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演講稿 > 發言稿

工業發展會議講話稿範文(精選3篇)

欄目: 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6.89K

工業發展會議講話稿範文 篇1

同志們:

工業發展會議講話稿範文(精選3篇)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高規格的全市工業發展大會,這是繼全市旅遊發展大會之後,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剛才,自治區工信委朱鼎朝副主任作了重要講話,對我市推動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寶貴指導意見。等一會,小東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

近幾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自治區工信委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我們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落實《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認真貫徹自治區關於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以及打造“14+10”產業叢集的決策部署,成功實施北海三年跨越發展工程,以加快打造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三大千億元產業為重點,強力推進產業專案建設,加快發展優勢產業,實現了北海工業歷史性的跨越發展。一是工業實力顯著增強。20xx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21億元,是20xx年的4.3倍,工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率達到80%,比20xx年增加了31個百分點。二是工業發展明顯提速。20xx年以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2.1%,20xx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69.5%和59.5%。三是質量效益明顯提升。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達到了84.9億元,是20xx年的5.2倍,工業稅收對財政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強。在工業總量迅速做大的同時,節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6%。四是培育千億元產業成效顯著。20xx年電子資訊產業實現產值500億元(含服務業),是20xx年的5.6倍,石油化工產業完成產值300億元,臨港新材料產業完成產值150億元,三大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84.8%。五是工業發展後勁更足。20xx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工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為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後勁。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北海工業發展的不足。一是工業化程度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雖然我市工業化“補課”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工業化率為2.45,達到了全區平均水平,但仍然明顯低於全國3.82的水平。二是產業結構仍有較大的調整潛力。從總體上看,我市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慢,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技術水平不高;產業鏈條短,上下游和相關產業配套不足,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比重比較低。目前全市工業增加值率只有25%,低於全區水平6個百分點。三是制約工業發展的瓶頸仍然較多。主要是用地用海指標不足、徵地搬遷難度大、電力供需矛盾突出、物流成本高、口岸開放不足,企業貸款難、融資貴,等等。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和改進。

為貫徹落實好全區工業發展大會精神,在新的形勢下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市委、市政府組織了專門力量,廣泛開展調研,深入進行謀劃,出臺了《關於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決定》、《北海市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扶持獎勵辦法》等重要檔案,明確了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目標,也就是在20xx年工業總產值跨越千億元大關的基礎上,全市工業總產值到20xx年力爭達到3000億元、20xx年力爭達到4500億元、20xx年力爭達到8000億元,工業發展空間佈局更加合理、工業競爭實力不斷提升、工業科技水平明顯提高、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這個目標,符合自治區提出的“三步走”、“兩優化”、“三提升”的總體目標要求,切合北海工業發展的實際,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決定》還從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三大方面,對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及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決策和部署,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定》的總體部署和具體要求,確保如期實現《決定》明確的各項發展目標。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構建完善具有北海特色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要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工業化與城鎮化相互促進、工業化與資訊化深度融合,加快北海工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優勢產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優勢互補、特色鮮明、良性互動、共同提升的發展格局。

一是加快完善現代工業佈局。調整完善發展佈局,是在北海工業經過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總體上形成了一定的量之後,我們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要以北海組團、鐵山港(龍潭)組團為兩核,以廣西北海工業園區、北海出口加工區等七大園區為重點,以325國道北海段沿線地帶為補充,加快構建“兩核七園一帶”工業佈局。要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重大產業專案在我市佈局,不斷提升北海在廣西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中的地位;要推動企業向園區集中,推動工業集約發展,不斷提高工業集中度。到20xx年,產業園區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95%以上。

二是全力打造三大千億元產業。可以說,電子資訊、石油化工和臨港新材料三大產業的異軍突起,是近年來北海工業實現跨越發展最為突出的標誌;要實現今後一個時期北海新型工業化的跨越發展,也必須繼續依靠這三大產業的快速發展。要堅持擴大總量、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完善配套,促進產業叢集化、規模化發展,儘快將其打造成為千億元產業,並推動向更高的水平發展。電子資訊產業在做大做強計算機整機及零部件等五大板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軟體服務業,加強系統整合製造。石油化工產業重點發展煉化一體化、天然氣加工、精細化工等產業,加快建設鐵山港石化產業基地。臨港新材料產業要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斷延伸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培育和發展先進製造業。

三是大力提升傳統產業。繼續發展和提升傳統產業,是充分發揮北海資源優勢,擴大工業經濟總量,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需要。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林紙、能源和船舶修造等傳統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要向精深加工發展,進一步提高附加值,突出抓好水產品加工,積極發展果汁、奶飲品和保健酒生產,提高蔗糖生產附加值,穩步推動糧油加工和飼料生產。林紙產業要圍繞服務和配套北海林紙一體化專案,提高林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形成產業叢集。能源產業要加快神華國華北海能源基地建設,推進北海電廠二期工程,積極發展熱電聯產,適當發展生物質能源和風力發電。船舶修造業要大力引進先進修造船專案,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材料,鞏固發展漁船修造,逐步淘汰落後產能和發展新型專用船舶修造。

四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放棄新興產業,就等於放棄了未來。要加大政策引導扶持力度,積極引進專案、資金、技術和人才,努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重點培育和發展新材料、海洋生物和新能源等產業。

五是堅持加快新型工業化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相促進,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要按照“區城共建”和打造生態宜居文明城市的要求,逐步把各產業園區建設成為現代化新城區,推進北海組團和鐵山港(龍潭)組團聯動發展,以產業的集聚、壯大和輻射,帶動城鎮化建設,以城市功能、城市環境的不斷完善和優化,促進產業持續發展,形成以產興城、依城促產、產城互動的發展格局,促進人口和產業聚集,力爭在全區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要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推動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中心建設,建立企業資訊化公共服務平臺,推進企業資訊化改造,規劃建設軟體產業園,促進創意產業發展。

二、強力推進工業專案建設

推動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專案建設是引擎、是載體、是支撐、是抓手。我們必須始終抓緊抓好工業專案建設,以專案建設的大突破,實現工業經濟的大發展。

一是集中力量推進一批重點工業專案。在會前,我們對20xx-20xx年重點工業專案進行了認真梳理,篩選出97項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重大工業專案及配套專案,計劃總投資超過了1600億元。這批專案落實到各縣區、各園區,其中合浦縣17項,總投資107.9億元;銀海區2項,總投資3.2億元;海城區2項,總投資4.6億元;北海工業園區19項,總投資263億元;北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6項,總投資68.6億元;北海出口加工區5項,總投資14.6億元;鐵山港(臨海)工業區38項,總投資1166億元;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2項,總投資1.03億元;廣西電網公司北海供電局6項,總投資16.8億元。對這97個重點專案,各職能部門、責任單位和配合單位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緊強力推進。為了加強推進力量,我們還專門建立了市領導聯絡推進重點工業專案制度,從這97個專案中篩選出總投資1041.8億元的34個專案,由市領導負責聯絡,全程協調,抓緊推進。除此之外,各園區和有關部門還要繼續加強專案儲備,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資金投向,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認真謀劃和儲備新的一批產業專案,確保專案建設的可持續性。

二是圍繞專案推進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要著力做好重點專案前期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專案責任單位、業主單位的指導,大力推進規劃、選址、徵地、環評等各項前期工作。專案前期工作紛繁複雜,往往耗時很長,要力求縮短辦理時間,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凡需要國家、自治區有關部門審批核準的專案,市級相關部門都要配合追蹤跟進,爭取儘快獲得國家或自治區批覆;凡需要市級有關部門審批、核准或備案的專案,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並在規劃範圍內的,市級有關部門必須做到隨到隨批。要切實加強重點專案建設管理,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定期進行會商,及時研究解決專案建設遇到的問題,推動專案儘快建成和達產達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以產業園區為載體推動工業集約發展

大力發展園區經濟是推動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近年來北海發展工業的成功經驗和基本做法。要繼續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構築產業叢集發展平臺,不斷提高工業集約發展的水平。

一是重點發展七大產業園區。要著力抓好園區專業化、特色化建設,加快形成佈局集中、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把產業園區辦成產業叢集的主陣地。北海工業園區要加快建設北海電子產業園(新城),重點發展電子資訊製造業,建設電子資訊產業叢集,打造電子資訊產業基地。北海出口加工區要打造成為廣西全方位承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轉移的出口加工基地,逐步發展成為綜合保稅港區,重點抓好B區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北海高新區重點發展軟體研發、積體電路設計、動漫產業和先進電氣裝置製造、海洋生物製藥等產業。鐵山港(臨海)工業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和臨港新材料等產業,打造現代化的臨海工業基地。廣西合浦工業園要逐步建設成為連線北海中心城區與合浦縣城的現代化工業新城。龍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產業園)要逐步打造成為廣西與香港合作的重要平臺、桂東南地區重要出海口岸及戰略資源進出口集散中轉中心。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要加快規劃建設,大力引進海洋產業科研機構,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打造科研服務平臺和產業示範基地。

二是切實增強產業園區承載能力。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建設產業園區道路、管網、環保等基礎設施,鼓勵園區多建標準廠房,加強綠化建設。要立足產業基礎,及時調整和完善發展規劃,提升產業園區發展檔次,擴大園區發展規模和發展空間。當前要突出抓好北海出口加工區B區建設,確保如期實現封關執行目標,提前做好引進企業的基礎工作。加快規劃建設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等三個千億元產業園,為延伸產業鏈、實現叢集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要進一步完善園區功能,努力提升資訊、物流、金融、政務及生活配套等服務水平,推動園區專案落地、產業加快發展。

三是大力提升園區開放開發水平。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加強工業專案招商引資,立足大招商、招大商,推動國內外大集團、大企業進駐北海發展。要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抓住當前三大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產業叢集初步形成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大造聲勢、擴大影響,形成更強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上下游企業和關聯企業進入北海發展。要抓住發達國家和港澳臺、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創新方式,加大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要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等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臺,努力實現招商引資規模和專案質量水平的新突破。同時,各園區要抓好近年招商引資簽約專案的落地建設工作,提高履約率,主動幫助業主完善各類手續,創造必要條件,促進專案早日開工建設。

四、進一步轉變工業發展方式

要通過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提高工業科技水平,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工業發展質量,不斷增強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是堅持綠色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北海的品牌和優勢,發展工業必須始終堅持不破壞北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要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推進資源利用高效化、生產過程集約化、環境影響最小化,促進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建設美麗北海。加大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執行力度,引導企業建立自覺自律、持續改進的節能環保管理體系。積極推進礦產資源、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以及再生資源、水資源的迴圈利用,進一步減少能源資源的消耗。支援企業技改挖潛增效,鼓勵企業採用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淘汰落後產能,開展節能減排改造,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推動工業綠色迴圈發展。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創新是工業發展的動力源泉。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大科技投入,推動企業實現裝置更新換代和技術創新。要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支援企業設立各類技術中心、設計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增強創新發展能力。要加強創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工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要實施合作創新驅動,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建立完善政府搭橋、企校合作、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要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促進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發展,提升工業經濟科技含量。

三是堅持安全發展。安全生產是工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石,一定要把安全生產作為工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要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切實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要堅持“一崗雙責”,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進一步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隱患排查治理,努力實現安全生產與工業發展水平同步提升,保持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五、進一步營造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良好環境

實現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廣泛凝聚力量,落實優惠扶持政策,加強協調服務保障,形成推動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有力的保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是工業跨越發展的主要負責人,要把工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把主要精力放到支援和推動工業跨越發展上來,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健全領導幹部聯絡企業制度,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要建立完善工業跨越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按照“四定”的要求細化目標管理,逐級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加強全程考核監督。

二是強化宣傳引導,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和各種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工業發展的經驗和亮點,為工業發展搖旗吶喊、加油鼓勁,傳遞支援實體經濟的“正能量”、唱響重視工業發展的“好聲音”。要引導社會關注、理解、支援和參與工業發展,增強企業家的責任感和產業工人的歸屬感。

三是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要通過轉變職能和提高行政效能,減少審批、下放審批,做到能夠下放的許可權都下放,能夠交給市場的都交給市場;需要審批的要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程式,提高審批效率。既要把該放的權力放開放到位,又要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好,把工作重點放在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制定標準、保護環境、支援創新等方面。要積極幫助企業解決政策落實難、專案落地難、審批辦事難、用地用工難、投資融資難等困難,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更好的環境和更好的服務。

四是強化激勵扶持,打造優越的政策環境。這次出臺的《北海市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扶持獎勵辦法》,從扶持資金、財稅體制、發展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對工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市級層面能給的優惠政策給到園區,由園區直接扶持企業。各園區要根據《辦法》制定可操作的具體細則,確保我們想招來、本身願意來、並對北海發展有利的企業能真正落地,真正得到優惠、得到發展。各園區和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好扶持政策的導向作用,激勵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延伸產業鏈,加快打造三大千億元產業;同時支援傳統產業盤活存量、做大總量,提升層次;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引導企業注重效益,加大稅收貢獻;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不斷提升競爭力;引導企業節約利用資源能源,進一步提高綠色發展的水平。在加大對企業扶持獎勵的前提下,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槓桿效應,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加快發展。同時,要用足用活國家和自治區出臺的相關政策,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足額兌現,努力實現政策效應的最大化。

同志們,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不斷增強城市持續繁榮發展的產業支撐,關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意義重大而深遠。我們要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瞄準新目標,掀起新一輪工業跨越發展的熱潮,為全面開創北海科學發展新局面,率先在廣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工業發展會議講話稿範文 篇2

同志們:

這次全市工業發展大會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結合北海實際學習貫徹全區工業發展大會精神,認真總結近幾年來特別是實施北海三年跨越發展工程以來發展工業的成功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北海工業發展的形勢,組織和動員全市幹部群眾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加油鼓勁、乘勢而上,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為北海在廣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為了開好這個會議,市委、市政府作了充分準備,開展了調查研究,進行了科學測算,出臺了相關檔案,篩選了一批重點專案,今天上午還組織大家集中參觀了部分工業企業和專案,這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貫徹落實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態度上是堅決的、行動上是積極的;對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思想上是重視的、謀劃上是認真的。剛才,自治區工信委朱鼎朝副主任對加快北海工業發展講了很好的指導意見,家斌同志對有關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講得都很好,希望同志們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凝聚共識,切實增強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是貫徹落實黨的關於“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要求的實際行動,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加快富民強桂新跨越步伐的重大決策,是北海在廣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要認清形勢、凝聚共識,為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第一,要深刻認識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是北海的戰略選擇。一是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工業化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國內外許多發達城市的發展歷程表明,經濟發展主要是以工業化為標誌,經濟發展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工業化的過程,沒有工業的充分發展,就談不上實現現代化。北海歷史上曾經歷三次大發展的良好機遇和短暫輝煌,卻未能實現持久繁榮,根本原因就是工業化程序緩慢、城市發展缺乏產業支撐。二是從北海近年來的實踐來看,推進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是西部欠發達地區有效追趕發達地區的必由之路。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我們通過實施北海三年跨越發展工程,強力推進專案建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認真進行了“工業化補課”,實現了工業跨越發展,明顯增強了產業支撐,較好地解決了城市發展內生力不足的問題,走出了一條西部地區欠發達地區以跨越發展追趕發達地區的路子。成功的探索實踐,讓我們嚐到了抓工業的甜頭。我們要乘勢而上,進一步把工業做大做強,為北海持續繁榮發展提供更有力的產業支撐,為北海有效追趕發達地區注入強大動力。三是從北海發展的現實需要看,推進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是在廣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大力推動科學發展、在廣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北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實現這個目標,最重要的是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和關鍵,千方百計加快經濟發展,而發展北海經濟最有效的就是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工業。近幾年來,北海的工業發展雖然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但總體規模還不夠大、發展水平還不夠高,需要加快工業化程序,進一步擴大財稅來源、加快城市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讓北海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二,要深刻認識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所具備的優勢和條件。一是從國家層面上看,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隨著全會精神的全面貫徹落實,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轉變發展方式的步伐將明顯加快,全國經濟發展將活力更強、質量更高,更加健康和可持續;國家繼續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在專案佈局、轉移支付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扶持力度,把加快新型工業化作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戰略的重要支撐,出臺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振興實體經濟。這些都為我們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廣闊空間。二是從自治區層面看,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對工業發展高度重視,作出了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重要決策,全面實施“雙核驅動”戰略,加快構建“兩區一帶”工業佈局,強調要發揮北部灣經濟區戰略引擎作用,加快建設沿海臨港大工業基地,在專案安排、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給予北部灣經濟區更大的支援,為北海加快發展工業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從北海層面看,經濟發展呈現出速度快、質量好、結構優、後勁足的鮮明特點,在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20xx年以來超千億元工業投資積聚的勢能不斷釋放,幾個產業園區生機勃勃,一批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壯大,一批骨幹企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批產業專案正在加快推進,北海工業實力明顯增強,跨入了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同時,北海的工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專案建設和企業發展的承載能力不斷增強,服務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具備了擴大開放引進更多工業專案的良好條件,為我們促進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我們的發展思路、發展舉措和發展成效,得到了中央領導和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來北海考察調研時指出,北海已浴火重生、發展大有希望,要乘勢而上,北靠腹地、向南開拓,把北海建設成為廣西乃至全國的新亮點。李源潮副主席來北海考察調研時認為,北海城市規劃好、理念好、發展勢頭好,發展大有潛力。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勉勵我們發揮優勢、乘勝前進、加快發展。上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勉勵鞭策,讓全市幹部群眾進一步堅定了信心、振奮了精神、鼓舞了鬥志,這些都成為我們加快發展工業的強大精神動力。

第三,要深刻認識近年來北海進行“工業化補課”的成功實踐給我們的重要啟迪。近年來我們在推進北海跨越發展的成功實踐中,探索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為我們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提供了重要啟迪。

一是始終堅持產業帶動跨越發展。我們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把發展優勢產業作為推動跨越發展的突破口,圍繞發展產業抓專案建設、抓好專案建設促進產業發展,三大產業加速向千億元產業邁進,大大夯實了城市發展的產業支撐,北海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成功擺脫了過去“短暫輝煌之後即被打回原形”的宿命。實踐證明,產業帶動跨越發展符合北海市情、體現了北海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科學發展觀在北海的生動實踐,要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

二是始終堅持採取“四定”辦法推進專案。我們把專案建設作為推動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健全專案推進機制,採取定人員、定職責、定時間、定進度的辦法,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強化督查、嚴格考評,有效推進了專案建設。實踐證明,“四定”辦法有利於落實工作責任、控制時間節點、便於考評獎懲、真正管用有效,要堅持和完善這一辦法。

三是始終堅持深化開放合作積極招商引資。我們充分發揮北海的比較優勢,堅持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大力招商引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成功引進了一批大企業來北海投資興業,成為北海工業發展的骨幹力量。實踐證明,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開放都是北海最突出的比較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廣借外力才能更好地發展工業,要通過擴大開放、深化合作、增添動力,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

四是始終堅持加快發展工業和保護生態環境並重。我們注意處理好加快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係,在加快發展工業、增強產業支撐的過程中,切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保持了北海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實踐證明,只要頭腦清醒、科學謀劃、統籌安排,發展工業與保護生態環境是可以雙贏的,在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崛起之路。

在看到有利條件和認真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北海加快發展工業還面臨著人才儲備不足、用地用海指標不足、徵地搬遷難度大、物流成本過高、中小企業融資難,以及為企業服務的水平不高等諸多困難和問題,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好迎難而上、克難攻堅的思想和精神準備。

總的來說,北海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意義重大、前景廣闊、困難不少、任務艱鉅。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認清形勢,進一步增強信心、堅定決心,把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

二、明確目標、乘勢而上,努力實現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有清晰的總體思路: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戰略部署,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按照“轉方式、調結構、上規模、促融合、提質量、增效益”的總體要求,堅持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推進專案建設為著力點,以發展優勢產業為主攻方向,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提升傳統產業,著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推動北海經濟社會大發展。

經過綜合分析測算,未來幾年北海工業發展的目標是:在20xx年工業總產值跨越千億元大關的基礎上,全市工業總產值到20xx年力爭達到3000億元、20xx年力爭達到4500億元、20xx年力爭達到8000億元,同時實現工業發展空間佈局更加合理、工業競爭實力不斷提升、工業科技水平明顯提高、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圍繞上述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必須努力構建“123457”發展新格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主線,深度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兩化融合,加快打造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三大千億元產業,大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林紙、能源和船舶修造四大傳統產業,致力提升資訊、物流、金融、政務及生活配套五項服務水平,加快建設廣西北海工業園區、北海出口加工區、廣西北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廣西合浦工業園、龍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產業園)、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七大產業園區。

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抓住關鍵、整合力量,重點做好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

1、優化工業發展空間佈局。要認真落實《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根據北海的資源分佈、工業發展基礎和產業發展需要,加強規劃引領和政策引導,優化佈局、拓展空間,不斷完善工業發展平臺,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鮮明的工業集中區,促進工業企業和工業專案向產業園區集聚,進一步提高工業集中度。要加快構建以北海組團和鐵山港(龍潭)組團為兩核、以七大產業園區為重點、以325國道北海段沿線地帶為補充的“兩核七園一帶”工業發展空間佈局。

一要統籌推進北海組團和鐵山港(龍潭)組團產業發展。要充分發揮北海組團生產要素聚集能力強的優勢,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環境影響小的電子資訊等新興產業,加快建設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發揮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的作用,積極建立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資訊產業示範基地。充分發揮鐵山港(龍潭)組團擁有深水良港優勢,加快建設億噸大港,完善鐵路、公路、環保等基礎設施,佈局和發展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林紙、能源和糧油加工等產業,適時發展船舶修造和港口機械製造業,逐步打造成為現代化的臨海工業基地和物流中心。

二要加快推進重點產業園區開發建設。推進鐵山港工業區鐵路支線、路網、供電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北海出口加工區B區基礎設施確保如期封關執行,加快北海工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步伐,推進龍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產業園)、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開發建設。要大力招商引資,加快專案建設,同時鼓勵和引導園區外的工業企業向產業園區搬遷,更好地發揮園區的集聚功能和效應。

三要積極推進325國道北海段沿線工業帶建設。依託資源,加強引導,改進服務,發揮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鄉鎮工業,繁榮非公有制經濟,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產轉業,帶動沿線鄉鎮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

2、加快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能否科學選擇和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關係到一個地方工業發展的速度與前途。我們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市場需求情況和北海的資源條件、工業發展基礎,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扶持骨幹企業發展壯大,同時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積極促進企業間縱向銜接、橫向配套,形成骨幹企業支撐、中小企業配套和優勢互補、延伸性強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叢集化、規模化發展,不斷壯大工業實力。

一要加快打造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三大千億元產業。堅持擴大總量、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完善配套,抓緊實施三大產業的發展規劃。電子資訊產業要加快建設北海電子產業新城,逐步建設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範基地、中西部重要的電子資訊產業基地、面向東盟的電子產品出口基地,同時要充分發揮北海在發展軟體開發方面有依託、有基礎、有氛圍和生態環境良好等明顯優勢,積極培育發展“白領產業”,規劃建設軟體產業園,落實優惠政策、引進高階人才、營造優良環境、積極開拓市場,推動軟體研發和推廣應用高速高效發展;石油化工產業要重點發展煉化一體化、精細化工和天然氣加工等產業,加快中石化北海煉化公司等龍頭企業發展,積極引進相關石化專案,促進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加快建設鐵山港石化產業基地;臨港新材料產業要努力擴大誠德集團公司產能,同時大力發展不鏽鋼精深加工,努力打造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新材料生產基地。

二要大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林紙、能源和船舶修造四大傳統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要向精深加工發展,進一步提高附加值,突出抓好水產品加工。林紙產業要圍繞服務和配套北海林紙一體化專案,提高林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逐步形成製漿造紙及配套深加工相結合的產業叢集。能源產業要擴大規模、降低能耗、注重環保,加快發展大型火力發電,適當發展生物質能源和風力發電。船舶修造業要適應市場需求,大力引進先進修造船專案,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材料,鞏固發展漁船修造,逐步發展新型專用船舶修造。

三要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積極應用先進資訊科技促進工業發展升級,建立企業資訊化公共服務平臺,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工業,以企業為主體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培育一批行業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對工業發展的貢獻率。推動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中心建設,積極搭建產學研結合的科技服務平臺和孵化基地。加強與國內外有較強研發能力的大型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開發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著力打造名牌產品,提升北海工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堅持以“四定”辦法推進工業專案。專案建設是加快工業發展的重要抓手,要圍繞發展優勢產業,堅持採取“四定”辦法,大力推進工業專案,確保工業持續快速發展。

一要抓緊推進重點專案增強工業發展後勁。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林紙一體化、廣西(北海)LNG、神華國華廣投(北海)能源基地、朗科科技、惠科電子等在建專案,力爭儘快建成投產;加快誠德鎳業擴能及冷軋工程、三諾智慧產業園二期工程建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要抓緊做好中石化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國投北海電廠二期、華電合浦電廠一期等專案的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同時要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內外市場需求,抓緊策劃一批新的工業專案,紮實做好專案前期工作,積極招商引資,爭取更多的工業專案簽約落地、開工建設。

二要著力解決制約工業專案推進的各種問題。建成一個工業專案很不容易,需要付出十分艱苦的努力。要加強協調、整合力量、改善服務,著力解決徵地搬遷、用海用地、供電供水和環評報批等問題,做到簽約專案促開工、在建專案促投產、投產專案促達產。要加大推進重點專案的力度,實行市四家班子領導聯絡推進重點專案制度,全力推進專案建設。

三要注意貫徹落實國家消化過剩產能的有關要求。在加快工業發展的過程中,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消化過剩產能的要求,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自覺服從國家消化過剩產能的大局,確保不新上屬於國家禁止和限制的專案,防止增加消化過剩產能的負擔。

4、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工業發展活力。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新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們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動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出訪東盟時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在廣西考察調研時強調,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好、發展好,不僅對西南地區,而且對中南地區,甚至對全國都具有戰略意義,廣西要成為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新的戰略支點;在北海考察調研時要求北海“北靠腹地、向南開拓”。這些都為北海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科學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一定要增強發展意識、開放意識,結合北海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集中力量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同時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

一要進一步增強改革意識。要認真學習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正確領會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針,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責任感、緊迫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以更大的決心突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各項改革。

二要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加快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三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營造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投資的主體地位。

四要進一步抓好招商引資。要大力優化投資環境,加快推進與東部發達地區、粵港澳地區的交流合作,主動融入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要努力改進招商方式方法,精心做好招商專案的策劃、儲備、包裝和推介,提高招商引資效率,積極引進符合北海發展需要的工業專案,特別是大力引進那些投資強度大、稅收貢獻多、提供就業崗位多的專案,不斷提升工業開放合作水平,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在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正確把握和處理“五大關係”:

一是加快發展速度與提升發展質量的關係。實現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北海是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必須努力提高工業發展速度,做到“能快就不要慢”,同時又要注重發展質量,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做到“好中求快”。

二是做大存量與擴大增量的關係。做大存量與擴大增量是驅動工業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要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一手抓協調服務,促進現有企業發展,努力做大存量;一手抓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堅持大中小並舉,積極培育增長點,致力擴大增量。某些產業雖然對財政增收貢獻不大,但科技含量較高、能源消耗較少、專案建設週期較短、提供就業崗位較多,有利於全市工業擴大產值規模、降低單位產值能耗指標,也要著眼全域性、統一思想、消除疑慮、積極發展,進一步壯大工業經濟總量。

三是加快工業化與推進城鎮化的關係。工業化是城鎮化的產業支撐,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空間依託。要把推進新型工業化與加快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做大做強工業,吸引人口向城鎮集聚,提高城鎮化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融合發展。

四是加快發展先進新興產業與適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係。加快發展先進新興產業,對於優化北海產業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吸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適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利於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要堅持把加快發展先進新興產業與適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結合起來,儘快把北海工業做大做強做優,促進城鄉居民增收致富。

五是加快發展工業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係。堅持發展工業與保護生態並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注重保護生態,絕不以犧牲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絕不走先汙染後治理或邊汙染邊治理的彎路,堅決不上汙染嚴重的專案,堅決依法整治違法違規汙染環境的企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實現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共贏。

三、加強領導、改進服務,為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是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工作。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完善保障措施,推動北海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著力提高領導工業發展的能力。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域性的高度,認真研究、科學謀劃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理清發展思路,確定發展目標,制定發展舉措。各級領導幹部要用心學習研究國家產業政策,關注工業發展態勢,認真解決工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要圍繞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努力學習區域經濟、財稅金融、產業經濟、現代科技、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總結和學習發展工業的成功經驗,包括鄰近縣區、園區的成功經驗,不斷提高指導工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不斷完善加快工業發展的工作機制。市工業發展領導小組要認真履行調研、協調、督促和落實的職責,全面掌握工作進展,及時協調解決問題。要實行市級領導聯絡工業專案、幫扶工業企業制度,每個重點專案、重點企業分別由一名市級領導聯絡幫扶。要把發展工業的成效列為考核評價幹部實績的重要內容,確保工業發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三是積極營造加快工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企業是創造財富的源泉,政府是營造環境的主體。要把營造工業發展環境作為“生命線”抓緊抓好。要大力改善與工業發展密切相關的資訊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政務服務及生活配套服務。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大力加強作風效能建設,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簡化辦事流程,儘量減輕企業負擔,不干擾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努力為北海加快工業發展多辦實事、多作貢獻。要認真學習研究和全面落實優惠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用好國家和自治區的相關政策。市裡已經出臺扶持獎勵辦法,各級各部門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

四是著力建設加快工業發展的人才隊伍。加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需要大批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要積極為企業經營者和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學習培訓提供幫助與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更新觀念、增長知識、拓寬思路、提高水平。要加強引才引智工作,大力引進北海工業發展急需的高階人才、緊缺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加快培養實幹型、技能型專業技術人才。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抓緊培養大批企業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為工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同志們,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是確保北海持久繁榮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的決策部署,堅持真抓實幹、把事幹成、造福百姓的理念,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凝聚力量、開拓創新,共同譜寫北海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新篇章!

工業發展會議講話稿範文 篇3

各位領導,同志們: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交通引領經濟發展”理念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近些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交通、發改等部門的支援幫助下,我市搶抓西部大開發、國家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交通部專項補助革命老區農村公路建設等各種機遇,在全市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農村公路建設高潮,取得了輝煌成果。下面我就全市農村公路建設有關情況作簡要發言。

一、全市農村公路建設概況

20*年,為改變革命老區*農村落後的運輸條件,加快老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讓老區農民兄弟走上油路或水泥路,交通部決定對革命老區*農村公路建設給予4億元專項補助,確定了用三年時間(20*·6~20*·6)實現100%的鄉鎮通油路或水泥路,90%的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標(簡稱“三年目標”)。經過三年的艱苦努力,到20*年底,我市共完成投資21.6億元(其中交通部補助6.8億元、國家發改和財政補助4.13億元、省補助2.28億元、市縣地方自籌8.39億元),建成農村公路752個專案93*公里(其中縣際油路12個專案912.3公里、通鄉油路99個專案2276公里、通村公路641個專案6118.7公里),按期實現了“三年目標”。

20*年,我市進一步加大了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共開工建設通鄉油路11個專案305公里、通村公路237個專案25*公里,通過積極爭取,我市被列入全省通村油路建設試點單位,建成通村油路專案36個4*公里。通村油路建設里程佔全省計劃的40.3%,因進度快、質量好得到上級交通主管部門肯定,在*召開了全省通村油路建設現場會,總結推廣我市試點經驗。

到20*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25755.6公里,比20*年增加3.7倍,其中等級以上公路8252公里、次高階以上路面6000公里,分別比20*年增加了1.5倍、3.6倍,農村公路通達率、通暢能力大幅提高。

二、農村公路建設的基本做法

農村公路建設專案多且分散、涉及面廣、建設任務重、建設時間緊,加上我市公路工程技術力量、地方財力薄弱,使得我市農村公路建設面臨種種困難。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我市積極改革,大膽創新,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質保量完成了建設任務。歸納起來就是“強化三個保障,落實四個始終堅持,嚴把三個關口”。

“三個保障”即:

一是統一認識,強化思想保障。要想富先修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賦予了農村公路新的歷史使命。農村公路建設是地方黨政和交通部門貫徹落實“交通引領經濟發展”戰略的主要抓手。我市農村公路建設“三年目標”更是一件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大事、好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建設黔北綜合經濟區”和實施“三新一強”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交通部門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報刊、電視、網路等公共媒介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宣傳焦點、重點,及時宣傳報道農村公路建設中的重大決策、建設進展情況、農村公路建成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及建設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蹟,為農村公路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各方面的認識很快提到了政治的高度,使“要我修路”的被動認識轉變為“我要修路”的主動行為。

二是建立領導機制,強化組織保障。農村公路建設惠及千家萬戶,也涉及各行各業。為組織好農村公路建設,市、縣均成立了以市、縣長為組長的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農村公路建設辦公室。把農村公路建設放在黨政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十件實事”內容,納入工作目標進行部署、檢查、考核。交通部門抽調政治素質高、專業技術過硬、工作責任心強的同志,專職負責農村公路建設。市委市政府抽出6名市級領導幹部分項抓公路建設工作,多數縣、區(市)除政府領導主抓外,還採取縣級領導幹部掛包專案的方式,湄潭縣安排35名縣級幹部掛包農村公路建設專案。經過逐步完善,全市建立了“政府負責、交通承辦、部門配合、社會支援,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三是建章立制,強化制度保障。一套完整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機制,是保質保量完成農村公路建設的根本保證。我市根據國家和省相關法規、規範和標準,結合實際,制定了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方案、管理工作細則、招投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廉政工作規定、考核評比辦法等管理制度和辦法,針對通村油路建設的特殊性,又制定了《*市通村油路建設管理辦法》。注重在摸索中總結,在實踐中驗證,及時修正制度中的漏洞和缺陷,通過幾年的實踐和修改完善,從而形成了從立項、招標、施工、監管到驗收的一整套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機制,確保了農村公路建設的規範運作。

“四項原則”即:

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農村公路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結合新形勢及時修編規劃,充分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根據國家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政策,我們及時開展了農村公路現狀調查,堅持“先通後暢、先易後難”和“誰積極誰優先”的原則,編制了《*市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獲交通部專項補助後,又編制了“三年目標”實施方案,及時建立了農村公路建設專案庫,有計劃、按步驟地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堅持“建設是發展,管理養護也是發展”,在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建立健全縣、鄉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推行路政綜合執法,創新農村公路管養工作機制,做到了有路必養。

二是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開展農村公路建設。充分考慮地質地貌複雜、建設投資不足、交通運輸量懸殊、農村公路建設難度不一等情況,區別對待確定農村公路技術標準。在通村油路建設試點中,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組織實施了瀝青路面、現澆水泥路面、水泥混凝土預製塊路面和彈石路面等四種路面型式,為大規模開展通村油路建設積累了實踐經驗。嚴格執行建設專案預算制度,綜合實際到位資金、工程技術難度等情況確定造價,有效避免了因造價低於成本導致粗製濫造問題的發生,杜絕了“鬍子工程”。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增強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和養護活力。農村公路發展的關鍵是資金。我們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彙報,改變上級補助、政府匹配的單一投資模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實行分級匹配原則,把農村公路建設配套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建立償債機制,通過貸款落實配套資金;鼓勵縣、區(市)統籌使用國家安排的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資金,最大程度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充分利用“一事一議”辦法,調動相關行業、單位和群眾積極性,努力搞好投工投勞,捐錢獻材;實行“三電一水”等地面附著物搬遷分行業自行消化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非建安投資等等。在實施“三年目標”中,我市共籌集配套資金83940萬元(其中財政預算和貸款62840萬元、投工投勞摺合10980萬元、有關單位承擔地面附著物搬遷費用6100萬元、其他4020萬元),較好的解決了配套資金的到位問題。按市場化運作思路積極探索農村公路管養機制,在湄潭、*等縣總結的農村公路管養“三制五定”(養護招投標制、養護公示制、養護末位淘汰制;定路況指標、定養護經費、定材料採備、定獎懲指標、定掛牌管理)模式效果良好,受到上級肯定和推廣。率先完成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建立起以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的新型管養體制和穩定的管養資金來源。

四是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把農村公路建設成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通鄉油路建設中儘量利用老路,不佔或少佔耕地,對廢棄路段、路基和棄土場鼓勵農民復墾;確定通村公路線位時儘量方便沿線廣大群眾出行。在公路建設中嚴格按照建設專案安全生產“三同時”(安全生產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要求,強化施工現場安全監管,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加強資金管理排程,及時劃撥工程進度款,督促企業按時支付民工工資。努力推進“路站運一體化”建設,建設鄉鎮客運站66個,並在1120公里農村公路上修建乘客招呼站(候車亭)224個,進一步深化了交通服務“三農”的內涵。堅持“路通車通”,大力發展農村客運,新增農村客運車輛4388輛64762座,有力緩解了農民出行難、乘車難狀況。

三個關口即:

一是嚴把資金管理關,努力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在廣開源、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同時,注重緊節流,切實加強資金管理。實行專款專用,除按上級規定統籌農村公路橋樑資金外,上級補助資金及市級配套資金按標準、進度全額劃撥給專案業主,不提取分毫管理費。嚴格按照工程進度和質量支付工程款,工程進度款不得超過工程計量進度,工程款不得超過工程概算。工程進度款劃撥時,嚴格實行專案業主申報、市農建辦包片技術人員複核籤認、分管領導稽核、主要領導籤認劃撥的流程。加強財務審計檢查,嚴禁任何單位和部門截留、擠佔、挪用和超範圍使用建設專項資金,對違反規定的嚴肅查處,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二是嚴把質量監督關,多建合格工程、優質工程。堅持從源頭抓起,通鄉油路、通村公路都按要求堅持勘察設計。堅持工序驗收,上道工序未經驗收合格,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對於路基強度、路槽深度、結構層厚度、主材規格等,在業主組織檢驗合格後,還必須報經市農建辦工程技術人員複驗合格並籤認後才能轉入下道工序施工。堅持示範帶動,明確規定市縣每年都要分別建設自己的質量示範專案,召開現場會,以點帶面。健全“政府監督、業主負責、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群眾監督”的五級質管體系,做到多管齊下、層層把關,特別注重公示專案詳細情況,發揮群眾和輿論監督作用。針對技術管理力量不足問題,市縣鄉各級從相關部門抽出500多人進行短期培訓,並編制水泥、瀝青、砂石用量比例等資料卡片,培訓人員持卡對混凝土、瀝青拌合,路槽尺寸等重點部位實施定點監控。建立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檔案,把質量管理落實到具體人頭上,兌現質量獎懲,強化質量監管責任,增大監管壓力,提高監管自覺性。五年來,全市農村公路質量監管覆蓋率和一次驗收合格率均達到100%,杜絕了重大質量責任事故。

三是嚴把廉政建設關,努力做到工程優良、幹部優秀。主要是採取有力措施,抓好“業主負責、招標投標、工程監理、合同管理”四項制度的貫徹落實,嚴防工程建設中的腐敗行為。推行縣級交通局擔任專案業主的做法,避免了交通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使市交通局能夠放開手腳,一心一意當好農村公路建設的行業管理員、工程監督員、協調服務員,提高了行業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加大招投標工作監督力度,強力推行無標底(實際攔標價)招標,儘可能將評標活動分值設定為固定分值,隨機抽取評標專家等措施,*、習水、鳳岡縣還實行招標代理制,較好地防止了招標過程中腐敗問題的發生。嚴格貫徹執行農村公路工程監理的有關規定,所有農村公路建設專案都實現了社會監理或監理組監理。認真貫徹工程建設雙合同制的要求,所有農村公路建設專案,同時簽定並認真履行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

三、農村公路建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大規模的農村公路建設,明顯改變了我市農村落後的交通面貌,加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幫助農民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一是農民群眾又一次獲得“解放”。隨著農村公路通達率和通暢能力的大幅提高,全市新增民用運輸車輛10.3萬輛,摩托車由原來的5萬輛增加到10萬餘輛,新增農用機械124萬千瓦。有260萬農民走上了油路或水泥路,298.3萬農民從肩挑背磨不堪重負的運輸中解放出來。便捷的公路交通,不僅解放了他們的身心,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通過公路暢達了人際和資訊交流,使他們獲得了觀念的更新,思想禁錮被開啟,農民獲得了更深層次的“解放”。

二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量和質的飛躍。如今,公路修到哪裡,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的規模化種植、養殖基地就建到哪裡,“訂單農業”、“一村一品”等現代效益型農業發展模式迅速興起,農民也因此走上了富裕道路。隨著農村公路建設快速推進,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大加快,全市優質茶園達到53萬畝,竹園達到252萬畝,商品蔬菜達到300萬畝,藥材達到88.5萬畝,辣椒達到197萬畝,優質菸葉達到85萬畝,“六個一百萬畝”工程和其他規模化種植、養殖呈現出飛速發展的勢頭。

三是農民群眾的居住習慣和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如今公路修通了,路面改善了,運輸效率提高了,農民走親串友,對外交流方便了,農產品增值了,農民手頭寬裕了,從中看到靠近公路的優勢,紛紛把住房從深山野嶺搬到公路邊上。市縣黨委、政府通過“四在農家”建立活動,加強對農民建房的引導,統籌規劃引導農民集中修建住房,形成一定規模的村莊集鎮,並配以學校、醫療、飲水等生活設施建設,不僅改變了農民原始落後的居住生活習慣,而且使農民在享受教育、醫療、飲水等現代生活服務方面得到了顯著改善,迅速縮小了城鄉差別。近年來,在農村公路沿線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集鎮村莊686個,新建農民住房77000餘幢,使50餘萬農民走出深山野嶺,成了“鄉村別墅”的居民。

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效益,詮釋了“先修路先受益、先修路先發展、先修路先致富”的指導思想的正確性,更加堅定了社會各界持續快速發展農村公路事業的信心。

通過這幾年的建設實踐,我們認識到,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部門配合支援是搞好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前提,千方百計落實資金是搞好農村公路建設的有力保障,加強質量管理是搞好農村公路建設的根本保證,科學合理組織是搞好農村公路建設的關鍵環節。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農村公路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農村公路發展還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農村公路建設專案計劃下達晚、縣級配套資金到位不足、工程前期工作要求和審批繁瑣等情況仍然存在,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工程技術人員不足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20*年是貫徹落實黨的xx大會議精神第一年,也是深入實踐“交通引領經濟發展”新理念,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極其重要的一年。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發展和提升壯大“黔北綜合經濟區”和“三新一強”的統一部署,以黨的xx大和市委三屆三次會議、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創新,爭取更多專案和資金,進一步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努力改善農村交通狀況,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構建和諧*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