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精選2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64W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

近日,媒體報道了李桓英的事蹟。李桓英放棄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聘任,幾經周折回到祖國工作,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治癒了國內萬餘例麻風病患者。直到現在,98歲高齡的李桓英仍奮戰在麻風病課題研究的一線。為了國家的抗麻風事業,她放棄了國外定居與家人相伴的機會,在雲南艱苦環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車禍、骨折。回顧自己的選擇時,李桓英卻說:“下鄉我從來不叫苦,翻車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從中得到了滿足。”李桓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們組工幹部們也是如此。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精選23篇)

都知道組工幹部的辛苦,選擇了組織工作,就是選擇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繼日,但是也選擇了另一種幸福。什麼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異。我們不妨細細品味李桓英式的幸福,或許會有一番新的收穫。

組工幹部,就是要在“釘釘子”中創造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一次次翻山越嶺走進麻風村,將畢生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風病的事業之中,多次車禍傷了筋骨,卻沒有挫傷她的工作幹勁,她在別人不敢問津的領域獨闢蹊徑,鍥而不捨地開展新研究,最終幫助中國走出了麻風病時代。木匠釘釘子看似簡單,可實際操作中,眼中分寸的掌控、手上力度的把握、心裡韌勁的堅持,都需要夜以繼日的努力。我們組工幹部,要具備“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對於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應想方設法迎難而上,一錘一錘接著敲,一點一點接著學,一件一件接著做,在鑽研的過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長,在“釘釘子”的過程創造幸福。

組工幹部,就是要在“啃硬骨頭”中守護李桓英式幸福。98歲高齡的李桓英定下了一個目標,要工作到100歲:“不願意這兩年白活著,我願意盡我所能。白坐在家裡看小說、看電視,也是浪費。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點更有意義的事。”“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樹立奮鬥意識,就是要求我們組工幹部要做到敢為人先,敢於拼搏,敢於啃“硬骨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銳氣作風,始終保持積極作為、勇往無前的拼搏幹勁,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以更高更嚴的標準要求自己,堅忍不拔,迎難而上,順應新時代大勢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用汗水寫擔當,用奮鬥換幸福。

組工幹部,就是要在“學雷鋒”中體悟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說,“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獻給祖國。”98歲的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再回到她曾經戰鬥過的雲南。她心裡牽掛著那些治癒的麻風病人,更惦記著尚未的麻風病發病機制。可以說,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抗麻風事業,為人民服務是她最大的幸福,這不由讓我們想到了雷鋒精神。雷鋒精神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當代雷鋒郭明義對於自己的幸福觀有過這樣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湧上心頭,越做越有勁!”我們組工幹部學雷鋒不僅僅是學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涵,在無私奉獻的過程中體悟這種幸福。對我們組工幹部來說,無私奉獻不是一種強迫而是一份自覺,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踐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自覺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勞累,但奉獻的果實卻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獲得就在這裡,個人的意義和價值也就在這裡。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2

8月17日,一位滿頭銀髮的老人迎來了100週歲生日。北京友誼醫院舉行了簡樸的儀式,為老人慶賀生日。面對鮮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許下心願:“願人類早日消滅麻風病,願天下再無麻風病!”

李桓英,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她選用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並在全球推廣,讓數萬名麻風病人重獲新生。她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全球麻風病防治事業,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重大貢獻。

“作為中國人,我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於北京。1945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1946年,前往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細菌學和公共衛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微生物學系助理研究員。

1950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李桓英因成績優異,被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推薦擔任世衛組織首批官員。任職7年間,她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地區,為遏制傳染病蔓延作出艱苦努力,受到世衛組織的好評。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滿時,世界衛生組織主動提出與她續簽合同。然而,李桓英親眼看到不少國家由於貧窮而導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國更需要自己。

“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正是急缺人才之際。我曾在美國雜誌上看到過錢學森的名字,當聽到他毅然回國的訊息時,內心有了很深的觸動。作為中國人,我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李桓英回憶說。

當時,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國,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國。但是,她婉言謝絕了世衛組織的邀請,瞞著家人,隻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於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這一年,她37歲。

從此,在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風雨交加,她都無怨無悔;無數次的親情召喚,都不能改變她報效祖國的決心……

李桓英說:“很多人問過我,當初已經離開祖國那麼多年,為何選擇回國?我都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們:因為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調入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時任所長鍾惠瀾院士讓李桓英以訪問學者的身份,由世衛組織資助出國考察,其中包括訪問美國等6個國家的麻風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來到美國,為父母掃墓,並與弟弟妹妹團聚。這一次,她又堅定地拒絕了親人們的挽留。在詳細考察了美國的醫療成果後,李桓英如約返回祖國。

“只要是我認準的事,就決不回頭。”李桓英說:“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的事業在中國。離開了祖國,我的人生還有何價值?”

李桓英認為,自己一生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能夠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她說:“我在國外跑了那麼多國家,漂來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沒有根。你要做事業,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她的赤誠愛國之心。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3

經常聽到這句話:比你優秀的人都在努力、比你年齡大的人都在奮鬥,你憑什麼不努力?是的,努力的人太多,98歲的“上班族”李桓英,在93歲才辦理退休手續,但不願離開崗位、放棄事業,98歲的毅然選擇繼續回到單位當起“上班族”。李桓英說“我不願這兩年白活著,我願竭我所能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歲”。是什麼讓鮐背期頤,遲暮之年的李桓英毅然回到工作崗位,我想這就是深深根植於她內心的那份責任、使命與擔當,催促著他努力、奮進、堅持。而作為年輕的基層黨員幹部,我們不應該向其學習嗎,我們不應該學習她那一份決心和毅力嗎。

基層崗位是平凡的,也是亮麗的。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有些也許在平凡的崗位上度過了一年又一年,覺得升職無望,已經厭倦了這樣的工作,開始存在懈怠、得過且過的心理了。但是我想說,在大千世界,平凡的崗位數不勝數、環衛工人幾十年如一日的打掃城市環境衛生,他(她)們是平凡的,確也是亮麗的,因為他(她)們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師也是平凡的,幾十年如一日的重複課本上的內容,面對的群體也是單一的,但是他(她)們卻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她)們成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基層黨員幹部每天面對的是人民群眾,是平凡的,確也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奮鬥,我們要幹好自己的本質工作,要堅守自己的初心,要時刻回想自己最初進入這個崗位的那一份執著與堅持。是的,在一個崗位幹一年容易,可是在一個崗位幹幾十年缺不簡單。我們需要的是年輕人那一份衝勁,更需要有成年人的一份淡定,變化的是我們的年齡,而不變的是我們的心態和初心。努力是基層黨員幹部最需要的工作態度,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生命的意義不只是我們來到這個世上,而在於我們走過的路程,如何體現我們生命的價值,這才是關鍵。作為基層的年輕幹部,只有當我們在自己的崗位努力奮鬥,為群眾幹事,就算崗位在平凡,它終將會綻放光彩,基層幹部們,努力起來吧。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4

“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雲南西雙版納考察麻風病情,那時的西雙版納3個縣,分佈著大大小小十幾個麻風寨。過去,由於缺乏特效藥物,以及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歧視和偏見,麻風病人忍受著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麻風病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歧視!”為了拉近與麻風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沒有穿戴任何防護衣服和麵具,走家串戶給病人做檢查,甚至與病人見面時總是握手擁抱拍肩膀。

由於長期的疾病折磨和遠離人群,寨子裡的人們對治療既缺乏信心,又難以適應按時按量服藥的治療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棄,把送來的藥丟進水塘裡。

李桓英聽聞,十分著急,親自上門送藥,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揚頭就喝,飯捧起就吃。時間一長,寨子裡的村民都傳:“村寨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

“我們做醫生的是沒有恐懼的,我走遍世界,恐懼對我不是個事兒。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傳染上——讓你們親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還會教麻風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們要這樣。”手一下子伸進病人剛脫下來的髒鞋,“摸摸有沒有砂子和釘子,再穿上”。麻風病人手腳是麻木的,甚至,端滾燙的火盆都感覺不出燙手。李桓英不怕髒,就是為了教給他們防止面板破損潰爛的自我防護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動來消除大家對麻風病的歧視,不斷向人們證明:麻風病是可治之症,麻風病人並不可怕。

為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高齡的李桓英長期奔波在雲、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她的努力下,雲南省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被全部治癒,1990年的潑水節,他們摘掉了麻風寨的帽子,作為一個行政村,被正式劃入勐侖鎮,李桓英為它取名為“曼南醒”,意思為“新生的山寨”。這一天,李桓英和人們一塊兒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xx屆國際麻風會議上作了《在雲南實施麻風病防治特別行動計劃的報告》,報告結束後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緊緊握著李桓英的手說:“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5

“這個獎是我碰巧‘撞’上的”

和李桓英老師的初次見面,約在了她位於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的辦公室。當時,在那間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裡,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伏案認真研讀一摞英文文獻。一時間,記者很難把眼前這個衣著樸素的耄耋老人和享譽世界的麻風病專家李桓英聯絡在一起。直到老人抬起頭,中氣十足地問道:“你是記者吧?有什麼問題就問吧。”

在這間小小的辦公室裡,除了靠在門口的一根柺杖和桌子上的一個玻璃杯是李老師的私人物品外,其他空間全都被各種各樣的資料檔案所“擠佔”。記者注意到,在書架下幾有個透明的大整理箱,其中一個箱子裡塞滿了各種證書和獎狀,被堆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唯獨一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獎狀被端正地掛在牆上。

面對無數榮譽,這個與麻風病菌打交道數十載,一生治癒了上萬名麻風病人的老人,卻始終保持著一顆淡然的心。“這個獎是我碰巧‘撞’上的。”看著牆上的獎狀,李桓英笑著說,當年治療麻風病的新方法不是我發明的,我只是剛好在客觀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在最有效的時間裡取得了最大的治療效果。“沒有這些機遇,也就沒有這個獎。”

如今,已經年近九旬的李桓英依然保持著年輕時的工作習慣,每天清晨就來到辦公室,先看看國際上最近的麻風病文獻,再指導研究人員做實驗,中午累了就在辦公桌旁一個簡陋的單人沙發裡靠一會兒。

“麻風病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歧視”

在全世界實施聯合化療10餘年後,原麻風病高流行的國家或地區,新病人發現下降緩慢。我國的雲、貴、川三省,儘管患病率有所下降,但仍佔全國的半數。“當前麻風病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歧視,很多病人因此而躲進山溝裡,貽誤了治療。”李桓英憂心地說,“現在,我國每年仍有1500多例麻風病新發病例,其中有近30%的人在發現時已經造成殘疾了。”

20__年4月,熱研所麻風室接診了一位來自河南新蔡縣的麻風病患者馬強,他生長在一個麻風病高發家庭,家裡有5人患麻風病。由於延誤治療長達10餘年之久,病情已造成家中多名患者發生爪形手、垂足等不可逆殘疾。為了爭取解除病人疾苦,保護患者免於歧視,熱研所在李桓英教授的帶領下無條件地接收了這一家五口患者在京的免費治療。一次,這一家人來到熱研所複診時,李桓英看到患者的手已潰爛感染,並得知一家人生活艱難窘迫後,著急又心疼,當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作為生活補助捐給他們。同時還將自己的柺棍送給馬強,不斷叮囑他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李桓英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行動來消除社會對麻風病的歧視,不斷向人們證明:麻風病是可治之症,麻風病人並不可怕。

“我從沒後悔過自己的選擇”

如今,李桓英教授年歲已高了,雖然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常年戰鬥在防麻第一線,但她仍然堅持每年到麻風村調研。用她自己的話說,“現在我雖已耄耋之年,但仍精力充沛,只要不是工作的累贅,就應該為消除麻風瘟神而奮鬥。”

本世紀以來,雲南省發現數又佔我國年總髮現數的四分之一。紅河州地勢山巒起伏,53%為少數民族,多為哈尼族和彝族,居住分散,發現工作極為不便。為了促進麻風病的早期發現,防止殘疾發生,李桓英又開始計劃對新確診麻風患者及其家內接觸者血清學診斷研究。

今年2月6日,88歲高齡的李桓英親自率隊再赴雲南3縣,行程20__多公里,深入到麻風病村現場,挨家挨戶給全村村民體檢和取血,開展調查研究。

這究竟是李桓英第多少次走進麻風村?連老人自己都記不清了。曾經數次翻車、翻船的遇險經歷,膝關節臏骨軟化手術後需柺杖行走的困難,都沒能擋住這位老人的足跡走遍雲貴川17個地州、59個縣的麻風病高發區。

對此,老人只是樸實而堅定地説:“人就應該帶著目標去學習和工作,確定了一個方向,就應該胸有成竹地走下去,無論途中遇到多少困難。這麼多年來,我從沒後悔過自己的選擇。”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6

“治癒患者給醫者帶來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

20世紀70年代,李桓英來到蘇北農村,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當時的醫務人員頭戴防護巾,身穿隔離衣,手戴膠皮手套,場景令人恐懼……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樣子,李桓英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麻風病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不能怕病人,而要愛病人。”在日常診療中,她總是用微笑告訴人們:麻風病人不可怕。每當遇到窮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總是給予更多的關懷和照顧,捐錢捐物,從不吝惜。

20__年3月,一名來自河南的麻風病患者前來就診。經瞭解,這家人中竟有5名新發麻風病患者,平時以撿拾垃圾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腳部感染,又著急又心疼。她當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作為患者的生活補助。

20__年5月,一名年僅24歲的男性患者前來就診,當時他手部已感染,發生了隱匿骨髓炎,需要手術。李桓英說:“患者這麼年輕,一定要為他的將來著想。”隨後,她聯絡了醫院骨科主任會診。由於患者有綠膿桿菌,李桓英又親自幫忙聯絡,找到了能做手術的機構和醫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擴創及死骨摘除術,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1993年,雲南省文山縣有一名高三女學生,臨近大學聯考前被診斷為麻風病。此時,李桓英正好來到文山,立即仔細為她檢查,並耐心地開導:“現在得了麻風,就像得了一塊面板癬,只要聯合化療一週,就失去傳染性了,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後來,這名女學生考上了大學,併成為一名教師。

李桓英說:“治癒患者給醫者帶來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福。”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7

人世間,貪婪的人最渴望金錢,世俗的人最倚重權力,不羈的人最看重自由。但是我想,人生最重要的應該是健康,因為沒有健康就沒有了一切。而李桓英老人,用一生的時間來為麻風患者捍衛健康,成為麻風患者的守護神,如今她已將98歲高齡,依然奮戰在工作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執著與拼搏鼓舞著身邊的人。

其實,生命的價值在於拼搏,生命的活力也在於拼搏,生命在拼搏中獲得存在與發展,生命在拼搏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李桓英老人曾這樣說:人的一生很短暫,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長,而再長的生命只為自己也將毫無意義。可以說人是不可能脫離社會、離開人類而獨自生存的。要使人生有意義,有價值就得造福於人類,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把自己的生命融進人類的發展中去。鷹擊長空,搏容乃大!如果沒有拼搏的勇氣,沒有嚮往藍天的心願,鷹就不能在天空翱翔,一展雄姿!

當然,拼搏意味著代價,不拼搏則意味著平庸。人因為拼搏而成功,也因為拼搏而充實。歸根結底,人只要活在世上,就會出於本能的需求而不停的拼搏。當進入了老年的時候,回首往事,留在腦海中的是因為拼搏而顯得珍貴和難忘的每一個日日夜夜。

苦心人,天不負。李桓英的實績得到了國際麻防界的高度讚譽。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生的事業卻是無限的。人生也只有每一分鐘都去拼搏才能獲得精彩,活得有意義,才能在拼搏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8

27日下午,省委宣傳部、省工商業聯合會、蘇州市委在南京聯合舉行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省委、宣傳部長王燕文出席報告會並講話,副省長馬秋林主持報告會。

崔根良是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4月29日,中宣部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國“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報告會上,崔根良真情講述了自己創業創新的親身經歷和體會感悟,報告團其他成員多角度、多側面、立體式展現了一位成功企業家、一位優秀共產黨員的事業追求和精神境界。

王燕文說,崔根良同志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楷模,是當前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是我們每個人的學習榜樣。向崔根良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實業報國、追求卓越的境界和擔當,像他那樣敢想敢幹、矢志追求,用拼搏成就大業,用創新改變未來,勇於擔當時代責任、國家責任,在不懈奮鬥中不斷開拓事業新局面、人生新境界。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品格和風範,像他那樣把忠誠作為立身之本,始終不忘根本、不忘初心,堅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愛黨,時刻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學習他回報社會、服務人民的情操和胸懷,像他那樣常懷感恩之心、常為善行義舉,在關愛他人、奉獻社會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傳播和弘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全省各級黨組織要把開展向崔根良同志學習活動,作為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舉措,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行動。要廣泛深入地學習宣傳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進一步營造濃厚社會氛圍,引導廣大黨員、企業家和幹部群眾努力為譜寫好中國夢江蘇篇章作出應有貢獻。

馬秋林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和企業家要認真領會貫徹省委要求,以崔根良同志為榜樣,做“四講四有”的合格黨員,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為推進“兩個率先”,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貢獻智慧和力量!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9

由省政府國資委黨委主辦、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承辦的尹磊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宣講之後,我省各大省屬企業和銀行積極邀請尹磊先進事蹟報告團開展宣講活動。從8月23日起,報告團將先後進入省投資集團、西鋼集團、省路橋集團、工商銀行青海分行、青海銀行等單位宣講,進一步提振國有企業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信心。

8月12日,尹磊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青海會議中心舉行後,在省屬18家企業中引起強烈反響。在國有企業遭遇困難的現狀下,省屬各企業高度重視“兩學一做”中湧現出來的我省國有企業典型示範人物的引領作用,尹磊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我省國有企業幹部職工在經濟困難中敢於拼搏、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充分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為全省國有企業幹部職工尤其是廣大黨員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為了讓尹磊同志先進事蹟更廣泛地傳播到我省國有企業幹部職工當中,各企業紛紛邀請報告團宣講,旨在進一步提振國有企業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信心,為青海國有企業發展增添新活力、新動能。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0

疾風吹勁草,烈火煉真金。--題記

除夕,這個中國人眼中最重要的日子,再遠的路,再大的風雪,也阻擋不了團聚的力量。親人相聚,相互陪伴,如同依偎著生命的根與源,像枝與葉般相擁相偎。可是,這種司空見慣的美好在今年卻是無比的奢侈。

疫情的爆發使你們不得不堅守在崗位,隨著時間的流逝,你們還記得逆流而上的那一天嗎?

那天,你換上了嶄新的西裝,把頭髮梳成了大人的模樣,買來回家的車票,你想終於可以回家和數月未見的家人團聚了,但是在知道疫情之後,你脫下了西裝並穿上了白大褂,拿起手機撥打家裡的電話:“對不起啊,今年我不能回家過年了,疫區需要我,提前祝你們新年快樂,對了,記得注意身體,”你強忍住內心的悲傷,微微一笑說:“明年我一定回家過年。”說完,你就奔向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接著工作

那天,你為了方便疫情的工作,你剪了心愛多年的長髮,脫去了漂亮的衣服,你專心致志的投入到防護疫情的工作中去。你想,沒有關係的,頭髮可以再留長,短髮也是超酷的,漂亮的衣服可以日後再穿,身穿白衣的你依舊最美。

那天,你拿著今年剛發的工資,你想一定要好好犒勞犒勞你自己,在得知疫情的相關需要以後,你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全部捐出,自己又加入到志願者的隊伍,你想,等疫情結束之後一切可以重頭再來。

你可能已經年過花甲,但你知道疫情之後,你用你的畢生所學去研究如何克服疫情;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潔工,但你將自己的全部積蓄捐往疫區,自己再前往疫區幫忙;你可能是一位老師,但是你隻身前往疫區給你的所有學生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你可能只是一個軍人,服役多年後你終於可以回家,但是知道疫情爆發之後,你又一次放棄了回家的機會,“若有戰,召必回”你奮不顧身的趕往了一線......

你,你,無數個你,你們來自五湖四海,你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逆行出征者”你們將涓涓溪流匯聚成大海,你們將點點星光聚攏並照向四方,你們在疫情來臨時用沉默去代替旁人的抱怨,用最實際的行動去抵禦疫情的不斷侵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你們拿起心中的信念作為武器去抵禦疫情,你們為眾人負重前行,用一襲白衣來守護我們的平安。逆流而上,危險重重,但是你們依舊昂揚而去,留下一個個堅實的背影。

你們也有自己的家人,你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你們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你們的平凡造就了偉大。我覺得世界上所有的讚美之詞都不足以用來讚美你們。祝你們護士節快樂!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1

“他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10月2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時代楷模”、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的先進事蹟。14日,“時代楷模釋出廳”節目在北京、吉林兩地同時錄製。

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的傑出代表、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徐振明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保家衛國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曾多次榮立戰功。轉業後,他退伍不褪色,居功不自傲,主動申請到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62年,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執著堅守、無私奉獻。

錄製現場,通過視訊短片、訪談、歌曲等形式展現了徐振明先進事蹟,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個個真實、細膩的故事,一幕幕溫馨、感人的畫面,讓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95歲高齡的徐振明老人精神矍鑠,全程參加釋出活動。

2萬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園,一守就是一個甲子,這其中有哪些難忘的故事?釋出儀式現場,曾多次採訪過徐振明的通化市政協文史專員孫豔華為大家講述她眼中的這位老英雄。“徐振明身上那股執著勁兒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大家看我手裡拿的這雙靰鞡鞋,是東北抗聯戰士穿過的,它是陵園的一件收藏品。”孫豔華現場為大家講述鞋子的來歷。有一次,徐振明聽說通化縣大川鄉有個村民家中收藏著東北抗聯戰士穿過的鞋,他不畏天氣嚴寒、道路險阻,頂風踏雪去了三次。

“徐振明剛到陵園時,他最憂心的事,就是陵園裡的藏品有90%都是複製品。他堅持認為,搞教育得用真東西,講真故事。”孫豔華說,徐振明一有空閒,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到處蒐集歷史資料和實物。

隨後,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他和父親守陵的故事。

徐振明即將退休時,將守護陵園的“接力棒”交給了兒子。然而他依然時刻牽掛著傾注了自己大半生心血的地方,每天一大早,都會照舊來陵園走一走、看一看。退休在家休息了半年之後,他再一次回到了陵園,成為了一名門衛。“有一天我去陵園,突然發現我父親在當門衛,一問才知道是他主動向組織申請回來的。我最初很是不解,他以前是這裡的領導,怎麼能去當門衛呢?但是他十分堅持,說只要能在這兒繼續為將軍守陵就很滿足。”

釋出儀式在吉林廣播電視臺設立分會場,機關幹部、退役軍人、大學生代表現場聆聽了徐振明的先進事蹟。大家被他的故事所感染,聽到動情處時,不少觀眾眼含熱淚,自發起立鼓掌表達敬意。

“我們吉林省軍休所20名老兵今天有幸來到分會場觀看釋出儀式,大家都被徐振明老人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的英雄氣概以及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品格所感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學習老英雄戰時忘死、平時忘我的崇高精神,把歷史使命擔在肩上。”原16集團軍政治部副主任張義軍在觀看釋出活動後動情地說。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主任高境遠曾和徐振明一起共事,在觀看釋出儀式後,她說:“徐振明老人是我們陵園的老領導、老前輩,也是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我們要學習他忠於事業、不忘初心的精神,更要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永葆初心、永擔使命,幹事創業、不懈奮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柏合暖兵服務隊隊長李桂梅從20__年開始便投身多種形式的關愛老兵活動。“今天現場,我受到徐振明老人先進事蹟的感染,今後將帶領志願者們全心全意關愛老兵。”她說。

釋出儀式即將結束時,主持人剛強與徐振明老人面對面交流。徐老已經不能用言語流暢表達,然而他的眼睛裡卻閃著光芒。“聽說您還會唱歌呢,咱們一起唱一段好不好啊?雄赳赳,氣昂昂……”在主持人的帶動下,老人唱道:“跨過鴨綠江……”話音剛落,掌聲雷動。短短几秒的即興演唱,彷彿讓眼前這位跨過近百年風雨的老人又回到了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生金辰蓉在節目錄制結束後說:“徐振明爺爺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代,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擔當,令我印象深刻。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一定會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崇尚英雄、學習模範,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2

通過觀看“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報告會,讓我看到了鐵路的明天,他們是鐵路發展的領軍人物,我們要向像他們學習,學習他們身上那種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習、積累經驗、增長才幹,自覺向實踐學習;要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鐵、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對於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虛心請教老師傅,發揚“多學、多問、多看、多做”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時刻保持樂觀的心理,抵制社會上不良習氣的薰染,立足本職崗位,在鐵路事業的發展建設上奉獻出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劉博、張潤秋、景生啟、陳林、黃望明等先進典型,是200多萬鐵路職工的優秀代表。他們堅持標準化作業一絲不苟,他們為鐵路運輸安全排險除難;他們待旅客如親人,熱心服務,他們是一代鐵路人的驕傲,我為他們那樣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勇於創新的精神所感動。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將激勵著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去用心、盡力、負責的幹好本職工作,要以他們為榜樣,為鐵路事業的不斷進取和發展前行,盡到自己的力量。

這十位“最美鐵路人”都是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他們都是崗位上的榜樣和佼佼者。他們事蹟報告會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不論是大秦鐵路的“中國過載第一人”景生啟,還是南昆線上的“鐵”工長汪伯華。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的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精神最美,並且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年輕一代鐵路人學習和發揚。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3

“我感覺自己是很普通的勞動者,也沒有很突出的成績,也沒有很多感人的事,我覺得自己還是很普通的。”20__年,白曉卉當選“齊魯最美職工”時這樣說。

雖然年紀輕輕就擔任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副主任,成為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但白曉卉一直把自己當做一名普通的檢驗人。

20__年7月,喀什出現疫情。白曉卉帶領山東省第二批援疆醫學檢驗隊支援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見到我,她直爽地說:‘工作的事你來安排,我們聽你的。’”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核酸組組長沙銀中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聽候自己安排的就是業內赫赫有名的白教授。

輪到白曉卉休息時,她會給沙銀中打個電話,“你們需不需要支援?”一天晚上,實驗室收到五六千管樣本的緊急檢測任務,白曉卉電話得知情況後,帶著隊員立馬趕到,投入檢測工作。

作為一名奮戰在邊疆的檢驗人員,沙銀中深知,白教授絕非“普通”,而是像天山雪蓮花一樣的“珍寶”。

他說,實驗室之前開展核酸檢測一天一個批次,疫情期間一天要做到五六十批次,樣本量激增,風險就會增加。白曉卉和她的山東同行開展了9天培訓,用在全國各地豐富的檢測經驗為例,告訴喀什的檢驗人員,大樣本情況下流程如何優化,人員如何分工,儀器如何保養……“在最無助的時候,白教授給了我們行動和心理上的支援,是對我們巨大的幫助。”沙銀中說,有位檢驗人員第一次得知接手樣本為陽性後怕得睡不著,經過白教授的培訓,成長為應對疫情的頂樑柱。

面對學生,白曉卉像一朵康乃馨。在研究生王麗麗眼中,白曉卉治學嚴謹,是值得尊重的白老師。白曉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2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專案1項,發表SCI論文50餘篇。在生活中,她又是那個在臘八節訂臘八粥,元宵節帶大家聚餐看電影,婦女節送來巧克力的白姐姐。有一次做實驗,前期實驗失敗,王麗麗難過又愧疚。白曉卉拍拍她的肩膀:“這條路不通就換另一條,不是每個實驗都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大學同學眼中,白曉卉是熱心腸。大學期間,白曉卉獲得保送研究生資格後,攬過了“後勤部長”的工作——給忙於考研的同學買飯、採購。性格中藏不住的俠氣和豪氣,為她贏得了一個親暱的綽號——“白大哥”。

在中學同學眼中,白曉卉天資聰穎。1980年,白曉卉出生在高唐縣樑村鎮韓寨村。“她從小到大一直擔任班長,高中時有次因病請假兩個多月,回校後她考試成績照樣排名前列。”白曉卉初高中同學、高唐縣人民醫院醫生苗靜說。

她還是慈祥的母親,孝順的晚輩。因為工作繁忙,週末也要在實驗室加班,為了多一點親子時間,她經常帶兩個孩子一起來實驗室寫作業。“曉卉特別孝順。”白曉卉的叔叔白允舉說,曉卉奶奶在世時,她只要有時間就回老家看望奶奶,大包小包給老人買禮品,陪老人聊天,臨走時還執意給老人留些錢。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4

滕啟剛,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在他的法官生涯中,始終站在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沿,為前來尋求解決糾紛的群眾秉公執法,排憂解難,始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幾十年如一日。最終倒在了他深愛的崗位上,終年57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滕啟剛同志的一言一行深深震撼著我,我要向滕啟剛同志學習,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審判工作的指南,堅持司法公正提高效率。做一名讓國家放心、讓群眾滿意的人民法官。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5

20__年4月1日,我們在校務會上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蹟,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而欽佩。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們學習她對教育的執著和對工作的努力,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卻異常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裡最需要就到那裡,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著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著,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她有著我們教師兩袖清風的高尚品質。張老師前後將國家獎勵給她的獎金50餘萬元全部捐給貧苦地區的教育事業,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蠶,她像蠟燭,她更像光芒萬丈的太陽!

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全世界人民所學習,因為她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我們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教師

人生的意義就在這個過程上。你要細細體認和玩味這個過程中的每節,無論它是一節黃金或一節鐵;你要認識每節的充分價值。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6

我聽取了十名同志的事蹟報告,感觸頗深。這些建設系統的先進典型,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工作,默默的奉獻著,他們每個人身上都閃耀著為我市城建事業獻身的光輝,值得我們學習深思。

學習典型什麼?我想,第一首先要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龐寶根同志率領團隊把一家默默無聞偏居一隅的鄉鎮建築隊嬗變為香港主機板上市的現代企業集團,就充分發揚了敢於創新的精神。寶業集團起步於1974年,經過34年的發展,藉助浙江省寬鬆的經濟環境,秉承“以品牌贏市場,以科技求發展”的理念,承建了一大批大難新工程,創出了魯班獎11項,國優銀獎10項,龐寶根帶領寶業集團取得如此成就,他的創新精神,他的這種不怕困難,勇於拼搏的進取精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當前我們城建工作面臨複雜的形勢,要求我們要有創新意識,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的開展工作,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地步,這樣才能把我市城建工作推向更高的層面。

第二,要學習先進典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寧波市江北區城管局的一線保潔員徐輝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弘揚“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潔”的行業精神,用五尺掃把在大街上譜寫了一曲以艱苦的勞作和辛勤的汗水給市民群眾創造一個整潔舒適環境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者之歌。雖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但為了樹立環衛工作良好形象,徐輝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真情和關愛引導人們自覺愛護公共衛生,共同營造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

第三、要學習先進典型的無私無畏的拼搏精神。溫州市龍灣區建設局原副局長婁愛亮同志因積勞成疾、鞠躬盡瘁而最終因公殉職。他在30多年的工作歷程中,面對多項繁重的建設任務,沒有私毫的退懈,憑著無私無畏的拼搏精神,一一攻克難題。尤其是在甌海大道龍灣段工程建設中,由於該工程涉及到5個鎮(街道)、23個行政村,共需徵地3800畝、拆遷房屋18萬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7萬平方米,因量大面廣,情況繁雜,使徵地和拆遷成了“天下第一難”。婁愛亮同志迎難而上,政策與感情並用,原則與愛心相濟,使得徵地和拆遷工作順利推進,為這一省重點工程建設專案的開工和順利推進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婁愛亮同志堅持原則,顧全大局,是位真抓實幹的好乾部。

我們學習先進典型,要立足於本崗位,找出自己的差距,認認真真的做好上級交給的每一項工作,無論大小,從一點點的小事做起。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到嚴於律已,勤儉節約,艱苦奮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取信於民,真正把職工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為推進環衛事業快速健康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7

7月29日下午,縣財政局在三樓會議室舉辦學習魏登殿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縣財政局領導班子、局機關全部幹部職工110餘人參加學習。

黨的代表、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登殿作先進事蹟報告。魏登殿回顧了坎子山村改革開放發展變化和精準扶貧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以自己從任村支書40年以來的經歷,對農村工作的重點進行宣講。魏登殿同志作為一名最基層的村黨支部書記,位不高、權不重,但事蹟感人,行為可貴,震撼心靈。他在十分艱苦條件下,四十年如一日,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全體財政幹部紛紛表示,榜樣就在身邊,要通過魏登殿先進事蹟學習強化責任意識,更好地推進財政改革發展。

報告會後,黨委書記袁義寶領學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黨風廉政建設熱點辨析》等當前熱點;黨員幹部集體誦讀《中國共產黨章程》有關章節,進一步鞏固了學習效果。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8

長春房產段組織廣大幹部職工深入學習高明堂前系霍林郭勒車務段黨委書記兼副段長高明堂同志生前事蹟,全面掀起學習熱潮。

長春房產段把高明堂同志的先進事蹟《甘守寂寞寫忠誠》《不畏艱苦鑄豐碑》《樂享清苦拒誘惑》納入段各層級理論學習計劃。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幹部在集中學習的基礎上,圍繞高明堂同志信念執著、耐得住寂寞的政治品格;敢於擔當、耐得住艱苦的實幹精神;永葆本色、耐得住清苦的儉樸作風;淡泊名利、耐得住誘惑的清廉風範對照自身工作生活實際開展討論,提升學習效果,鞏固和拓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促進領導班子作風建設進一步提升;促進廣大幹部以實際行動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強化廣大幹部履職盡責的思想意識和勇於擔當承責的精神,把高明堂同志的精神轉化為各級幹部落實巡視整改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

長春房產段還通過黨課的方式,把高明堂同志的先進事蹟《甘守寂寞寫忠誠》《不畏艱苦鑄豐碑》《樂享清苦拒誘惑》納入2月份黨員黨課學習內容,班子成員積極深入包保聯絡點黨支部組織廣大黨員逐字學習,並對照先進典型的事蹟精神,聯絡黨員自身作用發揮的實際談體會、談認識,在深入交流中,感動、鼓舞廣大黨員,大力弘揚高明堂同志堅定信念、忠誠履職、嚴以律己、勤勞儉樸、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教育和激勵黨員要以高明堂同志為榜樣,努力爭做“高明堂式”的好黨員、好乾部,形成像高明堂同志那樣一生聽黨話、一心幹事業的工作狀態和精神風貌。

為向全段、向全社會積極宣傳和弘揚高明堂同志的感人故事,輸送正能量,長春房產段充分運用“長房家園”QQ群、段微信公眾平臺轉發高明堂同志的先進事蹟《甘守寂寞寫忠誠》《不畏艱苦鑄豐碑》《樂享清苦拒誘惑》,並在“長房家園”QQ群中開展了“感動我心”體會、感言徵集活動,大力培育幹部職工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為貫徹落實好20xx年瀋陽鐵路局“三會”精神,長春房產段職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凝聚力量、激起昂揚鬥志,努力推動20xx年工作再上新臺階。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19

“此刻,能與你並肩作戰,就是我最大的幸福。”2月9日下午,正趕往__村採訪的__,被__這條微信給深深暖到了。她堅信,經歷戰“疫”的愛情更堅定。

__與__,這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90”後情侶,他們以並肩作戰的方式,滋養並昇華著他倆的愛情。

收集各村組防疫的好做法與好故事,前往鄉村採訪拍照,晚上再連夜加班趕稿、發稿。這就是__縣__鎮黨建辦專幹__連日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每天她的電話總會是最繁忙的,只要村組有線索,她總會第一時間馬不停蹄地往現場趕。《黨員防疫突擊隊,守護人民群眾的尖刀》《這位“空中戰士”疫情中屢立“戰功”》等一篇篇來自鄉村一線最鮮活的防疫故事,源源不斷地從__的筆頭流出,在整個小鎮傳遞著一個個有溫度的戰“疫”故事。

__,__縣__鎮紀委副書記,負責全鎮疫情防控的後勤保障工作。幾天下來,他幾乎跑遍了__所有的大藥店,他已經記不清兩週來,往返縣城及__有多少趟了。為保障口罩、酒精等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的供應,從採購發放物資、轉運發放宣傳資料等工作“一條龍”。經他手採購發放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方便麵、木炭等物資,只有那本密密麻麻的記錄本最清楚。

2月7日上午8點,在__鎮廣播室,__、__兩位年輕人正在錄製最新的疫情防控工作通告。這是他們奮戰防疫一線12天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並肩作戰。連日的奮戰,讓這對近在咫尺的戀人,見面的時間屈指可數。這次僅有的合作,讓他倆甘之如飴。原來,這次合作正好趕上了他們相戀兩週年的紀念日,這場戰鬥賦予了他們的愛情不一樣的色彩與意義。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這一刻,我彷彿見到了詩人舒婷筆下的那棵“橡樹”與那株“木棉”,讓我們向這對“90”後幹部的愛情致敬!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20

20__年,一場疫情在全國傳播,他們不顧自身安危,主動請戰逆流而上。而在這群“最可愛的人”中,女性又佔據“半壁江山”。她們在疫情的面前變成了力量和溫暖的源泉,變成了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護佑著生命。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在三八“女神”節到來之際,萬家熱線推出系列策劃“致敬巾幗天使”,感謝她們的付出與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監護護士、135名醫務人員以及2名工作人員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安醫大一附院心臟外科ICU副主任護師、護士長陳紅臨危受命擔任隊長,駐紮在金銀潭醫院。挺身戰疫、救死扶傷,陳紅讓那一抹“天使白”在“紅區”熠熠生輝。

臨危受命,率隊出征援鄂

“真是臨危受命,但我們也是毫不猶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憶起當初的情景,陳紅說道。

她清楚地記得,那是1月26日深夜,醫院領導打來電話,讓她帶隊援鄂,抗擊疫情。這個訊息讓她既緊張又激動,待反應過來後,她連聲應允。“我時刻做好準備奔赴疫區,無懼無畏,勇往直前!”在當天日記中,陳紅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1月27日,陳紅率隊出征,在誓師大會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記使命、不負重託”的誓言。抵達武漢後,陳紅帶隊進駐最早接診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金銀潭醫院。

陳紅介紹,來之前,她也曾想象過情況的複雜程度,但是當到達目的地後,她發現,實際情況比她想象的更要嚴重,任務也更為艱鉅。

“那時候我們既當護士,又當保潔員,每天工作將近十一二個小時。”陳紅介紹,儘管條件艱苦,但醫療隊的隊員們沒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工作狀態,眼神堅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稱為“紅區”的重症隔離區。

肩負重託,挺身抗疫

疫情無情人有情,在疫情陰霾下的“紅區”,醫護人員的義無反顧,患者自身的堅強勇敢,讓陳紅這個有著26年重症護理工作經驗的醫療隊隊長感受到了別樣的生機。

身處抗疫一線,陳紅和隊友們每天要面對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經歷各種悲歡離合,隊員們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後都有著一個家庭的期盼,她們的肩上也擔負著這些家庭的重託,為此,每個人都不敢馬虎,都是一頭扎進護理工作中,一絲不苟。

陳紅介紹,雖然工作時間長、任務重,但隊員們都很認真,衝在一線加班加點,互相照顧,互相加油打氣。

“在這段日子裡,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攜手抗疫,苦過累過笑過也哭過,一切都充滿人生的意義……厚重的防護服讓你們行動受礙,汗流浹背,但那認真、勇敢的眼神,讓我覺得你們是最可愛的人!”2月26日,陳紅在《致戰友的一封信》中這般評價她的隊友們。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21

17日上午,蘇慶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岱嶽區政府大樓舉行。報告會採取視訊形式召開,岱嶽區區政中心設主會場,各鄉鎮(街道)、園區設分會場,岱嶽區有關部門和天平街道相關負責人、村幹部代表、村民代表、蘇慶亮女兒在會上分別作報告,從不同角度向大家講述了他們眼中的蘇慶亮。

村民都把他當成自己的依靠

蘇慶亮是岱嶽區扶貧辦公室原副主任、岱嶽區天平街道辦事處大陡山村原黨支部書記,還是全國勞動模範。20xx年7月24日下午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46歲。

1994年,24歲的蘇慶亮同志服從組織安排,毅然放棄天平鄉機關工作,回大陡山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眾勵精圖治、艱苦創業,頑強拼搏20xx年,把一個荒山禿嶺、貧窮落後的“荒陡山”“窮陡山”變成了山青水秀、物阜民康的“綠陡山”“金陡山”。蘇慶亮去世後,數以千計的村民和認識他的人都自發悼念、緬懷和追思。

大陡山村村民代表李雲,四年前嫁到大陡山村。李雲在報告會上說,她印象中的蘇慶亮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在大街上見到小孩,他要親熱地逗一逗;路上遇到長輩,他關切地問候一聲。村民也都把他當成自己的依靠,家人生病,孩子上學,婆媳不和,鄰里糾紛,誰有難事都找他,他也都熱情地幫助解決,把群眾的事情看得比自家事還重。村民霍守平的孫子吃花生嗆了氣管,蘇慶亮知道後,顧不上吃飯,親自把他送到醫院,幫著掛號,和家屬一起守在手術室外,直到孩子脫離危險才離開,臨走還留下了200元錢;村民劉光榮的兒子考上大學,湊不齊學費,找到蘇慶亮想預支點工資,因預支工資不符合規定,蘇慶亮自己掏500元錢塞到她手裡“他是村民的貼心人。”李雲說。

“大陡山人民不會忘記你”

孟廣波是大陡山村“兩委”委員,從小和蘇慶亮一起長大,一起共事20xx年。孟廣波說,1994年蘇慶亮接任村支書時,大陡山村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亂村。村裡遺留的棘手問題一大堆,村集體負債近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千餘元。

蘇慶亮處事公道,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鄉親們儘早富起來。經過一系列挫折和失敗,最終,蘇慶亮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發展綠色產業的路子:20xx年開始,用兩年時間,把1800畝荒山變成了“花果山”,變成了全村的“綠色銀行”;20xx年春天,發動13名黨員和幹部集資13萬元,流轉村民10畝地搞起了苗圃;20xx年發展茶園,並註冊“泰山極頂茶”,取得了成功。隨後十幾年裡,蘇慶亮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進行大規模土地調整,建成綠化苗木基地460畝,有機茶園600畝,建起了茶廠、磚廠、旅遊接待中心、青少年拓展訓練中心等集體經濟實體,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大陡山村成為山東省旅遊特色村。“發展苗圃的時候,他乾脆在地邊搭起窩棚,連續幾個日夜在那裡守護,兩個月體重就瘦了十來斤,換來了5萬元的利潤。蘇慶亮手捧上任以來村裡賺的第一筆錢時,回想幾年來的酸甜苦辣,他放聲大哭了一場。”孟廣波說。

20xx年蘇慶亮離任時,大陡山村集體資產已經超過億元,經營性收入突破5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萬元。現在,凡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安排了合適的工作。不論男女老幼,都享受到了發展成果。“大陡山人民不會忘記你。”孟廣波說。

他是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

蘇慶亮心裡時刻裝著村民,村民心裡自然也裝著他。有一回,蘇慶亮生病在家,李雲90歲的祖奶奶趙玉珍聽說後,用手絹包著幾個餅乾,踮著小腳,顫顫巍巍地從村西北角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村東北角的蘇慶亮家,拉著他的手說:“孩子,誰生病也不能叫你生病啊,這病要是能替多好哇,俺就替你,讓你好好的,領著全村人過好日子。”一句話,感動得蘇慶亮熱淚盈眶。趙玉珍臨走的時候,還偷偷塞到蘇慶亮枕頭下面帶著體溫的50塊錢。

岱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高明法在報告會上表示,全區、全市發出號召,向蘇慶亮同志學習,稱他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是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典範,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記者從報告會上獲悉,岱嶽區印發了《關於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廣泛開展向蘇慶亮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區黨員、幹部向蘇慶亮同志學習,並安排區委宣傳部認真籌備、組建蘇慶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進一步宣傳和學習他的先進事蹟,17日上午舉行的就是報告團的首場報告會。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22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近日,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他的突出貢獻和崇高精神,發出了向黃大年同志學習的號召。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廣大知識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視與關愛、重託與期待,在全社會引發廣泛共鳴,必將凝聚起愛我中華、共築夢想的磅礴力量。

黃大年同志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20__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貢獻力量。8年間,他只爭朝夕、刻苦鑽研,帶領科研團隊勇於創新、頑強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為了國家事業奮鬥至生命最後一息。回顧黃大年同志58歲的生命歷程,始終澎湃著“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之情,踐行著“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豐碑。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中國精神,偉大的征程需要偉大的中國力量。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蹟感人肺腑,崇高品格激盪人心,為我們砥礪奮進、振興中華提供了寶貴精神力量。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就是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敬業奉獻成為價值追求,讓崇德向善蔚為社會風尚,我們就能始終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在實現中國夢的新徵程上奮力前行。

時代是人生的舞臺,夢想是奮鬥的燈塔。“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這是黃大年的夙願,也是人生的寫照。面對得與失的考量、進與退的抉擇,黃大年以身許國、無怨無悔,用畢生奮鬥回答了人生的價值座標應如何定位,標明瞭人生的道路方向該怎樣把握,在產生強烈心靈震撼的同時,更帶來深刻的思想啟示。

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黃大年持續了這種精神血脈,他以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告訴我們,只有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把個體奮鬥融入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才能超越自我、昇華自我,寫下俯仰無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國利民的不平凡事業。

哲人有言: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夢想而奮鬥。推動祖國的教育科研事業發展,是黃大年的志向和擔當。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和使命。見賢思齊,貴在行動。讓我們學習弘揚黃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程序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李桓英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023 篇23

4月28日,“春風”吹進座無虛席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正在舉行的王家元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上,時代楷模王家元同志的故事一次次打動聽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一次次迴盪。

上午9點30分,報告團5位成員陸續走上講臺。他們中,有王家元工作的好搭檔石均,有靠“三哥”過上好日子的村民胡懷彬,有曾和王家元討價還價的業主周波,也有連續幾年採訪王家元的記者吳曉穎。一個個故事,一點點體會,都讓人深深感動。而每一次感動,都直達心底。

動情之處抹眼淚

孫建民是北京一個社群的基層幹部,他早早來到會場,選了靠前的座位。“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矛盾重重,我就想聽聽,王家元是怎樣做好群眾工作的。”

孫建民找到了他的答案。

“我發誓:不畏難、不畏險,善始善終,一定要幹出個名堂來!”當王家元激情澎湃地說出這番話,場內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那晚最動人的場景,是節目快結束時,上百名村民蜂擁而上,手挽手把王家元接連拋起。那一幕,讓我這個局外人,也感動得熱淚盈眶。”當聽到新華社四川分社記者吳曉穎滿懷深情地回憶,在場觀眾抹起眼淚。

會後,孫建民感慨地對記者說,“王家元為百姓服務真心實意,非常實在。”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王家元只要發現兩家人“不說話”了,就立刻進行調解疏通,把基層矛盾化解在最細微的階段。

來自北京電力系統的職工李楠,被王家元艱苦奮鬥的精神所鼓舞。“王家元帶領群眾致富,是紮紮實實地實幹、巧幹、敢闖敢拼。”

報告會結束,觀眾久久不願離開,爭相和王家元合影。一名基層幹部主動向王家元要電話號碼,希望今後好好“取經”。

想說的話太多太多

每位報告團成員的發言時間,被限定在15分鐘。大家都覺得,時間太短,想說的話太多太多。

筠連縣騰達鎮黨委書記石均,第一個走上講臺。和王家元十多年來並肩作戰,石均和王家元有過分歧、有過爭執。但老石說,他從心底佩服這個好兄弟。

作為鎮黨委書記,石均對王家元“帶頭人”的引領作用,有著深深的思考。“為什麼有的地方人心渙散、寸步難行,春風村卻能凝心聚力、高歌猛進?這是因為有王家元這樣的精神引領、道德引領、人文引領的好帶頭人。”“為什麼很多地方滿足於小富即安,春風村卻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是因為有王家元這樣的居安思危、求進思變、胸懷寬廣的好帶頭人。”

即便說著一口“川普”,村民胡懷彬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他與“三哥”之間的故事。從每天只能吃兩頓紅薯稀飯到自家僅賣李子就能收入10萬元,“我從心裡感謝三哥,是他領著我找到致富路。”

吳曉穎回憶第一次見到王家元時,他是個“泥人”。那時,村裡正在修建新村聚居點,滿身泥漿的王家元,正帶著村民幹得火熱。此後一次次採訪,吳曉穎每次都有新感受。“對我觸動最深的,是與許多老幼相守的‘空心’村不同,春風村充滿了活力。”變化記錄在採訪本中:村裡第一家農家樂開張了,第一屆品果節開幕了,三塊石新村聚居點建成了,家家門前多了摩托車、小轎車……

讓春風村明天更美好

來北京這幾天,王家元一直沒閒著。白天彩排佈置會場,他帶頭搬桌子擺椅子,晚上將報告稿一次次打磨。20xx年的艱辛歷程,王家元用最質樸的語言帶到報告會現場。

他帶來了自己的夢想和激情。回想村民們高票選舉自己當村主任那天,一邊是村民的期盼,一邊是家人的反對,王家元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深知農民群眾生活的艱辛,深知他們最迫切的願望,就是要改變落後面貌、發展致富。鄉親們這麼窮,我就是再富,心裡也難受,因為,我是春風人。”

他帶來了自己的實幹和巧幹。修路的時候,他帶頭捐資,和村民一起攀峭壁、喝涼水;發展茶葉產業,他把選擇權交給老百姓,召開壩壩會,讓大家決定幹還是不幹;黨的之後,他創新思路,延伸產業鏈,帶領村子走生態觀光旅遊的路子……

報告會上,王家元將多年的經歷總結為5個字:“闖、幹、巧、實、情”。“‘闖’不是瞎闖,而是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開啟思路;‘幹’不是蠻幹,而是艱苦奮鬥,苦幹實幹;‘巧’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因地制宜,科學發展;‘實’就是講求實際,紮紮實實地為群眾辦實事,為發展求實效;‘情’就是以真情團結群眾,以真心對待客商,走合作共贏、共同致富的路子。”

站在人民大會堂,王家元把千言萬語凝結成決心:“我將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群眾的信任,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帶著我的鄉親們去拼、去闖,讓春風村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