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通用16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61W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1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亦或是砥礪前進的改革開放時期,我們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黃文秀一個甘於奉獻的優秀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彰顯著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她那感天動地的奮鬥故事,奮鬥在脫貧一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通用16篇)

時代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全黨同志要深刻學習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和偉大事蹟,時刻牢記“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以黃文秀為榜樣,牢記初心使命,用於奉獻擔當,在新時代的前進路上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學習黃文秀甘於奉獻勇於實幹的精神。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一年間就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她書寫下了非凡的業績。黃文秀的感人事蹟,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勇往直前。

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不忘初心,才能踐行使命。不忘初心,黃文秀用奮鬥鍛造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作風,用真情踐行心繫群眾、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用畢生書寫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擔當。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2

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他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同志的事蹟對我們觸動很大,一個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的優秀大學生,自願放棄大城市優厚的工作和生活機會,回到老家,為家鄉廣西百色老區工作,奉獻自己的青春才智,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品質。

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她在普通的崗位幹著普通的工作,在欠發達的家鄉老區,她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在擔任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期間,黃文秀始終牢記黨的囑託,賡續傳承紅色傳統,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她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推動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專案,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6月14日週五晚上,黃文秀利用週末,回到老家百色市田陽縣農村看望身患癌症、接連做了兩次手術的父親。6月16日週日晚上,她不顧風雨,連夜踏上返回駐點村的路。因為心懷村裡的工作,年輕的黃文秀永遠離開了那個她熱愛的家鄉、那片她心心念念要帶領村民致富的土地,留給人們的只有她那可貴的精神和為民的初心。

初心不滅,青春無悔。黃文秀是這樣堅信的,也是這樣做的。黃文秀的駐村筆記裡有這樣一句話:“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裡很快樂。”在生前接收當地電視臺採訪時,她說的最多的還是扶貧,她用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是生命堅守住了黨員幹部的初心使命,唱響了新時代青年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旋律。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3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黃文秀同志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八桂先鋒平臺的“榜樣力量”一欄,持續深入報道了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黃文秀同志是百色田陽縣人,生前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副科長、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20__年6月16日,因擔心百坭村的防汛防洪工作,冒著暴雨連夜返回,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犧牲,年僅30歲。回顧她在扶貧攻堅第一線的工作事蹟,她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在她入黨申請書中寫到:“一個人要活的有意義,生存的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她堅持走村串戶瞭解情況,團結黨員群眾,以飽滿的工作激情,在短短一年多,帶領村“兩委”幹部幫助村裡88戶418人脫貧,為百坭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榜樣就在身邊,黃文秀同志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進一步詮釋了“初心不滅、青春無悔”。全體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向“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學習,學習她堅守初心、踐行宗旨,在八桂大地上揮灑熱血,用青春譜寫壯美廣西新篇章。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4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短短十二句,卻句句千鈞情,區區八十字,卻字字萬般意,每一名中國共產黨人,都要用一身去詮釋,堅守初心,永擔使命,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初心是什麼,使命是什麼?初心即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是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富裕的偉大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甚至於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無怨無悔。

是她,是她,就是她,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同志,用她的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詞,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初心,什麼是使命。她那種甘於奉獻、為民服務的赤子初心,在新時代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她是9000多萬黨員的榜樣,她是時代的楷模,她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初心和使命擔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她用生命書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唱響於祖國大江南北。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同志從踏上廣西樂業縣百坭村那一刻,就作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著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她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動了百坭村每一名百姓,短短一年間,村裡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等特色產業,有88戶418人順利實現脫貧。群眾脫貧致富了,但是雷厲風行的黃文秀同志卻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幹部和廣大青年作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於擔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於行”。我們共產黨人就要像黃文秀同志那樣,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和赤子之心,堅守初心、對黨忠誠,心繫群眾、擔當實幹,品德高尚、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傾情投入、甘於奉獻,多用腳丈量泥土大地,多用情聯絡百姓群眾,主動到基層、進村組、入農家、話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知民情、解民憂、化民怨、提民心,把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融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中,用行動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終身奮鬥的目標。

斯人已逝,風範永存。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是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一個標杆、一盞明燈,是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和本色的體現,她身上的榜樣力量,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像她一樣,書寫不愧於時代、不愧於人民的青春之歌。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5

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普通人,但普通的王婭卻散發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即使處於癌症晚期依然捐資助學,病危之際依然思考著如何奉獻自己的剩餘價值,甚至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她一生堅持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燃盡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王婭的行為告訴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會收穫快樂,學會幫助別人,也是所有不平凡人奉行的品格,而正是因為幫助別人,才使他們真正的不平凡。雖然生活樸素,她的高尚人格以及對於人生的追求,無不讓人動容,也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助人,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她的所作所為,喚醒了許多人對高尚人格的嚮往,激發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愛心和向善的力量,甚至是一份社會責任感,每一位瞭解了王婭故事的員工都為之鼓舞,她用博大的愛心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王婭所做的一切,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同時作為基層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示範效應,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6

周秀芳何許人也?為何獲此殊榮、引來那麼多關注?她就是年逾古稀,卻長期紮根深山播撒希望的浙江省寧波市退休教師!

據報道,20__年以來,周秀芳懷揣支教夢想、不遠千里來山區支教助學,用大愛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點燃了夢想之燈、用真情在大山深處根植下一棵棵幼苗,為貧困地區脫貧架起愛心之橋、為邊遠山區的明天播撒希望種子。

為此,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她為——“支教奶奶”!

說是奶奶,名副其實,因為周秀芳已經72歲的高齡,而且對待非親非故的孩子甚至比對待自己的孫子都還要好。

“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離子,千里馳援湘西南。年逾古稀,二次奉獻支教扶貧,三年募款建九校……”這是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評選活動組委會給周秀芳的頒獎詞。

如今,3年時間過去了,對周秀芳來說,改變的只是年歲的增長,還有不斷重新整理的希望國小數量,不變的永遠是那種支教的真誠情懷和對貧困地區的真心幫扶!

說起周秀芳在漵浦的支教故事,得從一個意外開始。

20__年春節期間,正在貴州支教的周秀芳聽到朋友講起漵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老師被艱苦的條件嚇跑了,孩子們沒有一間像樣的教室學習。

周秀芳不大相信。眼見為實,便萌生了到北斗溪鎮實地看一看的想法。

經過連續20多小時的路程顛簸,周秀芳從東海之濱的寧波來到海拔900餘米的漵浦縣北斗溪鎮桐林國小。

回憶起當時那一幕,她說那是永遠也忘不了的情景:“當天下著雪,17個孩子圍坐在3個火盆前,聽一位拄著柺杖、當地口音很重的老教師講課,孩子們小臉凍得發紅,渾身瑟瑟發抖。”

看到這一幕,周秀芳流下了心酸的淚水,深深觸動了內心最柔軟的那根弦,她當即決定留下支教,並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孩子們建所明亮整潔的學校。

一次探訪,從此成為一生牽掛。就這樣,周秀芳與漵浦結下了不解之緣,與大山裡的孩子過上了朝夕相處的生活。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7

整個中國社會21日一片沸騰,原由是中國女子排球隊北京時間當天戰勝塞爾維亞隊,時隔20xx年重奪奧運金牌。電視臺獲得久未有過的超高收視率,幾乎“全部微信群”在短時間裡只剩下女排一個主題,無數微信群為慶祝女排勝利大發紅包。因為體育中國人很久沒有這樣了,21日這天,我們經歷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情緒釋放。

“女排精神”這個上世紀80年代的社會熱詞強勢復活,郎平的傳奇經歷被以各種形式在輿論場上一遍遍重放,她成為不同年齡和經歷、乃至不同價值觀的人們眼裡的共同英雄。她不僅是“女排精神”的象徵,而且她對很多人來說代表了一個時代,展示了這個國家一路走過來的頑強和寬闊度。

女排是“80年代”最難忘的記憶之一,它激昂、正面,像藍天白雲般晴朗。之後的中國變得豐富,也複雜了不少,很多靚麗風景和突出爭議讓成績走下巔峰的女排少了關注。這次里約奧運會,女排不是奪冠熱門。它在分組賽中輸3贏2,更不被看好。

希望是從女排1/4決賽戰勝巴西隊開始重燃的,那是場空前艱苦的比賽和近乎奇蹟般的勝利。半決賽它戰勝荷蘭隊,打得同樣艱苦。21日與中國女排爭冠的塞爾維亞隊分組賽中曾3:0擊敗中國隊,決賽一開始又1:0先聲奪人。郎平帶領的年輕隊伍完全處於逆境,她們絕地反擊,一分一分咬著牙打,通過電視網路和網際網路,全中國社會重現了與女排姑娘們一起心跳一起呼吸回腸蕩氣的一幕。

在今天,體育幾乎“迴歸體育了”,但21日的這一刻,女排重新超越了體育。當隊長惠若琪拿下最後一分奠定勝利時,女排姑娘們喜極而泣,惠若琪激動得痛哭,而電視機前不知有多少中國人同時淚奔。大家為女排姑娘們的不容易而感動,為郎平高興,同時我們還忍不住為女排甚至這個國家幾十年一路走來的滄桑而唏噓,百感交集。

80年代五連冠之後,中國女排幾經沉浮,郎平作為女排的最突出符號則選擇了坎坷的人生之路,留學,為生計打球,直至在西方體育市場上二次崛起。她在中國舉國體制與西方市場化體制之間穿梭,執教過中國國家隊和美國國家隊,既得讚揚,也受爭議,她大概是中國女運動員中體育生涯最長,經歷最廣、維度最多的人。

郎平的成功進一步豐富了中國體育的想象力,她的付出不僅創造了個人傳奇,也為中國體育貢獻了一份獨特的經驗。很多人為郎平鼓掌,既是祝賀她率女排奪冠,也是對她勇敢、豁達的人生態度表達一份欽佩。

女排的這次勝利來得可謂正是時候。在經歷了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面臨了一些我們過去不熟悉的困難。來自國際上的政治壓力是改革開放以來少見的,國內的多元化導致了價值衝突,有部分人感到困惑,對不確定性的談論在增多。

本屆奧運會前半程對中國隊來說是近20xx年相對“最沉悶”的一次,不能不說,人們心中積蓄了許多期待,需要一次爆發。

女排21日充滿驚險的逆轉勝利為中國人創造了這樣決堤般的釋放。我們這一次的激動和受到的鼓舞幾乎可以和30多年前女排第一次奪冠時相比。已經複雜、多元了的中國社會竟然能為了女排如此集合起來,一起吶喊,一起流淚,這也是蠻意外的。

中國社會依然充滿了信仰,並且不忘初心。一種與“中國”連在一起的神聖情感仍在我們的社會中流淌。我們絕大多數人過著平凡的日子,但我們的精神並不卑微,我們更個性化了,但對集體與國家榮譽的渴望從沒有離開過我們的潛意識。就在今天,我們的那些美好情感隨著女排的勝利嘩的一聲奔湧而出,那種特殊的幸福感永遠不可取代。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8

10月24日下午,市屬教育系統舉辦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朱麗華及其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講述的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中,與會人員感受到了這位身殘志堅、心存大愛的“朱大姐”自強不息、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

坐在臺下,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劉玉成內心久久不能平靜。“10月16日在嘉興大劇院的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上,我就深深地被她感動,再一次聆聽,受到了更多激勵和鼓舞。”他告訴記者,以前就聽說過朱麗華的無私奉獻,但沒想到她有這麼多令人敬佩的故事,特別是在28年間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多人次,捐款數額333萬元,為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作出了特別大的貢獻。“報告團中還有受助學生代表,他們發自肺腑的言語讓人動容,同時,朱麗華的事蹟,也影響著學子們的成長,讓他們有了更多前行的動力。”

在劉玉成看來,作為嘉興教育人,要宣傳好朱麗華先進事蹟,引領更多的老師、學生不斷向前,“對標先進、加壓奮進,爭先創優、追夢奔跑,為高水平推進教育優質均衡、奮力打造紅船旁品質教育不斷貢獻力量。”

和劉玉成一樣,這幾天,嘉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經開分局局長謝斌在聽了朱麗華先進事蹟後,也深受影響。

“我印象最深的是朱麗華說的‘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這句話。她身殘志堅,靠刻苦學習成為盲人中醫師,令人敬佩;她資助400多名寒門學子,用愛心為他們點燃希望,令人感動。她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對於謝斌而言,朱麗華先進事蹟有著鼓舞和振奮人心的作用,“我們綜合行政執法隊伍需要與群眾打交道,在這一過程中,怎樣改變以往老百姓的觀念,把管理變為服務,提升群眾的獲得感,這是我們要一直去努力的。只有每一位市民都參與到城市管理之中,我們的城市才能變得更美好!”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9

“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黃文秀在多年前的入黨志願書裡寫道。回過頭看,黃文秀生前的種.種事蹟正是身為一個共產黨員對自己的理想信念的踐行,將自己無悔的青春與生命的熱血獻給了她所追求的事業。

作為畢業於北京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黃文秀毅然決然的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沒有絲毫猶豫的回到自己的家鄉,深入到邊緣的百色村,駐紮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作為一個小姑娘,初入鄉村,不適應不習慣的諸多問題越來越多,生活的困難可以慢慢挺過去,但是工作上的瓶頸卻讓黃文秀一籌莫展。

一接觸基層扶貧工作,黃文秀就開始挨家挨戶對村裡的貧困戶訪問,俯下身子瞭解他們的家庭問題,傾聽他們的生活疾苦,但是,有的村民並不配合她的工作,甚至覺得小姑娘就是來鍍金的,並不能,也沒有足夠的能力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面對這個棘手的情形,黃文秀儘管覺得無力適從,但仍然奔走在群眾堆裡,幫他們幹農活,收拾屋子,申請補助等等,真真切切為村民著想,成為了百坭村的“家裡人”,是百坭村的“女兒”。

以心換心,贏得真心。黃文秀切實維護群眾利益,關心百姓痛癢,換來了相互的信任。她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就職期間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貧困率下降20%,這一工作成績得到了上級領導以及村民的一致肯定。

黃文秀的先進事蹟觸動了無數人,特別是駐紮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基層工作者們,基層服務者們要以黃文秀這一“時代楷模”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勇於擔當,敢於啃扶貧這塊“硬骨頭”,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勇毅前行。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10

“這些榮譽給了我更多前行的動力,也引領了方向,我不是一個人在行動,我的身後有很多的同行者,榮譽是屬於所有人的。”面對榮譽,周秀芳說。

周秀芳是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古稀之年遠赴貴州、湖南支教,將先進教學經驗送進大山深處;她是“愛心搬運工”,匯聚長三角上萬市民愛心,在湖南漵浦捐建29所希望國小,讓400多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3400餘萬元;她是“扶貧帶頭人”,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漵浦、延邊產業脫貧,還在延邊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完成128名貧困學生結對助學,在漵浦創設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孩子點燃了希望之燈,也為扶貧協作搭建了愛心之橋。

“周老師獲評‘全國道德模範’實至名歸!”北斗溪鎮政府幹部劉萬強高興地說。周秀芳剛來漵浦的時候,劉萬強就在當地鄉政府上班,那時便經常和周老師聯絡,對周秀芳在漵浦的事蹟非常瞭解,所以聽到這個好訊息,他一點也不意外。

周秀芳一直掛念的賀俊傑同學現在已經讀國中一年級了,得知周奶奶又獲獎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賀俊傑的眼睛以前患有斜視,由於家裡經濟條件困難,眼睛一直沒有得到治療。20xx年底,周秀芳將“懷化市第四屆十大道德模範”的5000元獎金,捐給了賀俊傑用於治療眼睛。

“周秀芳老師是值得人人學習的道德標杆。”漵浦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龔劍鋒說。在漵浦縣,各級黨委政府大力宣傳週秀芳事蹟,發揮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典型示範作用,形成強大正能量磁場,推動文明社會建設。

如今,漵浦成立了“好人工作室”,併成立宣講團,開展模範道德人物事蹟展,加大好人宣傳,分享傳遞好人故事,淳化鄉風民情,掀起了學習榜樣的新風尚。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11

朱麗華出生在中醫世家。兩次意外讓她失去了光明,治病救人、懸壺濟世的夢想,最終沒有因為雙目失明而停步。

在她重拾生活的希望成為一名醫者時,她常常會思考偶像張海迪的一句話:“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貢獻,而不是索取。”

1989年夏天,一場罕見的洪災侵襲了嘉興,當時朱麗華在市福利院工作,茫茫的黑暗中,天災顯得格外恐怖。洪水退去後,朱麗華依然手足無措,福利院裡狼藉一片,“一屋子老弱病殘,困難重重。”

朱麗華急在心裡,但一點忙也幫不上。這時候,子弟兵們來了,苦活累活他們搶著幹。

經過多天的抗洪救災,有些軍人不慎受傷,院長就請朱麗華為他們治療。

在推拿治療的過程中她瞭解到,這些軍人都是剛入伍的新兵蛋子,他們在家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入伍之後成了人民的守護者。

治療結束後,被問到診費是多少,朱麗華連忙擺手,“我也沒有其他本領,就只能治傷療傷,緩解你們的病痛。”

“不能讓軍人們受著傷幹活。”那段時間,朱麗華每天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為軍人們治療,自己忙不過來,便花錢請診所的盲人幫忙為他們推拿,“每天累得像散了架。”

軍人們離開了,市福利院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然而,對軍人們的敬重,卻深深留在了朱麗華的心裡。

“原來,在本職工作之外,我還可以用雙手為社會作出貢獻。”朱麗華感覺自己多了一份責任,“投身公益事業是我夢想的傳遞,我要堅持一輩子。”

初心,在最開始的時候,往往簡單樸素。但是,它會慢慢長大,就像一顆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

貧困學子、殘疾人、困難家庭……對於來求助的人,她來者不拒,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漸漸地,朱麗華這三個字成了一張公益名片。

有人說她傻,有錢不賺,受助人也不一定回報她。她卻不在意,“我不需要他們來回報我,他們只要回報社會就好了。”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12

農村學校英語教學條件差,葉連平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於是,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頭縈繞。20__年,他自掏腰包在自己家裡開設留守兒童之家,從此他30平方米的老屋成了孩子們幸福的家。

這些留守兒童來自周邊村莊,父母大多在外做生意,都由爺爺奶奶在家看護,可他們沒有文化,對功課幫不上一點忙。於是這些孩子一放學總愛往他家跑,喜歡在葉連平家做作業,有些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問他,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很快,留守兒童之家的孩子從最初的幾個發展到現在的三五十個。不少孩子英語成績很差。因為年輕時曾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做過勤雜工,英語很好,於是葉連平決定每逢雙休日和寒暑假義務為孩子輔導英語。這一輔導就是十九年,他分文不收,連用電、用水、稿紙、圖書等相關學習資料,都由葉老師自掏腰包購買。

每次上課,孩子們少則三四十人,多則六七十人。他們中,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家離得很遠,為方便孩子學習,葉連平就讓他們免費食宿在自己家裡。江明月和妹妹都是留守兒童,家庭經濟又很拮据,葉連平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的留守兒童之家,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在葉連平的精心輔導下,江明月20__年被南京理工大學錄取。此後不久,葉連平又將江明月的妹妹江敏接到家中,為她免費“開小灶”補課並提供食宿。兩年後,江敏考上了和縣重點高中。姐妹倆每每談起這些經歷都很激動:“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13

葉連平,男,漢族,192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高中學歷,河北滄州人,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自1978年從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鮐背之年,91歲高齡的葉連平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為鄉村學生燃燒了40多年,被鄉親們譽為餘熱生輝的“鄉村燭光”。他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20__年自費開辦家庭課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輔導學生1000餘名,不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裡所有積蓄。20__年設立“葉連平獎學金”,在社會各方的支援下,已連續發放了7次,共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榮獲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優秀教師等稱號。

三尺講臺,一間教室,一間圖書室,幾十個留守兒童,這就是卜陳留守兒童之家,也是九十一歲退休教師葉連平的家。從教二十一載,退休後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但他卻是退而不休,不顧年高體邁,淡泊名利,傾盡心力,義務輔導學生二十載,用知識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被人們譽為餘熱生輝的“鄉村燭光”。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14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接續奮鬥,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娘娘宮街道邰屯村利用黨的生日為契機,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重要指示精神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引導廣大村幹部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奔走一線傾心為民的奉獻精神。扶貧書記黃文秀犧牲了!這個用生命堅守初心的共產黨員,在連夜驅車趕回駐村點的途中遭遇山洪,生命被永遠定格在了30歲。黃文秀說過,走出鄉村的人肯定有部分要回來建設家鄉的,她就是屬於走出後又義無反顧回來的那一小部分。一年前,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黃文秀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把希望帶給父老鄉親,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拼盡全力。這個原本在村裡人眼中,不相信能幹出什麼事來的年輕的丫頭,為百坭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的犧牲令百坭村村民無比痛心,也讓無數人為這個不曾謀面的年輕姑娘落下眼淚。

黃文秀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典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驕傲,是廣大黨員學習的榜樣。在她犧牲後,被追授了“全國脫貧攻堅模範”“時代楷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後是對黃文秀始終體恤群眾困難,全心全意投入脫貧攻堅工作的肯定。在脫貧攻堅事業上,像黃文秀這樣熱血付出而又默默無聞的共產黨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本可以在城市中紮根,卻始終不忘家鄉人,選擇了紮根基層。在群眾需要的時候,他們始終衝在前面,始終牢記為民的宗旨,全身心地投入到幫助群眾、服務群眾中去。

黃文秀走了,但她堅定的信念、忠誠的品質、甘於奉獻的精神,充分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和基層幹部的使命擔當。駐村滿一週年時,黃文秀的汽車裡程表恰好增加兩萬五千公里,她為此寫下感言:“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一年的“長征路”凝聚著黃文秀的辛勞,見證著黃文秀的奮鬥,黃文秀的公僕之心、忘我工作的精神,是一種向上的力量,定將激勵著後來人接棒前行。

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黨員,要肩負起時代的重任,學習黃文秀的忘敢、勤勞、熱忱,學習那種因心繫父老鄉親義無反顧投身基層的不改初心,更要學習黃文秀始終艱苦樸素、保持本色、啃硬骨頭,把困難扛在肩上的使命擔當。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需要許許多多的黨員幹部在各項事業中揮灑熱血,在工作崗位上成為一個又一個的“黃文秀”,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及個人人生價值的有效途徑。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15

10月23日,借出差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趕回卜陳村,看望自己的國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常久明知道,兩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自行車買菜路上遭遇交通意外事故受傷,“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1983年,國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想讓他輟學學縫紉。常久明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葉連平沉默著沒有說話。那天傍晚,正在棉花地裡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的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說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著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看著葉老師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淚流滿面。

“儘管我後來還是沒能繼續讀書,但能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20xx年7月,已經退休20xx年的葉連平看到村裡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作業無人輔導,尤其英語基礎普遍薄弱,便將自家的一間房屋騰了出來,擺上桌子和一塊小黑板,義務給孩子們輔導功課。鄰居居鵬程回憶說:“剛開始時只當是葉老師退休後閒不下來,找點精神寄託,可沒想到,這個輔導班一辦就是這麼多年。”

看到學生越來越多,當地政府把村裡的倉庫改造成一間教室、一間小圖書館,掛上“留守兒童之家”的牌匾,託付給了葉老師。現在來這裡上課的學生有165人,有卜陳村的,還有鄰近幾個村的,甚至還有和縣縣城以及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

葉連平根據孩子英語水平分成啟蒙、初級、中級、高階四個班,週六週日四個半天分別給孩子補習英語,寒假大約三天上一次課。

江明月現在南京市一所大學讀研究生。她讀七年級的時候,英語、數學等功課跟不上。她和妹妹江敏都是留守兒童,家庭很困難。葉連平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家裡,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20xx年,江明月考上南京理工大學,葉老師又把她的妹妹接來補課。回想起這些,這姐妹倆激動地說:“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自費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以來,孩子們在他家免費吃用住、自掏腰包組織孩子外出參觀、資助貧困學生,花在上面的錢,少說也有30萬元。

有人把葉連平比喻為永不熄滅的燭光,他不認同。他說:“我沒有燭光那麼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隻螢火蟲,只要能夠照亮孩子們念好書,我就是快樂的。”

關於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先進事蹟的體會心得 篇16

毛卓雲,男,1963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浙江省寧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隊民警。1997年從武警寧波支隊教導隊副營職轉業後參加公安工作,20__年調入寧波市看守所。

20__年起,毛卓雲一直從事男性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管教工作。12年來,面對巨大的監管壓力、高傳染性的監管風險和空白的監管經驗,他勇挑重擔,無私無畏,累計管理教育500餘名艾滋病在押人員,用法律、溫情和關懷與他們牽起彼此信任的“紅絲帶”,幫助他們認罪悔過、重拾信心、重歸正途,把風險留給了自己,把安寧留給了社會。先後獲得浙江省政法工作先進個人、浙江省公安機關愛民模範、浙江省優秀人民警察、寧波市優秀人民警察、寧波市監管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三次。浙江省委書記車俊,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公安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孟慶豐,公安部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劉釗,浙江省副省長、公安廳長王雙全,公安部監管局局長朱守科等領導相繼作出批示,對毛卓雲先進事蹟給予充分肯定。法制日報、人民法治網、人民公安報、浙江日報、浙江電視臺、浙江之聲、平安時報、浙江法制報、寧波日報、寧波電視臺等20餘家國家、省、市級媒體對毛卓雲先進事蹟進行了報道。

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公安系統,毛卓雲始終對黨忠誠、服從安排、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特別是在艾滋病在押人員監管這個崗位上,毛卓雲從未抱怨、從不計較、默默堅守,沒有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訴求。為了不讓家人擔驚受怕,前兩年毛卓雲隻字不提自己工作崗位,直到妻子偶然翻看報紙時,才知道丈夫在艾滋病在押人員監管崗位工作了整整兩年。如今年近57歲的毛卓雲,不因安全風險巨大而畏懼,不因從未提拔重用而消極,不因臨近退休而懈怠,在平凡的監管崗位上二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護著高牆內的一份平靜,守望著社會的一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