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演講稿 > 發言稿

工業發展大會上的領導講話(精選5篇)

欄目: 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4.92K

工業發展大會上的領導講話 篇1

同志們:

工業發展大會上的領導講話(精選5篇)

剛才,戰書書記作了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大意義,提出了""時期發展工業的總體思路,明確了今後五到十年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對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加強領導提出了明確要求。戰書書記的重要講話立意深遠、高屋建瓴,重點突出、要求明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就貫徹戰書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抓好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講三點意見

一、全面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省戰略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走出一條就業容量大、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具有貴州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之路,是省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謀劃""發展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以來,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工業持續增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一是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貴州特色的產業體系,尤其是以煤炭、電力為主的能源工業迅速成長為第一支柱產業,優勢原材料工業不斷髮展壯大,菸酒工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鞏固,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36.8%、14.6%和19.2%;民族製藥和特色食品加快發展。二是國有企業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不斷鞏固,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2.6%,創造的利稅佔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的比重達到69.6%。三是通過擴大開放,越來越多的省外企業到我省安家落戶,""前四年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年均增長36.3%,來黔投資企業不僅帶來了投資,也帶來了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我省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四是工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進一步加大。據省統計局統計,20xx年我省工業創造稅收佔全省稅收收入的53.4%。這些成績,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

以實施""規劃為起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新的形勢下,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內涵極其豐富,結合我省實際,可以概括為"四個必須":必須加速發展、做大總量,切實增強工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和帶動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發展的能力,使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必須著力解決影響我省工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突出產業特色,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本地產業配套能力,實現發展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必須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汙染排放,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提升生產力水平、做大工業規模,依靠提高勞動者素質,為加快工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對照上述要求,我省工業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速度慢、總量小、鏈條短、能耗高、附加值低,這是造成我省經濟發展與全國乃至西部省區市的差距不斷擴大的根本原因。20xx年我省GDP佔全國總量的1.16%,而工業增加值只佔全國總量的0.93%,這說明與農業和第三產業相比,我省工業發展與全國的差距更大;20xx年我省工業投資增長14.9%,而全國平均速度為25%,在周邊省份中,四川為46.4%、湖南為36.8%、重慶為31.7%、廣西為30%、雲南為18.8%,均高於我省。""前四年,我省主要經濟指標中,增長速度較"十五"期間有所下降的有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和城鎮居民收入,其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7%,比"十五"下降0.8個百分點,是西部十二個省份中增速下降的兩個省份之一。我省工業經濟發展滯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認識問題和工作問題。省委決定""期間我省重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這次工業發展大會的核心任務是要對實施工業強省戰略進行動員部署,統一認識、明確任務、制定措施,開啟我省工業發展新的歷史征程。全省各地、各部門和各級幹部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省委關於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充分認識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銳意進取、奮力推進,在工業強省中拓展新空間、增添新動力、增創新優勢。

貫徹落實省委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決策部署,總的要堅持"一個統領"、突出"兩個重點"、加快"三個轉變"。堅持"一個統領",就是要用"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統領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全過程,推動工業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突出"兩個重點",就是要突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兩個重點,全面提高工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快"三個轉變",就是要加快工業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轉變,膨脹總量,做優產品、做強企業、做大產業;加快從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轉變,延長產業鏈、拓寬產業幅、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加快工業經濟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發展轉變,推進產業叢集、企業集聚、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經過努力,到20xx年全省工業發展要確保實現"四個目標":經濟總量明顯擴大,工業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以上,比20xx年增加1.5倍,年均增速20%以上;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期間工業投資累計達到1.5萬億元以上。產業結構明顯優化,電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裝備製造、菸酒、以食品藥品及旅遊商品為主的特色產業產值分別超過1000億元,培育形成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大企業、大集團20戶以上。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達到200家以上。節能環保水平明顯提升,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考核目標任務。

二、努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著力點。提交這次會議討論的《決定》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包含了今後一個時期我省工業發展的重點任務,請大家充分討論。對於省委、省政府明確的十大振興產業,會後要分別制定專項規劃,明確每個產業延長產業鏈的具體內容、需要實施的重大專案和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等。

這裡,我重點強調一下如何落實戰書書記關於"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要求。我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路徑是,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總體思路是堅持在增加投資、擴大總量中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基本要求是:做大做強支柱產業,進一步增強電力、菸酒、裝備製造、民族醫藥和特色食品等產業對工業經濟增長的支撐能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切實提高建材、煤炭、化工、冶金等產業的競爭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電子資訊、新材料、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儘快提升物流、金融、科技、商務、設計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圍繞上述路徑、總體思路和基本要求,我們在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中,要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第一,擴大有效投資,膨脹工業總量。擴大投資規模,必須堅持基礎設施專案、產業專案、民生專案一起推進,國有投資、民營投資和外商投資一起擴大。要把擴大產業投資作為膨脹工業總量的有效前提,加快工業專案庫特別是重點專案庫建設,深入細緻地做好前期工作,在此基礎上,各有關地方和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抓好落實。從現在開始就要立說立行,堅持既要抓長遠又要抓眼前,著眼於實現明年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抓緊開展專案前期工作,抓緊審批和開工建設一批工業專案,尤其是要結合農業產業化、加工配套、資源深加工和園區建設,有選擇地抓緊實施一批能夠儘快見到成效的"短、平、快"專案。要把政策聚焦在一些新的經濟增長點上,比如貴定縣的"益肝草"涼茶,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雖然目前規模還很小,但只要政府在關鍵時候幫上一把,就有可能造就一個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企業,形成當地工業的增長點。這次會後,有關部門要對今年工業專案上報、核准、落地等方面情況進行一次專項檢查,對工作滯後的要分析原因、拿出措施、加快推進,計劃年內開工建設的專案要確保按時開工。要拓寬投資渠道,積極加強向國家各有關部門的彙報溝通,爭取國家各類支援工業發展的專項資金給予我省更大傾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管好用好省級工業和資訊化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切實加大各級財政對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要鼓勵、引導和爭取金融機構對我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給予更大支援。

第二,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要通過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使產業鏈沿著"微笑曲線"向兩端延伸,切實提高產品附加值。一是要著力打造重點產業鏈。從當前我省的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來看,要努力打造10條重點產業鏈,即圍繞原材料精深加工,著力打造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鋁及鋁加工3條產業鏈;圍繞生物資源和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著力打造捲菸、白酒、特色食品、民族醫藥、旅遊商品5條產業鏈;圍繞現有機械製造業基礎,大力發展能礦產業裝備和汽車及零部件2條裝備製造業產業鏈。同時,要充分發揮我省能礦資源組合良好的優勢,大力發展載能產業,新增電力主要滿足省內企業需求,使資源優勢更好地就地轉化為經濟優勢。二是切實解決制約發展深加工的體制機制障礙,創新發展路徑。央企和省屬國有企業是我省資源性產業的主要投資者,他們擁有雄厚的資本和先進的技術,在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比民營企業更具有優勢。但在原材料精深加工方面,民營企業機制靈活,市場反應靈敏,競爭力更強。要把發揮央企在資源開發方面的優勢與民營企業在資源精深加工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圍繞央企的資源開發企業建設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民營企業到園區發展精深加工,在園區內實現產業鏈的延伸。三是大力提高加工配套能力。產業配套能力弱是制約我省發展深加工的一個重要因素,既影響了產業聚集,也增加了招商引資難度。要把提高加工配套能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圍繞核心產品,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切實拓寬產業幅。尤其是國有企業要儘量在當地發展配套加工,支援當地配套產業的發展壯大。辣椒、蔬菜等大宗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也要儘量在當地進行配套,促進與農產品加工相關的產業發展,推動農業產業化。

第三,加快園區建設,實現集約發展。推動企業向園區集中,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是工業經濟實現叢集發展、集聚發展、集約發展的成功路子。通過多年努力,我省建設了一批開發區和產業園區,但總的來看,這些產業園區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數量少、規模小、集中度不高的問題仍較突出。下一步,要把產業園區建設擺在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突出位置來抓。一是要科學編制規劃。最近,省里正在抓緊編制全省產業園區建設規劃,有條件的市(州、地)和縣(市、區)也要規劃建設產業園區,但嚴禁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保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地等區域規劃建設產業園區。我省是山區省份,各地資源稟賦差異大,工礦區區位等方面的條件也各不相同,在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圍繞本地在產業鏈上的優勢環節,圍繞增加就業和推進城鎮化的需要,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要堅持量力而行、集約節約、規模適度的原則,規劃一步到位,建設逐步推進,不能盲目鋪攤子,造成土地資源閒置和浪費。要從產業關聯性的角度考慮產業園區的定位和聚集,使產業鏈儘可能在園區內向兩端延伸,努力在園區內構建大中小企業密切配合、專業分工與協作相對完善的產業加工體系。要在園區內規劃建設一批標準廠房,吸引民營企業進駐租用。二是要加強園區管理。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要求,做實園區管理機構,建立園區管委會,並賦予其應有的職能和權力。要選好配強幹部,把一批懂園區管理、有辦事能力、事業心和責任心強的人充實到管委會中去。要理順園區管理體制,並在園區內實行統一組織領導、統一規劃建設,統一設施配套,統一政策措施,統一管理服務。三是要促進東西合作。優選出一批可以進行東西合作建設的園區,主動與發達地區對接,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借鑑他們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吸引一批園區建設管理方面的專門人才,並使他們成為我們招商引資的重要橋樑,全面提升我省產業園區發展水平。

第四,優化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戰書書記曾經指出,對我省來講,開放帶來的活力,在一定意義上將比改革帶來的活力還要大,既要深化各方面改革,更要擴大開放。我省資源優勢突出,但資金、技術、人才、資訊等方面的要素匱乏,現有企業擴張能力和投資能力較弱,必須通過擴大招商引資、藉助外力實現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一是要優化環境擴大招商。幹部的開放意識、開放水平是最重要的投資環境。優化投資環境,首先是各級幹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於探索。1988年在貴州工作時就曾經強調,要敢於破除僵化思想和僵化體制的束縛,堅定不移地貫徹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方針;敢於突破一切不符合省情的條條框框,制定一系列符合省情、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辦法;敢於探索創新,尊重和支援群眾的創造;敢於排除干擾和阻力,充分發揮政策的效益。按照這一要求,各級政府要把改善投資軟環境與改善投資硬環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大力營造"親商、愛商、安商、敬商"的良好環境,形成投資的"窪地"。要勤於政務、高效工作,通過政府的高效運轉和各個服務環節的無縫連線,促進專案加快實施和企業快速發展。各級領導幹部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想客商之所想、急客商之所急,進廠當"幫辦",建立"一人一廠"的服務關係,實行"一廠一策"的服務措施,為企業提供精細化服務、"保姆式"服務。要以促進發展為工作的出發點,只要是有利於我省發展,有利於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就要積極、主動、靈活地搞好服務,敢於負責、敢於擔待,做到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二是要創新方式推動招商。開展招商引資,要更新理念,突出重點,大膽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主動出擊。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招商引資,建立招商引資重大專案庫,每年排出領導幹部帶頭招商引資的專案單子,分解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責任,年終進行考核,對工作不到位、完不成任務的要進行問責。省政府領導及各市(州、地)、縣(市、區)黨政一把手每年都要確定招商引資任務,對此省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各縣(市、區)特別是各個產業園區都要建立專業招商引資隊伍,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的效率和命中率。以商引商是擴大招商引資的一條成功經驗,要通過已在我省落戶的客商介紹、吸引和帶動更多客商到我省投資。省裡打算把加強與央企的合作作為擴大招商引資規模的一項重要舉措,選擇時機在北京舉行一次與央企的招商引資洽談會,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謀劃,作好準備,爭取有好專案在洽談會上籤約。三是要降低生產要素成本。抓工業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面臨著許多困難,特別是用地、融資、物流、環境等方面的成本不斷上升,更是增加了發展工業的難度。但是,加快工業發展,能夠增加就業崗位、增加財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因此,各級幹部要敢於迎難而上,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通過降低要素成本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規模。為了解決用地問題,省裡將在每年的用地指標中集中一部分統一調控,對工業專案進行點供,凡是有利於擴大投資、帶動就業、增加稅收,有利於把我省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好專案、大專案,都要切實滿足用地需求。各地也要紮紮實實地做好專案前期工作,按要求準備好土地報件。圍繞解決融資問題,要積極協調金融機構與政府、企業的關係,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通過貸款貼息等方式,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成長性較好的非公有制企業的信貸力度。

第五,推進科技創新,提高經濟實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在我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圍繞向產業鏈的高階攀升,加強技術攻關;圍繞急需緊缺的技術需要,加強技術引進;圍繞提升現有企業技術水平,加強技術改造。在具體工作中,要突出"一個主體",強化"三個支撐"。突出"一個主體",就是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三個支撐",一是強化科技平臺支撐。著力打造資源共享平臺、科技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平臺和交流合作平臺。尤其是要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建設;加強企業孵化器建設,促進創業投資與科技創新相結合。二是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大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特別是培養一批學術帶頭人、科技領軍人才和高層次複合型科技人才。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要積極發展與工業化相適應的各類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切實滿足企業對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的需求。三是強化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支撐。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姻"和協作,有機整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資源,推動共同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提高智慧財產權的申請量和授權量,促進智慧財產權資本化、商品化。

第六,深化體制改革,增強發展活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必須著力消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充滿生機活力的經濟執行機制和企業管理體制。一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大企業、大集團是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柱和科技創新、成果運用、產業升級的中堅力量。要堅持市場原則,鼓勵和支援企業通過股權併購、股權置換、互相參股等方式,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優化重組。要支援我省主業突出、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加快發展,鼓勵他們對生產要素、上下游產品和市場渠道等環節進行組合,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儘快做大做強。要大力引進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我省經濟結構佈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提高我省產業集中度。二是要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堅持以現代產權制度為核心,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對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有條件的要鼓勵他們上市融資,儘快做大規模。三是要加快調整所有制結構,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的精神,積極實施萬戶小老闆創業行動計劃,鼓勵和支援全民創業、創辦公司。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積極支援民間資本進入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堅持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不分隸屬關係的原則,全面落實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引導和扶持,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三、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不斷提高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執行力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是全省各地、各部門和各級幹部的共同使命,每一位幹部都肩負著為之服務的責任,要調整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重點,加強學習,搞好服務,增強創造力、提高執行力,確保省委、省政府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第一,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發展,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機遇意識。我省經濟總量小,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滯後,加快發展、奮力趕超的任務十分緊迫。要清醒認識到在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中,不發展是退步,發展慢了也是退步,堅決克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決不能甘於落後、安於現狀。工業化從前期走到後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屆班子的艱苦努力。但工業化是實現現代化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加快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工業的強有力支撐,要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發展,把抓工業、促發展作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當前,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東部產業加快轉移、中央企業加速擴張,為我們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加快發展。

第二,加強學習研究,做抓工業經濟的行家裡手。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對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市、縣領導幹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適應這一要求,就要結合貫徹落實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決策部署,加強對經濟知識尤其是工業經濟有關知識和發展規律的學習,更多地走出去學習考察,開拓視野,更新觀念,增長知識,借鑑經驗,逐步成為抓經濟、抓工業的行家裡手。同時,還要加快建設一支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隊伍,使他們成為推動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第三,建立工作責任制,加強督促考核。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要對這次會議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責任,強化督促,加強考核,確保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各項工作任務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實、見成效。會後,省經濟和資訊化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工業工作考核制度,將工業投資、工業經濟總量、工業增長速度、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工業對財政增收的貢獻、科技進步、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等指標作為重要考核內容,量化測評、定期公佈、明確獎懲。各地要按照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要求,抓好工業專案的推進。省裡每年要舉行一至兩次工業發展現場觀摩會,組織各地主要領導到工業經濟發展得好、招商引資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到新的工業專案建設現場去觀摩學習,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帶動作用,激勵先進、鞭策後進。

第四,加強統籌協調,帶動全域性發展。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僅僅是發展工業,而是要在整個工業化程序中發揮工業的帶動作用,拉動三次產業全面提速,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要把發展工業與加快推進重大交通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旅遊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和扶貧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堅定不移、毫不鬆懈地抓好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三年內有突破性成果,為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提供支撐條件;加快推進服務業發展,特別是充分發揮我省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旅遊大省建設步伐,把旅遊業建設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通過工業化促進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民致富。要把增加就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加快工業化程序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對於到我省投資的企業,要根據不同的行業,明確招用本地員工的比例。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加快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生產設施,加強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及時排查並徹底排除安全生產隱患,確保全省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繼續實現"雙降"。要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尤其是在徵地拆遷等問題上,嚴禁侵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同志們,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這次會議精神,高舉"發展、團結、奮鬥"三面旗幟,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同心同德、真抓實幹,以這次全省工業發展大會為新的起點,通過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全力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工業發展大會上的領導講話 篇2

同志們:

縣委、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工業發展大會,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全市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判今年工業發展的形勢,紮實安排部署20xx 年全縣工業經濟各項工作。剛才會議對在20xx 年度全縣工業經濟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鎮、部門、企事業單位和企業家代表進行了表彰獎勵,縣政府與各鎮簽訂了20xx 年度工業經濟發展目標責任書,城關鎮、經貿局、工業園區管委會、中劍和神州實業公司分別做了表態發言,講的都很好。下面我講三點意見,請同志們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一、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全力推進工業發展

20xx 年,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全縣上下積極應對下行壓力,積極克服多種困難,推動工業經濟實現了持續穩定發展,全縣工業經濟呈現出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執行質量不斷提高、整體實力明顯增強的良好態勢。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9.62 億元、增加值19.26 億元, 分別增長36.6% 、18.4% ,規上工業增速居全市第3 位。一是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積極引導千家坪釩礦、金鑫釩礦、豪迪鐵礦實施技改,現代材料產業鏈不斷延伸;加快培育特色食品產業,金絲源食用油、商南茶等農業龍頭企業產銷兩旺,15 萬噸高階飲用水專案建成試產,秦裕茶油、海鑫食用菌加工、牡丹油加工等專案落戶建設;3c 數碼、智宇網路、環球科技、虎之翼科技等電子專案加快建設,柏倫包裝產值效益平穩增長,輕工電子產業不斷壯大;矽科技產業園年產3000 噸太陽能級多晶矽生產線、20 兆瓦光伏發電專案基本建成,新能源產業潛力巨大; 利群汽保烤漆房、精密磨具加工等 5 個裝備製造專案落地建設 ,電子、能源、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平穩起步,工業產業門類不斷多元化。二是科技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引導企業大力實施產學研活動,縣中劍公司、益華絨繡公司等多家企業,與省內外20 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科研戰略合作關係, 全年投入科研資金 2945 萬元,申請專利 375 件、授權 46件,尤其是 中劍公司“763 ”科研攻關取得重大進展 ; 成功建立“柏倫”、“尼樂”等2 個省級著名商標,“金絲紅茶’ 被認定為陝西省名牌產品,申報認定省級中小企業服務平臺1戶,新納規企業3 戶。 三是園區建設步伐加快。 縣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0xx 萬元,秀水路、創業路和沐河路等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園區服務中心、幸福路二期前期工作完成。圍繞發展“總部經濟”規劃建設返鄉創業科技產業園,吸引了易聯科技等7 戶企業10 個專案入駐,新註冊外貿企業2 家, 完成出口創匯330 萬美元,專業性出口創匯基地加快建設。矽科技產業園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成功納入省級重點工業集中區。 四是專案建設進展順利。 落實了重點工業專案縣級領導包抓、部門包扶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專案建設中的土地、資金等問題,全縣共開工重點工業專案25 個, 總投資25.32 億元,其中市級重點專案6 個,完成投資14.7 億元, 光伏發電站、高階富氫水等 17 個專案建成,新增產能 8.5 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 13%。 五是非公經濟發展迅猛。 深入實施“全民招商”、“全民創業”戰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非公經濟總量不斷髮展壯大,為工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xx 年,非公經濟從業人員達到5.7 萬人,實現增加值32.84 億元,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1.8% ; 全縣 新增市場主體 1934 家,其中私營企業 149 家,個體工商戶 1745 戶,同比增長 84.7 ,增速居全市第一。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傾力支援的結果,更是全縣各鎮、各部門及各工商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你們 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工業經濟總量全市倒數第二,工業經濟是全縣經濟發展短板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工業稅收僅佔全縣財政收入的23.1% ,納稅最多的豪迪集團728 萬元,全市七個縣區只有我縣沒有繳稅千萬以上的工業企業,縣域工業對稅收貢獻不足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釩、鐵、水泥等礦產品價格持續下跌,釩精粉從去年每噸8 萬多下降到現在5 萬多元,鐵精粉從每噸700 多元下降到不到500 元,加之人力成本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主要礦產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大部分企業 技術創新能力弱、生產工藝落後,經濟效益較低, 依然停留在原始粗放的生產經營方式上 ,現代化水平不高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轉變。

儘管我縣工業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大家也要看到,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們走出了一條具有商南特色、符合商南實際的工業化發展新路子,探索出了園區承載、政策支援、獎懲激勵、創新驅動等支撐工業發展的新機制,形成了上下聚力、發揮優勢、全社會支援工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鍛造了一批開拓進取、務實創新、樂於奉獻的企業家隊伍,為我們推動工業持續增長、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20xx 年是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實現 “ ” 發展目標的關鍵一年,更是 我縣實現“工業總產值超百億元、工業經濟總量達到全市平均水平”的攻堅之年, 我們要倍加珍惜工業發展的大好局面, 堅持“工業趕超”目標不動搖,自覺肩負起工業支撐全縣發展的重大使命,堅定信心,直面挑戰,積極適應新常態、努力把握新要求、勇於展現新作為,全力推動工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二、 突出重點,克難攻堅,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0xx 年我縣工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是: 全面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縣全委會、市 “ 兩會 ” 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迴圈發展為主線,以增量提質為目標,突出專案和園區兩大載體,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 不斷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 。全年實現 規模工業總產值75 億元、增加值 23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 、20% ;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 戶;非公經濟增加值佔GDP 的比重達到52.1%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重點要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大力優化工業產業結構。 按照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高階化的思路,不斷拓展工業門類,促進全縣工業產業門類、結構向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轉變。 一要引導礦產企業抓技改謀轉型。要針對釩、鐵、大理石等礦產加工企業市場持續低迷、成本倒掛的實際,積極幫助宇隆騰翔建材公司、水溝金鑫釩礦、華源礦業等重點礦產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降低生產成本,延伸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今年重點要抓好釩電池電解液專案、鐵球團等專案的招商實施。二要支援綠色食品產業做特做大。要依託巨集源食品、豐聯工貿,加快做大生豬、肉雞肉製品加工產業鏈;依託金絲源食用油、秦裕 5000 噸茶油及牡丹油加工等專案做名食用油產品;依託秦林實業香菇脆、海鑫 3000 噸食用菌加工、丹江農特產品加工等企業,做特休閒食品和食用菌加工產業;幫助 15 萬噸高階飲用水開發專案儘快完善相關生產手續,爭取飲用水產業儘早投產達效。三要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體系。結合縣情實際,重點支援輕工電子、新能源和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發展。要加快 3c 數碼、智慧排插、物聯網、鋁基覆銅板等一批電子加工專案建設,全力提升電子產業產值比重;要搶抓國家和省政府支援分散式光伏發電的機遇,進一步加大矽科技產業園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扶持力度,全力保障丹江蓮花臺水電站順利復工建設,著力做大新能源產業 ;要重視利群汽保烤漆房、精密磨具加工、新型阻燃複合保溫板、閥門精加工、天源新能源裝置等製造業專案建設,鍥而不捨加強與湖北二汽的對接,爭取汽車製造零部件專案在我縣落戶。

(二)持續提升園區承載功能。 按照集中、集聚、集約原則,大力推動兩個園區專業化建設、特色化發展、生態化佈局。一要加快縣工業園區建設。縣工業園區必須儘快完成詳規和環評審批,建成中小企業孵化園二期工程,新建標準化廠房 8000 平方米 ,組建不少於 300 平方米的園區服務平臺。支援返鄉創業科技示範園、彩印包裝產業園、鑽井助劑材料產業園、中小企業孵化園等 4 個“園中園”,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相關企業要加大下游專案引進,加速形成集聚效應。全年縣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14 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 5000 萬元,新儲備土地 200 畝,新增入園企業 6 戶,實現工業總產值 25 億元,工業增加值 7.5 億元,上繳稅金 3200 萬元,新增就業崗位 1000 個以上。二要加快矽科技產業園建設。 要搶抓矽科技產業園被納入省級重點工業集中區機遇,按照 縣委專題會議要求,縣國土局要全力做好土地報批, 6 月底前爭取大部分土地審批到位,年內所有建設用地審批到位;縣林業局負責 6月底前將林地使用手續全部審批到位;城關鎮黨委、政府負責,縣國土局和園區建設管理籌建處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專案建設涉及信訪矛盾的化解工作;中劍公司要加大“ 763 ”科研攻關力度,爭取拿到國家科研成果,同時要加大融資引資力度,確保 已供土地 基礎設施建設儘快動工, 年內完成相應面積場地平整,實現入園企業2 戶以上。三要加快出口創匯基地建設。縣經貿局、工業園區要加強協作,積極爭取外經貿專案資金支援,全力做好出口創匯企業服務,依託現有14 家自營進出口企業,支援電子、農副產品、手工藝製品拓寬外貿銷售領域,進一步加強出口企業培育,確保全年新培育自營進出口企業2 戶,完成出口創匯1165 萬美元。

(三)聚力加快重點專案建設。 擴張工業經濟總量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增投資、上專案,今年計劃實施工業基建技改專案 25 個,其中新建 13 個、續建 12 個 ,年度投資 18.5 億元。一要抓好重點專案開工。 對木塑包裝板材、巨集偉土雞加工、盛彩包裝、辦公傢俱組裝、豪迪鐵礦採選、萬豪資源綜合利用等 6 個尚未動工的新建工業專案,縣專案辦及相關部門 要查詢未開工的原因,主動對接,做好服務,儘快協調幫助企業做好立項、環評、安評、用地等相關手續的辦理工作,確保 5 月底全面動工。 二要加快專案建設進度。 對新型阻燃複合板材、閥門精加工、汽保裝置加工、智慧排插、鋁基覆銅板、精密模具加工等 7 個新開工專案和鉀長石粉加工等 12 個續建專案,要倒排工期,全面做好專案建設融資、環境保障等服務,確保 飼料加工、3c 數碼、汽保裝置加工、精密模具加工 、閥門精加工 等 10 個專案年內建成投產,形成新的產能。三要狠抓工業專案謀劃招商。 縣發改、經貿部門要加強調研,客觀審視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現狀,準確把握巨集觀經濟形勢和 中省投資方向、產業政策, 聘請專業機構編制高質量的“ 十三五 ” 工業經濟發展規劃,謀劃一批高質量的工業專案,今年至少要謀劃過 10 億元工業專案 5 個,過 5 億元專案 10 個,過億元專案 20 個。 同時,要主動出擊, 積極開展工業專題招商活動,爭取吸引行業領軍企業來我縣投資發展,全力引進一批主導產業、新興產業骨幹專案。當前,縣經貿局要按照市上統一要求,精心組織相關企業參加 西洽會、關天博覽會等 產業招商引資推介會,確保參展取得實效。

(四)加快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龍頭帶動能力不強是我縣工業經濟的一大短板,要按照“大企業做強、小企業做大、微企業做多” 的思 路,引導大、中、小、微各類企業梯度發展、協調發展。 一要實施扶優扶強工程。 充分發揮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綜合運用稅費減免、保產促銷等措施,支援骨幹企業和重點行業釋放產能、擴大銷售,主要工業品產銷率要保持在 90%以上,力爭朝陽、秦東、中劍、豪迪、柏倫等骨幹企業主營收入過 6 億元,神州、雨力潔、華源、華源、巨集源、茶葉聯營、東正、天和泥漿等重點企業主營收入過 4 億元,產值過億元企業達到 17 家。 二要狠抓規模企業培育。 要積極鼓勵新增產能的工業企業申報納統,今年要將香菊公司、豐聯工貿公司、玉山公司、鑫隆鑫粉體公司、永利生物科技公司、易聯科技公司等 7戶企業作為納規重點,力爭上半年新納規企業3 戶,全年新納規企業5 戶。 三要做多小微企業。 要依託 中小企業孵化園,結合創業型城市建設, 全面貫徹落實中省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堅持中小微齊抓,加快構建企業梯度孵化發展的格局。大力盤活民間資本,降低門檻、簡化程式,支援現有 2 家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完善功能,拓展業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全年新增私營企業 90 戶、個體工商戶1000 戶,非公經濟增加值佔 GDP 的比重達到 52.1% 以上。

(五)切實強化創新驅動戰略。 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加大投入、加強合作,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一要加強技術研發。 要全面落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充分發揮中劍公司、益華絨繡公司 2 個省級中小企業創新研發中心科技引領作用,引導 石油鑽井助劑和物聯網智慧手持終端產品兩個研發中心積極申報省級研發中心,鼓勵環球科技、華泰電子、柏倫實業、華源礦業等企業建立科技研發中心, 不斷研發新產品, 為企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全年力爭新創辦企業研發中心 2 家,建立省級科研中心 1 家。 二要加強協作創新。 要按照“適應新常態、發展中高階”的思路,主動加強與國內及駐陝高校、科研院所的聯絡、合作,尤其要抓住長安大學在我縣聯縣扶貧的機遇,適時組織開展縣、鎮長及企業家進高校活動,積極推動產、學、研協作聯合,大力開展試驗研究及高階科研聯合攻關,促進技術要素與生產要素的深度融合,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三 要加強品牌建立。 要鞏固已有的品牌建立成果,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做響“金絲源”中國馳名商標,中劍、柏倫等陝西省著名商標,“秦露”、“層峰”、“金絲紅茶”等省級名牌產品品牌,不斷增強知名度。同時,進一步加大品牌建立獎勵力度,鼓勵企業培育新產品,積極申報建立新的品牌,今年力爭新創省級著名商標 2 個、省級名牌產品 1 個。

(六)積極做好工業服務保障。 一要強化政府服務保障, 要圍繞為企業紆難解困,加強統籌協調,在規劃引導、專案建設、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二要強化政策激勵保障,要認真落實工業穩增長、促銷售的各項政策措施,認真落實簡政放權、精簡審批事項的各項要求,認真落實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政策規定,著力營造促進工業發展的社會氛圍和外部環境。三要強化金融支援保障,進一步完善政銀企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包抓聯絡重點企業制度,完善金融機構支援工業發展獎勵機制,促進銀企加強協作聯絡,著力解決好企業融資難題,千方百計為企業生產、專案建設提供資金支援。四要強化人才培養保障,要完善企業家引進和培養機制,創新高階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實用型人才培養方式,為工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智力保障。

三、凝心聚力,銳意進取,推動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

當前,是工業經濟轉型爬坡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共同推動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

一是各級幹部要提高本領,善學善謀善服務。 面對充滿風險挑戰的經濟環境和繁重艱鉅的發展任務,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黨政領導幹部要更加勤奮學習,善於在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中沉著應對、尋找機遇、奮力突破,不斷提高經濟工作的駕馭能力和組織水平;要更加務實創新,多思考研判、多調查分析、多把壓給力,切實增強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各級機關幹部要主動深入企業、深入一線,與企業家打交道,與一線人員做朋友,切實為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發展出謀劃策、破解難題。廣大基層幹部要形成聯動機制,全力為企業發展做好用工、用地等服務保障,著力在全縣營造“支援工業、服務工業、融入工業”的良好氛圍。

二是企業家們要鼓足幹勁,敢拼敢衝敢爭先。 工業經濟發展關鍵靠企業,企業發展關鍵在企業家。全縣企業家一定要志存高遠,始終保持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膽識和魄力,時刻以“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雄心壯志來激勵自己、提升自己。我們的骨幹企業要勇於立標準、當龍頭,爭做產業和行業的“第一”和“老大”;我們的中小企業要善於做特色、出精品,爭做產業和行業的“唯一”和“新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被市場淘汰、才能做大做強、走得更遠。各位企業家要深刻認識、主動順應新常態,緊緊抓住產業結構大調整的時機,加快轉型升級,加強品牌建設,培育企業文化,不斷增強企業的硬實力、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要積極奉獻社會,努力幹實體、做實業,為職工、為家庭、為社會擔當實幹,共同塑造好商南企業家的優秀團隊形象。

三是各職能部門要真抓實幹,抓細抓實抓到位。 發展是硬道理,落實是真本領。各相關職能部門衝在經濟發展第一線,直接為企業服務。要“幹”字當頭。既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也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更好地貼近企業、貼近專案,確保專案加快簽約、建設和投產。要“快”字為先。少設卡、多服務,加動力、減阻力,關紅燈、開綠燈,不說不能辦、多想怎麼辦,大力提倡馬上辦、主動辦、特事特辦。要“比”字為榮。強化競爭激勵機制,相互比能力、看行動,比服務、看質效,比創新、看成果。要“嚴”字為進。強化倒逼機制,堅持責任倒逼、督查倒逼、考核倒逼,保證落實的進度、質量和效果,以強有力的舉措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工業發展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縣委、縣政府對工業經濟發展寄予厚望,希望大家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全力推動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為建設幸福商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工業發展大會上的領導講話 篇3

同志們:

這次全區工業發展大會,是一次對全區工業發展謀篇佈局的大會,是推進工業跨越發展的現場會、動員會、部署會。我講三點意見。

一、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堅定不移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區最大的政治、最硬的任務,就是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這個目標,最大的潛力和希望在工業,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奮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

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業必須“挑大樑”。新世紀以來,我區經濟總量連續20xx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成功躋身全國GDP“萬億元俱樂部”,主要得益於工業,從20xx年到20xx年,我區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8.5%提高到41.2%,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7.6%提高到51.3%。當前,全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預計年均增長將保持在7—8%,這對全國而言可能是一個合理區間,但作為後發展欠發達地區,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必須保持年均增長12%左右的“廣西速度”。實現這一速度,靠什麼?主要靠工業。據測算,我區工業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能拉動GDP增長0.4個百分點。我區剛剛邁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的主導作用和支柱地位較長時期內不會改變,在邁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工業必須繼續扛大旗、挑大樑。要進一步強化工業的戰略主導作用,以工業率先倍增、率先跨越,促進全區經濟總量翻番、城鄉居民收入倍增,為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打造廣西經濟升級版,新型工業化是“主戰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家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核心在於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經濟的轉型升級,對我區來說,關鍵在於工業的轉型升級。經過多年努力,我區工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總量不大、結構不優、競爭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尤其是產業結構以低端為主,產品結構以初級產品為主,缺少處於產業鏈控制環節的龍頭企業,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打造廣西經濟升級版,必須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結構優化、佈局優化,實現產業融合發展、集聚發展、叢集發展,進一步提升工業貢獻能力、競爭實力、發展潛力,在新型工業化主戰場上打好“主動仗”、打出“漂亮仗”。

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我區“天時地利人和”俱備。從“天時”看,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央提出建設工業強國,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實體經濟,為我區工業跨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巨集觀環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不斷深化,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加速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我區帶來了難得機遇和廣闊空間,工業發展的政策更好、環境更優、動力更足。就“地利”而言,我區區位優勢獨特,是唯一沿海沿江沿邊的西部省區,位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交匯處,是聯結大西南與粵港澳、東南亞的重要通道,擁有豐富的礦產、生物、海洋等資源優勢,四通八達、便捷高效的交通優勢,山清水秀宜居的生態優勢,市場空間巨大,後發優勢明顯。

“人和”因素更突出,自治區制定出臺了做大做強做優工業的一系列政策性檔案,培育形成了8個千億元工業產業和37個超百億元工業園區,打造了一批強優企業和知名品牌,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團結和諧、人心思進,盼富裕、求發展,對工業主導地位作用的意識更加強烈,重工業、抓工業的氛圍更加濃厚。我們順“天時”、盡“地利”、聚“人和”,必將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

二、明確目標任務,努力走出一條富有廣西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新路子

上個月到我區考察,提出“廣西要成為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為全區發展明確了新定位新要求,帶來了新機遇新動力。打造新的戰略支點,核心在於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此,自治區黨委、政府最近作出《關於加快新型工業化實現跨越發展的決定》,要求全面推進“1131工程”和“十大行動計劃”,力爭實現“3年突破3萬億元、5年跨越5萬億元、8年超過10萬億元”的總體目標,工業總量在全國排位有所上升,工業結構和佈局達到“兩優化”,發展能力實現“三提升”,形成傳統產業全面升級,先進製造業比重不斷增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壯大,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工業發展新格局。

立足廣西區情和工業化階段性特徵,在工作中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幾個重大關係:

——正確處理好總量與結構的關係。總量不大調結構就沒有廣闊空間,結構不優總量就難以做大,必須堅持把做大總量與調優結構作為同等重要的任務,在擴大總量中調整結構,在轉型升級中做大總量。這是我區工業跨越發展的基本遵循。

——正確處理好傳統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係。傳統優勢產業是我區工業的家底和支柱,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區工業發展的方向,兩者互相融合、相互促進,必須加快推進傳統優勢產業新興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既著眼打牢基礎,又著力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這是我區工業跨越發展的“路線圖”。

——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資訊化的關係。工業化是資訊化的物質基礎和主要載體,資訊化是工業化的“倍增器”和“加速器”。當前我區“兩化”融合發展與全國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必須搶抓機遇、加速推進,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實現“兩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動。這是我區工業跨越發展的重要途徑。

——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關係。工業化是城鎮化的產業支撐,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空間依託,我區工業化城鎮化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較大,必須加快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工業化的程序,實現產城互動、協調發展。這是我區工業跨越發展的根本出路。

——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係。工業是主導,農業是基礎,我區特色農業優勢明顯,為加快工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加快形成以工促農、工農互惠的新型工農關係,實現工業興農、工業富民。這是我區工業跨越發展的基礎支撐。

實現我區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目標,必須突出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實施“四項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我區工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是產業結構問題。比如,一些地方一業獨大、一企獨大問題突出,一些城市產業過於單一,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美國著名汽車城底特律曾經創造了歷史輝煌,就是因為產業結構單一而走到了申請破產的囧途。這說明,產業結構是工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根本問題。

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建富有廣西特色的現代工業新體系,必須大力實施全產業鏈戰略,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當前,我區大部分傳統優勢產業都面臨產能過剩和節能減排的雙重壓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壓力就是動力,挑戰也是機遇。通過技術改造、降低成本、增加品種、提高質量,傳統工業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要充分利用市場、能源、資源、環境等倒逼機制,推進兼併重組、嫁接改造,千方百計把鋼鐵、有色、建材、食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著力拉長產業鏈、做深精加工、提升附加值、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上、中、下游產業銜接配套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這方面,很多地方、企業都有成功經驗。必須大力實施滾動發展、開放引進“雙輪並進”戰略,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做大做強汽車、機械、冶金等產業,引進發展石化、煤化、修造船、海洋裝備、新材料等沿海大工業,建設一批重大工業專案,不斷形成工業發展的新增量。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培育壯大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必須大力實施服務業提升戰略,突出發展面向工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最近,國務院就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和“資訊惠民”工程,促進電子商務、資訊消費等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我們要搶抓機遇,贏得先機,加快培育資訊科技服務、研發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產業,加快廣西工業設計城、廣西軟體城、廣西創意中心等規劃建設,促進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堅持做大做強做優骨幹龍頭企業和培育發展特色優勢中小企業並舉,鼓勵龍頭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大力扶持中小微型企業,構建骨幹龍頭企業支撐、中小企業配套的企業體系。

(二)突出“雙核”驅動,完善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產業佈局

圍繞國家調整優化重大生產力佈局、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的三條主線,充分發揮我區區位、資源、產業、政策等優勢,突出“雙核”驅動,加快形成江海聯動、東西互動、“兩區一帶”協調發展的工業佈局。

突出北部灣經濟區戰略引擎作用,加快建設沿海臨港大工業基地。充分發揮沿海優勢,實施大開放,促進大合作,引進大專案,發展大產業,吸引更多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前來投資,加快建設北海電子資訊、石化、新材料,欽州石化、先進裝備製造,防城港鋼鐵、有色金屬等千億元產業,加快推進欽州中石油二期、北海神華能源基地等一批重大專案,使沿海臨港大工業基地在全區工業跨越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為實現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總量20xx年佔全區45%左右的目標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緊緊抓住珠江-西江經濟帶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契機,推動兩廣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把西江經濟帶打造成為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發揮柳州老工業基地的龍頭帶動作用,支援柳州市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工業再上新臺階”三年計劃,實現到20xx年工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工業投資3年累計突破2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重達到12%的目標,再創老工業基地的新輝煌。桂北要充分發揮高新技術和人才優勢,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桂西要抓好資源型產業精深加工,建設有色金屬和鋁工業基地。大力發展縣域工業,以農產品加工、特色資源開發和承接產業轉移為著力點,與城鎮化緊密結合,突出產業特色,重點培育30個左右的工業強縣。

(三)打好“兩張牌”,進一步提升工業開放合作水平

廣西這些年工業發展有許多亮點,沿海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跨越,水泥產業通過引進臺泥、海螺、華潤等企業,創造了上大壓小、結構升級的輝煌,蔗糖產業佔全國市場的份額提高到60%以上,汽車產業成長為全國汽車市場的一支生力軍,等等,走的就是一條開放合作、招商引資的成功之路。我們必須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把工業作為開放型經濟的主體和龍頭,不斷提升工業開放合作水平。

全力打好“東盟牌”,進一步深化以東盟為重點的國際開放合作。充分發揮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的平臺作用,以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等國際合作示範產業園區為載體,積極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高階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提升園區產業發展水平。鼓勵和引導優勢企業“走出去”,支援農墾集團、北部灣港務集團等企業參與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建設,支援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玉柴等企業走向東盟、走向世界,提升國際經營能力和競爭力。政府要積極提供法律、資訊、人才等多方面服務,優化企業“走出去”的環境。

全力打好“粵港澳牌”,積極融入國內多區域合作。充分發揮黃金水道優勢,搶抓新一輪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把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作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點,大力拓展與粵港澳臺合作,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案,建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使珠三角地區發達的產業、資訊、技術與我區資源、勞動力、政策等優勢結合起來,形成工業發展新優勢。加快“無水港”建設,擴大對西南、中南經濟腹地的開放合作。產業園區是工業開放合作的核心平臺。這些年梧州市積極發展再生資源、不鏽鋼、陶瓷等專業園區,北海市著力發展電子資訊產業園和臨港工業區,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在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兩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超過30%,靠的就是一批園區和企業建成並收益。我們要圍繞主導產業,努力打造一批專業園區和千億元園區,增強產業集中度和專案承載力,把園區建設成為引商、富商、安商的聚寶盆。

要以擴大開放倒逼改革,強化工業發展的動力活力。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效率,優化招商環境,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加強企業制度、產業組織、營銷模式的改革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進一步改革創新產業園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堅持市場化運作,淡化行政色彩,完善用人、分配、服務等激勵機制,形成政府授權、自主管理、一站式服務的園區執行管理模式。

(四)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增強工業發展核心競爭力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是新型工業化的核心要求。20xx年,我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僅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與全國和先進地區相比差距很大。當前,資源能源環境約束加大,消費需求結構升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工業發展將更多地取決於技術創新的能力和速度。要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大力建設6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使之成為我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以開放的視野和開闊的胸襟,主動與區內外有較強研發能力的領頭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加強合作,形成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攻克一批關鍵技術,開發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搶佔市場先機。著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積極發揮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支援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升企業的技術和裝備水平。品牌也是核心競爭力,我們要加強企業品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培育打造更多像玉柴、五菱、柳工這樣的工業品牌,發展壯大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增強廣西工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堅持綠色、迴圈、低碳發展,實現工業跨越與環境保護雙贏

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其“新型”的重要內涵就是要走出一條工業與環保的雙贏之路。柳州市堅持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推進,樹立了既是工業城市又是生態園林城市的新形象。欽州市堅持環保優先,在加快臨港重化工業發展過程中,中華白海豚數量、紅樹林面積不降反增,實現了“大工業與白海豚同在”。實踐證明,工業發展和生態建設可以良性互動,只要思想重視、措施得力,就能夠走出一條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相互促進、工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好路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區的金字招牌和看家本錢,要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工業發展新優勢。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更加註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註重挖掘生態資源中蘊藏的產業潛力,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工業。設定產業准入門檻,突出綠色招商、生態選商,加快發展以現代技術為依託,以節約資源、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多層次迴圈利用為特徵的生態型工業。突出我區產業特點和發展優勢,努力建設蔗糖、石化、有色金屬、再生資源等迴圈經濟產業鏈,培育發展一批迴圈經濟產業園區和試點示範企業,加快構建特色優勢產業迴圈利用體系。

三、優化服務環境,為實現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實施工業強桂戰略,推動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工業發展理念,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創造性,形成合力,攻堅克難,營造有利於工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濃厚氛圍。

突破瓶頸制約,強化工業發展的要素支撐。一要著力化解資金之難。資金缺、貸款難、融資貴,是制約我區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突出問題。必須大力推進金融創新,密切政銀企合作關係,加快建立健全工業企業融資平臺和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斷完善金融傾斜支援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創新工業投融資方式,鼓勵和引導更多工業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力爭“”期末在企業上市數量、融資規模和使用效益等方面實現較大突破。千方百計調動民營企業投資工業的積極性,把民間資本這座“富礦”最大限度開發出來。從上月起,央行已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本月初國務院又出臺關於金融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金融服務工業開闢了更廣闊空間,必須抓住用好這些難得機遇。二要著力突破能源之困。堅持“眼睛向外”,加強與能源大省的合作,鼓勵和支援企業“走出去”投資開發能源資源,加快建設北部灣綜合性重要能源基地,加強電源專案建設,優化能源結構和區域佈局,完善能源保障體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積極探索電冶結合、大使用者直供電、電力競價上網等改革措施,努力把過高的工業電價降下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三要著力保障用地之需。科學修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創新工業用地政策,完善土地儲備和供應機制,統籌安排各項用地指標。破解工業用地難題,既要努力盤活存量,繼續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理,大力開展城市閒置土地清查,又要積極做大增量,支援北部灣地區填海造地,推進低丘緩坡荒灘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要牢固樹立“寸土寸金、惜地如金”的理念,堅持集約節約用地,提高工業用地的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四要著力解人才之急。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營造引得進、留得住、能發展的良好環境,落實八桂學者、特聘專家、人才小高地等政策,積極引進一大批工業高階管理人才和技術領軍人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巨集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產業大軍。我區是勞務輸出大省,常年有600多萬人外出務工,他們中大多數已成長為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產業工人,要通過鄉情、親情和優惠政策,吸引他們回鄉就業創業。

牢固樹立打基礎、利長遠的科學理念,優化工業發展環境。一要加大扶持實體經濟,克服經濟虛擬化的傾向。實體經濟投資大、週期長、見效慢、利潤薄,不比虛擬經濟來錢快,近年來一些企業和社會資本熱衷於脫實向虛,“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不僅引發經濟泡沫化、產業空心化風險,而且助長了社會的浮躁和功利。必須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加大政策扶持、降低稅費負擔,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讓抓工業、幹實業的人有搞頭、有奔頭、有甜頭。二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克服短期化行為的傾向。工業專案建設和企業成長壯大都有一定週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捨得花時間、投本錢、下功夫,鍥而不捨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堅持打基礎、利長遠,樂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紮紮實實做好工業專案的論證、儲備、建設等各項工作。要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定位,建立健全工業跨越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激勵和調動各級領導班子抓好工業發展。三要優化企業的經營環境,克服企業負擔加重的傾向。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就是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我們要紮實開展服務企業活動,堅持“放水養魚”而不是“竭澤而漁”,認真清理企業負擔,堅決取締各種不合理收費,嚴禁“吃、拿、卡、要、報”的行為,絕不能把企業當“唐僧肉”,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為企業輕裝上陣、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提供有力保障。近一時期來我區招商引資勢頭很好,區外、境外企業紛至沓來,尋求商機,談成了一批專案。但也有些地方雷聲大、雨點小,旺丁不旺財,這與我們的決心、韌勁和投資環境,尤其是政務環境、法制環境有關,一定要引起各地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下大力氣解決這個問題。

充分發揮企業家的主角作用。企業家是工業發展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企業家數量偏少、實力偏弱,是我區工業發展滯後的重要根源,必須下大力氣抓好企業家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大規模開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努力建設一支眼界寬、思路廣、懂經營、會管理、善創新的優秀企業家隊伍。積極營造“幹工業光榮、企業家英雄”的濃厚氛圍,提高企業家社會地位,增強企業家責任感榮譽感。各級領導幹部要敢於同企業家打交道、善於和企業家做朋友,建立健全“企業直通車”和直接聯絡企業家制度,積極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廣大企業家要大力弘揚創業創新、永不言敗的精神,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則滿的心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不斷做大做強做優企業。

同志們,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實現工業強桂富民,是廣西幾代人孜孜以求的夙願。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工業、研究工業,不斷探索工業發展內在規律,找準本地工業發展的著力點。要按照這次會議確定的總目標和總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區、本行業、本企業實際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培養一批愛工業、懂工業、善於抓工業的領導人才。讓我們以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和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積極投入到工業強桂的偉大實踐中去,為加快實現廣西工業騰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工業發展大會上的領導講話 篇4

同志們:

這次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關於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回顧總結我省“”旅遊業發展情況,謀劃安排“十三五”全省旅遊改革發展工作,推動全省旅遊產業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發展。

昨天,大家實地考察了鷹潭市重點旅遊專案,感受到鷹潭“多極支撐、南呼北應、城景一體”的全域旅遊發展態勢。剛才,會議對旅遊強縣和優秀旅遊企業進行了授牌,鷹潭市政府、婺源縣政府、明月山管委會、井岡山管理局、南昌萬達文化旅遊城等 5 家單位作了交流發言,九江市對舉辦 20xx 年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作了承諾發言。等會,強衛同志還要作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以來,特別是旅遊強省戰略實施以來,全省上下緊緊圍繞省委十六字方針,像抓工業化、城鎮化一樣抓旅遊,堅持高位推動,狠抓改革創新,著力塑造品牌,促進多元發展,全省旅遊產業呈現規模擴大、轉型加快、品牌彰顯、活力增強的良好態勢。 一是旅遊經濟快速增長。 20xx年以來,全省旅遊總收入、接待總人數年均分別增長 34.7% 和 24.7% ,增速均列全國前三位。 20xx年旅遊接待總人數 3.86 億人次,旅遊總收入 3637.7 億元,分列全國第13 位和第 12 位,分別增長 23.2% 和 37.3% ,提前一年完成“”旅遊業發展目標。二是旅遊產業體系更加完善。 初步構建了“一核三片五城十縣百區”旅遊目的地體系和“三線八圈”旅遊線路框架體系,全省旅遊從主打山嶽觀光型向“山”“水”“城”“村”多元化、多業態發展。旅遊產業要素逐步完善,全省 A 級旅遊景區達 294 個,其中 5A 級景區 8 個,星級旅遊飯店 430 家,旅行社 761 家,導遊 2.8 萬人,旅遊交通和旅遊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旅遊與工業、農業、文化、生態以及城鄉建設進一步融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升。 三是品牌形象日益彰顯。 “廬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龍虎天下絕”受到的讚譽 ; “江西風景獨好”整體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以井岡山、瑞金共和國搖籃為代表的紅色旅遊,以婺源、靖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以明月山溫湯、星子為代表的溫泉旅遊在全國擁有較高知名度;鷹潭“尋夢龍虎山”、宜春明月山觀光小火車等一大批地方特色名片異彩紛呈。 四是綜合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省、市兩級均組建了旅遊發展委員會, 50 個縣級旅遊管理機構進行了改革,實現了旅遊管理職能由行業指導向產業發展統籌轉變;組建了省旅遊集團,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市場開拓統籌力度進一步加大;規劃建設 35 個旅遊重點產業叢集,用叢集的思維和方式發展旅遊業,開創了旅遊發展新途徑。

“十三五”是我省旅遊產業轉型的攻堅期和加快發展的關鍵期。全省上下要深入貫徹xx屆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江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抓住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著力創新旅遊發展理念,著力優化旅遊產品供給,著力增強旅遊發展動力,全面做大旅遊產業品牌效益、叢集效益、綜合效益,加快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更加堅定地向旅遊強省邁進。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堅定旅遊強省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春節前夕視察江西時,對江西的生態資源和紅色文化給予了高度肯定,指出:“ 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加快旅遊強省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瞭發展方向。

加快旅遊強省建設是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重要抓手。 旅遊業被譽為“無煙工業”、“富民產業”、“美麗產業”,是典型的“綠富美”產業。 從“綠”的角度看, 旅遊業資源消耗少、排放低,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具有天然的“親和力”。世界旅遊組織報告表明,旅遊產業萬元增加值能耗 0.2 噸標準煤,僅為工業能耗的十一分之一。加快旅遊強省建設,是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實現綠色崛起最佳路徑之一。 從“富”的角度看, 旅遊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研究表明,與旅遊直接相關的產業高達 100 多個;旅遊業每增加 1 萬元投資,能夠拉動全社會投資 10 萬元;旅遊業每直接增加 1 個就業崗位,能夠帶動全社會增加 5-8 個就業崗位。大力發展旅遊業,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帶動百姓就業增收致富。 從“美”的角度看, 發展旅遊業,不僅能夠改善景區形象,還能有力促進當地人居環境的改善,提高群眾文明程度,從而實現風景美、環境美、人文美。總之,實現“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要求,必須把旅遊強省戰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快推進。

加快旅遊強省建設面臨良好發展機遇。 從市場需求看, 我國人均 GDP 接近 8000 美元,正在向中高收入國家邁進,處於旅遊消費需求爆發式增長階段,全民旅遊休閒時代加速來臨,為旅遊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條件。 從國家戰略看,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整體佈局,把綠色發展作為重要發展理念。旅遊業作為環境友好型產業,在實現國家戰略中的地位日益顯現。 從政策環境看, 中央大力實施促進消費工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把旅遊作為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領域,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 從我省基礎看, 全省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旅遊要素不斷健全,旅遊綜合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為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加快旅遊強省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近年來,雖然我省旅遊強省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立足資源看旅遊,放眼全國看旅遊,對照目標看旅遊,我省旅遊業發展還存在不小差距。 從總量看, 我省 旅遊人次、旅遊收入、旅遊產業增加值、旅遊龍頭企業數量等與旅遊資源大省的地位仍不相稱,與旅遊發達省份還有不小差距。 從結構看, 產品結構相對單一,觀光遊覽的多,休閒度假的少;旅遊要素結構不協調,“住”“娛”“購”發展相對滯後;收入結構亟需改善,“門票經濟”依賴過重,遊客綜合消費較低。 如我省遊客平均花費 943 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近 100 元。 從質量看, 有特色、有競爭力、有品牌影響力的旅遊產品偏少,旅遊管理、市場推廣、旅遊服務等水平有待提高,旅遊創新能力還不強,旅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以新理念為引領,紮實推進旅遊強省建設

理念新則天地寬。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遵循旅遊產業發展規律,順應旅遊需求發展趨勢,堅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向創新創業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推動旅遊產業上臺階、上層次。

(一)抓改革創新促轉型發展。 深化旅遊行業改革創新,是適應新常態、實現新發展的動力源泉。要盯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抓改革求創新,不斷激發旅遊產業發展的動力活力。 一是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旅遊是一個綜合性產業,涉及面非常廣泛,制度創新極為關鍵。要繼續深化旅遊綜合改革,進一步強化旅發委綜合協調職能,健全完善統籌協調機制,促進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深化旅遊投融資體制改革,務實推進 PPP 等新型投融資模式,加快旅遊專案建設。推進旅遊綜合執法,著力解決職能交叉、多頭管理等問題。國務院已批覆廬山設市,隨著“市”體制的確立,將給廬山旅遊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要紮實做好設市相關工作。 二是推動資源整合。 樹立“大旅遊”發展理念,對跨行政區域的景區,要按照“資源共享、統一規劃、聯合開發、利益分成”的原則,統籌進行旅遊開發。加快武功山、廬山西海等重點景區資源整合,打造區域旅遊品牌。充分發揮旅遊線路開發在整合資源中的重要作用,把分散的旅遊資源有機串聯起來,打造各具特色的旅遊“珍珠鏈”。 三是推動發展模式轉型。 要根據旅遊市場需求變化和旅遊產業發展趨勢,不斷創新旅遊發展模式,重點推進“三個轉變”:即適應旅遊需求多樣化發展趨勢,推動旅遊產品由觀光型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型轉變;適應旅遊開發發展趨勢,推動旅遊開發由“單體”開發向全域旅遊綜合開發轉變;適應旅遊收入結構變化趨勢,推動旅遊收入由門票收入向全要素綜合收入轉變。 此外,要積極推進旅遊科技、業態、產品、品牌、管理等全方位創新,讓創新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二)抓產業對接促融合發展。 充分發揮旅遊業滲透性強、關聯性強的特點,大力發展“旅遊 ? ”,促進旅遊與相關行業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大力推動旅遊 + 文化。 文化是旅遊的精髓。江西文化資源豐富,其中紅色文化、 陶瓷文化、書院文化、禪道文化等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要深入挖掘贛文化的精神特質,打破文化與旅遊的界限,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當前,要重點做好景德鎮御窯廠遺址申遺和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保護開發工作。 二是積極發展旅遊 + 資訊。 抓住智慧江西建設契機,深入推進旅遊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加快智慧旅遊建設。要積極藉助網路、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及時向旅遊者提供交通、氣象、安全、醫療等必要資訊服務,著力構建面向景區、面向遊客、面向商家,比較完善的全省綜合性智慧旅遊平臺。 三是加快發展旅遊 + 健康。 圍繞健康江西建設,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的健康旅遊產品。發揮我省溫泉數量多、分佈廣,型別全的優勢,完善服務標準,提升服務質量,推進溫泉旅遊高水平發展。發揮中藥資源優勢,結合中醫藥產業發展,大力發展中醫藥旅遊。積極開發攀巖、野營、探險、漂流、運動等旅遊專案,加快發展康體健身旅遊。同時,各地要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資源優勢,推動旅遊與生態農業、工業遺存、現代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等深度融合,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滿足個性化旅遊消費需求。

(三)抓薄弱環節促協調發展。 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快補齊全域旅遊、全產業鏈發展中的短板,以薄弱環節的突破促進整體發展、協調發展。 一是加快發展城市旅遊。 城市是現代交通的樞紐,是遊客集散的中心,是現代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依託。目前江西城市旅遊發展相對滯後,必須加快補齊這塊短板。要挖掘培育城市特質,把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充分結合起來,豐富城市旅遊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旅遊體系。重點要發揮好南昌、贛州、景德鎮等歷史文化名城品牌效應,打造現代旅遊名城。 二是大力開發旅遊商品。 從發達國家和我國旅遊發達地區看,“購”在旅遊六大要素中佔有很高的地位。打破“門票經濟”依賴,急需補上旅遊商品這塊短板。要加大特色旅遊商品研發力度,加強旅遊商品開發基地建設,加快在全省主要旅遊城市、線路和景區建設一批大型旅遊購物點,大幅提高旅遊購物在遊客消費中的比重。 三是加快發展入境旅遊。 20xx年我省入境旅遊人數、旅遊外匯收入分別僅佔全國的 1.3% 、 0.5% ,與旅遊業在全國的地位很不相稱。要抓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利用好走出去的機會,多手段加大我省旅遊資源的對外宣傳力度,重點在周邊國家和臺港澳地區等入境遊客源地的機場、車站、景點開展旅遊對外宣傳廣告。同時,重點推介廬山、景德鎮、三清山、龍虎山等具有代表性的景點,通過這些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吸引入境遊客,促進入境旅遊發展。

(四)抓旅遊扶貧促共享發展。 旅遊具有開發空間廣、進入門檻低、就業容量大、收入比較穩等特點,在產業扶貧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要充分發揮國家旅遊扶貧示範區建設的示範效應,以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為突破口,促進旅遊與扶貧的深度對接。 一是要加強專業指導。 根據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在旅遊規劃指導、旅遊專案策劃、旅遊商品研發、旅遊服務提升和旅遊營銷推廣等方面,為扶貧物件發展旅遊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導、支援和服務。 二是要夯實發展基礎。 旅遊基礎設施是遊客順利開展旅遊活動的前提條件,也是承載旅遊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很多鄉村旅遊點由於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遊客住不下、留不住。為此,各鄉村旅遊景區要按照“乾淨、整潔、便利、規範”的要求,努力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實現通水、通路、通電,不斷提升餐飲、住宿和衛生條件。 三是要強化人員培訓。 我省旅遊扶貧的管理人員和從業人才嚴重匱乏。要進一步加大鄉村旅遊扶貧試點村村官培訓,利用“雨露計劃”等培訓政策資金,對貧困戶開展餐飲、表演、導遊、手工藝製作等旅遊實用技能培訓,提高貧困群眾從業能力。

(五)抓內涵建設促品質提升。 要適應旅遊消費品質化發展趨勢,在進一步擴大旅遊規模的同時,將質量建設、品牌建設作為旅遊工作的重點。 一是建立高等級旅遊景區。 根據 “ 個體做精、龍頭做大、整體做優 ” 的原則,提升我省旅遊景區品質, 加快推進 5A 級旅遊景區建立工作 ,爭取 20xx 年全省每個設區市都有 5A 級 旅遊景區。同時,推動傳統景區轉型升級,繼續推進三清山全省旅遊示範景區建設,提升旅遊景區建設和服務水平,形成一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滿足高階及各種層次遊客的需求。 二是完善旅遊標準體系。 標準化是提高旅遊發展質量的有效手段。前些年我們在旅遊廁所、旅遊標識等方面採取了一些標準化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要進一步在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服務等各領域建立完善相關標準,逐步使標準化成為旅遊管理的新常態。 三是著力提升服務水平。 旅遊服務水平是衡量旅遊發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標誌,必須把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作為打造旅遊強省的重要任務來抓。要積極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和服務模式,發揮“紅心導遊聯盟”和“旅行社誠信先鋒聯盟”自律作用,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加強對旅遊服務的監督管理,切實提高旅遊服務水平,向遊客展示“江西服務”新形象。

三、強化工作措施,抓好旅遊強省建設的落實

建設旅遊強省,任務艱鉅。需要各地各部門強化責任擔當,加大政策支援,破解發展難題,咬定目標,持續推進。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切實擔負起發展旅遊的主體責任,加快構建省、市、縣三級聯動、大力推進旅遊發展的工作機制。各級旅遊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職,切實加強發展規劃、市場監管、政策研究和宣傳推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既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更要加強協調、全力配合,共同做好旅遊強省建設各項工作。

二要強化規劃引導。 各地要立足自身實際,精心編制好旅遊業發展“十三五”專項規劃,並搞好與土地利用、城鄉建設、道路交通等規劃銜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指導性。要主動對接國家旅遊發展規劃,努力將我省一批旅遊發展重大專案納入國家規劃盤子,積極爭取國家支援。

三要強化政策引導。 要把省裡出臺的支援旅遊發展的投融資、價格、稅收、用地、人才等一系列政策落到實處,各地要根據實際,圍繞制約旅遊發展的瓶頸和難點,加強政策創新和工作創新,出臺實施細則。要充分調動社會資金參與旅遊發展的積極性,加強旅遊開放合作,加大引資、招才、引智力度,合力加快旅遊強省建設。

四要強化考核督導。 要加大旅遊強省建設督查力度,重點推動專案建設、政策落實和招商引資專案落地,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紮實推進、有效落實。完善績效考核和綜合考評體系,促進旅遊產業科學發展、轉型升級。

同志們,建設旅遊強省面臨良好機遇,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把旅遊產業打造成綠色崛起的重要支撐,奮力開創旅遊強省建設新局面!

工業發展大會上的領導講話 篇5

同志們:

這次全市旅遊發展大會是一次事關北海發展大局的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全區旅遊發展大會精神,動員和組織全市廣大幹部群眾,搶抓自治區推動旅遊強區建設的新機遇,充分發揮北海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認真總結經驗,明確發展目標,理清發展思路,落實發展舉措,加快建設旅遊強市,促進北海旅遊產業跨越發展。市委、市政府對開好這次會議高度重視,在全區旅遊發展大會之後,市委立即召開會傳達學習自治區的決策部署,佈置起草修改檔案;9月中旬,又召開市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認真研究和精心謀劃旅遊發展,充分做好會議籌備工作,出臺了關於推動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決定、關於推動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扶持獎勵辦法、關於加快潿洲島旅遊區開發建設的若干意見,精心篩選了一批旅遊專案。這些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對發展旅遊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剛才,自治區旅遊局陳建軍局長對加快北海旅遊發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很有針對性和指導性,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等一會,家斌同志將對發展旅遊的各項工作進行具體部署。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形成推動北海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廣泛共識 旅遊產業資源消耗少、帶動係數大、綜合效益好,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國際國內旅遊產業正處在大發展、大調整的重要時期。國家和自治區對發展旅遊業高度重視,推出了很多舉措、提出了明確要求。北海無論是從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條件來分析,還是從城市持續繁榮的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去考慮,推動旅遊產業跨越發展都有必要、有優勢、有潛力、有機遇。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形成共識。

1、要充分認識推動北海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加快發展旅遊有利於促進第三產業繁榮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旅遊產業是綜合型服務業, 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效應和特點,關聯帶動作用很強,既可以直接擴大消費,還可以帶動交通、住宿、餐飲、文化、娛樂、金融、資訊等行業的發展。在近年來北海工業化補課已經收到明顯成效的情況下,很有必要發揮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繁榮發展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北海經濟發展質量。其次,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有利於促進開放合作、發展外向型經濟。旅遊產業是高度開放的產業,外地客商在選擇投資地點時,往往是通過旅遊考察,瞭解當地的優質資源、投資環境和發展潛力。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可以更好地發揮北海的開放優勢,更好地向國內外展示北海的形象和特色、擴大北海的影響,更好地促進交流與合作。再次,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有利於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旅遊產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業門檻低、包容性強,對不同型別、不同層次的勞動力都有需求。加快發展旅遊,既可以直接增加就業,又可以通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因此,我們要以發展旅遊產業為重要抓手,更好地穩增長、調結構、促開放、惠民生。

2、要充分認識推動北海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和有利條件。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對旅遊發展越來越重視,為我們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從國家層面看,20xx年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明確了加快旅遊發展的大政方針;今年2月國務院批准實施《國民旅遊休閒綱要》,提出了發展國民旅遊休閒的目標和任務;今年4月頒佈的《旅遊法》為旅遊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別是在出席俄羅斯“中國旅遊年”開幕式和考察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旅遊業的性質、地位、功能等作了全面、系統、深刻的闡述,對新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旅遊業的作用並做好旅遊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從自治區層面看,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設旅遊強區的戰略決策,出臺了一系列決定及相關政策,在資金投入、專案建設、政策扶持等方面全方位支援旅遊產業發展,並且列出了一批重大專案。前不久高規格召開了全區旅遊發展大會,提出要加快建設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把北海打造成為廣西四大旅遊集散地之一和文化旅遊中心城市。從北海層面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幹部群眾對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旅遊產業的願望越來越強烈,這為旅遊產業當前和今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此外,隨著北海三年跨越發展工程的圓滿完成,工業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這些都為我們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創造了有利條件。

3、要充分認識推動北海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突出優勢和巨大潛力。北海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發展旅遊產業方面優勢明顯,在廣西旅遊產業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一是旅遊資源豐富。北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有機融合,既有優美奇特的濱海風光、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又有古老的歷史遺存、悠久的開放文化,尤其是擁有海灘、海島、海上森林、海底珊瑚等優質海洋旅遊資源,還有海上國際旅遊航線,隨著內陸地區民眾嚮往海洋、探求海洋、享受海洋願望的日益增強,發展濱海旅遊大有文章可做。二是生態氣候優越。自然生態優勢是我們發展旅遊產業的最大優勢、最好的品牌和最重要的本錢,北海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適宜旅遊,尤其是北海的碧海藍天和清新空氣,非常適宜休閒度假、養生養老,對於國內外一些大城市的遊客很有吸引力。三是發展基礎較好。旅遊產業是北海發展較早的產業之一,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旅遊產業作為一個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和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交通體系完善、景區景點建設、高星級酒店興建、旅遊產品開發、旅遊市場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產業鏈不斷延伸,接待水平逐步提升,產業規模逐年擴大,知名度不斷提高,近3年來,旅遊收入實現了翻一番,遊客接待量年均增加150萬人次以上,20xx年遊客接待量突破千萬人次,20xx年旅遊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時集聚和歷練了一批旅遊行業人才,積累了發展旅遊的實踐經驗,為推動旅遊產業跨越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儘管近年來我們在加快發展旅遊方面作了不少探索,想了很多辦法,下了很大功夫,付出了艱辛努力,但是旅遊產業目前的總體規模、發展水平和在全市經濟總量中所佔的份額,與北海的城市地位、資源稟賦以及方方面面的期望相比,都還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旅遊資源利用、旅遊特色挖掘、旅遊設施配套、旅遊精品打造、旅遊市場監管等方面,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辦法,儘快實現旅遊產業發展的新突破。

當前,推動北海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時機已經到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廣泛凝聚共識、善於搶抓機遇、遵循客觀規律、堅持真抓實幹,就有希望在幾年內開創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喜人局面,把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產業優勢,明顯提升旅遊產業在北海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北海旅遊在廣西旅遊格局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北海旅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各級各部門和領導幹部要從戰略與全域性的高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自治區黨委、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與要求上來,進一步認清旅遊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儘快做大做強旅遊產業的自信心、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突出重點、遵循規律,奮力開創北海旅遊產業跨越發展新局面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是北海旅遊產業從夯實基礎轉向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從旅遊資源大市逐步向旅遊產業強市轉變的關鍵時期。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和《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xx-20xx年)》,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建設旅遊強區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沿海開放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以國際化、標準化、品牌化、特色化為導向,堅持政府推動、專案拉動、開放帶動,遵循客觀規律,突出濱海特色,合理開發旅遊資源、著力推進旅遊專案、積極深化旅遊合作、不斷優化旅遊環境,早日把北海建設成為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城市、廣西主要旅遊集散地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濱海旅遊休閒勝地。

為了確保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開創北海旅遊跨越發展新局面,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凝心聚力、結合實際、突出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發揮優勢、彰顯特色,著力打造濱海旅遊品牌。旅遊是靠特色吸引人,越有特色就越有吸引力,北海旅遊最大的特色就是集濱海、文化、生態於一體,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是“灘、島、線、城、林、湖”。北海完全有條件加快開發特色旅遊資源,促進旅遊與文化融合、旅遊與城建融合、旅遊與生態融合,把特色做優、精品做強、品牌做響。一是大力推進銀灘旅遊資源開發。要用好“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這塊金字招牌,加快24公里銀灘開發,規劃建設國際會展中心和高星級親海度假酒店群,佈局建設教育文化體育設施,抓緊建設第四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園區,加快北海鯉魚地溼地公園建設,完善和提升銀灘的旅遊服務功能,早日把銀灘打造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濱海休閒娛樂區、生態型景區和高階度假旅遊區。二是大力推進潿洲島整體開發。要嚴格按照自治區批准的總體規劃,抓緊編制完善各項專項規劃,儘快完善基礎設施,積極引進港中旅等大型企業,加快潿洲島整體開發,抓好專案規劃設計,推進旅遊專案建設,提高景點景區等級,提升島上接待服務和醫療保健水平,同時抓緊推進市區與潿洲島之間空中和海上交通建設,增強安全性、提高便捷度,儘快把潿洲島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休閒度假海島。三是著力打造海上旅遊黃金航線品牌。要結合推進國際郵輪碼頭建設,大力發展郵輪經濟,加大協調服務力度,支援企業經營好北海至越南下龍灣海上旅遊航線,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門支援,加強與越南等東盟國家沿海城市的旅遊合作,儘快把這條航線延伸到越南中南部的城市,並逐步向東盟其它國家沿海城市延伸,努力把中越海上旅遊航線打造成國內外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跨國海上旅遊黃金航線。四是整合開發“城、林、湖”旅遊資源。堅持依法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完善旅遊服務功能,把北海老城、紅樹林、星島湖發展成為有吸引力影響力的特色景區,豐富旅遊景區景點,增闢旅遊精品線路。五是大力促進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要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進一步挖掘、整合和提升北海豐富的歷史文化,對旅遊進行文化包裝,提升文化內涵、融入文化元素、突出文化特色。要結合發展旅遊產業,進一步挖掘和開發利用海洋文化、南珠文化、合浦漢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創作一批文化精品,抓緊推進合浦漢文化公園建設,打造成為北海漢文化展示和體驗中心,推動《碧海絲路》等優秀劇目走向市場,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北海旅遊的文化品位和獨特魅力。

2、狠抓專案、完善功能,加快提升旅遊服務能力。專案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北海的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產業之所以有今天這麼好的發展勢頭,就是因為我們近幾年來持之以恆地抓好了專案建設。發展旅遊也一樣,只要我們抓住專案建設這個“牛鼻子”,下功夫連續抓幾年,旅遊產業一定會有大的起色。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興建一批有市場需求、有品牌價值、有北海特色、有帶動效應的旅遊專案,抓緊推進一批旅遊景點景區、旅遊交通基礎設施、旅遊服務設施、大型綜合性旅遊專案,從而讓北海旅遊儘快擴大規模、改善服務、提升檔次,不斷做大做強。要堅持以“四定”辦法推進旅遊專案建設,加大組織協調力度,開通專案審批“綠色通道”,確保在較短時間內有大的突破。為了有效推進旅遊專案建設,市裡已經印發了關於推動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幾份檔案,明確了目標任務、扶持辦法和有關要求,特別是下決心加大投入,市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大力支援旅遊景區、高星級酒店建設和航空市場培育等,在專案審批、用地安排、資金籌措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同時由市四家班子領導分別聯絡推進重大旅遊專案。高星級酒店的數量,是一個城市旅遊產業發展程度的標誌。目前北海的高星級酒店還不多,要採取必要的扶持獎勵辦法,加大招商引資和協調服務力度,加快高星級酒店建設步伐,在未來3年,力爭新建達到五星級標準酒店8家、全市投入運營的五星級標準酒店達到6家;20xx到20xx年間,力爭再新建一批,新增6-10家建成投入營運,全市五星級酒店達到一個較大的規模。這樣,就可以帶來高星級酒店集聚效應,逐步形成幾個高星級親海酒店群。

3、深化改革、創新機制,不斷增強旅遊發展活力。深化行業改革,推進機制體制創新,是增強旅遊產業發展內在動力和生機活力的關鍵所在。要用足用活國家、自治區出臺的相關政策,以創新旅遊管理體制、投融資機制、人才培養及引進機制等為重點,增強旅遊發展的活力。一是進一步消除制約旅遊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市委、市政府已經對旅遊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和理順,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溝通協調,明確權責關係,強化內部管理,努力解決溝通不夠、協調乏力、合力不強的問題。二是創新旅遊產業投融資機制。要充分發揮好旅遊發展資金的撬動作用,推動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旅遊規劃編制、旅遊宣傳促銷、旅遊服務培訓等工作。推進銀旅合作,加大金融對旅遊產業發展的支援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參與旅遊開發建設,興建旅遊專案、參股旅遊企業。三是指導旅遊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引導旅遊企業深化企業改革,儘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產權明晰、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旅遊市場主體,按照政策法規、市場需求和經濟規律,加強管理、改進經營、提高效益、發展壯大。四是創新人才培養及引進機制。推動旅遊產業跨越發展,關鍵在人才。要完善旅遊人才交流引進和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建立北海旅遊人才培訓基地,加快培訓懂市場、善經營、會管理的專業人才。選派機關和事業單位優秀幹部到旅遊區、旅遊企業掛職鍛鍊,加強與大專院校的合作,積極引進旅遊管理、營銷、策劃、創意等各類人才,滿足旅遊產業發展對各種人才的需求。五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旅遊市場聯合執法機制。要加強旅遊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市場監管,打擊違法違規經營,逐步形成統一的旅遊投訴受理機制,規範旅遊市場秩序。

4、強化推介、提升形象,增強北海旅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資訊時代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宣傳推介、優化提升形象是促進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必要舉措。我們要創新思維、加強策劃、整合力量,“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擴大旅遊宣傳的整體效應和放大效應,唱興北海旅遊、唱響北海旅遊,向宣傳推介要市場、要客源、要效益、要知名度和美譽度。一是加強總體宣傳推介。要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部門協同、上下互動的聯合宣傳機制,有效利用各種現代傳媒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多形式、廣覆蓋,增強獨特性、吸引力,形成宣傳推介北海旅遊的強大聲勢,為儘快實現北海旅遊跨越發展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援。二是積極舉辦旅遊節慶活動。堅持“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積極穩妥地舉辦或承辦旅遊節慶、文化演藝、大型會展、體育賽事等活動,打造富有特色、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旅遊文化節慶品牌和演藝品牌。三是支援旅遊行業協會和企業加大營銷力度。鼓勵和支援旅遊企業到國內外特別是重點旅遊客源地,以各種有效形式宣傳推介特色優勢旅遊產品與服務,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北海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四是積極開展區域旅遊發展合作。積極參與“兩廣十市區域旅遊合作”,務實推進“南北欽防玉崇百七市旅遊發展一體化”,大力推動泛北部灣區域旅遊合作。通過持續有效的旅遊宣傳推介,不斷提升北海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力。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在做好這幾方面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遵循客觀規律,講求實際效果,促進旅遊產業科學發展。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旅遊產業也不例外。我們抓旅遊產業發展既要積極努力、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去推動,又要避免不顧現實條件、僅憑熱情幹事。要注意研究和把握旅遊發展的自身規律和內在要求,對管什麼、不管什麼,做什麼、不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都要按客觀規律辦事,這樣才能避免走彎路、走錯路或走回頭路。這方面要注意把握好三個結合:一是堅持政府引導與企業主體相結合。當前,我市旅遊市場主體實力還不夠強,在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下,政府的主導作用必不可少。當然,我們講政府主導,絕不是大包大攬,也不能拔苗助長,要把握好尺度,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發揮好應有的作用。要科學編制和完善旅遊發展規劃,制定出既符合發展趨勢、又切合城市實際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同時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督促檢查,確保旅遊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要用足用活各項優惠政策,有針對性地出臺一些扶持獎勵辦法,引導資源匯聚和市場配置;要根據旅遊發展規劃抓好招商引資、推進專案建設,培育新的增長點,確保在每一個階段都有堅實的專案支撐。與此同時,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我們說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最終還是要靠旅遊企業的發展壯大。對那些政府不該管、管不了的事,就要由市場進行調節,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發揮企業的作用,增強市場的活力。二是堅持學習借鑑與因地制宜相結合。既要堅持開放辦旅遊的理念,積極學習借鑑國內外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又要立足北海實際,找準特點和優勢,尋求差異化發展,探索和走出一條適合北海的旅遊發展之路。三是堅持加快發展旅遊與嚴格保護生態相結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北海發展旅遊的突出優勢,我們在推動旅遊發展的程序中,必須旗幟鮮明、一以貫之地依法保護生態環境,確保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就很難甚至無法恢復,最終也會斷了旅遊的“財路”。銀灘和潿洲島是上天賜予北海人民的無價之寶,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財富。每一個北海人,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銀灘、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樣保護潿洲島的生態環境。

三、加強領導、真抓實幹,形成推動北海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 推動旅遊產業跨越發展、加快建設旅遊強市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牽涉面廣、關聯性大。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旅遊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全社會共同促進旅遊產業跨越發展。

一要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旅遊產業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僅僅依靠旅遊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發展旅遊產業擺在突出位置,作為推動北海科學發展的大事切實抓緊抓好。市旅遊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重大問題。市直各相關部門和駐市各有關單位,要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加強溝通銜接、密切協同配合、主動有效服務,合力推動旅遊產業跨越發展。市轄縣區要相應調整充實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協調機構。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調查研究、認真解決問題,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力支援和推動北海旅遊跨越發展。

二要進一步改進作風狠抓落實。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旅遊發展的目標、思路、舉措已經明確,當務之急就是抓好貫徹落實。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真抓實幹、把事幹成、造福百姓”的理念貫徹落實到抓旅遊發展的過程中,紮紮實實為加快發展旅遊多幹一些實事、多作一些貢獻。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結合實際抓緊制定本縣區、本部門的旅遊發展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推動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決定及扶持獎勵辦法,建立健全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督查考核機制和獎勵機制,推進旅遊專案建設、加快旅遊產業發展。

三要營造濃厚氛圍廣泛匯聚正能量。推動旅遊跨越發展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援和參與。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加快發展旅遊產業的重大意義和有利因素,宣傳市委、市政府加快發展旅遊的重大決策部署,宣傳北海旅遊發展的新進展、新成效和新經驗,積極營造“人人關心旅遊發展、人人支援旅遊發展”的良好氛圍,匯聚加快建設旅遊強市的正能量,形成推動北海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

同志們,推動北海旅遊跨越發展,機遇難得、前景廣闊,任務艱鉅、責任重大。讓我們堅定信心、凝聚力量、真抓實幹,努力開創旅遊產業發展新局面,為把北海建設成為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城市、廣西主要旅遊集散地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濱海旅遊休閒勝地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