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國名校大學生辯論賽決賽辯詞選登範例

欄目: 大學生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7.23K

辯題:世紀回眸喜大於憂(正方)

中國名校大學生辯論賽決賽辯詞選登範例

世紀回眸憂大於喜(反方)

正方:上海交通大學隊

反方:吉林大學隊

正方一辯:

今天是公元1999年11月27日,距XX年34天。即將邁出跨世紀的腳的我們,在向20世紀揮手說再見時,心中感慨無限。1XX年的風雷激盪,1XX年的高歌猛進,1XX年的滄桑風雲,1XX年的璀璨輝煌,說不清,道不明,留在我們心底的到底是歡喜還是憂傷。

魯迅先生說過:到了世紀結束,總要來一下清算。有些東西該扔的要扔了,有些東西還值得真正的歡喜。若是歡喜的東西多了,我們便可過個好年,若是相反,則需慼慼焉,好好打算一下下面的日子。

我們正被推上了這樣一個世紀末的辯壇。所謂知其責而發其言。這一清算,前要對得起百年風雲,後要看得到未來之光,由此方可確定我們是應該充滿信心,喜氣洋洋地迎接新世紀的到來,還是提心吊膽,憂心忡忡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因得而滿意,繼以信心謂之喜;因失而不滿,繼以擔心,謂之憂,左右權衡,首先讓我們導之以意識:

“憂”,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文正公,亦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杞人。前者謂之憂患意識,後者我們只好叫做庸人自擾。判斷憂是否憂到了點子上,就是看憂是歷史潮流的取向,前景光明的與否,還是昂首前進中的小磕小碰。我們看到,20世紀世界和平,雖歷經磨難,仍堅韌不拔,世界經濟雖幾經波折,卻勢不可擋。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二十世紀的風風雨雨都不足以動搖人類前進的步伐。既無憂於主幹,縱使細枝末枝有憂有慮,又何以稱為憂大於喜呢?

其次,徵之以事實。其一,物質文明空前發達,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事實,科技碩果累累,有目共睹;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利用,更是為我們人類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二,制度文明整體推進。文化在碰撞中融合,經濟在競爭中合作,政治在存異的基礎上求同。百年以降,民主政治體系,市場經濟體系,多元化體系和自由平等的社會生活體系,已經越來越煥發出勃勃生機。其三,精神文明全面進步。在挫折中成長起來的人類,已懂得總結正反兩方的歷史經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綜合而言,縱有枝節上的憂慮,但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進步已經將我們20世紀的勝利鎖定。

最後,綜之以結論。從本質上、主流上把握二十世紀的步伐,我們進步巨大;理性地、現實地清點二十世紀的家當,我們基礎穩固;動態地、發展地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旅途,我們前景看好,我們謹慎樂觀,應該可以好好過年。

所以通世紀之變,曉天下之事,我方得以鑿鑿言之,世紀回眸,喜大於憂!謝謝!(掌聲)

反方一辯:

謝謝主席,大家好!

聽了對方辯友的陳詞,我們與對方辯友一樣,對人類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但我仍然要指出,對方辯友在論證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首先,對方辯友將人類社會的進步視為大喜並與憂傷對立起來,這在邏輯上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人類社會確實是在不斷進步與發展,這應該是我們雙方的共識,但是進步是不是就意味著只有喜而沒有憂了呢?我們說,人類進步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憂喜交加的過程,喜應該是進步中的喜,憂當然也是進步中的憂。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喜憂共存的一個載體,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討論喜大還是憂大,才符合今天辯題的要求。對方辯友的不足就在於將討論的前提當作了結論。

其次,對方辯友以人類社會發展的種種成就來論證喜大於憂,這在理論上也是不能夠成立的。喜大憂大與喜多憂多雖然有聯絡,但他絕對不是一回事,我們不光要看數量還要看影響,不光要看顯現的成就,還要看隱伏的憂患。我們說千里之堤尚可潰於蟻穴,一個重大的隱患也可能導致滅頂之災。20世紀的人類確實取得了許多重大的成就,它養育了最多的人口,但也葬送掉了最多人的生命,它創造了高科技,但也製造出核武器,請問對方辯友什麼樣的喜才能比得上人類生存危機之憂呢?

下面我將從正面來論證我方觀點:

站在新舊世紀的臨界點上,我們討論世紀回眸是喜大於憂還是憂大於喜,是從百年曆史的緯度俯視全球性的問題。這是事關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話題,喜大於憂既是一種客觀的判斷,又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判定喜大憂大的標準,是從全

人類的角度和全球的範圍審視過去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對人類的發展所具有的正負效應孰大孰小。基於這種認識我們認為,世紀回眸憂大於喜。

20世紀是正義與邪惡較量的世紀,百年滄桑,新生危機層出不窮,令人憂患之事不勝列舉。舉其大端就有戰爭災難、生態惡化、技術失控、人口膨脹、吸毒犯罪、恐怖主義等諸多危機,兩次世界大戰,半個地球遭遇戰火,近1億生靈活死於非命。目前全世界擁有的核武器足以使全球每一個人被殺死30次!如今,美國霸權主義的陰影還在籠罩全球,生態環境更加令人堪憂——目前地球上的物種正以每天上百種的速度消失,廢水汙染了海洋,廢氣汙染了天空,臭氧層的破壞,溫室效應的增高,兩極冰山的融化,無不構成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危機。美國作家阿西莫夫說得好:瞧瞧我們都幹了些什麼?我們把陸地搞得千瘡百孔,把天空搞得烏煙瘴氣,把海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坑。夠了,不因為時間不夠,是我不忍心再一一列舉。人類從來沒有像20世紀獲得如此迅猛的發展,但也從來沒有像20遭遇如此多的憂患!

20世紀不僅擁有眾多的可憂之事,而且與以往的歷史相比,上述問題具有影響深遠、關聯性強、危險性大的特點。這些問題關係到下個世紀民族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穩定,它比任何時候都強烈地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面對著全球性的危機與挑戰,我們說“世紀回眸,憂大於喜”目的是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喚起人們為新世紀的人類和平、安全發展而共同努力。因為我們深知:深刻的憂患意識比哪種盲目的樂觀主義更能激發人的歷史責任感。謝謝大家!

正方二辯:

謝謝主席,大家好!

二十世紀人類歷史的主流是社會的現代化。我們判斷喜憂就要看人類歷史是否符合這個客觀要求。如果從本質上它符合這個價值座標,我們就說它是喜大於憂的。對方辯友剛才跟我們說憂患意識,而我卻感覺就是恐懼意識。憂患意識與恐懼意識是不相同的,具有憂患意識的人在看見危機與困難時,才能從中找到機會,找到出路,找到希望,並且不斷地去解決問題,推動歷史的進步,這才能叫憂患意識。而恐懼意識呢,總是杯弓蛇影,看見一隻喜鵲從天上飛過,就感覺一隻導彈向我們打來,看見田野裡升起炊煙就以為是恐怖的蘑菇雲,這種心態的確我們不可取。

我們說人類的進步必然要付出一些代價,在這其中包括兩個部分:第一是不可避免的代價,這種代價的付出本身就說明了人類社會在進步,這是可喜的。另外一部分是由於人類的失誤從而造成了一些可避免而沒有避免的損失,我們說這才是憂。而人類在歷史經驗教訓中總結從而得到了不斷避免這種錯誤的可能,所以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理性的思維,判斷喜憂必須要用發展的眼光。從主流,從整體,從本質上來看,對方辯友剛才說了這麼多憂,可是卻沒有告訴我們這些憂到底是本質的還是非本質的,是主流的還是非主流的,是總體的還是區域性的。你們在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是否意識到人類也意識到這些問題,今天已經著手解決這樣的問題了。

回眸二十世紀,我們以人為本。第一,人活得更寬裕,更舒適。現代的科技讓我們住在能抗八級地震的房屋中,上網就能

知全球大事。以前我們只是小小鳥,想要飛卻怎樣也飛不高,而世紀初我們征服了天空,世紀末我們更進軍宇宙。當然科技的進步也給人類帶來了很多問題,但科技的進步也為人類解決了許多遺留下來的問題,更是科技的進步為人類解決今後的問題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保障。對方辯友為什麼沒有看到人類的生存質量在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在延長,疾病的死亡率在下降。第二,我們說人活得更加自由,更加有趣,制度與觀念的進步已經深入人心。回眸世紀,我們有了自由平等的生活,有了男女平等,有了教育普及,更有了法制之下的安居樂業,這種制度與觀念的進步是社會本質的進步。雖然人類的天空中有少許烏雲,比如說有些地方還有種族歧視的陰影,但這只是支流,因為民族平等的思想才是世界的主流,世界上區域性戰爭不斷,和平與發展也是世界不可逆轉的主流。第三,人類活得更加有理性,人不再僅為自己而活著,人類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探索。我們提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我們更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看到里約環境宣言核不擴散條約紛紛出臺,難道我們還要懷疑人類理性的能力以及在這種理性指導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嗎?

1972人類環境宣言告訴我們,藉助於較充分的知識和較完善的手段,我們就可以為自己以及子孫後代創造一個更為美好的環境,創造一個更為美好的生活,我們的前景更為廣闊。現在所需要的是一種持重而平靜的心情。現實告訴我們,二十世紀是一個得大於失的世紀,二十世紀是喜大於憂的世紀,我們不必要擔心,因為

一切都將被歷史證明,歷史將證明一切。謝謝大家!(掌聲)

反方二辯

謝謝主席,大家好!

首先我將指出對方辯友在立論中的幾點偏頗之處。

其一,對方辯友認為我方憂的是前進過程中的小磕小碰,說我方的憂患意識等同於恐具意識,這我就不禁想問對方辯友了,戰爭威脅、環境惡化、核彈危機、人口爆炸,哪一個爆發不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對方辯友,這恐怕不是小磕小碰,而是人類發展路程中的攔路虎了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恰恰是對方辯友啊!

第二,對方一辯剛才說在政治的基礎上求同存異,和平民主的程序在全世界正在推行。這我就不禁想問對方辯友了,北約的導彈在不久前不是還炸了我國的大使館嗎?美國現在不還高舉著“人權高於主權”的大棒在全世界到處揮舞,霸權主義不仍在橫行嗎?

第三,我想告訴對方辯友,對方辯友剛才問我們發展與憂患哪個是主流,其實世界上根就沒有絕對的主流,也沒有絕對的支流。潛伏的危機,就如同我方一辯所說的那些危機,一旦爆發,人類所有的文明成果都將毀於一旦。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們真要面對著滿目瘡痍的地球,只能問心有愧地說,當年,正是喜大於憂的思想才讓我們喪失了憂患意識,才造成了今天的災難啊!

下面,我將正面闡述我方觀點。

我們先談談對方辯友剛才所說的和平與發展兩個概念吧!在國際和平年一年的時間內,全世界軍費高達9000億美元。也就是說,在今天我們辯論的34分鐘內,就有6000多萬美元用在武器生產上。這些錢如果用於國際援助,早就解決了8億人民飢餓的問題。對此,我們能不憂心忡忡嗎?

再說說對方辯友一直在強調的發展。的確,人類社會在20世紀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發展需要反思,需要矯正。我們需要的是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可20世紀在發展過程中引發了大量社會危機和嚴重的精神迷惘,同時為發展所付出的環境代價、生態代價更是租用了子孫的地球,裝點著今日的繁榮。發展也不僅僅是某些國家的發展,而應是人類共同的發展。20世紀一方面是財富在堆積,另一方面是貧窮在積累。讓我們來看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吧:20世紀飢餓的人仍在增加,同時,文盲的人數,無安全飲用水、無像樣的房屋的人數就高達600萬其中大多數是兒童。面對這些,我們能不憂心忡忡嗎?沒有對發展問題的憂患,何來對發展的反思與矯正。

我們說“世紀回眸,憂大於喜”,還因為這個世紀的危機展示了人類必須正確認清自我侷限性的真理。人類是地球上智慧的花朵,但有人卻用最大的智慧創造了原子彈。人類是地球上美麗的象徵,但在美麗的背後卻有人幹盡了罪惡。不要說人類利用技術手段在20世紀所創造的邪惡與災難,僅僅是善良的願望也不能總帶來福音。從湯因比到布倫特蘭,從池田大作到基辛格,他們都在憂患著:20世紀是人類物質力量空前強大、但人類的精神自覺卻沒有更好地控制物質力量的世紀。佩切伊奇說得好,“人類正在走向危機,完全有必要找到一種方法,一起改變這一走向危機的程序。”

站在新世紀的臨界點上,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精神應是我們的共識,那就是:讓我們共同憂患,共同關切,共同努力,在反思自我與改進實踐中創造共同的未來!

主席:

兩支辯隊剛才同樣對20世紀的風風雨雨作了回顧,但回望來路,感觸卻迥然不同,那麼我們究竟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視角來面對這橫看成嶺側成峰的20世紀呢?現在比賽進入盤問階段,除反方三辯用時限制之外,其他隊同用時皆為三十秒。盤問開始,首先有請反方三辯開始提問,時間十妙。

盤問

反方三辯:

請問對方辯友,在20世紀生態惡化,每天有一百餘個物種在滅絕,這是憂大還是喜大?

正方三辯:

關於物種滅絕這個問題,我可以這樣回答您,如果這個地球上只有人類,沒有動物,人類確實不會快樂;但是如果這個地球只有動物,沒有人,那地球會快樂嗎?請問對方二辯,人類發展下去生存的機會大,還是毀滅的機會大?

反方二辯:

我們說人類的確在發展。但是人類在發展了科技、發展了改造自能力的同時,也發展了毀滅自己的力量,如果我們不把這種力量加以控制,那麼人類終將會走向毀滅呀!下面我想請問對方辯友,當今在20世紀,人類貧富差距仍然在擴大,並且迄今尚有八億人民

在捱餓,請問對方辯友,這不是憂大於喜嗎?

正方二辯:

在貧富這個問題上現在確實很憂,不過我們看見這個貧富差距是建立在一個公平的基礎之上,對於這個公平的基礎,我喜大於憂。對方辯友剛才對我方三辯的問題避而不答,我們的生存希望比以前更大了,難道我們還要憂大於喜嗎?我想請問對方辯友的是,和平與發展到底是世界的主流還是支流?

反方一辯:

我們從來沒有否認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流,但在和平發展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什麼呢?我們為什麼要提出和平與發展的主題呢?不是對戰爭危機的種種憂患嗎?現在美國是世界上擁有核武器最多的國家,而他至今還在防止核不擴散條約上簽字,我想請問對方辯友,這種現象您是否認為是憂大於喜?

正方一辯:

有核武器的存在,這確實是一個憂,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我們現在的核武器數量正在減少啊。對於剛才我方二辯的問題,對方辯友說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流,但是如果它既然已經成了我們的主流那麼我們難道不應該喜大於憂嗎?請問對方辯友的是,作為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這樣一種意識,是否已經成為我們全人類的一種共識呢?

反方三辯:

對方辯友,我們為什麼達成了這樣的共識,為什麼意識到了要可持續發展,不就是因為我們看到現代人類的浪費資源,我們的生態環境在不斷惡化嗎?所以憂患在先啊!

主席:

作為主持人,在我兩邊雷聲貫耳的同

時,眼前也交織著兩組截然不同的世紀畫面。忽而是傷感的詠歎調,忽而是激盪的主題曲;感覺到一個世紀以來人類的自豪,又傾聽到無數犧牲品的嘆息。人在時間的隧道里豐富了自己,有時卻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對20世紀的回憶會是凱歌高奏還是搖頭嘆息?讓我們再聽聽雙方的總結陳詞吧。

現在請雙方發表總結陳詞。首先請反方三辯衛崢同學做總結陳詞,時間四分鐘,請。

總結陳詞

反方三辯:

謝謝主席,大家好!

對方辯友剛才連珠炮似的發問我方確實有些措手不及,但是我要在這裡指出對方辯友的是,從我方一辯就已經明確地提出,今天我們的發展和進步是我們講座的前提條件,您不能以此來作為它的論據。而應該在發展的基礎上看,我們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有什麼喜事,有什麼憂事啊!

對方辯友,世紀回眸,有喜有憂。我方辯友與對方辯友在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性這一點上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到您最後也沒有告訴我,一旦人類自身走向了終結,那麼所有的發展與成就都將灰飛煙滅,我們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恰恰取決於我們的憂患意識啊!

很高興對方二辯在陳詞中,就已經替我們明確地區分了什麼是恐懼意識,什麼是憂患意識。而且承認了憂患意識確確實實應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生根。那麼,我在這裡應該告訴大家,我們就是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憂患意識使人類邁向更美好的明天。在這裡,我想提出,老子曾說過: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喜憂之事常常是同一立場的兩個方面。樂極生悲,滿常招損,不可不察。

另外,明確發展是主流,並不能直接得出喜大於憂的結論,應該分析主流是如何出現的,如何確立的以及如何繼續保持這種主流。人類發展所帶來的諸多災難性的問題,難道還不能讓我們警醒嗎?難道還不值得我們憂患嗎?

下面,我將從正面總結我方觀點:

首先,回顧歷史,憂大於喜。20世紀可謂成就巨大,但也損失慘重:歷史上戰亂不休,但哪個世紀的戰敵殺人比得上20世紀?人類歷史上暴君迭出,但哪一種武器比得上20世紀的原子彈能在瞬間奪走十幾萬人的生命?所以我們在看到了人類取得成就的同時,萬不可沾沾自喜。

其次,立足現實,憂大於喜。富國愈富,窮國愈窮,貧富差距越拉越在。每年有8億人在捱餓,還有幾百萬人被餓死,我們能不憂患嗎?當霸權主義四處橫行,甚至把導彈扔到我們頭上的時候,我們能不憂患嗎?當人口在膨脹、環境在惡化,寶貴的地球在呻吟的時候,朋友們我們能不憂患嗎?

第三,審視發展,憂大於喜。人類可謂越跑越快,可謂越飛越高。正如對方辯友所說,人類一直在進步。但是我們在攀登高峰的同時,也恰恰把自己置於危崖之上。我們創造力越強,破壞力越大,巨大的財富與高精尖的技術在帶來進步與繁

榮的同時,也潛伏著滅頂之災。世界的一體化造成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危險局面,不能不使我們居安思危。

第四,我們在相信人類的理性和正義的同時,我們不能不指出,20世紀眾多憂患的根源。納粹集中營、原子彈、戰爭、貧富懸殊、環境汙染、人口膨脹,歸根結底都是人類自身造成的。而這一切,不能不讓我們警醒。我們不得不把認識自己、反省自己、控制自己當成是最大的歷史使命。

最後,我們說世紀回眸憂大於喜,更因為這是一種可取的價值態度,它比報喜不報憂更客觀,比重喜而輕憂更冷靜,比滿足於過去而不正視挑戰和困難更為理智。

當人類第一次從太空看到地球,我們發現它不過是一個脆弱的星球,而它的美麗已經被人們或多或少地有所破壞。所以我們的結論是,銳意進取,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居安思危,憂患是發憤的起點。謝謝大家!(掌聲)

主席:

謝謝衛錚同學。

下面請正方三辯陳歡同學做總結陳詞,時間四分鐘,請。

正方三辯:

謝謝!

我也想感謝對方三辯,他在陳詞中說讓我們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我想如果明天是更加美好,那我們又何必憂大於喜呢?黑格爾曾說:“歷史的前進需要激情,但激情後隱藏的是理性。”聽了對方辯友充滿激情的發言,我很感動。但我也想起兩位老先生,一位是杜甫,他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說心態的不同會影響人對事物的評價。今天我們想象一下,如果讓一個剛剛失戀的小夥子或姑娘來回眸世紀,豈只是憂大於喜,簡直是沒有憂沒有喜。所以說世紀回眸,我們需要理性而不是感情用事。我們應該提出一個科學的標準去評判憂喜,而不是一頭扎進苦海里說有憂就是憂大。第二位老先生是劉禹錫,他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什麼意思呢?看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不是用靜止的眼光。可對方辯友只說到人口問題,沒有看到人口增長速度正在放慢;只說到核武器問題,沒看到我們正在進行全球性的核裁軍。讓我們大家想一想,既然我們大家註定要遠航,何必空守那艘已經沉下去的破船,低唱淒涼的晚歌?我們要看到損失,但更要看到損失正在被彌補;我們要看到問題,但更要看到發展帶來的問題必將在發展中解決。

我想第二次感謝對方辯友,因為他們給我們提出了這麼多問題,給我們找到了發展的前進的動力。正像馬克思所說:“問題正是時代的口號。”世紀問題就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歷史。的確,一個世紀的風雨歷程留下的成就有目共睹,留下的問題呢確實客觀存在,這就像一個人的成長一樣,伴隨著成長會有種種的困惑,但我們說沒有人會拒絕長大,沒有人說長大成人不好,憂大於喜,我不要長大,因為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排除困惑的過程。發展中留下了不和諧音符,那不過是人類成長的煩惱。19XX年1月1日零點,有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睜開雙眼開始瞻望全新的世紀。在他28歲那年,看到青黴素問世了,從此傳染病病菌不再笑傲江湖;36歲那年他看到第一座電視臺在英國成立,從此傳播革命大幕拉開;69歲那年他看到阿波羅號騰空而起,從此人類可上九天攬月;85歲那年他看到內羅畢宣言釋出,從此女人真正撐起了半邊天;92歲那年他看到里約熱內盧環發大會召開,從此可持續發展成為人類共同的選擇。好,時鐘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