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精選9篇)

欄目: 中學生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9.49K

關於小學生弟子規體演講稿 篇1

最近一段時間,我認識了國學的一種———“弟子規”。我慢慢地細心頌讀,認真思考,在老師的教導下,懂得了許多道理。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精選9篇)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時候,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父母叫你,就應該趕快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懶懶散散。想起我自己,媽媽讓我去洗澡,我也是拖拖拉拉,慢吞吞的。媽媽讓我幫她做點事情,我也是極不情願的去做。回想起這些事情,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後我做事情要乾淨利落,不再拖拖拉拉,懶懶散散了。

在學習上,我做作業比較慢,本來一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可我卻做了兩小時,是別人做作業時間的兩倍。每天我完成作業時已經是晚上十時了,是該睡覺的時候了,完全沒有時間進行復習和做課外練習。

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的這句話後,我知道了做事情拖拖拉拉、慢吞吞是一種壞習慣,還浪費了很多時間,我要和時間賽跑,爭取時間做課外練習和複習。於是我下定決心:以後做作業,語文花一小時,數學和英語各花半小時,完成作業後,剩下的時間就用來做課外練習,例如閱讀、奧數、英語卷。週日除了做練習外,還要把學過的知識複習一遍,多看些課外書,增加自己的知識。

我學習了“弟子規”後,還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句子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 篇2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而最為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規》雖然是一部著作,但是它的作者卻僅僅是位秀才。《弟子規》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潛,號採三,生於康熙年間,死於乾隆年間。李夫子是一個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認為,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園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認為李夫子活了六十歲,但是,也有人說李夫子活了八十三歲。這兩個資料前後相差了二十三年,這充分說明了當時的社會對他沒有什麼明確的記載,如果李夫子是為大人物,史書上一定會清清楚楚地記錄著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學位僅僅是秀才,從此以後他便再也沒有高中過,什麼狀元拉、榜眼拉、探花這些學位,壓根都跟他沒一點關係。在當時,一個秀才只能教書。秀才不是舉人,舉人老爺有的時候可以當官,進士也可以當官,而秀才呢,卻只能夠教書育人,還教不了什麼好書,也當不了什麼書院的院長,頂多只能開個私塾。然而這位沒什麼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會寫出《弟子規》這本現在家喻戶曉的書,是因為李夫子畢生努力研究《大學》、《中庸》,雖然李夫子學位不高,學歷也不高,但是,有時候好多科舉不成功的人卻恰恰學有所成,這位李夫子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雖然在科舉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敗者,但是在研究《大學》、《中庸》這一領域裡,他卻頗有建樹,算得上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學者。後來,李夫子建立了一所學校,叫做敦復齋,起了一個齋號講學。李夫子講學講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聽課,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稱為李夫子了。所以,人們稱李夫子為清朝早期傑出的教育家和學者,這個稱呼是一點也不為過的,而這個稱號,李夫子也是擔當的起的。

除了《弟子規》外,李夫子還根據傳統對蒙童的規範方面的要求,結合自己多年教書實踐的經驗,寫了一本教育孩子,啟蒙孩子的書,叫做《訓蒙文》。李夫子在鑽研《大學》、《中庸》這樣的著作之餘,還堅持寫詩,出於對水仙花的喜愛,李夫子曾經寫了上百首讚頌水仙花的詩,後來集結為《水仙百詠》。

我本以為,能夠寫出《弟子規》這本著作的人一定是個擁有狀元、榜眼這樣的學位的人,所以說李夫子只是位秀才這一點出乎了我的意料。現在的我們認為,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他雖然沒有有高等的學位或巨集偉的家世,但是他很努力。所以,成功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達到的。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就是沒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學會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隨然我從小就讀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而每次被老師或家長誇獎一句就驕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我都沒有人生目標,所以我才不會努力去辦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後我要按《弟子規》裡的規矩認真學習,認真去感悟,認真去實踐。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是〈弟子規〉中餘力學文中的一段,它主要講了:

學習與實踐是不能分開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實踐之上。另外,讀書時,要全神貫注,注意力應高度集中,眼睛要緊盯著書,還要大聲朗讀,這樣才會提高讀書的效率。

合上書本,我們來談談我的理解:實踐和學習有著緊密的聯絡,如果光學習,那就是死讀書,不會將知識靈活應用,這就與紙上談兵沒什麼兩樣。我們知道:紙上談兵造成的後果是無法彌補的。但是,如果只實踐,不讀書,那隻能按自己的見解做事,不知別人有何經驗,教訓。因此,實踐和讀書必須兼備。

另外,我還有這樣一個讀書事例:以前。我讀書從來不整本整本地讀,通常只看八九頁,就扔到書櫃裡,看另一本書了。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我這種讀書方法叫“殺書頭”,這樣很不好,不利於培養持之以恆的毅力。因此,我才改正了缺點,開始整本地精讀。

讀書可以增長智慧,增加知識。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收穫最佳的讀書效果。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每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著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裡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這綠色的春天裡,我們學校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在這期間,我認真的讀了《弟子規》。

這本書是古代大臣至聖先師孔子所寫,裡面主要是教人怎麼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講信用……但在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還要數這句:讀書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讀書時,有三個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我的實際行動跟著一比,簡直是天然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每次讀書或做作業,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這點讓我的內心非常的慚愧!每次我做作業,都不專心。不是玩筆,就是看窗外的風景。

深深印在我腦海裡的還要數那一次:二年級時,數學老師中午給我們佈置了15題基本計算題讓我們回家做。我一到家,準備開始做時,一開始下定了決心,開始還不到五秒就忘得一乾二淨,就像《哆啦A夢》裡的野比大雄一樣!

我才做了4題就已經開始不耐煩了,於是我就在題目上稀里嘩啦地隨便寫了幾下,就蓋上本子了。誰知下午批改出來後就前面認真做的4道題是對的,其他全是錯的,就因為這事,被老師批評了好久。

我想,只有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這樣才會專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無缺!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做文明人的弟子守則》。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讀書的聲音:“弟子規矩,聖訓,孝為先,信為後。潘愛公,親仁,閒容,則學文。”聽著這親切的聲音,我忍不住停下來輕聲讀了起來。這是我看過的《弟子規》的大概描述。

我喜歡讀《弟子規》。

弟子的規矩,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範。它是中華民族數百年禮儀的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弟子規矩,賢者訓練,孝順,我信。潘愛公,親仁,閒容,則學文。”把1000多字的文明禮儀改成了24個字。雖然只有24個字,但也確立了我的文明態度。

弟子的規矩是聖人的教誨,讓我明白了文明的道理: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愛兄弟姐妹。那就要慎重,誠實守信。平等友愛地與大眾相處,親近有仁有德的人,有閒有精力的話多方面學習。

之前一直不知道什麼是文明,所以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順——小兄弟。

所有美德中,孝順是第一位的。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對我一直都是百依百順的,我提出的每一個合理的要求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我。我一直認為父母為我做的一切都是正當的。有時候父母關心我,跟我說幾句話,我卻覺得父母囉嗦。有時候父母讓我做一件事,我總是拖延,儘量避免。就算我做了,也只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對孩子來說是最痛苦的事。我們至少要做到《弟子規》所說的“家長要打電話,我們不能耽誤。父母決定的時候不要偷懶。父母應該尊重他們教的東西。父母的責任一定要接受。“為了不辜負養育過自己的父母。這就是文明。

之前一直不知道什麼是文明,所以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信——遍。

誠信是三月的春風,五月的花海。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名譽,無價的財富;長輩們說,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份不可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說的老實,就是兩個小指頭勾起來之後,百年不變,一千年不後悔。

可能有些朋友安慰自己說,誠信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沒長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就錯了,非常錯!當你把果皮扔在乾淨的操場上,你誠實嗎?當你看到老人上車假裝閉眼的時候,你老實嗎?當你為了一時的虛榮心而考試作弊的時候,你誠實嗎?我們真的會驚訝地發現,我們有太多的不誠實!

這是不文明的!

之前一直不知道什麼是文明,所以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和諧——愛所有人,同時愛仁有餘力,然後學中文。

和諧的人,德行高尚的人,自然受人敬仰。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你們都是同類,要和睦相處,互相配合。這是一個文明人。學完《弟子規》,我明白了我們校長的座右銘:你今天笑了嗎?就是教我們做一個人際關係和諧的文明人。所以,如果有餘力,就要珍惜時間,多學習。能夠親近仁義之人,向他們學習,會讓我們的美德一天天提高,減少我們的錯誤。你也會變得更加賢惠,成為一個文明人,受到人們的尊重。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記住“弟子之規,聖人之訓,一孝二信”。潘愛大眾,但親仁,餘力,遂學文學“!這是我們學生的傳統,也是學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們將置身於《弟子規》的文明世界!我深信有了它,我們會飛得更高、更遠、更廣!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說到《弟子規》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幾句,可誰能把《弟子規》用到生活中去呢?我想沒有幾個人能。(包括我在內)但是,在這個暑假,我到《弟子規》生活營以後,我發現我自己改變了不少,就說幾件最簡單的事情吧!

事件一:我要做一個聽爸媽話的好孩子。

《弟子規》入則孝中講了這樣一組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以前,我坐在電腦跟前,媽媽叫我去吃飯,我每次都會說:“等一會兒,馬上就好。”結果呢,不是馬上1個小時,就是半個小時,每一次都得讓爸媽等著我。

而現在,媽媽一叫我吃飯,我就會立馬丟下手中的活,不管是在看電視,還是在玩電腦我都會按長輩說的去做。

事件二: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凡是人,皆須愛。”

動物也是有父母的,他們也是有感情的,人類為了讓桌子上的肉更多,就給雞呀,豬呀,鴨子呀等等動物打激素,原本要張7年的雞僅僅只用短短的6個星期就可以上市。

還有的廠家,為了不讓這些雞打鬥,怕把皮毛啄破了,少長了肉。他們就把雞的嘴,腳截掉。它們生活的地方只有一個開啟的作業本那麼大,連轉身這個簡單的動作也做不到,有時一隻雞要踩到同伴的身上度過一生。

……

總而言之,吃肉不如吃素,我慢慢地也喜歡上了素食。

《弟子規》是孔聖人說的一句話改編的,學習《弟子規》是做人的基本條件,學習《弟子規》可以在人生中走出很重要的一步棋。總之,學習《弟子規》我受益非淺。

關於國小生弟子規體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弟子規》我懂得了父母叫時要立即迴應不能慢慢騰騰,父母要我們做事是不能託辭拒絕,認真聽父母的教訓,改正錯誤。也懂得了不要因為錯雖小就故意去犯,不要因為東西不值錢就隨便拿走,那會讓父母傷心難過,是不孝,以父母的喜好而喜好,父母不喜歡的儘量不做,更不能做有違道德的事,讓父母蒙羞、我知道了從現在開始熱 愛 生活,最 愛 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後才是自己,而這種愛才應該是理性而又深穩的愛, ,我想,付之行動,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

做人的最根本是從一個孝字開始的,懂得了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才會知道回饋,報答我一定好好學習,孝敬父母,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