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12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67W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

7月7日,是我們來到陝師大的第5天,今天衣博士帶著我們頂著太陽,一行徒步來到了陝西曆史博物館,這也是我向往已久,期待已久的地方。來到門口,衣博士給我們辦理好門票,我就迫不及待地順著噴泉徑直走入陝西博物館的大門,來到了規模巨集大、氣勢磅礴的展覽館面前。一進大門,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襯以奔騰的黃河和黃土高原巨幅照片映入眼前,並從門口的介紹詞得知,陝西博物館的展覽館展出面積5051.64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分三個展廳,集中展示了陝西古代文明孕育、產生、發展的過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奉獻。展廳由7個單元組成,主要展示陝西出土的歷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現出115萬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陝西曆史。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11個朝代在陝西建都,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陝西古代史是中國歷史的濃縮。在這整個參觀的過程中,我們無人不讚嘆著讚歎著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西安又作為十三朝古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物遺產。我為古人們所留下的寶貴遺產而驚歎,驚歎古人們在各個領域裡的智慧和成果,也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久負盛名的古城而感到自豪。

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兩個小時的時間轉眼間過去,雖然這麼匆匆一轉,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每一件文物,但是我感覺就像時空穿梭一樣,領略到了中華大地幾千年的發展變遷。正如陝博門票上的宣傳語一樣“給我一天時間,還你一萬年曆史”。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2

記得去年就讀預科時下午考試起,和班團委以及其他同學一起去參觀了我們學校的博物館。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感覺很無聊,很乏味,現在細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對自然的新奇與渴望。

參觀博物館實踐活動給我們提供了很好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使我們能更方便的學習自然,學習更多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回往了我們學校的建校史。首先走進門看到的是民族布染掛在一進大門的正面牆上。體驗到民族風俗富有一種親切感迎面而來。

往左右走看到的是介紹學校建校以來的歷史,校史館採用圖文介紹、實物展示、展板等形式,分別展示了我校各個時期的歷史程序。看著圖片展示,看著學校長大一步步走來,心中感慨頗盛。進入校史館,首先看到的是我校不同時期的印章、校徽、校歌、紀念章以及反應學校各個時期歷史風貌的老照片,都讓我們更清晰地瞭解了長大的歷史。立德樹人,自強奮進的口號盪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學校的校徽由一個牛號角加上幾片正在楊帆的帆片看起來蓬勃生氣。

看到很多獎盃,就可以看出我們學校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學校,那些獎盃都是榮譽的象徵,代表著我們學校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標誌。作為凱里學院的一名,此刻的我覺得好幸運能進入到這裡來和這些優秀的人一起學習。

到博物館二樓,我看到了一些自然界的動物,平常是很少接觸到的。比如蛇啊,從沒見過的在這裡看到了,好奇心帶我去看了具體的簡介又瞭解到一些關於這些動物的來源。瞬間感覺自己進入了大自然融入其中,說實話那感覺很美妙,盪漾在新鮮的空氣中,只聽得見鳥叫聲和其它動物的聲音。那種安靜的感覺十分安逸,讓我回味無窮。

博物館裡還有別國送給我們的禮物,這些都是促進人與人感情的標誌,增加國與國的交流。還有博物館裡存放了一些以前的物品,讓人一看就回往曾經,也感嘆時代的進步。

總而言之,欣賞觀看過博物院之後,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我們學校歷史文化的燦爛與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我們學校創始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那麼,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裡,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文物古蹟,做傳播我們優秀文化的使者,讓我們的文化走向世界。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3

清晨,睡眼朦朧地從校車上下來迎著微風,我們站在了朝暉的校園,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們漫步在在喧囂中仍保持著自己韻味的老城區裡,懷著對博物館的期待,一路笑著、聊著。終於,我們到了。

鋼架結構的外形,和邊上建築物毫無違和感的時尚感。第一眼的博物館,最先讓我感受到的是科技感,可一進館,它的氣質就變得不一樣了。簡潔的白色大理石牆壁、做舊的牆壁、牆上刻著的古文,一股書生氣迎面而來。

一進入正館,便被那厚重的歷史氣息所感染,可能是對許久未碰的歷史重燃興趣,又或者是單純得滿懷學習之心,大家出奇得都對館裡的各種石器、青銅器、瓷器等古老器具充滿了興趣。

在美麗志願者小姐姐的帶領及講解下,同學們對著那些認不出名字的文字有了新的認識。石器雖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美觀精緻,甚至還略有點粗糙。但古人們可以用它狩獵、切割食材,對他們的生存發展有著重大作用。由石器時代步入青銅器時代表明人類的歷史更進一步了。

歷史的古樸——於心間盪漾,而這時,浙江正處於戰國時期的吳越之地,館中陳列的大量的戈,矛,劍等冷兵器,雖然經歷了時間的沖蝕,有些已生鏽,有些已氧化褪色,有些甚至殘缺破損了,卻能依舊泛著亮光。用青銅製成的酒杯,大方鼎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享受生活的意識的加強。

每件文物中都暗含它的故事。最讓我們感興趣的就是亂世梟雄——越王勾踐,他臥薪嚐膽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這讓我們想起了一年前的我們,誰不是為了考上一座好大學,而挑燈夜戰呢?

再往前走,便是一件件光滑有色澤的瓷器,上面有著不同的花紋和不同的圖案,又或是不同的烤漆,不同的烤花,這讓我們感慨古代人們強大的智慧和細緻的想象,即使放眼於現代,也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牆上精美的壁畫把我們從現代拉回了古代,讓我們感慨壁畫精緻的同時,感到了南宋時期浙江的繁華,只是統治者偏安一隅,讓這繁盛只是曇花一現。

而現在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要正視現在的處境,經歷了大學聯考浪潮,來到了大學,更應該腳踏實地地去學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為踏入競爭激烈的社會做準備。欣賞著東晉書法大師王羲之剛勁有力的蘭亭序字跡,讀著山水派詩人謝靈運所作的名句,不僅對他們那種一絲不苟,入木三分的精神所敬仰,也對自己知識的匱乏而深感慚愧。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4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特展的展廳在博物館右側的二樓。博物館一樓右側的展廳原先是"文化遺產日特別展覽",已於前一天結束了,裡面正在收拾整理,不再對遊客開放,讓我和妻感到很大的遺憾,還好,在接下來在二樓的參觀中看到的大量寶貴文物,讓我們減少了些許的遺憾。在樓梯口檢票後,將打過孔的票張進口袋,同妻一起順著樓梯來到二樓。感覺到有些累,正好展廳門口的長椅上有空閒的地方,於是讓妻一人進去先看,我喝了點水,在椅子上少時休息後進入展廳參觀。

展廳分左室和右室兩個部分,我從左廳開始參觀。順著門左側在選購紀念品的眾多遊人往去,第一件展品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青銅器方鼎,具體的名字我現在記不清了,大概叫做"虎耳牛頭鼎"。五頭形態各異的長角、虎耳的銅牛首尾銜接的站在鼎口上圍成一個圈,剛好將鼎口圍住;鼎腹兩側各有一隻頭朝上、尾朝下、呈爬行狀的銅虎,威猛之勢自然流露;三隻虎足形鼎腳均勻的分佈在鼎腹底側,使圓鼎穩穩的站在展櫃上。整個圓鼎結構緊湊,佈局合理,想象豐富,造型逼真,銅綠色顯示著它年代的悠久,讓我駐足許久不忍離去,盡情感受著那段昔日的歷史。

1959年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墓地第10號墓出土的"彩陶背壺"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展廳中部展出。壺的腹壁一面扁平,兩側各有一環耳,另一面中部有一豎鼻與扁平腹部的一面相對,3個附耳繫繩之後便於背在肩後攜帶。背壺為紅陶,近口沿處繪有3個等距離的黑白彩同心圓;壺頸與環耳之間的肩部內白外黑兩道細線形成一帶狀圈,沿帶繪有黑地白彩渦紋;壺腹繪有黑白彩同心等邊三角形,頂角上下相對沿壺腹排列;腹下繪有黑色細帶,在其上等距白點排列;底部繪有白色圓點。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文物工作者,更非一個歷史研究人員,無法從專業角度進行解釋和說明這件文物的特點和意義,能做的,僅僅是將我眼中看到的記錄下來罷了,以後當我讀到相關的資料時,能從我的記憶中找到相關的記憶片段,來讓我重溫這段歷史,引起相應的共鳴,那或許便達到了做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享受了吧。

在展廳靠近裡側的中間位置,橫列著一個長約2m、寬1m左右的的展臺,著名文物"金縷玉衣"就靜靜的"躺"在裡面。對金縷玉衣是早在國中的歷史課本中就已經知道了,但對它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記載上,沒有一個實際的或者更可以說是基本成形的概念,今天得以在眾多的參展文物中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實屬幸事、慶事。在我面前的金縷玉衣是由一塊塊紅白色的大小不一的玉石片組成,大的平均長約10cm、寬5cm,小的平均長約3m、寬1cm,最大的玉石片是腳底的那片,長約25cm、寬10cm左右,所有的玉石片,無論大小,厚度都不到1cm,表面光滑、紋理清晰。在每塊玉石片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米粒大小的孔,金絲穿過這個小孔,將所有的玉石片串連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將要穿戴金縷玉衣的人從頭到腳、絲毫沒有放過的包裹保護起來。能看出,展示在我面前的這件金縷玉衣是為男性製作的,因為在其大腿根部有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而形成的小筒子,用來盛裝男性的生殖器官。頭部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起來、按照人的五官巧妙的分開鼻、眼、耳器官,軀幹及臂膀、腿部用大塊的玉石片錯落有秩的穿接,手掌及腳部用大小不同的玉石片按照一定的順序交叉穿接、用一大塊整片的玉石片坐為腳底,腳趾前端用小塊玉石片豎立串起,使整個腳部能合適地放入。整個金縷玉衣渾然一體,大小不同的玉石片在金線的連線下有序地成為一個整體,緊湊而不擁擠的將穿戴的人包裹在金與玉的氛圍中。據資料顯示,這件金縷玉衣整整花費了當時數百名技藝精湛的玉石匠人兩年多的時間,花費的資產相當於幾百戶富裕人家一年的所有花銷總和。花費這麼大的人力、物力來製作出的金縷玉衣,顯示出當時的統治者希望通過這種外在的保護來達到自己屍骨永存的願望,但後來發上的事實可與他們的想法背道而馳,往往在他們穿上金縷玉衣不久的以後,他們的墳墓就被垂涎於墓室寶物的盜墓人所挖掘,寶物被偷盜,而他們的屍骨卻落的個蕩然無存的地步。

一件件的珍品,在我的眼底出現,一段段的歷史,在我的腦海中重現。宋呆瓷器珍品"官窯貫耳瓶"、兩漢時期的"碧玉谷紋璧"、唐代的"騎駝樂舞三彩俑、三彩馬"、商朝的"玉援銅內戈"、兩漢時期的"市樓畫像磚"、漢代青銅燈具"彩繪銅雁魚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牛車"、讓我痴迷的"四羊方樽"等等珍貴的文物,在我的面前一一閃過,讓我通過它們去解讀和感受那段昨日的輝煌,所有的這一切讓我留戀、讓我駐足、讓我忘記了去分辨左右兩個展室佈局上的不同,更讓我忘記了朝代的更替、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恍惚間不同朝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展現在我的面前,而我,也貪婪的呼吸著那已經久遠了的熟悉的祖先的氣息,深切感受著祖國母親的博大精深。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5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裡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說,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著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體,博物館裡的軟體也日益提高著。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反映著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說,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6

今天下午,我們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收穫了知識,得到了成長。 12點半,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坐上了大巴車。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剛一下車,我就被這巨集偉的建築深深地震撼了。一踏進大門,我就被它濃厚的文化底蘊所打動了。 中國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920xx年,20xx年開始翻新,20xx年竣工。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我們先到博物館的劇場,聽講解員的講座:如何合理地參觀博物館。然後,我們又去了4層的展廳,參觀了瓷器展廳。瓷器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漢文明展示的瑰寶

第一部分是顏色釉,顏色釉始於商代,在元代一度失傳,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重新發揚光大。商代時,人們發明了以鐵為著色劑的青釉。到了隋朝,人們發明了不使用著色劑的白瓷。隨後,又發明了以銅紅,鐵青,鈷藍,鉻綠和錳棕等著色劑。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難忘,因為它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讓我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是20xx年12月19日,寒流過後,天氣晴朗,很適合戶外活動,我也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跟著法學院黨支部和班集體一起去參觀省博物館,瞭解學習我們廣東獨有的嶺南文化的同時也隨便放鬆一下六級考試後的心情,就暫且把其當做是一次愉快的集體旅遊活動吧。

省博物館新館址位於舉辦今次亞運會的海心沙,在寬闊的廣場上還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亞運會舉辦後的情景,綠樹紅花,環境優美,博物館左手邊便是著名的“小蠻腰”。博物館西面是廣州歌劇院和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北與廣州圖書館新館相鄰,南瀕秀麗的珠江,隔江與海心沙旅遊公園相望,所處位置十分具有人文氣息。

新館建築結構新穎,設計獨特,總體來說呈現長方體,牆面用的是凝重的墨灰色,在白天裡給人一種古樸、冷靜、沉穩、久遠的感覺,就像經久不衰的歷史一樣。外牆上隨處可見霓虹的裝飾,雖然在早晨顯得不那麼的明顯,不過我可以想像其在晚上將會展現如何的一種光彩,因為有霓虹的映襯必定會使得黑色的博物館不至於隱退於黑夜之中,它依然散發著自己應有的活力,就像我們廣東文化一樣,不會因為黑夜而失去其本身應有的光華。

館內的設計寬廣而大方,預示著包容與海納百川,色澤依然選擇有色凝重、悠久的硃紅色木質顏色,也像歷史一樣莊重而沉穩。館內常設展覽分為三篇——藝術篇、歷史篇、自然篇。

藝術篇又分為一、《翰墨流芳:宋元繪畫與歷代書法展覽》二、《土火之藝——館藏曆代陶瓷展覽》三、《紫石凝英――館藏端硯精品展覽》四、《漆木精華——潮州木雕藝術展覽》

歷史篇又分為一、《廣東歷史文化陳列》第一篇“南粵源流”第二篇“揚帆世界” 第三篇“繼往開來”第四篇“粵海烽火”

自然篇又分為一、《自然資源展覽》 第一篇“我們的家園——地質地貌館” 第二篇“我們的寶藏——礦產資源館” 第三篇“石之精靈——寶石館” 第四篇“嶺南本草——中草藥館” 第六篇“陸生的動物居民們——陸生野生動物館” 第七篇“海洋動物世界——海洋館” 第八篇“探尋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館”

雖然藝術篇與歷史篇都讓我沉浸於我們廣東省深厚的人文氣息當中,但是真正讓我著迷的是自然篇的景象,我承認我高中時是以地理為專業科的,我對自然與地理有著濃厚的興趣,我沉浸於美麗誘人的礦產資源館以及寶石館當中,那些被精雕細琢過的抑或是最原始的石頭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也沉浸於虛擬的陸生野生動物館當中,即使那些都不是真的,甚至連標本都算不上,但是卻引來了很多人的駐足逗留,細細觀看逐一評論,其次海洋館與古生物館也同樣地吸引人,因為雖然不知道那些大型的動物骨架是真是假,但是真的有被壯觀和震撼到。

最後這次參觀真是收穫良多,獲益匪淺,以後也要多參加這些活動,開開眼界增進自己的見識。

08法學(3)班

——晨向陽光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8

“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教化,而在於啟蒙;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它有多巨集偉、有多現代、有多少古董,而在於它的思想、它的視野、它的價值觀、它帶給觀眾的啟迪和它所傳遞的精神,國家博物館觀後感。”——大花豬

中國國家博物館裝修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很期待。今年春節後終於開館,又適逢德國的啟蒙藝術展也在那兒開幕,於是今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

進去之後感覺這博物館被整得很巨大很現代,但半天看下來,德國人的啟蒙藝術展非常好,我們自己的東西卻很令人失望。

啟蒙藝術展分為9個部分:啟蒙時代的宮廷生活、科學的視野、歷史的誕生、他鄉與故鄉、愛與感傷、迴歸自然、陰暗面、自我解放與公共領域、藝術的革命。共有500多件展品展出,有許多名家名作,是迄今為止國外博物館在中國展出規模最大的一次。我個人感受是:與其說這是一次讓人陶醉的藝術展覽,不如說是一次給人以啟迪的歷史重現。這個展覽從以上9個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啟蒙運動時期歐洲人對人的價值、人的權利的發現和迴歸,對理性的追求,對科技的熱衷,對世界探索的狂熱,以及由此帶來的價值觀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世界觀的改變等等。內容豐富而不凌亂,條理清晰而富有創造力,讓人印象深刻。期間我偷拍了幾張pp與大家共享,因為沒用閃光燈,又是偷拍,難免有點虛,將就著看吧。

這是柏林街景的畫,明快的色彩,休閒的行人,讓人深切地體會到18世紀那種光明、自信社會心態,也反映出當時各階層相處融洽、各得其所的社會氛圍。

這幅畫既表現出和諧生活的場景,又表達了當時歐洲人對大洋遠處未知世界的憧憬,對世界探索的激情。

這幅畫描繪的是英國人第一次熱氣球試驗成功時的情景,觀眾們歡呼雀躍,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整個歐洲社會對科學、對航天、對創新的探索的無比高漲的熱情和勇氣。

啟蒙運動讓社會恢復了對人的關懷,這幅畫中的少女神情刻畫得非常生動,畫工細膩,簡直可與照片媲美。在這次展覽中,肖像畫不少。

幾個小孩在自然環境中玩耍,這種群像畫突破了以前肖像畫的單人套路,表現了啟蒙時期特別的人文關懷,也表達了盧梭倡導的迴歸自然的思潮以及當時人們對生活特別是小孩教育的價值傾向。

這幅18世紀的世界地圖給我很大震動,根據庫克船長3次環球航行的成果所作,圖上連我國的很多河流都繪出來,繪圖之精細,令人歎為觀止!可見當時歐洲的視野是多麼廣闊,思想是多麼開放,與同一時期我們大清帝國又閉關又禁海的夜郎自大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再看看我們自己的東西,有“復興之路”展、青銅器及佛像展、瓷器展,古代中國館還沒開張。

復興之路展最為冷清,基本上就是近代革命史的教科書,老套路:一上來就是鴉片戰爭,接著就是120xx年屈辱史,至於為什麼西方那麼強大,老能欺負人,卻隻字未提。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整個歷史過程的敘述既片面且了無新意,基本上與中國小課本一字不差。解放後的部分,就是為各代領導核心歌功頌德,更沒什麼看頭。最為諷刺的是,展覽中明文批判袁世凱“尊孔復古”,而國博自己門口就杵著一尊 9.5米高的孔子大像。

青銅器及佛像展和瓷器展裡,寶貝挺多,但盡是一件件器物的簡單陳列,解說文也是敷衍了事,你既無法把歷史串起,也無法看出其中文化和思想的演變,而且你還看不出一絲人氣!我看到的只有“權”(各式的鼎)、“力”(出土的兵器)、“權貴的奢華”(琳琅滿目的各色瓷器)、“偶像崇拜”(眾多雷同的佛像、菩薩像),連器物上刻的圖案、瓷器上畫的圖案也是龍、饕餮、花草,鮮見有人,更遑論平民了。唯一對我來說有點啟蒙的,竟是下面這幅“佛、菩薩造像各部位名稱”,真讓我難堪。

同臺演出的德國啟蒙藝術展,他們很優雅地把那段歷史娓娓道來,讓人回味無窮,相比之下我們雖聲勢浩大,卻水平拙劣。我去過悉尼和墨爾本的幾個博物館,那裡歷史沒咱們悠久,寶貝文物相當匱乏,不過在那裡一個博物館裡可能既有歷史,也有科技,也有考古,也有生態,甚至還有藝術,在其中你會看到歷史的演變,不同思想的碰撞,會獲得知識的啟蒙,得到藝術的薰陶,哪怕你看完無所收穫,但起碼你心情愉悅,不會反感。有人會說中西有別,那我們且不與外國比,就是跟陝西省博物館比,國博這個中國最高級別的博物館的水準也還是相差甚遠,這又如何解釋呢?

在我看來,博物館是何等神聖的地方,它對人的啟蒙作用不亞於一所大學。首先,博物館要講人話,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會講故事(不是編故事)。我在墨爾本博物館參觀時,在顯著位置竟是一匹叫Phar Lap的著名賽馬的標本(見下圖),以及有關它的故事的一系列物品、文字、視訊等資料。它出身“貧寒”——馬主用低價從紐西蘭購得,卻在1929-1931年短暫的3年間創造出無比輝煌的成績,成為當時澳洲人心中的英雄,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一匹馬就讓我們感同身受地體驗到經濟大蕭條時期澳洲人的心境,也讓我們瞭解了澳洲人樂觀、積極向上、陽光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態度。在講“Stolen generation”(澳洲白人政府在同化土著人政策實行期間強行將土著小孩帶走進行白化教育的那段黑暗歷史)時,他們不象我們教科書式的宣教和簡單粗暴的控訴,而是通過講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來感動觀眾,比如一位母親以為警察走了,就讓她的孩子們出來玩,結果一轉眼孩子們就不見了,痛不欲生,直到幾十年後才重逢,其文字配合著真實的物品和照片,催人淚下。就是這樣“萬惡”的帝國主義,她的總理在20xx年親自公開向土著人道歉,這更加催人淚下,讓人佩服於這個民族的自省精神和“萬惡的資本主義”的糾錯能力。

再次,博物館不能一味灌輸,要善於與觀眾交流,其展出手段應富有創意,比如墨爾本博物館中的熱帶雨林館,地方不大,但那兒除了有叢林、大樹、飛鳥之外,還在植被下面設計出土壤和小溪的截面隔著玻璃讓你看(就像我們在海洋館裡看海底生物一樣),對其中的生物還有詳細的文字解說;比如恐龍化石館,除了有各種骨架、詳盡的圖片介紹,還有兩名工作人員在現場一塊大土方里認真清理真實的恐龍化石,小孩們就在旁邊指指點點。他們用各種辦法來跟你互動,讓你感到它時時刻刻在跟你交流,而不是灌輸,而且最起碼你能知道它要說什麼。且不說它能讓你恍然大悟,醍醐灌頂,最起碼它能讓你在欣賞之餘若有所思,這已經足夠了。

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教化,而在於啟蒙;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它有多巨集偉、有多現代、有多少古董,而在於它的思想、它的視野、它的價值觀、它帶給觀眾的啟迪和它所傳遞的精神。花巨資剛翻新過的國博竟無半點人文關懷,無半點世界視野,無半點時代精神,讓我驚詫不已。一個連人話都不講的博物館,不要也罷。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9

1、有朋友在MSN上笑:鄒老師真勤奮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還在上網伏筆耕耘啊?

我倒誠實: 沒寫東西,呵呵,在看別人寫的,檢查一下自己的不足……

人家繼續:那還是勤奮……

哈哈,其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俺既懊惱自己沒有早點起來出去去什麼博物館看看,也沒什麼想法可以寫得出來的,只好在網上看別人的部落格。

主要是看別人寫去博物館的觀感。一般人其實很少去博物館的。只要去各種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了,各類博物館一般都是沒啥人去,顯得冷冷清清的。

去過的人,一般都是會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過程寫出來。我看著頗得教訓和啟發:有些博物館,看別人的敘述之後,我其實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則更加有興趣;還有的也太不正規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錢給假鈔什麼的,我要去的話,就得小心了,事先準備好零錢;還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機問題,還是角度問題,或者怎麼樣補救光線的不足?還有,大家去的都是一個博物館,但看到的東西,很多的觀感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那些我沒有看到想到,怎麼樣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維得以改進?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這裡大致總結一下:

2、 要解決“為了看什麼而去博物館”、“去哪些博物館”、“在博物館怎麼看”、“看完之後如何變成有用的知識”這些問題之後,博物館才真正實現了其社會價值。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點一滴去做,需要長期努力,還需要回顧和檢討改進。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點綴著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館。一百多家博物館,市外的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市內的鬧中取靜,不失幽雅。天氣適宜的週末,參觀博物館既能學知識,又能活動活動玩得開心。

博物館參觀竅門是:安排好時間和路線,博物館一般閉館較早,要想一天多去幾個,最好早點起,早出門,並安排好行程;還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館點打個電話,落實一下是不是開館,有些博物館正在裝修改造中,如果貿然前往可能撲空,還有就是關注當天的天氣和調整好自己的體能了,呵呵。

再有,一定要安排好行車路線,能節省不少時間和體力!還有要了解博物館大概有多大,根據自己的興趣等判斷大概要花多長時間,附近有沒有其他博物館,回來什麼路線,中午到哪裡吃飯等等。

最後,出發的時候別忘了換一雙舒服的鞋子,女性朋友最好穿平底鞋。北京很多博物院的各個展館比較大,要細緻地觀看一遍,可能要花費好幾個小時,小心別讓自己的腳受委屈。還有,衣服要可以穿脫的,因為很難講那個博物館的溫度會怎麼樣,有的過熱,有些很冷,我都遇到過。

3、 博物館不同於公園:博物館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很多,如果把參觀博物館等同於逛公園,那就錯了。逛公園,為的是單純的欣賞風景,娛樂放鬆身心,那走馬觀花地玩是最主要目的。博物館參觀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覽主題為背景,通過觀看和接觸展品,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作一定的瞭解,進而擴大視野增加個人的文化素養。參觀博物館是一種知識的薰陶和觀察自然與社會的一種方式,通過這個視窗滲透進歷史、人文、科學知識的源源活水,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還得有點認真的態度才行。否則,走馬觀花的看,您的參觀只是為博物館增加人氣,買票參觀的話只是為GDP的增長做貢獻,自己的收穫不大。

參觀博物館要想有更大的收穫,參觀前最好做一些相關的知識準備。有些展出可能是我們從來不知道的,會有些深奧枯燥,最好提前查閱一下相關的知識。最好參觀時能將知識和展品實物相結合,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調動眼睛去觀察,耳朵去聽(最好能找講解員講解或者租用自助導覽裝置),主動地思索問題。目前北京地區許多博物館已煥然一新,早已是散發無窮魅力融聲、光、電、多媒體和互動體驗等多種表現形式於一體的現代化館點,好多博物館提供動手區域(DIY)如果可以也多爭取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4、瞭解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學習,進行知識的深化,要有一定的物質準備,比如水,比如筆記本和筆,比如相機,帶了這些最好存包之後再入館參觀。因為博物館的每件展品都有其豐富的內涵,認真看完整座博物館的展品需要大量時間,因此攜帶包、袋就需要花費相當的體力。

留意博物館內的提示牌,非動手區的展品不能動手摸,萬一摸壞了俺們陪不起。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僅靠一兩個小時的自行參觀,很難有真正的收穫,而通過傾聽講解員的講解,邊聽邊看,參觀效果會更好。最好能聽講解員講解、跟著講解員一起走,聽他們的講解會讓你受益匪淺。

當然聽他們解說之前後,自己也可以一個人安靜地瀏覽一遍,因為解說不會每個展品都解釋的,很多他們會省略,那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品可以隨意看個夠。然而最愜意的應該是跟解說互動,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求教和討論。

語音導覽器,看情況吧,如果自己看不懂,就要去租的,一般都是租用一次20元左右。

5、參觀中帶著相機、筆記本等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拍攝或記錄下來。現在很多博物館不僅允許參觀者攜帶各種各樣的輔助參觀用品進去,而且往往允許照相,前提是不對文物造成傷害即可。到博物院參觀完後,如果有所感、有所得,那麼一定將您的感悟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深化記憶博物館知識,還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你的收穫並進行交流。

個別展覽所展示的展品因版權原因,博物館不允許參觀者拍照。特別是一些臨時展覽和引進展覽,主辦方一般都會明確要求不允許參觀者對展品進行拍照。那其實也沒關係,我看了下,就是再不讓照的,很多照片他們自己的網站上和網友的部落格其實都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此外,部分展品因為材料特殊,如古籍善本、織繡品等文物,都很怕光,在強光的照射下,會加速它們的“衰老”,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壞。因此,沒有很必要,不照也是做好事,遵守博物館的規定也是好人的表現。

先說這麼多,以後想到其它的再補充……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0

上週週末,我們班的黨員、預備黨員和積極分子一塊兒參觀了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感觸很深。國家博物館是原歷史博物館向四周擴建後重新命名的。站在國家博物館的門前,一種巨集偉、莊嚴的氣氛就籠罩在我身上。國家博物館的莊嚴肅穆與整個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建築和諧輝映著,彷彿與比鄰的毛主席紀念堂共同訴說著中國復興的辛酸歷程。 走進國家博物館,我的心陡然沉靜下來,長安街上喧囂的車流彷彿都化成了無聲的歲月之河。

首先參觀的便是復興之路主題館。主題館通過展出“復興之路”大型圖片、雕塑,結合聲光電,藉助珍貴歷史文物,向人們闡述了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的時代變遷,表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才真正走向獨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成為大國、強國。 在《復興之路》展覽中,我從首廳到尾廳,認真聽取專家的講解,認真觀看每一個階段的陳列,認真閱讀展覽中流動的沉重而恢弘的歷史。我仔細閱讀著每一件珍貴文物背後的含義,仔細聆聽著每一個講解背後的深遠意義。從鴉片戰爭到黨的成立,從黨的成立,到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國,到改革開放,到實現小康社會,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篳路藍縷,終於取得現在的偉大成就,這是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艱苦而又豪邁的過程。

中國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從一百多年前帝國主義入侵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飽經滄桑的歷史至今想起來仍讓人感到沉重.可中國人民最後還是站起來了,勇敢無畏地應對著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按自己制定的目標,一步一步認真而踏實地走著,慢慢實現著復興之路。

由於清朝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國家衰退,積貧積弱。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用堅船利炮叩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我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國家四分五裂,不斷被割地賠款,國之不國,人民苦不堪言。1920xx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腐朽的清朝政府。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挽救落後的中國,中國被北洋軍閥分割得四分五裂。就在中國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1920xx年五四運動的爆發為新的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打開了道路。1920xx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程序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從此,歷史的巨大重擔落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為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而奮鬥。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的勝利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分析了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會主義社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最後必然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在建國以後,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從改革開放偉大構想的提出到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確立,從一國兩制方針的構想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提出,中國根據國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針策略,為民族復興做出了不懈努力。在當時沒有先例,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中國摸著石頭過河,勇敢而理智地應對一切。 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學發展觀的建立,中國共產黨時刻都清醒地意識到該朝哪裡奮鬥,用正確的航標指引著中國人民的前行之路。

時至今日,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由原來的溫飽到現在達到小康,追求更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的享受,中國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中國第一個晶片的誕生,中國在科技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香港,澳門的迴歸,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與中國合作,中國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和世博會,都表現出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經融危機,區域性戰爭,恐怖主義,世界形勢複雜多變。然而中國在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時,表現出了不懼困難沉著應對的精神,這種民族精神使中國渡過了難關,走到了最後的勝利。 在取得了如此多成功之後,中國共產黨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提出了要戒驕戒躁,保持事實求是、認真務實的作風,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中國人民用清醒的頭腦向著民族的偉大復興繼續沉著而穩重地前行。

中國的歷史象一個幻燈,它在一片黑暗的背景上,放映出明亮的片子,展示那些造福的善人和天才的勇士們在怎樣走著荊棘路。這些閃光的圖片把各個時代、各個階層都展示給我們看。每張片子只映幾秒鐘,但是它卻代表中華民族的一段漫長曆程——充滿了鬥爭和勝利的歷程。中華民族曾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難,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必將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盛。

這次參觀國家博物館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實現復興所走的路的不易與艱難,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在面對困難和考驗時無懼無畏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如何一步一步實現的復興,增強了我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我們對我們的國家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祖國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偉大的祖國讓我充滿了自信與自豪,與此同時,我也感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責任。我要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養,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1

在經歷了緊張而多采的學年之後,暑假來臨了。響應一直提倡的素質教育,學生實踐能力。學校特組織了十七支社會實踐隊伍,奔赴各個不同的崗位。我所在的經濟系組織的濟南市博物館講解員隊。

濟南市博物館座落在美麗的千佛山腳下,始建於1595年,八十年代遷到此處。內有館藏文物萬餘件。分上下兩層,下層是曾經轟動一時的“洛莊漢墓精品展”,內有“龍馬當盧”,“西漢編鐘”等國寶級文物。上層是“古城輝煌”文物展,所有濟南市代表性的文物。

新時代的大學生,在實踐中要體味過程,更重的是要從中問題,解決問題。次活動中我一直注意著博物館的工作,從中也發覺了不少的問題,比如:(一)經濟效益太差

博物館是很特殊的組織,每年都會撥專款來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文物的費、日常開支等。博物館之,主要目的是展示文明史,培養公民愛國主義情操。場經濟的,還抱著計劃經濟下的落後思想,不會讓餓死,那可以說是完全與時代脫節了。萬一失去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恐怕都要喝西北風去了。這麼好的博物館,有時甚至一整天都人來,這簡直太可怕了。原本是主營收入的門票,竟然可以忽略不記,這使不去思考如何招攬顧客,如何經濟效益。

(二)工作人員問題嚴重

博物館裡的警衛,大受過專業訓練,警衛年紀十幾歲,像的孩童警衛怎能擔負起保衛文化遺產的重任呢?而管理人員對古文物一知半解,人是計算機系畢業的,兩種格格不入的專業,怎能激發他在博物館工作的熱情呢?

除了工作人員個人素質偏低之外,人員的整體調配也有。警衛和管理員人數太多,值勤的警衛每次有五、六名,管理員也有四、五名。而講解員一名,不成比例。

(三)開館、門票價格不理想。

濟南市博物館一年四季使用著的8:30―17:00(週一休館)這段正是大多數市民上班、上學的。很少人會去博物館而請假、曠課。這就了矛盾。

門票價格是的,平時成人10元,學生5元,節假日成人5元,家庭套票10元。的票價了的市場細分,但完全可以再細一點。比如對外國人的和人的可以不同,重大節日和平時時可以不同,集和個人可以不同。

當然了!只是一小問題。我往往一件事的問題就像一塊大玻璃,只要一點被擊碎,其餘的地方也很容易就碎了。博物館中的問題這塊大玻璃,要被擊碎,也要抓住一點――增收。

我特建議:

(一)精兵簡政

人員過多,過雜。無疑是落後體制下的老毛病了。多而無用,雜而亂,了管理系統不暢,人們懶惰的心態。要想,跟隨時代潮流,精兵簡政,使多餘得人下崗,在崗人員也會競爭意識,塌實工作,既了,又可節省一筆開支。但也可以以公開招聘的,招收量本專業,愛好歷史的人員。補充了新鮮血液,也可帶來新的生機。

(二)加大宣傳,門票收入

增收,主要是參觀人數太少,有些人想參觀洛莊漢墓,可不知道在哪裡,大人連洛莊漢墓是都不知道。這就暴(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祕書不求人”)露出問題――宣傳。可以登報紙,發傳單等來知名度。登的文字也要有策略,多寫文物的轟動效應,和對孩子的教育意義,那些文物的出土,形狀完全可以忽略。也可以去找旅行社,學校之類的組織,把推銷出去,有大團來參觀,就可以有穩定的收入。

(三)和票價

要想解決剛才提到的上的矛盾,指望參觀者,只能對開館作,可以考慮把閉館延長至晚上8:30對上班、上學族是吸引,可以到一想來而問題而來的那參觀者。

來博物館參觀的人中,外國人有比例。來的目的是想文化,對門票的價格並不太在意,完全可以把節假日對外國人的成人票在10元。對學生,或是組團的參觀者,則可以把價格再降,使雙方而持續的關係。

(四)多途徑組織收入

據我所知,除了撥款和門票收入以外,博物館竟然毫無收入。可在我看來可以增收之處卻不少。比如博物館旁邊有好多空置的庫房,可以庫房組織,書法展、繪畫展之類與周圍濃郁文化氣息相的展覽,的房間可以改老年人活動中心。購置象棋,撲克之類的娛樂用品,可以起服務、奉獻社會的形象,吸引客源。至於經費,可以以股份制,在工作人員中籌集,待將來回報再按比例反還。

(五)在職人員素質,形象

警衛要必要的安全訓練,值勤時站有站樣,服裝要,利索。有人沒人樣,要從心中提醒,知道擔負的重任,萬不可懈怠。管理員和講解員的文化素質要過硬,要對館藏文物的知識一清二楚。歷史知識考核,以督促專業知識的。

(六)體現市博,靈活應變市場

濟南市博物館裡的展品,自去年至今從未更換過,要知道古文物並的生活有用品,參觀一次,在很長一段內不會再來了。這就要求,文物要更換,偌大的洛莊漢墓,幾千年的濟南文化,應該是有東西可換的。

市博物館旁邊的省博物館是不提到的,憑這它十餘萬件的館藏,和“省”字的開頭,確實搶走了市博物館的不少客源,但並不規模大就肯定有優勢。市博可以它小而靈,小而專的。要“靈”活迎合市場的需求,把人們關注的文物租借展覽;“專”門展示地域的文物,不與省博衝突。

我對博物館的不成熟的建議,學經濟的我次這類看法,有些還欠考慮,但我了一次鍛鍊的機會。其實這次社會實踐我的還不止,我覺得張大了,懂得了家長工作的艱辛,了交際能力,我真慶幸有機會參加這次實踐,希望以後還有機會,有機會在的,為社會微薄的力量!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2

星期日上午,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我和家人驅車前往自然博物館,進行參觀。

我們參觀了恐龍展,物種起源展和海洋生物展。最令我感興趣的就屬恐龍展了。

當我們進入恐龍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紅銅色圓球,圓球上凹凸不平,仔細辨認,才發現那原來是遠古時代的地球,上面一大片連在一起的凸起是大陸,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哥白尼的“大陸漂移說”。遠古時代的大陸經過了數億年地殼變動,才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從地球旁邊穿過,放眼望去,正前方是一幅巨大的恐龍骨架,四周是繪有恐龍的圖片和文字說明。巨大的恐龍骨架周圍和下面都是大小各不相同的恐龍骨架化石。那個巨大的恐龍,脖子長長的,在大廳裡盤了起來,最前端有一個小腦袋探了出來,這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馬門溪龍。在馬門溪龍的腳下趴著的有原角龍、馳龍等,緊挨著它們的有一隻禽龍,它的兩隻前爪伸出,翹著那鋒利的大拇指,好象在說:“你們如果有誰敢來侵犯我的話,這對大拇指會毫不留情地扎穿你們的脖子。”

從恐龍發展史的介紹上,我知道了恐龍從三疊紀晚期出現,到侏羅紀時期的繁榮昌盛,再到白堊紀晚期的滅絕。它們的滅絕,有的說是因為行星撞擊地球,有的說是火山爆發恐龍的食物沒有了,有的說是大陸漂移。恐龍真是一個奇妙的物種。

這個展廳也很奇妙,走著走著,旁邊就會突然出現一個門,門裡總能有一些奇妙的東西。穿過一個小門,裡面露出一個洞口,我們還沒進去,就聽見一陣陣低沉的叫囂聲,進去一看,原來裡邊是一個恐龍公園,有一些模擬的機器恐龍。我最先看到的,是一隻暴龍,嘴裡叼著一隻小恐龍,頭左右晃著,嘴一張一合,彷彿在耀武揚威。在這塊恐龍“戰場”的旁邊,有一隻三角龍,不停地轉著脖子,晃著頭上三個利劍一般的長角,很平靜的觀看著這場爭鬥,雖然模擬的恐龍做得很粗糙,但是仍然很有意思。

恐龍公園裡還有一個小平臺,上面有兩個恐龍頭,上去一看,原來是一個小遊樂專案,名字叫“以恐龍的眼睛看世界”,我湊上去,眼睛貼在恐龍頭後面的觀察孔,哇噻,太有意思了,兩隻眼睛看到的是兩邊不同的景色。在這個小平臺上還有一個製作恐龍紀念幣的地方,我也做了一個三角龍的紀念幣。我先把一枚沒有圖案的橢圓形硬幣擲進機器,然後轉動機器旁邊的手柄,轉了幾下,只聽“當”一聲脆響,三角龍的紀念幣就出來了,圖案真的很逼真,我很喜歡。

參觀結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裡浮想聯翩,想到了恐龍滅絕是由生存環境變化而造成的。地球已經經歷了六次物種大滅絕,無一不是由於環境的變化造成的,可見環境對地球生物的重要。我們正處在第七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平均每天有一種生物滅絕,很多都是人類的行為破壞生態平衡而造成的,所以,我以一名國小生的身份呼籲大家:“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這次參觀真好,既大飽眼福,又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有所感悟,真是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