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6.63K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中共中央組織部日前決定,追授山西省陽高縣龍泉鎮司法所所長、陽高縣信訪服務中心主任李培斌同志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李培斌同志是xx大黨代表,是群眾心目中的好黨員、好乾部。他始終把黨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基層司法調解崗位上,用心維護著基層黨員幹部的形象,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我們要以李培斌同志為榜樣,做優秀共產黨員。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5篇)

一要學習他對黨忠誠、牢記使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首先就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真正做到對黨的基本路線思想上堅信不疑、政治上堅定不移、行動上堅決貫徹。李培斌同志正是因為對黨有著堅定得理想信念,時刻想著自己是黨的人,始終把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忘我奉獻地工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

二要學習他一心為民、心繫群眾。心繫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作為黨員幹部,只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秉持著一顆為民服務之心,事事處處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察民情、解民憂,真正多做解決群眾問題的事,做對群眾有益的事,才能成為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援的好乾部。李培斌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先後成功調解矛盾糾紛數千起,化解群體性事件上百起,教育60多名刑釋解教人員迷途知返,挽救了50多個瀕臨破裂的家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援。

三要學習他淡泊名利、嚴於律己。作為黨員幹部,應增強自律意識,弘揚清正之風,恪守廉潔底線,以自身的高標準、嚴要求樹立起自身良好形象。李培斌同志對調解工作十分上心,對群眾利益十分關心,對自己的地位、利益卻看得很淡,從未向組織提過個人要求,坦坦蕩蕩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始終保持一身正氣、清正廉潔。作為共產黨員,我們要向李培斌同志一樣,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淡泊之心對待個人名利和權位,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職責和人民的事業,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

時代的藍圖已然描繪,前進的號角催人奮進。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道路上,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該以自覺以李培斌同志為榜樣,以實際行動擔起時代的責任,不負時代賦予的使命。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培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心相連、情相依的公僕情

聽說李培斌沒了,龍泉鎮富貴村79歲的窮老太太“哇”的一聲,老淚縱橫,撕心裂肺,像要哭喊出一生的苦楚。這是追記山西省陽高縣龍泉鎮原司法所長李培斌中的一部分,他們只是幹群關係,卻為啥能讓這位老太太這麼傷心? 他官不大,只是半個芝麻大的副科小官,但在山西陽高縣的老百姓心中卻似山一樣巍峨、厚重,他憑什麼深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值得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深思。

李培斌作為一名基層司法幹部,司法為民,傳遞正義,調解矛盾,他與群眾心相連、情相依,真正做到了一心為民、權為民用,因此深受人民群眾擁護和愛戴。中央組織部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名符其實,他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是群眾心目中的好黨員、好乾部。他始終把黨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基層司法調解崗位上,用心維護著基層黨員幹部的形象,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事蹟,他的精神,就要不斷強化進取意識。大力弘揚“不甘落後、敢為人先、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就像李培斌說的“面對黨和人民對我的褒揚,很多時候我確實感到了惶恐不安,消除惶恐不安心理的唯一辦法,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找準工作的切入點、關鍵點和突破點,大膽試、大膽闖,不斷創造工作新特色,打造工作新亮點,努力在工作中爭創一流。不斷強化擔當意識。始終堅持“問題面前不迴避、壓力面前不躲閃、困難面前不推脫”,以快節奏、高效率做好各項工作。不斷強化自律意識。嚴格按照“三嚴三實”要求,發揚優良傳統作風,祛除浮華浮躁,保持平常心、平和心,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做到慎獨、慎微。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在其位,謀其政”,作為一名幹部,系職責所在,在其工作崗位的時間是有限的,在位一天,應盡一天的責,做出一天的成績。在工作中,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忠誠履職,發揚螺絲釘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像李培斌說的那樣“責任重於泰山,使命重於生命,俯首甘為孺子牛是我唯一的選擇。”

李培斌,他人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傳承。他官不大,但他的為民情懷受人敬重。他為我們樹立了榜樣,為新時期的黨員幹部們樹立了一面旗,相信在他精神的激勵下,我們的廣大黨員幹部會積極主動作為,克難攻堅,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早日實現。

2019精選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四

近日,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部決定追授李培斌同志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稱號。2019年10月15日,李培斌同志因連續工作,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年僅50歲。各大官媒爭相報道,舉國上下掀起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的熱潮。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李培斌走了,卻還活著,留下的是讓百姓稱讚,讓黨和人民引以為豪的精神財富。李培斌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和人民,始終把黨和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在基層司法調解崗位一線,用心維護著基層黨員幹部的形象,贏得了群眾的信任。30多年來,他先後成功調解矛盾糾紛數千起,化解群體性事件上百起,教育60多名刑釋解教人員迷途知返,挽救了50多個瀕臨破裂的家庭,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李司法".無時無刻無不用行動詮釋了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責任與擔當,是人民愛戴的好乾部。廣大黨員幹部應以李培斌同志為楷模,學習他愛崗敬業,熱心為名,勤政奉公,廉潔自律的好品質。做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好乾部。

"廉潔乃幹部之魂,勤政乃公僕之本,不勤無以成事業,不廉難以聚人心".判斷好乾部的標準就得看勤廉與否。"三嚴三實"也好,《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也好,還有中國共產黨中央諸多規範黨員幹部的檔案和口號等,無不是為了規範黨員幹部勤政廉政。

勤政成事業 當下一些幹部以"要求嚴了"為藉口,宣稱"幹事就難免犯錯,不幹事就不會違規"抱著"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心態,為官不為,當太平官。縱觀李培斌一生,在基層一干幹一輩子,心繫群眾,心懷群眾利益無小事,熱心為民,勤勤懇懇,鞠躬盡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真正把群眾惦記在心裡。歷經三十多年風風雨雨,勤政奉公,用生命和無數榮譽證書詮釋著做一名好黨員好乾部勤政奉公必不可少。廣大黨員幹部應學習李培斌同志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熱心為民辦事的精神,黨會表揚你,人民會感謝你。

廉潔聚人心 結婚30年,租房26年,前後搬家6次,新修好的三間平房住了不到3年,至今仍欠外債7萬元。一連串的數字折射出的是他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純潔的黨性。儘管家庭負擔重然而工作熱情不減,兢兢業業為民謀福祉,收穫的是一片讚美,收穫的是人心、收穫的是人民對黨信任,他的一生沒有辜負黨和人民。廉潔自律既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又是一個終身的課題,是黨員幹部的立身之本、處事之道和為政之要。為官者要守得住小節,小節不小,只有守得住小節才能在大節上不犯錯,破壞一次規矩就會留下一個汙點,謀一次私利就會失去一片民心。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李培斌同志淡泊名利,規規矩矩,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時刻謹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不能濫用,要時刻把好思想總開關,用三嚴三實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自警、自省、自勵。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做"四有"幹部

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部日前決定,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黨員幹部向李培斌同志學習。

向李培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中有黨守忠魂。學習他作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始終把黨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用心維護基層黨員幹部的形象;學習他對黨忠誠、牢記使命的政治品格,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險阻,都能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家園,率先垂範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旗幟鮮明的宣揚黨的主張,帶頭把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共識,不斷凝聚起維護黨和人民事業健康發展的正能量。

向李培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中有民當公僕。學習他作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始終做到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作風上深入群眾、在工作上著眼群眾,把群眾裝在心中,時時處處關心群眾疾苦,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學習他一心為民、心繫群眾的公僕情懷,用真情真愛踐行黨的宗旨、贏得群眾信任,用實際行動密切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絡,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國家的工作成效,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向李培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中有責敢擔當。學習他作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始終樹立起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恪盡職守,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學習他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履職盡責,在敢於擔當中歷練提高、在真抓實幹中建功立業,把每一項細微而又重要的小事抓好抓緊抓出成效,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業績。

向李培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中有戒知敬畏。學習他作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始終正確看待名與利、得與失、權與責,對自己的地位、利益看得很淡,從未向組織提過個人要求,坦坦蕩蕩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始終保持一身正氣、清正廉潔;學習他淡泊名利、嚴於律己的道德情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守紀律、講規矩,甘於清貧、無私奉獻,自覺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紀、敬畏權力。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年滿花甲的“縣官”羅官章退休之後,沒有在縣上“發揮餘熱”,也沒在城裡享受清福,而是和老伴帶著行李,悄悄回到海拔1700多米的老家牛莊。在那塊被譽為“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裡,羅老迄今已紮根20xx年。他像燒不盡的“火種”,點燃了鄉親們“挖窮根”的激情,靠“三種”(種藥材、蔬菜、菸葉),讓千餘農戶的生活變了樣:荷包有了票子,臉上有了笑容,高山有了樓房,路上有了私車。在牛莊農民的心目中,他是真正的大山英雄,是優秀的共產黨人。

當前,我們黨正在率領億萬人民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和“五大發展理念”,正在決戰“精準扶貧”。在追求“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本報今起推出關於羅官章的系列報道。這位老黨員的感人事蹟和可貴精神,正是我們實施“精準扶貧”、建設大城的現實引領和精神榜樣。

我們要學習他對黨無限忠誠的可貴品質。入黨60年,羅老雖經歷了無數曲折與坎坷,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和委屈,但他對黨的忠誠和信念始終如初。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曾在牛莊鄉當過10餘年“一把手”,解決了農民的“糧袋子”,但由於種種原因, 始終沒能解決農民的“錢袋子”。對此,他內心久久不得安寧。他深深地感到,作為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共產黨員,這輩子不解決鄉親們的“錢袋子”, 愧對黨組織,愧對鄉親們,“死了也閉不上眼睛”。這就是他毅然回鄉的根本原因,更是他對黨和人民群眾忠心耿耿的生動體現。

我們要學習他敢於為民謀福祉的擔當精神。羅老退休回鄉已不是“官”而是“民”,手裡也沒有“權”。要幫助解決“錢袋子”,必須引導農民變觀念,學技術,調結構,闖市場。推動這每一條每一項,不僅困難重重,而且還有可能引發各種風險。稍有疏忽或失誤,就會損害鄉親們的切身利益。如果“前怕狼後怕虎”,缺乏敢於擔當精神,羅老絕對不會迎難而上。正是因為敢於負責,他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種為了人民謀福祉而不懼風險的擔當精神,在當下顯得尤為可貴。

我們要學習他渴求現代知識的科學素養。羅老深知,在牛莊這種高山地帶,解決農民的“錢袋子”,靠過去的傳統做法是“此路不通”,更不能“瞎整”,必須帶頭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探索適合高山致富的新路子。於是,他先“更新”自己的腦殼,再給鄉親們當“二傳手”。為了掌握政策科技資訊,他年年訂閱多種報刊,堅持“天天讀”,累計記下幾萬字的筆記。為了鑽研新技術,他帶人千里迢迢到陝西、山西“取經”。為了攻克天麻有性繁殖技術,他“屢敗屢戰”,先後進行百餘次試驗。他不慎鋸掉了兩根手指,也沒有停止探索。正是他這種百折不撓的求知舉動,把新知識、新技術“轉移”到高山,“轉讓”給農民,讓他們品嚐到知識和財富的甜頭。

我們要學習他身先士卒的實幹作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一勤天下無難事”。羅老把自己最喜歡的這幾句話用毛筆寫在大紙上,放在家中最醒目的地方,時時警醒自己,鞭策自己。他說他這一輩子最崇拜的是“實幹家”,最看不起的是“日白佬”。返回老家這些年,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每次試種藥材、菸葉、蔬菜,他都是手握鋤頭,率先播種,等栽種成功後再向農民推廣。由於長年累月的勞作,他的臉龐被晒成古銅色,雙手磨出厚厚的老繭,手掌糙得像松樹皮。正是他這種身先士卒的實幹作風,影響了鄉親們,帶動了鄉親們,幫民挖掉了窮根,為黨贏得了民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黨實施“四個全面戰略”的首要戰略,舉世矚目。在這場決戰中,需要眾志成城,需要各方參與,更需要羅官章這樣的共產黨人的引領和帶頭。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鍾南山院士,福建省廈門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呼吸內科專家。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國進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85年後被指定為中央領導保健醫生,受聘為世界衛生組織醫學顧問、國際胸科協會特別會員、亞太地區執委會理事;同年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1996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醫藥衛生工程學部副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廣州醫學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鍾南山院士長期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教學和基礎研究工作,是近10餘年來推動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國際前沿的學術帶頭人。通過創制的“簡易氣道反應性測定法”及流行病學調查,他首次證實並完善了“隱藏型哮喘”的概念,該觀點為聯合國衛生組織撰寫的《哮喘全球防治戰略》所採用。通過研究對我國慢性咳嗽病因譜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他闡明瞭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氣道神經炎症機制。他創制的“運動膈肌功能測定法”,首次證實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營養不良,制定了補充其基礎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為止,他主持完成了國家“973專案”(首席科學家)、“863計劃”、“十五”科技攻關、國際合作等10餘項重大科研專案;在國內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國際權威刊物,被引用次數達438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廣東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何樑何利獎,吳楊特別貢獻獎等20餘項獎勵。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某某市某某國中現有在職教師某某人,其中某某歲以上某某人,佔總數的近40%。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他們發揮閱歷多、經驗足優勢,關鍵時刻有靜氣、預判準、穩得住,像大船上的“壓艙石”一樣,確保了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底氣和穩定性。

每臨大事有靜氣

在疫情蔓延初期,正是春節前後,忙了一個學期,老師們剛放鬆下來,接到相關通知後,大家不知怎麼辦,甚至有些心慌緊張。正是老教師的積極參與,沉著應對,促使學校在最短的時間裡,帶領某某多名師生迅速鋪開了抗“疫”工作。

某某,某某歲,中共黨員,某某主任。根據自己幾十年工作經驗,第一時間擬定了可行性工作預案,並向學校層面率先報告請示,打響了學校抗“疫”第一槍,為學校決策提供了參考、贏得了先機。在各項工作展開後,他親自負責“日報告、零報告”,和某某位班主任把最基礎的工作抓實抓牢,每天早早地向上級部門報告。

像某某主任一樣,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老教師們總是挺身而出、建言獻策,協助學校長遠謀劃、穩紮穩打,才有了學校工作的行穩致遠。

懷揣夢想正青春

說是老教師隊伍,其實一點也不“老”。他們雖大都50多歲,有的本學期退休,但那只是年齡上的,他們依舊初心如磐,對孩子們愛得一往情深,他們正青春。

某某,某某歲,中共黨員,語文教師。他說:“我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能帶孩子上課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每一堂課都倍加珍惜,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把所學所悟毫無保留地教給孩子們。”他不是說說而已,在延期開學網上授課中,他虛心向青年教師請教,一點一點克服資訊科技困難,像青年教師一樣工作,一筆一劃批改作業,圈圈點點全都是愛。

還有某某老師,學期結束就要正式退休了,但她仍舊帶著三個班的政治課,還有某某老師、某某老師、某某老師等等。無論何時,他們堅守夢想,潛心教書育人,他們的青春正在孩子們身上延續燃燒。

像土地一樣奉獻

這些老教師多數是上世紀60年代初期出生,他們經歷過艱苦生活的洗禮。在工作崗位上,吃苦耐勞,兢兢業業;在疫情面前,堅定有力,不屈不撓。

在具體工作中,值班,包靠學生,消毒殺菌,上網課……老教師們樣樣不落後。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所有教師做出了榜樣。他們用自身精神,塑造了校園的基因和魂魄。在抗“疫”中發展,在困難中強大,愈挫愈勇、永不言棄。

他們像土地一樣,四時無言,滋養著一代一代莘莘學子,給予孩子們力量和信仰,為孩子們插上奔向星辰和大海的翅膀。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新干縣神政橋鄉青年幹部__,把這首詩當做座右銘。13年來,她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把長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當親生母親一樣侍奉,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孝道,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受到領導同事、街坊四鄰的交口稱讚。

__年,21歲的__帶著女孩般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剛結婚時,她已經知道婆婆患有輕度精神病,但她卻有著一顆純樸善良的心“誰沒有父母呢,婆婆不能自理,只是添一雙碗筷而已。”沒過多久,__才發現了婆婆病情的嚴重性:婆婆大部分時間記憶失常,神情呆滯,思維糊塗,行為怪異。常趁人不注意,將剪子、菜刀、繩子、碗筷之類的東西藏起來,把拖把解開,或用一些小東西插在家裡電器開關裡,造成電路短,或用水洗電視機等。更糟糕的是,婆婆白天大部分時間不定時的睡覺,晚上總是在家裡走來走去,擺弄家中的東西發出很大的響動,或開燈,開水龍頭,甚至隨意敲門,闖入房間。

由於丈夫只有兄弟倆人,哥嫂有實際困難無法照料老人,因而照顧婆婆的重任就落在了__夫婦肩上。看著婆婆病情如此嚴重,為了讓婆婆早日康復,__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都要陪婆婆說說話,期待能喚醒婆婆的記憶。她還和丈夫一塊四處求醫問藥,期待能夠治好婆婆的病。但結果卻十分令人失望,不但沒查出病因,而且吃了藥後還產生副作用。__只好暫時放棄治療的想法,從此一心一意、無怨無悔地照顧好婆婆。每天做好飯,她盛好第一碗飯端給婆婆;平日裡,經常買婆婆喜歡吃的零食;冬天天氣好時,和丈夫一起牽著婆婆下樓晒晒太陽;婆婆有時有些大小便失禁,常常把尿屎拉到身上,她和丈夫特意買老年人用尿不溼給老人用。有時到外邊辦事,她就把婆婆安置好在房裡,還給她準備了一個小便桶。結果,婆婆把尿灑得滿屋都是,有時好好的被子都被她撕成好幾段,棉絮這裡一堆,那裡一團,這讓房間裡充滿不堪忍受的異味,一般人稍微一聞就會嘔吐,但她卻從來沒有怨言,只是默默地整理、收拾房子,把撕碎的被子重新換條新的;還為婆婆擦洗好,拿乾淨的衣服給婆婆換下。為照顧患病的婆婆,她很少走孃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去匆匆,每次看著同樣身體不好的父母親戀戀不捨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

俗話說:滴水穿頑石,愛心化甘霖。__十三年如一日為婆婆洗澡、梳頭、捶背、剪指甲、聊天,精心侍侯婆婆。婆婆因患病時間長,不管明白還是糊塗時,都不太認人。__清楚地記得,女兒兩個月大時,躺在嬰兒車內,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哭的很可憐。婆婆從衛生間走出來,不但不抱,反而漠然地從女兒小小的身軀上跨過去。看到此情此景,__默默流淚了,心中有說不出的無奈和委屈。還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早晨,一家人準備到哥哥家吃團圓飯。一大早家人吃好麵條,只等婆婆吃好後出發。可老人吃了近一小時,碗中還剩了一些麵湯,端在手中,在客廳踱來踱去,總是不吃。__就接過婆婆的碗,準備將剩麵湯倒掉好洗碗。沒想到婆婆緊隨在後,突然間抄起衛生間的拖把,劈頭蓋臉地向__打來,嘴裡還嘟嚕著:“讓你浪費,讓你浪費!”哥哥趕緊上前抓住並說:“媽,您幹什麼!”她的腰部已重重的捱了一棍,委屈之淚奪眶而出。但她掩飾著,盡力平靜地說:“沒關係,媽誤以為我浪費糧食呢。”像這樣的情形,__不知道遭遇了多少次,種.種無奈、委屈都放在心裡,從來不向別人抱怨。特別是改行到鄉鎮工作後,她更是忙碌,有時在外忙完後,還得拖著疲憊的身軀為老人準備飯菜。有人曾經問她為什麼對婆婆這麼好,她只是笑著說:“誰都會老。孩子孝順老人是應該的。”

__不但把精力放在照料婆婆的身上,還十分愛丈夫、愛女兒,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她默默地承擔起全部家務,用女性特有的堅強和韌性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用愛心呵護家庭每一個成員,用真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小家庭。她的丈夫先後多次被評為縣、市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女兒乖巧懂事,從國小一年級到七年級,成績一直前茅,家裡牆上掛滿了省、市、縣各級競賽獎狀和榮譽證書。她在執教的12年間勤奮工作,恪盡職守,愛生如子。她所任教的學科每年成績優異,輔導學生多次獲省、市獎項,她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優秀班級體”,她多次榮獲“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深得學校領導和同事認可。__年到鄉鎮工作後,她更是一心紮根農村工作,各項本職工作都完成的很出色。除此之外她還十分注重大家族的和諧,呵護關愛著家族的其他成員,丈夫的哥哥因嫂子在外,一人獨自在家、孤獨寂寞。她熱情的讓哥哥在自家一起生活了四五年,一家人其樂融融。

百善孝為先,多年孝老情。__無微不至侍奉著病重的婆婆,用如水般平靜地孝心踐行著“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的千古名言,傳承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美德,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最美兒媳孫延花今年也60歲了,20__年在下班的路上,她遭遇車禍,左腿高位截肢。車禍後婆婆細心的護理讓孫延花特別感動,當時她就想,傷好後一定好好孝敬婆婆。

車禍讓孫延花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只靠丈夫在外打工掙錢。為了減輕家庭的生活壓力,孫延花主動承擔起照顧婆婆和打理家庭的責任。每次做飯、收拾庭院,孫延花都要穿上15公斤重的假肢。從房間到廚房短短的十幾步,她的腿都會被假肢磨出血來。為了讓年近九旬的婆婆每頓都吃上新鮮的飯菜,孫延花每次都要比平常人花一倍的時間做飯。

孫延花堅強面對生活的困難、身體的不便,仍然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婆婆,她的這份孝心也獲得了大家的稱讚!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17載,兩次關乎生死的重大疫情,20__年是他,20__年為什麼還是他?總結起來,讓鍾南山院士始終如一的是這四大特質:有本事,講真話,敢擔當,醫天下。我們在書裡首次公開的20年前的院士自述中,可以看到這些特質。

鍾院士是一段跨越17年的傳奇,讓我們記住這位不老的民族英雄,這位抗疫戰士的青春之路。

最美逆行,不怕犧牲

他建議公眾 “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僕僕。

他兩鬢斑白,滿臉皺紋,雖已高壽,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們。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盡頭,也不忘散發餘熱。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災區,帶領醫護人員,與病毒做抗爭,與死神爭分奪秒,毫不客氣地在他的鐮刀下搶走一個個生命,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親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話猶如定海神針,讓中國成千上萬的人民看到了戰勝病毒的希望。

堅持真理,敢說真話

20__年,鍾南山堅持己見,發表不同於其他專家的觀點,最後被採納。

會後,有朋友悄悄問他:“你就不怕判斷失誤嗎?有一點點不妥,都會影響院士的聲譽。”鍾南山平靜地說:“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

武漢不收淚,我們不後退

鍾南山院士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此話不無道理。武昌首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自此,武漢就成為了英雄城。本次疫情,武漢封一座城,護一國人,這種“壯士斷臂”,必然也會意味著犧牲。對此,我們不能旁觀,全國上下都在援助,武漢不收淚,我們不後退,湖北不晴空,我們繼續衝。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20__年的年味變得驟然緊張,恐懼。伴隨著回家的慢慢旅途,“不速之客”——新型冠狀病毒踏著漫天雪花出其不意地“佔領”武漢城。在一個星期內,病毒飛速擴散到全國各地以及亞洲多個國家,肆意掠奪了過年的喜悅,人民的恐慌與驚嚇受到了極度創傷。這時,人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鍾南山給予了人們安慰與希望,讓人們更加有信心一起去面對病毒,戰勝病魔!

人生樂章

“愛國勇士”——鍾南山在1936年10月出生於江蘇南京。是福建廈門人,漢族,男,是一名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他的家族是醫學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屆全國運動會上,鍾南山以54.4秒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欄冠軍,創造了當時的全國紀錄。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20__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20__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__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他的人生一如動人的樂章。

不忘初心重回“戰場”

20__年,中國乃至全球眾多國家面臨了一場嚴重危機,當時的中國是“重災區”,由飛沫和接觸的傳播,造成了重大傷亡!當年的鐘南山接到通知不論後果,勇往直前地衝向抗擊非典的戰場,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憑藉他的努力和意志終於戰勝非典疫情,取得了勝利被譽為“抗擊非典的英雄”!如今,時隔18年,83歲高齡的他不畏險阻,重回不論生命的“戰場”上,為祖國的發展和人民的安危奉獻了自己的生命!當他接到通知時,不考慮後果,即刻來到受災區,又開始了沒日沒夜的探索研究,相信他的努力一定會收穫不一樣的成功!

他是醫學的精英領袖,更是造福於祖國人民的史代傳奇!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家住泰安邱家店的李芹,在六年前還過著夫妻和睦的幸福生活。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車禍讓婆婆失去了兩個兒子,也讓李芹失去了最愛她的丈夫。

李芹回憶說,丈夫和小叔子去世以後,遭受打擊最大的就是她的婆婆。原來就有糖尿病的婆婆,一下子就臥床不起,看著躺在床上的婆婆。同樣悲傷的李芹擦乾眼淚,她要替丈夫照顧好婆婆,更要撐起這個家來。李芹說在她的腦海裡,從來沒有“懦弱”這兩個字,正是靠著這個信念,李芹不僅撐起了這個支離破碎的家,還把丈夫的事業重新拾了起來。

從李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性的堅強和樂觀,只要心中有愛,就能堅強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考驗。李芹一家,用生活中的患難與共和不離不棄,詮釋著家與愛的真諦。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在20_年抗擊“非典”的戰役中,廣州醫學院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院士,奮不顧身與同事們一道衝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最前線。他不顧年事已高,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悉心指導救治病人,在這次廣東非典型肺炎的確診治療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個病因不明患者從河源送來,其時該病人已出現雙肺瀰漫性滲出,呼吸窘迫的重症跡象。一連5天,醫生仍找不出病因,患者病情不斷惡化。這一異常情況很快報到鍾南山院士那裡。

鍾院士非常重視,親自對該病人進行會診。但是將病人送進icU的4天臨床監測中,所有的診斷都顯示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病例。在暫時不能確定病因的情況下,鍾院士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制訂了相應的對症治療方案,採取無創通氣等療法來暫時緩解病人的病情。

而就在鍾院士率醫務人員為病人殫精竭慮尋找救治方案時,從河源傳來了令人震驚的訊息:曾經搶救過該病人的8名醫務人員全部感染同一種病!鍾院士立刻預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特殊傳染病,當即吩咐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全體醫務人員做好準備,考慮各種可能性。他請示廣醫一院將該病人的病情上報廣州市越秀區防疫站,同時應省衛生廳要求派出專家到河源會診。

但此時,中山、江門等地也相繼有醫務人員被“怪病”感染。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肖正倫教授即刻趕往中山會診,接著去了江門。後來,鍾院士自己也趕到中山,參加調研。大家隱約感到,一場大仗即將打響。

春節期間,廣州地區發病人數越來越多,各種謠言散佈開來,越傳越邪乎,如什麼某某醫院死了上百醫生,什麼某某醫院已經被關閉,等等。隨著恐慌的蔓延,全城颳起了搶購風,藥店裡板藍根、抗病毒口服液以及商店裡的白醋都賣斷了貨,甚至還有人囤積居奇,賣出了100元一瓶醋的天價!此時,廣州非典型肺炎發病進入高峰期,短時間內,轉送到廣醫一院的病人驟增,達到21人。

這時,鍾院士主動請纓,要求將最嚴重的病人送到他們呼吸疾病研究所。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第一,當時病因不明,誰都沒把握能治好病人,而治不好等於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當時已經很明確,該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病情越重,傳染性越強,接治最嚴重的病人,等於給自己尋找危險。

但鍾院士沒有考慮這些,他的心中只有病人。他說,如果有了危險,醫生都逃避,那要醫生做什麼;他還說,我們本來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最艱鉅的救治任務捨我其誰?

從此,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了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核心堡壘。每一個“非典”病人送進所裡來時,他都要親自檢查,制訂治療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氣囊為病人輸氧;在探視病人時,為了檢查患者的口腔,他把自己的頭湊到和病人距離不到20釐米處細細觀察;危重病人往往無法說出話來,為了和病人作足夠的溝通,他耐心地檢視病人的嘴形,猜測病人的手勢,觀察病人的眼神,辨認他們寫出的歪歪扭扭的文字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量的研究,鍾院士率領他的助手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多數“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我們都還記得20_年“非典”肆虐時期的那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對整個人類而言都是一場生死的考驗,但科學最終戰勝了病魔。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鍾南

山院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再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彰顯了一名科學工作者堅持真理、勇於探索的精神,危急時刻盡顯科學家英雄本色,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自啟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某某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全力以赴,認真落實上級部署要求,立即進入戰鬥狀態,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建立“2+4+1”管控體系,完善工作措施,依託資訊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聯防聯控,堅持壓實責任、嚴防死守,共同築牢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打造“排頭兵”,積小優為全優。一是完善組織架構。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和工作領導小組,優化了某某個小組分工。二是堅持黨建引領。劃分某某個黨員責任區,成立“戰地支部”_個、黨員突擊隊_個,動員轄區黨員、社會志願某某餘人積極參與防疫一線,營造爭當“抗疫衛士”的氛圍,讓黨旗飄揚在戰“疫”最前沿。三是落實專班機制。抽調某某餘名核心骨幹,成立高新園區、薄弱社群、企業復工等工作專班,瞄準最艱苦、最困難的“山頭”開展攻堅,及時補齊短板軟肋。

築牢“防火牆”,積小穩為大穩。一是嚴防交通“關口”。聯合衛生院、公安、交警在海灣大橋出口設定24小時監測點,勸返外來車輛,檢查外地車輛某某餘輛,檢測體溫某某萬餘人次。二是捋順社群“卡口”。堅持“既防病毒又便利生活”理念,緊盯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建立社群“陽光卡口”某某個,開展規範化管控,確保防疫、生活兩不誤。三是管好企業“門口”。摸排轄區某某家企業、某某處工地,對某某名職工規範建檔。對復工企業、工地開展督查,規範隔離區設定、人員車輛管控,開展廠區衛生清潔和消殺作業,切斷傳播途徑。

織密“防護網”,積跬步至千里。一是完善網格力量。依託某某個網格,某某餘名網格員,對轄區內社群、企業、建築工地等場所的外地返青人員進行了_次全面摸排。二是全時全域巡防。堅持“設卡+24小時巡查”結合,引入安保託管,突出老舊無物業小區重點,對開放式樓座進行全面管控,全面排查轄區_處老舊、零星小區某某戶共某某人,消除管控死角。三是開展環衛消殺。累計出動人員_萬餘人次,每日對轄區某某個廣場、集市進行清理,清運垃圾某某噸。對某某處公共場所開展消殺作業某某萬平米。

打造“平安符”,積小安為大安。一是宣傳防控知識。共發放《致_居民的一封信》、《防控明白紙》_萬餘份,印發《防控知識手冊》1萬餘冊,懸掛“陽光戰疫”標語橫幅某某餘條,釋出媒體資訊某某餘篇。二是助力安全生產。探索引入“健康雲系統”管理,對復工企業職工體溫監測情況進行數字化管理,用“技防”助力“人防”。大力宣傳市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18條政策,積極為復工企業排憂解難,搞好服務保障。三是補充防護物資。設定專項資金,多渠道爭取貨源,及時儲備發放口罩、消毒液、測溫儀等基本防疫物資。累計發放口罩某某萬個,消毒液某某餘桶,防護服某某件,防護面罩某某件,紅外測溫計某某個,防護手套某某餘副等物資。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3月21日上午,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牛莊鄉沙河村黨支部書記姚建剛開著小轎車,再次來到牛莊村向羅老“取經問計”。

姚建剛要找的“羅老”,就是退休縣官羅官章。聽完沙河村計劃建生漆基地的設想後,他拉著姚建剛的手建議:“搞產業要注意保護山林,抓緊多栽樹。”

羅官章今年79歲,擁有60年黨齡,曾在海拔1700多米的牛莊鄉當了20xx年“一把手”。當年,他帶領群眾開山劈路,“劃旱船修電站”,創造了聞名全省的 “牛莊精神”,獲得省勞模稱號。1997年,他從縣人大會副主任位置上退休。

“在任上的那些年,我們解決了鄉親們的‘糧袋子’,始終沒有解決鄉親們的‘錢袋子’。老百姓吃飽了,荷包是癟的”。多年來,羅官章始終對鄉親們有種“虧欠”感。

“不讓鄉親們的荷包裡有錢,死了也閉不上眼”。退休後,羅官章放著縣城房子不住,毅然返回老家住木板房,引導農民轉觀念、學技術、闖市場、調結構,先後嘗試了10多種藥材、菸葉和蔬菜的種植。經過鄉里推廣,最終形成了菸葉、藥材、蔬菜三個支柱產業。九里坪村農民楊緒超三兄弟,住的是茅草屋,輪著穿一雙破球鞋。1999年初,羅官章登門動員他們種天麻,幫助貸款3000元,並免費提供部分菌種和技術指導。當年,三兄弟淨賺1萬多元,將茅草房換成7間磚瓦房。8年後,楊緒超又建新房,還買了電視、冰櫃、太陽能熱水器等。據統計,20xx年間,跟著羅官章種菸葉、藥材、蔬菜的1500多個農戶,累計增收5.1億元。

牛莊鄉原副鄉長李思達感嘆道:“老百姓的荷包能鼓起來,羅老有大半的功勞”。

天麻是牛莊鄉的傳統名貴中藥材。為了攻克天麻有性繁殖技術,羅官章帶領村民到陝西、山西等地學習取經,並帶頭做試驗。有一次切割菌材時,因雜木突然扭滑,他的兩個手指被鋸掉。然而,他僅住院10多天就跑回家,繼續堆培菌材。歷經100多次試驗,他終於在五峰率先攻克了天麻有性繁殖技術。與傳統栽培法相比,新技術不僅省工省時增產1 倍多,還解決了品種退化問題。經過推廣,全鄉天麻種植從20xx年前的220平方米發展到去年的1.68萬多平方米,共增收1.8億元。

回鄉至今,羅官章不顧年邁和身患多種疾病,痴情“巡山傳藝”,始終都在為鄉親們“脫(窮)帽子”奔波。牛莊村村民朱坤感嘆:“是羅老那雙像松樹皮樣的雙手,幫助我們搬走了貧困這座大山。”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今年,國內各大行為媒體爭相報道一位來自湖北來鳳縣95歲戰鬥英雄的故事,他的身份是一名銀行退休幹部。幾十年來默默無聞投身於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連家人都不知道他曾是一名戰功赫赫的英雄,這名老人就是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富清。他用六十年的堅持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品行和奉獻精神,他的不驕不躁和低調品行為全國的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而又深刻的黨課,值得廣大黨員和政府公職人員學習。

要學習張富清同志艱苦樸素的精神。在觀看張富清先進的紀錄片中,張富清家中簡單的陳設,處處彰顯了他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美德。我想這一輩的人都經歷過了三年的自然災害,他們比我們更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樸素,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突飛猛進的現在,還能繼續秉承這樣的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要學習張富清同志對黨的忠誠。張富清對黨有著絕對的赤誠和信念,對自己的小家從不考慮家庭得失、個人得失,率先垂範,讓原本有正式工作的妻兒下崗、下鄉。他的“舍小為大”是千萬中國共產黨人披荊斬棘、創造奇蹟的一個縮影。

要學習張富清同志的甘於平淡。張富清轉業之後,把自己在部隊裡的軍功獎章全部鎖了起來,不向集體提出過困難要求。默默地履行著吃苦耐勞的義務。他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黨需要的時候,越是艱險,越要向前!為了黨和人民,就是犧牲了,也是無比光榮。”

這是一個經歷過戰火錘鍊的共產黨員,這是一個經歷過生死考驗的共產黨員,在他的心裡,他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更過分點說,或許在他的心裡,他早已經死過一回了,現在的他是完完全全為了黨在活,為需要他的國家而活,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我們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更幸運的是我們還出生在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年代,我們體會不到吃不飽、穿不暖、沒瓦遮頭的痛苦,是革命前輩給了我們這麼美好的現在,在這麼多誘惑的現在,我們更應該時時警醒自己,嚴以律己、提高黨性品德修養,樂於奉獻,積極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

學習李培斌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什麼是勞模?勞模是勞動模範的簡稱,勞模身上有著愛好敬業、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勞動精神。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崗位都有它自身的價值,每個勞動者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沒有勤勞的勞動者就沒有現在的幸福家園,沒有勞動者,就沒有現在的科技創新;沒有勞動者,就沒有現在乾淨的環境;沒有勞動者,我們就沒有食物可以填飽肚子;每個平凡的崗位上都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不管他在哪個崗位上,只要他勞動了,他做出貢獻了,都值得任何人學習。

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是勞動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勞動者,然而,有這麼一批人,在一群勤奮的勞動者中脫穎而出,他們在工作中忘我的勞動,開拓思維、勇於創新,他們身上那種沉迷於工作,甘於奉獻的勞動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貢獻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每一個時期的勞模都有他自身不同的特點和貢獻,但是他們卻有著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著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感,艱苦創新,在崗位上愛崗敬業,忘我勞動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每個時代的勞模精神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管是學習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該向榜樣看齊,勞模精神一代傳一代,培養出了一代比一代更傑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