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通用6篇)

欄目: 勵志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93W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 篇1

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黨的以來,第二次國內考察就到河北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工作。連續三年新年第一次國內考察都到貧困地區,今年更是把扶貧攻堅作為重點,1月到雲南,2月到陝西並在延安召開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6月到貴州並在貴陽召開部分省區市扶貧座談會,7月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扶貧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扶貧開發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目標,作出了新部署、新安排,為打贏扶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通用6篇)

一、深刻領會關於扶貧開發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儘管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xx年人均GDP達到7000多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已屬於中高收入國家,但是由於發展不平衡,全國貧困人口規模仍然很大,貧困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支援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是黨和政府的重大職責。要求,全黨全國要重視起來、動員起來,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把扶貧開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必須時不我待地抓好扶貧開發工作,決不能讓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掉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 “扶貧開發是我們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是最艱鉅的任務。” “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在‘三農’工作中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中之重”。 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扶貧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信心,奮力攻堅。要充分認識到,“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難地區、困難群眾還為數不少,必須時不我待地抓好扶貧開發工作,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從總體上、總量上實現小康,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和貧困地區儘快趕上來,逐步縮小這些地區同發達地區的差距,讓小康惠及全體人民,這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現實需要。

“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 理清思路、找準路子是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理清思路、找準路子,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找準突破口。繼續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是扶貧開發的重要基礎。“抓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根本大計,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起碼學會一項有用的技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 貧困地區要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扶貧產業,“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不要在貧困地區大搞不符合當地實際的專案。”做好移民搬遷扶貧工作,通過移民搬遷扶貧安置一批貧困人口。扶貧開發要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在貧困地區實施的扶貧專案特別要同時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對各類困難群眾(扶貧物件)要在確保他們享受國家各種普惠性政策的基礎上,還要採取特惠性的支援,要編織好“社會安全網”。

“要增加資金投入和專案支援,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鄉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做到扶持物件精準、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根本目的,就是確保黨和政府的政策實惠落到貧困群眾身上,確保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儘快實現穩定脫貧的目標。這一思想為精準扶貧戰略的不斷完善指明瞭發展方向,為實現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效果提供了行動指南。

“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凝聚全黨全社會力量,形成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 扶貧開發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減貧目標的實現是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共同作用的結果。持續減少貧困、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扶貧攻堅戰需要形成政府、市場、社會的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是“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的核心,更加廣泛動員社會參與扶貧是“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的重要來源。做好社會扶貧工作,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貧困宣戰,繼續打好扶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如果憑空救濟出一個新村,簡單改變村容村貌,內在活力不行,勞動力不能迴流,沒有經濟上的持續來源,這個地方下一步發展還是有問題。” 擺脫貧困首要意義並不只是物質上的脫貧,更重要的是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貧困地區儘管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發展水平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條件和優勢”。 扶貧開發最為重要的是,要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群眾戰勝困難的信心,提高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貧困村基層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是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保障。把加強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進扶貧物件的組織化列為扶貧開發的重要內容。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在提高貧困村基層組織、各類合作組織以及扶貧物件自我發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奠定基礎。

“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 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重在鄉村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要求各級幹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研究扶貧開發面臨的實際問題,創造性開展工作。要採取時間倒排方式,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打好扶貧攻堅戰。

關於扶貧開發的戰略思想內涵極其豐富,內容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扶貧開發工作的基本特徵和科學規律,精闢闡述了扶貧開發工作的發展方向和實現途徑,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發展,是做好“十三五”期間及今後一個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

二、客觀研判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

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目前,全國有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2.8萬個貧困村、2948.5萬個貧困戶、7017萬貧困人口。貧困人口超過500萬的有貴州、雲南、河南、廣西、湖南、四川6個省區,貧困發生率超過15%的有西藏、甘肅、新疆、貴州、雲南5個省區。這些數字凸顯了扶貧脫貧形勢的嚴峻性。到20xx年,7000多萬貧困人口要全部脫貧,貧困縣要全部摘帽,時間十分緊迫。6年時間,平均每年需要減少1200萬人,任務相當繁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扶貧開發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和積累的經驗,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奠定了基礎。三十多年間,我國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明顯提高,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率先實現聯合國千年目標的主要任務,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黨的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扶貧開發作出新的部署,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進展。20xx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為7017萬人,比20xx年減少5221萬人,年均減少1740萬人。20xx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6610元,達到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實現了連續三年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著力推進扶貧開發六項機制創新,初步完成建檔立卡、派出駐村工作隊、強化扶貧資金監督管理等精準扶貧基礎工作,建立了貧困縣考核和約束機制。實現了更廣泛的社會動員。

扶貧開發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突出短板,仍存在諸多突出問題和挑戰。一是貧困人口規模大,貧困程度深。現有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水平較低,減貧邊際難度不斷加大,增收難度加大,貧困代際傳遞趨勢明顯,是難啃的“硬骨頭”。二是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弱。老少邊窮地區貧困問題集中,貧困人口“兩低”現象(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比較普遍,自我發展能力弱。建檔立卡貧困村70.8%沒有集體經濟,內生髮展動力嚴重不足。三是致貧原因複雜,返貧風險增加。剩下的貧困人口致貧因素較多,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突出,缺資金、缺技術普遍,因災返貧、因市場風險返貧常見。四是區域性貧困凸顯,發展基礎差。全國12.8萬個建檔立卡村中,6.9萬個行政村不通客運班車。87.1萬個自然村中,有33萬個不通瀝青(水泥)路。貧困地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近20個百分點。建檔立卡戶中有652萬戶飲水困難,580萬戶飲水不安全。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偏低,市場主體發育不足、市場體系建設滯後,產業發展處於價值鏈低端。貧困縣的存貸比普遍在40%左右,儲蓄外流嚴重。五是扶貧政策針對性不強,特惠支援不足。已有政策落實不到位,財政投入明顯不足,行業支援缺少特惠,工作責任落得不實,社會動員支援體系薄弱。

三、堅決打贏既定時間節點的扶貧開發攻堅戰

多次強調,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於補齊“短板”,其中必須補好扶貧開發這塊“短板”,堅決打贏這場扶貧開發攻堅戰。

深化認識,這是打贏攻堅戰的前提。站在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扶貧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發出了到20xx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動員令。全國扶貧系統要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確保到20xx年,消除絕對貧困,現國家扶貧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區域貧困,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扶貧開發由重點消除絕對貧困向減緩相對貧困轉變,由主要解決農村貧困向統籌解決城鄉貧困轉變,向實現共同富裕邁進。

落實責任,這是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基礎。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按照中央要求,扶貧開發要落實好四個責任:一是把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責任;二是用好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辦法這根“指揮棒”,落實貧困縣的主體責任;三是制定行業部門扶貧考核辦法,落實中央部門的行業責任;四是層層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落實扶貧系統的工作責任。

精準扶貧,這是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核心。精準扶貧,一定要精準施策。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型別施策。對不同原因、不同型別的貧困,採取不同的脫貧措施,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切實推進精準扶貧機制創新和精準扶貧十項重點工作、十二項工程。完善建檔立卡,摸清貧困底數,實現動態管理。逐村逐戶分析致貧原因,找準脫貧門路,制定脫貧規劃,確定幫扶措施。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實施分類施策,各地結合實際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

改革創新,這是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動力。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繼續深化精準扶貧機制改革,包括貧困縣考核、幹部駐村幫扶、精準扶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金融服務、社會參與、貧困退出等方面。不斷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構建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建立統籌整合資金用於扶貧開發的機制,創新金融扶貧、土地支援等政策。探索旅遊扶貧、光伏扶貧等新型扶貧產業、資產性收益扶貧等新型扶貧模式,探索開發式扶貧和保障式扶貧相結合、區域發展和精準扶貧到村到戶相結合等新型扶貧機制。提升市場機制的益貧性,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窮人,走共同富裕之路。

提高貧困地區扶貧物件內生髮展動力,這是打贏攻堅戰的根本。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基層是基礎。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選好、派好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提高他們的知情權、參與度、獲得感,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與活力。

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這是打贏攻堅戰的保障。扶貧開發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不斷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健全東西部協作、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鼓勵、支援、幫助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社會組織、志願者、高收入者參與扶貧。引導各類參與扶貧主體工作重心下移,採取包縣、包鄉、包村、包戶的包乾方式,實現社會力量幫扶貧困村全覆蓋。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 篇2

牢記黨的歷史,弘揚優良傳統,勇於創新,開拓進取,善作善為,以新的作風、新的姿態、新的幹勁,推動思南經濟社會彎道取直、趕超跨越,為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95年光輝歷程,是我們黨日益壯大的發展史,是我們黨勵精圖治的復興史,是我們黨強國富民的輝煌史。緊跟黨的前進步伐,思南也歷經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尤其是“”期間,我們抓住黨的建設這條主線,緊扣主基調主戰略,牢牢把握“啟用力、增動力、促發展、惠民生”的工作主線,堅持專案拉動、工業驅動、城鎮帶動,全面推進同步小康“三步走”戰略,譜寫了後發趕超、跨越發展新篇章。特別是今年以來,切實加強和創新黨的建設,貫徹“五大發展新理念”,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突出抓好“兩大戰略行動”、“三大跨越工程”、“四化同步”發展等重點工作,多項指標達到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確保了“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進入決戰決勝階段,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邁入黃金機遇期。我們要更好地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主動擔起推動思南趕超跨越、奮發崛起的歷史重任,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中營造樹信心、幹實事、做先鋒、作貢獻的良好風氣,凝聚黨心民心,全面奪取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偉大勝利。

要重點突破,從嚴治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以思想建黨為根本,堅持以組織強黨為保證,堅持以作風優黨為準繩,堅持以制度治黨為抓手,堅持以廉政淨黨為底線,始終繃緊黨規黨紀這根弦,強化從嚴治黨責任,著力構建黨委抓、書記抓、抓書記,一級抓一級的工作格局,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把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到實處。

要忠誠乾淨,務實擔當,爭做合格共產黨員。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全縣各級黨組織要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引導黨員幹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以學促做、知行合一,不斷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營養,爭做理想堅定的忠誠者,在勇於擔當中做出新作為;爭做推動發展的開拓者,在改革創新中做出新作為;爭做改善民生的實踐者,在脫貧攻堅中做出新作為;爭做改善民生的實踐者,在脫貧攻堅中做出新作為;爭做道德高尚的務實者,在弘揚正氣中做出新作為。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中的實幹家、發展上的帶頭人,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在“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中做出新貢獻。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篇2

中國共產黨走過了95年的光輝歷程。實踐充分證明,我們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能夠應對各種風險考驗、駕馭各種複雜局面、富有旺盛活力、具有強大戰鬥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革命老區,全市各級黨組織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苦幹實幹、流血流汗,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為建設社會主義“大美新”臨沂貢獻力量。

要把能力提升的平臺築起來,讓黨員隊伍更過硬。要搭好“學”的平臺,科學設定教育內容,合理安排教育時間,不斷創新教育方式;搭好“幹”的平臺,讓農村黨員、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和“兩新”組織黨員,在內強外拓、發力趕超,加快建設“大美新”臨沂的過程中一顯身手、大展拳腳;搭好“幫”的平臺,用好面向廣大群眾的“結親連心”平臺和麵向廣大黨員的“黨員關愛”平臺,讓群眾體驗到關懷,讓黨員感受到溫暖,不斷增強黨的向心力、凝聚力。

要把優秀適合的人才用起來,讓村級班子更堅強。要拓寬渠道選好人,開闊視野,打破地域、行業、身份界限,真正把能夠團結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千里馬”選出來;落實待遇用好人,讓基層幹部經濟上有幹頭、政治上有盼頭、精神上有念頭,不斷激發幹事創業熱情;整治後進管好人,健全完善村黨組織書記監督管理的相關辦法機制,持續抓好後進村班子整治,推動全市村級班子建設整體提升。

要把實用管用的機制建起來,讓工作執行更規範。要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鄉村治理機制,及時調整優化黨組織設定,堅持完善“四議兩公開”等制度,保障農村黨組織的規範執行和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健全以融合發展為目標的農村社群治理機制,指導督促村居幹部落實好集中辦公、輪流值班、民主決策等制度,逐步規範農村社群治理;健全以增強“造血”功能為重點的村級組織運轉保障機制,結合農業經營體系改革、精準扶貧等工作,著力做大集體經濟“蛋糕”,不斷提高村級組織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要把重視黨建的導向立起來,讓責任體系更完善。黨委(黨組)書記要帶頭履責,親自調查研究、梳理分析,以上率下、作出表率;班子成員要落實“一崗雙責”,切實把抓基層黨建工作的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有關職能部門要履職盡責,從自身職責出發,加強協作,合力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督導考核要嚴肅認真,嚴格落實責任,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形成常態化督查機制。

要把嚴實的作風樹起來,讓工作推進更有力。要講政治,牢牢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的權威和形象,發揮好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善創新,堅持實事求是、務實管用,用新的視角觀察形勢、新的思路推動工作、新的機制和辦法解決問題;求實效,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上,切實贏得群眾的擁護和信任;守紀律,既嚴格遵守黨章、黨紀、國家法律,又嚴格遵守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守住底線、不碰紅線。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 篇3

革命老區(以下簡稱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老區和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大犧牲和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關心支援下,老區面貌發生深刻變化,老區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但由於自然、歷史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些老區發展相對滯後、基礎設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脫貧攻堅任務相當艱鉅。為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區開發建設步伐,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改變老區發展面貌為目標,以貧困老區為重點,更加註重改革創新、更加註重統籌協調、更加註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註重開發開放、更加註重共建共享發展,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著力破解區域發展瓶頸制約,著力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困難和問題,著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著力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到20xx年,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二、工作重點

按照區別對待、精準施策的原則,以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點領域為突破口,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帶動老區全面振興發展。

(一)以支援貧困老區為重點,全面加快老區小康建設程序。貧困地區是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貧困老區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要把貧困老區作為老區開發建設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改善發展環境與條件,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推動相關資源要素向貧困老區優先集聚,民生政策向貧困老區優先覆蓋,重大專案向貧困老區優先佈局,儘快增強貧困老區發展內生動力。

(二)以扶持困難群體為重點,全面增進老區人民福祉。切實解決好老區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老區開發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打破慣性思維,採取超常規舉措,加快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提高優撫物件待遇水平,辦好老區民生實事,使老區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三)以集中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全面推動老區開發開放。加快老區開發建設步伐,基礎設施是首要條件,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是關鍵環節,改革開放是根本動力,生態環境是發展底線,老區精神是活力源泉。要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明確工作思路,選準主攻方向,發揚“釘釘子”精神,使老區面貌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儘快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大力推進老區高等級公路建設,優先佈局一批鐵路專案並設立站點,積極佈局一批支線和通用機場,支援有條件的老區加快港口、碼頭、航道等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實現老區所在地級市高速公路通達、加速鐵路基本覆蓋。加快推動老區電網建設,支援大使用者直供電和工業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自備電廠,保障發展用能需求。增加位於貧困老區的發電企業年度電量計劃,提高水電工程留存電量比例。加大老區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環境治理和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實施力度。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援老區加快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寬頻鄉村”工程,加大網路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先支援老區重大水利工程、中型水庫、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專案建設,加大貧困老區抗旱水源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力度。支援老區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安排建設任務和補助資金時予以傾斜。

(二)積極有序開發優勢資源,切實發揮輻射帶動效應。鼓勵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民營資本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因地制宜勘探開發老區煤炭、石油、天然氣、頁岩氣、煤層氣、頁岩油等資源。在具備資源稟賦的老區積極有序開發建設大型水電、風電、太陽能基地,著力解決電力消納問題。支援老區發展生物質能、天然氣、農村小水電等清潔能源,加快規劃建設一批抽水蓄能電站。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老區建設能源化工基地,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實現資源就地加工轉化利用。增加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專項對貧困老區基礎性、公益性專案的投入,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老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支援開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和綠色礦山建設。

(三)著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不斷增強“造血”功能。推進老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讓農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做大做強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支援老區特色農產品品種保護、選育和生產示範基地建設,積極推廣適用新品種、新技術,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扶持、鼓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及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鼓勵大型零售超市與貧困老區合作社開展農超對接。加強老區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鼓勵郵政快遞服務向農村延伸。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訓,鼓勵引導電商企業開闢老區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加大對農產品品牌推介營銷的支援力度。依託老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積極發展休閒農業、生態農業,打造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養生養老基地和休閒度假目的地。充分挖掘老區山林資源,積極發展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產業和林下經濟。利用老區豐富的文化資源,振興傳統工藝,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支援老區建設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優先支援老區建立國家級旅遊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補助資金進一步向老區傾斜。加大跨區域旅遊合作力度,重點打造國家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加強旅遊品牌推介,著力開發紅色旅遊產品,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旅遊節慶活動。加強老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建設維護,有計劃搶救影響力大、損毀嚴重的重要革命遺址。支援老區因地制宜開展“網際網路+”試點。積極發展適合老區的資訊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四)切實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打造永續發展的美麗老區。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溼地保護與恢復、退牧還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坡耕地綜合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優先安排貧困老區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支援老區開展各類生態文明試點示範。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支援在符合條件的老區開展國家公園設立試點。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和低碳、便捷的交通體系,加快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涵養區、源頭區等水源地環境整治。加強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對秸稈、地膜、畜禽糞汙收集利用加大扶持和獎勵力度,研究將貧困老區列入下一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區域。加快推進老區工業汙染場地和礦區環境治理,支援老區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工程。

(五)全力推進民生改善,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解決老區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電力保障水平。加快貧困老區農村公路建設,重點推進剩餘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設,推動一定人口規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統籌開展農房抗震改造,對貧困老區予以傾斜支援。加快老區農村集貿市場建設。儘快補齊老區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消除大班額現象,優化農村中國小校設點佈局,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強化師資力量配備,確保適齡兒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支援貧困老區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辦好一批中等、高等職業學校,逐步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推動職業學校與企業共建實驗實訓平臺,培養更多適應老區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繼續實施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暢通貧困老區學生就讀重點高校渠道。加強老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標準化建設,支援貧困老區實施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能力和大病救助水平。加大社會救助力度,逐步提高老區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老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落實國家基礎養老金標準相關政策。以廣播電視服務網路、數字文化服務、鄉土人才培養、流動文化服務以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層新華書店等為重點,推動老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與水平明顯提高。

(六)大力促進轉移就業,全面增強群眾增收致富能力。結合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發揮老區中心城市和小城鎮集聚功能,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服務等產業,拓展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空間。加強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貧困老區勞動力向經濟發達地區轉移,建立和完善勞動力輸出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提高轉移輸出組織化程度。支援老區所在市縣積極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大貧困老區勞動力技能培訓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參加中長期實用技能培訓。引導和支援用人企業在老區開展訂單定向培訓。支援符合條件的老區建設創業園區或創業孵化基地等,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七)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推進貧困人口脫貧。繼續實施以工代賑、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等專項扶貧工程,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的扶持力度。統籌使用涉農資金,開展扶貧小額信貸,支援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收致富。積極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支援老區探索資產收益扶貧。加快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積極推進老區貧困村旅遊扶貧試點。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援老區科技特派員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探索創業扶貧新模式。在貧困老區優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務時予以傾斜,完善後續生產發展和就業扶持政策。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在老區加快落實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政策,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實施健康扶貧工程,落實貧困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的政策,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八)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支援老區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有序實施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抵押貸款以及大宗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支援老區開展水權交易試點,探索建立市場化補償方式。推動相關老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國家戰略,與有關國家級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打造區域合作和產業承接發展平臺,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引導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等產業優先向老區轉移。支援老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推動老區創新驅動發展。支援具備條件的老區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鼓勵老區所在市縣積極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對老區企業到境外開展各類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和商標註冊等給予資助。拓展老區招商引資渠道,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促進貧困老區發展,優先支援老區專案申報借用國外優惠貸款。鼓勵老區培育和發展會展平臺,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邊境老區開發開放,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提升邊民互市貿易便利化水平。

四、支援政策

(一)加強規劃引導和重大專案建設。編制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中長期規劃時,對老區予以重點支援,積極謀劃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專案,優先納入相關專項規劃。全面實施贛閩粵原中央蘇區、陝甘寧、左右江、大別山、川陝等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規劃,加快落實規劃專案和政策。推動大型專案、重點工程、新興產業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優先向老區安排。探索建立老區重大專案審批核準綠色通道,加快核准審批程序,對重大專案環評工作提前介入指導。

(二)持續加大資金投入。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進一步向貧困老區傾斜。增加老區轉移支付資金規模,擴大支援範圍。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向貧困老區傾斜。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援老區扶貧開發力度,力爭實現對貧困老區全覆蓋。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基金對老區的投入力度。嚴格落實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專案取消縣級和西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地市級配套資金的政策,並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投資補助比重。在公共服務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老區開發建設的金融支援。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行合理擴大貧困老區分支機構授信審批許可權,加大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對貧困老區的支援力度,建立健全信貸資金投向老區的激勵機制。支援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在老區依法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動有關金融機構延伸服務網路、創新金融產品。鼓勵保險機構開發老區特色優勢農作物保險產品,支援貧困老區開展特色農產品價格保險。

(三)強化土地政策保障。在分解下達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時,重點向老區內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傾斜。鼓勵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優先解決老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所需建設用地,對不具備開展增減掛鉤條件的,優先安排搬遷安置所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在貧困老區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允許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在省域範圍內使用。支援有條件的老區開展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落實和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政策。

(四)完善資源開發與生態補償政策。適當增加貧困老區光伏、風電等優勢能源資源開發規模。合理調整資源開發收益分配政策,研究提高老區礦產、油氣資源開發收益地方留成比例,強化資源開發對老區發展的拉動效應。支援將符合條件的貧困老區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補償範圍。逐步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引導提供生態產品的老區與受益地區之間,通過資金補助、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實施補償。支援符合條件的老區啟動實施溼地生態效益補償和生態還溼。

(五)提高優撫物件優待撫卹標準。繼續提高“三紅”人員(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紅軍失散人員)、在鄉老複員軍人等優撫物件撫卹和定期生活補助標準,研究其遺孀定期生活補助政策,保障好老無所養和傷病殘優撫物件的基本生活。研究逐步提高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和未享受離退休待遇的城鎮老黨員生活補助標準。嚴格落實優撫物件醫療保障政策,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優撫物件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政策。優撫物件申請經濟適用住房、公租房或農村危房改造的,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安排。加大優撫物件家庭成員就業政策落實力度,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面向老區定向招聘輔助人員。

(六)促進幹部人才交流和對口幫扶。推進貧困老區與發達地區幹部交流,加大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與貧困老區幹部雙向掛職鍛鍊工作力度,大力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援計劃。研究實施直接面向老區的人才支援專案,支援老區相關單位申報設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縣“百縣萬村”活動,進一步挖掘中央和省級定點扶貧單位幫扶資源,逐步實現定點扶貧工作對貧困老區全覆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老區優秀青年入伍,引導優秀退役軍人留在老區工作。加快建立省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或省內發達縣市對口幫扶本省貧困老區的工作機制。

五、組織領導

(一)高度重視老區開發建設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把加快老區開發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把扶持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堅持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積極整合各級財力和各類資源,推動老區加快發展。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隊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影響和帶動社會力量支援老區開發建設。加大對老區脫貧攻堅工作的考核力度,實行年度報告和通報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表彰為老區發展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對推進工作不力的要強化責任追究。加強對各級老區建設促進會的指導,給予必要的支援。

(二)不斷加強老區基層領導班子和黨組織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選派一批思想政治硬、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幹部充實老區黨政領導班子,優先選派省部級、廳局級後備幹部擔任老區市、縣黨政主要領導,推動老區黨政領導班子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對長期在老區工作的幹部要在提拔任用、家屬隨遷、子女入學等方面予以傾斜。加強老區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強化服務群眾、村幹部報酬待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基礎保障。做好老區村級黨組織第一書記選派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老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戰鬥堡壘作用。根據老區貧困村實際需求,精準選派駐村工作隊,提高縣以上機關派出幹部比例。

(三)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老區開發建設。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資源開發、產業培育、市場開拓、村企共建等形式到貧困老區投資興業、培訓技能、吸納就業、捐資助貧,引導一批大型企業在貧困老區包縣包村扶貧,鼓勵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各類組織積極支援老區開發建設。對於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到貧困老區投資興業、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的,嚴格落實稅收、土地、金融等相關支援政策。開展多種型別的公益活動,引導廣大社會成員和港澳同胞、臺灣同胞、華僑及海外人士,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參與老區扶貧開發。

(四)大力弘揚老區精神。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弘揚老區精神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將老區精神融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活動,利用建黨日、建軍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持續不斷推動老區精神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群,在全社會營造傳承老區精神高尚、支援服務老區光榮的濃厚氛圍。積極支援老區精神挖掘整理工作,結合紅色旅遊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培育壯大老區文藝團體和文化出版單位,扶持創作一批反映老區優良傳統、展現老區精神風貌的優秀文藝作品和文化產品。加強老區新聞媒體建設,提升老區精神傳播能力。老區廣大幹部群眾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不等不靠,齊心協力,爭當老區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加快老區開發建設步伐,不斷開創老區振興發展的新局面。

(五)全面落實各項任務舉措。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明確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加大政策專案實施力度,確保年年有總結部署、有督促檢查。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實化具體政策措施,全面落實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要負責牽頭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會同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和單位加強對意見執行情況的跟蹤檢查,重大問題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充分發揮各級老區建設促進會的監測評估作用,適時組織第三方機構對本意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 篇4

牢記黨的歷史,弘揚優良傳統,勇於創新,開拓進取,善作善為,以新的作風、新的姿態、新的幹勁,推動思南經濟社會彎道取直、趕超跨越,為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95年光輝歷程,是我們黨日益壯大的發展史,是我們黨勵精圖治的復興史,是我們黨強國富民的輝煌史。緊跟黨的前進步伐,思南也歷經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尤其是“”期間,我們抓住黨的建設這條主線,緊扣主基調主戰略,牢牢把握“啟用力、增動力、促發展、惠民生”的工作主線,堅持專案拉動、工業驅動、城鎮帶動,全面推進同步小康“三步走”戰略,譜寫了後發趕超、跨越發展新篇章。特別是今年以來,切實加強和創新黨的建設,貫徹“五大發展新理念”,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突出抓好“兩大戰略行動”、“三大跨越工程”、“四化同步”發展等重點工作,多項指標達到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確保了“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進入決戰決勝階段,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邁入黃金機遇期。我們要更好地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主動擔起推動思南趕超跨越、奮發崛起的歷史重任,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中營造樹信心、幹實事、做先鋒、作貢獻的良好風氣,凝聚黨心民心,全面奪取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偉大勝利。

要重點突破,從嚴治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以思想建黨為根本,堅持以組織強黨為保證,堅持以作風優黨為準繩,堅持以制度治黨為抓手,堅持以廉政淨黨為底線,始終繃緊黨規黨紀這根弦,強化從嚴治黨責任,著力構建黨委抓、書記抓、抓書記,一級抓一級的工作格局,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把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到實處。

要忠誠乾淨,務實擔當,爭做合格共產黨員。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全縣各級黨組織要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引導黨員幹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以學促做、知行合一,不斷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營養,爭做理想堅定的忠誠者,在勇於擔當中做出新作為;爭做推動發展的開拓者,在改革創新中做出新作為;爭做改善民生的實踐者,在脫貧攻堅中做出新作為;爭做改善民生的實踐者,在脫貧攻堅中做出新作為;爭做道德高尚的務實者,在弘揚正氣中做出新作為。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中的實幹家、發展上的帶頭人,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在“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中做出新貢獻。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 篇5

一、切實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使命感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篇章。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近年來,我省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加大,成效逐步顯現。20xx年至20xx年,全省累計實現55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升,一大批貧困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農村人口基數大,貧困人口多,越往後脫貧難度越大,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中的短板,扶貧任務艱鉅繁重,扶貧開發已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

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會成為一句空話。20xx年是黨中央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截至20xx年底,我省還有53個貧困縣、8103個貧困村、576萬貧困人口,要如期實現這些地方和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艱鉅,時不我待。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從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戰略高度,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全域性高度,充分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省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誌,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切實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努力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辦法,認真解決好思想認識不到位、體制機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實等突出問題,不辱使命、勇於擔當,只爭朝夕、真抓實幹,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決不讓一個貧困縣、一個貧困村、一個貧困群眾掉隊,圓滿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二、準確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堅持精準扶貧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緊密結合,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採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使命。

(二)目標任務

到20xx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確保我省現行標準下的576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退出貧困序列,53個國家和省定貧困縣全部摘帽,“三山一灘”地區實現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解決區域性貧困問題。對貧困縣實施分類分期脫貧管理,其中國定貧困縣中蘭考、滑縣在20xx年實現脫貧,省定貧困縣在20xx年以前實現脫貧,所有貧困縣在20xx年前實現脫貧。

(三)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夯實組織基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切實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使其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

2.堅持政府主導,增強社會合力。強化政府責任,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鼓勵先富幫後富,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

3.堅持精準扶貧,推進精準脫貧。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必須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切實提高扶貧成果可持續性,讓貧困人口有更多獲得感。

4.堅持保護生態,實現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扶貧開發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子,讓貧困人口從生態建設與修復中得到更多實惠。

5.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繼續推進開發式扶貧,處理好國家、社會幫扶和自身努力的關係,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精神,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扶貧先扶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6.堅持因地制宜,創新體制機制。根據脫貧攻堅任務合理配置扶貧資源,統籌兼顧好重點地區與非重點地區;突出問題導向,創新扶貧開發路徑,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創新扶貧資源使用方式,由多頭分散向統籌集中轉變;創新扶貧開發模式,由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創新扶貧考評體系,由側重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向主要考核脫貧成效轉變。

三、落實精準扶貧方略,確保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四)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抓好精準識別、建檔立卡這個關鍵環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好基礎,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造條件。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300多萬人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援、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脫貧,其他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200多萬貧困人口,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定期全面核查,建立精準扶貧臺賬,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貧困戶全部納入建檔立卡範圍。建立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對已經脫貧的農戶,在一定時期內讓其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避免出現邊脫貧、邊返貧現象,切實做到應進則進、應扶則扶、應退則退。嚴格按照脫貧標準和脫貧任務進行精準考核,脫貧一個,驗收一個,銷號一個,定期公開資訊,接受社會監督。貧困戶脫貧的由村民小組提名、村級評議、鄉級初核,縣裡組織考核審定;貧困村脫貧的由村級申請、鄉級評議、縣級初核後,市裡組織考核審定;貧困縣脫貧的由縣級申請、市級初核後,省裡組織考核審定,並報中央備案。貧困縣退出後,在攻堅期內國家和省原有扶貧政策保持不變,並對率先脫貧的貧困縣給予獎勵,具體獎勵辦法、標準另行制定。加強對扶貧工作績效的社會監督,開展貧困地區群眾扶貧滿意度調查,實行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和扶貧成效的第三方評估機制。評價精準扶貧成效,既要看減貧數量,更要看脫貧質量,不提不切實際的指標,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五)制定精準脫貧攻堅規劃。各級黨委要按照20xx年全面脫貧的目標進行總體謀劃,出臺脫貧攻堅的政策意見。各級政府要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把扶貧開發列為一號專項規劃,突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明確各自扶貧開發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53個貧困縣要按照精準脫貧標準算好明細賬,倒排工期,細化措施,落實任務。8103個貧困村要按照精準脫貧標準,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產業扶貧結合,堅持“五規合一”,因地制宜,找對路子,制定分期分批脫貧規劃。要明確各部門、各單位的任務與責任,按照精準扶貧措施和脫貧規劃,主動做好行業發展規劃與脫貧規劃的銜接,制定分年度的幫扶計劃、專案安排、資金投放規模、脫貧成效目標等具體措施。對非貧困縣的貧困村、非貧困村中的貧困人口實行同樣的脫貧扶持政策,做到應扶盡扶。各級政府要充分運用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成果,研究編制貧困人口分類扶持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根據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及相關政策足額安排落實財政資金。

(六)落實“六個精準”要求。扶持物件精準,聚焦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實行精準化管理,通過建檔立卡對貧困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省市縣有資訊平臺,建設全省扶貧開發資訊系統,完善精準扶貧基礎資料庫,實現網路資料對接共享,做到貧困底數清、致貧原因清、幫扶措施清、脫貧責任清、脫貧進度清。專案安排精準,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脫貧需要什麼樣的專案就安排什麼專案。資金使用精準,資金跟著專案走,規劃好的扶貧專案要有資金保障,要及時足量,不能搞半拉子工程和“鬍子”工程,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專項專用,專資專審,專戶專管,跟蹤問責,避免“跑冒滴漏”。措施到戶精準,堅持因戶施策,因貧困原因和貧困型別施策,扶貧措施要符合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村派人精準,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派駐的扶貧工作隊和第一書記要具備完成扶貧脫貧任務的能力素質,對不能勝任工作任務的要及時調整更換,不能濫竽充數、貽誤戰機,不能掛名扶貧。脫貧成效精準,要在精準脫貧上下功夫、想辦法,出實招、見實效,真正讓貧困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認同感,力戒“數字脫貧”。

(七)加強轉移就業脫貧。貧困地區要圍繞脫貧攻堅謀劃發展,把扶貧開發與推進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通過承接產業轉移、鼓勵群眾創業、提升產業集聚區等發展載體支撐能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把更多的貧困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就業,轉移到城鎮落戶,實現穩定脫貧。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統籌使用各類培訓資源,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大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貧困戶教育培訓工程實施力度,引導企業扶貧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鼓勵貧困家庭子女積極就讀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實現靠技能脫貧。進一步加大就業專項資金向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支援貧困地區建設縣鄉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加大貧困地區與城市地區產業對接力度,引導和支援用人企業建立勞務培訓基地,開展國內勞務和外派勞務。鼓勵市縣對跨區域務工的農村貧困人口適當給予交通補助。大力支援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拓展貧困地區勞動力外出就業空間。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對在城鎮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農村貧困人口,輸入地政府要承擔相應的幫扶責任,並優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村貧困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七)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推進貧困人口脫貧。繼續實施以工代賑、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等專項扶貧工程,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的扶持力度。統籌使用涉農資金,開展扶貧小額信貸,支援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收致富。積極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支援老區探索資產收益扶貧。加快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積極推進老區貧困村旅遊扶貧試點。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援老區科技特派員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探索創業扶貧新模式。在貧困老區優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務時予以傾斜,完善後續生產發展和就業扶持政策。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在老區加快落實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政策,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實施健康扶貧工程,落實貧困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的政策,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八)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支援老區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有序實施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抵押貸款以及大宗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支援老區開展水權交易試點,探索建立市場化補償方式。推動相關老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國家戰略,與有關國家級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打造區域合作和產業承接發展平臺,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引導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等產業優先向老區轉移。支援老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推動老區創新驅動發展。支援具備條件的老區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鼓勵老區所在市縣積極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對老區企業到境外開展各類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和商標註冊等給予資助。拓展老區招商引資渠道,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促進貧困老區發展,優先支援老區專案申報借用國外優惠貸款。鼓勵老區培育和發展會展平臺,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邊境老區開發開放,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提升邊民互市貿易便利化水平。

四、支援政策

(一)加強規劃引導和重大專案建設。編制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中長期規劃時,對老區予以重點支援,積極謀劃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專案,優先納入相關專項規劃。全面實施贛閩粵原中央蘇區、陝甘寧、左右江、大別山、川陝等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規劃,加快落實規劃專案和政策。推動大型專案、重點工程、新興產業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優先向老區安排。探索建立老區重大專案審批核準綠色通道,加快核准審批程序,對重大專案環評工作提前介入指導。

(二)持續加大資金投入。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進一步向貧困老區傾斜。增加老區轉移支付資金規模,擴大支援範圍。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向貧困老區傾斜。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援老區扶貧開發力度,力爭實現對貧困老區全覆蓋。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基金對老區的投入力度。嚴格落實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專案取消縣級和西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地市級配套資金的政策,並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投資補助比重。在公共服務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老區開發建設的金融支援。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行合理擴大貧困老區分支機構授信審批許可權,加大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對貧困老區的支援力度,建立健全信貸資金投向老區的激勵機制。支援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在老區依法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動有關金融機構延伸服務網路、創新金融產品。鼓勵保險機構開發老區特色優勢農作物保險產品,支援貧困老區開展特色農產品價格保險。

(三)強化土地政策保障。在分解下達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時,重點向老區內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傾斜。鼓勵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優先解決老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所需建設用地,對不具備開展增減掛鉤條件的,優先安排搬遷安置所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在貧困老區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允許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在省域範圍內使用。支援有條件的老區開展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落實和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政策。

(四)完善資源開發與生態補償政策。適當增加貧困老區光伏、風電等優勢能源資源開發規模。合理調整資源開發收益分配政策,研究提高老區礦產、油氣資源開發收益地方留成比例,強化資源開發對老區發展的拉動效應。支援將符合條件的貧困老區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補償範圍。逐步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引導提供生態產品的老區與受益地區之間,通過資金補助、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實施補償。支援符合條件的老區啟動實施溼地生態效益補償和生態還溼。

(五)提高優撫物件優待撫卹標準。繼續提高“三紅”人員(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紅軍失散人員)、在鄉老複員軍人等優撫物件撫卹和定期生活補助標準,研究其遺孀定期生活補助政策,保障好老無所養和傷病殘優撫物件的基本生活。研究逐步提高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和未享受離退休待遇的城鎮老黨員生活補助標準。嚴格落實優撫物件醫療保障政策,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優撫物件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政策。優撫物件申請經濟適用住房、公租房或農村危房改造的,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安排。加大優撫物件家庭成員就業政策落實力度,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面向老區定向招聘輔助人員。

(六)促進幹部人才交流和對口幫扶。推進貧困老區與發達地區幹部交流,加大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與貧困老區幹部雙向掛職鍛鍊工作力度,大力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援計劃。研究實施直接面向老區的人才支援專案,支援老區相關單位申報設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縣“百縣萬村”活動,進一步挖掘中央和省級定點扶貧單位幫扶資源,逐步實現定點扶貧工作對貧困老區全覆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老區優秀青年入伍,引導優秀退役軍人留在老區工作。加快建立省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或省內發達縣市對口幫扶本省貧困老區的工作機制。

五、組織領導

(一)高度重視老區開發建設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把加快老區開發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把扶持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堅持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積極整合各級財力和各類資源,推動老區加快發展。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隊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影響和帶動社會力量支援老區開發建設。加大對老區脫貧攻堅工作的考核力度,實行年度報告和通報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表彰為老區發展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對推進工作不力的要強化責任追究。加強對各級老區建設促進會的指導,給予必要的支援。

(二)不斷加強老區基層領導班子和黨組織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選派一批思想政治硬、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幹部充實老區黨政領導班子,優先選派省部級、廳局級後備幹部擔任老區市、縣黨政主要領導,推動老區黨政領導班子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對長期在老區工作的幹部要在提拔任用、家屬隨遷、子女入學等方面予以傾斜。加強老區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強化服務群眾、村幹部報酬待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基礎保障。做好老區村級黨組織第一書記選派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老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戰鬥堡壘作用。根據老區貧困村實際需求,精準選派駐村工作隊,提高縣以上機關派出幹部比例。

(三)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老區開發建設。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資源開發、產業培育、市場開拓、村企共建等形式到貧困老區投資興業、培訓技能、吸納就業、捐資助貧,引導一批大型企業在貧困老區包縣包村扶貧,鼓勵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各類組織積極支援老區開發建設。對於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到貧困老區投資興業、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的,嚴格落實稅收、土地、金融等相關支援政策。開展多種型別的公益活動,引導廣大社會成員和港澳同胞、臺灣同胞、華僑及海外人士,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參與老區扶貧開發。

(四)大力弘揚老區精神。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弘揚老區精神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將老區精神融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活動,利用建黨日、建軍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持續不斷推動老區精神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群,在全社會營造傳承老區精神高尚、支援服務老區光榮的濃厚氛圍。積極支援老區精神挖掘整理工作,結合紅色旅遊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培育壯大老區文藝團體和文化出版單位,扶持創作一批反映老區優良傳統、展現老區精神風貌的優秀文藝作品和文化產品。加強老區新聞媒體建設,提升老區精神傳播能力。老區廣大幹部群眾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不等不靠,齊心協力,爭當老區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加快老區開發建設步伐,不斷開創老區振興發展的新局面。

(五)全面落實各項任務舉措。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明確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加大政策專案實施力度,確保年年有總結部署、有督促檢查。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實化具體政策措施,全面落實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要負責牽頭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會同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和單位加強對意見執行情況的跟蹤檢查,重大問題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充分發揮各級老區建設促進會的監測評估作用,適時組織第三方機構對本意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 篇6

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中央發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令,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廣西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我們既面臨乘勢而上、實現農村全面脫貧、補齊發展最大短板的重要機遇,也面臨資源不足、配置不當、措施不力、錯失良機的嚴峻挑戰。機遇與挑戰相互交織、相互轉化,認清了抓住了就是機會,看不清抓不住就會落伍。近年來,河池市結合自身實際,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認真總結經驗,保持頭腦清醒,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到綜合施策、統籌推進,努力實現兩不誤、雙促進、共發展。

脫貧規劃與鄉村規劃統籌銜接,注重相融共進

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工作是互相關聯、辯證統一的整體。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必須啃下的“硬骨頭”;鄉村建設是改善人民生活條件的重要路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平臺,兩者相互聯絡、相輔相成,必須統籌銜接、同步推進。河池市注重從實際出發,在脫貧攻堅規劃中,綜合利用現有資源,有機銜接鄉村建設相關工作任務,深化拓展相關工作內容。同時,將脫貧攻堅、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民俗文化特色開發等工作緊密結合,統籌考慮,同步實施,著力完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以產業發展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特別是在制定河池“十三五”規劃建議時,將建立“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將“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建設美麗河池”進行統籌規劃,提出增強發展的協調性,統籌推進農業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與農村面貌改善,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序。在工作舉措上,把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融為一體,提出“鎖定目標、分段推進、基礎提升、產業帶動、能人帶動、科教引領、保障支撐、易地發展、連片推進、生態維繫、責任保證、健全機制”的工作思路,制定以村為單元、以屯為基礎、以農戶為物件、以專案為主要內容的工作規劃,做到扶貧專案與鄉村建設專案覆蓋到村、屯、戶和人。在發展貧困地區生態產業中,強調堅持開發與保護並舉,促進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發展產業化,走出一條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之路。在推進移民搬遷脫貧的同時,突出把移民搬遷安置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謀劃、與石漠化治理同步實施、與特色城鎮同步建設、與整合政策資源同步深化、與民生保障提升同步推進,創造了移民搬遷與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連片推進與多點開花統籌銜接,注重點面齊推

在脫貧攻堅上,河池市大膽突破零敲碎打舊辦法,變“點式開發、點狀發展”為“連片開發、連片發展”,集中力量支援連片貧困的村域、鄉域、縣域整體推進開發扶貧工作,率先在廣西探索實施整市推進扶貧產業建設、“整鄉推進”開發扶貧示範區建設和連片推進旅遊開發扶貧示範基地建設。整市推進核桃產業發展,核桃種植面積從20xx年的13萬畝增至241萬畝,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核桃產業基地。全力打造開發扶貧“整鄉推進”大安示範區取得明顯成效,該鄉2.1萬多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xx年的2978元增長到20xx年的5500元;貧困人口從20xx年底的9116人減少到20xx年底的1503人,減貧速度是往年的4倍以上。堅持以大安為示範,要求11個縣(市、區)每年各建設1個開發扶貧“整鄉推進”示範點。在鄉村建設方面,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整體推進”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巴馬國際旅遊區6縣(自治縣)、革命老區、大石山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連片推進城鄉交通、水利、農業等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環境和農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堅持以規劃為導向、以產業為重點、以特色為抓手、以增收致富為目標,依託六宜高速公路、河百高速公路和紅水河、龍江河、盤陽河為紐帶,實施大縣城戰略,推進沿江沿河沿路特色城鎮建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縣域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政府主導與多方參與統籌銜接,注重合力共推

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都是龐大的系統性工程,覆蓋面廣、任務繁重,在建設過程中離不開政府主導和社會力量參與,更離不開群眾的主體力量。為此,凝聚各方智慧、匯聚各種資源、形成推進合力是關鍵之舉。河池市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樹立全域性意識,加強協調配合,密切溝通聯絡,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確保主體力量有效凝聚,形成整體聯動、資源整合、社會共同參與的建設格局。為便於更好開展工作,河池市將脫貧攻堅指揮部和“美麗河池”鄉村建設活動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安排由市委一名領導主抓,並建立兩項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工作良性互動、有序有效開展。同時,加強貧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員、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駐村指導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組織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的重要作用。注重發揮群眾參與建設的主體作用,探索創新“黨領民辦,群眾自治”模式,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引導全市各村屯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村屯黨群理事會,通過黨員帶頭,黨群理事會協調,採取黨組織引領、充分放權、民主決議、群眾評議等辦法,深化拓展屯級黨群理事會黨領民辦基層治理模式,充分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減少了工作的阻力,破解了工作難題。在資金整合上,建立健全上下聯動、橫向統籌、跨部門多領域的資金整合機制,注重發揮財政投入引導作用,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專案支援,堅持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使用、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各計其功”的原則,將扶貧開發、鄉村建設、石漠化治理、移民搬遷、環境建設等專案資金,集中投向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中,並採取“財政配套、專案整合、部門幫扶、社會捐助”的“四位一體”投入機制,形成綜合性、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真正打破資源“條塊分割”管理現狀,突破各部門各自為政、各行其是、投入無章、建設無序、浪費資源的困境。此外,積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脫貧攻堅、鄉村建設的扶持力度,加大東西扶貧協作、強化定點幫扶,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對貧困村的產業扶持和基礎設施建設幫扶,全力破解資金短缺問題,為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注入活力。

完善機制與督查問效統籌銜接,注重成效保障

檢驗工作是否完成預期目標,必須用成效來衡量。在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中,河池市制定出臺了科學、規範的保障機制,以科學的執行管理機制和責任倒逼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兩項工作不斷檔不停步、持續有效推進。實行最嚴厲的懲戒問責機制和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脫貧攻堅工作實績考核辦法,將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工作納入市直各部門和各縣(市、區)績效考評範圍,大幅度提高減貧指標的考核權重。建立完善“大督查”制度和月季督查通報制度,促進督查問效工作全覆蓋、常態化。同時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將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的實際成果作為檢驗學習教育的成效,全力把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不斷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