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禮儀 > 辯論賽

1993國際大專辯論賽決賽辯詞

欄目: 辯論賽 / 釋出於: / 人氣:2.72W

國際大專辯論賽從1993年首屆舉行至今,每兩年舉行一屆。輪流在新加坡和北京舉行,從普通的愛好者到專家學者,歷屆以來倍受矚目,逐漸成為華語辯論的最高舞臺之一。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1993國際大專辯論賽決賽辯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993國際大專辯論賽決賽辯詞

1993國際大專辯論賽決賽辯詞

主席:觀眾朋友,歡迎光臨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會大決賽。這個國際大專辯論會是由新加坡廣播電視局和中國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過去的一個星期,辯論會的八支隊伍經過四場初賽,二場半決賽之後,其中的六支隊伍淘了。今天進入大決賽的兩支隊伍可說是辯論經驗豐富的精英,他們肯定會在今天的比賽中大展辯才,給大家帶來場“勁”的(比賽),讓大家大飽耳福。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新加坡副李顯龍准將出席我們的大決賽(掌聲)。國際大專辯論會的冠軍隊將獲得一萬元的現金獎,亞軍隊可獲得五千元。另外,我們也將在過去幾場和今天的辯論群英會中選出一位最佳辯論員,他可以獲得二千元的現金獎勵。現在向您介紹參加今天大決賽的兩支隊伍,臺灣大學和復旦大學。在我右手邊的是正方臺灣大學的代表,第一位是吳淑燕,政治系二年級;第二位是蔡仲達,會計系二年級;第三位是許金龍,政治系二年級;第四位是王信國,哲學系二年級(掌聲)。在我左手邊的是反方復旦大學的代表:第一位是姜豐,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生二年級;第二位是季翔,法律系二年級;第三位是嚴嘉,法律系四年級;第四位是蔣昌建,國際政治系碩士班三年級(掌聲)。

今天我們的評判團陣容也特別強大。五人評判團是由本地和海外專業人士組成的。他們是:郭振羽教授,他是南洋理工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掌聲);第二位是吳德耀教授,他是前東亞哲學研究所所長(掌聲);第三位是查良鏞先生,他是香港《明報》創辦人,也是著名武俠小說家,筆名金庸(掌聲);第四位是杜維明教授,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東方語言及文明學系教授(掌聲);第五位是許廷芳律師,他是新加坡廣播局董事(掌聲)。

今晚的辯題是人性本善,反方的立場是人性本惡。雙方的立場是由抽籤決定的。現在我宣佈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會大決賽正式開始。首先將由正方一辯吳淑燕同學表明立場和發言,時間為三分鐘(掌聲)。

吳淑燕:大家好!哲學家康德主張,人不分聰明才智、貧富美醜都具有理性。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所以進一步又加了一句,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而佛家說,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覺則是佛。正因為人性本善,所以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方主張人性本善,就是主張人性的根源點是善的,有善端才會有善行。我方不否認在人類社會中存在有惡行,但是惡行的產生則是由外在環境所造成,所以惡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如果硬要說惡是因不是果,也就是說人性本惡,那麼人世間根本不能產生真正的道德。雖然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極力主張在人性本惡的前提下人類可以形成道德。但是想想看,如果人性本惡,人類一切道德規範都是作為人類最大的利己手段。當道德成為手段時,道德還是道德嗎?也就是說,人一旦違犯道德而不會受到處罰,人就不會遵守道德的約束了。深夜兩點我走在道路上看到紅燈,如果人性本惡我就會闖過去,因為不過是為了個人方便。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仍然有許多人遵守交通規則。而根據人性本惡的前提假設,霍布斯認為必須有一個絕對的、無所不在的權威監督每個人履行道德規約。如果人性本惡,沒有一個人會心甘情願地遵守道德規約,但是事實證明:人還是有善行、人還是有道德、還是有利他的行為。如果人性本惡,(時間警示)那麼我們只有兩種選擇:第一個是活在一個“老大哥”無時不刻不監督我們的世界當中;第二個是我們人類社會將是彼此不再相信。如果這樣的話,我就會看到一個老太太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來,人們則說他居心不良;而我們在辯論會中建立起來的友誼都是虛假的裝腔作勢。但是我們會發現,在人類歷史社會當中,沒有一個絕對權威的君主曾經產生過,但是捨己為人的事情在不斷地發生。而在生活當中,為善不為人知的生徒小民更是比比皆是。泰麗莎修女的善行,大乘佛教中所說的“眾生永遠不得渡,則已終身不作佛”的慈悲巨集願,難道不正是人性本善的最佳引證嗎?(時間到)謝謝!(掌聲)。

主席:謝謝吳淑燕同學,接下來請反方第一位代表姜豐同學表明立場和發言,時間也是三分鐘。(掌聲)。

姜豐:謝謝主席,大家好!我先要指出一點的是,康德並不是一個性善論者。康德也說過這樣一句話:“惡折磨我們的人,時而是因為人的本性,時而是因為人的殘忍的自私性。”對方不要斷章取義。另外對方所講到的種種善行,那完全是後天的,又怎麼能夠說明我們命題當中的“本”呢?神話歸神話,現實歸現實。對方同學請你們摘下玫瑰色的眼鏡看看這個現實的世界,就在你陳辭的這三分鐘當中,這個世界又發生了多少戰爭、暴力、搶劫、xx。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話,那麼這些罪惡行為到底從何而來呢?對方為什麼在他們的陳辭當中,自始至終對這個問題避而不答呢?我方立場是:人性本惡。

第一,人性是由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組成的,自然屬性指的就是無節制的本能和慾望,這是人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而社會屬性則是通過社會生活、社會教化所獲得的,它是後天屬性。我們說人性本惡當然指的是人性本來的、先天的就是惡的。

第二,提到善惡,正如一千個觀點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目當中也許會有一千個善惡標準。但是,歸根到底惡指的就是本能和慾望的無節制地擴張,而善則是對本能的合理節制。我們說人性本惡正是基於人的自然傾向的無限擴張的趨勢。那個曹操不是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嗎?那個路易十五不是也說過:“在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還有一個英國男孩,他為了得到一輛自行車竟然賣掉自己三歲的妹妹。這些對方還能說人性本善嗎?

第三,雖然人性本惡,但是我們這個世界並沒有在人慾橫流中毀滅掉,這是因為人有理性(時間警示)。人性可以通過後天教化加以改造。當人的自然傾向無限向外擴張的時候,如果社會屬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瀾,那麼人性就會更加墮落;相反,如果我們整個社會倡導揚善避惡,那麼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發展,這一點也不正說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修齊、治平、內聖、外王是何等重要嗎!對方辯友,如果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話,那麼孔老夫子何必還誨人不倦呢?

今天,對方辯友所犯的錯誤就在於以理想代替現實,以價值評判代替了事實評判。從感情上講我們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樣也是希望人性是善的。但是歷史、現實和理性都告訴我們,人性是惡的!這是一個事實,我們只有正視這個事實,才有可能揚善避惡。(時間到)。謝謝各位!(掌聲)

主席:謝謝姜豐同學,接下來我們聽聽正方第二位代表蔡仲達同學的發言,時間三分鐘。(掌聲)

蔡仲達:大家好!剛才對方同學談得很多,我們就一一來檢視到底善是本還是惡是本?到底善是表象還是惡是表象?我們先舉一個例子來說吧。如果我們今天要吃西瓜,是不是先要種西瓜種子呢?如果我們種紅豆、綠豆,長得出西瓜嗎!所以人世間為什麼這麼多善行呢,當然是在人的本性中就有著善的種子嘛。那人世中為什麼有惡的表象呢?很簡單嘛,我們都知道我們種西瓜只要丟西瓜種子就好了嗎?我們還要施肥,還要澆水啊,而且一不小心,萬一再下了十幾天的大雨,那麼西瓜不僅長不好,而且還會爛掉。所以同樣的嘛,我們在人類充滿汙染的環境中,我們承認有些人他雖然有善根,但是呢他長不出善果。他是長得不好,但是這並不是說他的人性中沒有善的種子啊!所以我們發現很多犯罪人到最後他們都良心發現。我們說他是良心未泯,那麼想想看,如果人的良心自始就不存在於人的本性中的話,那麼我們怎樣去解釋人有後悔的行為呢?大家不都曾經後悔過嗎?

好的,對方同學又指出了另外一點,說人的惡是因為人有慾望,人有這樣的本質,那我就不懂了,為什麼慾望一定帶來惡呢?我今天喜歡一個女生,這個女生也喜歡我,我們都想跟對方結婚,我們組成美好家庭,這是惡嗎?(笑聲、掌聲)再說吧,人有本能,人肚子餓了就想吃飯,那人跟獅子不就是一樣了嗎?對方同學您如何解釋呢?另外我們再想一想吧,對方同學說人的本性可以教育,所以惡的本性可以教育成善,我們就來想一想,為什麼人的本性可以被教育成善呢?我們說小鳥會飛,它只要學了飛就可以飛,為什麼我們人怎麼教,我們都不會自己飛呢?因為我們本性中沒有飛的本性嘛,(時間警示)那麼人為什麼被教成行善呢?就是因為我們相信人的本性中有善性嘛。如果說人的本性是惡的而能夠教成善的,那我們就覺得很奇怪了。如果人的本性沒有善性為什麼我們一學就知道什麼是善,一教就知道怎麼行善,而教怎麼飛再怎麼教你都不會呢?就算如果本性是惡,那到底誰來教我們,是本惡的人來教我們本惡的人嗎?他們為什麼要教我們呢?他們到底有什麼動機,我們能夠信任他嗎?他們教育我們行善,孔夫子要教育我們行善,他們背後是不是有一個更大的惡的動機呢?(笑聲、掌聲)我們覺得很奇怪,對不對?比如說吧,一個老人跌倒了,我們把他扶起來;我們來新加坡,交這麼多朋友,以辯會友,我們情意真摯;我們看到非洲饑民,人人心中都有孤拯、悲哀、憫天地不憫的心情,如果說扶老人就是沽名釣譽;交朋友這是虛偽矯情……(時間到)謝謝!(掌聲)

主席:謝謝蔡仲達同學。接下來我們聽聽反方第二位代表季翔同學怎麼反駁,時間三分鐘(掌聲)。

季翔:謝謝主席,各位好!對方辯友我倒真想請問你這樣一個問題,既然社會是由人構成的,對方卻認為社會環境中的惡和人之惡沒有關係,那請問:外界環境中的惡是從哪裡來的呢?你的善又是怎樣匯出惡的呢?我方從來不認為本能和慾望就是惡,本能和慾望的無節制地擴展才是惡(掌聲)。對方辯友,孔子早就告訴過我們:“道聽途說,德之棄也。”我方認為,人性本惡主要基於如下理由。

第一,人性本惡是古往今來人類理性認識的結晶。早在兩千年前,所謂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荀子的性惡論與猶太教的原罪說便遙相呼應。而到近代,從馬基雅維裡到弗洛伊德,無一不主張人性本惡,這難道僅是歷史的巧合嗎?不!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一語道破天機,“人們以為當他們說人性本善時是說出了一種偉大的思想,但他們忘記了。當他們說人性本惡時,他們是說出了一種偉大的多的思想。”(掌聲)令人遺憾的是,對方辯友面對這樣的真知灼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喬西·比林斯的那句話,“真理儘管稀少,卻總是供過於求。”(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