在處理教材時,內容順序的調整要十分小心(否則容易導致教學目標的偏離),例子可以根據學生基礎和當地教學環境替換,但所換的例子要反映教科書的意圖,要能承載書上例子的教學任務。

三、結束語:把教研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本項活動在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界具有很大影響力,已成為研究課堂教學問題,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平臺。“重在參與,重在過程,重在交流,重在研究”的活動宗旨深入人心。我們欣喜地看到,本項活動模式上不斷創新,質量不斷提高。所有這些都得益於大家的共同智慧和創造,得益於各會員單位在準備過程中不斷加強和完善過程性、研究性,將本項活動宗旨具體化。在這幾天的展示與觀摩活動期間,做到了錦上添花,把各地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出來,通過現場互動交流,進一步發揮了這些成果的引領、示範作用。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要求廣大教師把教學研究作為自己的生活常態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為人師表需要的一種態度,也是教師應具備的一種職業精神。做教研要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態度和精神:教研不是為了表演、作秀,要靜下心來,心無旁騖,要默默然領會在心,也就是要“默而識之”;教研還要有“學而不厭”的精神,因為它不能讓你升官發財,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甚至費九牛二虎之力而難入其門,很多老師也因此而放棄,但這正是進步的開端,因此做教研要有“面壁十年”的準備;當教師必須有“誨人不倦”的態度,當今的教育,受功利化社會環境的汙染,已經忘記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根本職責,家長、社會、行政部門以“教育GDP”(升學率)論英雄,這種社會氛圍十分令人生厭。數學教學也不能置身事外,教師為了分數而不得不讓學生進行大運動量機械重複訓練,而數學的育人本分(培養思維能力、發展理性精神)則被拋到九霄雲外,這種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教育已經“造就”了大批只會解題不會讀書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真正的數學教師,必須懷有一種菩薩心腸,無私地熱愛學生;還要有普度眾生的學識、精神、耐心、耐力,不厭其煩地把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和領悟到的思想、精神傳遞給學生。惟有堅持“誨人不倦”的精神,我們才能在儘教書育人職責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找到人生樂趣。

願我們數學教師真心誠意地熱愛教研,專心致志地研究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隨地思考,隨時隨地發現,隨時隨地實踐,隨時隨地體驗,隨時隨地領悟,隨時隨地反省。這是教研的真諦,也是教好書、做好人的真諦。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2

9月26日,我有幸聽取了參加山東省第六批高中數學教學能手的參賽選手的課堂教學,本次參加的選手來自全省十七個地市,評委由來自山師大、曲師大的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中學數學雜誌社編輯和內蒙的教學能手組成。全部參賽選手均提前一天通過抽籤決定自己所講內容,學生均來自諸城一中。

此次聽課,給我感觸最大的有以下幾點:

一、公開課開場白的重要性。由於每個選手都是初次接觸諸城一中的學生,因此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顯得尤為重要。每一個選手各盡所能,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學生和評委及所有聽課老師的面前。比如:一位選手講的是等差數列求和這一節,他在自己的PPT上,展現了這樣的一段文字:

文字內容展示諸城的歷史文化,極易引起學生的自豪感和共鳴;文字的排列是等差數列的排布,為本節課的開展設下伏筆,真可謂一舉兩得。

二、選手自身教學風格的體現。

(1)口頭語就很能體現參賽選手的這一特點,比如聊城二中的魏清泉用的最多的一句:請看標準答案。山師附中的莊增臣:還有什麼問題嗎?北鎮中學的王建娥:孩子,試試看;很厲害;很漂亮;非常好。

(2)對問題背景的設定,和處理方式。有的選手按部就班,從複習函式的性質入手,逐步處理函式的應用,有的選手直入主題,將課本給出的例題的背景改為與自身有關或與學生熟知的環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PPT的製作,充分體現選手對課堂每個環節的把握。如濰坊二中的宮忠勝:第一張:歡迎步入數學課堂;第二張:複習回顧;第三張:情景引入;第四張:小組交流;第五張:公式應用;第六張:隨堂練習。

(4)精煉的語言表述。在總結函式的應用這一節時,山東省實驗中學的林寶磊:設、列、解、答。四個字高度概括了應用函式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幾個步驟,使學生一目瞭然,也讓聽課老師深深感受到選手對數學知識的高度提煉。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3

一、集合有關概念

1. 集合的含義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 元素的確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異性如:由HAPPY的字母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無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個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 記作:N

正整數集 N*或 N+整數集Z 有理數集Q 實數集R

1) 列舉法:{a,b,c}

2)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 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圖:

4、集合的分類:

(1) 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 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1.“包含”關係—子集

注意:AB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2.“相等”關係:A=B (5≥5,且5≤5,則5=5)

例項:設 A={x|x-1=0} B={-1,1}“元素相同則兩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③如果 AB, BC ,那麼 AC ④ 如果AB 同時 BA 那麼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nn-1有n個元素的集合,含有2個子集,2個真子集

例題:

下列四組物件,能構成集合的是 A某班所有高個子的學生 B著名的藝術家 C一切很大的書 D 倒數等於它自身的實數

2.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個

3.若集合M={y|y=x-2x+1,xR},N={x|x≥0},則M與N的關係是 .

4.設集合A=xx2,B=a,若AB,則a的取值範圍是

5.50名學生做的物理、化學兩種實驗,已知物理實驗做得正確得有40人,化學實驗做得正確得有31人,

兩種實驗都做錯得有4人,則這兩種實驗都做對的有人。

6. 用描述法表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點(含邊界上的點)組成的集合M=.

7.已知集合A={x| x+2x-8=0}, B={x| x-5x+6=0}, C={x| x-mx+m-19=0}, 若B∩C≠Φ,A∩C=Φ,求m的值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4

1.等比中項

如果在a與b中間插入一個數G,使a,G,b成等比數列,那麼G叫做a與b的等比中項。

有關係:

注:兩個非零同號的實數的等比中項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所以G2=ab是a,G,b三數成等比數列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2.等比數列通項公式

an=a1_q’(n-1)(其中首項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項和

當q≠1時,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為

Sn=a1(1-q’n)/(1-q)=(a1-a1_q’n)/(1-q)(q≠1)

當q=1時,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為

Sn=na1

3.等比數列前n項和與通項的關係

an=a1=s1(n=1)

an=sn-s(n-1)(n≥2)

4.等比數列性質

(1)若m、n、p、q∈N_,且m+n=p+q,則am·an=ap·aq;

(2)在等比數列中,依次每k項之和仍成等比數列。

(3)從等比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項:q、r、p成等比數列,則aq·ap=ar2,ar則為ap,aq等比中項。

記πn=a1·a2…an,則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個各項均為正數的等比數列各項取同底指數冪後構成一個等差數列;反之,以任一個正數C為底,用一個等差數列的各項做指數構造冪Can,則是等比數列。在這個意義下,我們說:一個正項等比數列與等差數列是“同構”的。

(5)等比數列前n項之和Sn=a1(1-q’n)/(1-q)

(6)任意兩項am,an的關係為an=am·q’(n-m)

(7)在等比數列中,首項a1與公比q都不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5

(1)不等關係

感受在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等關係,瞭解不等式(組)的實際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過程。

②通過函式圖象瞭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與相應函式、方程的聯絡。

③會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對給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嘗試設計求解的程式框圖。

(3)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線性規劃問題

①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

②瞭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幾何意義,能用平面區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參見例2)。

③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並能加以解決(參見例3)。

(4)基本不等式

①探索並瞭解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

②會用基本不等式解決簡單的(小)值問題。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6

(一)導數第一定義

設函式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數 x 在 x0 處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式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並稱這個極限值為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記為 f'(x0) ,即導數第一定義

(二)導數第二定義

設函式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數 x 在 x0 處有變化 △x ( x - x0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式變化 △y = f(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並稱這個極限值為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記為 f'(x0) ,即 導數第二定義

(三)導函式與導數

如果函式 y = f(x) 在開區間 I 內每一點都可導,就稱函式f(x)在區間 I 內可導。這時函式 y = f(x) 對於區間 I 內的每一個確定的 x 值,都對應著一個確定的導數,這就構成一個新的函式,稱這個函式為原來函式 y = f(x) 的導函式,記作 y', f'(x), dy/dx, df(x)/dx。導函式簡稱導數。

(四)單調性及其應用

1.利用導數研究多項式函式單調性的一般步驟

(1)求f(x)

(2)確定f(x)在(a,b)內符號 (3)若f(x)>0在(a,b)上恆成立,則f(x)在(a,b)上是增函式;若f(x)0的解集與定義域的交集的對應區間為增區間; f(x)”、小於號“,≥,≤,≠)連線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數是實數,字母也代表實數,不等式的一般形式為F(x,y,……,z)≤G(x,y,……,z)(其中不等號也可以為中某一個),兩邊的解析式的公共定義域稱為不等式的定義域,不等式既可以表達一個命題,也可以表示一個問題。

數學知識點1、不等式性質比較大小方法:

(1)作差比較法(2)作商比較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①對稱性:a > b,b > a

②傳遞性:a > b,b > ca > c

③可加性:a > b a + c > b + c

④可積性:a > b,c > 0,ac > bc

⑤加法法則:a > b,c > d,a + c > b + d

⑥乘法法則:a > b > 0,c > d > 0,ac > bd

⑦乘方法則:a > b > 0,an > bn(n∈N)

⑧開方法則:a > b > 0

數學知識點2、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定理:

(1)如果a、b∈R,那麼a2 + b2 ≥2ab;(當且僅當a=b時等號)

(2)如果a、b∈R+,那麼(當且僅當a=b時等號)推廣:

如果為實數,則重要結論

(1)如果積xy是定值P,那麼當x=y時,和x+y有最小值2;

(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麼當x=y時,和xy有最大值S2/4。

數學知識點3、證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比較法:比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當不等式的兩邊的差能分解因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則選擇作差比較法;當不等式的兩邊都是正數且它們的商能與1比較大小,則選擇作商比較法;碰到絕對值或根式,我們還可以考慮作平方差。

綜合法:從已知或已證明過的不等式出發,根據不等式的性質推匯出欲證的不等式。綜合法的放縮經常用到均值不等式。

分析法:不等式兩邊的聯絡不夠清楚,通過尋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條件,逐步將欲證的不等式轉化,直到尋找到易證或已知成立的結論。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7

(一)導數第一定義

設函式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數 x 在 x0 處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式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並稱這個極限值為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記為 f'(x0) ,即導數第一定義

(二)導數第二定義

設函式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數 x 在 x0 處有變化 △x ( x - x0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式變化 △y = f(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並稱這個極限值為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記為 f'(x0) ,即 導數第二定義

(三)導函式與導數

如果函式 y = f(x) 在開區間 I 內每一點都可導,就稱函式f(x)在區間 I 內可導。這時函式 y = f(x) 對於區間 I 內的每一個確定的 x 值,都對應著一個確定的導數,這就構成一個新的函式,稱這個函式為原來函式 y = f(x) 的導函式,記作 y', f'(x), dy/dx, df(x)/dx。導函式簡稱導數。

(四)單調性及其應用

1.利用導數研究多項式函式單調性的一般步驟

(1)求f(x)

(2)確定f(x)在(a,b)內符號 (3)若f(x)>0在(a,b)上恆成立,則f(x)在(a,b)上是增函式;若f(x)<0在(a,b)上恆成立,則f(x)在(a,b)上是減函式

2.用導數求多項式函式單調區間的一般步驟

(1)求f(x)

(2)f(x)>0的解集與定義域的交集的對應區間為增區間; f(x)<0的解集與定義域的交集的對應區間為減區間

學習了導數基礎知識點,接下來可以學習高二數學中涉及到的導數應用的部分。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8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數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量.

(3)有向線段的三要素:起點、方向、長度.

(4)零向量:長度為0的向量.

(5)單位向量:長度等於1個單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線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與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長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運算:

⑴三角形法則的特點:首尾相連.

⑵平行四邊形法則的特點:共起點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9

一、高中數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數列的通項an與前n項和Sn的關係:an=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為首項、ak為已知的第k項) 當d≠0時,an是關於n的一次式;當d=0時,an是一個常數。

3、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Sn=

Sn=

Sn=

當d≠0時,Sn是關於n的二次式且常數項為0;當d=0時(a1≠0),Sn=na1是關於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an= a1qn-1an= akqn-k

(其中a1為首項、ak為已知的第k項,an≠0)

5、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當q=1時,Sn=n a1 (是關於n的正比例式);

當q≠1時,Sn=

Sn=

二、高中數學中有關等差、等比數列的結論

1、等差數列{an}的任意連續m項的和構成的數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為等差數列。

2、等差數列{an}中,若m+n=p+q,則

3、等比數列{an}中,若m+n=p+q,則

4、等比數列{an}的任意連續m項的和構成的數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為等比數列。

5、兩個等差數列{an}與{bn}的和差的數列{an+bn}、{an-bn}仍為等差數列。

6、兩個等比數列{an}與{bn}的積、商、倒陣列成的數列仍為等比數列。

7、等差數列{an}的任意等距離的項構成的數列仍為等差數列。

8、等比數列{an}的任意等距離的項構成的數列仍為等比數列。

9、三個數成等差數列的設法:a-d,a,a+d;四個數成等差的設法:a-3d,a-d,,a+d,a+3d

10、三個數成等比數列的設法:a/q,a,aq;

四個數成等比的錯誤設法:a/q3,a/q,aq,aq3 (為什麼?)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10

等比數列求和公式

q≠1時,Sn=a1(1-q^n)/(1-q)=(a1-anq)/(1-q)

q=1時,Sn=na1

(a1為首項,an為第n項,d為公差,q為等比)

這個常數叫做等比數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數列a1≠ 0。注:q=1時,{an}為常數列。利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可以快速的計算出該數列的和。

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推導

Sn=a1+a2+a3+...+an(公比為q)

qSn=a1q + a2q + a3q +...+ anq = a2+ a3+ a4+...+ an+ a(n+1)

Sn-qSn=(1-q)Sn=a1-a(n+1)

a(n+1)=a1qn

Sn=a1(1-qn)/(1-q)(q≠1)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11

軌跡,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凡在軌跡上的點都符合給定的條件,這叫做軌跡的純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軌跡上的點都不符合給定的條件,也就是符合給定條件的點必在軌跡上,這叫做軌跡的完備性(也叫做充分性)。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1、建立適當的座標系,設出動點M的座標;

2、寫出點M的集合;

3、列出方程=0;

4、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5、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

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引數法和交軌法等。

1、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後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2、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3、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座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座標x0、y0,然後代入點P的座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4、引數法:當動點座標x、y之間的直接關係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t的關係,得再消去參變數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引數法。

5、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引數消去,得到不含引數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的座標系;

②設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③列式——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係式;

④代換——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於X,Y的方程式,並化簡;

⑤證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12

1.等比數列的有關概念

(1)定義: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比等於同一個常數(不為零),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比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比數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定義的表示式為an+1/an=q(n∈N_,q為非零常數).

(2)等比中項:

如果a、G、b成等比數列,那麼G叫做a與b的`等比中項.即:G是a與b的等比中項a,G,b成等比數列G2=ab.

2.等比數列的有關公式

(1)通項公式:an=a1qn-1.

3.等比數列{an}的常用性質

(1)在等比數列{an}中,若m+n=p+q=2r(m,n,p,q,r∈N_),則am·an=ap·aq=a.

特別地,a1an=a2an-1=a3an-2=….

(2)在公比為q的等比數列{an}中,數列am,am+k,am+2k,am+3k,…仍是等比數列,公比為qk;數列Sm,S2m-Sm,S3m-S2m,…仍是等比數列(此時q≠-1);an=amqn-m.

4.等比數列的特徵

(1)從等比數列的定義看,等比數列的任意項都是非零的,公比q也是非零常數.

(2)由an+1=qan,q≠0並不能立即斷言{an}為等比數列,還要驗證a1≠0.

5.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Sn

(1)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Sn是用錯位相減法求得的,注意這種思想方法在數列求和中的運用.

(2)在運用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時,必須注意對q=1與q≠1分類討論,防止因忽略q=1這一特殊情形導致解題失誤.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13

集合的分類:

(1)按元素屬性分類,如點集,數集。

(2)按元素的個數多少,分為有/無限集

關於集合的概念:

(1)確定性:作為一個集合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這就是說,不能確定的物件就不能構成集合,也就是說,給定一個集合,任何一個物件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也就確定了。

(2)互異性:對於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說是互異的),這就是說,集合中的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物件,相同的物件歸入同一個集合時只能算作集合的一個元素。

(3)無序性:判斷一些物件時候構成集合,關鍵在於看這些物件是否有明確的標準。

集合可以根據它含有的元素的個數分為兩類: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非負整數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數集,記作N。

在自然數集內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數集,記作N+或N_。

整數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整數集,記作Z。

有理數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數集,記作Q。(有理數是整數和分數的統稱,一切有理數都可以化成分數的形式。)

實數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實數集,記作R。(包括有理數和無理數。其中無理數就是無限不迴圈小數,有理數就包括整數和分數。數學上,實數直觀地定義為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

1、列舉法:如果一個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舉出來,寫在花括號“{}”內表示這個集合,例如,由兩個元素0,1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

有些集合的元素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現一定的規律,在不致於發生誤解的情況下,也可以列出幾個元素作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號表示。

例如:不大於100的自然數的全體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2,3,…,100}。

無限集有時也用上述的列舉法表示,例如,自然數集N可表示為{1,2,3,…,n,…}。

2、描述法:一種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徵性質來描述。

例如:正偶數構成的集合,它的每一個元素都具有性質:“能被2整除,且大於0”

而這個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這種性質,因此,我們可以用上述性質把正偶數集合表示為{x∈R│x能被2整除,且大於0}或{x∈R│x=2n,n∈N+},大括號內豎線左邊的X表示這個集合的任意一個元素,元素X從實數集合中取值,在豎線右邊寫出只有集合內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質。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屬於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x都具有性質p(x),而不屬於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質p(x),則性質p(x)叫做集合A的一個特徵性質。於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質p(x)描述為{x∈I│p(x)}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質p(x)的所有元素構成的,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徵性質描述法,簡稱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徵是X2—1=0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14

總體和樣本

①在統計學中,把研究物件的全體叫做總體。

②把每個研究物件叫做個體。

③把總體中個體的總數叫做總體容量。

④為了研究總體的有關性質,一般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x1,x2,……,x-x研究,我們稱它為樣本。其中個體的個數稱為樣本容量。

簡單隨機抽樣

也叫純隨機抽樣。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劃類、排隊等,完全隨。

機地抽取調查單位。特點是:每個樣本單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位完全獨立,彼此間無一定的關聯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它各種抽樣形式的基礎,高三。通常只是在總體單位之間差異程度較小和數目較少時,才採用這種方法。

簡單隨機抽樣常用的方法

①抽籤法

②隨機數表法

③計算機模擬法

④使用統計軟體直接抽取。

在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容量設計中,主要考慮:

①總體變異情況;

②允許誤差範圍;

③概率保證程度。

抽籤法

①給調查物件群體中的每一個物件編號;

②準備抽籤的工具,實施抽籤;

③對樣本中的每一個個體進行測量或調查。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15

一、求導數的方法

(1)基本求導公式

(2)導數的四則運算

(3)複合函式的導數

設在點x處可導,y=在點處可導,則複合函式在點x處可導,且即

二、關於極限

1、數列的極限:

粗略地說,就是當數列的項n無限增大時,數列的項無限趨向於A,這就是數列極限的描述性定義。記作:=A。如:

2、函式的極限:

當自變數x無限趨近於常數時,如果函式無限趨近於一個常數,就說當x趨近於時,函式的極限是,記作

三、導數的概念

1、在處的導數。

2、在的導數。

3。函式在點處的導數的幾何意義:

函式在點處的導數是曲線在處的切線的斜率,

即k=,相應的切線方程是

注:函式的導函式在時的函式值,就是在處的導數。

例、若=2,則=A—1B—2C1D

四、導數的綜合運用

(一)曲線的切線

函式y=f(x)在點處的導數,就是曲線y=(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導數求曲線的切線方程。具體求法分兩步:

(1)求出函式y=f(x)在點處的導數,即曲線y=f(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k=

(2)在已知切點座標和切線斜率的條件下,求得切線方程為x。

高中數學活動總結範文 篇16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⒈建立適當的座標系,設出動點M的座標;

⒉寫出點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⒌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引數法和交軌法等。

⒈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後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⒉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⒊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座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座標x0、y0,然後代入點P的座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⒋引數法:當動點座標x、y之間的直接關係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t的關係,得再消去參變數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引數法。

⒌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引數消去,得到不含引數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直譯法: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的座標系;

②設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③列式——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係式;

④代換——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於X,Y的方程式,並化簡;

⑤證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