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生物知識點總結(精選22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05W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

1、被子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是其分類的`主要依據、動物主要通過其形態特徵分類

生物知識點總結(精選22篇)

2、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的順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3、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同種生物的親緣關係最密切

4、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基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實質上就是基因的多樣性

5、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2

1、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①直接使用價值:藥用價值,工業原料,科研價值,美學價值。

②間接使用價值: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③潛在使用價值:我們對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還未發現、未研究、未開發利用的部分。

2、我國生物多樣性概況

①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特點:物種豐富,特有物種和古老物種多,經濟物種豐富,生態系統多樣。

②我國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威脅:世界物種多樣性減少;我國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面臨威脅;我國生態系統多樣性面臨威脅。

③、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的原因: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掠奪式的開發和利用,環境汙染,誣賴物種的入侵或引種到缺少天敵的地區原有物種生存受到威脅。

3、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①就地保護:a、主要是建立自然保護區;b、保護物件主要有: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的天然分佈區;吉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完整的溫帶森林生態系統。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保護斑頭雁、棕頭鷗等鳥類及它們的生存環境。

②遷地保護是就地保護的補充,它為將滅絕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後機會。

4、我國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有犀牛、野馬和新疆虎等。還有不少動物滅絕了未被人發現或確定。

5、大熊貓、金絲猴、野駱駝、銀杉、珙桐、人生等野生動植物的數量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

6、大熊貓、白鰭豚、揚子鱷、銀杉、水杉等是我國特有的物種。7、鵝掌楸、大葉木蘭、揚子鱷等是我國古老的物種。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3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作用: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溼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由無數個肺泡構成,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二、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通過呼吸運動):氧氣、外界空氣、肺泡、二氧化碳,通過呼吸道完成

2)體內的氣體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

氧 氣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條件:毛細血管與肺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結果:靜脈血 動脈血

氧 氣

(3)組織裡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條件:毛細血管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結果:動脈血 靜脈血

三、人體內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1、細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

2、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主要線上粒體中進行。

四、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汙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汙染的原因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4

1.類脂與脂類

脂類:包括脂肪、固醇和類脂,因此脂類概念範圍大。

類脂:脂類的一種,其概念的範圍小。

2.纖維素、維生素與生物素

纖維素: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結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為一般動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維生素: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併發生特異性病變——維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維生素的一種,肝、腎、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較多。是微生物的生長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礦質元素、必需元素與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佔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種元素,即C、H、O、N、P、S,大約佔原生質總量的97%。

礦質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備下列條件:第一,由於該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長髮育發生障礙,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該元素則表現專一的缺乏症,而且這種缺乏症是可以預防和恢復的;第三,該元素在植物營養生理上應表現直接的效果,絕不是因土壤或培養基的物理、化學、微生物條件的改變而產生的間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體需要量少(佔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但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還包括Cl、Ni。

4.還原糖與非還原糖

還原糖: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還原性基團(遊離醛基或α-碳原子上連有羥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或班氏試劑共熱時產生磚紅色Cu2O沉澱。

非還原糖:如蔗糖內沒有遊離的具有還原性的基團,因此叫作非還原糖。

5.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與二苯胺試劑

斐林試劑:用於鑑定組織中還原糖存在的試劑。很不穩定,故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時,再臨時配製,將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後立即使用。原理是還原糖的基團—CHO與Cu(OH)2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

雙縮脲試劑:用於鑑定組織中蛋白質存在的試劑。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時要分別加入。先加A液,造成鹼性的反應環境,再加B液,這樣蛋白質(實際上是指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在鹼性溶液中與Cu2+反應生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

二苯胺試劑:用於鑑定DNA的試劑,與DNA混勻後,置於沸水中加熱5分鐘,冷卻後呈藍色。

6.血紅蛋白與單細胞蛋白

血紅蛋白:含鐵的複合蛋白的一種。是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的紅細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運輸氧。

單細胞蛋白:微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們通過發酵獲得大量的微生物菌體,這種微生物菌體就叫作單細胞蛋白。

7.顯微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顯微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一般只能放大幾十倍至幾百倍。

亞顯微結構: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直徑小於0.2μm的細微結構。

8.原生質與原生質層

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動植物細胞都具有,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質、脂類、核酸等物質構成。

原生質層: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只存在於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它與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相比,缺少了細胞液和細胞核兩部分。

9.赤道板與細胞板

赤道板: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這個平面與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於地球赤道的位置。

細胞板: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現的一層結構,隨細胞分裂的進行,它由細胞中央向四周擴充套件,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9

本節屬於生態學部分的基礎,是生態學研究的最小單位,內容主要包括種群的特徵、種群的數量變化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種群的數量變化是本節的重中之重。種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我們研究種群主要研究其數量特徵,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不直接決定種群密度,但是能夠用來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種群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佈局稱種群的空間特徵,通常有均勻分佈、隨機分佈、叢集分佈三種類型。

種群數量的變化我們主要研究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有“J”型曲線和“S”型曲線兩種型別。“J”型曲線是在理想狀態(食物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下種群數量增長的形式,以時間為橫座標、種群數量為縱座標來表示,曲線大致呈“J”型;可用公式Nt=N0λt表示,(λ表示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數)由圖形和公式都可看出,沒有K值。

“S”型曲線是自然條件(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下,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環境容納量(即K值)是指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種群數量達到K值後保持穩定,一般情況下,種群數量為K/2時增長速率達最大值。此問題的研究可用於生產實踐中的漁業捕撈、控制有害動物等方面。

【種群數量的變化考點分析】

本節內容在大學聯考中通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考查對種群特徵的理解掌握情況,其中種群密度和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是以往的常考知識部分。在平時測試時,簡答題部分通常考查種群密度的調查的實驗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

【種群數量的變化知識點誤區】

年齡組成只是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但該趨勢不一定能實現,因為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還有氣候、食物、天敵等。對於人口數量的變化一般不同於自然種群。自然條件下,種群數量變化都是“S”型,包括外來物種入侵,除非題目中告知了理想條件下或實驗室條件下或外來物種入侵的早期階段或無環境阻力的條件下,才可以考慮“J”型變化。對有害動物的控制我們要想法降低環境容納量來解決,如引入天敵、斷絕食物來源等措施,而不能是控制在K/2左右。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5

一、苔蘚植物

1、常見種類:葫蘆蘚、地錢、泥炭蘚、黑蘚

2、主要特徵:大都生活在潮溼的陸地環境中。一般具有莖和葉,但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只起固定作用)。所以苔蘚植物植株矮小。

3、意義:苔蘚植物的葉很薄,只有一層細胞構成,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可作為監測空氣汙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蕨類植物

1、常見種類:真蕨、卷柏、貫眾、滿江紅、腎蕨、中華水韭

2、主要特徵: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注意:整個地上部分都是蕨類植物的葉)。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①有些可食用(如蕨菜);

②有些可供藥(如卷柏、貫眾);

③有些可供觀賞;

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6

1、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兩條遺傳基本規律的精髓是:遺傳的不是性狀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現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性狀的遺傳;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基於對大量資料的分析而提出假說,再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說: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生物體再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減數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在減數的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兩次。減數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7、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後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8、減數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10、基因分離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

1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過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2、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13、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4、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線,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鹼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鹼基通過氫鍵連線成鹼基對,並且鹼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

15、鹼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叫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16、DNA分子的複製是一個邊解旋邊複製的過程,複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複製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複製能夠準確地進行。

17、遺傳資訊蘊藏在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之中,鹼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18、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斷。

19、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20、遊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2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22、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3、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網路,精細的調控著生物體的性狀。

24、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資訊的流動方向,主要內容是:遺傳資訊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複製,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資訊的轉錄和翻譯。但是,遺傳資訊不能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後的中心法則增加了遺傳資訊從RNA流向RNA,從RNA流向DNA這兩條途徑。

26、基因與性狀之間並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係。有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有的基因可以決定或影響多種性狀。一般來說,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7、DNA分子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進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

28、由於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7

一、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指細胞核內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故叫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呈細長絲狀且交織成網狀,在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縮短變粗成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分裂時期的兩種不同的形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仁呈現週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資訊交流。如mRNA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二、細胞核的功能

1、是遺傳資訊庫(遺傳物質DNA的儲存和複製的主要場所),

2、是細胞代謝活動和細胞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機的統一整體

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絡的。如分佈在細胞質的內質網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細胞核不屬於細胞器。

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

4、與外界的關係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8

1、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

2、人體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間的相互關係:

協同作用:如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

4、激素調節的例項:例項一、血糖平衡的調節,(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課本P28)

1)、血糖的含義:血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時濃度:3.9-6.1mmol/L)

2)、血糖的來源和去路:

3)、調節血糖的激素:

(1)胰島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島B細胞

作用機理:

①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並在組織細胞內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變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質。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抑制2個來源,促進3個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島A細胞

作用機理:促進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促進2個來源)

4)、血糖平衡的調節:(負反饋)

血糖升高→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過低—低血糖病;過高—糖尿病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9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物件、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還有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溼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型別: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課本26頁。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0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代謝關係

在生物體內,糖類、脂質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的代謝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過程,下面僅就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物質的代謝情況進行討論。

(1)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

Ⅰ:糖類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糖類可大量轉變為脂肪: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為甘油和脂肪酸,兩者結合生成脂肪,這種轉變在人和動物體內可大量進行,這就是人和動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轉變為糖:在人和動物體內,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謝途徑,但甘油經一系列過程可以轉變為糖,而脂肪酸卻幾乎不能轉變為糖,因此,脂肪不能大量轉變為糖。這就是肥胖後很難減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類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為非必需氨基酸:糖類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如丙酮酸)可通過轉氨基作用產生與之相對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於糖類分解時不能產生與必需氨基酸相對應的中間產物,因此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這也是人體每天必需攝取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質可以轉化為糖類。蛋白質水解作用氨基酸脫氨基作用不含N糖類

Ⅲ:蛋白質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氨基酸可以轉變為脂肪:氨基酸分解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產物既可轉變為脂肪,又可轉變為脂肪酸,因此在人和動物體內蛋白質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轉變為磷脂等。

②脂肪幾乎不能轉變為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甘油可以先轉變為丙酮酸,然後再經轉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幾乎不能轉變為糖類,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動物體內不能轉變為氨基酸。總之,人和動物幾乎不能利用脂質來合成蛋白質。

(2)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轉化的侷限性

①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例如,只有在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

糖類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質。

②各種代謝物之間的轉化程度也是有明顯差異的。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

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類氧化分解供給的,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給能量,保證機體的能量需要。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增加。而當大量攝入糖類和脂肪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減少。

(3)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區別和聯絡:

來源相同:動物體內的三大營養物質均可來自食物,都必須經過消化與吸收相代謝途徑相同:三大營養物質在體內均可合成、分解、轉變。都必需在酶的催化下點才能完成都能作為能源物質: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最終產物均有CO2和H2O貯存方式不同:糖類和脂肪可以在體內貯存,蛋白質不能在體內貯存。不同代謝最終產物不同:糖類、脂肪的代謝終產物只有CO2和H2O,而蛋白質的代謝終點產物除CO2和H2O外,還有尿素等含氮廢物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體內的儲備能源物質。蛋白質只是一種能源物質(只在糖、脂肪嚴重供能不足時,方由蛋白質供能)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1

體液調節(激素調節)

人體內主要內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解惑] (1)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調節作用。

(2)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種消化酶;又有內分泌腺——胰島分泌調節血糖的激素。

(3)體液調節並非激素調節:在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但不是的,如CO2、H+等對生命活動的調節也屬於體液調節。

易錯警示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的歸納

下丘腦:促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1)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垂體:促激素、生長激素

胰島: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

(3)固醇類激素:性激素。

7、激素調節的例項

(1)血糖平衡的調節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參與調節的主要激素有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3)反饋調節: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資訊調節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稱為反饋調節。

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重要意義!

8、體溫調節

(1)人體熱量的主要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產熱器官:骨骼肌和肝臟。

(3)炎熱環境中體溫調節的效應器:汗腺、毛細血管等。

9、水鹽調節

(1)調節中樞:下丘腦。

(2)調節途徑

①渴感的產生與飲水: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於,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減少。

10、激素調節的特點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過體液運輸(故臨床上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的疾病) ③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注:(1)靶器官、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即為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

(2)激素一經靶器官、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體液調節:激素、二氧化碳等調節因子,通過體液運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激素調節是其主要內容)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2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型別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菸草花葉病毒等。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3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例項

一、滲透作用:

水分子(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作用。

二、原生質層:

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兩側有濃度差

四、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生殖細胞>體細胞

03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細胞的衰老

- 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①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 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①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②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③細胞內的會隨著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④衰老的細胞內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固縮、染色加深;

⑤ 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

- 細胞衰老的原因:

①自由基學說

②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於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程式設計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4

觀察植物細胞

實驗過程:擦、滴、撕、展、蓋、染、吸。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援、保護;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裡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資訊;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過程:擦、滴、刮、塗、蓋、染、吸。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資訊;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空中飛行的動物

1、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蝙蝠、鳥類等。

2、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都善於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範圍,有利於覓食和繁育後代。

3、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①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翔時空氣的阻力)

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③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長骨中空(內充空氣)

④胸肌發達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除糞便都很迅速。

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迴圈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能力強。

⑦有發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

⑧喙短,口內無齒,無膀胱,直腸短,糞便尿液及時排出,右側卵巢、輸卵管退化(這些都是為了減輕體重,適於飛行)。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的一類動物。

4、翼(翅膀)是鳥的飛行器官。氣囊輔助肺的呼吸。

5、鳥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於飛行)和絨毛(主要用於保溫)。

6、家鴿喙(就是口)內沒有牙齒,食物不經咀嚼經咽、食管進入嗉囊。————進入肌胃(內有沙粒、小石子用於磨碎食物)。

7、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也是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是分佈最廣泛的動物。

8、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對足,2對翅。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9、昆蟲的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援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10、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面板輔助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習方法

1、生物是一個偏文的學科,因此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紮實,“當背則背”,沒有商量的餘地。它不像數學、物理,掌握一個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題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生物往往會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問:能釋放抗體的細胞是什麼?答案應為漿細胞(效應B細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細胞”,又如,問:少量生長素可促進生長,過量生長素會抑制生長,這種現象說明?應答生長素具有兩重性,答“雙重性”就一分也沒有唉。因為嚴密是生物科的特點,一個概念,差之毫釐的結果———往往是謬以千里。這又恰恰體現了理科科目的嚴謹。

2、要準備一個錯題本。時間不夠,可以將改正後的答案抄在即時貼上——然後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總之要醒目),然後定期裝訂一下卷子就OK了,這樣不用抄題,能節省寶貴時間。

再者,改錯時寫完標準答案,要是能加一兩句總結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過任何錯過的題,當時解決的越徹底越好。只有這樣考試才不會犯類似錯誤,才更有資本衝擊滿分。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習技巧

練習題的選擇:主要做好老師發的卷子,自己再有一兩本就可以了(根據自己能力,難度可稍大)。

多做、精做大學聯考題、實驗設計題、經典實驗題。簡答題要認真對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練表述和實驗設計注意事項。歸納做過的題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沒做一樣。

課上課下多和同學老師討論,聽課時要記一些特殊的例子,是自己預習時沒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講卷子時不管做沒做對都要留心,主要記下一些技巧性東西和每道題的考點。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5

一、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

1、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們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屬於生物圈中的生產者

2、消費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物,通過消耗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

1、植食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消費者,如兔、牛等

(2)型別

1、肉食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的消費者,如狼、獅等

2、雜食動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費者,如棕熊等。

二、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有複雜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這種營養聯絡形成食物鏈。

(2)組成: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

(3)動物的作用:在食物鏈中,動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同時也可能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是食物鏈結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多條食物鏈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形成食物網。

2、生物種群的數量變化:由於生物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關係,使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趨於平衡。

三、動物對環境的影響

1、動物與環境的關係: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動物對植物生活影響:

(1)積極影響: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促進植物的繁殖和分佈。

(2)不良影響:如:浮游動物大量繁殖時,引起水體透光程度降低,影響浮游植物的分佈和光合作用;蝗蟲和害鼠危害農作物。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6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係。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援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絡、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永續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程序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7

1、檢測還原糖用斐林試劑,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組成,與還原糖發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使用時注意現配現用。

2、鑑定生物組織中的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和蘇丹Ⅳ染液。前者將脂肪染成橘黃色,後者染成紅色。

3、鑑定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可用雙縮脲試劑。使用時先加NaOH溶液,後加2~3滴CuSO4溶液。反應生成紫色絡合物。

4、給染色體染色常用的染色劑是龍膽紫或醋酸洋紅溶液。

5、“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中,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染色,DNA被染成綠色,RNA被染成紅色。

6、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以及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7、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和分泌過程中,有關的細胞器包括: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9、氨基酸形成肽鏈,要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

10、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現象;當外界溶液濃度小於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後的復原現象。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8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資訊交流

三、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援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四、細胞膜的製備

1、選材:人或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原因:沒有細胞器沒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

其他材料:蒸餾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原理:細胞內的物質有一定濃度。把紅細胞放入清水中,水會進入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吸水漲破,使細胞膜內的物質流出來,除去細胞內的其他物質得到細胞膜。

3、方法和步驟

⑴將紅細胞稀釋液製成裝片。

⑵在高倍鏡下觀察,蓋玻片一側滴加蒸餾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⑶紅細胞凹陷消失,體積增大,最後導致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

⑷利用離心法獲得純淨的細胞膜。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9

dna雙螺旋結構特點

①兩條DNA互補鏈反向平行。

②由脫氧核糖和磷酸間隔相連而成的親水骨架在螺旋分子的外側,而疏水的鹼基對則在螺旋分子內部,鹼基平面與螺旋軸垂直,螺旋旋轉一週正好為10個鹼基對,螺距為3。4nm,這樣相鄰鹼基平面間隔為0。34nm並有一個36的夾角。

③DNA雙螺旋的表面存在一個大溝(major groove)和一個小溝(minor groove),蛋白質分子通過這兩個溝與鹼基相識別。

④兩條DNA鏈依靠彼此鹼基之間形成的氫鍵而結合在一起。根據鹼基結構特徵,只能形成嘌呤與嘧啶配對,即A與T相配對,形成2個氫鍵;G與C相配對,形成3個氫鍵。因此G與C之間的連線較為穩定。

⑤DNA雙螺旋結構比較穩定。維持這種穩定性主要靠鹼基對之間的氫鍵以及鹼基的堆集力(stacking force)。

dna雙螺旋結構

DNA的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與磷酸相間排列在外側,形成兩條主鏈(反向平行),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兩條主鏈之間的橫檔是鹼基對,排列在內側。相對應的兩個鹼基通過氫鍵連結形成鹼基對,DNA一條鏈上的鹼基排列順序確定了,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另一條鏈的鹼基排列順序也就確定了。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要點

(1)兩條多核苷酸鏈以相反的平行纏結,依賴成對的鹼基上的氫鍵結合形成雙螺旋狀,親水的脫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於雙鏈的外側,而鹼基位於內側,兩條鏈的鹼基之間以氫鍵相結合,一條鏈的走向是5’到3’,另一條鏈的走向是3’到5’;

(2)鹼基平面向內延伸,與雙螺旋鏈成垂直狀;

(3)向右旋,順長軸方向每隔0。34nm有一個核苷酸,每隔3。4nm重複出現同一結構;

(4)A與T配對,其間距離1。11nm;G與C配對,其間距離為1。08nm,兩者距離幾乎相等,以便保持鏈間距離相等;

(5)在結構上有深溝和淺溝;

(6)DNA雙螺旋結構穩定的維繫 橫向穩定靠兩條鏈間互補鹼基的氫鍵維繫,縱向則靠鹼基平面間的疏水性遞積力維持。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20

1、(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分佈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

3、植物激素(赤黴素,細胞_,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佈: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佈,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莖>芽>根

學習生物必修三的方法

一要注重觀察和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沒有觀察和實驗,生物學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同樣,不重視觀察和實驗,也不可能真正學好生物課。在做每個實驗之前,要認真閱讀實驗指導。在做每個實驗時,要仔細觀察、如實記錄,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二要注重理論聯絡實際

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絡非常緊密的科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生物知識跟實際生活相聯絡。例如,我們在學習食物鏈時,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鏈”的定義是什麼?誰是被食者?誰是捕食者?他們之間是怎麼樣構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的?然後再聯絡生活中的實際,列舉出2個簡單的食物鏈。如果忘記了,你便可以及時地看書回憶,這樣又就鞏固了知識。學習生物科學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義是事情。

學習生物必修三的技巧

學習生物要注意細節的把握。在會考生物中重中之重就是細節,會考中許多女生的成績要比男生高,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女生比較細心,對細節把握的好。說到把握細節,不單單指考場上不粗心,同時更要強調平時學習時要細心,基本概念要理清,不能想當然。例如在很多的實驗題的表達中,應該注意類似“多”與“較多”這樣的文字區別,以及在閱讀影象和長文章做題時,應當準確獲取資訊。平時在作業中,就要嚴格杜絕粗心的錯誤,把每次練習當成考試,培養自己的細心習慣。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21

緒論

生物的基本特性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新陳代謝作用

應激性

生長、發育、生殖

遺傳和變異

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和影響環境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都有蛋白質和核酸。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核酸是遺傳資訊的攜帶者。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新陳代謝是活細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生物學發展三階段:

描述性生物學、實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學說》——為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生殖和發育奠定了基礎;

《物種起源》——推動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爾;DNA雙螺旋結構;

生物科學發展生物工程、醫藥、農業、能源開發與環保疫苗製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蟲棉;石油草;超級菌

生命的物質基礎

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在不同的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類: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和差異性

化合物水、無機鹽、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

水——自由水、結合水

無機鹽的離子對於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糖類——單糖、二糖、多糖。

脂質——脂肪、類脂、固醇

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可以把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細胞。

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細胞形態、功能。

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也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脂肪是生物體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減少身體熱量散失,維持體溫恆定,減少內臟摩擦,緩衝外界壓力。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膽固醇、維生素D、性激素;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

蛋白質與核酸蛋白質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質。

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核酸是遺傳資訊的載體。

蛋白質結構: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和肽鏈的空間結構。

蛋白質功能:催化、運輸、調節、免疫、識別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結構與功能細胞分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細胞具有非常精細的結構和複雜的自控功能。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細胞膜結構:流動鑲嵌模型——磷脂、蛋白質。

基本骨架:磷脂雙分子層

糖被的結構:蛋白質+多糖。

細胞壁:纖維素、果膠功能:流動性、選擇透過性

選擇透過性:自由擴散(苯)、主動運輸

主動運輸:能保證活細胞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除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有害物質。

糖被功能:保護和潤滑、識別

細胞質基質——營養物質

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各種細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結構基礎和單位。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細胞光合作用的場所。

內質網——光面:脂類、糖類合成與運輸

粗麵: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體

高爾基體

液泡對細胞的內環境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和膨脹狀態。

細胞核結構:核膜、核仁、染色質

核膜——是選擇透過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質——DNA+蛋白質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和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功能:

核孔——核質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孔道。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在生命活動中起著決定作用。

原核細胞主要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其細胞壁不含纖維素,而主要是糖類和蛋白質。

沒有複雜的細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體。

擬核裸露DNA

細胞相對較小

細胞增殖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有絲分裂

細胞週期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細胞週期

動物與植物有絲分裂區別:前期、末期不同種類的細胞,一個細胞週期的時間不同。

分裂間期最大特點:完成DNA分子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意義: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細胞分化僅有細胞的增殖,而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不能進行正常的生長髮育。

細胞分化是一種永續性的變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程序中,胚胎時期達最大限度。

細胞穩定性變異是不可逆轉的。

細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在能力。全能性表現最強的細胞是已啟動分裂的幹細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細胞癌變細胞畸形分化。

致癌因子:物理、化學、病毒。

癌細胞由於原癌基因從抑制變成啟用狀態,使細胞發生轉化而引起的。特徵:無限增殖;形態結構變化;細胞膜變化。

細胞衰老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複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映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功能上發生了變化。特徵:水分減少,新陳代謝減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積累,阻礙了細胞內物質交流和資訊傳遞;

呼吸速度減慢,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第三章生物新陳代謝

在新陳代謝基礎上,生物體才能表現(生長髮育遺傳變異)生命的基本特徵。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酶酶是活細胞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蛋白質、核酸)特徵:高效性、專一性。

需要的適宜條件:適宜溫度和PH

ATP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形成途徑:動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ATP在細胞內含量很少,但轉化十分迅速,總是處於動態平衡。

光合作用意義:除了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並貯存在光合作用製造的糖類等有機物中,以及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外,還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作用。藍藻在地球上出現以後,地球大氣中才逐漸含有氧。

水分代謝滲透作用必備條件:

具有半透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和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蒸騰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礦質元素運輸的動力。

礦質代謝礦質元素以離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是相對獨立的'過程。礦質元素的利用形式:N、P、Mg

Ca、Fe

營養物質代謝三大營養物質的基本來源是食物。

糖類:食物中的糖類絕大部分是澱粉。

脂類:食物中的脂類絕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質:合成;氨基轉換;脫氨基

關注:血糖調節、肥胖問題、飲食搭配。

只有合理選擇和搭配食物,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維持健康,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生長髮育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

動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種類比植物性食物齊全。

三大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制約。他們之間可以轉化,但是有條件,而且轉化程度有明顯差異。

內環境與穩態內環境相關係統:迴圈、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細胞外液(組織液、血漿、淋巴)

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內環境理化性質包括:溫度、PH、滲透壓等

穩態: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體內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穩態意義:機體新陳代謝是由細胞內很多複雜的酶促反應組成的,而酶促反應的進行需要溫和的外界條件,必須保持在適宜的範圍內,酶促反應才能正常進行。

呼吸作用分類: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有氧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都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生物體生命活動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意義:呼吸作用能為生物體生命活動供能;呼吸過程能為體內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22

第一節病毒

病毒的種類。

1、根據它們寄生的細胞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裡的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裡的植物病毒,如菸草花葉病毒。

第二節細菌

基本形態

(1)球菌:按其排列方式又可分為單球菌、雙球菌、四聯球菌、八疊球菌,葡萄球菌和鏈球菌。

(2)桿菌:細胞形態較複雜,有短桿狀、棒桿狀、梭狀、月亮狀、分枝狀。

(3)螺旋狀:可分為弧菌(螺旋不滿一環)和螺菌(螺旋滿2~6環,小的堅硬的螺旋狀細菌)。此外,人們還發現星狀和方形細菌。

第三節真菌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體現在四個方面:

①食品製作。即發酵原理的應用,發酵就是有機物在一定溫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類分解成某些產物的過程

②食品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