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通用5篇)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7.34K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篇1

批評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通用5篇)

1.批評孩子一定要藝術

第一,正面引導。

任何批評,其根本目的不僅在於抑制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且更重要的在於激發起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那位父親不用冷言惡語刺激孩子,而是加以引導、指明出路,是十分明智的。

第二,尊重人格。

孩子有過錯,理應批評,但其人格應受到尊重。批評應對事不對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評者和批評者,人格應該平等。正是基於這一點,那位父親才能嚴肅認真又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批評可以嚴肅,甚至嚴厲,但這類似於鎮痛藥,用多了便失效。

第三,避免當眾批評。

有的父母誤認為當著他人的面數落一下孩子,會增強“激發”效果,殊不知,這樣做最大的弊病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前面提到的那位父親採取單獨批評的方式,是極可取的。

第四,看準時機。

孩子一旦有錯,通常要及時批評。“你等著,晚上爸爸回來見!”這種策略是一種失誤。你想,本是上午的事,到晚上再批評,這中間孩子還要幹好多事,對那錯事也許就淡忘了。當然,所謂及時批評也應視年齡特點及錯誤性質有個時間跨度,要抓住時機“冷處理”。那位父親就既抓準了時機,又不失為及時。

第五,相互配合。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真正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父母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用錢物或食品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迴圈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絡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第六,肯定與批評話語的比例不低於5∶1。

父母對孩子的肯定越多,孩子的智力、應變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就越強,父母對孩子負面關注多,正面關注少,會引發孩子抑鬱和敵意的情緒。所以如果批評過多,肯定過少,孩子就會像缺少陽光和營養的秧苗一樣,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導致心理和行為問題。

第七,要勇於自我批評和承擔責任。

父母敢於自我批評或向孩子認錯,不僅可以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而且還可以用行動證明給孩子看——認錯,不是無能和恥辱,不會給自己帶來難堪。承擔責任,是真正自信的表現,可以給別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贏得更多的尊重。

2.批評孩子是項“五個一”工程

第一,問一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是孩子,更容易犯錯誤。作為父母,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要急於批評,要先問一問原因,可能孩子另有苦衷呢?在人格上孩子與父母是平等的,孩子的自尊心也是極其敏感的,如果不分青紅皁白就對孩子批評一通,很可能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分清是非,先問清原委。

第二,放一放。

孩子所犯的錯誤,有時的確讓父母十分生氣,恨不得痛罵他一頓。但是,人在氣頭上,很難掌握批評的尺度,這種批評就可能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這種時候,父母最好把問題放一放,讓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

第三,選一選。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如能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進行批評教育,會更容易達到預期目的,收到較好效果。如放學後單獨與孩子談談,在與孩子一塊回家的路上聊聊,打電話與孩子說說等。如果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地訓斥指責,只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四,導一導。

有經驗的父母,對犯了錯誤的孩子不會一味簡單地批評指責,而是像知心的好友和有經驗的老師一樣,耐心地啟發、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自己弄清錯誤所在,自願表示在今後如何改正,不再重犯。這樣,比直截了當的批評更容易使孩子接受,也更能提高孩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第五,激一激。

父母和孩子談話時,有時可用“激將法”,用言辭激勵孩子努力進取。獨生子女普遍缺少競爭壓力,作為父母,要激發孩子的競爭意識,促使他們去接受挑戰,使其潛在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3.要就事論事,適可而止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篇2

1、公平對待:我們要充分運用自然獎勵物,讓我們孩子的行為在其自然後果中得到獎勵並不是過分的依賴人為的獎勵物,比如金錢,旅遊等等。從而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培養一個好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2、分享控制權:我們要促進孩子的自主能動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這樣能使孩子覺得他是個有想法的孩子,而且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不會覺得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

3、寬容與博愛: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寬容,理解,尊重,關愛並且支援孩子。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寬容。孩子都有模仿能力,就看能不能起到帶頭作用

4、鼓勵意識:我們要多多的鼓勵鼓勵孩子的問題意識,幫助孩子拓寬思路。鍛鍊和培養孩子,讓他從多方面去思考問題,並且找到合適自己的解題方法

5、辯論:與孩子之間的辯論,有助於他們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學會自己發現事物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個環節的重要性,應變能力的提升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篇3

一 真正地去“聽”你的孩子講話:

當媽媽在做家務,八歲的女兒想跟媽媽說些什麼時,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斷她,反而請她幫忙擺桌吃飯,但從未停下來,專心去“聽”她想說的話,除非她說的話,真是什麼天大的好訊息(不過,這種機率低於百分之一)。專家也不是叫我們一定要停下手邊所做的,但你可以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比如:“好,等我把飯菜擺好。”或是“再給我十分鐘。”

當然,最好是立即去“聽”孩子要說的。因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們後,他們便會慢慢地失去了“告訴你”的興趣。另外,在“聽”時,最好做好眼神交流,要孩子曉得你是真的願意聽。

很多時候,孩子想說的話對你來說可能不太緊要,但對他們而言,卻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絕他們,當他們真遇到困難時,就會自然地來找你談了。

二:不管孩子跟你說什麼,千萬別笑他。

孩子的世界與想法是和大人們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尤其當孩子很認真地告訴你什麼時,你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後也不再跟你談了。

交談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溝通中的最好潤滑劑,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瞭解幽默與取笑的不同。

三.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當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4.身體語言的重要

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

當然,也別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和他“聊”了。

5.別問一些太空洞的問題

譬如“今天如何?”“學校好嗎?”也別常用,“為什麼?”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想保護自己。學著用一些日常生活來勾引出話題。孩子有興趣的電視節目或作業即是一個好開頭。

6.瞭解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時間,孩子只是想從他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所以,我們可在瞭解情況後,做個回答或支援。

7.每個孩子都需要與你單獨相處的時光

有一個母親,說她很珍惜接送女兒的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沒有其他孩子的介入,也沒有父親的吼叫聲。

8.對孩子表達你無條件的愛

自孩子小時,即讓孩子很清楚地瞭解到你是關心他的,是願意接納他的。

上面所談的,有些是說來容易做來難。但只要我們做父母的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隨時在意我們的身教與言教,孩子是不會太讓我們失望的。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篇4

1.父母與孩子談話,語氣要溫柔(但意思也要表達得明確堅定)

3-5的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說話習慣、用詞習慣, 甚至說話的腔調, 模仿是他們運用語言的第一個途徑。 因此, 父母平時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 若是習慣性地使用命令式的語氣或者較急躁的口吻, 孩子也會這樣使用語言; 而父母若在該表明立場和給予清楚指令的時候總是猶疑或是模糊的用詞, 孩子就不清楚他應該瞭解的是非界限。聖經教導我們要「長存安靜溫柔安靜的心」, 同時也要注意, 溫柔不是沒有原則, 一味妥協, 而是在原則裡幫助孩子在愛中被建立。

2.給孩子清楚而合理的界限,他們便不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很多父母碰到孩子不聽「指揮」的時候, 不是大聲喊著說「別去!跟你說有沒有聽見!快回來!」就是跟在孩子的後面說「有什麼辦法呢, 他不聽啊……」其實孩子是很會察言觀色的, 一次的妥協和縱容, 就會使得下次正確的引導需要更大的努力。孩子是需要被訓練的, 那麼如何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界限呢?

首先,父母為孩子所設立的界限是合理的,且是家庭共同遵守的,比如說,自己弄亂的玩具、書本等需要自己整理,一旦你設立並向孩子事先宣告的時候,訓練就開始了。一開始會比較難,有的孩子不容易聽從,甚至還會扔得到處都是,然後管自己走掉。這個時候需要把他拉回來,蹲下來,跟他說:「寶貝!和媽媽一起把書本撿起來好嗎?我們讓每一個書寶寶回到自己的家。」他開始撿第一本的時候就鼓勵他,讚揚他,然後試著其餘的都讓他自己撿。如果孩子逆著性子不聽,就需要延長訓練時間,直到他遵守。這樣的訓練在每一個類似的情況下都要重申規則,直到他能主動執行,將「我要為我所做的負責」貫徹在行為中。同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給孩子一個整理自己物品的榜樣,並且是一直的。

3.遇意外事件時,應表現寬容而鎮靜,態度要誠懇

碰到意外事件(如孩子打碎物品之類),如果孩子受驚或害怕了,那即使是孩子做了錯事,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給予孩子一個溫暖的、安全的懷抱,而不是不問緣由先揪著耳朵或一頓批評:「跟你說了不要這樣,你看看,現在弄成這個樣子。」

等到孩子心情平復後,再問明情況,進行教育。一般有「家規」設立的家庭,管教就比較容易,而平時沒有設立界限,就要視孩子認錯的態度來對待了。但是,鼓勵家長要儘量和孩子設立規矩。最後要讓他知道為什麼要被管教,並且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管教是出於愛。「愚蒙矇住孩子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箴22:15)

4.沒有偏見地愛孩子,雖然他們有時候的表現並不可愛

父母不能把孩子當作自己情緒的「晴雨表」, 或者孩子表現的「反射表」。哪一天自己心情不好了, 孩子一點點的小錯, 也成了情緒爆發的導火線;或者孩子不聽話, 在朋友家闖禍的時候,就責罵他們。管教和無原則地批評孩子不是等同的。「愛是恆久忍耐」, 不是因為孩子可愛才愛他,而是當他不可愛的時候,也要學習忍耐地愛他。因為天父是這樣地愛我們,而天父也是這樣的愛他,所以作為為神管理這份產業的我們,也需要這樣愛他們。

5.切忌把孩子跟別的孩子相比,需要無條件的接納他們

從世俗的價值觀和標準來說,會把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做比較,這樣就不容易看到人在神眼中獨特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獨一的神所造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神的寶貝。所以,以別人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孩子是完全不必要的。

神給每個人的才能都是不一樣的,不會要求一千兩的和五千兩的做同樣的事情。神也不會「一刀切」地評估我們,而是讓我們照祂賜給我們的恩賜,忠心地管理、發揮其最大的功用即可。因為我們交賬的物件,是神不是人。

「……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12:48)如果我們的孩子只有一千兩,那是神的事情,我們只需鼓勵他將這一千兩使用出來就可以了,他的忠心會決定他才能的價值。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像天父無條件地接納我們那樣,去接納自己的孩子。

6.不要當眾使孩子難堪(例如:當孩子不願與人打招呼時,不要強迫他,也不要當眾數落他)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也有自尊心,需要尊重孩子,一味的責備和奚落只會讓敏感的孩子更反叛。如果孩子不願當眾與人打招呼,可以私下和他說:「寶貝,如果我們見了伯伯沒有說‘伯伯好’的話,是很沒有禮貌的。如果我們問伯伯好的話,他會很開心的,寶貝想不想有禮貌啊?我們讓伯伯開心好不好?」

讓孩子覺得和人打招呼或者配合你做這件事,是一件很榮耀很喜樂的事,激發他的主動性比當眾奚落他,讓他難堪可能果效更好。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篇5

眼望遠方,嘴巴唱喜愛的歌,唱歌時候,兩手輕按小腹,即所謂意守丹田。

為什麼須要兩手輕按小腹?這樣可以帶動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飄忽,按小腹是把聲音確保「夠深」,即在丹田發聲。

既然開始了丹田發聲,即是練習歌唱有更高的要求,如此,如此,請各位網友切記一、二、三式,不可有所偏廢。

Tags: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