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45W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1

深圳特區40週年,坐上南下的火車,你在深圳過得還好嗎?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3篇)

20__年8月26日,一個週三的普通工作日,你依舊在深圳擠地鐵,趕在9點之前去公司,生活中有很多煩心事,也許是房東要漲房租了,也許是老闆給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多,或者是家裡來的催婚電話,但無論如何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深圳特區成立40週年了。

深圳地標,平安金融大廈

40年而已,1980-20__,比很多人年紀小,但比在深圳的大部分年紀都大,因為深圳是一座屬於年輕人的城市。

那些40年前去深圳的年輕人去哪裡了?

他們中絕大部分人已經迴歸田園,重新躬耕于田園,幫孩子們帶孫子,離開深圳,但是關於深圳的記憶歷久彌新。

在村頭的小賣鋪門口,常有一些老人聊天,多是回顧過去,其中一定有多年前去過深圳的人。他們不是在工廠工作就是在建築工地工作,他們說“那時的南山都是工廠,羅湖才是最繁華的地方”,他們不知道的是現在南山成了深圳核心區,房價20萬/平,網際網路上深圳灣一號豪宅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攬山閱海,無敵海景,詩歌是詩歌,生活是生活,而羅湖被老舊房屋佔據,房價倒成了價格窪地,在關外的龍華變得闊了起來,深圳北站附近的房價都要10萬/平了。

深圳的這些已經與這些人無關了,他們當年從四面八方去往深圳,坐上南下的火車,不安迷惘又充滿鬥志。第一個難題就是暫住證,當年深圳查暫住證查得很厲害,沒有的話就會被遣送回原籍,而辦這個證對很多人來說不容易,需要有正式工作;第二個難題就是社會治安比現在差很多,黑社會勒索時有發生,所以80、90年代嚴打,窮就會出問題,就有可能走上歧途,窮的話命就不值錢了;第三就是交通和通訊不方便,幾個月收不到家裡來的資訊,特別思鄉、思念親人,發電報有字數限制且價格不便宜,有人捨不得,所以當年大江南北的思鄉歌很流行,費翔的《故鄉的雲》歌詞中的“我曾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行囊”是很多人的寫照。

綠皮火車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這些第一批去深圳的人多是農民工,他們一年到頭十分辛苦,過年回家還要交農業稅,當年農業稅很重,現在年輕人多不知道這個事了,中國農民苦啊,農業稅直到20__才全面取消。

深圳已經40年,第一批去深圳的人已經垂垂老矣,沒有人後悔去深圳,因為去了還有成功的可能,在大山裡、在鄉間地頭如何實現人生的抱負,更實際的是要養活家人,努力過上幸福的生活。

今天的深圳早已天翻地覆,從東南一隅的小漁村,成為全國四大一線城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如今在深圳工作的新一代年輕人過得比過去好,但依然有很多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房價高物價高生活壓力大,但是深圳給了一個大家實現夢想的機會,深圳有一個地鐵站名字叫“翻身站”,還有創業一路創業二路。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2

深圳特區四十週年,我們關注什麼?

深圳最大的禮包是如何將中央政府已經給予的政策優勢最大力度地利用、發揮好以及如何推動“雙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更好地落地,實現治理的效能才是現階段最主要的著力點。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從1980年特區成立至今,深圳剛好迎來四十歲生日。

每年的8.26,深圳人不可能不關注,深圳人不可能不知道,深圳人不可能不討論。

我在深圳小十年,一般而言,每到8.26的時點,關於深圳行政區劃調整的傳聞就撲面而來,這十年傳得最多的是直轄,以及把東莞或惠州劃去其內,這在民間,通常也被稱之為“大禮包”。

01

坊間“大禮包”

以今年為例,8月初,關於深圳市直轄的聯想又風雲再起,《中國科學院院刊》(20__年第7期)的《“十四五”時期,如何優化我國的行政區劃設定?》一文中,明確支援把深圳、青島、大連、喀什升格為直轄市。

文章提到,設立直轄市,縮小大省管轄幅度,推進扁平化管理。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城市群發展戰略,支援深圳、青島、大連、喀什升格為直轄市,充分發揮優勢地區增長極、穩疆固邊、帶動區域發展的作用。詳細的答案,諸位可參見該文。

直轄市之外,我也聽到兩個版本,據稱相關部門上報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把東莞及惠州部分割槽域劃入深圳,一個是把整個惠州併入深圳,這當然是民間的談資,信不得真。

但由此說明,每年深圳人慶祝自己生日的時候,總是有所圖,有所得,希望有真東西能惠利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與火車頭,我想不僅僅是深圳人關心深圳,深圳以外的全國人民關心深圳也是情理之中,畢竟論市場化與法治化,毫無疑問,深圳敢說第二,恐怕沒有人敢爭第一,僅20__平方公里的最小一線城市,能誕生出一大批優秀的龍頭企業,華為、騰訊、富士康等,也難怪外媒以“中國矽谷”之名盛讚深圳的高新科技產業發展。

作為國內知名的財經巨集觀類資訊傳播平臺,《投資者網》自然不會錯過深圳40週年的輿論討論。為此,我們精挑細選了一批優秀企業,以及深圳較為知名的專家學者賢達人士。

有三位嘉賓是我們非常感興趣,也必須要深度對話的,他們分別是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深圳市人大常委譚剛,深圳市軟科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人大代表金心異。

毋庸置疑,這三位深圳人絲毫不陌生,甚至在廣東省的專家學者中,也絕對赫赫有名。

對話前夕,有小夥伴問我,一個小時時間應該OK了。我說,你們太年輕了,這沒有三五個小時,怎麼可能聊得透呢?

果不其然,即便是約定好的一個小時和郭萬達院長交流,也至少超時了半個小時,總體上,三位學者七八個小時的交流,可謂異常深刻,很大程度上給年輕人上了一堂“深圳史”。不過,我還是覺得時間不夠,不過癮。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向這三位學者請教?原因我更看重他們的獨特性。郭萬達院長所在的CDI,即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它屬於國內25個國家高階智庫之一,早在1989年由國務院批准成立,它的智囊建議影響各級政府決策,尤其在深圳,或者說整個廣東,它的影響力都是數一數二,而郭院長又親身參與眾多政策建議,既近距離接觸政策決策過程,又具備市場化所必須的獨立性與思想性,懂市場,又懂政府,郭院長是不二人選。

與郭萬達院長的交流中,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深圳的禮包應該是什麼?除了空間的拓展,還有什麼,難道不是改革不是開放嗎?深圳靠什麼起家的?是靠改革開放。”

譚剛院長自不必說,除了深圳市委黨校擔任副校長外,他還是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以及深圳市人大常委。

譚剛認為,深圳最大的禮包是如何將中央政府已經給予的政策優勢最大力度地利用、發揮好以及如何推動“雙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更好地落地,實現治理的效能才是現階段最主要的著力點。

02

從1990年到“一城三化”

正題之外,我們打趣問到,深圳居民近些年最大的體會是不斷重複挖路修路,人大是否對此有過討論?他坦言,這個問題其實每次開會都討論。

1990年從重慶來到深圳,譚剛的一生就跟深圳結下不解之緣。

(圖為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譚剛博士)

關於1990年深圳的夏天,譚剛記憶永存。他回憶,“當時,我受邀到深圳參加一場研討會,抵達深圳後,心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年輕的經濟特區果然名不虛傳。通過參觀考察和交流研討,更是深切地感受到這座海濱城市的朝氣蓬勃和快速發展,這讓我不由心生嚮往。”

今天回看1990年的深圳年鑑我們發現,當時流傳的一句話是,“來深圳的都是全中國的精英!”譚剛果然獨具慧眼。

1990,對於深圳經濟發展而言,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解放路正式開業,無數深圳人為之前往;那年12月1日,全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深交所宣告成立,從營業時間來看比上交所早了8天,而深圳發展銀行成為第一家股票上市銀行,股票程式碼:000001。

比譚剛晚來深圳幾年,金心異也是90年代就來深圳,他記憶中的深圳市中心是以“上海賓館”為界,華強北還是個工業區,旁邊開著萬佳百貨(華潤萬家前身)。

在財經媒體做高管多年,其後掛職過深圳某區街道辦,又擔任過政協委員,現在是人大代表。以往的深圳,每年兩會,金心異往往是記者們追逐的焦點之一。

“敢說敢言、深圳主義者”,金心異是21世紀初深圳的三劍客網紅之一。什麼是深圳主義者?金心異曾談到,“當我們討論深圳的時候,也是在討論中國的市場經濟應該是什麼樣子”。

近些年,金心異在網路世界對廣東及深圳經濟仍保持密切關注,包括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都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意見與想法。針對深圳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思路,他更是提出了要打造“北深圳科技型製造產業帶”的想法。

在與《投資者網》三個多小時的交流中,金心異思路敏銳。他給深圳提出了“一城三化”的概念,更明確的是,幸福城市、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

在他看來,幸福城市也是深圳未來所需要發展的方向。因為深圳的創新活力和機遇給了年輕人動力紮根於此。但是,高房價也令深圳成為了年輕人心目中的“房奴城市”,不利於留住高學歷人才。綜合來看,深圳應該堅持以全球化、法治化、市場化為方向,努力打造成幸福城市是它未來轉型、發展的重要出路。

人們熱議深圳是擴容還是擴權?金心異的答案是,這是個偽命題。

“深圳已經和周邊的東莞、惠州等地形成一個緊密的產業體系。如ICT產業鏈的發展,它不限於深圳境內,還涵蓋深莞惠地區。由於行政分隔,使得資源不能由市場配置,阻礙了產業的發展。目前的關鍵是要如何打通內迴圈,需要深圳和深圳都市圈採取哪些措施,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治理體系。對於擴權的討論,實際上是指省級的管理許可權,能不能儘可能多給深圳一些。除了政治和法律事務之外,給予深圳更多發展空間。”他說。

03

深圳的成就與危機意識

四十不惑,四十已然是人到中年的年齡,對一個城市而言,討論它的發展與轉型必然不絕於耳。這三位學者之外,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在8月19日也發表了一篇文章《經濟發展中的市場與政府——深圳40年創新轉型總結與思考》。

(圖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先生)

不管是“中國矽谷”,還是“創新創意之都”,深圳的成功吸引了世界矚目,深圳何以成就深圳?

唐傑教授在該文中給出的總結是:深圳創新祕訣裡很重要的一條在於:深圳是中國第一個把創新從純科研的活動轉變成為經濟活動的城市。長期以來,高度行政化科研系統掌握了創新的話語權、資源配置權、創新活動的評價權,是科技、經濟兩張皮的根源。市場化使企業家成為創新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創新投入產出效率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有優勢,創新就會成為一種蜂聚和蜂聚擴散的現象,創新引來了更多的創新,成功的企業帶動了更多企業走向成功。

依託於改革開放的紅利,與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40年來的成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然而,下一個階段深圳的挑戰與危機感何在?至少眼前的問題就是高房價是否能成為深圳的助力,還是障礙?郭萬達、譚剛及金心異也都給出了類似的答案,即學習德國及新加坡住房模式,提升公共住房比重。

這一點深圳正不斷糾正。

當然,高房價只是其一,其二可能更多是危機意識。唐傑教授最近在一個會議上說,深圳應該珍視危機意識,“我們這些年談危機越來越少了,誰要談危機就會說‘你唱衰’,這是要警惕的。我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向前走還有很遙遠的距離,保持危機意識是重要的。”

《投資者網》與三位專家學者的詳細對話即將問世,以饗讀者。與此同時,我也希望可以有機會能與唐傑教授請教深圳的明天與未來,深圳的危機意識路在何方?目前看來,很有可能。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3

八月鵬城,萬里晴空。我們迎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40年前,她肩負起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先行探路的使命;40年後,她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勇擔“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的崇高使命。深圳又踏上了“二次創業”的新徵程。

四十年滄桑鉅變,四十年初心不改。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深刻改變了中國,深刻影響了世界。1980年8月26日,在中共中央的擘畫下,作為首批經濟特區之一,深圳經濟特區正式獲批設立。自此,一段波瀾壯闊的征程,就像一曲豪情天縱的壯歌,在渾厚磅礴中開啟!

在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經濟特區,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40年間,一代又一代的特區建設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艱苦創業,勇立潮頭,推動深圳從一個落後的邊陲農業縣迅速崛起成為一座充滿魅力、活力、動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被譽為“衝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響徹大江南北;“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突破土地使用權有償流轉這一法律禁區,促成憲法的修改……率先改革勞動用工制度、率先建立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率先放開價格取消“票證”……先行一步,敢為天下先、勇於“吃螃蟹”,深圳經濟特區40年間,創造了無數的“全國第一”。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深圳人堅信: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深圳各項事業的發展成就也是幹出來的,新時代需要我們一代接著一代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20__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全球經濟萎縮,面對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崇尚實幹的深圳人依靠勤勞和智慧打開了局面,通過“自主創新”“扶企惠企”“強鏈固基”等系列舉措,深圳經濟增長較短時間由負轉正,GDP達到12634.30億元,成為一線城市中率先實現正增長的城市,發展質量和韌性進一步增強,給中國城市經濟帶來全面回暖的信心。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深圳經濟特區取得的發展奇蹟,是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偉大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包括各民主黨派在內的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個偉大創舉,向全世界生動展示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勃勃生機和光明前景!

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攜手共進。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作為特區建設的參與者,深圳市各民主黨派在中共深圳市委的帶領下,與特區廣大建設者一起,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為深圳的發展奉獻智慧、心血和汗水。從特區建立之初只有一個民主黨派支部、6名民主黨派成員,到今天已有8個民主黨派市委會、超過12000名民主黨派成員,成為建設深圳經濟特區的一支重要力量。

40年間,民主黨派成員發揮自身優勢,圍繞中心工作,認真參政履職,努力獻計出力,為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發展穩定作出積極貢獻。圍繞中心工作建言獻策、聚焦重點問題開展專項民主監督、積極參加政黨協商,用心用情做好社會服務……市各民主黨派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定不移地踐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譜寫了特區多黨合作事業的壯麗詩篇。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領導下,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體現了中國製度和中國道路的巨大優勢、制度效能和實踐價值。在被世衛組織點贊硬核防控措施的深圳,廣大民主黨派成員主動請戰、直面危險,奮戰在全市抗擊疫情各條戰線。“要圍繞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想對策,出實招,積極建言獻策”——這是民主黨派成員的信念;深圳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醫護人員,在方艙醫院艱苦奮戰——這其中就有民主黨派成員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4名醫護專家曾馳援武漢並平安歸來,500多人全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300餘人參加抗疫志願服務、緊急救援等工作;市各民主黨派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累計捐款超過4000萬元,捐贈口罩180多萬個、防護服42萬套,手套100多萬對以及價值超過3000萬元的監測儀、體溫槍、隔離衣、消毒液等抗疫物資;報送疫情防控類社情民意和建議資訊182篇。廣大民主黨派成員用實際行動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發揮積極作用,充分彰顯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巨大優勢。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特區民主黨派成員和廣大市民一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國之治”貢獻“深圳實踐”和“深圳智慧”,努力打造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城市範例”。

四十年厚積薄發,四十年砥礪前行。深圳的發展如奔流不息的江河,雖有蜿蜒曲折,卻仍一路奔騰,洶湧向前。改革開放再出發,深圳這座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城市,迎來了新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正是深圳創造發展奇蹟的最根本動力。

40年來,深圳備受中央的期待與厚愛,中共十八大後,離京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時隔六年,20__年10月再一次蒞深考察,“我們就是要在這裡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更是中華民族用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續寫輝煌的豪邁宣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當前,深圳再次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時代更賦予了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新的崇高使命,讓人激情澎湃、豪情滿懷。20__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出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巨集闊背景中,中央支援深圳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一偉大實踐的重大時代性開啟,是繼興辦經濟特區後深圳迎來的又一重大歷史機遇。作為與祖國、與深圳同呼吸、共命運的民主黨派,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風正揚帆當有為,勇做時代弄潮兒。面對新使命新起點新徵程,面對新時代多黨合作的廣闊舞臺,市各民主黨派決心發揚優良傳統,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引領全市民主黨派成員矢志不渝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最廣泛地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激發奮進正能量,畫出最大同心圓,按照提出的“四新”“三好”要求,紮實推進自身建設,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以特區建立40週年為新的起點接續奮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徵程勇當尖兵,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作出應有的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強大力量!

改革潮起四十載,先行示範新時代。值此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之際,深圳市各民主黨派與全市人民一道,衷心祝願偉大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祝福新時代深圳再創新輝煌!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體育賽事進入“休克”狀態。與全世界體育的沉寂相比,深圳體育卻精彩紛呈,熱鬧不凡,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的開展,不斷掀起深圳全民健身熱潮,備受全球關注。

其背後,是深圳躋身體育一流城市行列的發展現實。未來,深圳體育雄心勃勃,先行示範,在打造國際體育示範城市的同時,也正在提供體育發展的深圳新樣本。

用“深圳速度”和“深圳質量” 強勢崛起躋身一流

40年前,特區成立之初,深圳體育以武術、龍舟競渡、長跑等傳統專案為主,現代體育產業尚屬空白。

如今深圳已成為各種體育大賽的重要城市,體育賽事市場表現出高階化、國際化、全面化,打造了天上“鷹擊長空”(無人機運動等)、地上“你追我趕”(路跑、球類等)、海上“百舸爭流”(帆船、賽艇等)的局面。

不僅有“深圳速度”,還有“深圳質量”。

20__年舉行大型體育賽事超過500次。截至20__年,深圳市居民人均體育消費為2925.02元,已經超過歐美國家人均體育消費300美元標準。20__年,深圳體育產業總產出已超1000億元,直接拉動其他相關產業產值6000億以上。

“可以確認,目前深圳體育發展已經邁入一流水平。”深圳大學體育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趙剛教授認為,從體育產業政策引導,重大體育賽事舉辦,體育產業發展以及體育消費方面等方面來看,深圳躋身體育一流城市行列是名符其實的。

特區40年,借改革春風,深圳體育勇於開拓,銳意進取,通過不斷地創新,以“深圳速度”躋身於全國一流體育城市行列。

40年,深圳已經崛起成為一座“體育之城”。

深圳體育何以能異軍突起躋身一流?

短短40年,深圳體育何以能異軍突出,走出一條兼具“深圳速度”和“深圳質量”的體育發展之路?

高屋建瓴,謀劃佈局,加強體育產業頂層設計,是重要原因之一。

20__年,深圳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利用5年時間打造體育強市;同年深圳設立每年2億元的體育發展專項資金專門扶持體育產業發展。

完善的頂層設計發揮了政策引領作用,規劃出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發展路徑。

轉變政府職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深圳體育產業創新發展,是深圳體育迅速發展的又一原因。

“作為體育主管部門,我認為最主要是把握‘若即若離’原則。”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巡視員王志強如是說。

重大體育場館和便民利民體育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作為體育發展的基礎,深圳政府不僅有所為,而且果斷出手,大手筆不斷。

截至20__年,深圳擁有重大體育場館58個,全年舉辦超過30場國際體育賽事。

除了高標準的場館設施,積極主動地提供高效率地服務,也讓深圳體育主管部門備受稱道。

近年來,深圳一直堅持“政府引導、企業承辦、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辦賽模式,加快“活力深圳,運動之城”建設。

“深圳體育發展路徑,對其它城市有很好的示範作用。”深圳大學體育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趙剛教授表示,深圳體育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體育賽事的社會化,二是加強協會管理與支援,推動群眾體育的科學化,三是不斷提高科技水平,促進體育產業的升級。

深圳獨特的城市氣質,與體育完美契合。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氣候,也決定了體育發展擁有一片天然的“沃土”。

原天津天海隊球員裴帥加盟深足之後表示,深圳這座城市的影響力和包容度是他加盟深足的原因之一。

國際大賽連連 全民健身運動成潮流

在深圳,儘管每年舉辦的各種體育賽事超過500場,不過最蓬勃發展的,還是全民健身運動。

體育的勃興,讓市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熱鬧、歡快、明亮、陽光和時尚。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健身場地和設施遍地開花,星羅棋佈。全市共有各類體育場地約30000多個,體育場地面積約2431萬平方米。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共335所,開放率為57.8%。

據不完全統計,在深圳每年舉辦各種全民健身活動40000多場,廣泛分佈在社群、公園的健身路徑、晨晚練點、體育場地、健身苑等,20__年國民體質合格達標率為90.6%。

目前深圳已形成“週週有賽事,日日有活動”的蓬勃發展之勢。

以賽促發展推動城市全方位發展

“發展城市體育建設,最有力和直接的方式就是落地大型體育賽事。王志強認為,引進大型體育賽事,能帶來全民關注度和連鎖經濟效益,推動城市全方位的發展。

在王志強看來,一是對深圳體育產業發展的直接拉動。目前體育產業已是萬億級別的消費藍海,自20__年起,深圳體育產業總規模保持了20%左右增速,發展迅猛,重大體育賽事帶來的直接經濟效應非常顯著;二是對城市經濟的帶動。根據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的一項資料顯示,深圳體育產業每產出1元,都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產出增加6.02元;三是對城市整體形象的提升。

雖然引進重大賽事,對深圳體育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敢為天下先”敢於創新的特區人而言,眼光絕不僅僅侷限於簡單地“舶來”重大體育賽事的落地。

在深圳看來,通過重大賽事的引起,積累經驗,從而打造深圳自主體育IP,對城市體育未來發展影響深遠。

目前,深圳已逐漸形成一批深圳自主體育IP。

中國杯帆船賽和深圳國際馬拉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引進職業體育俱樂部,打造職業賽事高地,這是深圳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又一契機。今年7月28日,林丹羽毛球俱樂部落戶寶安區。截至20__年11月,進駐深圳的職業體育俱樂部數量為16家。

依託深圳科技創新的領先優勢,在產業鏈條上湧現出朝向集團、好家庭、喜德盛、中航健身會、觀瀾湖高爾夫球會、領先康體、博德維等國內外知名體育品牌。

展望未來:對標世界一流打造國際體育示範城市

20__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支援深圳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建設國家隊訓練基地,承辦重大主場外交活動。”“研究將深圳列為城市社群運動場地設施建設試點城市。”

“這一意見的出臺,給未來深圳體育發展樹立了新目標,指明瞭新方向。”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合運表示,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從經濟特區躍升成為先行示範區,符合深圳特區成立以來一直“敢為天下先、勇當排頭兵”的城市特質和特區品格。

深圳體育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今年3月,深圳出臺《關於加快體育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深圳體育產業發展總目標:到20__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到2.8%;到2035年,成為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全國典範,體育創新能力、體育綜合競爭力世界領先,成為國際著名體育城市;到本世紀中葉,躋身世界體育產業高度發達城市行列,成為國際體育示範城市。

王志強說:“對標世界一流體育發達城市,是基於目前深圳體育發展基礎和發展趨勢,經過充分論證而制定的目標,是切合深圳體育實際的目標。它也是深圳必須達到的目標。”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新時期,新機遇,也意味著新的挑戰。這一次,深圳體育要先行,更要示範,要打造國際體育示範城市,更要提供體育發展的深圳新樣本。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5

都說評定一個城市,上至文化底蘊,下至平民。GDP是衡量一個城市的數字的根據,帝都、魔都、羊城的歷史悠久而又長遠,相比之下深圳是伶仃洋海灣孕育的新生兒,而這座年輕到你無法感受他的人文,我很喜歡別人稱深圳為鵬城,因為古人云:鵬程萬里!深圳是一座速度之城。

說到深圳的企業,人們總會提起:華為、騰訊、中興、大疆、創維、這些王牌企業!僅僅在粵海街道辦就擁有上市企業83家企業園區169個,產業樓宇318棟眾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在這裡誕生!

最能直觀表達一座城市經濟的是這座城市的GDP,從1979年的1.96億到20__年的2.69萬億,GDP足足翻了12000倍!就在去年,超過了新加坡,位列全球21名。

以下是20__全國GDP總量排名。深圳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位於全國第三!深圳人均GDP由1979年的606元提升到20__年的203489元,即使放在國內四大一線城市之中深圳的人均GDP也排在第一

深圳電子

很北、很華、很強

華強北步行街南端往左右兩邊看,會看到華強電子世界和賽格電子市場兩座深圳電子業的標誌性建築。隨便走入一家,你就會震撼於中國電子產業的物質之豐富,從USB介面到成品電子煙,甚至比特幣礦機,無所不包。

當年,靠做DVD起家的臺資電子企業聯發科釋出了一種MTK晶片,把MP3、手機晶片、照相機、收音機、觸控式螢幕全部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同一快晶片上,讓造手機變成了一件很“傻瓜”的事。初創廠商只需要加上電池和外殼,就可以拼出一部手機。手機初創廠商的投資額從幾個億一下降到了數百萬。深圳迅速抓住手機市場,一路絕乘,發展至今!

如今的國產手機市場競爭,已經幾乎是深圳手機品牌之間的“內戰”了。

這一點,寶安機場裡滿牆的手機廣告就是一個證明。

更了不起的是,深圳的手機產業真正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撬動了另一些領域,帶動了整個深圳的產業生態,一起走到了全國前列。

自然地,深圳因此成為了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焦點。

自1999年起,由國家十大部委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高交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20屆。

在這個號稱“中國科技第一展”的展會上,每年都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示逾萬個全世界最高尖的新科技,令人歎為觀止。

世界前沿領域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將在這裡完成交易、落地,推動深圳新一輪的大發展。

每年,數萬個“高精尖”專案都會亮相深圳高交會。20__年“中國無人機大會”落地深圳高交會,希望藉此可以將深圳打造成世界無人機之都,現在,深圳已經做到了。

20__年,深圳市的科技型小微企業達到了3萬家,其中大部分和電子產業相關,而且多少有自己的絕技,它們構成了深圳手機零件供應的基座。但終端的整機企業卻並沒有能力瞭解每一家小供應商,供應鏈企業就在這當中穿針引線,為整機企業找到最合適的小供應商。

在高科技製造業長期的打磨下,深圳供應鏈企業的經驗和水平,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6

我的深圳,40週年生日快樂!

有人說深圳是鵬程萬里而掠不過的海,深圳人是揚帆逐夢而永不放棄的海盜。

而局長喜歡把深圳叫做綻靈之境,為什麼?因為:縈縈之際,百花綻靈。通靈之花,亦如夢想之花,飄蕩且悠揚,孤獨且斷腸。

40年孕育出的深圳,它顯得很年輕又很單薄。年輕到整座城市宛如一所大學,單薄到漂泊者的靈魂無處安放。熙攘之間,似夢似幻,它承載著太多年輕人的夢。

深圳就像是文化的沙漠,它甚至沒有放過任何與外地文人交流的間隙,很多人一再追問,文化沙漠裡能否綻放出絢爛的花?

除了樓花和韭菜花。水花、浪花!還有夢想之花!40年的特區,在改革開放的培養基裡,像一個實驗室裡驚奇結果,像一個歷經滄桑的人。

南下,對於上一代的中國人,猶如一場張揚反叛精神的夢。伴隨搖滾樂手旋律與低吼,“一直往南方開,一直往南方開”,所有放棄一切安定的日子去南方的勇氣,都是為了實現追求激盪人生的那種感覺。

命運像一隻手,牽引著逐夢者朦朦朧朧地走。老傢伙總會告訴新來的你:來了都是深圳人。哲學家道森有句名言,“文明實質上是一種精神秩序,框定它的準則並非物質財富,而是精神洞見。”

顯然,深圳的文明還在施工中。但我們又很幸運,在慌張的工地裡撿到了“鍍金的瓦片和磚頭”。還在為深圳添磚加瓦。

其實深圳早已不是刻板印象裡那個沒有文化的“暴發戶”了。全國各地的精英匯聚深圳已經有40年的時間,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早就已經為這座城市打磨出了屬於它自己的文化。

他們背井離鄉來到這裡奮鬥,沒有家人照顧,沒有宗族牽絆,人們必須發展出新的社會結構來實現過去由血緣構成的生活保障。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7

1980年—20__年,這是深圳經濟特區破土而出、蓬勃生長的40年。

40年前的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40年間,深圳經濟特區發揮著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視窗和示範作用,深圳人的生活也經歷了從未有過的改變。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之際,記者走進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傾聽一些在深圳長期工作生活的普通人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傳說,感受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

老漁民鄧錦輝——

經濟特區給了我新生活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初,處處是工地,村民們跑運輸、做加工……1981年,漁民村成為全國最早的“萬元戶村”

夏日炎炎,海風陣陣。深圳羅湖區漁民村,中國最早的“萬元戶村”,我們的採訪從這裡開始。

“要是沒有改革開放,你看到的這些地方可能還是泥塘呢!”見到漁民村的老漁民鄧錦輝,是在村裡古色古香的“漁人碼頭”文化室,他正和五六位老人悠閒地喝茶、讀報、看書。“現在村裡年年有分紅、家家有產業,大家在‘物質小康’之後,都在追求‘精神小康’了。”說起文化室,擔任漁民村居委會副主任的鄧錦輝頗為自豪。

走出文化室,漫步於0.25平方公里的漁民村,記者找不到一點小漁村的感覺。鱗次櫛比的小高樓、清潔寬闊的水泥路、鬱鬱蔥蔥的綠化帶……昔日荒僻的小漁村,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樣板村”。

62歲的鄧錦輝膚色黝黑、身體結實,看著顯年輕,“你以為我有多老?我位元區的‘歲數’大不了多少!”他哈哈大笑。

說話間,鄧錦輝帶著記者來到位於漁民村社群的家中,120平方米的三室兩廳寬敞舒適,各種現代化家電一應俱全,記者試圖尋找一些漁民生活的痕跡,一無所獲。“現在除了週末釣釣魚,生活裡幾乎沒有‘漁民’的影子了。”鄧錦輝說。

鄧錦輝搬過多次家。他回憶道:“每搬一次家,生活都是一次大變樣。”

改革開放前,鄧錦輝與大多數普通村民一樣,住的是土牆瓦房,過著海上漂泊的日子。“出一次海至少半個月,吃住都在船上。”鄧錦輝告訴記者,那時的他總想,這大概就是自己一輩子的生活了。

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漁民村的春天來了。高速發展的經濟特區處處是工地,村民們也從中覓得商機,漁民村迅速組建起自己的船隊和車隊搞運輸。“現在的深圳國貿大廈、羅湖香格里拉大酒店,很多磚瓦、沙石都是我們運過去的,我們是一天天看著深圳長高。”鄧錦輝驕傲地說。

雖然是簡單的建築材料運輸,但市場供不應求。依靠自己的船隊,村民們從中山運磚頭來深圳賣,一船能裝兩萬多塊磚,能掙幾千元。

“那時候,經常要幹到凌晨2點甚至通宵,大家搶著幹活,不把當天任務完成沒人下班。”鄧錦輝說,他的妻子在村裡珠寶廠上班,把一個個小珠子小亮片穿起來,做成裝飾品運到香港賣。“雖然苦點累點,但兩口子一起努力,感覺日子特別有奔頭。”

跑運輸、做加工……20世紀80年代初,鄧錦輝夫妻二人年收入就超過了1萬元。1981年,漁民村成為全國著名的“萬元戶村”。次年,村裡統一蓋起30多幢二層小洋樓,鄧錦輝家也分到了一幢。

“彩電、冰箱、洗衣機、電飯煲樣樣都有,地板是大理石的,水綠水綠的。我最喜歡的是那臺大音響,可以唱卡拉OK,當時村裡好多人都跑到我家來唱歌。”鄧錦輝覺得,那是祖祖輩輩都沒過上的好日子。

好日子才剛剛開始。1985年,村裡集資建成了7層高的工業大樓,製衣廠、錶帶廠相繼入駐;1992年,村集體成立深圳漁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人人可以獲得分紅;20__年,舊村改造完成,現代化的高層住宅取代了老舊的“握手樓”和“擁抱樓”,鄧錦輝搬進了現在的房子中。

對漁民村村民來說,20__年12月8日是難忘的一天。這一天,考察了漁民村。“在親切關懷下,漁民村的生活水平又上了一個大臺階!”鄧錦輝說,近幾年,村裡重新裝修了430平方米的老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讓村民老有所養,還成立了粵劇隊,開展鄰里節、漁樂節等活動,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村裡人現在最希望的,就是能再來漁民村,看看今天村裡的新變化。”

“經濟發展了,我們幾個居委會幹部一合計,想豐富一下村民的文化生活,就辦了個漁樂節。”鄧錦輝說,漁樂節一次大概兩小時,跳舞、唱歌等節目都由村民們自己出,大家都想露一手,在一起排練、演出其樂融融。

“漁村一派時尚景象,綠蔭通幽處,小區人氣旺,舉村喜氣揚,讚揚改革開放……”漁豐實業公司一間辦公室裡,傳出這樣一首悠揚的粵語小調,這首小調就是幾位村民為今年漁樂節準備的。如今的漁民村,村集體資產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800萬元增長到4.8億元。“漁民村正計劃對村集體經濟、基層治理等進行全方位提升,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做貢獻。”鄧錦輝說。

“海上飄零”“翻身解放”“春到漁村”……蜿蜒350多米的漁民村文化長廊裡,一幅幅精美的青銅浮雕記錄了今昔變遷。從漁民村向西北方望去,京基100大廈等許多深圳標誌性建築聳入雲霄。

打工妹戚卓——

經濟特區給了我新力量

“深圳培養了我敢闖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態度,通過奮鬥改變命運。”

見到戚卓,是在深圳電視臺“都市調查”欄目錄制時。專業的分析、縝密的邏輯、從容的談吐,讓人很難將她與20年前的打工妹聯絡在一起。

“深圳培養了我敢闖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態度,通過奮鬥改變命運。”坐在記者對面的戚卓,眼神裡透出從容與自信。

戚卓與深圳結緣,是在上世紀90年代。她的父親在深圳打工,常說起深圳發展速度、溫暖的大海、世界之窗……從那時起,這些點點滴滴就刻在戚卓的心裡,到經濟特區去,成為戚卓心中的嚮往。

20__年,這個生在東北、長在東北的女孩一路南下,來到了心儀已久的經濟特區。剛到深圳的她,在北郊公明鎮的創維電子城找到了工作,“印象中廠區很大,一進來就看到很多身著藍裝的工友,都很年輕、有活力,來自全國各地,為了各自的夢想打拼。”戚卓說。

就這樣,戚卓在創維集團電視機廠有了第一份工作——生產部統計員。每天,她要跟進生產計劃表,在外掛、機芯、整機等不同工段之間進行協調,滿車間跑上跑下。

雖然對打工生活的艱辛有心理準備,可讓戚卓沒想到的是,上崗第一天就忙到晚上11點。“在老家,大家晚上10點就休息了,可這裡的人們卻依然精神抖擻。”戚卓說,廠裡會給加班到夜裡的人發加餐券,可以領牛奶和麵包。“那段時間,大家相互鼓勵著。晚上碰到加班的同事,都會相視一笑,說‘一起去領券吧’。”

“老家的日子很安逸,但我更喜歡經濟特區的氛圍,來深圳就為拼一拼!”戚卓說。

“記得當時一個新專案啟動,工藝圖繪製工作需要有人兼職承擔,我下了班連飯都沒吃,就去鎮上買了一本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教材,一邊自學一邊做。”戚卓記得,那時候經常和辦公室一位來自江西的同事“比賽”,看誰晚上在辦公室留得更久、學到的東西更多。

“在深圳,企業普遍提倡內部選拔和招聘,只要你努力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機會。”戚卓說。

由於表現出色,創維集團成立品牌部時,戚卓作為其中一員來到位於深圳南山區的集團總部工作。從郊區來到摩天大樓林立的市區,這段路,戚卓走了3年。深南大道、地王廣場、華強北……這些曾令她豔羨的景觀成為生活中的日常。

繁忙工作之餘,戚卓保持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20__年,一次偶然機會,她參加了海之夢心理諮詢中心組織的體驗式沙龍,受到很大觸動,對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心生嚮往,開始著手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學習相關知識。

那時,已經34歲的戚卓沒有任何心理學基礎,她能行嗎?

“最初我也很猶豫,覺得自己早過了學習的年齡,但在同一個學習小組裡,既有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也有50多歲的職場資深人士,大家的相互鼓勵讓我燃起信心。”戚卓說,從那時起直到現在,只要有空餘時間,她都會約朋友去圖書館看書學習。“深圳的圖書館裡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在學習充電,來晚了就會找不到座位,只能‘轉戰’咖啡館和書吧,正是這種氛圍激勵你去學習。”戚卓說。

20__年,36歲的戚卓決定,離開創維集團,挑戰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看到這座城市在改變中進步,身邊朋友在改變中成長,我也想改變一下。”戚卓說。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除了要取得資格證外,還得經歷長期的實習鍛鍊。20__年,她進入海之夢心理諮詢中心開始實習。然而,實習非但沒有工資,還得“倒貼”學費。

“前半年的實習期,各類理論學習、接受培訓的費用加在一起,我一共花了近兩萬元。由於還沒達到簽約條件,後半年的實習期,我給自己加大了學習和培訓強度,又花了三四萬元。”戚卓說,儘管那段時間經濟壓力和學習壓力都很大,但她還是堅定地往前衝。

功夫不負有心人,20__年,戚卓通過了海之夢心理諮詢中心考核,正式成為簽約心理諮詢師,開啟了自己人生的嶄新一幕。“在常住人口超過1300萬人、競爭激烈的深圳,有很多人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戚卓深深地熱愛著這份工作。

戚卓喜歡騎車去深圳灣公園,沿著濱海棧道騎行,涼爽的海風吹過,視野中的大廈高聳入雲,近處的公園草木蔥鬱,讓戚卓更加熱愛這座城市。“雖然已經人到中年,但我還是想不斷奔跑,因為深圳的活力、朝氣給我力量,讓我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創業者周劍——

經濟特區給了我新夢想

“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棄了。經濟特區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和無數創業路上的同行者,讓我充滿了追逐夢想的勇氣。”

見到周劍之前,對這位大名鼎鼎的“機器人爸爸”和他的優必選科技公司,記者已是耳熟能詳:20__年央視春晚上,優必選的540臺Alpha機器人集體起舞;20__年央視春晚開場表演,24只Jimu機器狗驚豔亮相;20__年央視春晚深圳分會場,6臺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Walker與明星們同臺競技。來到優必選,記者很期待見到更新奇的機器人產品。

“這是優必選的第一個機器人樣機,技術上沒問題,但在量產前連續開了四次模,都失敗了,僅這一項就耗資千萬元。”剛見面,周劍向記者展示的卻是他創業之初的“痛”。在公司初創期,這樣的失敗打擊幾乎讓優必選垮掉。“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棄了。經濟特區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和無數創業路上的同行者,讓我充滿了追逐夢想的勇氣。”

這次創業前,周劍的人生可謂順風順水。他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大學期間就獲得首屆德國邁克威力最高獎學金赴德國留學,學業完成後被邁克威力集團收至麾下,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周劍僅用四年就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大區經理。20__年,周劍與另外兩位合夥人開設工廠,為邁克威力等廠商定製生產裝置,利潤非常可觀,他開始在深圳購置房產。

20__年,一次參加國外機器人展會的經歷,給周劍的人生帶來轉折。這次展會上,一臺可以模擬各種動作的人形機器人引起周劍的好奇心。他想買,但外商非但不賣,甚至都不讓靠近看。這讓周劍心中格外難受,他暗下決心,在深圳開始機器人專案創業歷程,“看都不讓看,那我就一定要做得比你好!”

研發人形機器人一直是機器人學者和人工智慧科學家的夢想。憑著一腔熱情闖入機器人行業的周劍發現,這次創業的難度超乎想象。很快,20__萬元被周劍全部花完。

“當時不懂融資,都是靠自己借錢、押房子去籌措資金,走著走著,發現錢根本不夠用,只能賣房子。”從20__年到20__年,周劍靠借錢和賣房子支撐機器人專案運轉,投入大卻不見任何收益。

賣掉第一套房子時,周劍沒有多心疼,但父母覺得不對勁了。“爸媽當了一輩子老師,現在靠退休工資生活,在他們的觀念裡,這麼折騰就是不務正業,現在居然還要賣房子,更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來自父母和工廠合夥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大家紛紛勸說周劍放棄機器人專案,但周劍仍然堅持,作出了一個幾乎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決定:把工廠的股份賣掉,並將自己在深圳購置的房產和轎車全部賣掉,籌措資金投入機器人專案。年邁的父母見兒子不聽勸,一氣之下離開深圳回了上海。

“20__年賣掉最後一套房子時,感覺非常糟糕,資金上陷入困境,還要面對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周劍說。

“還好,我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周劍說,“深圳的機器人專案創業團隊非常支援我,大家一致認為專案已經有眉目了,這時停下來太可惜了。於是我們堅持了下來。”

20__年3月31日,優必選科技公司在深圳南山區的香港理工大學產學研大樓成立,周劍重整行裝再出發。當年秋天,為了籌集資金,周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創投活動,出乎他意料的是,憑藉開模才開到一半的樣機,優必選就陸續拿到了20__萬元的天使投資。“當時聽到投資人說了一句溫暖的話,‘你把全部身家都投進去了,我還怕什麼呢?’”周劍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託舉著他飛向夢想。

20__年,為了給員工提供更好的辦公環境,周劍想把公司搬到南山智園,這裡地理位置優越、租金優惠,但當時處於創業期的優必選,在納稅額等方面還不滿足園區入駐條件。園區負責人對公司進行了全面“摸底”後,認為智慧機器人正是深圳積極佈局的“未來產業”,破格讓優必選入駐。“在深圳,政府高度重視創新,不是靠發文件開大會,而是落實到每一個具體行動。”周劍說。

在深圳經濟特區這個成就夢想的舞臺上,優必選一直在加速奔跑:自主研發的伺服驅動器誕生了,成本降到進口產品的幾十分之一;第一臺機器人Alpha誕生了,教育機器人JimuRobot、悟空、商用服務機器人Cruzr(克魯澤)、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Walker等接踵而至……

每當工作累了的時候,周劍喜歡透過辦公室窗戶向外遠眺。幾年前還是一片舊工業區的南山智園,如今已成為高科技產業園,有眾多創新企業進駐。周劍真切地感受到,一路走來,懷揣創新夢想的同行者正越來越多。

■記者手記

透過“視窗”感受鉅變

觀察改革開放帶來的鉅變,深圳經濟特區是最好的“視窗”之一。40年間,從一個3萬人的邊陲小鎮發展為人口超千萬的現代大都市,深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裡,老漁民鄧錦輝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打工妹戚卓獲得了改變命運的舞臺,創業者周劍不斷追逐著自己的創新夢想……40年帶來的,不僅有不斷改善的物質生活,更有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競相迸發的創新活力。

行走鵬城大地,最讓記者難忘的,是人們對改革開放的深厚感情。在深圳人眼中,改革開放在不斷變高的摩天大樓中,在不斷變美的城市環境中,在不斷變強的市場活力中……改革開放已深深融入深圳人的血液,成為強勁的發展動力。

率先放開生活必需品價格、率先放開土地市場……這是過去的深圳,憑藉一個個“開先河之舉”成為改革開放的探路開路者。率先實施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全面實施藥品“零加成”改革……這是今天的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如火如荼,改革開放再出發。

深圳經濟特區40年,為改革開放寫下生動註腳。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8

1980年,深圳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經過40年的風雨洗禮,深圳特區在成立之初遭遇的一片質疑中完成了英雄的裂變,實現了彎道超車,聚集了華為、騰訊、大疆、優必選、深圳科衛機器人等一批優質的科技企業,被外媒譽為世界的創新工廠,中國的“矽谷”。

深圳特區成長如此驚人,一方面得益於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及天然的港口地理位置;另一方面得益於強大的人才包容性,憑藉“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文化,讓每一個心中有夢的人得以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中施展才華,間接為企業的生長提供了舒適的溫床。其中,機器人產業具有領先的發言權。

技術的搖籃 深圳智慧製造業領先全國

據瞭解,深圳近年來不斷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扶持力度,推動裝備製造業向精密製造、高階智慧製造方面轉型升級,以“網際網路先進製造”為重點深化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等舉措,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深圳的高階製造政策導向明顯,主攻智慧製造,即主要圍繞機器人、可穿戴裝置和智慧裝備產業,兼顧航空航天和海洋裝備工程等領域。

深圳提前佈局的以先進製造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迎來爆發。智慧裝備製造業、無人機、機器人、可穿戴裝置等智慧產業呈幾何級數增長。就機器人產業,單從近半年的融資情況來看,機器人產業或將引爆新一輪人工智慧市場爭奪戰。今年6月,未來機器人完成了1億元B1輪融資;7月,普渡科技完成由美團獨家投資過億元B輪融資,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8月19日,普渡科技再次完成了近億元B+輪融資,在同一天內,北京珞石機器人也宣佈完成由襄禾資本投資的1億元C1融資。

先進製造,前景看好。深圳正聚焦重點領域,創新運作模式,進行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並將“製造業區域創新中心”建設工程納入中國製造20__深圳行動計劃,在基礎性、戰略性科技領域建設符合國家規劃佈局、具備先進水平的創新基礎設施,支援製造業區域創新中心的迅速發展,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能夠落戶深圳,形成一批製造業區域創新中心,助力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

機器人產業持續走高 強化深圳名牌效應

作為深圳戰略新興產業高階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表現出持續的活力,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機器人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城市,部分核心零部件已經能與海外知名品牌抗衡,產值已超千億元。根據20__年5月29日釋出的《20__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__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工業總產值1257億元,同比增長6.73%。

在企業數量上,深圳機器人產業企業總數超700家,據好蘿蔔網不完全統計,僅深圳本土機器人企業就有包括優必選、普渡科技、中智衛安機器人等在內逾470家,入駐企業有科沃斯、獵戶星空、康力優藍等超百家機器人企業,業務涵蓋工業機器人和非工業機器人兩大類,而非工業機器人基於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又細分為家用服務機器人、商用服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醫療康復機器人等型別。

從產業結構來看,20__年,深圳市工業機器人產值為822億元,同比增長2.33%,佔深圳機器人總產值的65%;非工業機器人總產值為435億元,同比增長27.94%,非工業機器人持續高速增長,產值平均增速高於工業機器人的增速,產值已經超過深圳市機器人產業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對於未來發展,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發展面臨四個趨勢:第一、貿易環境為本土品牌帶來更多進口替代機遇,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自主化程度較高;第二、產業鏈支援機器人更快進入細分市場;第三、叢集培育帶動機器人整體率先進入5G時代;第四、“新基建”加速人工智慧等相關技術賦能,其中重點建設的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領域,都將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技術支援。

產業豐富 深圳成為就業首選城市

深圳是一座集5G、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大資料等先進技術於一體的特區示範城市,從研發、生產、製造、銷售、貨運到售後,均可在本地實現生產閉環,生產閉環的背後反映的是數百萬就業崗位的供給,深圳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大多數人的就業問題,緩解全國的就業壓力。

資料顯示,20__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同比增加超過40萬人。截至目前,深圳面向廣東20__屆高校畢業生共舉辦624場招聘活動,共有12.3萬家企業參加,總計提供341.7萬就業崗位,所涉及的行業有機器人、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等熱門行業。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研究表明,每增加一臺機器人將創造3.6個崗位。由上述資料推推算可知,按照深圳機器人企業數量每年以14%的增長速度及單家企業年產量1萬臺估算,預計到20__年,深圳的機器人企業或將超1200家,屆時,深圳將為社會提供上百萬的就業崗位。

政策利好 深圳未來可期

20__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__年,深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專家認為,距離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還有一年多時間,而深圳是全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已經提前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現在中央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將為我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城市範例。

僅40年的時間,深圳就從小漁村快速發展蛻變為國際大都市,書寫了一個時代與一座城市的傳奇,用滿當的成果回饋改革開放的春風,深圳,未來可期。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9

時光進入8月,深圳迎來高光時刻,無數目光聚焦兩件大事:8月18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滿1週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到來。

有人說:深圳是一個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最具活力的創新城市。此話頗有意味,40年間,深圳誕生了中國平安、華為、正威國際、恆大集團、招商銀行、騰訊、萬科、深圳投控8家世界500強企業,近30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深圳投資。

如果把觀察的視野聚焦在世界500強的前50強,保險領域的佼佼者中國平安表現更亮眼——連續12年上榜世界500強,排名從20__年的第462位躍升至20__年的第21位,超越中國工商銀行成為中國金融類上榜企業榜首。12年間,中國平安以20%左右的年複合增長率成長為萬億營收的巨頭,20__年營業收入達11688.67億元,公司市值超過1.4萬億元。在全部A股中,中國平安是唯一營收、市值雙雙跨上萬億臺階的企業。

世界級的優秀民營企業在深圳閃耀崛起,映襯了深圳富有活力的經濟底色,是深圳經濟特區40年發展鉅變、成就輝煌的最好詮釋。深圳GDP從1979年的1.79億元增長到20__年的2.69萬億元,短短40年間GDP增長超10000倍,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深圳速度”。即便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這種特殊背景下,深圳依然“勇往直前”,成為上半年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城市:GDP總值為1.26萬億元,同比增長0.1%。

深圳何以從一個昔日默默無聞的貧困小漁村蛻變成如今熠熠生輝的國際大都市?民營企業為何能在深圳創造如此驚豔的“發展速度”?答案無疑是:“改革+創新”厚植了深圳發展速度的底蘊。

說起改革,1988年平安初創,時任央行行長陳慕華就曾說:“要把平安保險辦成改革的產物,而不是改革的物件。”正是這種對改革的遠見和包容,造就了像平安這樣一批深圳標誌性改革產物。站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的今天回望,改革產物已成長為金融航母。

說起創新,中國平安的成長故事傳說頗具代表性。作為我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中國平安用32年的時間,從偏居一隅的地方性產險公司成長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科技型綜合金融集團,其成功發展的“訣竅”是:不畏挑戰、勇於創新、敢為人先。可以看到,此前30年,中國平安先後經歷了“探索現代保險、搭建現代化企業機制平臺”“專注保險經營、探索綜合金融”“強化綜合金融實踐、探索‘金融+科技’”三個階段。按照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的說法,從20__年開始的第四個10年發展目標是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成為世界前十大市值的科技公司、前十大市值的公司、全球領先的個人金融科技生活的服務集團。目前,中國平安將領先科技廣泛應用在金融、醫療及智慧城市等領域,全面支撐“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建設。在金融科技和數字醫療科技領域的已公開專利申請數分別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隨著中國平安“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轉型的深入推進,科技和生態賦能效應還將推動中國平安繼續前行、實現夢想。正是由於不斷地轉型、進取,才成就了現在的中國平安。也正是由於每個個體的創新成果不斷轉化為經濟發展活力,才創造瞭如今的“深圳速度”。可以說,過去40年,深圳的發展過程充分顯示了市場經濟的成功。深圳成功發展的魅力在於,除了中國政府的長期支援和許多特殊政策提供的獨特空間外,就是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保持了創新的靈魂,孕育了創新的種子。先行者們憑藉“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追求卓越,崇尚成功”的精神,書寫了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崛起奇蹟。來自全球大量的科學家、創業者、知識分子和打工仔,他們在這座包容的城市裡,尋找夢想。正是這座城市的移民文化和基因,讓深圳迸發出了意想不到的活力。在市場的洗禮中,大批民營企業異軍突起,通過自主創新培育了企業獨具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了深圳產業最亮的底色。

從某種意義上說,40年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而深圳正是這一場偉大覺醒、偉大變革的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誠如經濟學家錢穎一所言,“深圳是創業企業多、企業家精神強的地方,同時也是政府幹預少、政府服務意識強的地方。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試驗區,是踐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先行者,也是釋放企業家精神和創新活力的先行者。”美國曆史學教授莫里斯·邁斯納更是直言:深圳是“開啟中國國門的第一把鑰匙”。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改革+創新”不僅是深圳過去的經驗,更是新時代深圳發展的動力。面對百年未遇之大疫情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日前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激勵全國企業家們要勇於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同時,向外界發出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強力改革訊號。下一步,深圳最有條件率先深化改革,擔當中國下一輪改革試驗的重任,尤其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的道路上,要繼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領航中國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奮楫揚帆、矢志前行。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1300萬深圳人心中有1300萬個深圳

在深圳,你可以對年輕人說單身...,但絕不能對TA說發不了財!深圳人不談戀愛,一心只想發財,白天寫字樓,晚上街邊愁。詩和遠方,酒與邊疆。要想富,先修路,修了路,有出路,路在何方?寫字樓那方!

深圳是座包容的城市

除了發財,深圳人還想做的事:買房,畢竟在深圳買了房的人,都發了財!民間曾有這樣一個傳說,只要我一直單身的夠快,深圳的房價就追不上我,只要我加班的夠晚,黑眼圈黑的夠重,妹子就看不上我。時間管理大師線上理財。

深圳是座包容的城市。例如每個城市都有歧視指南,但在深圳沒有歧視,只有“鄙視鏈"

最後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馬上就要深圳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了,每一個十年都是發展的光年,也是深圳逐夢者的青春。提前祝願深圳四十週年快樂,願不忘初心,勵勵前行!

四十週年快樂!我的深圳!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經濟特區給了我新夢想

“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棄了。經濟特區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和無數創業路上的同行者,讓我充滿了追逐夢想的勇氣。”

見到周劍之前,對這位大名鼎鼎的“機器人爸爸”和他的優必選科技公司,記者已是耳熟能詳:20__年央視春晚上,優必選的540臺Alpha機器人集體起舞;20__年央視春晚開場表演,24只Jimu機器狗驚豔亮相;20__年央視春晚深圳分會場,6臺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Walker與明星們同臺競技。來到優必選,記者很期待見到更新奇的機器人產品。

“這是優必選的第一個機器人樣機,技術上沒問題,但在量產前連續開了四次模,都失敗了,僅這一項就耗資千萬元。”剛見面,周劍向記者展示的卻是他創業之初的“痛”。在公司初創期,這樣的失敗打擊幾乎讓優必選垮掉。“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棄了。經濟特區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和無數創業路上的同行者,讓我充滿了追逐夢想的勇氣。”

這次創業前,周劍的人生可謂順風順水。他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大學期間就獲得首屆德國邁克威力最高獎學金赴德國留學,學業完成後被邁克威力集團收至麾下,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周劍僅用四年就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大區經理。20__年,周劍與另外兩位合夥人開設工廠,為邁克威力等廠商定製生產裝置,利潤非常可觀,他開始在深圳購置房產。

20__年,一次參加國外機器人展會的經歷,給周劍的人生帶來轉折。這次展會上,一臺可以模擬各種動作的人形機器人引起周劍的好奇心。他想買,但外商非但不賣,甚至都不讓靠近看。這讓周劍心中格外難受,他暗下決心,在深圳開始機器人專案創業歷程,“看都不讓看,那我就一定要做得比你好!”

研發人形機器人一直是機器人學者和人工智慧科學家的夢想。憑著一腔熱情闖入機器人行業的周劍發現,這次創業的難度超乎想象。很快,20__萬元被周劍全部花完。

“當時不懂融資,都是靠自己借錢、押房子去籌措資金,走著走著,發現錢根本不夠用,只能賣房子。”從20__年到20__年,周劍靠借錢和賣房子支撐機器人專案運轉,投入大卻不見任何收益。

賣掉第一套房子時,周劍沒有多心疼,但父母覺得不對勁了。“爸媽當了一輩子老師,現在靠退休工資生活,在他們的觀念裡,這麼折騰就是不務正業,現在居然還要賣房子,更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來自父母和工廠合夥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大家紛紛勸說周劍放棄機器人專案,但周劍仍然堅持,作出了一個幾乎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決定:把工廠的股份賣掉,並將自己在深圳購置的房產和轎車全部賣掉,籌措資金投入機器人專案。年邁的父母見兒子不聽勸,一氣之下離開深圳回了上海。

“20__年賣掉最後一套房子時,感覺非常糟糕,資金上陷入困境,還要面對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周劍說。

“還好,我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周劍說,“深圳的機器人專案創業團隊非常支援我,大家一致認為專案已經有眉目了,這時停下來太可惜了。於是我們堅持了下來。”

20__年3月31日,優必選科技公司在深圳南山區的香港理工大學產學研大樓成立,周劍重整行裝再出發。當年秋天,為了籌集資金,周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創投活動,出乎他意料的是,憑藉開模才開到一半的樣機,優必選就陸續拿到了20__萬元的天使投資。“當時聽到投資人說了一句溫暖的話,‘你把全部身家都投進去了,我還怕什麼呢?’”周劍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託舉著他飛向夢想。

20__年,為了給員工提供更好的辦公環境,周劍想把公司搬到南山智園,這裡地理位置優越、租金優惠,但當時處於創業期的優必選,在納稅額等方面還不滿足園區入駐條件。園區負責人對公司進行了全面“摸底”後,認為智慧機器人正是深圳積極佈局的“未來產業”,破格讓優必選入駐。“在深圳,政府高度重視創新,不是靠發文件開大會,而是落實到每一個具體行動。”周劍說。

在深圳經濟特區這個成就夢想的舞臺上,優必選一直在加速奔跑:自主研發的伺服驅動器誕生了,成本降到進口產品的幾十分之一;第一臺機器人Alpha誕生了,教育機器人JimuRobot、悟空、商用服務機器人Cruzr(克魯澤)、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Walker等接踵而至……

每當工作累了的時候,周劍喜歡透過辦公室窗戶向外遠眺。幾年前還是一片舊工業區的南山智園,如今已成為高科技產業園,有眾多創新企業進駐。周劍真切地感受到,一路走來,懷揣創新夢想的同行者正越來越多。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深圳40年的發展,從“春運”的變化可見一斑。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讓中國流動人口逐漸龐大起來。春節期間,民工流、學生流、探親流、旅遊流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遷徙,被稱為“春運”。

深圳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外來人口占比近七成,春運壓力相當大。火車票一票難求,回家過年對深圳人來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上世紀八到九十年代,許多深圳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買火車票通宵排隊。因為買票人太多,只能出動武警來維持秩序。數千排隊買票的人被分成若干個100人左右的方隊緩緩前行,以避免擁擠造成踩踏事故的發生。夜晚氣溫較低,排隊的人穿著厚厚的衣服,帶著小塑料凳,還要準備一些食物以免捱餓。因為出入不方便,上廁所都成問題。好不容易排隊到售票視窗,可票賣完了,只能等第二天排隊繼續“戰鬥”。

買票難,乘車也不容易。那時,沒有座位的站票比較多,綠皮車車廂內非常擁擠,走廊上、廁所裡都擠得滿滿當當的。那時,物資還比較緊缺,旅客都是大包小包,肩挑背扛地將大彩電、電腦、美食、服裝和當時很受歡迎的港貨往家鄉搬。

如今,深圳“春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回家過年的交通方式有高鐵、飛機、長途大巴、私家車等多種選擇;在家坐著,用手機就可以網上購票,刷臉就可以上車、上飛機,不再熬夜排隊買票了;快遞、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網上購物應有盡有,非常方便,再也不用大包小包往家背東西了。你完全可以穿著時裝,優雅地坐高鐵或坐飛機回家過年,盡情享受輕鬆返鄉的感覺。

從“春運”的變化可看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了。

深圳建立40週年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40年前,黨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發揮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視窗和示範作用。值此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釋出一週年之際,回首四十年來的征程,時光飛逝,風雲激盪,光陰荏苒,許多場景遠去而模糊,催人奮進的精神卻歷久彌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領你千里迢迢選擇深圳,從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鳴,支援著你披荊斬棘、百折不撓選擇堅守?一個人,從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從邊陲小鎮到現代都市。四十年的時光,在這裡沉澱下催人奮進的觀念,鑄成這座城市的陽光氣質。勇立改革潮頭的深圳經濟特區,忘不了“三天一層樓”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時間”裡的拼搏身影和光輝歲月。

“敢為天下先”。1980年,深圳市政府出讓土地的使用權,將土地作為生產資料進行市場化運作,與港商合作建造了新中國第一個商品房小區。除了國有土地的有償使用,這樣的“第一次”在深圳還有很多,如物價改革、打破鐵飯碗、股份制試點、企業產權轉讓、“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對外企實行國民待遇……沒有深圳人“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勇氣,就不會有如今的“深圳奇蹟”。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喊出的眾多口號中,作為“深圳速度”的前奏,該句最為人所熟知。1981年底,這句口號被豎立在了蛇口工業區門口。1982年11月22日,該句口號出現在《深圳特區報》頭版,引起了轟動,從那時起衝出深圳,走向全國。四十年來,深圳人拼搏進取,銳氣如初,吸引了著眾多人才紛至沓來,在這裡揮灑汗水、奉獻青春。深圳是一座慢不下來的城市,走在深圳街頭,深圳人的匆匆步伐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最真實寫照。

“來了就是深圳人”。20__年,為紀念特區成立30週年,深圳報業集團啟動“深圳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觀念”評選活動。“來了就是深圳人”因其開放和包容的價值觀,成為深圳人感觸最深的一句口號。這句簡單質樸的口號散發著濃濃的草根味道,表達著居住在這個城市裡的人們內心對歸屬感的深沉呼喚,也代表著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獨特氣質。這些年來,深圳治理現代化水平逐步提升,深圳市民福祉日益增進。在深圳,都市生活便利舒適、環境整潔美麗、“辦事不求人”、有多大努力就有多大回報……每次想離開,每次卻又離不開。

巨集大的社會變革往往發端於社會基層,最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最直白的語言。時間為生命所承載,塑造著深圳經濟特區的文化品格,也指引著後來者不斷地創造“深圳奇蹟”。歲月變遷,深圳敢為天下的精神核心代代傳承。我們要不斷用新觀念引領舊觀念,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為新的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徵程勇當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