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初高中全體語文教師大會講話稿

欄目: 教師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22W

XX年9月國務院頒佈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除了招生制度和考試形式方面的改革,在考試內容方面特別提出了注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注重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考查,提出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和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高中全體語文教師大會講話稿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哪兒來?

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哪兒來?

基礎性和綜合性從哪兒來?

這些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要求,不能等到高三才培養,到高三才發現有漏洞和缺陷已經補不過來了,必須從國中從平時就抓起,新大學聯考統考科目最後就剩下語文和數學了,對語文和數學的以上三個方面的能力要求會更高,以前我們到高三急抓語文,應付大學聯考還有些成效,大學聯考制度改革後,如果等到高三急抓語文恐怕就難以應對。因為新大學聯考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基礎性和綜合性的要求更高。

如果我們還只是盯著幾本教材,不進行大語文觀的構建,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就無法應對大學聯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不利。

新大學聯考對語文的要求我們已經明確了,要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必須構建大語文觀。

構建大語文觀,既是新大學聯考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又是學生未來成長的需要。

我連年帶高三語文,發現同學們的語文學科思維水平、思想理論水平、人生經驗和對社會、對世界、對自然的瞭解,甚至包括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都與新課標對高三學生應該達到水平的要求、標準相差甚遠。

比如在小說閱讀中,我們讓同學們從小說主人公的語言描寫、行為描寫等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我們教給同學們科學的分析方法,要聯絡上下文情節分析,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想了什麼,就一定能分析這個人物有什麼性格特點,結果同學們分析不出來。方法有了,方法對了,已經找出人物的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等作為研究分析物件了,又讓同學反覆聯絡上下文背景,怎麼就抽象分析不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呢?原因不在於是否掌握了科學的分析方法,也不在於練習次數的多少,也不在於分析能力的強弱,而是同學們人生經驗嚴重缺乏。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有人生經驗的人,會很快分析出這個人有什麼性格特點,我們同學缺的是人生經驗。

又如在高三新材料作文命題的審題訓練過程中,我們有針對四大類不同材料作文命題的科學的有效的方法,讓同學們從具體的材料抽象出一些人生教訓、人生經驗、人生智慧或者做人的優良品質等等,可是有了這些好的審題方法,同學們還得不出結論來。原因是那些結論是一些抽象的人生教訓、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如“要充分利用名人效應來引導社會理性消費”,什麼是名人效應,什麼是理性消費,二者有什麼聯絡,同學們全然不熟悉,要從材料得出這麼一個抽象結論,就難了。又如“上善若水”,水可以因物象形,給我們的人生啟迪有:“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水滴石穿”給我們的人生啟迪又是“用自己的堅持去改變環境”。關於“水”的比喻類材料作文題,同學們都讀了,但是同學們就是得不出這兩個結論來,原因不是審題方法不科學,也不是題目沒看清楚,也不是練習不到位,真正的原因是同學們的人生經驗不足,必要的理論水平不夠,讀懂材料的文字,卻找不到與材料意思相對應的準確的人生結論。因為我們同學們從來就沒有接觸過這些人生經驗、人生哲理,從來就沒有思考過這些人生道理。所以審題時,只有一些朦朧的含糊的意識,卻找不到“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用自己的堅持去改變環境”這樣的明確的人生道理。你頭腦中沒有這些人生道理的積累,你練習審題的次數再多,收效也不大。

所以說學習語文不能狹隘,記住幾個字音、字形、成語等的基礎知識就夠了,當然首先要有這些基礎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還要有大語文觀,等到高三再構建大語文觀就來不及了,在國中,在高一、二時我們還有些時間和精力,可以按大語文觀的要求去不斷構建,到高三學習語文就會輕鬆許多,同學們語文學習也才能達到更高的檔次,同學們的思維水平和思維能力才能達到更高的位置。

那麼在國中,在高一、二時,我們怎麼引導同學們按照大語文觀的要求來學習語文呢?

我們給老師們介紹四個方面的做法供老師們參考,老師們在平時可以有意識、有計劃地帶領同學們去嘗試去實踐。

第一方面,是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語文學習是課內得法,課內得益,課外拓展,課外延伸,課外提高能力。

通過國中語文教材的學習,通過高中必修課和選修課課內閱讀資源的學習,主要是學習各類文體的閱讀方法,如散文怎麼讀,進一步分為寫人的散文怎麼讀,詠物的散文怎麼讀,寫景的散文怎麼讀,敘事的散文怎麼讀,議論的散文怎麼讀;小說怎麼說,怎麼欣賞,怎麼積累;詩歌怎麼讀,怎麼欣賞,有哪些必備的手法要積累?文言文怎麼讀,怎麼積累?重點在哪裡?

但課內閱讀某種文體的數量非常有限,小說不過10多篇,詩歌不過幾十首,文言文不過一二十篇,僅靠這幾篇詩文,只能獲得閱讀方法、有限的積累、基本的閱讀能力,而要擁有小說、散文、詩歌和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僅學習這幾篇閱讀例文是遠遠不夠的。課內這幾篇例文,只能給我們提供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和有限的人生經驗,能力要想進一步提升,要想獲得豐富的人生經驗,閱讀必須向課外延伸、拓展。

如國中新課標開列出來的國中生課外閱讀清單:有《水滸傳》 《西遊記》 《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中外長篇小說,《朝花夕拾》等散文,《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等童話、寓言故事,《名人傳》等小說傳記作品,《繁星•春水》等詩歌作品,《昆蟲記》等科普讀物,還有現當代中外短篇小說也要有所涉獵,國中高年級還要看《水滸傳》《西遊記》等作品的解讀文章、評議文章,還要加進自己的思考。

再如古代詩歌閱讀,必須在課外一首詩一首詩的閱讀、理解、背誦,對十大類古代詩歌都有足夠的積累,對詩歌的各種表現手法都有感性的認識,還要讀一讀唐詩、宋詞等的鑑賞文章,看名家怎麼解析評論古代詩歌的。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和鑑賞的要求是“在閱讀和鑑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和認識。”

其中的第十條對高中學生課外閱讀規定了具體的要求: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

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才能使自己變成一個有高雅的藝術情趣的人,當然也才能豐富同學們的人生閱歷,豐富同學們的人生經驗,提高同學們的理論思維水平。

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人約瑟夫•布羅茨基曾說過:“鄙視書、不讀書是一種罪過。”1996年克林頓政府針對美國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下降的嚴峻情況,拿出15億美元在全美動員100萬中國小生參加閱讀挑戰活動。一個把不進行課外閱讀上升到一種罪過,一個把課外閱讀搞成政府行為,可見課外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作用有多大。

構建大語文觀,全面提高我們同學的人文素養,第二個方面的做法是引導學生把“研究自己與研究他人相結合”。

我們語文老師要引導和幫助、教會同學們研究自己,研究青春期成長中的學生自己,進而研究身邊的人,研究身邊的親人,研究身邊的同學,研究社會上的人,還要研究中外歷史名人,研究中外當代名人。

同學們每個自我個體,都是人生經驗、人生教訓、人生智慧的巨大寶庫,同學們平時把這個寶庫給忘了,沒有充分重視,非常可惜。特別是青春期的同學,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是一個鮮活的研究物件。我與他人發生矛盾了,是因為我的恰當的解決方法成功化解了這個矛盾,還是因為我不當的解決辦法加深了這個矛盾,從中我收穫到了什麼人生經驗或人生教訓。這樣的矛盾每天都發生在我們同學們身上,學生們經歷了,學生們所缺乏的是進一步把自己作為研究物件,認真研究,反思總結,上升到自己的直接的人生經驗或教訓。非常可惜,這些直接的人生經驗可是我們接受其他所有間接人生經驗的基礎啊!

又如我因為人生有了小挫折而痛苦,又因為人生順利而喜悅,同學們每天都在經歷著這種喜怒哀樂,可是大多數同學把這些寶貴的人生經歷放過去了。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從旁觀者的角度對自己的人生經歷加以冷靜的反思、研究,從中提取豐富的寶貴的直接的人生經驗或人生教訓,總結出寶貴的人生智慧。老師們可以通過個別談話、主題班會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一部書來讀。讓學生通過研讀自己獲得豐富的直接的人生經驗,這些鮮活的直接的人生經驗是最可貴的,直接的人生經驗越豐厚,才能更好地從別人那裡接受更多的間接的人生經驗。

XX年上海大學聯考作文題,是一則哲理類材料“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捨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卻認出了曾被自己捨棄的微光” 。這“微光”就是你對社會人生的感悟、你經歷的情感、你頭腦中的一閃即逝的思想靈感。捕捉它,咀嚼它,就會積澱豐厚的直接的人生經驗;如果還能將它表達出來,你就是天才,你表達出來的東西,就是天才的作品。這樣看來,其實我們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天才。成為天才的條件我們人人具備——研究自己。

接著我們還要把身邊的人作為研究物件,研究父母,研究同學,研究朋友,研究鄰居等的人生經歷,從中獲得間接的人生智慧,引導和幫助同學們養成觀察和研究別人的習慣,也就是把父母等人也當成一部部書來讀。

我們還要引導學生讀名人傳記。中外歷史名人傳記,如讀項羽的故事、劉邦的故事等等,讀不懂文言文,我們讓同學們讀白話文改寫的故事,研究項羽的性格、人生經歷、失天下的原因;研究思考劉邦一個市井無賴的性格、人生經歷、最終得天下的原因,從而獲得間接的豐富的人生閱歷,獲得寶貴的人生經驗、人生智慧和人生教訓。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是有勇無謀,自矜功伐,不善用人,這就是人生教訓啊;劉邦一個市井無賴,後代的人都看不起他,晉代的阮籍就說了“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罵他是豎子小人。罵歸罵,人家劉邦還是最終打敗項羽得了天下,劉邦身上就有長處,劉邦自己總結自己的長處和得天下的原因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劉邦最大的長處是善於用人,項羽最大的缺點是不善用人,這些人生經驗和教訓,不必我們同學們將來親身體驗,付出慘重的人生失敗的代價才獲得,我們通過閱讀中外歷史名人傳記,就可以獲得,何樂而不為?我們給七年級學生編的校本教材——聖泉中學人文素養讀本《跟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交朋友》,也是出於這個初衷,讓學生讀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古代大詩人的傳記故事,可以瞭解他們取得人生偉大成就靠的是什麼,學習他們的人品,激發同學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還要讀中外當代名人傳記,《錢學森傳》 《馬雲傳記》 《比爾•蓋茨傳》 《喬布斯傳》等,研究這些中外當代成功人士的人生經歷,創業歷程,人物性格,從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的人生經驗、教訓,人生智慧,豐富我們學生自己的人生。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第四條: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瞭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並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接受經驗和教訓,形成自我設計人生的意識和能力。

我們說讀古今中外名人傳記,有的老師擔心影響學生的階段考試成績,同學們也說我們有那麼多的各科作業,我哪有時間讀這些。沒有時間是藉口,只要我們願意去做,有一種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學生的未來負責,我們就會爭取時間讓學生去讀這些書。一本《比爾•蓋茨傳》,一本《喬布斯傳》 ,一兩個週末,兩三天時間就可以讀完。學生利用一個週末,每天讀好幾小時,速度很快,然後利用平時的零散時間思考、總結他們的人生經驗、人生智慧就行了。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從某位名人身上學到一種優秀品質,也許就能深深地影響學生的一生,這會增加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習更有動力了,更自覺了,這才獲得了學生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東西。名人的一言一行,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有時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成為學生未來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構建大語文觀,全面提高我們同學們的人文素養,第三個方面的做法就是“處理好校內與校外的關係”,校內是學習,校外是去親近大自然,關注社會的發展,是另一種學習。

我們眼睛不能只盯著課本,只盯著文化課的學習,那樣學習成績上到一定高度就再也上不去了,因為我們只有學習,我們缺少厚重的人文素養積澱作為強大的人生基礎。衡水中學原校長李金池說:“應試教育提高學生的成績是有限的,素質教育更能提高學生的成績。”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大學聯考狀元都不是死讀書讀出來的,他們都是人文素養高、全面發展的人。你看電視臺採訪他們,他們熱愛運動,熱愛音樂,喜歡讀書,口才很好,對人生、對社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回答記者的問題,也都是一套一套的,從容應對,很有分寸感,情商很高。

所以我們在學習課本的同時,還要親近大自然,觀察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研究花草樹木的生長規律,觀察農作物的生長過程,觀察研究飛鳥蟲魚,遊覽名山大川,名勝古蹟等等。讓自然萬物充實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把自己變成一個有高雅情趣的人;同時自然萬物的生命活動,生命規律,跟我們的人生也是相通的,我們從自然萬物,斗轉星移中得到人生的啟迪,獲得人生的智慧。星雲大師說的“趙州茶”“雲門餅”等的“無情說法”,就是自然萬物給我們的人生啟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開頭我們提到了有關水的作文材料,給我們的人生啟迪,從水的因物象形,獲得的人生啟迪是“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從“水滴石穿”,我們獲得的人生啟迪是“以自己的堅持改變環境”。上善若水,柔中有剛,以柔克剛,把兩方面結合起來,又是一種人生智慧“做人要能屈能伸”。如果我們平時對山、水、自然萬物就有所觀察,有所研究,有所思考,有所啟迪,審這樣的作文材料,就會很容易了。我們親近自然並不是為了作文審題,作文審題只不過是我們親近自然、獲得人生啟迪的一個副產品。

我們還要在校內課本學習的同時,走出校門,去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進工廠,下車間,到農村,進農家;走進大商場,走進菜市場等等,研究社會。

還要關注社會熱點,關注社會變革,關注國際關係。全面瞭解中國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改革、民生等發展情況。讓同學們知道釣魚島的歷史,臺灣藍綠兩黨不同的政治主張,美國政府為什麼會停擺,中東宗教派別紛爭的深刻歷史原因,你要知道殲-10戰機是四代機,殲-20戰機是五代機,各有什麼特點,有時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知識瞭解,還要查詢相關資料,進行深入的專題研究。最後形成自己對某一個社會熱點的獨到的見解。

老師和同學們會說,這些東西與會考、大學聯考無關,瞭解研究這些幹什麼。會考、大學聯考不是我們人生的最終目標,我們同學們人生的終極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全面發展的人,將來成為優秀的傑出的人,成為一個會獨立思考,有獨立見解,有思想的人,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瞭解社會,關注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關注這些東西了,長期關注這些東西就會有興趣,有了興趣,就不會覺得沒時間,就不會覺得是負擔,學生們的視野也會為之一開闊,學生們的思想境界也會為之一提升,學生們未來的人生高度也會邁上更高的臺階。

陶行知先生說的好,“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從課內到課外,從研究自己到研究他人,從校內到校外,學生將會成為一個有高雅藝術情趣的人,將會成為一個有思想會思想的人,成為一個人生閱歷豐富的人,將會成為視野開闊境界很高的人,將會成為一個會學習樂學習的人。學生們一旦成為這樣的人,語文學習還是問題嗎?會考、大學聯考成績還是問題嗎?未來人生還是問題嗎?

最後一個方面,在構建大語文觀的整個過程中,還要處理好“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在構建學生大語文觀的整個過程中,我們語文老師的作用非常大,舉足輕重。

這要求我們語文老師首先要更新觀念。要培養學生有大語文觀,首先我們語文老師要有大語文觀,不能把眼光只盯著語文課本上那有限的知識,反覆機械訓練,靠那幾篇文章,靠反覆機械訓練是練不出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也練不出學生的思維水平,更練不出學生的豐富的人生經驗。我們上面講的三個方面的做法,就是為了更新老師的觀念。一個孩子從七年級交給我們到高三結束,這六年正是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會影響其一生的。

其次我們語文老師要加強學習。學習語文專業知識提高我們語文老師自身的文學理解力,增加我們老師自身的文學修養和文學功底;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和理論,提高我們育人的科學性;還要不斷學習,提高我們的課堂藝術:這三個方面的學習事關我們語文老師的專業素養的提升,是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分內之事。

還不是我們大語文觀背景下要求語文老師學習的最主要的內容,當然這三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是必備的,需要不斷充實和提高的。

我們說的大語文觀背景下老師學習的最主要的內容首先是課外閱讀。要求初高中學生讀的那些中外名著,我們語文老師要先讀,先熟讀。有的作品老師們在大學裡或以前讀過了,那時你是作為學生身份在讀,現在要以老師的身份去讀,還要帶著研究的眼光去讀,還要找一些關於這些名著的文學評論來仔細研讀,只有這樣,我們語文老師才能有效指導學生去閱讀。才能幫助學生制定某部名著的合理的閱讀指導計劃。

在學生閱讀名著前能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激發其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名著過程中我們能跟學生一起討論名著中的相關問題,在學生閱讀名著後我們還能夠從眾多的關於這部名著的文學評論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評論、觀點,幫助同學深入理解名著,幫助同學深入思考作品,必要時開個某部名著的主題討論交流會,你才能指導、評判學生討論交流觀點的質量高低。

讀中外歷史名人、當代名人傳記也一樣,老師要先讀,先熟悉這個名人的人生經歷、名言、故事,在課堂上,在平時與學生們的交流中不時的利用某位名人的名言,不時地穿插名人的著名的詩文作品,不斷醞釀激發同學們對某位名人的閱讀興趣,這樣到一定火候,再安排指導學生去閱讀某位名人的傳記,學生們就會喜歡,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興趣,以下的工作就好辦了。

同樣,對大自然,對社會熱點,對流行音樂,對歌星、影星、籃球足球明星,我們語文老師都要關注學習,一方面為了跟同學們有共同語言,讓學生覺得你很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導學生去更多地關注大自然,關注社會熱點。

大語文觀下我們語文老師要學習的東西是很多的,如果我們語文老師就幾本教科書,幾本教參,再也不去進行課外閱讀,不去關注大自然,關注社會熱點,那麼無論如何也不能帶動指導你的學生去進行課外閱讀的。

第三、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課本上的閱讀例文。一方面通過學習閱讀例文讓同學獲得進一步進行課外閱讀文學作品的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更主要的方面,我們用好、學習這些課文,激發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我們語文老師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文字中包含的藝術美感,讓同學們深切地感受到課本中經典詩文的無窮的藝術美感,從而產生對文學藝術的興趣,有了這個興趣,才願意去進行課外閱讀,隨著課外閱讀的展開,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會越來越濃,從而形成良性迴圈,直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種大語文觀,對我們語文老師的課堂的要求就更高了。

我們不僅要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掌握必備的閱讀知識,閱讀方法,形成基本的閱讀能力,我們還要利用課本上的經典例文,讓學生感受到文學藝術的美感,培養同學們課外閱讀活動的濃厚的興趣。

第四、我們語文老師還要利用週末、假期和旅遊節等安排學生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如利用旅遊節去親近大自然。這得有個活動計劃,不能就是玩玩,要在去之前就從網上找到這次旅遊目的地,瞭解自然景觀特點,瞭解人文歷史風貌;去之後引導學生深入觀察、體驗,進一步瞭解,印證收集材料;回來後在蒐集、交流、整理相關資料,或讓同學們整理成文,或開個主題交流會,將旅遊節獲得零散的材料,獲得的感悟,去粗去精,去偽存真,上升為理性的思考。

還可以利用我們班學生家長的資源,讓同學們參加一些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到家長所開的工廠去參觀體驗;請學生家長是醫生的來講講生命的誕生過程;可以去農村瞭解春種、夏耘、秋收的學問和辛苦等等等等。

《紅樓夢》中有句對聯能夠準確地概括大語文觀背景下語文學習的要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大語文觀構建內容我們也明確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我們在平時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外指導中怎麼辦的問題,怎麼落實的問題了,怎麼將以上各種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的問題了。

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①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除了週一至週五在校有固定的閱讀時間,固定的閱讀計劃,固定的必讀的新課標要求的閱讀內容,還要讓同學們在節假日、週末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喜歡閱讀名著和名人傳記,養成手不釋卷的閱讀習慣,要培養同學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離不開老師的引導、指導。離不開語文老師以身作則,語文老師自己要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人,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是一個善於跟學生交流閱讀經驗的人,還要舉辦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化的活動,展示同學們的閱讀收穫,交流同學們的閱讀成果,如黑板報、手抄報、主題班會、辯論會、交流會、朗誦會、專題閱讀指導會等各種各樣的形式,不斷推動同學們的閱讀走向深入,走向高潮。從而讓同學們讀有所獲,讀有成就感,讀有驕傲感,讀有光榮感,不斷增強同學們的閱讀興趣,進而形成閱讀習慣。這對語文老師的要求很高,語文老師要站得高,看得遠,提導得法,適合學生認知水平,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點,隨時創新做法,總是將本班學生的閱讀引向良性發展的軌道。

胡適先生說“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

課外閱讀必須有目標、有計劃、有指導、有交流。這樣的課外閱讀才能高效,才能持久。

②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寫日記不是設有訓練目標,沒有訓練計劃,沒有規定內容的鬆散的訓練,那樣學生就只知道記流水帳,久而久之,寫日記就成為學生的負擔,寫日記在國中1-2年級、高一年級要有整體的訓練計劃,明確學生的訓練目標,有規定的幾大塊訓練內容,如可以寫觀察日記:分成觀察人物、觀察景物、觀察事物的日記,又如寫觀察人物日記要也有訓練的步驟和目標,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環境描寫,各有哪些種類和方法,這些描寫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突出人、景、物的特點,藉以表達感情。每種訓練目標還要列出課文中學過的,新課改名著中有的精彩的片斷描寫數段給學生定向閱讀,學習、模仿、遷移寫觀察日記。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有精到的寫作指導,有定向的閱讀材料,有充分的寫作準備,有寫日記後的講評,分小專題,逐項推進。也可以寫評論日記,對社會熱點,對閱讀的名著,對校園、班級的現象,對自己的思想行為發表評論,也要有明確的訓續目標,有規定的內容,有素材收集準備,有寫作指導,有例文引導,有作後反饋、交流、評價,不斷推進。我們將國中高中語文的所有規定的學習內容,形成一個一個具體系統的訓練點,這樣的觀察日記,評論日記,又叫微點作文,既培養了同學們實踐能力:包括培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包括培養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又培養同學們的閱讀能力,你要在寫作前,定向閱讀相關內容,,還培養了同學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質疑批叛等創新能力,一舉多得,當然,這項工作對我們語文老師的要求很高。

以上講的是要培養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培養同學們寫日記的習慣,這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兩個行之有效的抓手。

關於定向閱讀,本學期我在13級巨集志班做了一些嘗試,效果很好。簡單介紹一下。本學期我已經進行了10個話題的定向閱讀和課前三分鐘演講。我發現巨集志班成績很好的同學大部分存在三個問題:你佈置他們去讀名著,他們不去讀,主要是讀不下去,不願意去讀,巨集志班完整讀完《紅樓夢》《三國演義》的每班就三兩個人;第二,你讓他們課堂上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總是不自信,要麼聲音很小,要麼吞吞吐吐,要麼說不出完整的句子;第三,視野狹窄,思想貧乏,理論水平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我給他們每兩週發一個圍繞一個大約三萬字左右的定向閱讀材料,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帶著寫作演講稿的任務去讀。如配合選修課名著閱讀我選了“你怎麼看歷史上的曹操和小說中的曹操”“紅樓夢詩詞歌賦的作用”兩個定向閱讀材料,讓他們寫作演講稿,選擇優秀的同學在課前三分鐘演講;如我選擇“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給我們哪些啟示”“從北大和哈佛談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學是什麼樣的,未來精英人才應具備哪些特質?”兩個話題,各給他們三至四萬字的定向閱讀材料,帶著問題去讀,帶著寫作演講稿的任務去讀;又如配合小說選修課《呼蘭河傳》教學我選擇了“中國國民的劣根性產生的原因、危害、如何改造”“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兩個話題,各給三至四萬字的定向閱讀材料,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帶著寫作演講稿的任務去讀;選擇兩個熱點話題“反腐”“創新”,各給學生三至四萬字的定向閱讀材料,帶著任務去讀,帶著寫作演講稿的任務去讀;配合古代詩文選修課教學內容我選擇了“從儒家及孔子、孟子那裡我們能學到哪些人生智慧”“從道家及老子莊子那裡我們能學到哪些人生智慧”“從蘇格拉底等西方哲人那裡我們能學到哪些人生智慧”,各精選三至四萬字的定向閱讀材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帶著寫作演講稿的任務去讀;我還準備選擇這樣幾個有安徽地域特徵的定向閱讀話題“合肥大建設”“徽商及徽文化”“李鴻章悲劇是個人悲劇還是時代悲劇”“怎麼看以包拯為代表的清官情結”。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何培養國中1-2年級高一高二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講起來很玄乎,其實操作起來,也很具體,也有抓手。

①我們語文老師要利用課本上的閱讀例文,巧妙設定帶有爭議的、可以有不同理解、答案不是唯一的問題讓同學們聯絡課文討論,各有自己的觀點,各自為自己的觀點從文中找論據,國中的課文我不太熟悉,我舉高中的幾篇文章為例說說,例如戲劇《雷雨》、高中選文,語文老師要善於捕捉到課文中就有的探究的問題點,我們就可以有意識捕捉和設定這樣的討論探究題:

周樸園對魯侍萍到底是真情還是假意?

主張有真情的同學能從文中找到充足的論據:三十年了,還保留著侍萍當初的傢俱,還保留著侍萍坐月子怕風關窗的習慣,還保留著袖口上當初侍萍繡著的梅花“梅”字的舊襯衣,還記得侍萍的生日是四月十八日,這沒有真情能做到嗎?

主張周樸園對魯侍萍是假意的同學也從文中找到充足的論據:發現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的魯侍萍時,他連問三問:“你來幹什麼?”“誰指使你來的?”“三十年的功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這能說他對魯徐萍有真情嗎?非常冷酷,非常無情。

最後引導同學們深入理解周樸園的形象,人是複雜的動物,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要想真實,就要跟社會現實中的人物相似,是一個有多個性格側面的圓形人物,而不是性格單一的概念化型別化的扁平人物。

培養同學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而不能滿足於接受標準答案,統一答案,這就是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的抓手。

只要老師改變觀念,有了培養同學創新精神的意識,你就會從一篇看似平常沒有任何探究價值的文章中找到引發學生思考探究的點,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高中課本中的小說《祥林嫂》,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選文《小團圓媳婦之死》我們都可以設定探究題,培養同學們的獨立思考的創新精神。

祥林嫂之死,到底是誰之罪?

小團圓媳婦之死,到底誰是凶手?等等。

每個問題都有五至六個答案,而且都能夠從課文中找到充足的論據。

②利用名家名篇培養同學們發現問題,質疑批叛的創新精神,這又是一個抓手。

名家名篇都是名家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發表的觀點和抒發的情感,離開了特定時代背景,名家所發表的觀點和抒發的情感就不一定正確了,就有了例外,我們要鼓勵同學們從名家名篇中發現不足,敢於質疑,敢於批判,培養同學不迷信權威的創新精神。

從名家作品中的用詞造句的語病,到謀篇佈局的技法,到觀點,到情感,在完整準確理解的前提下,都可以質疑。

如餘秋雨在散文《我的家鄉》中就用“鬼斧神工”這個成語來描寫大自然,明顯該成語的物件用錯了。

巴金的散文《燈》中,有同學找出很多不合語法的病句。

如《雷雨》中,魯大海形象的簡單,概念化,單薄,這種不足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如《竇娥冤》中竇娥發下三樁誓願都是靠天地來證明自己的冤屈,與前面“天也,你錯勘賢愚枉為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的強烈的反抗精神何其矛盾?作品中的這種不足和矛盾應該怎麼看待?

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達的感情就相當矛盾,一方面對周公瑾“小喬初嫁了”就能立下“檣櫓灰飛煙滅”的奇功,讚賞羨慕不已。一方面又說“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人生虛無,建功立業都沒有用,在一篇詞作中情感有如此大的矛盾怎麼看待?怎麼理解?怎麼統一全詞的思想感情?

這要求我們語文老師有一雙慧眼,善於捕捉名家名篇中的矛盾和不足,引導學生質疑討論、批叛,最後學生們在課外閱讀時也帶著這樣一雙慧眼,敢於質疑,敢於批叛,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據,我們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就這樣一點一滴培養起來了。

必須培養學生聯想想象、質疑批判、辯證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XX年全國18套大學聯考語文作文題有15套從不同的角度考查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這是一個強烈的訊號。美國大學聯考連續四年作文題都是考查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①課內通過預習來培養同學們的初步自學能力

每篇講讀課文上新課前,必須出示預習思考題,先引導同學們自學課文,獨立回答預習思考題,課堂上要檢查預習情況,回答預習思考題,這是培養同學們語文自學能力的最基礎最有效方法。

②課內通過對散文、小說、詩歌、議論文、說明文等不同文體的學習,教會學生根據不同文體的不同特徵、不同要求去閱讀各類文體的正確方法,通過教材上基本篇目的學習,熟練掌握了散文的閱讀方法,閱讀重點,小說的閱讀方法,閱讀重點,才能在課外閱讀同類作品的時候,有方法可用,知道怎麼欣賞,有重點可抓,知道重點在哪裡。學生自學能力,是要從課內得法,課外加強提高的。

有了這種初步自學能力,學生就知道名著閱讀,我去幹什麼,我怎麼幹,這樣他課外閱讀就會有實在的收穫,就會有興趣讀下去,就會養成喜歡閱讀的習慣,語文自學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如果不懂閱讀方法,沒有一點初步的自學能力,你讓他課外閱讀,他讀了,他不知怎麼發析,重點在哪裡?方法在哪裡?他就為讀而讀,為完成任務而讀,久而久之,興趣沒有了,習慣也無法養成。語文自學能力的提高更無從談起。

舉個例子,如根據文體特徵,教給學生閱讀小說的方法,五個環節:一梳理情節,讀了一個章節就概括“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把幾千字的一個章節,一句話兩個內容濃縮成:“什麼人做了什麼事”。完全一點的用五個“w”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這是同學們讀小說每個章節最基礎的工作,就是概括內容,就這麼做,自學就有抓手了,堅持下去,概括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第二個環節分析人物性格,從每一章節的人物描寫中,從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中,抽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的抽象分析能力,這是我們讀小說必做的分析工作。

分析的方法是“三個聯絡”,聯絡人物描寫的具體內容,聯絡上下文情節背景,聯絡自己的人生經驗。不斷地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這樣抽象分析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自學有抓手——分析描寫,抽象性格,堅持下去,鑑賞分析能力就會不斷提升。

第三步是抽象主題,看似很困難,教給學生自學方法,也就不那麼困難了,如小說主題不外三種,你根據小說塑造的主人公的性格,主人公的命運可以看出作者是肯定讚揚,還是否定批叛,還是感情複雜?這是從人物性格得出第一種主題,抒發作者的什麼感情;第二種主題,從主人公人物命運是自己造成的,可以得出人生智慧,人生的經驗,人生的教訓;第三種主題從主人公人物命運是社會造成的,可以得出小說主題是揭示批叛社會的某種本質。培養同學們的邏輯分析能力,自學有抓手,從性格出發,進一步抽象主題,堅持下去,抽象分析能力就會不斷提升。

第四步讀小說自學方法,回頭總結,作者為了塑造人物性格,為了增強表達效果,都用了哪些藝術手法?找出來體會表達效果。提高同學的藝術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培養同學高雅的藝術品位。

最後一步,在完整理解一部小說的基礎上,可聯絡自己的人生經驗,聯絡當今的社會現實,參考一些名家的評論資料,質疑批叛小說中的種種不足,培養同學的獨立思考的創新精神。

以上五步中的每一步都可以隨手在書上加批註,三言兩語,寫在書的空白處,批註的種類很多:可以在優美的句子下劃波浪線,可以在重要的句子下劃橫線,可以在不理解的句子邊打?號等等,可以進行註釋式批註,質疑式批註,理解式批註,感想式批註,發現式批註,評價式批註,聯想整理式批註,補充式批註等等。

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養成隨時分析總結,隨時聯想想象,隨時思考比較,隨時留下批註的習慣,這是培養同學們語文自學能力的最重要的抓手。

我這裡只是講解了小說自學的方法,其他文體都可以總結出一整套簡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學們課外自學時使用。

課外閱讀,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必須有老師的指導,否則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這裡的每個環節對我們的語文老師的自身素養,要求都很高,我們自己沒有任何自學經驗,對各種文體閱讀方法都不清楚,以己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行的。

所以我們的語文老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適應新時代新大學聯考人才培養對我們提出的高要求。

我們不僅要構建大語文觀,還要積極踐行大語文觀,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新大學聯考的要求,才能真正培養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