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5.42K

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一部中國改革開放史,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史。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伴隨著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黨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程序,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論成果。在黨的十七大召開之際,回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對於更加自覺和堅定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是有意義的。

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在社會主義遇到嚴重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開始的。國際上,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各國,由於體制和機制僵化,導致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在國內,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域性性的錯誤,使社會主義事業遭受嚴重挫折。這就給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瞭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歷史性課題。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和推動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極大地解放了人們被束縛已久的思想。在此基礎上,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戰略決策,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方針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要求,並在事實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從而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撥亂反正,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建國以來的許多歷史遺留問題。與此同時,農村改革逐步推開,對外開放也邁開大步。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黨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日益深化。1979年3月,鄧小平強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一定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1982年,他又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從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到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有了多方面的推進:

一是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概念。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針的決議》,再一次明確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三大報告全面系統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為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是重申了生產力的標準。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指出:“一切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東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會主義所要求的,或者是社會主義所允許的。一切不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東西,都是違反科學社會主義的,是社會主義所不允許的。”這就為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價值判斷標準。

三是破除了社會主義必須是單一公有制的觀念。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國現在的個體經濟是和社會主義公有制相聯絡的,是社會主義經濟必要的補充,是從屬於社會主義經濟的。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報告不僅提出要繼續鼓勵發展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還提出要繼續鼓勵發展私營經濟,並認為私營經濟是公有制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

四是提出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明確認識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提出:“新的經濟執行機制,總體上來說應當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這就實際上提出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國家調控的市場經濟。

在上述理論成果的基礎上,黨的十三大概括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並首次將其命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1989年的政治風波後,一些人對改革開放提出了姓“社”還是姓“資”的疑問。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他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鄧小平的談話,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2月28日,以中央檔案的名義將談話印發全黨。6月9日,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發表講話,提出深刻領會和全面落實鄧小平重要談話精神,把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搞得更快更好。

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召開。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大會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寫入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誌,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但是,由於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明晰產權和股份制改造,由於個體和私營經濟在黨的十四大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姓“社”姓“資”的爭論之後,又出現了姓“公”姓“私”的爭論。在此情況下,1997年5月29日,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旗幟不動搖,堅持黨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要樹立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當代中國和世界實際問題的正確文風,摒棄單純從馬克思主義書本里的片言隻語找答案的做法。他還指出,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一切反映社會主義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這一講話,澄清了一些困惑人們思想的迷誤。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召開。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稱謂,明確把這一理論當作指引黨繼續前進的旗幟。指出,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大會通過的黨章修正案,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進一步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大會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會確定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認為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會還明確了我國跨世紀發展的奮鬥目標和任務。這樣,黨的十五大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保證。

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同時,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還以很大的精力關注和研究加強執政黨建設的問題。XX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XX年7月,在紀念建黨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他又進一步作了全面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和中國社會深刻變化的基礎上,在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XX年11月,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做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一系列戰略部署。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全面拓展和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發展歷史的簡要回顧可以看出,我們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開闢這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堅持了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始終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自己的最高追求。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會不斷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黨才會始終得到人民的信賴與擁護。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