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精選18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58W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

校長關於“雙減”政策的心得體會“雙減”政策與“五項管理”均是以“小切口”撬動“大改革”。實驗學校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雙減”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多措並舉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一是抓好課堂主陣地,教師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做到每節課準備充分、知識儲備豐富、能力訓練到位,打造充滿“掌聲、笑聲、辯論聲”的生命高效課堂,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保證學生“吃飽”“吃好”。二是加強課後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學校發揮本校教師自身優勢,豐富課後服務供給,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科學實踐,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幫助家長解決放學後接送學生的實際困難。三是完善作業管理,深化評價改革。形成並完善學校作業系統,減少作業總量,提升作業質量。同時,探索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跨學科作業。看似一個點切入,實則是需要課前課中課後、學校家庭社會,全鏈條、全過程、全員的系統工程,根本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心實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精選18篇)

作為一名教育人,深刻體會到此次“雙減”工作是我黨為人民服務的深刻體現。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減負工作,但由於社會現象和一些培訓機構等的虛假宣傳,造成家長焦慮,被裹挾給孩子報補習班,導致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非常嚴重。此次黨中央關於“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就是要減輕學生校內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徹底治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和部分校外培訓機構借教育之名侵害人民利益的問題。體現了黨中央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決心和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 “雙減”政策落地之後,學生們作為教育的直接參與者與受益者,將會有著更好的成長環境,在學科培訓亂象得到整治之後,憧憬更多的孩子在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展示自己的天賦,激發自己的潛能。

今後,我們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從國家大局,努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一份力量。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2

新課程背景下,對中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我在英語教學這塊田地裡默默耕耘了多年,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針對國中英語教學心得總結以下幾點。

一、強化教學必須追求有效的意識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理論,感觸極深,所謂"有效",只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在我們的國中英語課堂中,課堂教學投入高、收效低、“出力不討好”的尷尬現象也時常可見。因此在教學中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怎樣教學才是最有效的。

在備課階段就要為有效教學做好準備。新版新目標英語課本每個單元大致分為:新授課,語法課,拓展課,閱讀課,寫作課和複習課。每種課型都要有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重點,當然,提前找出要求背會的單詞、重點片語及短語、語言交際運用的句子、語法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其次,對所教內容的方法、形式、活動內容、容量及課時安排、都進行細化。

同時在進行教學階段,要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二、重視語言情景的創設和利用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重視語言情景的創設和利用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語言情景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英語學習主要分為詞彙、語法,閱讀與作文四部分,同時聽力也很重要,詞彙是基石,沒有一定的詞彙量,其餘都學不下去,因為中國人學外語最困難的是缺乏語言環境,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語言情景的創設。電腦和英語結合後,使多媒體教學方法開始成熟,我們開始結合教材,挖掘教材,製作課件,從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遊戲、競賽、問題,發展學生橫向、類比聯想等思維,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還能就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結合英語去創造、去探索,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在課堂上老師要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課件以及身體語言創設了比較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並利用情景講解語言知識,進行技能訓練,使教學內容既簡潔清晰,又形象生動,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語言運用的情景之中,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覺地吸取和操練,不斷提高聽、說、讀、寫等運用語言的能力。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某種目的後的愉快。這是中學生的齡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要使學生能夠在40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演、自己去體會,做到教學情境化

同時課堂儘量英語化,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為了使學生的思維儘快地與英語聯絡起來,在英語課堂組織教學中要儘可能使用英語,做到課堂英語化,以排除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中學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期之一,儘管學生掌握的單詞和句型甚少,但我們應該從第一節課起,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由於這時所學的一般都是具體的單詞和簡單句子,教師完全可以藉助於直觀手段來教,幫助學生儘快完成對內容的理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等形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直接理解、直接學習和直接應用英語的習慣,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語的思維能力。

三、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課堂上要儘可能的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對於他們的表演要及時給與評價。每當此時學生們都會因為得到表揚而表現出無比的自信和滿足,對今後的英語學習更有興趣更有信心。因此激勵性評價教學不但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得到滿足,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當然,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所回答的問題不能一樣。對於優秀生應該為他們補充一定的課外內容,進一步提優。而對待學困生,則應著眼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比如單詞,短語和句型的聽說讀寫,經常要和他們複習,記憶方面要多下功夫。注意他們取得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教學工作千頭萬緒,實施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還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計劃要全面,要有針對性,紮實到位,檢查工作要及時,較快地適應教材及學生的變化。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對待學生和工作恪盡職守,求實認真。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根本宗旨和目標,切實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3

三年來的英語教學實踐,使我有了不少體會和感想。同時它使中國小外語教學在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可以說,新教材的推廣和使用推動了外語教學朝著素質化教學方面邁進。

一、觀念的變化

第一、新教材使我們能做到真正意義上教英語,而不是教有關英語的知識。我們有了這樣的共識,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交際能力的發展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的。過去在我們的外語教學中普遍地存在著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外語課堂教學的中心圍繞著語言知識的講解,句法的分析以及解題技巧的培養。學生背了不少語法規則,可往往一進入真實的交際環境中,常常是不知所措。以閱讀能力為例,過去的課文教學很少注意到培養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了講解句法結構和詞彙典型例子。學生學習文章往往是為了通過它們學習語法和詞法,而不是為了提高閱讀能力。新教材採用話題、結構和交際功能相結合的路子,並輔以一定的知識傳授,不僅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更注重的是讓學生通過語言知識是培養英語交際能力的基礎,基礎不等於能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基礎。訓練學會怎樣使用語言進行交流思想和情感,怎樣獲取資訊。例如在unit10(a hobby),period這一課的課型是閱讀課,課文給出的閱讀資料就是同學們熟悉的a hobby ,在這基礎上就能做到既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夠把知識及時得應用到實際上來。

第二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的學習必然要包括對文化的學習。交際能力的最終體現則反映在能否準確、恰當和迅速地交流資訊和感情。跨文化意識的教育正受到外語教師的極大關注。一概否認過去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是不符合事實的。一個社會文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語言中來,所不同的是過去中學外語教學中,沒有讓文化意識的教育“顯性”出來,最多是比較一下漢英在語言結構上的異同,很少關注文化上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傳授文化知識的培養文化意識的自覺意識,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在交際能力方面打了折扣。當我們把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作為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時,我們發現學習一種外語不僅學習它的詞彙和語法規則,它還涉及到語言以外的文化規則。跨文化間的人際交流離不開文化的理解和溝通。如交際中是否得體,是否符合習慣,這就要求學習者瞭解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瞭解該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不少語言教學研究者把文化理解能力看作是語言交際能力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因為文化是一個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民族傳統的延續的手段,也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所必須遵守的約定俗成的社會準則。沒有這種文化意識就會導致在跨文化的交流時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有時會使交流出現障礙,使交流中斷,甚至產生誤解,這就是所謂的“文化休克”。有人認為,在同外國人交流中,他們一般能容忍我們在說外語時出現的語音或句法錯誤,而對文化錯誤卻常常耿耿於懷,因為它不合他們的交際規則,在其文化習俗上不可接受,甚至在價值體系上產生衝突。這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鑑賞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對提高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講到天氣這一單元時,我們教師一般都把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天氣做對比,讓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外國的文化知識。再例外,在講到乘車時,我們一般都把中國和英國乘車方式作對比。在配套材料中有一組對話“here’s our present for you, miss zhang. we hope you like it.” “thank you very i open it?”雖然是一段簡單的對話,但是裡面就包含了文化差異的問題。在中國,一般人們在收到禮物的時候都不會當面開啟,以表禮貌,但是在外國的文化當中,人們在收到禮物的時候都會當著客人的面把禮物拆開,還要表示非常喜歡禮物,這樣才會使客人感到高興。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與文化關係密切,掌握語法有助於語句結構的正確,而熟悉有關文化知識有助於理解和表情達意。

第三、新教材努力地使課文內容集現實性、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和文體性一體、現實的題材。實用的語言使學生對新教材感興趣,通過學習,立刻能把學到的語言知識用到交流中去。

舊教材中也有不少在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上較好的文章,例如,book4 unit5 thomas edison 。但總體上說,所選文章比較陳舊,缺乏時代感和現實性,有些故事學生早已聽過,難以對學生產生“資訊溝”(informationgap). 在新教材當中使用了大量的學生喜歡的人或事,例如,著名乒乓球運動員王楠、張怡寧、中國宇航員楊利偉等著名人物,美國著名網路工程師撲爾蓋茨等。這種素材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學到了知識。

二、方法的變化

教學方法是伴隨教學觀念的改變而變化的。開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具體的表現就是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變。

過去外語教學的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忽視了教學中實踐活動在學生認識發展中的作用。“教師的目標是把詞彙和語法規則授給學生,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常常是為了通過考試而不是為了在日常的交際中使用語言”因此,外語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教師講解,學生背記。新教材為教師的語言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形式。我們體會到學生的活動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過程。語言活動有兩層次意義:“一是把聽說讀寫作為手段使學生通過練習掌握外語的規則,學會正確的用法;另一是把聽說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接近真實的交際練習中訓練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用法側重語言形式,培養語言能力;使用側重語言功能,訓練交際能力。”學生活動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打破了過去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的角色。教師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改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活動的組織者。師生的關係有過去的單一關係——師生問答變成不僅有師生關係,也有學生和學生的活動,如:雙人活動,小組討論,全班活動。活動形式由教師的講解變成不僅有教師的講解,學生有表演、討論、辯論模擬採訪等活動。這不僅僅是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訓練使用語言的能力。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4

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一學期下來感受和體會頗多,現將有關情況作個簡單介紹,與各位同仁交流研討。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1)、(2)班的英語教育教學工作,這兩個班有九十七名學生,他們基本都來自農民家庭,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較薄弱,這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2)班,學生的基礎不緊湊,最好的在(2)班,最差的也在(2)班。而且差學生的數量比較多,出現了斷層現象。讓人無法下手進行有效的教學。

針對這樣的現狀,我採取了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措施,根據學生的基礎,我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每天安排不同層次的任務,佈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的進步。絕大多數農村學生上國中前英語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本書龐大的詞彙量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對於音標的掌握更是十分艱難。所以在課堂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要花一節課左右的時間來教學生學音標,讀單詞,往往效果還不理想。而等到下節課來進行操練的時候,學生仍然會在生詞處卡殼。在課堂上我努力幫助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對話,有的同學就比以前顯得有信心了,到後來這些同學都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這是讓人感到欣喜的一個成果。只要他們自己加把勁,我想對他們來說會提高的快的多。與此同時,我還不忘提高好學生,把原來的好學生想辦法再提高。讓學的較輕鬆的同學試著回答較難的問題,儘管有時候設計的題目有些難度,但經過引導,他們還是能做的出來,這一點也是可喜的。另外,我還要求學生背誦當天學過的內容,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對話,每一篇短文,來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語感,我認為這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本冊書共10個單元,教材內容太多,時間不夠。那麼按規定的每週5課時算,共計90課時供八年級第一學期使用,除去國家法定假日和平時的階段考評和試卷、配套練習的評講,滿打滿算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鑑於這一種情況,也為了學生更牢固地打好基礎,我只能加班加點地“開小灶”,利用早讀課、晚自習時間,補充習題,強化訓練。我精疲力竭,但往往還是事倍功半。

新教材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奠定基礎。我的理解是“全體學生”是量。“全面發展”是質。質和量要一起抓,一個不能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由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逐漸變成獨立學習。同時比以往的教學我們還更應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為學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以寬鬆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不用訓斥性、譏諷性語言,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使用侮辱性的語言,多用鼓勵性話語,多給他們語言實踐的機會,少用命令式的語言,多用建議性語言。

在英語教學實踐的道路中,我不斷探索,學習和研究,雖然很苦、很累,但同時我看到了學生們在一天天的進步,英語表達一天比一天好,我深深地感到了一種自豪和幸福,我願意永遠做一名英語教學孜孜不倦的實踐者,永遠體味著教學的快樂。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5

國中生學英語的情況很特殊,經歷了國小階段簡單的英語學習之後,開始進入到國中階段的正規系統的學習,國中階段的學習狀況非常重要的,它是英語的打基礎階段,

要勤學苦練。學英語沒有捷徑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語,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非下苦功夫不可。下苦功夫就是要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使各項技能達到純熟的地步。語言知識應該瞭解,但不下苦功在聽、說、讀、寫上練習,僅靠死記硬背一些孤立的單詞、一些語法條條,是很難掌握英語這一交際工具的`。應該是Learning English而不是Learning about English。就像學游泳、跳芭蕾舞一樣,對其理論掌握再好,不通過反覆訓練是永遠也學不會的。

要持之以恆。學習英語既然是練功夫的過程,就並不是那麼輕鬆。要不怕困難,堅持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要日積月累,付出長期的努力。人貴有志,學貴有恆。

要過語音關。語音是學習英語的第一關。不掌握正確的發音,就不敢大聲朗讀和對話,句子不能上口,後續的訓練就難以進行。要仔細聽老師的發音和錄音帶,大膽實踐,反覆模仿,對比糾正。不要怕出錯。對中國學生來說要達到發音完全正確並非一日之功,要有信心,有耐心就一定能夠成功。

注意英語和漢語的區別。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系統。如英語語音中的短母音、子音連綴,以摩擦音、破擦音收尾音節等在漢語中都沒有。英語有形態變化,如名詞複數變化、動詞時態變化等,而漢語基本上沒有。英語語法和句子結構同漢語也存在著一些差異。中學生的漢語習慣已相當牢固,對英語學習有一定的干擾作用。從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用漢字注音,不要用漢語句子套用英語句型。一旦通過大量的閱讀,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併產生英語語感,就會逐步減少犯“中國式英語”的錯誤的機會。

掌握規律,事半功倍。雖然學習英語沒有捷徑可走,但掌握英語語言的規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記憶單詞,要將單詞的讀音和拼寫之間的關係聯絡起來,即掌握拼讀規則,按字首、字尾同詞根或詞幹的複合關係,按反義、同義和同音關係,以及按單詞在句子或語言環境中的關係來記單詞就很容易記住,也有興趣。學習語法也是一樣,掌握詞形的變化、句型的變化是學習語法的關鍵。規則很多,各種規則也有例外,要靈活記憶,不能死記規則,以偏概全。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6

國中生的求知慾非常強烈,對新鮮事物的聯想力也很豐富,很多課本中出現的生活性詞彙在短時間內便能掌握,所以老師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付學生們提出的各種課本外的問題。另外,課本的另一特點便是內容貼近生活,所以老師在課堂中如果能夠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些實際情況予以結合,那麼更加能夠產生吸引力,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現在,我們也鼓勵學生們多閱讀課外比較淺顯的英語讀物,推薦訂閱英語報,一方面可以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增加詞彙量,為今後的課堂教學做準備。

在課堂上課時,國中學生是喜歡有趣味的活動,長篇大論是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的,因此,老師除了知識點的準備之外,認真考慮設計課堂活動也是很必要的。預備和七年級的教材內容本身就比較生動活潑,所以上課時要多鼓勵他們舉手發言,進行學生間的配對對話練習,結合課本內容組織一些小範圍的調查、猜謎,或者短小的英語小品表演,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八年級開始,課本課文的形式漸漸與高中模式接軌,但如果上課時也像高中一樣重點強調語法知識,那麼學生很容易變得思想分散,而且根據國中生的英語基礎,無法接受較為系統的語法知識,只有把語法點結合到令他們感興趣的操練中,經過多次的重複練習,才能在學生的腦中形成概念。所以,國中的課堂一定要組織的活躍一點,從而讓學生能在一個較為輕鬆的環境中掌握的知識。

雖然國中學生在學習態度和學習要求方面,與高中生相比,更加能夠接受老師和家長的意見和教導,但是,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又普遍存在健忘的毛病:對於課文中的生詞和句型,他們有較強的短時記憶能力,可老師們都很明白,過兩、三天或一個多星期之後,遺忘程度是百分之百,所以,國中教學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不斷反覆。除了把近期所學的課本內容反反覆覆的通過默寫、背誦進行強化之外,在新知識的教授同時,把以往幾個學期裡所學過的知識點在課堂裡有機的結合,進行書面和筆頭的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校內除了期中、期末兩次綜合性的測試之外,每月組織的月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老師能及時瞭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尤其對國中學生而言,題目難度可以不大,但是重要的知識點的重複出現能幫助學生加強長久記憶。此外,定期進行單詞測試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以此督促學生養成經常溫習所學過的詞彙的好習慣。

在國中上課還有一個關鍵點便是如何把握課堂的紀律問題。如同前面提到的,國中的課堂不能過分沉悶,國中學生還未脫離兒童的特性,枯燥單調的講解一定會使他們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這樣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不理想。但是45分鐘的課堂時間也不能完全用於遊戲活動,過多的活動也會使他們過度興奮,從而使課堂紀律產生混亂。所以,我們應當把握好尺度,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7

從過來的這一學期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幾次月考的成績。整體的英語教學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一、對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夠。課前準備不足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國中生的求知慾非常強烈,對新鮮事物的聯想力也很豐富,很多課本中出現的生活性詞彙在短時間內便能掌握,有時上課前做的準備不足,學生們提出的各種課本外的問題根本沒有想象到,導致課堂效率和課堂氣氛受到影響。今後的主要目標還是放在如何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如何指導好學生在教學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上多下些功夫。

二、作業批改不及時,由於自已在工作中的懶惰思想,導致有時學生交的作業當天不能及時批閱,學生們沒有趁著剛寫完的勁頭去改正,時間略一長,就把東西忘了,導致最後的作業效果不強。目前兩個班學生才40幾個,從作業的質量和數量上,要更加嚴格要求,對自己的批改也應更加嚴格要求。

三、基礎知識打得不牢,從目前的複習過程來看,學生們對所學過的知識掌握的不牢固,無論是語法還是詞彙都沒有達到應該具有的知識水平。因此,從補課期間,就開始對以前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們該背的背,不管學習成績高低,一律看待。效果應該會很明顯的。

四、輔優扶困做得很不到位,從期末考試的成績來看,優秀生沒有達到優秀生的標準,學困生也沒有上來。說明這方面的`做法是失敗的。今後的主要精力課堂上要照顧大部分中等生和後進生身上,課下多找些資料給優秀生去指導,去向他們提更高的要求。這樣才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五、學生的思想工作沒有做好,現在好多學生不但是中等生,連部分優秀生的思想狀態還沒有緊張起來。如果繼續這樣的話,會考的成績很難想象。不要認為只有班主任才對學生做思想工作,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師都有教育學生的責任。同時思想工作做到了位,首先對自己的學科教學的益。為此,每天堅持找一兩個學生談心,找出他們的思想問題,注意幫助他們樹立會考的思想。堅持每星期都對自己的英語學習過程當中出現的主要思想問題班內強調。使他們的思想得到統一,這樣自己的教學才會減少阻力,才能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五年來的英語教學實踐,使我有了不少體會和感想。同時它使中國小外語教學在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可以說,新教材的推廣和使用推動了外語教學朝著素質化教學方面邁進。

一、觀念的變化

第一、新教材使我們能做到真正意義上教英語,而不是教有關英語的知識。我們有了這樣的共識,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交際能力的發展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的。過去在我們的外語教學中普遍地存在著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外語課堂教學的中心圍繞著語言知識的講解,句法的分析以及解題技巧的培養。學生背了不少語法規則,可往往一進入真實的交際環境中,常常是不知所措。以閱讀能力為例,過去的課文教學很少注意到培養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了講解句法結構和詞彙典型例子。學生學習文章往往是為了通過它們學習語法和詞法,而不是為了提高閱讀能力。新教材採用話題、結構和交際功能相結合的路子,並輔以一定的知識傳授,不僅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更注重的是讓學生通過語言知識是培養英語交際能力的基礎,基礎不等於能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基礎。訓練學會怎樣使用語言進行交流思想和情感,怎樣獲取資訊。例如在unit10(A hobby),period 2。這一課的課型是閱讀課,課文給出的閱讀資料就是同學們熟悉的A hobby ,在這基礎上就能做到既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夠把知識及時得應用到實際上來。

第二、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的學習必然要包括對文化的學習。交際能力的最終體現則反映在能否準確、恰當和迅速地交流資訊和感情。跨文化意識的教育正受到外語教師的極大關注。一概否認過去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是不符合事實的。一個社會文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語言中來,所不同的是過去中學外語教學中,沒有讓文化意識的教育“顯性”出來,最多是比較一下漢英在語言結構上的異同,很少關注文化上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傳授文化知識的培養文化意識的自覺意識,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在交際能力方面打了折扣。當我們把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作為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時,我們發現學習一種外語不僅學習它的詞彙和語法規則,它還涉及到語言以外的文化規則。跨文化間的人際交流離不開文化的理解和溝通。如交際中是否得體,是否符合習慣,這就要求學習者瞭解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瞭解該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不少語言教學研究者把文化理解能力看作是語言交際能力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因為文化是一個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民族傳統的延續的手段,也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所必須遵守的約定俗成的社會準則。沒有這種文化意識就會導致在跨文化的交流時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有時會使交流出現障礙,使交流中斷,甚至產生誤解,這就是所謂的“文化休克”。有人認為,在同外國人交流中,他們一般能容忍我們在說外語時出現的語音或句法錯誤,而對文化錯誤卻常常耿耿於懷,因為它不合他們的交際規則,在其文化習俗上不可接受,甚至在價值體系上產生衝突。這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鑑賞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對提高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講到天氣這一單元時,我們教師一般都把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天氣做對比,讓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外國的文化知識。再例外,在講到乘車時,我們一般都把中國和英國乘車方式作對比。在配套材料中有一組對話“Here’s our present for you, Miss zhang. We hope you like it.” “Thank you very I open it?”雖然是一段簡單的對話,但是裡面就包含了文化差異的問題。在中國,一般人們在收到禮物的時候都不會當面開啟,以表禮貌,但是在外國的文化當中,人們在收到禮物的時候都會當著客人的面把禮物拆開,還要表示非常喜歡禮物,這樣才會使客人感到高興。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與文化關係密切,掌握語法有助於語句結構的正確,而熟悉有關文化知識有助於理解和表情達意。

第三、新教材努力地使課文內容集現實性、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和文體性一體、現實的題材。實用的語言使學生對新教材感興趣,通過學習,立刻能把學到的語言知識用到交流中去。舊教材中也有不少在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上較好的文章,例如,Book4 Unit5 Thomas Edison 。但總體上說,所選文章比較陳舊,缺乏時代感和現實性,有些故事學生早已聽過,難以對學生產生“資訊溝”(informationgap).在新教材當中使用了大量的學生喜歡的人或事,例如,著名乒乓球運動員王楠、張怡寧等著名人物,美國著名網路工程師撲爾蓋茨等。這種素材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學到了知識。

二、方法的變化

教學方法是伴隨教學觀念的改變而變化的。開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具體的表現就是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變。

第一、過去外語教學的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忽視了教學中實踐活動在學生認識發展中的作用。“教師的目標是把詞彙和語法規則授給學生,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常常是為了通過考試而不是為了在日常的交際中使用語言”因此,外語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教師講解,學生背記。新教材為教師的語言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形式。我們體會到學生的活動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過程。語言活動有兩層次意義:“一是把聽說讀寫作為手段使學生通過練習掌握外語的規則,學會正確的用法;另一是把聽說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接近真實的交際練習中訓練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用法側重語言形式,培養語言能力;使用側重語言功能,訓練交際能力。”學生活動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打破了過去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的角色。教師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改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活動的組織者。師生的關係有過去的單一關係——師生問答變成不僅有師生關係,也有學生和學生的活動,如:雙人活動,小組討論,全班活動。活動形式由教師的講解變成不僅有教師的講解,學生有表演、討論、辯論模擬採訪等活動。這不僅僅是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訓練使用語言的能力。

第二、傳統的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傳授語言知識,忽視對學生的技能訓練。因此教師關注的語言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很少關注和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以閱讀教學為例(這是過去外語技能教學的主要形式),外語教師僅僅是把閱讀材料作為他們講解語言知識的手段和載體。閱讀技能的培養,文字資訊處理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應有訓練和培養。教師教課文的順序常常是:單詞——片語——句子——段落——篇章。今天的許多教師已跳出了這個模式,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非常注意研究如何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這種研究更趨科學性,更具有交際性。以對話教學為例,以往在進行對話教學時,教師更多地將重點放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表現在課堂上以知識為主線,反覆進行句型和對話的機械操練,結果造成了學生聽說能力的薄弱,尤其在生活中遇到真實場景後,不知所措,不會將課堂中所學語言遷移到生活中。(Unit 10 )本節課以“邀請”的話題為主線,課堂上通過競賽,展開關於“邀請”的詞彙和對話學習,其次創設了“邀請俱樂部”的對策,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語境中實現對話交際,生活中則通過學生課後交換邀請函,邀請獲勝小組去家中燒烤,使教學內容自然而真實地滲透到生活中去。這種教學方法的變動反映出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8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全國範圍內穩步推開,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科學習和終身發展提出了順應時代的新要求。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實施過程涉及諸多因素,相對於課程政策、學生、教材等其他因素,教師因素無疑是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和極重要的可變數。教師不僅是新課程理念的接受者和傳播者,也是新課程精神的執行者:新的課程理念是否能夠得到準確理解,新的課程內容是否能夠得到貫徹落實,新的課程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是否能夠高效培養,所有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到一點,那就是有沒有一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所以,要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實現對學生的教育目標,教師必須首先從自身做起,身體力行,成為新課程理念的實踐者。常言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素質教育的大旗下,合格教師的概念不再是能認識學生不認識的字,能解出學生不會做的題。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面對種種新的挑戰,教師是否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跟上時代發展;面對需求越來越高的學生,教師還能不能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你們的老師!”;這些問題都是新時期每個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調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的終身發展和最優發展。與傳統的基礎教育相比,除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它更加突出強調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培育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情感態度;發展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奠定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基礎。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終生髮展的突出關注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好教師可能是能夠把學科知識高效地傳達給學生的教師,但現在僅做到這一點已經遠遠不夠了,除了傳道授業,教師還必須加強多方面的自身修養,身教言傳,實現教師角色新的轉變。

教師素質和教師發展是眼下討論較多的一個話題。歸納起來,其視點多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學科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提高,即合格的教師應該掌握和駕馭哪些學科知識和技能;二是新課程理念在教師身上的現實化,主要談及合格教師的各種理想模型;但是,對如何去實現這樣的理想卻很少談及。雖然課程標準中對教師角色的轉變有所涉及,但是對課程目標實施過程中什麼樣的教師才是合格教師並沒有具體說明。誠然,合格教師的概念可以在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去解析,涉及的因素很多,也很難用簡單的標準來解說。可是不管怎麼說,合格教師的內涵中應該有一個最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要讓學生達到的目標,教師自身應該首先做好。學生十幾年的學校生活中,一半以上的時間是與教師朝夕相處中度過的。耳染目睹、潛移默化,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言傳莫如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模仿的榜樣,無論是正面的榜樣還是負面的榜樣,榜樣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因此,希望學生能夠達到的目標,教師自己應該首先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親身去實踐。然而目前的教師培訓和教師研究中,關注的中心多是在專業理論學習和教學法培訓上,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卻經常被忽視: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希望學生達到的教育目標,教師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經做得很好了?這個問題看似多餘,可是如果我們不是想當然地做出結論,如果讓每位教師逐項對照新課程提出的基本標準客觀地審視自己,很可能會發現這個問題並不是沒有意義。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9

一、環境

所謂英語學習環境是指學生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和嘴裡說的儘可能是英語。

眼睛看到的主要指的是硬環境。讓學生在學習場所、生活場所、玩樂場所都可以看到和學習英語。如:校園內的警示牌、標語牌、宣傳牌,用英漢雙語;玩樂場地的器材名稱用雙語;教室裡的課表、班規和其它佈置用雙語;食堂內牆壁上的卡通畫和漫畫等的人物對話用雙語;公寓內部設施名稱、名人名言等用雙語,等等。

耳朵聽到的和嘴裡說的主要指的是軟環境一種語言的學習目的主要是聽得懂說得出,這需要教師的主觀努力,去引導、去營造環境去創造機會。首先,在英語課堂上毫無疑問老師儘量多用英語、少用母語,有人的國小生還聽不懂,但你可以想辦法,一是多采用直觀手段,如實物、圖片等創設語境,二是老師利用眼神、口形、手勢和其它肢體語言幫助學習理解;其次,在課堂外也儘量多用英語,我們是這樣做的;一是國小部全體師生人手一本《日常英語200句》,大家都學,路上打招呼、各科上下課的問候語、早操課間操的司令都用英語。二是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播放英語歌曲、英語小故事、小笑話等。三是每個月舉行一次英語競賽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朗誦比賽、英語唱歌比賽等。學校的其它大型活動儘量讓學生主持並運用雙語。這些不僅讓學生有機會聽和說,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情景

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必須盡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舉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某種目的後的愉快。這是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要使國小生能夠在40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景,做到教學情景化。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是這樣做的。

一是運用多媒體手段,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模擬表演創設的情境,往往受時空限制無法全部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移植情境,形象生動地再現有關對話的時空,做到聲像結合,圖文並茂,這適合國小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齡特點。教師將學生要學的對話融入其中,會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在語言與表達物件之間建立起聯絡,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自覺、更有趣的進行英語交際活動。例如:下雨的情景課堂上難以再現,老師預先錄下下雨聲,再用FLASH製作成課件,這樣讓學生先體會下雨時的情景,再跟著課件中的卡通人物學習有關下雨的對話內容,學生會很感興趣。學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覺主動實踐,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在相互評價中體現自我。

二是教唱英語歌曲,學講英語小笑話、小故事、還有演話劇、童謠、小詩、繞口令、猜謎等等,形成輕鬆的學習氣氛。不少國小英語學習內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達,這有助於激發興趣和分散難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音樂與英語為一體,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表現情景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投入。在唱歌過程中,可以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問答或分角色對話,體現歌曲中的交際情景。英語小笑話和英語小故事不僅老師講,而且要讓學生學會講,讓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環境中解脫出來,消除學習疲勞,並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是設計遊戲情景,複習鞏固對話內容。在對話複習教學中設計適合兒童口味的遊戲情景,是寓教於樂的好方法,能幫助教師把單調乏味的複習工作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中進行語言操練創造了條件,使學生樂而好學。

例如:在教12個月份和天氣時,我設計了一個“哈哈HAPPY”時,我準備了12個月份的紙條,放在一個盒子裡,再準備關於天氣特徵的紙條,如hot、cold等放在另一個盒子裡。遊戲開始時,一名學生從兩個盒子裡各抽取張紙條,連起來說一個句子。如果這個句子符合事實,如。其它同學則重複該形容詞:如果句子不符合事實,如其它同學則“哈哈”大笑說。顯得形象、生動、有趣。學生在遊戲情景中深入角色、踴躍表演。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既符合孩子們樂於模仿與好玩的天性,又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還調節了學習節奏。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鞏固了學到的語言知識,鍛鍊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這們做,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高,很快就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我校國小部極大多數學生對英語興趣非常高,並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英語競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如六年級的易簡同學去年轉來我校,剛剛接觸英語,但經過不到一年的時間,她已經能大膽地參加演講比賽和英語唱歌比賽,還通過了株洲市國小英語二級考試。

在資訊化時代的今天,我們應正視現實,認真分析現行教育教學中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觀念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樹立與日俱進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創造環境,尋求辦法,以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英語教育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發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0

每一個英語初學者總希望別人告訴他學好英語的竅門或捷徑,通過近幾年的英語教學,我認為在英語學習上無捷徑可走,但有方法可循。科學的方法,可以使我們的英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慾。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因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會get what you love。人往往一旦愛上某件事,即使不讓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興趣就是在這一次次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且變得越來越濃。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呢 我認為,應做好如下幾方面。

首先,作為一個老師,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要把自己對英語、對人生、對生活深沉的愛和理解傳授給學生,要把自己最真實、最美麗、最張揚、最健康、最陽光而最富有獨特激情的東西展現給學生,感染學生,讓其產生共鳴,激起他們內心深處對語言、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從而轉化為學習動力。

其次,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定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動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難為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將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遊戲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競爭性等各種活動中獲得樂趣,增長知識。

最後,讓學生體驗成功是教師進行興趣培養的重要策略。心理學者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成功願望,在課堂教學中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產生獲得更大成功的願望。

二、“模仿”是學好英語的基礎

說到模仿,我們一般想到的是發音,確實純正的發音會給人們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別人也會對你的英語水平刮目相看。如果發音不好,即使你的英語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對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斷,更糟的是,它對今後的聽力會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個音素,千萬不要認為發音好不好無所謂,這個關攻不下,就會導致你學習中的殘缺。有位成功人士談他學英語的祕訣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外國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外國人怎麼寫,我就怎麼寫。”世界聞名的英語專家亞力山大為英語學習也下了這樣的定義,“語言是一種表演技巧,我們在思考語言的時候,不是考慮我們對它瞭解多少,而是我們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們能把它用得多好。”說到底,學英語就是模仿那種腔,那種調,那種味兒。

要突破語音關,先要明白單個音素的發音方法,在此基礎上把握連讀、弱讀等在口語表達時的語音現象,進而練習語調和節奏。練習時最好模仿原聲錄音,有條件的還應錄下自己的發音,與原聲進行對比,這樣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糾正發音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唯有耐心、細心和恆心,才會有進步。我們常說,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英語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開端。

三、 “氛圍”是學好英語的途徑

曾經有人向老外請教,What’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學英語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老外隨口便說:“G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到美國去或與一個美國人結婚)如不可能做到,就Watch American movies(看美國電影)。你們中國不是有一句老話叫‘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嗎 ’,在家看一部電影就好比在美國生活了一天。”這些話就告訴我們學語言離不開環境。但是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接觸真實英語的機會非常有限,他們語言學習的主要環境就是課堂,所以我們絕不能吝嗇口語訓練的時間,不能認為教學任務完不成,而隨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許多豐富的口語練習,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組織並設計好Work in pairs, Read and say, Speak out, Group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種口語活動,創設一個近似自然的語言環境,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對話,如起居、節假日、生日聚會、拜訪、打電話、看病、購物、游泳、體育活動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樂趣中學習,在娛樂中獲益。學生想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課前勢必去積極準備。把生活引入課堂,再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這樣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英語,鍛鍊英語,突破口語屏障。

四、“毅力”是學好英語的保證

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比較遠、比較好的人,並非都是特別聰明,但必須是那些肯下苦功的平常人,英語學得好的,也並非都是智商很高的人,而是那些常年堅持不懈,在聽、說、讀、寫、譯方面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語言學習是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你永遠不可能像許多廣告上許諾的那樣幾星期、幾個月內就能學好英語,越學到後面越需要更多的努力,越需要挑戰毅力。

我們每天要面臨無數次的失敗,要承受許多心理和生理壓力。比如記一個單詞,背了十幾遍都沒有記住,最後花了好大的勁終於勉強記住了,可沒隔幾天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次次地重複這樣的失敗,的確帶給學生很多的失望甚至是絕望。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認為記單詞是一件幸福愉快的事。此時此刻,學生最需要的不是老師的專業知識或者一道題的標準答案,而是點亮他們心中的希望,用精神去感染他們,用希望去激勵他們堅持下去,幫助他們明確目標,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從而以一定的心理優勢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具體地說,就是把生活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用格言勵志、幽默和笑話驅散、減輕學生的痛苦和壓力,緩解學生的疲勞,讓他們在艱難跋涉中感到快樂,從而淡忘學習所帶來的緊張和疲勞。在練口語時,儘量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儘量挑一些學生喜愛看的文章,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背誦是單調而又枯燥的勞動,一定要選擇學生精力最充沛的時間進行背誦,這樣不會打消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而且效果好;反之,若在非常疲憊的狀態下背誦,興趣容易消磨耗盡,效果也不好。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使學生學到英語,而且能讓其懂得如何面對挑戰。挫折是相對的,成功是絕對的,只有持之以恆者,才能沐浴勝利的光輝。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1

英語教學心得體會在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該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中學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中學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點。

二、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採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物件,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國小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於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

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教誨才能啟迪良知,那麼權威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最為有效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

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為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援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2

在國中上課還有一個關鍵點便是如何把握課堂的紀律問題。如同前面提到的,國中的課堂不能過分沉悶,國中學生還未脫離兒童的特性,枯燥單調的講解一定會使他們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這樣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不理想。但是45分鐘的課堂時間也不能完全用於遊戲活動,過多的活動也會使他們過度興奮,從而使課堂紀律產生混亂。所以,我們應當把握好尺度,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多年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研究工作、輔導英語。能夠認真制定教學計劃,研究教學理論,新課程標準、理念。有針對性地應用於教學活動當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得了一些的成績,以下是我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心得:

一、勇創雙語教學特色,營造英語氛圍。

1.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說漢語,而是以英語為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景對話,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幫助學生建立語感。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2.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教學應該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過課堂表演來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孩子營造一方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並且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學生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課外,也要鼓勵孩子們儘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成為學習的延續。

4.反饋資訊、即時鞏固。英語的聽、說訓練一定要做到反饋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內容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時鞏固,不僅會很快遺忘,而且會使學生在聽、說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1.尊重每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嘗試,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並給予相應的表揚,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功、合作發展。

3.關注後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正確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為他們進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起交流和探索,瞭解學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學相長。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1.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結合語言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和運用來深化學習。

3.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各自的不同狀況進行查漏補缺。

四、實行激勵評價,使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1.注重教師的客觀性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激勵。

2.重視學生的主觀性評價,讓學生通過分析,通過比較,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並具備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尤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兒童學習外語的方式、內容與成年人應該有所不同。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錶演和遊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語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絡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和完善。

以上只是本人任教至今一點淺薄的體會,有不當和不足之處,希望與更多的老師一起探討,以便把國中教學進行的更好!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3

每一個英語初學者總希望別人告訴他學好英語的竅門或捷徑,通過近幾年的英語教學,我認為在英語學習上無捷徑可走,但有方法可循。科學的方法,可以使我們的英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慾。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因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會get what you love。人往往一旦愛上某件事,即使不讓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興趣就是在這一次次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且變得越來越濃。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呢 我認為,應做好如下幾方面。

首先,作為一個老師,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要把自己對英語、對人生、對生活深沉的愛和理解傳授給學生,要把自己最真實、最美麗、最張揚、最健康、最陽光而最富有獨特激情的東西展現給學生,感染學生,讓其產生共鳴,激起他們內心深處對語言、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從而轉化為學習動力。

其次,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定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動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難為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將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遊戲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競爭性等各種活動中獲得樂趣,增長知識。

最後,讓學生體驗成功是教師進行興趣培養的重要策略。心理學者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成功願望,在課堂教學中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產生獲得更大成功的願望。

二、“模仿”是學好英語的基礎

說到模仿,我們一般想到的是發音,確實純正的發音會給人們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別人也會對你的英語水平刮目相看。如果發音不好,即使你的英語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對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斷,更糟的是,它對今後的聽力會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個音素,千萬不要認為發音好不好無所謂,這個關攻不下,就會導致你學習中的殘缺。有位成功人士談他學英語的祕訣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外國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外國人怎麼寫,我就怎麼寫。”世界聞名的英語專家亞力山大為英語學習也下了這樣的定義,“語言是一種表演技巧,我們在思考語言的時候,不是考慮我們對它瞭解多少,而是我們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們能把它用得多好。”說到底,學英語就是模仿那種腔,那種調,那種味兒。

要突破語音關,先要明白單個音素的發音方法,在此基礎上把握連讀、弱讀等在口語表達時的語音現象,進而練習語調和節奏。練習時最好模仿原聲錄音,有條件的還應錄下自己的發音,與原聲進行對比,這樣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糾正發音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唯有耐心、細心和恆心,才會有進步。我們常說,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英語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開端。

三、 “氛圍”是學好英語的途徑

曾經有人向老外請教,What’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學英語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老外隨口便說:“G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到美國去或與一個美國人結婚)如不可能做到,就Watch American movies(看美國電影)。你們中國不是有一句老話叫‘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嗎 ’,在家看一部電影就好比在美國生活了一天。”

這些話就告訴我們學語言離不開環境。但是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接觸真實英語的機會非常有限,他們語言學習的主要環境就是課堂,所以我們絕不能吝嗇口語訓練的時間,不能認為教學任務完不成,而隨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許多豐富的口語練習,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組織並設計好Work in pairs, Read and say, Speak out, Group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種口語活動,創設一個近似自然的語言環境,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對話,如起居、節假日、生日聚會、拜訪、打電話、看病、購物、游泳、體育活動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樂趣中學習,在娛樂中獲益。學生想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課前勢必去積極準備。把生活引入課堂,再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這樣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英語,鍛鍊英語,突破口語屏障。

四、“毅力”是學好英語的保證

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比較遠、比較好的人,並非都是特別聰明,但必須是那些肯下苦功的平常人,英語學得好的,也並非都是智商很高的人,而是那些常年堅持不懈,在聽、說、讀、寫、譯方面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語言學習是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你永遠不可能像許多廣告上許諾的那樣幾星期、幾個月內就能學好英語,越學到後面越需要更多的努力,越需要挑戰毅力。

我們每天要面臨無數次的失敗,要承受許多心理和生理壓力。比如記一個單詞,背了十幾遍都沒有記住,最後花了好大的勁終於勉強記住了,可沒隔幾天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次次地重複這樣的失敗,的確帶給學生很多的失望甚至是絕望。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認為記單詞是一件幸福愉快的事。此時此刻,學生最需要的不是老師的專業知識或者一道題的標準答案,而是點亮他們心中的希望,用精神去感染他們,用希望去激勵他們堅持下去,幫助他們明確目標,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從而以一定的心理優勢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具體地說,就是把生活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用格言勵志、幽默和笑話驅散、減輕學生的痛苦和壓力,緩解學生的疲勞,讓他們在艱難跋涉中感到快樂,從而淡忘學習所帶來的緊張和疲勞。在練口語時,儘量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儘量挑一些學生喜愛看的文章,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背誦是單調而又枯燥的勞動,一定要選擇學生精力最充沛的時間進行背誦,這樣不會打消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而且效果好;反之,若在非常疲憊的狀態下背誦,興趣容易消磨耗盡,效果也不好。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4

國中的教學內容是比高中要簡單很多,但隨著“二期”課改的推進,英語的國中版也涵蓋了很多的知識點,詞彙量也大,有些單詞連目前的高中生也無法認知,所以,教師的備課量和難度都增加了不少。而且,國中生的求知慾非常強烈,對新鮮事物的聯想力也很豐富,很多課本中出現的生活性詞彙在短時間內便能掌握,所以老師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付學生們提出的各種課本外的問題。另外,課本的另一特點便是內容貼近生活,所以老師在課堂中如果能夠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些實際情況予以結合,那麼更加能夠產生吸引力,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現在,我們也鼓勵學生們多閱讀課外比較淺顯的英語讀物,推薦訂閱英語報,一方面可以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增加詞彙量,為今後的課堂教學做準備。

在課堂上課時,國中學生是喜歡有趣味的活動,長篇大論是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的,因此,老師除了知識點的準備之外,認真考慮設計課堂活動也是很必要的。預備和七年級的教材內容本身就比較生動活潑,所以上課時要多鼓勵他們舉手發言,進行學生間的配對對話練習,結合課本內容組織一些小範圍的調查、猜謎,或者短小的英語小品表演,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八年級開始的形式漸漸與高中模式接軌,但如果上課時也像高中一樣重點強調語法知識,那麼學生很容易變得思想分散,而且根據國中生的英語基礎,無法接受較為系統的語法知識,只有把語法點結合到令他們感興趣的操練中,經過多次的重複練習,才能在學生的腦中形成概念。所以,國中的課堂一定要組織的活躍一點,從而讓學生能在一個較為輕鬆的環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雖然國中學生在學習態度和學習要求方面,與高中生相比,更加能夠接受老師和家長的意見和教導,但是,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又普遍存在健忘的毛病:對於課文中的生詞和句型,他們有較強的短時記憶能力,可老師們都很明白,過兩、三天或一個多星期之後,遺忘程度是百分之百,所以,國中教學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不斷反覆。除了把近期所學的課本內容反反覆覆的通過默寫、背誦進行強化之外,在新知識的教授同時,把以往幾個學期裡所學過的知識點在課堂裡有機的結合,進行書面和筆頭的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校內除了期中、期末兩次綜合性的測試之外,每月組織的月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老師能及時瞭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尤其對國中學生而言,題目難度可以不大,但是重要的知識點的重複出現能幫助學生加強長久記憶。此外,定期進行單詞測試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以此督促學生養成經常溫習所學過的詞彙的好習慣。

在國中上課還有一個關鍵點便是如何把握課堂的紀律問題。如同前面提到的,國中的課堂不能過分沉悶,國中學生還未脫離兒童的特性,枯燥單調的講解一定會使他們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這樣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不理想。但是45分鐘的課堂時間也不能完全用於遊戲活動,過多的活動也會使他們過度興奮,從而使課堂紀律產生混亂。所以,我們應當把握好尺度,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5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那麼如何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呢,經過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嘗試和摸索,我總結出了以“興趣”、“動手”和“鼓勵”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我認為這種模式是英語教學的“法寶”。

一、興趣: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國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條件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自覺性比較差,學習的動力和主觀認識還不夠,一般都認為是老師或家長“要我學”,好像學習是為了應付老師或家長的,對於這種認識,教師應給予一定的引導,並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第一,注重七年級的英語基礎

七年級英語是學好英語的重要保證,音標的學習很重要,它關係到學生以後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所以我通常很用心,在教學安排上也用更多的時間來準備,基礎的好壞決定以後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最好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過關乃至優秀。

第二,對於學習差一些的學生,要重點投入一些精力

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原因有很多,除了個別學生的智力水平低一點之外,還有不用功、方法不得當、信心不足等等。在初始階段,掉隊的同學一般都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懶惰所致,這個時候,教師要多做點工作,督促和鼓勵他們學習英語,同時對差生進行個別輔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種做法能有效地防止兩極分化,減少掉隊的學生數量。

第三,有效的利用多媒體

用一些圖文並茂的資料和視訊來學習英語。多媒體直觀、形象、生動,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動手”:從被動到主動

動手,對於英語來說,不是動手做實驗,而是要把單純的“視聽說寫”以活動的方式來進行。“動手”對於英語教學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從“興趣”來說,動手的過程是保證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學習方法來講,是豐富、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的需要;從技能來說,又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方式。

第一,聽和讀很重要,但要保證聽和讀的主動性

所謂“聽”的主動性,就是注重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培養方式有:告訴學生聽錄音要緊跟語速,捕捉關鍵詞,掌握大意,並用英語複述或概括;認真聽,並做簡單記錄;在聽力前,告訴一兩個問題去有意識地聽;聽完後,出一些題目讓學生做。對於“讀”的主動性,一定要避免和尚唸經似的“讀”,而是一邊讀一邊知義,一邊聽發音,缺一不可。最後,要用“說”和交流來鞏固聽讀的效果:要經常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勇於提問、敢於交流,要學生不怕出錯、出“醜”。

第二,要用活動的方式來學習英語

比如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小組中的好、中、差學生相互搭配,圍繞學過的單詞、句型、對話、課文展開一些活動,可以介紹學習經驗,進行小組背單詞、根據課文內容編對話,互相介紹、交流有關他們自己、家庭、學校的一些情況,還可以開展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使他們親身體驗了語言,也在活動中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向外袒露,同時喜歡說話或者口語水平較高的學生也可幫助、感染、帶動其他學生,這樣能很好的提高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

“活動”方式從時間安排上說,課堂、課後都可以進行,從內容上看,既可以表現在口語表達上,也可以表現在英語的聽、讀和寫作上,比如我覺得記日記是提高寫作的有效途徑,即堅持寫英文日記,不管長短,以表達真情實見為主,教師批改時,在初始階段重心不是其語法錯誤,而是其情、其思、其聞,教師此時不是英語語法的執行者,而是情感表達的傾聽者和交流者,到後一階段,當學生在英文日記記得比較習慣的前提下,再逐漸轉到其語言運用的準確性上來。這樣的區別對待,可以按照不同的學生來具體處理,對意志力好的學生可以注重其語法等方面的問題,而對“惰性”比較大的學生則以其能寫、想寫為主。他們也就基本記住了單詞和短語,從而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要善於總結和發現規律

有些規律,教材上已經給出了,有些則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和總結,尤其是在知識點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學生容易產生混淆,所以一些規律的發現和總結就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可以幫助學生很快的掌握知識點。如記憶sometime,sometimes,sometime,sometimes時,我編了這麼一個記憶口訣:分開一段“時間",相聚在“某時”,“有時“相聚加“s”,“幾次”分開帶“s”;還有在記憶以“o”結尾的有生命的可數名詞變複數加”es”時,學生老是記不住,我讓學生這樣記的:黑人(Negro)英雄(hero)們愛吃西紅柿(tomato)和土豆(potato),結果被噎死(es)了,在愉悅的笑聲中,學生很快都記會了,通過這樣類似的方法,學生學得既快又牢。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6

在國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由於基礎語言知識記憶不牢,基本的句子結構和句型、句式的不理解,加之有些句子使用和漢語有一定的差別,從而導致了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僅不能用準確得體的標準英語進行口頭表達,更寫不出幾句完整的英語句子。原因何在?大多學生都認為英語語法實在是枯燥、乏味、難記、易忘。這就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更制約著他們英語成績的提高。

在過去的英語語法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般做法是先仔細講解語法知識的概念、定義、結構與特點,接著再呈現例句並加以說明,最後設計許多練習,讓學生進行練習與鞏固,這樣的教學過程和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通過被動的聽、記、練來接受知識。似乎“一學就會”,在實際語言情境中學生還是不能正確使用所學的語法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只重視語法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的主動性,導致學生只會簡單模仿,死記規則,缺乏在語境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新課標新倡導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就是從根本上彌補傳統語法教學的不適。

我認為,新課標理念的語法教學應注意以下三點:

1、注重實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為突出教學目標,教師可設計對話互動,做遊戲等不同的語言實踐活動,設計安排一些任務讓同學們通過聽、說、讀、寫不同的訓練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參與,在實踐中,在真實的語境中掌握語法知識。通過親身體驗,由學生來總結語法規律,這樣就能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增強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積極互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運用多媒體創設語境,讓語法教學自然有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語法教學,利用課件提供大量的圖片和動畫進行練習,形象直觀,使學生身臨其境,也可以利用課件講解歸納現在進行進的用法,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語法概論。還可以利用課件提供針對性的練習,多媒體課件的在教學上的使用,可以使語法教學變得興趣盎然。

3、講練結合。讓學生在練習實踐中,對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吸收。這樣才能及時鞏固,強化記憶。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語法教學與閱讀,聽力,口語和寫作等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將語法內容自然地滲透其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7

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下面我就結合兩年來在英語教學上的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我國著名作家巴金說得好:“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學生學英語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那麼到底要培養他們那些習慣呢?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因為要培養的習慣實在太多。但歸納起來就是聽說讀寫習慣的培養。

一、聽的習慣。

弗里斯說:“學生學會說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亞歷山大也說過“掌握一種語言,首先是聽懂”。可見“聽”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學習英語使用最廣泛的手段之一。現實生活中很多現象也說明聽力差的人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會好到那裡去。比如聾和啞往往就是相連的。光靠九年級這兩個月是不行的,所以我從七年級的時候起就狠抓聽力訓練,每天中午放20分鐘的磁帶,聽力訓練的單詞記得多,聽力也就不怕了。

二、說和朗讀的習慣

我們最怕的就是“啞巴英語”,因為中國學生大部分性格內向、靦腆有一種不願積極參與的心理障礙,要排除這種心理障礙只有認真訓練學生的說和朗讀的習慣。語言這東西,我看讀比寫還重要,比如一個兩三歲的小孩,他雖然寫不出幾個字,但他能基本掌握語言的表達功能,比較自由的交流。這就是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俗語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拳師每天要練拳, 歌手每天要練嗓子。我們學習英語也要堅持朗讀英語,只要每天堅持朗讀英語,只要每天堅持朗讀三四十分鐘,持之以恆,就能使舌頭聽從大腦的指揮,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

另外,大量的、準確的朗讀能夠促進聽力和口語的進一步完善而廣泛的朗讀更能充分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我們是每週一三五早上半小時朗讀,對有些課文學生能背能默寫,但早上還須耐心朗讀,學生喜歡朗讀,在其中享受樂趣。見什麼都讀。比如練習中的完型填空、閱讀理解等。

三、寫作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英語學習必須以聽和讀為前提,但要真正掌握英語,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僅靠聽和讀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通過說和寫來檢驗和促進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的形成。在我國以往的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可謂人所共知的現象,而這些年來隨著聽,說不斷受到重視,筆頭工夫,尤其是寫作成了學生的難題。所以從七年級第一個學期起我就特別重視寫作能力的訓練,每天都要學生寫幾句話。到了九年級就進快結束課程,複習的時間多,多做寫作練習,有一半學生喜歡寫作。仿寫、擴寫、寫日記。

雙減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研心得體會 篇18

通過本次學習,我們明白了中國小生素養的結構應當以人文素養為主,要研究構建以培養人文素養為主的核心素養體系、課程體系和教育體系,包括評價體系。之所以稱為“核心素養”,就在於這些素養不是一般性的,而是“核心的素養”。核心素養的定義應該是: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或者說,核心素養是學生在21世紀最應該具備的那些“最核心”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培養學生這四個方面的能力。

【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在社會情境中藉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發展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並在語境中整合性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口、筆語語篇所傳遞的意義,識別並賞析其恰當表達意義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筆語傳遞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強,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

【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資訊,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資訊的邏輯關係;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

【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夠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監控、反思、調整和評價自己的學習。

本次學習使我們老師獲益良多。