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奮力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心得體會(精選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7.39K

學習奮力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心得體會 篇1

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辭別20xx年、迎接20xx年,距離第一個百年目標只剩下5年時間。在這短短5年裡實現決戰決勝,必須立足於“拼”。

學習奮力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心得體會(精選3篇)

拼鬥志。拼者,為實現特定目標不顧一切奮鬥之謂也。回望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之所以能從亡國滅種的邊緣贏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以至今天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邁向世界舞臺中央,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以頑強鬥志拼出來的。到 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仍需拼搏精神、頑強鬥志。缺少拼搏精神,任何巨集偉目標都不可能實現。當前,黨員幹部隊伍的精神狀態總體是好的,但也有人拼的動力不足、鬥志不旺。有的明哲保身,不敢幹;有的能力不足,不會幹;有的無利不起早,不願幹。這些“不在狀態”與拼搏精神相去甚遠,若不根本改變,勢必影響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如期實現。因此,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對黨員幹部加強教育監督,激發其拼搏精神和旺盛鬥志,帶動廣大群眾做好各項工作

拼改革。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經過30多年改革,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原本一些改革成功的東西,在新形勢下又出現了新問題,需要 “回爐淬火”。所以說,改革沒有拼的精神與鬥志是絕對不行的。20xx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需要以改革化解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特別要加大國企、財稅、金融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進結構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應:巨集觀政策要穩,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巨集觀經濟環境;產業政策要準,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微觀政策要活,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改革政策要實,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社會政策要託底,守住民生底線,最大程度減少改革陣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拼質量。現代社會發展必須把質量要求放在突出位置。人民生活講究質量,推動經濟發展更要拼質量,著力提高質量和效益。當前,應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積極穩妥處置“殭屍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化解產能過剩,形成良好市場預期。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有效供給,打好脫貧攻堅戰,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培育發展新產業,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完成好“五大任務”,離不開一個“拼”字。愛拼才會贏,才能全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拼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貴在“全面”、難在“全面”。應盯住“全面”、抓好“全面”,在指導思想上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領導工作中,往往抓單項工作比較容易,抓全面、“彈鋼琴”比較難,沒有拼的精神與鬥志是不行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已經“出爐”,黨員幹部只有發揚拼的精神、保持拼的鬥志,一張藍圖繪到底,才能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目標。

學習奮力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心得體會 篇2

按照縣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統一部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施方案的要求,近日,廣西南丹縣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唐智鴻及駐村工作隊員王飈一行深入幫扶聯絡村——六寨鎮龍腰村,為基層黨員幹部講授黨課;同時和鄉村幹部群眾共同商討精準扶貧措施和對策,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在為基層黨組織作專題黨課輔導時,王飈指出,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大部署,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特別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有力抓手,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並圍繞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中的《奮力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解讀,提出村支兩委及黨員同志要帶領群眾克服困難、努力奮鬥、發展致富,為實現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黨組書記、局長唐智鴻隨後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開展,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細化實化舉措,全力抓好政策落實、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工作,積極鼓勵支援貧困群眾通過發展致富產業,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要全力以赴落實各項脫貧政策措施,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學習奮力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心得體會 篇3

黨的提出了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這個巨集偉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居於引領地位。黨的xx屆五中全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總體部署,發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衝刺的新的動員令。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樹立起攻堅克難的堅定信心,凝聚起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把“十三五”規劃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巨集偉藍圖變成現實。

1.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使用“小康”這個概念來確立中國的發展目標,既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也深得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支援。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明確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標在20世紀末如期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在這個基礎上,黨的xx大提出本世紀頭20xx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黨的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進行了充實和完善,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調整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應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緊緊扭住這個奮鬥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推動小康社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黨的xx屆五中全會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賦予“小康”更高的標準、更豐富的內涵。

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無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還是在世界發展史上、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回顧幾千年的歷史,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老百姓最樸素的追求和願望。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從救亡圖存到推翻三座大山,從改變一窮二白麵貌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一直在為過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近17萬億美元,中國人民將在全面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普遍過上比較殷實富足的生活。這將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也是中國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關鍵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復興是兩個相互聯絡、相互交融的階段。沒有全面小康的實現,民族復興就無從談起。今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就是在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著我們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同時要認識到,作為擁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國發展仍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到20xx年全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要使全體人民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還需要付出長期不懈的艱辛努力。全黨同志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認清形勢,堅定信心,繼續頑強奮鬥,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

“十三五”規劃綱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規劃和設計了未來美好生活的巨集偉藍圖。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基礎上,到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產業邁向中高階水平,農業現代化進展明顯,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業創新蓬勃發展,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高。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創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繼續加大,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改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發展空間佈局得到優化。對外開放深度廣度不斷提高,全球配置資源能力進一步增強,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教育、文化體育、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就業比較充分,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影響持續擴大。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佈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現代軍事體系更加完善。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這些新的目標要求,與黨的xx大以來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要求相銜接,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相一致,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體現了堅持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實現到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經濟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才能實現翻一番目標。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新一輪大幹快上,不能靠粗放型發展方式、靠強力刺激抬高速度實現“兩個翻番”,否則勢必走到老路上去,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考慮更長遠時期的發展要求,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方式,這樣才能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才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更為牢靠的基礎。

3.全面小康是全面發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強調,如果到20xx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

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是一個整體性目標要求,它們之間相互聯絡、相互促進、不可分割。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

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體人民。指出:“沒有全民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沒有人掉隊的小康。我們到時候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當前,影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強調:“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和欠發達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 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的力度,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把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僅是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差距較大,生產力發展水平多層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沒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針對全國講的,不是每個地區、每個民族、每個人都達到同一個水平,不能把相關指標簡單套用到各省區市,那樣不科學,也不現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堅持一定標準,又要防止好高騖遠;既要考慮到20xx年這個時間節點,又要立足於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

4.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

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決前進道路上各種矛盾和問題、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黨的以來,我國發展面對新的風險和挑戰,各種矛盾和問題比較多地顯現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否還存在?指出,儘管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複雜變化,但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沒有改變。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推動我們的事業取得新的更大勝利。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落實好“十三五”規劃綱要、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奠定了戰略基石。

從國際看,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總體上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大局,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趨向平衡,我國發展具有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從國內看,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增長速度不可避免換擋的同時,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動力持續轉換,改革開放釋放出新的發展活力,良好發展態勢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黨中央作出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重大判斷以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情國情不斷變化,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也相應變化。一是國際金融危機破壞了世界經濟增長動力,新的自主增長動力沒有形成,世界經濟增長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帶動力減弱,我們利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加快自身發展的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必須更多依靠內生動力實現發展。二是主要國家去槓桿、去債務,全球需求增長和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市場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利用國際市場擴張增加出口的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必須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在國內,更多依靠擴大內需帶動經濟增長。三是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發達國家推進高起點“再工業化”,發展中國家加速工業化,我國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原有比較優勢的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四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發達國家經濟實力相對下降、危機感上升,新的經貿規則制定處在激烈的利益折衝之中,我們利用原有規則招商引資、促進發展的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必須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保護和擴大我國發展利益。五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國際社會期待我國在更多領域承擔更多責任,一些國家同我國發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願意看到中國發展壯大的勢力對我國的戒備和防範心理加重,聯手對我國進行牽制和遏制,我們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的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必須統籌國際國內事務、統籌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努力維護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

總之,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正在由原來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正在由原來規模快速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在改革開放以來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5.破解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問題

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了決勝階段。指出:“這個時跨本世紀頭20xx年的奮鬥歷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衝刺的歷史時刻。完成這一戰略任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的最大光榮。”必須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鉅任務,前進道路並不平坦,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挑戰依然嚴峻複雜。如果應對不好,或者發生系統性風險、犯顛覆性錯誤,就會延誤甚至中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

過去有一種看法認為,一些矛盾和問題是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來了,社會矛盾和問題就會減少。現在看來,不發展有不發展的問題,發展起來有發展起來的問題,而發展起來後出現的問題並不比發展起來前少,甚至更多更復雜了。比如,如何解決好發展質量和效益問題,如何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如何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問題,等等。下大氣力破解制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問題,這既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也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要著力轉方式、補短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是影響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因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要通過著力轉方式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問題,通過著力補短板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不動搖,同時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把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儘快補上,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要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困難不容低估,風險要高度關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可能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我們面臨的重大風險,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就可能被迫中斷。要著力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織並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自覺性,把自己職責範圍內的風險防控好,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推給上面,也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留給後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負責任地製造風險。要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研判,提高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科學化、精細化,對各種可能的風險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數、對症下藥、綜合施策,出手及時有力,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區域性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只有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了,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才能順利起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軍,每一箇中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領導幹部要勇於擔當,人民群眾要增強主人翁意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擰成一股繩,以必勝的信心、昂揚的鬥志、紮實的努力,投身新的歷史進軍,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